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會

來源:文萃谷 7.73K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書心得吧。到底應如何寫讀書心得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會

《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會1

時間和光不是一種東西,這很容易想象。比如在黑夜裏雖然沒有光,但仍然有時間。光速和時間怎麼聯繫起來我還不清楚。我不用去定義宇宙和時間的概念。宇宙形成之前是一個無窮小的奇點,而且無限緊密,我在這裏説成沒有,這不是唯心的沒有,空間和時間在大爆炸時同時的從無生有。這就會產生兩個問題,那個無窮小的產生一切的奇點是什麼和它為什麼要爆炸。那個奇點什麼也不是,不是人類所認識的物質,可以起個隨便的名字,比如上帝。它就是一個無窮小無限緊密的點,僅僅是一個點。它之所以要爆炸是因為它想那樣,因為現在有了一切所以它爆炸了。這是無法證明的,人類的證明方法必然會引入第三方,為了證明第三方的正確又必須引入第四方,這樣的證明會無休止的循環下去。宇宙論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學科。

作為宇宙裏高等生物的人類不會滿足於自身的生存和種族的綿延,還一代代不懈地探索着存在和生命的意義。但是,人類理念的進化是極其緩慢和艱苦的。從亞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説到哥白尼伽利略的曰心説的演化就花了20xx年的時間。令人吃驚的是,儘管人們知道世間的一切都在運動,只是到了本世紀20年代因哈勃發現了紅移定律後,宇宙演化的觀念才進入人類的意識。人們甚至從來沒有想到過宇宙還會演化。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表明,宇宙的物質在引力作用下不可能處於穩定的狀態。即使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中,情況也好不到哪兒去,為了得到一個穩定的宇宙模型,他曾將宇宙常數引進理論中。他們都希望在自己的理論中找到穩定的宇宙模型。可見,宇宙演化的觀念並不是產生於這些天才的頭腦之中。

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的貢獻是在他20年之久被盧伽雷病禁錮在輪椅上的情況下做出的,這真正是空前的。因為他的貢獻對於人類的觀念有深遠的影響,所以媒介早已有許多關於他如何與全身癱瘓作搏鬥的描述。儘管如此,譯者之一於1979年第一回見到他時的情景至今還歷歷在目。那是第一次參加劍橋霍金廣義相對論小組的討論班時,門打開後,忽然腦後響起一種非常微弱的電器的聲音,回頭一看,只見一個骨瘦如柴的人斜躺在電動輪椅上,他自己驅動着電開關。

譯者儘量保持禮貌而不顯出過分吃驚,但是他對首次見到他的人對其殘廢程度的吃驚早已習慣。他要用很大努力才能舉起頭來。在失聲之前,只能用非常微弱的變形的語言交談,這種語言只有在陪他工作、生活幾個月後才能通曉。他不能寫字,看書必須依賴於一種翻書頁的機器,讀文獻時必須讓人將每一頁攤平在一張大辦公桌上,然後他驅動輪椅如蠶吃桑葉般地逐頁閲讀。人們不得不對人類中居然有以這般堅強意志追求終極真理的靈魂從內心產生深深的敬意。從他對譯者私事的幫助可以體會到,他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每天他必須驅動輪椅從他的家劍橋西路5號,經過美麗的劍河、古老的國王學院駛到銀街的應用數學和理論物理系的辦公室。該係為了他的輪椅行走便利特地修了一段斜坡。

其實時間作為一個座標軸早就存在於每個人的心裏了。我們不論幹什麼事情,總會看看時間。關鍵在於,時間並非一個孤立的、自在的直線。時間和空間有同一個出發點,也有同一個終點。這就好比我們的地球,在引力場的作用下空間彎曲,並形成一個球面——沒有界限的球面。宇宙的無界也就是指我們生

活在一個四維的時間——空間裏,這是一個四維的球體,球面是無界的。可憐我無法想象一個四維的球究竟是什麼樣子的。按霍金的説法,其實有十維。這讓我浮想聯翩。我想到古代神話:九重天+時間。另外,佛教説:三十六重天,十八層地獄。似乎與九有關的倍數都有很大的魔力。

霍金,這樣一位終年坐在輪椅上的人,依靠一個電腦發聲合成器,以正常人十分之一的速度與人交談,但他卻同其他科學家一樣,用自己的經歷告訴他人:執著的探索精神是生命的最大動力。在我心中,除了這本著作所帶來的洗滌與震撼外,剩下的只是對這顆偉大心靈的崇拜與敬仰!

