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傅雷家書讀後感13篇

來源:文萃谷 3.17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選】傅雷家書讀後感13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

讀傅雷先生給孩子的信,眼前總是浮現起那沉默堅實的背影,那信中的叮嚀,是那樣的親切,或許天下父母都是如此吧。

我想傅先生對於孩子而言,是慈父,不住地牽掛;是嚴師,不倦地教誨;是益友,不時地交流着。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密切地關注者,卻又懂得要放手。在這一收一放之間,那一封封家信,變成了孩子和父親聯繫的那根線。

想當初,意氣風發的孩子離開父母,隻身前往異地求學。最初那幾天傅雷先生精神波動很大,不時回想起孩子幼時的情景,又快樂有惆悵,在信中更是寫出了“我從來沒有愛你像現在這樣愛的深切,而正在這愛得最深切的關頭,偏偏來了離別。”如此深情的話語。其對孩子濃濃的愛可見一斑。

而在孩子學習上,他卻是一點也不含糊。要求孩子將計劃詳細地寫出來,直截了當地指出孩子的問題,與老師直接溝通。在孩子面臨抉擇不知如何是好時,他也為孩子理智地分析,提供參考。在傅聰海外求學的時光裏,傅雷用一封封信,教育培養着孩子。

傅雷先生曾説“我想時時刻刻,隨時給你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他確實做到了,在他的注視下,孩子認清了自己的信念,順利地揚起了人生的帆,向着未來啟航。

父子之間分離的漫漫十多年,就靠這高精尖張張浸滿愛的紙頁,像一根線一樣,連綴起來,不論孩子身在何處,拉一拉線,便知對方怎末樣,彷彿從未分離。

在家信中,傅雷先生的一段話令我沉思,“我們做父母的,為了兒女,不怕艱苦,不辭勞苦,只要為你們好,能夠有助於你們的,我們總儘量的給。希望你也能多告訴我們,你的`憂,你的樂,就是我們的,讓我們永遠連接在一起。我們雖然年紀會老,可是不甘落後,永遠也想追隨在你們後面。”

每當我讀着這段話時,總感覺有個東西在叩擊着心底的門。最近幾年,我朝着自以為好的方向趕路,對於父母的話也只是聽聽,從不把自己內心的快樂或悲哀告訴任何人,在自己的小天地中獨自捉摸着。快樂自己體會,悲傷也一人承擔,以自我為圓心畫一個界限,與他人在心靈上隔絕。但這樣真的很累,高興之後便覺得索然無味,憂鬱的時候便不知是痛心還是茫然。

一段話點醒了一直彷徨無措的心,重新連接起那根線,才感覺到我不是獨自一人,父母一直在背後支持着我,緊緊跟隨,一步不落,關注着我在成長路上跌跌撞撞的身影,不曾遠離。我曾苦苦追尋的良師、知己,到頭來教給我最多最細緻最全面最細緻的人,真正瞭解我,關心我,一心只為我着想的人,就是曾被我拒於千里之外的父母。

那根線,一頭連着我,一頭連着父母,用同樣的血和深切的情組成,無論在何處,都能感受到一種令人升起鬥志的力量。

可千萬別斷了那根線,無論在何時何地,都別忘了告知父母,牽起手,無畏地走向未知的未來……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2

八天的時間,把《傅雷家書》讀完,二百封信,十三年的思念,十三年的叮嚀,十三年的交流,十三年的囑託。

世上絕少有這樣的一對父子或母子吧!從五四年傅聰離開祖國赴波蘭學習,漫長的十三年間,傅雷夫婦基本上是不間斷地給兒子寫信,在收集的二百封信中,沒有看到傅聰回信的我們,卻依稀在經歷着傅聰的成長,在他成長的每一步,都能體會到父母殷切的期許與希望,飽含着傅雷夫婦在其成功路上的諄諄教誨,家風與教養透過這一封封家書來進行傳遞與傳承,子女的成功不單純只是個人努力的`結果,更是父母言傳身教的最好體現。

在這兩百封家書當中,我們體會最多的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思念。古語有云,父母在,不遠遊。但在當時的情況下,傅聰是應其它國家邀請,代表國家參加比賽進而留學,我們可以想象得到,正是因家良好的家教以及傅雷夫婦深厚的藝術修養,才造就了當時優秀的傅聰,對於傅聰的出國,夫婦倆即是不捨,但又不能不捨,在多數的信件當中,我們可以看到父母並不羞於表達對孩子的思念和愛,對傅聰有時不能及時回信的抱怨,即便身邊有傅敏陪伴,天下的父母都是這般對孩子的吧,既要放手又不捨放手。

