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選心得體會三篇

來源:文萃谷 1.62W

篇一:學習孟佩傑活動總結

摘選心得體會三篇

中文0901

20xx年xx3日團支部 月

活動總結

一、活動主題:孝老愛親,德耀中華

二、活動方式:主題班會

三、活動時間:20xx年xx月2日

四、活動地點:A410

五、活動對象:中文0901

六、活動內容 為了營造學習道德模範、關愛道德模範、崇尚道德模範、爭當道德模範的良好氛圍,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優秀道德傳統和時代精神,我班舉行了“孝老愛親,德耀中華”的主題團日活動。

孟佩傑,女,20歲,山西臨汾人。5歲時生父不幸車禍離世,生母便將其轉送給劉芳英撫養。8歲時,養母劉芳英因椎管萎縮症手術失敗而半身不遂,養父為逃避生活重擔離家出走,自此,小佩傑在努力完成學業的同時,獨自照顧劉芳英的生活起居,12年來不離不棄。2009年,孟佩傑被離家鄉百公里之遠的臨汾學院錄取,由於不放心劉芳英,便在學校附近租了房,“帶着母親上大學”,繼續悉心照料養母。2010年,孟佩傑成為臨汾市年齡最小的十佳道德模範。網絡讓她的孝心被更多人見證,她是網民們眼中臨汾“最美的女孩”。看完孟佩傑同學的事蹟后王健同學説:“我們青少年要向孟佩傑學習,履行孝老義務,爭做孝順兒女,帶着癱瘓養母上大學的孟佩傑不但是勤奮好學、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更是孝敬母親、盡心侍奉的好女兒。從八歲開始,十二年來,孟佩傑克服了許多同齡人難以想象的各種困難,對癱瘓養母日復一日地悉心照料,任勞任怨,不離不棄,向全社會詮釋着她的孝心和愛心。我們要以孟佩傑為榜樣,大力弘揚孝老愛親、知恩重義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切實履行義務,爭做孝順兒女:在精神上寬慰父母,儘可能滿足老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心靈上尊重父母,承認他們的努力和付出,讓老人感受到自身的價值;在健康上關心父母,盡心侍奉,讓老人切實感受晚輩的孝心和真心;要在經濟上孝敬父母,承擔起贍養老人的義務和責任。”第二個演講的是李瑞英同學:“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受磨難孩子快成熟她竟然學會了善意的謊言——買了雞腿給母親改善生活自己不捨得吃竟説是:自己不捨得吃竟説是:“挨着雞屁股呢,我才不喜歡”。 讓我想起了乞丐向乞丐施捨我想起了

汶川大地震中最美的“警官媽媽”我想起了我院見義勇為的袁小平同學??我也想起了那些紈絝子弟特別是“我爸是李剛”族公子哥們兒想起了那些無厭的貪官他們忘恩負義 過河拆橋他們爾虞我詐 説謊耍滑他們勾心鬥角 口蜜腹劍 ??形成多麼鮮明的對比啊!我看到中華民族的美德正滋潤着 激勵着一代代祖國的花朵茁壯成長——小佩傑 你一次次體能的消耗贏得一次次心靈的昇華 你一次次虔誠的付出聚成一道道精神的光輝!欽佩!一個十幾歲的孩子用堅強的意志用頑強的毅力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使“孝老愛親”的旗幟高高飄揚!”

通過學習孟佩傑的先進事蹟,我們都感覺自己很渺小,一個與我們同齡的人她所做的事是我們大多數人都做不到的,這一點值得我們認真思考。我們應該向孟佩傑學習三點:其一,應該學習她高尚的思想品德。孟佩傑今年不滿20歲,12年不棄不離照顧養母,要是沒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是做不到的。品德是什麼?品德是做人的'底線,品德給了佩傑意志和力量,使她在人生道路上一起步就邁開了矯健的步伐,走上了成才之路。 所以,學習孟佩傑首先就應該學習她那種做人的思想品德。其二,應該學習她堅貞的人生志向。孟佩傑之所以能夠成為被人讚美和學習的模範,還因她有着一種堅貞不渝的人生志向。 她從8歲就走上艱辛的人生道路,能夠邊操持家務、照顧癱瘓在牀的養母,邊完成她的學業,如果沒有堅貞不渝的人生志向是做不到的。志向是什麼?志向就是一個人的進取心、理想和動力。有了這種志向,就能不畏艱辛、勇往直前。其三,應該學習她不屈的吃苦精神。孟佩傑上大學不僅沒有優厚的物質基礎,而且是帶着癱瘓的養母上大學的。她在學校附近租下出租房,還得買菜回家做飯,照顧養母飲食、洗漱、敷藥、按摩。常年過艱辛的生活,沒有一個吃苦耐勞的精神是不行的。孟佩傑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不也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嗎? 我們青少年應該以她為榜樣,,懷抱“感恩”的心,讓我們更多的大學生樹立道德意識,傳承孝老愛親的美德。

中文0901團支部

20xx年xx月3日

篇二:學習交流心得

外出聽課學習交流心得

2013年4月19日,本人很榮幸參加了我校組織的河師大附中交流學習活動。我們組聽課內容是八年級和七年級的政治學科,這次學習雖然時間較短,但學習內容豐富,從中我深感受益匪淺。

