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的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3.01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弟子規》的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弟子規》的讀後感

《弟子規》的讀後感1

在聽完錢先生對《弟子規》的解讀之後,我很感慨,在高強度、高壓力的今天,有人為生計奔波,有人為了能過上更好的生活而拼搏,但大多數家長討論的往往是孩子的學習、孩子的出息,很多是會與經濟連在一起。看了錢文忠的解讀《弟子規》頗為感慨,我們好像忘了本,我們太世俗,我們原來應該這樣,我們是倒退了,這本書讓我們淨化了心靈,我們還能接受,但我們的孩子接受好像不能完全做到,但我們需要這樣做。

本書提到了“孝”,孝的結構是“上老下子”,意思是強調血緣延續的重要性。每個人,不管你壽命多長,都只不過是人類生命長河中的一個極其渺小的環節,今天的長輩是昨天的小輩,今天的小輩就是將來的長輩。小輩不孝敬長輩,你又怎麼能夠指望當你成為長輩以後,你的小輩會孝順你呢?這話是對的,孩子其實是看父母怎麼做會潛移默化受影響的。

我是很孝順的,所以很能接受,每天和父母通電話是必不可少的功課,平時報喜不報憂,會專程帶父母去玩,掃除父母的一切後顧之憂。自己和父母相處的時光告訴我,其實真正的孝順是要真正懂得他們需要什麼,其實多陪伴父母説話,告訴他們你的.快樂,比給他們金錢更有價值。一家人都受到我的影響,知道對老人要哄着的,孩子也會尊重你好多。

其實,很希望我們的教材也能處處透出這些做人的道理的,社會需要淨化,需要一片温馨。

《弟子規》的讀後感2

學習《弟子規》使我受益匪淺。其中有些道理很簡單,但就是沒有真正去體會其中的道理。因為在學習《弟子規》之後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規》增長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靈。通過對《弟子規》的學習我有三點體會: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對一個人而言,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想一想這些都是我們做兒女的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卻有很多沒有做到。通過這次學習,希望自己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給操勞的父母幸福的生活。

第二待人接物要懷着恭敬之心,為人要謙虛。恭敬與謙虛是分不開的.,沒有內在的謙虛很難做到對人恭敬。“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雖然從小就念過許多這樣的名言警句,但我卻沒有意識到謙虛是一種品質,反而常常爭強好勝,驕傲自滿。

第三要找準自己的人生目標。《弟子規》教人向善,長養人的德行,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而我也是通過學習《弟子規》明白和學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個過程,過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選擇了一個什麼樣的人生目標。

《弟子規》的讀後感3

開學初,學校組織我們學習了一本經典書籍--《弟子規》。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具體列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

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此書堪稱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生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這句話是我感觸最深的一點,它充分體現出了做人要講信用,

説謊話騙人胡言亂語是不可取的。這不禁使我想起了很久以前的一件事:在我童年的記憶中,曾經對電腦遊

戲十分着迷,只要一碰到鼠標,我就完全沉浸在電腦遊戲的世界中,忘記了時間,忘記了周圍的一切,與媽

媽約定的結束遊戲的時間一拖再拖,為此,媽媽大發雷霆,我才不得已關掉了電腦。如今,我學習了《弟子

規》,想想先人們的教誨,反省我的行為,我感到非常的汗顏,做人是應該講究信用的,信用是一個人的做

人之本,如果一個連信用都不講的人,他又怎麼能夠立足社會,成就一番事業呢?《弟子規》使我認識到了

我以前所作所為的不足,我想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以《弟子規》時刻警醒自己,做到誠實守信,多一些精

彩的'細節,少一些失信的言行多一些靚麗的風景,少一些違約的承諾。向着自己追求的目標,不懈地去努

力、去拼搏,讓自己的人生綻放光彩。

總之,通過學習《弟子規》使我受益匪淺,我要把其中學到的道理應用到學習、生活中去。

《弟子規》的讀後感4

上個學期,學校組織我們學習了《弟子規》,我從中得到了一些收穫,也悟出了許多道理。例如:我們要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嚴於律己……