《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會2

今天,我看了《時間簡史》這本書。讀過了《時間簡史》這本書,激起了我研究宇宙學的興趣,因為我小時候以為宇宙只有太陽系,可《時間簡史》時這本書卻告訴我宇宙不是隻有太陽系,而是好大的,所以激起了我研究宇宙學的興趣。

《時間簡史》這本書主要內容是:從古代的天文學説到了現代的天文學,也是從宇宙大爆炸説到宇宙為什麼會形成黑洞。

《時間簡史》這本書説了許多,其中我喜歡《我們的宇宙圖像》那一章。讀了那一章我知道了人們早在公元前340年就知道了地球是圓的。我還知道1514年哥白尼提出了一個觀念,觀念是太陽是靜止地位於中心,而地球和其他行星繞着太陽作圓周運動。我讀了《時間簡史》這本書學了許多天文學的知識。

我看了作者簡介:史蒂芬;霍金他出生於伽利略逝世三百週年紀念日。是不是在科學家逝世紀念日當中出生的孩子長大後都會有科學智慧嗎?不是的,這是因為他小時候認真讀書才會有今天的成就!我也要向他學習,以後做個天文學家。

《時間簡史》這本書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努力學習,以後才有成就。

《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會3

《時間簡史》,一聽名字就知道這是一本科普書,的確,這是一本討論“空間與時間的本性,上帝在創生中的作用”的科普書,而作者正是大名鼎鼎的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授史蒂芬·霍金,還有著名的物理學家列納德·蒙洛迪諾。

當我剛翻開這本書的第一章,剛讀幾句話,就被這本書吸引住了。這本書的語言不同尋常,是那麼能讓人理解其中的奧祕,那麼有説服力。我用心地讀了幾章,明白了不少知識,如:每一個物體都具有引力,而且如果有兩個物體,其中一個的引力是2倍,另一個的引力是3倍,兩個物體加起來的引力就是6倍。

在《時間簡史》裏,我最喜歡的一章是《相對論》。當我讀完這一章時,我立即明白了為什麼一個物體(光除外)永遠達不到光速:根據質能方程w=mcc/2(c光速)可以算出來,當物體運行的速度越快,那麼他的質量就越大!那麼根據你上面的公式F=ma→a=F/m,你想想分母無限大的時候那麼加速度就會無限的小,趨近於零,再結合質能方程算出來的結果只能是速度無限的接近於光速!只有當物質轉化成能量的時候才有可能達到光速!

《時間簡史》我們看不明白,也未必就是正確的。人類在迷茫的道路上,不知道還要走多遠。

但我相信,儘管每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人類天然的求知本能給了我們力量。這種接力會永遠進行下去,直到揭示無限的真知。

也許到那一天,我們才能真正的解釋,生命、宇宙、和愛。而在這之間,迷茫,困惑不可避免的會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或許它們就是我們生活的動力之一。空間、時間與宇宙中的奧祕還有很多,可以説是無窮的,正等着我們去發現。

《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會4

宇宙是怎麼產生的呢?很多人一直都被這個問題所困擾,當然我也不例外。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帶着好奇心在寒假中閲讀了《時間簡史》一書。《時間簡史》一書是一部關於“宇宙”的書籍。當我翻開這部書時,我就彷彿走進了宇宙,在宇宙中游歷。不知不覺,我已經讀完了這本神奇的書。讀完這部書,我深有感觸,尤其是第6章講的“黑洞”。讓我久久不能忘卻……

?“黑洞”這一詞相信大家都並不陌生。但是又有幾個人真正瞭解“黑洞”呢?我想絕不會有很多。在《時間簡史》這本書中當然也介紹了“黑洞”,時間簡史用通俗的語言告訴了我們“黑洞”的定義:超強的引力以至於光都無法照射便被吸回的空洞就叫黑洞。連光都無法照射出來!我這才感受到了黑洞的力量。當我真正瞭解“黑洞”知道了“黑洞”的定義時,我不禁讚歎道:這就是科學啊!真厲害!

