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致教師心得體會

來源:文萃谷 1.87W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裏有了一些心得後,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朱永新致教師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朱永新致教師心得體會

朱永新致教師心得體會1

讀了朱永新老師的《致教師》後所引發的一系類感想。關心、關注、關懷每一個學生,是每位教師應該保持的工作作風。但現實生活中不是每一個教師都能做到。應該説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每一個學生都應該享受到教師公平公正的教育。教師應該一視同仁。由於長期以來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們對待學生總有不同的態度和心情,他們總是偏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而歧視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好學生犯錯老師總為其開脱,差學生犯錯老師們總認為是學生的不對。

因為,成績好的學生能給教師帶來成功的喜悦,教育的希望,職業的幸福感,而紀律差成績差的學生總是讓教師花更多的時間而沒有得到半點的快樂和安慰,他們總是讓教師操心,讓教師失去職業的成就感。因此,公平公正對待每一個學生,説來容易做到難。

只有公正平等地面向全體學生,公正平等地看待每一個學生,我們才會贏得學生的心,我們的教育才會有説服力,有感染力!在教育教學中,我們應該怎麼做到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呢?

1、要一視同仁,正視差異。作為教師,要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長處和不足,不要輕易地看不起自己的學生,今天學生學習不行並不代表明天他不行,我們的學生幾年後發展的差異是非常大的,當他們在學校的.時候就應該給他們公平公正的待遇。

2、要學會體諒和寬容。學生的身心正處於一個成長的時期,教師需要設身處地從學生角度考慮他們的感受和行為,要體諒學生,同時對學生身上發生的一些不盡如人意的事情,要給予寬容。

3、要給學生提供多樣的發展機會。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個體都具有自己獨特的智能結構形式,即都具有自己的智能強項和弱項。這種差異並不表現為好壞、高低、貴賤之間的差異,而是多樣化的表現。每一個學生都有其自身獨特的價值,在教育教學中應該承認差異、適應差異、追求多樣性,儘可能的提供適合學生髮展的機會,保證學生有機會獲得適合其特點的教育。

4、要多鼓勵少批評,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我們當教師的都想得到領導的表揚,何況我們的學生呢?學生經常性地得到教師的表揚,就會充滿激情去爭取更大的進步;如果每做一件事都得不到承認和肯定,就會喪失信心,失去前進的動力。

作為教師不僅要表揚表現好成績好的學生,更要創造機會表揚平時表現不好成績不好的學生,他們的進步更難,他們的一點點小進步教師就要敏鋭地去發現並加以表揚與肯定,這樣長期加以關注學生自然會養成良好習慣,各方面的表現就會不斷地好起來。

朱永新致教師心得體會2

讀朱老師《致教師》一書讓我們看到的是一頁一頁的生命發現——於事實中發現價值,於日常裏發現永恆,於現象中發現本質,於局部裏看見整體。見真實,見真誠,見理性,見理想;見證深度,也見證温度。我覺得這是一本基於教師'問題之困',更是平等對話的'智者之聲'.

書中每一個問題像是一個火種,照亮我們這些教師生命裏的昏暗與現實。如今互聯網信息與現代化科技水日新月異,然而書信卻是一種傳統而又親近的交流方式,全書以紙面的書信交流,特別能傳遞出一份優雅、舒緩而親密的古典情懷,一種細雨敲窗的温和與浪漫。先生慣有的詩意與理性,親切與深刻,與'信'的語境契合到一起,構成迷人的質感與温情。

一切為了人的發展也是提出的構建>和諧社會重要組成部分,是值得我們教師去研究,去實踐的。朱老師新教育的目標追求就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養積極的認識態度,才能真正地做到讓教師,學生和學校一起成長,是時代的召喚我們這些身處一線的老師們都應該有自己的夢,都應該給自己有一種挑戰自我的勇氣,有一種超越自我的一種精神。