《弟子規》中有一句話:“出必告,反必面”。意思是説:我們出去做什麼事情時,要提前告知父母一聲,在徵求他們同意後再出去,這樣以免他們擔心。我們外出回家中之後,要立即通知父母一聲,以免他們牽掛。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回南昌老家探親,就發生了一件事令我終生難忘的事。

一個炎熱的下午,我和表姐正在她家裏玩,姑姑正好有事情要出去,就叮囑我們在家裏玩。我和表姐在家裏玩了一會兒,覺得沒什麼意思,表姐就提議説:“我們出去玩吧。”就這樣我們兩個人就跑到大街上去玩了。就在我們兩人在外面吃着各種美味的小吃,玩得不亦樂乎的時候,姑姑回到家不見了我們倆的.蹤影,大吃一驚,趕緊打電話到奶奶家問:我們倆人有沒有去那邊。我爸爸和奶奶聽説我們倆人不見了,也十分着急。大家等了一會兒,見我們還沒有回來,爸爸就趕到姑姑家,準備和姑姑一起出去找我們,後來在姑姑家樓下碰到我們倆回來了。爸爸和姑姑嚴厲地批評了我們倆人:只顧着自己出去玩得開心,一點也不考慮大人們會擔心。我和表姐不得不低頭認錯,表示以後出去玩一定會和家裏人打招呼,以免引起大家不必要的擔心。

我們學習《弟子規》,不僅僅要會背誦,而且還要深入理解,貫徹到生活中的一言一行裏,這樣我們的明天才會更美好。

《弟子規》的讀後感5

《弟子規》裏面有兩句話:“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意思是:要愛護自己的身體,不要使身體受到傷害,讓父母親憂慮。更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養,不可以做出傷風敗德的事,使父母親蒙受恥辱。

在學校,我雖然是個女孩子,但是比男孩還淘氣,有時會摔傷,回家,媽媽是既生氣又心疼。我有決心要改掉亂跑亂跳的壞習慣。下課,我就靜靜的坐在教室裏看書,有時候,就到操場走一走,漸漸的,我變文靜了。不再碰傷自己。媽媽説“讓媽媽不操心,這才是孝順的`好孩子!”

媽媽最擔心的是我走丟。有一次,我跟同學去玩,沒有告訴爸爸媽媽。爸爸媽媽到處找我都找不到,可急壞了爸爸媽媽。最後找到我,爸爸罵了我一頓。我很委屈,不就是一點小事嗎?幹嘛對我這麼兇?後來我才知道媽媽太害怕了。把這件事情發到了班級的QQ羣上了。有一個家長説:你以後要把女兒教好呀!原來是我做錯事,讓爸爸媽媽受驚嚇。他們才會這麼生氣,我真的太不孝順了。

媽媽給我買了一塊兒童定位手錶,我就能隨時和爸爸媽媽保持聯繫了,我用得很開心,爸爸媽媽也不用擔心了。我很快樂,爸爸媽媽也説我孝順。

孝順父母最好的方式,就是保護自己身體,讓父母安心,保護心靈的健康,就是最好的孝順。

《弟子規》的讀後感6

漸漸的我們長大了,稍微的懂事了,不讓自己的父母如此的擔憂了。上大學的我們沒有任何經濟來源,但是殊不知每週一次報平安的電話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安慰,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每次準時給家裏打電話的時候媽媽都那麼快地接電話,因為他們在電話機前等了好長時間了,這就是他們的`期盼。後來上班了,有錢了,但是又有誰真正的記得父母的生日,在他們生日那天買一個蛋糕,又有誰肯真正的給父母洗一次腳。

嬌生慣養的我們會認為:父母為我做的都是應該的,所以我們應該理所當然的索取,但是我們總有一天要長大,要面對這個現實的社會,我們要時刻牢記“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好好的關心父母,抽時間多陪陪他們。據網絡上的一項調查,我們實際上真正能陪在父母身邊的時間只有短短的幾個月,所以好好珍惜和父母的每一分鐘,好好孝順他們,為他們多分擔一些,讓他們在為我們辛苦的時候能夠多一份欣慰。

感慨還有很多,但是人生只是感慨是無用的,最重要的是實際行動。古語云:百善孝為先,幸福的家庭是對父母對好的交代,成功地事業是父母最大的安慰,但是兒孫滿堂,子女陪伴才是父母最大的幸福!

