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吶喊》讀書心得體會

來源:文萃谷 2.66W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書心得好好記錄一下了。千萬不能認為讀書心得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吶喊》讀書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吶喊》讀書心得體會

《吶喊》讀書心得體會1

我第一次聽説《吶喊》這本書是在很小的時候,當時經常聽家人講孔乙己的故事,但是當時忠於看寓言之類的書籍,幾年後這本書就淡除了我的腦海......一直到國中學習了《故鄉》《社戲》才又一次回憶起了這本書,學了《吶喊》自序後決定認真讀一遍,可是直到現在才找到了機會,同學們好多都讀過不只一遍了。集中有《狂人日記》,《藥》,《明天》,《阿Q正傳》等十四篇小説,給我感受最深的要數《孔乙己》與《藥》。

孔乙己,一個家境貧困,好吃懶做,無所事事的小人物,明明處在社會的最下層但是卻一心向往着貴族人的生活的專職騙子,被打斷了腿,最終離開了大家。作者借寫孔乙己這一深受封建教育和封建科舉制度毒害所產生的頭腦僵化,迂腐不堪的習性的人物形象,對封建教育和科舉制度,作了揭露和批判。文章中描寫眾人嘲笑可憐的孔乙己的場面寫的也是有滋有味,用眾人的鬨笑烘托和加強了小説的悲劇效果。文章不僅寫出了孔乙己一個人痛苦的生活經歷,也表現出了社會同仁的不同情,相反的卻是取笑,體現了封建社會的黑暗,無情。

《故鄉》中的人們麻木,迷信的形象更是在《藥》中被表現的完美無缺。《藥》,我認為是這本小説集中最能令讀者悲憤,同情的文章。什麼“人血饅頭”......聽來就感到可笑,可是在今日看來可笑的事物在當時卻成了可以治不治之症的良藥,華老栓他有醫不求信“饅頭”,千方百計去找人血,拼命積攢銅錢,只想着儘快把人血饅頭取到手,好醫治兒子的癆病,至於流血的是誰?為什麼被殺?他不用也根本沒有想這些問題,什麼“革命”“造反”就更沒有關心的必要了。革命者被殘害的時候,眾人看熱鬧......都是因為長期在封建重壓下生活的結果,他們一代人是這樣,但是受殘酷的封建制度的影響的國人可不只一代。

魯迅先生寫這些文章是為了讓當時的中國人民看了以後,能夠清醒過來。魯迅先生憤怒而又激勵着當時中國人,向被深深矇在鼓裏的國人説明當時社會的黑暗。而此時,中國擺脱了封建社會的影響,正在健康的,正確的朝者美好的未來奮力前進。我們要站起來,繼續努力,為我們的美好明天而奮鬥!

《吶喊》讀書心得體會2

要説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書,《吶喊》當居首位,真的,一點也不誇張。不論是《孔乙己》中的主角;《藥》中的華老栓;《明天》中的單四嫂子;還是《阿Q正傳》中的阿Q,都能躍然紙上。《吶喊》是魯迅先生經典小説集,更是中國的名著。魯迅先生是中華民族的堅強精神脊柱,他在《吶喊》中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八個字來概括了那時的中國人民。這八字深深包含着對中國人民的憐惜和悲傷。

曾記得,那個家境貧困、好吃懶做、無所事事,社會層次低而又嚮往上流階級生活的孔乙己。他在酒店是人們取笑的話題,在生活中他以偷為職業。最後,因為偷了有錢人的書竟被打斷了腿。孔乙己的死,不正象徵着中國教育的墮落嗎?我還看到了讀書人的悲哀。他們可供炫耀的惟有學問而已,可學問在世人眼中又算什麼呢?魯迅先生在刻畫人物方面僅寥寥幾筆,但細膩地刻畫出了一個落魄書生的形象,不知感染了幾代人。曾記得,那個見什麼人説什麼話的“豆腐西施”;那個“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地上,帶銀項圈的小英雄”閏土見到作者時歡喜而又淒涼的神情,點頭哈腰的。將當時人民在受到封建勢力壓迫和打擊下的情形展露無遺。