一、新教育思想給我的觸動

朱永新老師認為,新教育實驗,是一個以教師發展為起點,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他的新教育思想,引人深思,令人深受啟發。

理念教育是一種生活方式,學習不應該只是'為將來的工作與生活作準備',教育本該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孩子今天在學校裏所接受的教育,在為長遠的人生與社會理想服務的同時,本身就應該是幸福的生活。新教育強調'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這既是對教育終極意義的思考與追求,也是對當下畸形教育提出療治的願望與計劃。新教育實驗提出'教育幸福',是針對現在的一些教育的不良現象和一些'畸形'的教育提出的。

二、感受以幸福成全生命真諦

朱老師《致教師》書裏的每個問題與話題,哪一個都逃不出教育與生活的庸常。就像擦亮星星上的灰塵一樣,先生以他的文字不斷擦亮'教師'二字。在他眼裏,教師不是春蠶,不是蠟燭;不是一個隱喻與一個標本,更不是靈魂工程師,教師就是教師,每天都在平凡與神聖中穿行,他生命的價值在於'以現在求證未來,讓生命幸福完整'. '幸福'與'完整',成為新教育最為飽滿的兩枚理想種子。因為它們的存在,教師掙脱一切'標籤''臉譜'與'定型',悄然還原成真實的生命,真實的'人',以幸福成全生命的'人'.

那麼,'幸福'在哪裏呢?朱先生説,它在創造中,在服務中,在研究中,在分享中。因為創造、服務、研究與分享的教育'幸福',每一個普通的時刻,都會煥發不一樣的光彩,每一個平凡的日子,我們都能與幸福相伴。

在朱老師看來,教師是教室的國王,教師的胸懷決定着一間教室的大小。因為,凡能發光的人,必定在內心燃燒了自己。在他眼裏,讀書是尋求心靈的自由,備課就是精神的體操,交友就是與'未來的自己為伍';'大音希聲是行動的迴響';'創造的起點是問號','一個人的專業寫作史就是他的教育史';'空氣穿過針孔時,比穿過山谷更有快感。

三、懂得以現實求證未來

於時間的波峯浪谷裏,總看得見歷史的背影,聽得到現實的歌吟,映得出未來的表情。《致教師》的最後一輯文字,不是答問,勝似答問。讀之,心情久久無法平靜。那是自20xx年起,每一年度的辭舊迎新之時,永新先生深夜或凌晨寫給全國新教育同仁的年度獻辭。

我們知道,自20xx以來,'朱永新'的名字就與其倡導、推動的'新教育實驗'成為生命的共同體。十多年來,新教育由一個學者的熱切理想或書齋念想,化作春天的種子,迅速撒播到大江南北的兩千多所實驗學校,數以千萬計的學生心田。'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亦如朱先生髮出的一個簡單信號,就匯聚了無數理想主義的能量,亦集合起無數生動而深刻的民間智慧。

或許,在永新先生眼裏,歲末年初最是年歲的刻度,是現在與未來的節點。而在他心裏,教師的終極意義在於'以現實求證未來'.讀他關於新教育的年度文字,我們無法忽略那漫天飄着祝福的跨年語境,更無法忽略的是,新教育實驗於神州大地間得到的熱切呼應。新教育所構建的'晨誦、午讀、暮省'的教育生活節奏,正在柔軟地植入了千百萬師生的內心。

教育是一切的'果',也是一切的'因'.對一個教師來説,痛恨積弊的方式是行動,是將讓自己置身於'漲潮的海上',相信'愛教育,就是愛自己',相信每朵烏雲背後都有陽光。唯有建設,唯有行動,才能'帶着使命,帶着愛','向沒有污染的地方,重新出發'.最後讓我們就像新教育説的那樣,只要行動就有收穫,只有堅持才有奇蹟。教育永遠沒有最好,教育只有在永無止境的探索中建構自我,在永不停步的發展中壯大自我,教育永遠是一個美麗的夢,是我們每個教育人擁有的夢,我將與新教育這艘航船同行,共同追尋教育之夢,讓我們這些龍湖的老師和龍湖的學子們真正能夠過上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而努力吧!