其次,我們可以見識到傅雷夫婦深厚的藝術底藴。我們可以看到雙方對於藝術的交流與探討,也能感受到他們之間的碰撞與共鳴,傅雷夫婦源源不斷地將國內有價值的藝術資料郵寄給傅聰,也不斷地對傅聰的作品加以評價及指導,更不時地督促傅聰應該到什麼樣的環境去培養自己的藝術靈感……藝術修養是一個積累的過程,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力是非常巨大的。

再次,我們可以感受到傅雷夫婦對傅聰家教之嚴,在很多封信中,我們可以看到對傅聰的批評,甚至於對其寫信的字體,甚至於到某一個字,傅雷經常説傅聰的性格和他一樣,就是這樣的性格,需要怎麼樣彌補缺點。還有就是對傅聰人生之路的指引,從其在國外的日常生活,到漸漸長大後的戀愛與婚姻,甚至對從未見面的外國兒媳也納入到教育的範疇中來,從夫婦兩自身的琴瑟合鳴,指導雙方如何互相體諒,從家庭經營過程中的柴米油鹽,到如何精打細算地維持收支平衡,事無鉅細,情意殷殷。在政治上相當敏感的當時,傅雷不但向傅聰通報國內的時局,而且囑咐傅聰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因失言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在書信當中,我們最有感觸的應該是我們並未體會到兩人之間的代溝,我們可以感覺到他們之間溝通是比較暢快的,由此也可以看出在這個家庭中成員間的信任與平等,每封家書都會給孩子闡明一些道理,指引一些方向,在當時的環境當中,這種父子或母子間的關係並不常見,這種良好的家風也使傅雷夫婦能夠培養出如此優秀的兄弟二人成為必然。

教養同樣是個積累的過程,它與人成長環境的貧富無關,卻與這個環境中的指引人息息相關,透過家書看傅雷夫婦,我們只能慨歎其二人的英年早逝,欽佩其二人的錚錚傲骨,也願通過這些家書,能引起我們對家庭教育的反思,讓這些家書,成為指引孩子正確道路的一盞明燈。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3

世間萬物皆有愛,男女之間的山盟海誓充滿了愛;師生之間的諄諄教導充滿了愛。讀了《傅雷家書》,更是知道父子之間一封簡單的信,也充滿了愛。

《傅雷家書》是將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傅雷寫給兒子的書信編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編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書信。字裏行間,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以及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普通的家書,大多數都是聊家長裏短,加上一些普通的問候以及囑咐。《傅雷家書》不同於別的家書,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思念之情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高尚情操,教育兒子先做人,後成“家”。正因為如此,《傅雷家書》才是一本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是最好的藝術學徒的修養讀物。

人們常説,父愛如山,嚴肅深沉而博大精深;母愛如水,温柔細膩而偉大無私。傅雷夫婦對他們的兒子不正是如此嗎?傅雷對兒子傅聰童年嚴格的管教,因材施教的教育,都是出自他對兒子的愛。收起温情脈脈,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位,這也完全是出自於他對兒子更為深沉的愛。

其實,在這個嚴厲的父親背後,也有一顆柔軟的心。在一九五四年,傅聰參加鋼琴比賽並留學波蘭,全家人在火車站送他的時候,他那無情的'外表才被掀開。他在信中這樣講到:“昨天一夜我們都沒睡好,時時刻刻驚醒。今天睡午覺,剛剛蒙朧闔眼,又是心驚肉跳的醒了。昨夜月台上的滋味,多少年來沒嚐到了,胸口抽搐,胃裏難過,只有從前失戀的時候有過這經驗。”可見,他的心裏是多麼想念不捨他的兒子啊!愛子心切,並在信中自責,後悔:“我良心上的責備簡直消釋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要知道,世界上沒有一對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他們的種種行為都是出自對孩子的愛。

這個暑假,我獨自一人去上海更加明白了這種掩藏的父愛。臨行前,母親執意要送我去機場,父親卻不同意,大聲説“她都這麼大了,可以自己獨立完成。”一開始,我對父親生氣,認為他不關心我,在公交車上默默流淚。到了機場,我接到的第一個電話就是爸爸打來的。他斷斷續續地問:“怎麼樣?到了嗎?路上順利吧?拿身份證去領登機牌過安檢知道了嗎?上了飛機在打個電話回來,到了那邊也打個電話。”我這才明白,他不是不擔心我的安危,而是讓我真正獨立起來。這一刻,信中的情景彷彿就在我身上發生了,我也更能體會到傅雷對兒子的愛。在上海的這些天,爸爸每天都給我打電話,就像傅雷給兒子寫信一樣,儘管每次通話時間不長,通話內容不多,但我都能體會到隱藏在其中的父愛。

