《豐田生產方式》讀後感1400字

來源:文萃谷 2.83W

傳統的汽車製造業理念是在“大批量少品種”的生產方式下逐漸發展完善的。這種理念的時代背景就是經濟的高速增長造成需求的擴大,從而使得工廠能夠不斷的擴大產量。按照經濟學的原理,隨着生產規模的擴大,產量的增加,分攤在每一單位產品上的固定成本趨於下降,使得單位產品的總成本下降而增加利潤,即所謂的經營槓桿。然而,在經濟增長速度放緩,需求減少的情況之下,企業的產能也會隨着降低,隨之而來的是經營槓桿的“反作用”,造成利潤的下滑。

《豐田生產方式》讀後感1400字

進入70年代以來,石油危機和經濟增長的放緩使得上一現象有理論變味了現實。在傳統的汽車生產方式下的企業無法獲得明顯的規模效益,利潤會不斷下滑。大野耐一先生清醒的看到了這一點。大野認為,經營槓桿或規模效益知識數字計算上的理論。在實際的生產中,大規模的生產方式保持機器的高效運轉往往會導致生產的不均衡,使得生產線上某一環節的產品不斷積壓。對於積壓的產品或半成品,工廠又要建立新的倉庫。派遣新的人員對其進行儲存、搬運與管理,這些環節都會耗費大量的`成本,實際上是一種浪費。

要在經濟增長放緩甚至下降的環境下繼續保持企業的利潤,唯一的途徑就是徹底杜絕生產環節中的浪費以降低生產成本。進一步思考發現,杜絕浪費的方法可以歸納為準時化和自動化,這也是豐田生產方式的兩大支柱。

所謂的準時化,就是在通過流失作業裝配一輛汽車的過程中,所需要的零部件在需要的時間,以需要的數量,不多不少地送到生產線旁邊。為了達到這一要求,豐田的員工在大野的帶領下,經過長期的實驗、觀察、思考,發明了一種“看板生產”的生產方法。大野耐一先生從美國超級市場貨架供貨流程得到啟發,打破常規思維,考慮逆向傳遞物件的方法。具體説來,就是“後一道工序到前一道工序領取產品”、“前一道工序只生產後一道工序要領取的數量”。在這期間,後一道工序需要多少數量什麼品種的產品,前一道工序又應該怎樣配合生產,這些信息都以“看版”的形式,通過物料的傳送工具在工具間進行傳遞,而且這些信息又都是直觀的、易於理解的(即可視化管理)。

此外為了與看板方式先配合,就必須保證整條生產線的“均衡化”生產,避免大量生產中生產週期的波動給流水線上的各道工序造成混亂。為了達到均衡化生產的目的,就要求採用多品種小批量的方式,儘量所轄同一品種的生產批量,以免給前一道工序造成多少不一的不良影響。所小生產批量的關鍵,就是要頻繁地“更換程序”,即類似於衝壓部門的沖模的程序。在全體員工的努力下,豐田更換沖模的時間由50年的1小時縮短到了75年以後的3分鐘。

所謂自動化,就是大野耐一所説的人性自動化。一方面,賦予機器以人的智慧,每台機器在發生故障的時候都能夠自動停止,以便檢查錯誤,減少次品堆積而導致的浪費。另一方面,充分發揮人在流水線當中的作用,改變機牀或其他生產設備的排列方式,用做少的人管理最多的機器,改變以往定員制的機器管理方式,提高每個人在生產中的工作效率,真正做到“省人化”而不是利用各式先進的機器達成的“省力化”。

總之,豐田的生產方式是豐田幾代企業家與員工共同、長期的思考、實驗而發明的一種適合日本國情的創新生產方式,它體現了日本企業家報國、創新的情懷。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儘管無數的零部件與加工工序使得整個作業流程顯的那樣的複雜,但是,經過極富智慧的人對生產方式的設計與改進,使得這一看似極度複雜的生產流程以一種穩定、均衡的節奏有條不紊地保持高效生產,每一個流水線上的個體都按照固定的節奏,配合着生產的進行。

“大野耐一內心是在追求一種工業美感,是在追求一種“保持均衡平穩的流水線”的工業美感,要使生產高潮儘量降低些,同時也要使生產低潮儘量增加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