朱永新致教師心得體會3

這次拜讀了朱永新老師所著的《致教師》,這是一本到目前為止對我作為一個教師來説收效最快、影響最大的精神食糧。書中,朱老師回答了近50個教師提出的比較普遍的問題,在精神層面、理論層面、實操層面,引領教師們過一種完整而幸福的教育生活。

在書中,朱老師通過一個個典型的案例,以回信的方式,用其高深的專業知識引領我們瞭解瞭如何對待教師職業生涯中的困惑。

書中對於“我們還需要教育理想嗎?”,朱老師這樣説到:“理想在我心中從來都是神聖的`,當理想遇到現實,總會有碰撞,總會有較量,否則,理想如何能夠稱之為理想?”我仍然認為,理想,值得堅守!也必須堅守!著名作家雨果曾經説過:“世界上有一種東西比所有的軍隊更強大,那就是恰逢其時的一種理想!”真正擁有理想,就必然會激發起全部力量,挖掘出更多潛力,開創未來。

同時,與真正的理想相伴的,應該是行動——智慧的行動,堅韌的行動。追尋理想的路途中,只要行動就會有收穫,只有堅持才會有奇蹟!

在讀書的過程中,也不自覺地想起自己,我是不是有教育理想的老師?這個,很慶幸,我還是有教育理想的老師,我還是個要求進步的老師。只是,同許多人一樣,我也沒有堅持下去。有一段時間,我堅持寫字,最久的堅持了有半學期之久,那段時間,字也進步了許多,當時也很開心的拍照留念,可惜,由於缺乏堅持,由於各種藉口,工作忙,家庭瑣事,讓我中斷了那件事情。如今,寫字水平又退回到了曾經的水平。

讀了朱老師的《致教師》後,我又重新拾起了我的理想,又開始重新規劃我的教育生活,從堅持看書做起,一點一點讓自己成為理想的好教師!我也相信,只要我堅持,一定會成功,一定會看到理想的收穫!

朱永新致教師心得體會4

學習朱老師《我的教育思想》,走近他倡導的新教育並作思考判斷,愈發增強了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感。

理想課堂第一重境界為:落實有效教育框架,為課堂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朱永新認為:這成為新教育人進行課堂框架研究的起點。“我們希望這個框架,可以成為我們理解課堂的一個工具。”朱永新還認為:這個框架分為教學目標、預習作業、個體學生學習清單和教學板塊。“預習”被朱永新稱為這個框架的一大特色,“預習是學生獨立學習的機會,不應只是為課堂教學做一些準備工作,而應儘可能地針對所有教學目標,是真正的自主學習。”這就重新確立“教為學服務,讓學生的學習成為課堂的真正核心”的思想。要讓每一分鐘都有所計劃、富有成效。

理想課堂第二重境界是:發掘知識這一偉大事物內在的魅力。朱永新所講的“知識”,不能理解為靜態的寫在書本上的知識,而要視為一個動詞、一個有待重新發現的.事物奧祕,以及發現這種奧祕的方法和過程。朱永新認為:優秀的課堂教學,就是要重現這一神奇的發現與創造的過程。核心是智力挑戰、思維訓練。

理想課堂第三重境界是:知識、社會生活與師生生命的深刻共鳴。朱永新認為,理想課堂不會停留於人與知識的對話這一維度,而要展開三重對話:人與知識的對話、人與他者的對話、人與自己的對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説,課堂教學不僅實現了知識的復現,而且也實現了人的復活——師生生命的復活”。