戀人的愛,轟轟烈烈;師友的愛,平凡堅固;父子的愛,樸實深沉。不要因為父親嚴厲的管教而認為他不愛你,他做任何事都是愛你的,哪怕只是給你寫一封簡單的信。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4

深夜,佇立窗前,望着那蒼茫,深邃引入深思的天空,心中隱隱有一種衝動,精神的飢渴,歷史的荒漠,常常會讓回憶變得豐富,耐人咀嚼,讓我想起我的父親,想起無處不在的父愛,想起《傅雷家書》。

在這樣的深夜,讀着《傅雷家書》,我不禁淚流滿面,雖然讀這本書已不下三遍,每每於生活失意、彷徨之時,總是不自覺地讀它。在我看來,家書是所有文體中最簡單的。我喜歡簡單,所以我喜歡家書,因為簡單本身就是一種魅力。

文學翻譯家傅雷先生在兒子傅聰留學海外的過程中,先後寫了近百封家書給他,教導他立身行事、愛國成才,把中華民族的優秀道德融入了對兒子的諄諄教誨中。其聲殷殷,其意綿綿,其情拳拳。由這些信件彙集而成的《傅雷家書》曾先後再版 5次,重印19次,累計發行超過100萬冊,數字雖不能説明太多,但時間足以證明一切:《傅雷家書》自問世以來已暢銷18年。打開《傅雷家書》,就是走近一位父親,聆聽他“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誨”。

父親對孩子的深愛作為一條人類的公理,如同太陽的光輝温暖着其間的每一個人。傅雷對傅聰的愛自是如是,這樣的愛是高尚的、純潔的又是無私的,它盪滌了世間塵事的功利,洗去了人生的浮華,留下的是舔犢情深的人間第一情。“多少對你的愛,對你的友誼,不知如何在筆底下傳達給你!孩子,我精神上永遠與你在一起!”這是多麼真摯的人間真愛呀。

然而,這樣的愛畢竟又是特殊的,它超越了那種愛加威嚴式的教導,代之的卻是建立在父子心與心相互交流基礎上的一種隱沒、深沉的父愛。傅雷是“清高”的那類人,在他的`骨子裏都滲透着這種獨特的個性,當他把這種“清高”帶到給兒子的信中,卻成就了一份“清高”的父愛!

於是這一封封家書中便少了幾分唏噓不已,更沒了世事鑽營的技巧,寫下的卻是對人生、藝術的見解,對崇高精神與真理的追求。人生何其大,真理又何其空!而這又是多麼可能會使這些家書變成概念的準則!然而沒有,絲毫沒有!做父親的以其大半生的心路歷程來給愛子昭示生活的方向、精神的歸宿!這般的昭示卻不是那種藝術化的“展示”,卻是結合了百般的勇氣與無私的愛。

傅雷極其敏鋭地覺察到孩子在藝術之外所遇到的問題,譬如交友、感情、花銷等等。有一句話我一直記着,那就是“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我想:一個人有了它,也便有了整個世界!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5

“孩子,我能給你什麼?”讀完《傅雷家書》時,我不斷地自問。

《傅雷家書》摘編了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寫給兒子的186封書信。其中最長的一封達七千多字。家書字字珠璣,字裏行間,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以及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該書由於是父親寫給兒子的家書,是寫在紙上的家常話,因此如山間潺潺清泉,碧空中舒捲的白雲,感情純真、質樸,令人動容。讀那一封封家書,就象和傅雷先生進行着一次次觸及心靈深處的談話,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也像他的孩子一樣在聆聽着,感受着,用心銘記着,更反躬自問着。

傅雷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他是一個博學,睿智,正直的學者,極富個性,對古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等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藝術修養極高。正因為有如此才華出眾的父親的引領和培養,他的兒子傅聰才能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於成長為國際著名的鋼琴大師。而身為母親和語文教師的我的才華是什麼?對天文地理、文學藝術又懂得多少呢?我有什麼可以傳授給我的孩子,我的學生們呢?我的才疏學淺令我汗顏,令我更加認識到提高自身素質、修養的緊迫性,唯有擠出時間學習,學習,再學習,積澱深厚的`文學藝術底藴,才能在課堂上旁徵博引,揮灑自如,才能更好地培養孩子。

傅雷特別注重孩子健全人格的培養。他深深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雖然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他教育兒子説:“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儘量發展,沒成為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 讀了此番話之後,非常認同傅雷先生對人生如此認真的態度和這種對子女的教育觀。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傅雷對孩子無不關懷備至。想想我們現在很多家長讓孩子學鋼琴學表演、學英語……卻很少教育孩子怎麼做人,怎麼生活,才出現了大學的“讀書專業户”,才有很多學習成績出類拔萃的碩士、博士無法融入社會。作為老師,作為母親的我難道不應該警醒嗎?