《弟子規》的讀後感7

子曰:泛愛眾而親仁。仁者愛仁,智者愛智。

記得以前在讀者上看到這樣一則故事,年老的父親讓兩個兒子去獨闖天下,數年後,兩個兒子回來了,老大的述説是每到一處便遇惡人,所經之處必是惡地,這些年他過得很辛苦也很痛苦;老二的運氣則好得不得了,所遇皆是善人,所到必是詳和之地,這些年他過得快樂。父親聽完之後沉默了一會,讓兄弟二人交換之地再次出發。結果,老大去弟弟所到之處,發現這些人根本就不向弟弟説的那麼友善;而老二走在哥哥以前到過的'地方,發現這些人其實都很善良,相處久了都很友好。所以説你以什麼樣的態度去對待別人,你就會得到怎樣樣的回報。常懷仁慈之心,以仁愛待人,那對方會在你的仁愛之光中感化。

懷着仇恨而生活的人,身體的每一個細胞將會被仇恨而吞噬,由此生活將會變得漫長而苦悶。而有智慧的人可用仁愛化解一切怨念,讓一切揹負風清雲淡。在若干年後,你再回首,發現當初曾令人爭執、仇恨的事情已經不值一提。在沒有家國恨的年代,人與人的關係完全能夠因為泛愛眾而拉近,社會也會在每個人心存仁愛之中而和諧。

因存仁愛,人便不會自傲;因存仁愛,人便不會自負;因存仁愛,人便會揚善抑惡;因存仁愛,便會心存感恩之心;因存仁愛,便不會睚眥必報;將愛放在心中,人生便會少許多煩惱,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完美的人間。

泛愛眾,我愛眾人,眾人亦愛我。

《弟子規》的讀後感8

假期時,我按照老師的安排,學習背誦了國學文章《弟子規》,文章中雖然有很多的意思不太明白,但也學習到了很多東西,自己也按自己的理解,做了很多事情。文章中印象最深的是:弟子規 聖人訓 守孝悌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這段文字的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和長輩,關心愛護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道德的人,向他學習。假期中,我做到了尊敬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聽他們的話,為他們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今後,我會更多的學習《弟子規》中的知識,更好的理解。

《弟子規》對我的幫助很大很大,今後我一定把他背的熟熟的,作為我以後行為的`量尺,相信在這個好朋友的監督下,在我自己的努力下,我一定會成為一個非常優秀的國小生!

我覺得學習國學,就是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能讓我們更文明,更有禮貌,更懂事,更有利於我們現在的國小生成長。所以我以後要多讀書,特別是國學方面的書,多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等我長大了,好做一個傳播中國國學的學者。這本書產生的時代畢竟是封建社會。有它的歷史侷限性,我們要站在現今時代的高度評判學習這本書。有繼承,有摒棄,傳承健康的歷史文化精髓,維護民族文化遺產,使中華民族的精神永遠流傳下去。