朱永新致教師心得體會5

談到教師,人們經常會説教師這個工作好,輕鬆、待遇也高;朋友們説,教師是個光輝的職業,你可別誤人子弟;家人們説做老師脾氣要好,你這脾氣要改改了;俗話説:“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讀了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師》後,我看到在他眼裏,教師不是春蠶,不是蠟燭;不是一個隱喻與一個標本,更不是靈魂工程師,教師就是教師,每天都在平凡與神聖中穿行,他生命的價值在於“以現在求證未來,讓生命幸福完整”。“幸福”在哪裏呢?朱先生説,它在創造中,在服務中,在研究中,在分享中。因為創造、服務、研究與分享的教育“幸福”,每一個普通的時刻,都會煥發不一樣的光彩,每一個平凡的日子,我們都能與幸福相伴。他這樣説“職業”:教師是一個能夠把人的創造力、想象力等全部能量與智慧發揮到極限的、永遠沒有止境的職業。教師面對的是最深的世界——人的心靈。他們存在着無限的可能性。

他這樣説“信仰”:信仰造就的樂觀,是生命中的太陽,任何境況下的人生都會因此温暖明亮,並指引着生命中的明亮那方。他這樣説“理想”:當理想遭遇現實,總會有碰撞,總會有較量,否則,理想如何能夠稱之為理想?教育與理想是一對孿生兄弟。教育,是必要的烏托邦。他説“教師的`專業成長”,將以閲讀為基礎的“專業引領模式”,以寫作為基礎的“研究反思模式”與“以同伴互動為基礎的教育生態模式”喻之為教師成長之“吉祥三寶”。他説,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個生命的敍事,在時光中創造那個更好的自己。時間抓起來是黃金,抓不起就是流水。

還記得自己剛站走上教育崗位時的手忙腳亂和經歷的挫折,一度曾使我快失去信心。這一切我都經歷了,堅持了下來。迄今為止,我在教育這個崗位上風斗了8年了,但如今的我仍然保有當初教學的熱情。很多孩子也坦言,很喜歡我的課,因為課堂上的我比較幽默,親切。仍然充滿朱永新先生在書中談到的教師的幸福從哪裏來,他提到人的幸福大概有三個重要的來源:一是人與外部物質世界的關係;二是人與人的關係;三是與自己的關係。我的幸福感大多是來自教育,來源於特殊的學生。而我們之所以會對孩子有不同的態度,往往是因為我們給孩子貼上了不同的標籤。外貌美麗、乖巧聽話、聰明能幹、沉默寡言、頑皮淘氣等等詞語,都是一個又一個的標籤。一旦貼上了就像“牛皮癬”一樣難以卸下。

這種先入為主的有色看法直接影響教師的態度。但是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天使,作為教師,要給孩子自由,給他時間,給他空間。同時要善於發現學生的特別之處,及時鼓勵表揚,也許他們會爆發出我們難以想象的能量。所以當一個特別調皮不聽話的孩子,在你的課堂上認認真真,積極參與可課堂活動時,內心的成就感和滿足感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

朱永新致教師心得體會6

一本好書就如同一位摯友,和書交流就是同大師對話。《致教師》一書,讓我受益很多,感觸頗深。“精讀一本好書,點亮一盞心燈。”書中平實淡雅的文字,真實的案例,非常貼近我們現在的工作和生活,讀後讓我對自己的職業,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我邊讀邊反思自己的教師心態、教育行為,真是受益匪淺!書中吳非老師通過一個個典型的案例,引領我感悟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合格人民教師。

讀吳非老師的《致教師》,才真正懂得:教齡、資歷、經驗,未必就意味着是個成熟、理性的教師!讀吳非老師的文章,給予我前所未有的震撼。《致教師》全書共分六輯“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裏裝着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共計85篇文章。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中,他就學會了自愛。教師的`教育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學生對學習、對生活、甚至對人生的態度。因此,作為一名教師,首先應該做到愛學生,以讚賞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