現代社會,人們忙於工作,忙於應酬,孩子往往被忽略,還有誰像傅雷那樣時刻關注孩子的成長,靜下心來給孩子寫信,給孩子以技藝上的指導,人格上的塑造,心靈上的引領,情感上的慰藉?誰又會像傅雷一樣把孩子的培養與國家的前途命運、榮譽尊嚴緊密聯繫在一起?我們應該都看看這本《傅雷家書》,經常問問自己:孩子,我能給你什麼?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6

每個人都體會過父母的慈子與教誨。當我讀着這本家書,感到的是一種另一番教誨,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種父母之子,這也是大多數子女所體會不到的。

這也許是這十年對她子慕不減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書,就象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像一個乖孩子在感受着,聆聽着,用心銘記着。傅雷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他是一個博學,睿智,正直的學者,極富個性。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温厚善良,又端莊賢淑的東方女性。

父親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而他培養的對象又是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於成長為國際大師的兒子傅聰。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他教育兒子説:“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儘量發展,沒成為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

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與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讀了《傅雷家書》之後,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與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對解放初期至文革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也能從傅雷這位當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瞭解,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

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説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與誠實的文字。是啊,因為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裏,文字就到哪裏。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與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強調技巧、而後反覆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本身,這也就是凡事多從“為什麼”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

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經歷也在不斷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中西二種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養出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都非常有成就。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迪。讀了傅雷家書後,我懂得了許多,我更瞭解父母了。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教育書,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的一本書,讓孩子更瞭解父母,讓父母更瞭解孩子。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7

其實,沒有閲讀之前,我一直以為這只是幾百篇無聊的書信。可到現在,我竟一時,有點捨不得讀完。

其實,誰都不曾倚馬萬言,可偏偏面對家人,所愛之人,叮嚀、關懷全會湧上心頭。

在中國這個相對封建的大家庭中,別説“我愛你”,就連“謝謝”兩字都難以啟齒,於是,書信便成了這個我們交流的其中一種方式了。

“家書”,內容也似題目一般親切,甚至可以説是一種“温柔”的感覺,每個字,都是萬千糾結之後提筆而寫。

每次閲讀都覺得如沐春風,如母親輕柔地愛撫着你。

每次閲讀,都有所感悟,“什麼是牽掛”,“什麼是愛”,“什麼是教養”。

總之就是開卷有益。溢出紙的全是父母諄諄教誨,扣動心絃的就是與孩子真誠的交流,於是便成就了傅雷老先生必勝的驕傲——兩個兒子,傅聰、傅敏。

這不過是典範罷了,中國還有千千萬這樣的家庭,父母言傳身教,孩子耳需目染又成就了上下五千年華夏。

因此,孝是要問什麼是家,這便是了。簡簡單單,不只限於心與心的呼應,更是個體與家的聯繫。

來來往往的不是信,更不是對生活的監督,是習慣,是修養,是掛念,也是對家人,對自己的交代。

大概每個家庭都是這樣,父親從始至終與孩子少有交流,而母親總是以許多種多愁善感的方法引導,可孩子的成長離開了任何乙方都會偏離方向。

而傅家卻沒有這種情況,因為他們每個人都有對家的責任,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每個人都付出愛,悲哀。

同時每個人都明白自己所吹的位置,於是各盡其能,即使有不愉快,不順心的事,都能冷靜地説出口,一起努力總比冷眼旁觀的好呀。

每個人都像一節蓮子,環環相扣,於是拿得起,也放得下,看到大局,也看到細節。

這其中傅聰與父親的溝通甚多,刷新了我對父與子這種關係的認知。

就以我而言,我與我的父親也少有交流,因為我們之間彷彿隔着一座高山,是時間都難以跨越的高度,並且父親脾氣又怪,於是每次我們待在一起,總覺壓抑,甚至沒有言語的溝通。

就是這樣,他成了我最熟悉而又最陌生的.人。

而信中的傅老先生卻以一種巧妙的方式化解了這些問題,結合自身的經歷和孩子的現實,以母親般的輕柔的語氣教導着相隔千里的孩子。

大到傅聰的演出,小至生活細節,全部用心地裝進信封。温柔地送達另一個家的遠方。

誰説家書要飽含深情,讓彼此都熱淚盈眶,其實再小的事,也是家人關注的點。

這些最瞭解你的人,可以從字裏行間看見你的年少,看見你的蒼老,以解他們內心“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的情感。