《藥》則體現出了一個民主的愚昧和無知。其中的環境描寫似乎就是當時世道的黑暗程度與動盪不安。讓人們深深地對自身的無知而感到可悲。

如果要問我最喜歡《吶喊》中的哪部小説的話,我肯定毫不猶豫地選擇《阿Q正傳》。《阿Q正傳》是《吶減》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章之一。他之所以如此家喻户曉,是因為它“寫出一個現代的我們國人的魂靈來”。阿Q性格極其複雜:他質樸而又愚蠢,受盡剝削欺凌而又不敢正視現實,他對權勢者有着本能的不滿。阿Q由於受剝削受壓迫而要求革命,又因為受愚弄受毒害而落後,最後還是被迫害致死。阿Q其實只是舊中國的一個貧苦農民。在未莊,阿Q連姓趙的權利都沒有。他專做短工,窮得只有一條“萬不可脱”的褲子;他是弱者,受了他人欺負卻又要欺負比他更弱小的小D;他捱了打,常用“兒子打老子”的話來安慰自己,在精神上求得勝利,用以自寬自解,自欺欺人;他還常為生計發愁……野蠻的壓迫剝削使他貧窮;深重的愚弄毒害更使他愈發麻木愚昧。他的“革命行動”竟是去靜修庵裏胡鬧。所以説,阿Q不能正視自己的地位並沉溺到更為屈辱的奴隸生活中去了。這也是就中國人民的最大弊病。

在我讀過那麼多的文學作品之後,魯迅先生的《吶喊》卻仍讓我蕩氣迴腸,久久不能忘懷。在魯迅的作品裏,盡是他那憂國憂民的民族責任感,盡是他對中華民族的深深熱愛。他的言語犀利,他的作品尖鋭有力評擊地評擊了不合理的封建制度。啊!中國,快早日甦醒,重整我中華雄威!

《吶喊》讀書心得體會3

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

這個暑假,我閲讀的是著名作家——魯迅的一本經典書籍,裏面的故事深深的吸引住了我——不論是《孔乙己》中的主角;《藥》中的華老栓;《明天》中的單四嫂子;還是《阿Q正傳》中的阿Q。

在書本當中,通過《狂人日記》、《孔乙己》、《藥》、《明天》、《一件小事》、《頭髮的故事》……等十四個章節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對舊時中國的制度及部分陳腐的傳統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較為徹底的否定,表現出對民族生存濃重的憂患意識和對社會變革的強烈希望。

我最感觸的就是《狂人日記》的這一章節:我害怕所有人的眼光,總覺得人們想害我,想吃掉我。哥哥叫何先生給我看病,讓我靜養,但我認為是想讓我養肥可以多吃點肉。他記得大哥曾對他講過“易子而食”、“寢皮食肉”之事,後來我想起妹子死時,大哥勸母親不要哭,覺得妹子是被大哥吃了。我越反抗吃人,越被認為是“瘋子”。

一開始,我還不明白,書中為何要寫“殺人”,但在媽媽的指導下我才明白了,原來是用來諷刺。

魯迅書中的道理值得我們去學習。

我發誓,在祖國繁榮富強的今天,我要為中國而去努力!在以前的日子裏,我把大多數的時間都浪費掉了,從現在開始,我要珍惜時間好好讀書,長大後為祖國做出貢獻!有一句名言説得好: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而魯迅就是我的榜樣,我要學習他,超越他,做一個有用的人,做一個陽光、積極、進取、堅強、懂得報答父母的人!

