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讀書心得

來源:文萃谷 3.36K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後,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生讀書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生讀書心得

人生讀書心得1

好久沒有讀什麼文學類的著作了,這兩天意興突發地讀起了路遙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今天剛剛讀完《人生》,不禁滿懷傷感,或許是為高加林的悲劇而心痛吧,或許是為劉巧珍的愚愛而感動吧,也或許是為那個時代的不幸而惋惜吧

唉,作為同是農村出身的我,在追逐自己夢想的時候是不是更應該懂得節制自己?否則會成為高加林第二,甚至更慘吧。《人生》的確是個悲劇,明明彼此相愛的人卻不能在一起,美好的愛情終究都幻化成泡影。時代的不幸在愛情的道路上讓彼此相愛的人都錯了位。難道世界上十有八九的愛情真的是在你尋找愛的時候遇到並不是你最愛的人,因為你最愛的人在尋找愛的時候又遇見了別人。緣分讓有情人終成眷屬,也讓有情人痛不如生。黃亞萍或許還是嫁給了張克南,劉巧珍終究是嫁給了馬栓,而高加林自恃是高中生在城裏兜了一大圈還是一個人回到了雙水村起了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還丟了自己不應該丟的東西

一個小小的農村故事卻包含着如此豐富而發人深省的思想。或許真的是時代的不幸吧,它把很多美好的東西都扼殺在傳統的搖籃裏。人生真的是變幻莫測啊,他可以給你想要的一切,也可以毀滅這一切。我想不論我們身處在什麼位置,我們是不是應該時常反省反省,捫心自問,我們有沒有丟掉自己的良知,我們有沒有得到自己本不應該得到的東西巧珍無疑是最值得我們同情也是最值得我們尊敬的人,作為一個沒什麼文化的農村姑娘,她敢愛敢恨,敢作敢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與封建傳統作鬥爭,為了自己心愛的人他甘願奉獻出自己的一切。是的,巧珍是個美麗,大方,智慧而勇敢的女子,為了能讓自己所愛的人過得比自己幸福,她寧願把自己最愛的人讓給別的女人,甚至在自己嫁給別的男人之後他還惦記着自己最愛的人,作為一個沒什麼文化的農村姑娘能有如此博大而真誠的心胸不是很罕見嗎?她用一個農村姑娘對愛情的執着讓我們明白,愛情是不能有什麼奢望的,更是不能有任何非分之想的,一旦錯過就真的不再了,後悔與遺憾是不會挽回一切的,該珍惜的時候不懂得珍惜的人,遲早會在愛情的道路上摔倒,而且會摔得很重很重

我也不敢妄加定論高加林是不是個喪失良知而不值得同情人物,但是敢肯定的是高加林的確不打折扣的是個悲劇人物,他不懂得珍惜自己所擁有的東西,而去追求本不應該屬於他自己的東西,過分膨脹的慾望讓他失去了自己最愛的人,或許只有經過百轉千回體會與刻骨銘心的教訓,相愛的人才會真正的明白誰是最愛我的人,誰又是我最愛的人。

在對的時間遇到自己心愛的人,固然是人生一大幸事,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唯美的愛情是少之又少的,這樣的羅曼蒂克或許是我們少男少女心中最美的夢吧。而在對的時間遇到不是我最愛的人但是最愛我的人也是很幸福,很現實的。而我們為什麼又要苦苦追尋太多太多所謂的幸福呢?或許當我們費盡千辛萬苦得到的快樂是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的時候,我們還會為自己找到了最完美的愛情而欣慰嗎?當我們總是抱怨自己在錯誤的時間遇到對的人的時候,我們又有沒有去想過在錯誤的時候遇見錯誤的人又是一種什麼感受?

《人生》讓我懂得一個人應該明白自己應該有什麼而不應該有什麼,珍惜自己所擁有的,我們才不會在失去的時候而倍加惋惜,痛不如生。特別是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中我們更應該懂得如何去節制慾望,抵禦誘惑,用一個平常的心去生活,照樣活出生活的精彩與快樂!

人生讀書心得2

拜大語課所賜,有幸讀到了《一個偏見》這篇雜文,深深為錢鍾書先生豐富淵博的學識與幽默含蓄的談吐所折服,於是去網上下載了《寫在人生邊上》的txt文檔。剛一讀,立刻“眼不釋卷”,花了三個多小時,總算是粗讀了一遍,有些小的看法不吐不快,就算是後輩對錢老先生的一種致敬吧。

“文如其人”,這句話用在錢先生身上實在適宜可是了,看過錢先生的生平,其父為其取表字“默存”,意在挫其鋭氣,避其鋒芒。可是錢先生的文采就如同寶劍的鋒芒一般,一旦出鞘,便是明晃晃讓人膽寒。