這大概便是我此次閲讀的感觸了,不至深處,不及淺處。

儘管,傅雷夫婦駕鶴而去,但他們對現代家庭的影響深遠。

以至於,又從這些家庭中看到了他們,他們正站在清晨的田野裏,沐浴着陽光、微風。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8

“聰,手一開動,大家都受成了淚人兒,呆呆地直立在月台上,等到宂長列車全部出了站方始回首。出站時沈伯伯再三勸慰我。回家的三輪車上,個個人都止不住眼淚。”這是傅雷先生於一九五四年1月28日給兒子傅聰的信。兒行千里母擔憂,儘管兒子才剛剛離開家,但傅雷夫婦已經忍不住開始思念兒子,字裏行間無不充滿着父母對孩子深深的牽掛。父母的愛,總是那麼默默無聞,父母的關心,總是那麼小心翼翼。“親愛的孩子,等了多久,終於等着了你的信。你忙,我們自然想象得到,也自然原諒你寫信寫的遲。只擔心一件事,怕你吃東西不正常不努力,營養不夠”,這是一位父親對兒子真摯的關心。沒有繁雜沉長的句子,也沒有華麗的辭藻,就只是一位父親對兒子温暖的愛。

我們總説,父愛是深沉的,母愛是細膩的,無論我們走到天涯海角,他們的牽掛總是無處不在,他們的愛,總是愛到骨子裏,他們的關心,總是隱藏在看不到的地方。人生的苦難,主題不過是這幾個,其餘只是過客而已。愛情的`苦汁早嘗,壯年中年時代可以比較冷靜。這是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擔心與思念。傅雷先生以自身言傳身教,他的心隨着兒子的近況起起浮浮。兒子開心,他便開心,兒子難過,他便擔憂,他,此時此刻,只是一位父親,一位合格的父親,一位為洋彼岸的兒子牽掛的父親。微黃的燈光下,書桌旁,一位雙發微白的父親正伏首給在太平洋彼岸的兒子寫信,他寫道:音樂院長説你的演奏像流水,像河,更令我想到克里斯朵的象徵。

天舅舅説你小時候常以克里斯夫自命,而你的個性居然和羅曼羅蘭的理想有些相像了。河,萊茵,江聲浩蕩,鐘聲復起,天已黎明……中國正到了復旦的黎明時期,但願你做中國的新中國的一鐘聲,響遍世界,向遍每個人的心。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每位父母心裏所希冀的。傅雷夫婦也不外乎,他們對新中國對兒子充滿着希望。當兒子有所成就時,他們為此而感到驕傲。此時的傅雷,只是一位為兒子而驕傲的父親。唯有把過去的思想包袱,一齊扔掉了,才能得到真正精神上的和平恬靜,才能真正心胸開朗地繼續前進!孩子,勇敢些!別怕!別鑄讁!沒有過激的語言,只是用鼓勵的方式告訴兒子別怕,別鑄讁。此時的傅雷先生心中應該是擔憂的吧,只是,他未曾將自己的擔憂傳達給兒子,只是鼓勵。也許,這就是父親,他只會用最簡單,最原始的方式保護我們。

精神上的折磨也無法阻攔傅雷先生夫婦對兒子的牽掛。儘管自己已處水深火熱之中,但對兒子的思念卻是不受控制的。這種愛,愛到了骨髓深處。不知此時太平洋彼岸的傅聰是否能感受到。這份愛,令我悄然淚下。看《傅雷家書》時,我落了很多次眼淚,應了那一句“情到深處淚自流”。看着傅雷先生給兒子寫的一封封信,我置身其中,久久無法自拔。不知道是什麼信念支撐着我看完了整本書。

我只知道,在我的心中,傅雷不再是那位著名的翻譯家,他只是一位父親,為兒子擔憂,為兒子牽掛的父親,一位普通的父親。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9

在每個人的一生中,父母的某些所做所為,身為孩子的我們不懂,覺得很困惑。

《傅雷家書》這本書,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父母在背後對我們的愛。

傅雷是一個典型的好爸爸的例子。他博學,睿智。是孩子們的好老師,好父親。

有一次處“倘若你情緒不好,也老老實實和我談談,我可以安慰安慰你,代你解決一些或大或小的煩惱。”這句話完全是商量的語氣。但在那個年代下,封建迷信思想還是很嚴重。可見有學問的人就是不一樣,思想都比較先進。這樣的父親,是當時每個孩子都渴望的。