《弟子規》的讀後感9

自從讀了《弟子規》課外閲讀後,我似乎覺得我變乖了,我變得越來越懂事了,我也彷彿明白了怎樣孝敬長輩?怎樣幫助別人?怎樣愛護自己?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間山西絳州秀才李毓秀所作。後經清朝的賈存仁修改編訂,改名為《弟子規》。弟子即學生,不僅僅指兒童,擴大範圍講,凡欲學古聖訓的文化人,都可以稱之為弟子;規即規範,弟子規即教導學生為人處世的規範。《弟子規》是我們身邊的學問,是學習古聖賢和為人處世的基本讀物。它告訴我們在日常生活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一定要言行謹慎,講信用。我最喜歡的故事有:孟母斷機、司馬光改錯、孔融讓梨等等,孔融的.美德讓我知道了要懂得謙讓。最讓我欣賞的是“冬則温,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它讓我懂得了,子女侍奉父母要用心體貼;冬天要讓父母感到暖和;夏天要讓父母感到涼爽;早晨起牀,一定要先去看望父母,並向他們請安問好;傍晚回來,一定要先向父母報平安,使他們放心;

讀了《弟子規》,讓我瞭解了古代經典的博大精深。是古代祖先留下的巨大財富。作為炎黃子孫,我以後一定要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給人捶捶背,倒倒茶,盛盛飯,落實到言行中,從而提高自身素質,做一個有修養的國小生。

《弟子規》的讀後感10

《弟子規》之所以被稱為弟子規,想必是那些望子成龍的博士,有學問的人給後代留下的“字典”。正如諸葛亮為阿斗寫的《出師表》一樣。古中國之所以被稱為古中國,也一定離不開好書的啟蒙。上千個春秋,一代又一代的學童在不停的`翻着這本書,實踐着這本書中的任何一個字。《弟子規》就是這麼一本好書。無論是牙牙學語的孩子,還是兒童,少年,甚至壯年,老年都耳熟能詳,熟讀成誦。《弟子規》早已成為歷史的篇章,成為華夏兒女成長的腳印。

的確如此,《弟子規》是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它至真,至純;《弟子規》是引領孩子步入規範殿堂的老師,它至善,至美!《弟子規》讓我懂得了孝敬父母,讓我懂得如何做人,也讓我懂得了言而守信。如果説《弟子規》是一本好書,我便是讀書人;如果説《弟子規》是一條河流,我便是魚兒;如果説《弟子規》是一片藍天,我便是翱翔的雛鷹;如果説《弟子規》……《弟子規》薰陶着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在文明上,禮節中又跨出了一大步。

讓《弟子規》點燃我們心靈的火把,在烈火的讓少中點燃那盞不滅的燈。讓《弟子規》永恆,讓經典永恆,讓愛永恆!

《弟子規》的讀後感11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是古代聖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子弟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再一次讀弟子規的'書,使我更加深一步瞭解了《弟子規》的意思。教育我們怎樣做人,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説一説我讀後的感受吧!

這本書裏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怎麼和別人相處,我們生活中做什麼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後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俗話説:無規矩,不成方圓。他們所説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

比如“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意思是:父母教我們做人處世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生氣、傷心。這樣我們的父母才會從心裏面為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快樂。

我已經大概瞭解了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光知道還不行,我還要努力的去做。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

《弟子規》的讀後感12

《讀弟子規》教會了我許多,使我更加孝敬、尊重、體會別人,其中“出必告,反必面”使我懂得外出離家時,須告訴父母要到哪裏去,回家後還要當面稟告父母回來了,讓父母安心。在一次放學事件中,使我深刻得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含義。

一天放學後,我想去上一次廁所,可是我想起了上次因為上廁所,媽媽來接找不到我,在學校食堂、操場來回找了好久,當媽媽氣喘吁吁找到我時,我心裏很愧疚。所以我有點擔心:萬一這次媽媽來接我,又找不到我怎麼辦?她一定會很着急的'。正在這時,我想起了《弟子規》中的“出必告,反必面”。我趕緊跑到一個同學面前,讓他在我媽媽來時通知下她我在上廁所。

我走出教室,去上廁所,可是心裏卻像有隻小鹿在亂竄,忐忑不安:我同學知道我媽媽長什麼樣嗎?他會通知到我媽媽嗎?

