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個人讀書心得

來源:文萃谷 1.39W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傅雷家書個人讀書心得,歡迎大家分享。

傅雷家書個人讀書心得

傅雷家書個人讀書心得1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間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摘編,該書是一本優秀的青年思想修養讀物,是素質教育的經典範本,是充滿着父愛的教子名篇。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教育他們先做人,後成“家”,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因此傅雷夫婦也成為是中國父母的典範。

《傅雷家書》是文藝評論家以及美術評論家傅雷及其夫人寫給兒子的書信編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編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書信,最長的一封信長達七千多字。字裏行間,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以及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傅雷家書》由於是父親寫給兒子的家書,是寫在紙上的家常話,因此如山間潺潺清泉,碧空中舒捲的白雲,感情純真、質樸,令人動容。

這本書其中有幾個片段非常讓我感動,比如:“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點鐘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着,也説不出為什麼。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裏,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着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

這一小段故事,是傅雷先生寫給他兒子傅聰的。從上面的語句,字裏行間可以看出傅雷先生的愛子情深。對於長大的兒子,希望他茁壯成長,向外發展,但又不忍孩子遠離身邊。其實家長都是這樣的,從十月懷胎到一朝分娩,家長辛辛苦苦,一步步將兒女哺育成人,為的就是希望子女才有所用,以後不至於露宿街頭。而,兒女成才之際,亦是離開屋檐獨飛之時。作為父母,既為他們而高興,也為此傷心難過。畢竟是骨肉之情。作為我們應該體會、理解父母的苦心,讓父母看到他們想看的一幕——我們快快樂樂的生活,也算是報答了父母含辛茹苦的養育之恩。

在這裏,我不就想到了我的父親。他總是默默的付出,不求回報。父愛像海,寬廣深沉而含蓄;父愛像山,穩重厚實而威嚴;父愛像河,舒緩平靜而綿長。在困難時,父親給我們他温暖的臂膀:在痛苦時,父親給我們他寬闊的胸懷。父愛無言,默默付出,不求回報。

“孩子,我謔待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這些念頭整整一天沒離開過我的頭腦,只是不敢向你媽媽説,人生做錯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寧!真的,巴爾扎克説得好:有些罪過只能補贖,不能洗刷!”

離別之時,父親傅雷自責對兒子的管教嚴格,手段“殘忍”。竟然成了自己的錯誤。哎,其實這是愛子情深啊!“少時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傅雷老師在兒子幼時,嚴加管教、一絲不苟,“殘忍地虐待”了兒子傅聰。聽來笑話,哪裏有父親虐待自己的親生骨肉的呢?俗話

説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傅雷老師用的是嚴父底下出才子。平時,父母對我們實行“暴力”的時候,我們應該抱有理解的態度,我們要體諒父母的心急如焚。因為他們這麼做是對我們好,也是恨鐵不成鋼。畢竟父母們都抱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啊!

我看到這裏很後悔,因為我總是在父母苦口婆心的勸説後不滿的埋怨他們,對於他們的悉心教導,我不領情。我感到了自己的不該,我流下了悔恨的淚水。我要真摯地對父母説一聲:“對不起,我錯了!”

而在《傅雷家書》中,傅聰的母親在信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也給她的兒女寫了好幾封信。信中充滿了對子女的關心和憐愛。同樣她對於傅聰的音樂事業也非常的在乎這也同樣讓傅聰十分的感動他也明白了母親的愛對他有多重要。這也放我感歎唏噓母愛的寬容和偉大。

這本《傅雷家書》真的讓我懂得了非常多的道理,也讓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着什麼這讓我可以更好的和父母溝通。

我太感謝這本書了,因為它是一本讓我真正瞭解真正的父母的愛的一本好書!

傅雷家書個人讀書心得2

最近在備課的時候翻到《傅雷家書兩則》,距離我第一次讀這本書,已經很久了。

可能是年紀大了,比較能夠感受家長的角色了,每每讀到父親掛念親兒卻得不到迴應的`段落,心裏只覺得難受。然而年少時,又有多少人,能夠在忙碌工作或學業的同時兼顧父母的愛?在這一點上,我非常希望和學生交流彼此的感受。

課文只摘錄了來往家書中的兩則,第一則寫傅雷在兒子傅聰遭遇生活挫折時,對他的諄諄鼓勵;第二則寫傅雷在得知傅聰演出成功之後,對他表達的興奮與讚美。文中父親與兒子同喜同悲,傅雷以過來人的身份,理解傅聰的心情,鼓勵他面對,支持他發展,更肯定他的成就。在我們看來,這就是一副父慈子孝的理想家庭的模樣。

但是,作為一個年輕人,一個擁有遠大理想抱負、已經展翅高飛的年輕人,在與父母的來往當中,真的就如此“循規蹈矩”嗎?

我很好奇。在更多的家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傅雷總是在信中提及,希望傅聰可以多寫家書,説説自己近況。而傅聰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也不一定都與父親商量。每當傅雷從報上、朋友處打聽到兒子的消息,他總是深感自責,不斷地問自己:是不是自己老了,意見不中用了,所以孩子才不願意聽?

可見,家長與孩子的關係,天下之大,卻是那樣類似。孩子長大了,父母的牽掛不會斷,無論多遠都想遙遙牽着風箏的那一頭,哪怕只有一點點,哪怕只傳回一點點消息,父母為之喜,為之悲。

而作為孩子呢,渴望自立、獨當一面,加之生活忙碌,總是在不知不覺中把父母越推越遠。殊不知,父母的心卻因為這種漸行漸遠無力着,落寞着,放不下,握不住,處處不知如何是好。

説了這麼多話的我,大概是希望孩子們未來和父母相處的時候,對於父母的嘮叨和説教,多一些耐心,甚或是忍耐,不要把他們生生地拒之門外。要知道,天下父母能像傅雷那樣把話説清楚的並不多,更多的時候,他們滿載着愛卻不知如何表達。他們説的話也許不如人意,卻很真,很真。

只消數一數,你就會知道相處的時間那麼那麼少。

我的準則是,凡事不留遺憾。而父母,則是我一生最不願意對其有遺憾的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