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交流的心得體會

來源:文萃谷 9.29K

學術交流心得體會

學術交流的心得體會

我有幸獲得了廣東省教育學會特殊教育專業委員會20XX學術交流評比課件製作一等獎,並參加了20XX學術交流會聽障組的交流發言,心情非常激動!因為這是我第一次校外的比賽活動,能夠獲得這樣的一個成績,確實是想不到;也因為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在交流會上,許多同行的發言都非常出色,中心明確,重點突出,思路清晰,語言流暢,對自己的作品能夠精要地進行介紹,在短短的的時間裏能夠將豐富的內容清晰而簡要地表達出來,體現出了良好的素質。和他們相比,自己還有很大的差距,我覺得自己需要努力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

在學術交流會中,深刻感受到了特殊教育屆的老前輩們退而不休,繼續為特殊教育事業發揮餘熱的崇高品質,令我敬佩不已。他們用實際行動在鞭策着我們這些後輩,激勵我們要為這塊特殊的園地揮灑汗水,奉獻青春。在這次交流會中,還深切地感受到了同行們出色的工作,體會到了他們對教育教學工作的投入和對殘疾孩子的熱愛,也深切體會到了自己的不足,我會繼續努力的!

有收穫,有遺憾,有激動,有失落……

今年五月二十四日,我有幸參加華南師範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實驗基地學校教學交流研討會。在風景秀麗的三水中學,和眾多來自實驗基地學校的教師,還有來自華師大課研中心的教授一起聽課、評課、研討,收益良多。

教無定法。正如三水中學的禹主任所言,六位授課教師的課堂各有特色、精彩紛呈。有的娓娓道來,有的蜻蜓點水,有的激情四射,還有的沉着穩定,他們給聽課的教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如課程研究中心的陳老師所言,各位老師在處理同一教材的過程中體現出對教材不同角度的挖掘。仲元中學的糜老師注重引導讀報的方法;三水中學的顏老師注重朗讀能力的培養;順德中學的李老師注重閲讀能力的提高。這些都説明了現代英語教學已不再把教材看作是教學的金科玉律,而把它看作是一種教學資源。教材不是聖經,教材是可變的 、發展的和開放的。根據語言的“輸出、輸入”規律,課本決不是教學的全部內容,教材內容必須進行整合,讓教材為我所需,為我所用。

就我個人而言,對於這次在三水中學的授課,總體的感覺還是比較好,課件比較受歡迎,學生也説學到了一點東西,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目標。我們學校英語科組一直注重研究英語教學的繼承和創新相結合的教學理論和實踐。在平時的聽課、評課和學科研討過程中,我們英語科組的全體教師(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力求使課堂教學發揮最大的作用,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而我根據我們備課組的指導思想設計的這一節課,也體現了科組的精神——實實在在,穩中有變。

我所上的這一節課主要目的是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使學生初步掌握新聞報道的分類和結構,並能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嘗試寫一篇簡單的新聞報道。俗話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整節課中,我所選取的教學資源,從引入新課的圖片,如:九一一事件,“林黛玉”的死,到鞏固訓練時所選取的一篇新聞報道(Twins 獲得2006金曲獎),都帖近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共鳴,使學生在課堂上保持一種高昂的情緒,從而更好完成教學任務。在授課過程中,我儘量避免使用一些枯燥的學術用語,而選用一些學生容易理解和記憶的用語,例如 topic paragraph, support paragraphs 等等,使教學方法、形式與學生的愉快學習體驗相結合,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得輕鬆,學得愉快。在設計教學過程中,除了注意引起學生的興趣外,我特別強調了教學各個環節的流暢性。從引入、瀏覽、細讀、總結、鞏固、討論到仿寫,每個教學環節一環接一環,緊緊相扣,逐步深入,力求使課堂緊湊有序,一氣呵成。我個人認為,這些都是比較成功的地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