是啊!這就是科學 ,是它讓我們知道深海底下有什麼?是它讓我們感知到宇宙!浩瀚無垠的宇宙!是科學充實了我們的生活!是科學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我們應該感謝科學,感謝那些為科學在奮鬥的科學家們!

眾所周知,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規定,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一切物體運動速度的上限。在我看來,就是一切有正質量的物質都只能無限接近於光速而不能到達,就更別提超越了。

讀了《時間簡史》這本書,我才真真正正感受到了科學。科學是無止境的,科學能夠探索宇宙,深海等等等等。我相信,科學一定會越來越發達,撥開未解之謎的迷霧,為人類造福!讓人類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五彩繽紛!

《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會5

所有的物理理論都是臨時性的……也才知道,我的固有的觀念‘如果所有因素都確定了,那麼結果一定是可以計算出來的’原來是一種‘宿命論’。天哪,該怎麼辦?我本來還堅信人的思維也因為過往環境的確定性而屬於定數呢。先姑且不去考慮思想究竟是怎麼產生的,因為在基於純物質的理論基礎搞清晰前去強迫自己想這個問題,可能無異於思想上的自殺吧。

既然物理理論都是臨時性的,都隨時做好了被推翻的準備,那麼,人為定義的一些概念所支持的理論就更不長久了……我深信不疑的數學,也是否有一天被自己的悖論所推翻呢?

我感覺自己已經處於半混亂狀態了。我們這個世界,無論多麼精彩或噁心,總有一天所有的這一切都不過會坍塌成黑洞裏的一個極小的點而已……想到這裏我不自覺的伸出手來,要去感受一下這周圍的空氣此刻是否還真實的存在着。而這個‘此刻’又意味着什麼?也是宇宙永恆的一個組成部分吧。

宇宙啊宇宙,你為何如此的存在呢?他們把宇宙大爆炸那一刻稱為奇點,奇點之前就不負責任的不追究了?怎麼能這樣呢?人類的目標,仍然是不斷去認識和改造自己周圍的世界——無論這種認識會帶來多麼悲觀的結果。是否存在有一天,事實終於可怕到再沒有人敢於去探索呢?我想一定不會的,要不人類怎麼會走到今天——在上帝的關懷下生活不是很温暖的麼。

我一想到那些為了科學而放棄生活樂趣的人——他們才真正在推動人類的前進——我就不由得要鄙視自己,同時鄙視了其他象我一樣為了生活而奔波的人。

當同學把我的書寄過來的時候,雖然少了好些,可是也發現多了幾本原本不屬於我的書。很讓我感興趣的是有一本偵探小説,可是翻了翻後意味索然,又無意識的拿起了這本《時間簡史》。但是拿起來就放不下了。後來我才意識到,這應該是純興趣的選擇吧,我仍然熱愛科學的。第一次見它的時候好像是大一還是大二吧,不過它的出現並沒有轉移我們當時打雙扣還是電腦遊戲的任何注意力。我記得高二的時候看因斯坦傳的時候也是抱着濃烈的興趣在瞭解那些未知的不能理解的東西的。當然因為大學聯考的原因,這種興趣很快給中斷了。可是為什麼進入大學後反而失去了對科學的興趣呢?這裏面當然有個人特性,但是教育體系,尤其是高等教育制度也着實很有問題。

當愛因斯坦在無聊的專利局裏花在總結狹義相對論上的時間,被我們的教授們用來考慮做什麼了呢?難道當今的科學研究真的就昂貴到那種程度使得連理論物理學家都完全沒有施展的空間了?如果有人鄙視我們所有的教授和所謂的專家,我至少不會去譴責這個人。

什麼叫做對科學的獻身精神?什麼是人道?完美的.人道只會讓社會退步。必然有些人要犧牲自己的幸福,但是他們終將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專注於科學的科學家是受我敬重的,即便如霍金這樣身形難堪,這難堪也只會在我的敬重中增加震驚而已。