一、課堂上的教師

首先,教師在教學中滲透的教學技巧,很注重培養學生提煉信息的能力,抓關鍵詞並且很有層次的總結。在七年級的政治課中,教師在課堂中用一個案例貫穿始終,視頻分段播放,每播放一段視頻頻,教師就會讓學生提煉重點信息,學生都很自覺的拿出筆和本,認真看,認真記,提煉信息都很準確,這一做法幫助學生有效快速的分析材料。在八年級的教學課堂中,教師根據辨析題,讓學生提煉信息,抓住幾個點,重點分析,由概念到總結,很有條理。

其次,教師在課堂中懂得拋磚引玉,以學生為主體,問題的設置有梯度有深度。好的老師不是教給學生答案,而是遇到問題能夠步步引導,循循善誘,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學習,從而激發學生去發現問題的興趣,感受發現美的快樂。該校老師在課堂上能夠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遇到意料之外的答案,教師能夠充分的發揮教育機制去引導學生,學生回答“如果你是孟佩傑,你會怎麼做?”這道問題時,大多數同學回答的都很消極,但是老師能夠及時引導學生去發現勇氣,給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讓學生打心底認識面對挫折應該怎麼做,實現了課堂目標。

再次,教師很會用鼓勵性的語言,精煉而具有青春氣息,到位具

體,駕馭課堂輕鬆自如,掌握課堂的節奏感強,並且教師在教學中的肢體語言非常豐富,很有調動性。好學生都是誇出來的,在課堂上,學生的每一次回答,都得到教師的鼓勵,並且每次鼓勵的話語都不一樣,使我認識到,教師的鼓勵性語言也是一門學問和藝術,很容易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使課堂氣氛很活躍,看得出學生對老師的愛戴和老師對學生的喜愛。

二、關於學生

首先,河師大附中的孩子們很有禮貌,校園裏隨時可以聽到“老師您好!”“我幫您!”等話語,校園氣氛安靜而不失活躍,學生遵守紀律卻不乏個性。

其次,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雖然聲音不大,但是都很認真,學生都不驕不躁,老師和學生是在溝通學習。在輕鬆和諧的環境下,課堂容量很大,學生的學習效率很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很強,接受能力也很強,課前預習非常到位。

再次,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聲音很洪亮,落落大方,吐字清晰,最重要的是很有思想。在小組合作交流探討問題的過程中,小組的價值得到充分的體現,同學們都會把討論的過程快速記下來,回答問題調理非常清晰,敢於表達自己的思想,引起思想火花的碰撞,使課堂真正成為思想進步甚至學術討論的載體。讓感覺我不是在聽課而是對知識對藝術的欣賞。

教師是教育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自身的成長是教育力量的源泉,不斷學習是教師素質提升的重要渠道。通過這次交流學習活

動,使我在思想上有了很大提高。覺得自己在教學方法和教學觀念上有些陳舊,認識了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不斷學習,朝專業化發展的方向努力,以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不斷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

外 出 聽 課 學 習 交 流 心 得

二中附中七年級趙媛媛

篇三:感恩心得體會

今天,我上了老師關於《道德講堂》的主題班會,感觸很深。

老師在講座中主要是強調我們中國小生在完成必修課的同時,還要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師,關心他人,讓每一箇中國小生德、智、體全面發展。

老師首先談到“孝”。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文化傳統提倡的行為,一般表現為孝順,孝敬。要對生活充滿感恩的心,感謝父母,尊敬老師。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內在的一種責任。

在貧困中,她任勞任怨,樂觀開朗,用青春的朝氣驅趕種種不幸;在艱難裏,她無怨無悔,堅守清貧,讓傳統的孝道充滿着每個細節。雖然艱辛填滿了四千多個日子,可是她的笑容依然燦爛如花。這個人就是-------孟佩傑。俗話説: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個只有8歲的小女孩孟佩傑承擔起了整個家。孟佩傑的養母説“是女兒撐起了一片天。”孟佩傑每天給養母刷牙,洗臉,做飯,穿衣服??? 就算這樣艱難的日子也沒有讓孟佩傑放棄過讀書的夢想。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孟佩傑不斷的努力。她的學習成績非常的優秀,最後被一所很好的大學入選了,但是她不放心養母,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小房子,一邊照顧養母,一邊學習,是她讓母親的生活充滿了希望。

小小的年歲,撐起幾經風雨的家。她的存在是養母有了活下去的勇氣,更激起了千萬人心中的漣漪。

通過老師講的這堂課,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學生最重要的並不是學習,學會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不會做人的話,就算學習成績再好,也不是一個健全的人。

想想自己,有時爸爸媽媽督促我學習,我總嫌囉嗦,有時讓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總不情願,想到這裏,我不禁感到很內疚,爸爸媽媽為了我,不知操了多少心,受了多少累,我還不知道感恩,總惹他們生氣,傷心,太不應該了。在這裏,我想對爸媽説:“我錯了,我以後要聽你們的話,好好孝敬你們,好好報答你們的養育之恩!”

在以後的生活中,我要改掉以自我為中心的壞習慣,跟同學們一起快樂的學習,樹立自己的遠大目標,樂觀,向上,積極進取,做一個優秀的合格人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