當我迅速的跑到教室時,發現同學已向媽媽説明了情況,媽媽正在門口等着我呢。。

我要感謝《弟子規》呢,如果沒有它的提醒,又要害媽媽擔心了。當然《弟子規》還給了我許多的啟發,它真是我學習的好幫手。

《弟子規》的讀後感13

今天的語文課上,老師帶領我們繼續學習了《弟子規-信》這一部分。經過老師的講解,我讀懂了《弟子規-信》,它讓我受益匪淺,尤其是它裏面講的“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話説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形象地點出了,講話也需要懂一定的.禮儀,才能讓人們聽了你的話之後,覺得你是個懂禮貌的小孩子。

其實,話説得不清楚,就很容易讓對方誤解你的意思。就拿我來説吧,有一次,我跟同學在一起做遊戲,我在跟大家講遊戲規則的過程中,由於説得很急,大家沒聽清楚,結果玩得很不愉快。這個例子也讓我感受到了穩重、舒暢的説話是多麼重要。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會有各種各樣的人,他們有的會對自己的不足之處加以改正,並且慢慢地進步,最終到達成功的頂峯;有的會把老師給自己的表揚當作前進的動力,爭取獲得最好;有的則因為一點點進步就驕傲自滿,從而只能眼睜睜地看着其他人獲得成功,自己則永遠生活在黑暗邊緣。

信,這個字眼,看起來很簡單,實際去遵守卻很難,只要在生活中能夠時刻提醒自己,就可以了。

《弟子規》的讀後感14

今天,我讀了《弟子規》這本書,此書原名《訓蒙文》,作者李淑秀是清朝康欣年間的秀才。這本書分為五個部分,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外出、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遵守的守則規範。

本書分為總敍、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學文、總則六個小標題,每一個都講述一個道理,每一句都描繪一篇孝敬故事。這些故事都很令人感動。

有一天,老媽喊我叫我幫她收衣服,我卻沒有回答。因為我正在玩一個遊戲的後一關,如果放棄了,前面的'二十九關都白打了。但當老媽喊到第二遍:“王昕,來幫媽媽收衣服!”時,我突然想到前幾天剛剛讀的《弟子規》小標題“入則孝出則悌”中的一句話“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想到這,我才二話沒説,“嗖”的一下來到老媽面前,把老媽手中的衣架和鈎子搶到手中,收起衣服來。看到老媽一臉開心又無奈的表情,我心中也漸漸笑了起來。

我告訴你們,孝敬父母是一件很開心的事,不僅父母開心,我們自己也會感到快樂。所以,大家也一起孝敬自己的父母吧!

《弟子規》的讀後感15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是古代聖賢的的結晶,是眾所公認的“最好的書”、“最有價值的書”。

《弟子規》讓我更加自律。在一個星期四的早上七點,我的鬧鐘開始“催”我起牀,因為今天要返校。可我心想:反正還有時間,再賴一會兒吧!突然,我想到了《弟子規》裏的`“朝起早,夜眠遲”。於是我毫不猶豫的起牀去返校了。

返校時,輪到陳老師檢查我的日記本,發現我字沒有寫好,一下子“多雲轉陰”了,語重心長的對我説:“字沒寫好,回去再寫一篇,注意這次要認真寫。”

回到家,我拿出日記本重寫,這不,我的老毛病有犯了:人身體歪着,頭低了下去,本子也歪着。這時我又想起了《弟子規》的“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的意思。我立馬人坐正,當然啦,字也寫好了。

還有一次,我不小心買回來了一本有關愛情的書《《五百棵愛情樹》,當時我想都沒想就拿起來看了,忽然耳邊傳來我們讀的“非聖書,屏勿視,蔽聰明”,我就把這本書放掉,去看別的好書了。

讀了《弟子規》,我發現我自己的生活習慣越來越好了:進父母房間先敲門,常常整理自己的書桌,將脱下的鞋子擺好……連媽媽都驚訝我的進步。

《弟子規》讓我受益終生。願我,有一顆好學、向上的心,成為一個合格的好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