《吶喊》讀書心得體會4

魯迅的小説是中國現代白話小説的奠基之作和經典之作,它以無窮的魅力,風行了大半個世紀,至今不衰。魯迅的許多名作已成為初高中語文課的必修文章,為了幫助廣大同學更好的理解魯迅的小説,本欄目將在五期中向各位同學簡要介紹並評論魯迅三部小説集中的全部作品,這三部小説集就是大家熟悉的《吶喊》、《彷徨》和《故事新編》。在本期中,首先向大家介紹魯迅先生的第一部小説集《吶喊》。《吶喊》收入了魯迅先生1918-1922年所作的15部小説。後來作者抽出去一部歷史小説《不周山》(後更名為《鑄劍》),遂成現在的14部。這些小説反映了五四前後中國社會被壓迫者的痛苦生活和悲慘命運。以下介紹《吶喊》的內容。

在《吶喊》自序中,作者回顧了自己的'人生經歷,其中了反應了作者思想發展的過程和從事文藝活動的目的和態度。同時也説明了這些小説的由來和起名的原由。作者從學洋務、學醫、走科學救國之路,到推崇文藝,把文藝做為改變國民精神的武器,表現了他愛國主義思想的發展和求索救國救民道路的精神歷程。本篇對於瞭解作者的生平、思想、理解本集小説的內涵,及意藴均有極大的參考價值。在寫作上,本篇自序文筆清新老到,周密流暢,震人心魄又引人入勝,讀之使人慾罷不能。其語言風格充溢着魯迅獨特的個性,具有極強的藝術魅力。

《吶喊》讀書心得體會5

思匯於筆尖,有些勉強,沉浸勞累,無路可退,只好默默承受應有的疲憊……

眼漸乏力,筆下的字跡,已失本形,雖難以交印,卻是難得的真切,寫時不會有心機,不會有大腦,只是單純地讓一天的疲憊發泄出來,不帶有任何彩墨永遠是那黑黑的字體,白白的紙張,黑入白海,白不失,入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潔白,記錄着的回憶,也不失白芒,更不染有黑色的污垢,或許沒有什麼比過它真潔起碼……,忍不禁歎笑。

時間的滴答,滴滴答答,平凡的眼光來看待,不過是有着用不完的電的鬧鐘,吵個不停,我們看來,便像場悲劇,時間的弧射折曲,總會等到再也無法延續的一刻罷了罷了,能抓住,無悔吧……

這個世界,真的很大,大到已無法耐心來聽聽我們的心聲,是的,如果我們變成回憶,也算比無為存在有意義、有價值,那麼,我們甘願退出這場生命,人海孤獨的旅行若我可以,我願變成回憶……

心之所向,思之所往,向的不是高貴與名利,往的也非勾心鬥角的空氣。,一心一意,只向人情冷暖、天空迷失的星星,堅信他們會再次展亮看着腳下時刻為一條方向奮鬥的我們,閃閃地吟唱,這樣便足矣,面對多暗的夜空,多悶的茫月,多醜的心機,我們依然無悔,永遠堅信着,它們定會雨過天晴,再發月明,重回温情而不需一絲空隙,它們不需要……

我寫不出你的點滴,你周邊的景象,因為我沒有去,畢竟堆積如山的債務,還需按時親完,或許,我可以寫出對你的關心,對你的評判,對你真心的拉扯……

一直尋求着機會,能有一天白髮披肩之時,蹣跚拉着你的衣角,走往山海堤頭,看晚霞落盡,或許,還能有你我的身影……

《吶喊》讀書心得體會6

在我讀過的書籍中,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的便是魯迅的《吶喊》了。《吶喊》深刻地揭露了舊時封建社會的殘忍,從中我也讀到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殘忍景象。從《狂人日記》到《孔乙己》再到《啊Q正傳》,從《風波》到《故鄉》再到《社戲》,沒有一篇不是在用犀利的筆鋒與封建社會的欺壓百姓的人們手中的尖刀、火槍做鬥爭,他犀利的筆鋒令反動派聞風喪膽,無論是他的文章還是他的愛國之心,都是那麼地令人肅然起敬。雖然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新社會,已經不僅僅滿足於温飽甚至小康,但是老一輩的精神不能丟啊。