那麼夫子提倡的仁德又居於何位呢?想到這裏,又想打擊一下人為神話了的先古聖賢。都同樣是人,為什麼先古的就能做到大聖大賢?再更廣泛的打擊一下那些人為誇張臆想以至於捏造的行為。不論我的思想觸動有多大,神,還是我最討厭的東西。

那麼感情和藝術的地位呢?不得不承認這些東西里邊有些是很崇高甚至偉大的,可是它們畢竟都盤旋在思想體系之內。要通過它們去創新到思想本身的起源以及意義,是不太可能了吧?而這些東西於社會的穩定和發展也是必需的。可見我們這個世界為了發展,所需的額外的代價是多麼的巨大!

所有的理論,都是總結共性的基礎上具有預見性。所以不要在乎理論是否從字面上看起來是否膚淺,更應該注意它是否有效——在此刻或者以後更長一點的時間。

正如書中處處注意處理科學與神學的關係一樣,這本書給我帶來更多的應該不是科學知識,而是哲學理念上的衝擊吧。容我整理一下,讓我思想重新有序,才能夠再次平和的看待這世界。

有必要補充以下摘錄:

迄今為止,大部分科學家太忙於發展描述宇宙為何物的理論,以至於沒工夫去過問為什麼的問題。另一方面,以尋根究底為己任的哲學家跟不上科學理論的進步。在18世紀,哲學家將包括科學家在內的整個人類知識當作他們的領域,並討論諸如宇宙有無開初的問題。然而,在19至20世紀,科學變得對哲學家,或除了少數專家以外的任何人而言,過於技術性和數學化了。哲學家如此地縮小他們的質疑範圍,以至於連維特根斯坦——這位本世紀最著名的哲學家都説道:“哲學餘下的任務僅是語言分析。”這是從亞里士多德到康德以來哲學的偉大傳統的何等的墮落!

《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會6

《時間簡史》中,偉大的科學家們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努力創新,從而不斷地推動科學的發展。正是這種創新精神,才使得人類社會不斷地向前邁進。馬爾滕曾經説過:水不流動,必至污濁。同樣,一切事業,假使使當事者不常留意改進,改良,努力着創新,最終是準會落伍,失敗的,所以説,創新是發展的不竭動力。

歷史,這輛時空之車,在時光中不知疲倦地穿梭,並將繼續向前方行進,創新便是它前進的車輪。因為創新,歷史才不斷地發展。回首望去,在農業的發展史上有這樣一段足跡,黃帝發明農耕器具,到後來人們使用水車,到如今的噴灌技術和農業土地多利用,這是一個又一個的創新,這個創新,使中國這個農業大國可以養育着世界上1/5的人口,再想想,政治上無論是北孝文帝通過改革創新使國家興旺,還是唐太宗的“貞觀之治”,都使國家走向一個又一個歷史的巔峯;再想想,數學上無論笛卡兒創立了解析幾何學,還是祖沖之將“π”算到小數點後9位,都使數字變得美輪美奐;再想想,科技上無論是我們國人為驕傲的四大發明,還是虎克發明了顯微鏡,都給人們帶來了福音;再想想,教育上無論是孔子的因材施教,還是當前的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方法,都為社會培養了大批人才。這些,不管在哪一行,無不都充分體現着創新的力量,揭示着,創新推動者整個社會的發展。

有的朋友説:‘那都是偉人所做的大事,跟我沒有關係呀。’那你就錯啦。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都離不開創新。當有的同學發現擦黑板時有灰塵,於是發明了一個新種新的黑板擦。當有的同學發現考試時鉛筆容易壞,於是發明了自動鉛筆。這些例子無一不證明着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離不開創新。

不僅個人需要創新能力,而且整個國家也需要創新意識。因為只有創進才可以發展,只有發展,才可以屹立世界民族之巔。

創新是後車輪,發展是前車輪,只有不斷的創新才能推動國家不斷的發展。

《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會7

宇宙經過無數次的爆炸走向滅亡;又通過無數次爆炸,留下殘核而重生。

在《時間簡史》中,霍金力圖以普通人能理解的方式來講解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運、黑洞和時間旅行、爆炸與重生等科普知識,完全改變了人們有關物理學、宇宙和時間本身的觀念,向人們展現了當代有關宇宙的最重要的科學思想。