在那時,父親就像是一座高聳的山,只可遠望,不可攀爬。每個孩子都對自己的父親敬而遠之,生怕一不小心惹怒了父親,會被打。

其實,挺羨慕傅聰,傅敏有這樣的父母。温柔,體貼,善解人意。能理解他們,而且表達這麼明確。家人之間本不需要猜忌。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親人。

在我們的眼中,父母可能不像這樣。但他們對我們的愛,就如傅雷夫婦對他們孩子們的愛。可能沒這麼坦誠,可能沒這麼直白,可能沒這麼顯而易見。但我相信,只要我們用心去感受,就能發現他們對我們的愛。

有時,我們可能會怨他們這麼囉嗦,可能會怨他們這麼落後,可能會怨他們這麼不理解我們等。但是,反過來想一想,我們理解過他們嗎?比他們先進到哪裏去?囉嗦難道不好嗎?

我們只看到了他們不好的一面,但有去感受他們的另一面嗎?

我們讀過書,看過故事。難道你沒有看過其中某些主旨是“每件事物都有兩面性”嗎?所以,當你怨他們的時候,有去想過為什麼這樣嗎?

有些人會覺得,這很正常啊!誰沒看過自己父母不爽的.。我可以告訴你,是有,而且幾乎每個人都有。但,我也要告訴你,不爽歸不爽,但千萬不要埋怨他們,不要恨他們,哪怕他們怎麼對待你,哪怕他們是錯的。可以討厭,可以不理解,但不要恨。他們畢竟是你的父母,就算不是親生的,他們也養了你,讓你受教育了。這是要感恩的。

父母愛你。但有時候過分的愛,會變質。一種變成溺愛,寵你寵出新高度;另一種則是要求,不斷的要求,使你成為完美。

溺愛,我們都知道。溺愛會使人自視極高。

要求,有兩種可能。

一是使你成為完美的人,活得瀟灑,但內心卻容易妒忌。二是放棄自己,嚴重會衍生出其他的人格,而這些人格是被逼出來的。因為在要求的過程中,你完成不了,而自己又沒自信,但又不能讓他們失望,於是慢慢的自己變了。有一天,受不了的話,你原來的那個人格就會死亡。取之而代的是你分裂出來的人格。

所以,愛,也是門技術活,需要技巧,需要情商,需要觀察與理解。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0

母愛很偉大,的確,懷胎十月,悉心照料,是世間絕無僅有而一心一意為你好的愛意;父愛很渺小,不如母愛般顯而易見,卻悄無聲息,一點一滴滲入你的生活裏。《傅雷家書》更多的是父親傅雷對兩位兒子潤物無聲的愛。

一九五四年八月十六日晚,傅雷給兒子傅聰寫的一封家書提到傅聰在人際關係中的問題:一是到別人家裏,脱了大衣,卻留着絲圍巾;二是常常在把手插在上衣口袋裏,或褲袋裏......出台行禮或謝幕,面部表情要温和,切勿像過去那樣太嚴肅。其實這段話放在現實生活當中,對於我,對於很多人來説,真的很囉嗦,真的會讓人極其不耐煩。因為反反覆覆都是這幾件“小事”,父母還要不停地講,不斷地講,我們自然會感到煩悶和無可奈何。

無論從衣着,習慣,還是禮貌禮儀方面,在我們看來,這真的是普通不過的“小事”但父親傅雷卻觀察得格外仔細,兒子傅聰的每個動作,每個習慣,每個表情總記得那麼一清二楚,是父愛啊!若不是這一悄無聲息的父愛,又有什麼更好的理由解釋傅雷對傅聰一句句深情而富有內涵的叮嚀呢?

讀過楊絳女士關於傅雷的文章,我們會知道,傅雷對兒時的傅聰無比嚴厲,極其嚴格。這樣一個原生家庭中,傅聰真的很慘。在父親傅雷的嚴厲教育下,傅聰刻苦練習鋼琴,一日復一日的練習。不難發現,當傅聰長大,出國深造之時,傅雷對長大後的傅聰與兒時的傅聰的態度,語氣有着一百八十度大轉彎,這又是為什麼呢?