在我認為,讀書是人生中最好的娛樂、消遣的方式,它不但能給予人無窮無盡的知識,而且可以給予人無限的樂趣並且培養人為人處事的的能力。

在人們孤獨的時候,讀書變成了最大的樂趣。這時它既是人們豐富知識的工具,也是消遣的娛樂品,當人們在這時看它時,會感到快樂、輕鬆;而在人們處理事務的時候,最能發揮由讀書而獲得的能力。從讀書中獲得的對自己有利的東西是無窮盡的,能力便是其中之一,多讀一些好書,對自己是有利無害的,如果能夠在實踐的時候不是單純的.運用書本中的知識,而是在書中的知識的基礎上不斷的創新,結合自己的實際,靈活運用,才是讀好書的最高境界。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是高爾基爺爺的一句名言,也同樣是對書籍讚美的一句名言。從這句話中便可以看出書在世界的地位是多麼重要,它的價值有多麼珍貴。正如高爾基爺爺所説的,一本一本的書,就像一個一個的階梯,使人爬上高峯。但是爬上高峯的路是陡的,是險的,是要的努力才能爬上去的。讀一些不同的書籍就像是在爬階梯,對自己也是很有幫助的,但也要會選擇書籍。一本好書就猶如是由鑽石似的思想和那些珍珠似的字句堆砌而成的無價之寶,其中所藴含着的知識與智慧是那樣的珍貴,書籍真可謂是人類的良師益友、精神的食糧啊!相反,如果我們去讀那些幾乎彙集了天下所有骯髒之物的不利於健康的書籍,那不是在掌握知識、尋找樂趣,而是在使自己墮落,會使自己變得庸俗、無知。

在一本書中,又使它會讓你傷心、同情的落淚;有時它會讓你開懷大笑;有時它會讓你覺得自己身臨其境;有時它會讓你自己覺得離它根本就在兩個世界。我想,書籍是我們的良師益友,精神的食糧,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好好讀書呢?

《吶喊》讀書心得體會7

暑假期間,閒暇之際,讀了魯迅先生的《吶喊》,頗有感觸。

《吶喊》中的《藥》給我留下深刻的映像。《藥》這篇文章講述的是老栓的兒子得了癆病,為了救兒子,老栓決定花高價錢買“人血饅頭”給兒子吃,希望能治好兒子的病。老栓秉着自己的錯誤的執念,在茶館賣力工作,只為了得到這個“仙丹”似的蘸着人血合成饅頭給兒子吃,可是最後,老栓因為自己過於封建迷信的思想耽擱了兒子治療,兒子最後還是病死了。老栓體現了一位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但是又是愚昧無知的。這個悲劇的結局則反映了舊社會統治下,人們思想的落後,愚昧無知。

而另一篇文《孔乙己》也為我們呈現封建階級統治之下的悲哀。小説描寫了孔乙己不斷參加科舉考試,期待科舉改變命運,但在生活上卻不勤快,自我安慰,生活窮困潦倒,人們對他嘲笑不斷,終日戲謔。終於有一天孔乙己中了,一口老痰卡住,過於激動興奮得了瘋病。通過孔乙己可笑可悲的一生軌跡,深刻揭露了當時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精神的毒害,反映了封建社會的悲哀。

《吶喊》,我才明白當時舊社會的封建迷信和落後毒害了很多人,人們在封建愚昧無知的思想統治下害人害己。敬佩魯迅先生用筆為武器,批判當時的落後的思想和無知行為,喚醒了許多人沉睡的思想,人們與封建社會鬥爭,才換來社會的進步。

如今,我們擁有良好的就學環境,不斷的汲取新的知識新的觀點,和社會一起進步。但是生活中仍舊出現一些愚昧落後的現象,比如,許多人因為條件不足或者不想學習進步,接觸不到先進的文化教育,以至於仍保留着以前的封建迷信,保留許多陋習,推崇讀書無用論,那些孩子們經常不讀書或者半途輟學,所以他們的生活卻沒有多大改變。以後,我們要做的還有更多,包括教育和傳統,分辨傳統和封建的區別。

在未來的日子裏,我們除了要好好的活着,還要力所能及的幫助別人好好活着,我們要一起進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