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當好學生們的領路人,還要擁有一個博大的胸懷。良師之心境,如海洋一般遼闊,如長空一般高遠。教師心胸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學科,就有可能成為樂園;他的學生,才會開墾自己心靈。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勢必會影響學生的一生。

在教學中,我很容易“急”,有着恨鐵不成鋼的心態,每上完一節課,都很希望所有的學生能接受我的觀念,都能獨立,正確的完成的作業,但往往是事與願違。於是我就會覺得是他們腦子不開竅。現在想想,我真的是一廂情願。就連我自己對任何事情也會有自己的思甚至需要一個更漫長的過程,更何況是學生呢?因此,好的教育除了智慧,還在於有耐心。作為教育者,要有種樹人的耐心,在平靜中等待。同時,在堅持一碗水端平教育原則下,我們還應個別對待。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亮點,不要以某一標準去評價,斷定一個人的成敗,這樣很容易挫傷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我們要以同樣的眼光對待每個學生。

對於青年教師,還有很多東西要去學習,去思考,去理解,去實踐。要傳道授業解惑,更要努力超越,以至擁有精湛的傳授技巧和高超的教育藝術。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應該負責,無論是對學生的教育,還是自己的專業發展。吳非老師的文章,讓我在平實的語調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讀了這本書,我知道要做的還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

朱永新致教師心得體會7

今天讀了朱永新老師著的《致教師》一書,很有啟發。這本書全部都是別人向朱老師的來信的提問以及朱老師對每一位的提問老師的回答,通過朱老師深入全面地思考,給提問者,也是給所有走進這本書的讀者高屋建領地坦誠解答。沒有抽象深奧的名詞術語,沒有枯燥乏味的空洞説教論,讀這本書就像在聽故事,就像在同筆者對面相互聊天談心,又總能獲得許多思想的哲學的享受,讓我又重新對一些概念有了新的認識,在這裏我就簡單説一下。

我們之前“差生”之稱謂是落後的教育理念的表現,是典型的“應試教育”思想的產物。在這種教育觀念支配下,教育者對這類學生的情感是貶斥厭惡的,其評價標準是簡單孤立的“一元論”、“唯分數論”。在這種教育觀念支配下,教育者對“差生”的教育和管理往往採取放棄的態度:課上不提問,課下不關心,甚至連作業批改也睜隻眼閉隻眼,不做作業不督促,作業幫得潦草就不分對錯地打個大紅叉或大筆一揮道“太馬虎!”在這種態度下,“差生”則越來越“差”,厭學棄學情緒隨之產生,教師不僅不挽留,甚至有“掃地出門”、甩包袱給社會的念頭。在這種觀念支配下,大量學生綴學。雖然國家有關部門採取了一些措施,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學生流失仍然很高,特別是農村學校。如何解決這一問題也是困繞眾多教師的一個大問題,經過自己閲讀了《致教師》一書後有了新的認識。

首先,要在教室裏建立起一個孩子們相互之間彼此信任、彼此關愛的温暖場域,不要一直支勸這個孩子與其他孩子進一步走近,而是讓孩子間彼此理解、信任、支持。在這個時候,甚至要更多去發揮孩子們的力量,讓其他孩子懂得這個孩子,從而主動諒解、積極關愛這個孩子。

其次,作為教師,應該走進孩子的家庭,通過家訪瞭解這個孩子,瞭解他的.母親和父親對他的影響,儘可能地幫助他建立起積極的親子關係。當老師本身給予孩子特別的時候,孩子也會產生移情,這份來自老師的受,也會在相當程度上彌補孩子對父愛母愛的渴求。

總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一類孩子的問題,不是一天兩形成的,所以,不要期待一天兩天就能改變他們,不要期待一次兩次談話就能讓他們蜕變,不要期待一件兩件事就能讓他們新生。足夠的耐心,加上足夠的受,才能讓一顆凍僵的心靈逐漸被滋潤,逐漸被温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