我認為傅雷其實是想為傅聰的未來鋪下一條更順暢的路,當傅雷長大了,出國深造以後,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幫助傅聰走向所謂的成功。望子成龍的想法如此迫切,傅雷對傅聰的嚴厲可以説是“毫無父子之情”的',但這也是一種父愛,一種悄無聲息的另類的父愛,一種以獨具個性的方式使傅聰走向成功的父愛。

我不喜歡這一種父愛,如果把傅雷對待傅聰這一種別緻的父愛放到今時今日,絕不可能成功。因為不是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接受這一種“魔鬼式”教育,因為時代的高速發展,教育需與時俱進,一成不變,固執己見的教育註定是失敗的。

但是,《傅雷家書》告訴我的,更是父愛無聲。在現實生活中,我和父親相處有些尷尬。幾次的大吵大鬧,不如我和母親幾乎每兩三天“互懟”易和好。回想起來,我竟從不曾説過“我錯了”“我不應該”之類的話,但父親總是默默地收拾我落下的淘氣與頑皮。他工作忙,一週幾次的加班值班,對我的愛更多的在於一句句“錢還夠花嗎?”“不夠記得跟我説”。我知道,父親並不是只顧工作,不顧家庭,不顧妻子兒女,而是因為除了這個家,還有很多個家需要守護,要為人民服務,為這個城市的美好與安寧做更好的保障。父愛真的無聲,無聲到你難以察覺,卻一點一滴滲入心裏。

母愛似海,父愛如山。母愛轟轟烈烈,而父愛,悄無聲息,卻如巍峨高山。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1

''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得失成敗儘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其所能,無愧於心''。這些話語已成為我的座右銘,它們出自哪裏?

''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不同的家庭就會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兒子常年於海外求學,作為父親只得通過書信與之交流,先後寫了近百封家書。這就是傅雷與兒子傅聰的兩地情,將其家書彙集成冊,就是《傅雷家書》。

''我常問到你的經濟情況,怕你開支浩大,演出太多,有傷身體與精神的健康;主要是因為我深知一個藝術家在西方世界中保持獨立多麼不容易。而惟有經濟有切實保障才能維持人格的獨立。並且父母對兒女的物質生活總是特別關心。再過一二十年,等你的孩子長大以後,你就會體驗到這種心情。''

每次看到這,我都發自內心地羨慕傅聰有個這樣的好父親。

通讀這本書,不難發現,字裏行間透露了傅雷對傅聰的關心牽掛之情,如開頭引用的'兩句話,還有傅雷對兒子説過的一句話:‘’只要你能堅強,我就一輩子放了心!‘’是強調堅強對人生的重要意義吧。在這本書中,“堅強”有兩個方面的表現,一是‘’不怕失敗,不怕挫折,不怕打擊——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術上的,學習上的一一打擊''‘’即使孤獨也不怕‘’,並且‘’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才不至於被回憶侵蝕‘’;永遠保持‘’對藝術的謙卑”。將這兩個方面合起來,就是‘’勝不驕,敗不餒‘’,就是寵辱不驚,泰然處之,而不是為了藝術而藝術。

家書中,當兒子精神消沉時,傅雷勸慰他如何面對感情的創傷,學會泰然處之,如同和風細雨款款相慰;當兒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鮮花與掌聲簇擁的時候,傅雷激勵他保持謙卑,不懼孤獨,勇於攀登藝術的至境……融會貫通於這兩類書信中,主旋律都是讓兒子做個堅強的人:無論遭受了怎樣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獨,都要時刻保持對藝術的不懈追求,對生活的熱情。縱觀這本書的語言,都是那麼平易近人,樸實自然的,是一位父親對兒子的諄諄教誨,是對他人生方向的引導與哲理的啟示,滿含慈父的舐犢之情。

不錯,作為父母無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優良的家庭教育至關重要。可是有多少家長以“愛”教育好孩子呢?若僅像某些家長的一個''打‘’字當頭,能得出一個好的結果嗎?就怕當孩子嚐到了辱罵、拳頭的滋味,嚐到了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之後,他們的金色童年也就成黑色童年了吧。

展讀百餘封家信,我總覺得呈在面前的是作為父母為海外求學的兒子撐起的一把巨傘,擋風遮雨,而巨傘之下洋溢的是濃濃的父子情。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2

傅雷,字怒安,號怒庵,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以及美術評論家。《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婦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間寫給傅聰和兒媳彌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編輯而成。

這些家書開始於1954年傅聰離家留學波蘭,十二年通信數百封,貫穿着傅聰出國學習、演奏成名到結婚生子的成長經歷,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譯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運起伏。

看完了《傅雷家書》,我沉浸在這偉大而深沉的父愛中,它質樸的封面下包含着巨匠大師對長子的勉勵和無限的思念,裏面的每一句話,都彷彿代表着作者像天下父母一樣對孩子的牽掛,濃濃的.思念背後又有着嚴父對孩子的引導。温暖人心的文字背後流淌着父愛的深沉。