這本書讓我聯想到很多的事情,世界萬物的形成,人類及各種動植物的最初形態-成長-發展-衰亡的過程和輪迴;就像草,世界的每個角落都能看到各種小草。它們在冬天會枯萎、發黃甚至死去。但是,每年的春天一到我們又能見到翠綠的草原,正是應驗了一句古詩: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試想這不也是一種死亡後的重生嗎?

在地球上,我們每個人都只是渺小得如一粒沙子;在整個太陽系中,地球也只不過是千萬星球中的一顆;而在宇宙中,太陽系是不是隻是渺小的一個,我們人類的位置又是在哪裏呢?

迴歸到地球上的萬物,不管是人還是植物,都會有終結而被取代的一天。因為宇宙是不規律的,正因為宇宙的不規律才有現在的太陽系、現在的地球以及現在的人類和現在的美好生活。浩瀚宇宙,遼闊蒼穹,我們何其不只是一粒微塵,一粒各有缺陷,需要互相交融溝通的塵土。而世界上亦沒有十全十美,不管是對待自己的還是他們的錯誤,我們能做的是隻是以一顆微塵謙卑的心,給予多一點包容少一點責備,因為我們都是生活在一個不規律的宇宙之中,我們需要互相理解!

在讀《時間簡史》的過程中,我也學着一些學者,又思考了一下那時間和空間又有什麼關係乃?空間和時間其實是一個整體,有空間的地方就有時間,有時間的地方就有空間。那麼,用宇宙論來説,,從星系光譜的紅移可以推斷,越遠的星系以越快的速度離開我們而去,這表明整個宇宙處於膨脹的狀態。從時間上倒溯到過去,估計在100億到200億年前曾經發生過一樁開天闢地的大事件,即宇宙從一個極其緊緻、極熱的狀態中大爆炸而產生。那麼宇宙在膨脹,時間就在延續,宇宙一旦停止膨脹,那麼時間也就停止。那就是世界末日。時間和空間只能是一個整體,它們之間的夾角只能是零。

既然宇宙在膨脹,膨脹的速度怎樣?既然有速度,根據我對物理知識的一些瞭解,那麼它必然會有一個參照物,就象光相對假設的以太一樣,我們又要假設什麼呢?《時間簡史》裏面提到:萬物形成之前只是一個點,它們之間的距離為零,爆炸之後膨脹。那可以想象我們也是以相對於我們目前能看到的最遠的地方的物體遠離我們的速度遠離它。

後來我想到了以前看的那個《穿越時空》,根據《時間簡史》的説法,那麼,我能回到過去嗎?空間和時間就是一個整體。如果我們可以時間旅行,我們回到過去的時間那就是可以實現的。空間和時間是連續的,過去的空間和過去的時間已經成為現在的空間和現在的時間,我們也就是回到了現在。那就是在表達我們從現在回到現在。那就是仙子本身。我無法想象我們過去的某一時刻的時間和空間仍然在某個地方以某種形式存在,它們明顯已延續成了現在。

《時間簡史》裏試圖把宇宙描述成一個有限但無邊界的空間,它是完全自足的,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它就是存在。可是我們這些常人是不容易理解的。它從另一個角度再給我解釋宇宙的起因,物理、天文、宇宙學和勇氣的前沿被清晰地呈現在《時間簡史》之中。

在粗略地讀《時間簡史》的時候,開始有個宇宙,後來宇宙消失了,剩下的僅是一點點,然後是爆炸,再然後是延伸,最後是大腦的一片空白。我無法用自己更多的語言來闡述書中的內容,《時間簡史》需要我以後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解讀。在大量的科學麪前,我也啞然了,做為一個大學生,應該全面發展自己,不應該侷限於在一點上,所以我們需要想宇宙大爆炸一樣,把時間和空間利用起來,大學生後才不孤獨。我需要更多的學習,求知的路上不能沒有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