在這本書中,我也可以學到許多東西。“心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瓊漿”,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的成功,花開背後總要經歷風雨。

在這其中也告訴我們做任何事都要適度,正如其中的“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

當長子對他人的關心不屑一顧時,“像你那樣,我還會有成績嗎?”身為父親的你,並沒有盲目地批評,責罵他,而是用平靜的語氣去告誡他,同時也從自己的身上找毛病,與子共勉之。

當自己的孩子外出留學時,總是放不下他,時時都想為他着想。然而面對着孩子很少回信,傅雷卻很有耐心地説:“我們知道你很忙,但爸爸媽媽最不放心的就是你的身體。”

當自己的手因負病而不方便寫字時,依舊堅持下來為自己的孩子指引方向;當孩子為愛情而煩惱時,他總是在一封封家書中,用一句句質樸的話傳遞着温暖,撫慰着孩子的心。

面對社會千變萬化,該如何應對?傅雷用自己走過的經驗,告訴兒子少走彎路,不希望重蹈覆轍,對兒子千叮萬囑;離別之時,傅雷自責對兒子的管教嚴格,手段太過嚴厲,“殘忍地虐待”了兒子傅聰,傅雷的愛子心切躍然紙上;在研究學問上,母親希望多用理智,少用感情,要靠堅強的信心,剋制一切的煩惱;對兒子的錄音,傅雷作了精細的分析,以及客觀的讚賞,鼓勵兒子努力拼搏的決心,激發兒子成功的信心。

愛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對傅聰和傅敏的愛卻沒有成為那種普通的温情脈脈,而是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位,把舐犢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對傅聰和傅敏童年嚴格的管教,雖然不為常人所認同,但確乎出自他對兒子更為深沉的愛。

看到這裏,看着這墨色的字跡,心中不由湧起一股暖流,相信這文字背後的温度,不僅會給他孩子帶來温暖,也會給那些身處迷惘中的人帶來光明!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3

這是一本的藝術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正有了這《傅雷家書》的流傳,許多家長也爭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傅雷夫婦也就成為了中國父母教育孩子的典範。

一封封家書,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裏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係、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行為操守與道德傳統,強烈的愛國熱情。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

在這部作品中,傅雷不僅僅作為一名關愛兒子的父親,關注着兒子的一舉一動,也作為一個“過來人”以自己多年的閲歷和在社會的摸爬滾打對兒子即將遇到的各種各樣事情做出推測並給予獨特的見解,更作為一個指路燈,為兒子設計好應對即將到來的事的辦法,並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也保持一個冷靜的頭腦,理智的分析,以朋友的身份幫助兒子汲取教訓,讓他引以為戒。

“揠苗助長”“棒棒底下出孝子”也逐漸開始成為家長們去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後竟有根深蒂固的趨勢。可他們卻忘了,他們並沒有傅雷的那種言傳身教的品質。光學傅雷一個“打”字,便長期有着“孩子不打不成材”的思想,於是孩子在父母的身邊嚐到了辱罵、拳頭的滋味嚐到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漸而孩子們開始失去了自信,失去了屬於孩子那獨有的活潑。傅雷想通了,即使自己的.晚年因為的原因備受折磨,但卻因為他與兒子成為知心朋友而感到幸福。這……或許就是父親。

《傅雷家書》給我們瞭解過去的歷史,開啟了一扇不大卻能看清一切的窗户,很好的為我們保存了那個年代珍貴的記憶,正因為有它的存在,才將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清楚明瞭的闡釋出來,它不僅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立生行事的準則。《傅雷家書》除了教人們立身處事,還洋溢着濃濃的親情,字裏行間透露的親情令人感動。

在現實中又何嘗不是這樣,我們的父母或許沒有傅雷先生那樣知識淵博,也沒有良好的生活環境,但是他們任用他們全部的精力費盡心血的為我們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只為讓我們有個更好的未來,比他們過得更好,這便是所有的父母所期望的。為了我們,他們拋棄了他們所最初所堅持的理想,讓自己的一生變得周而復始碌碌無為。

當我們出現忤逆思想,他們在一旁看着卻又無能為力。小孩,路還長別絕望他們不是不在乎不關心而是他們不懂得如何去溝通,最愛你的只有他們沒有之一。想一想他們也是人也會累,在不開心的時候也會難過,在絕望時也會流淚。別因他們是爸爸媽媽就將他們所有的不堅強都抹殺,別忘了他們在是我們父母的同時,他們也為人子女。

感謝《傅雷家書》在我最懵懂的時期給我上了的一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