讀錢先生的作品很費腦神經,不下苦功夫不行,奇怪的是,有時候你很認真去閲讀,卻發現作者不知所云,不是人家的功夫不到家,而是自我的天資太差,正如他的夫人楊絳先生所説的,錢先生的作品有些很晦澀,讀者很少,有些通俗一些,可是仍然不是暢銷作品。乍一聽,覺得似乎有些在故弄玄虛,實際上就是自我的水平不到家,看書如同牛聽琴一般無用。

私以為,錢先生更多是為了抒發才氣而進行創作,至於讀者是否能夠全盤理解,就要看自我的腦子是不是能夠跟上他天馬行空的思維方式,以及他取之即用而又不留畫工的學識了。

知識是死的,是僵化的,可是到了錢先生筆下,就成了活靈活現的橋段,每一個引用都讓人覺得身臨其境,然後讚歎巧妙。可是這種對於細節的過度關注和描述,往往成為後人詬病錢先生的一個理由,認為他“掉書袋”,並且小題大做。可是這正是錢氏風格,即“於細微處見真章”,而這種風格,不是將知識變成積木般熟練的把玩,而是將它們化成了血與靈魂,融在了人生裏;若不是大家,怎有如此的智慧呢

這集子裏每一篇短文,都藴含了錢先生獨特的觀點,並且巧妙地運用了生動的比喻,以幽默的手法,讓讀者透過思考來理解他的思想。《寫在人生邊上》,這個名字,確實也取得巧妙。作者將人生比喻為一本書,將一部分人比喻作書評家或批評家,而另一些人則為消遣者。這樣的比喻,已然是出人意料,而十分貼切。

將歡樂與黑暗應對立起來的《論歡樂》與《魔鬼夜訪錢鍾書先生》,實際上描述了他的一種思想,即歡樂是相對而短暫的,而那些失望苦悶虛偽才是貫穿人生的真正主題,而這種頹廢美,正是錢先生在他所有作品都暗暗透漏的思想。

《伊索寓言》為著名的兒童讀物,但作者卻認為,寓言將孩子教得更簡單,灌輸完美社會的假象,可事實上成人的世界中,卻並非如此黑白分明,進而批評社會中的虛偽行為。

《談教訓》中寫道“我常奇怪,天下何以有這許多人,自告奮勇來做人類的義務導師,天天發表文章,教訓人類。”反映了先生對於假道學的一貫鄙視,也證明了他性格中確實看不起為人師者,就如同當年在清華之狂語“清華園中,無人配做我錢某人的教師。”

私以為錢先生是個敏感而仔細觀察的人,他的生活中充斥着智慧的火花,他卻很少從大處着手,反而願意在生活的細微之處,領悟到做人的道理,體驗出人生百態。有誰能説人生不是一本大書呢!

人生讀書心得3

有幸拜讀了肖川先生的《教師的幸福人生與專業成長》,讓我深刻的體會到了什麼是幸福?幸福就是一種感覺,敞開心靈去感受,幸福無處不在;幸福就是一種充實、閒適,沒有空虛感、匱乏感、無聊感,沒有內在的緊張、焦慮;幸福就是內在的平安,自由自在。在書中可以説,肖川教授給我上了一堂關於教育、專業成長、人生和幸福的課,令我受益匪淺。

肖川老師的教育理念,讓我體會到教師的幸福是無限的。因為教師對學生在人格和課業上的影響具有終身性質,通過學生、教師的勞動與生生不息的人類文明聯繫在一起。因此,教師所收穫的幸福也是超越時間限制的。一代一代的普通勞動者都是由於教師的勞動而對世界的進步做出的偉大貢獻。教師因而可以通過自己的勞動對整個世界的影響而理解工作的意義,體會自己的成功。

書中講到,教育是教師的生命,課堂教學是教師基本的生活方式,是教師生命價值的體現。我們把學生從“生物人”提升為“社會人”,從較低的水平提升到較高的水平,這是社會賦予教師的責任和使命。是啊,教師的幸福其實也正體現在對這種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的肩負上。教育教學過程也就成了師生思想碰撞、心靈交流的過程,在共識、共鳴、共志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宣講自己的信念,表白自己的真情實感;學生袒露自己的心靈,訴説自己的體會。此時,教師的教就成了學生的需要、嚮往;而學生的學,則成了教師的期待、目的。

讀了《教師的幸福人生與專業成長》一書,讓我領悟到了:

教師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學生的成長,在學生的進步與對社會貢獻中體會到一種他人無法達到的快樂。

人生讀書心得4

在假期中拜讀了肖川主編的《教師的幸福人生與專業成長》一書,感觸頗深,下面結合我的工作實踐和自己的體會淺談自己對實現教師幸福人生的認識:

一、教師的幸福是一種精神享受。

有自己清晰而成熟的教育教學理念,是一種幸福;有自己有魅力的教育教學藝術,是一種幸福;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是一種幸福。教師的幸福寫在學生認真的作業本上,教師的幸福盛在學生滿意的答卷上,教師的幸福堆在家長充滿謝意的臉上。學生的畢業證和入學通知書是教師的幸福,教師節學生送來的温馨賀卡和溢香鮮花是教師的幸福,滿天下的桃李打來的電話是教師的幸福……

二、 教師的專業成長即教師的專業發展。

陶行知説過:“……我們做教師的人,必須天天學習,天天進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學之樂而無教學之苦。”教師對學生實施教育的過程也是教師的專業不斷成長的過程。教師在整個職業生涯中,通過專業訓練、獲得教育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能夠專業自主,逐步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和執教素質,成為一個教育專業工作者的發展過程。教師應該在自己的專業發過程中積極創造幸福和享受幸福。

三、閲讀補充能量。

教師作為最應該閲讀的職業羣體,有許多人放棄了閲讀,有不少人靠幾本教參在課堂上打拼,有些教師頂多不過讀幾本流行雜誌,更不用説教育學和心理學了。一個不讀書的教師,很難相信他是一個能夠讀懂學生內心世界的教師,這種精神的荒漠化導致的是教育的貧瘠,日趨依靠規訓、懲戒或者利誘來維持教學,這會使大批學生在離開校園的時候精神相當貧瘠。

四、讓愛圍繞自己

從事教育事業,沒有一片愛心是不可能成功的。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對於職業也是如此。如果沒有新課程的實施,或許我態度的轉變會更緩些。不可否認,新課程的實施給我注入了強勁的動力,剎那間我感覺自己的面前是一個廣闊的舞台,我可以盡情的跳躍、施展。從對新課標的研究開始,到認真的備課、寫教案、上課,再到與學生打交道,我逐漸的習慣了這份職業,並且在習慣中對教育的熱愛、對學生的關愛與日俱增。感之愈深,愛之愈切。

因此,對一個教師來説,專業成長受益最大的人是他自己,其次才是他的親人、他的學生、他的同事和學校,最後才是整個社會、整個人類。馬克思説,“每一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每一個人的發展其本身都是對人類的一個貢獻。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發展自我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職責和使命,任何一個有智慧的人,都一定會深切地關注自我的成長。

人生讀書心得5

讀書是一件賞心悦目、怡情養性的樂事。德國哲學家尼采就曾把讀書形象地譽為“散步在別人的知識與靈魂中”。因此,當今的青少年中學生中有許多喜歡讀書,這是值得稱道的,也是應該大力倡導的。但為什麼有的讀書受益匪淺,可有的人讀了不少書,到頭來卻長進不大或一無所獲呢?細細想來,我們會發現,後一類人步入了讀書的誤區。讀書需靜下心來、穩住、耐心,切勿急躁。同時讀書前一定要有目標,還要擬定合理的計劃,以便讀中有的放矢,有序可進。筆者認為,眼下讀書人必須具備以下幾點:

1.有計劃,有系統;有鑽勁,勿急躁。讀書不是為了增添談資,不是裝潢門面,而是為了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真才實學。因此,讀書不能追蹤流行。如:有些青少年中學生跟着書店廣告走,看着刊物介紹讀,流行什麼,讀什麼。這是沒有個性和主見的。應根據自己的特點,結合自己的身份和生活成長情況,有計劃、有系統地讀。這樣,會獲得紮實的,真正能受用一生的知識。讀書要有鑽勁,切勿急躁,要有華羅更先生所説的那種“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

2.讀高質量,高檔次的書。讀書可以是一種消遣,是一種休閒,但更是武裝自己的頭腦。羅曼羅蘭説過:“與其花許多時間和精力鑿許多淺井,不如花同樣的時間和精力去鑿一口深井。”意思就是説讀通俗淺層次的休閒書如同在鑿一口沒水的淺井,永遠喝不到甘甜的清泉。因此,我們要把精力和時間花在讀高質量、高檔次的書籍上,從而汲取其精華。

3.讀實質,讀底藴。書到用時方恨少。讀是為了用,讀書有一定的功利性。讀書要注意書的整體脈絡,內在底藴和精神實質。不能只獲得一些零碎知識,而要獲得書的精髓,從而陶冶性情,培養氣質。

現在,人們生活富裕了,家庭經濟寬鬆了,學生的零花錢多了,很多青少年中學生喜歡買書、藏書、讀書。再者,老師又專門給安排的有讀報時間,於是學生也就越發地愛起讀書了。尤其是購名著,讀名著的現象掀起來了,這是很讓人欣賞的。多讀些名著,這對人生是極有益處的。因為名著是經過歷史長河淘洗過而巍然獨存的生活經典,是時間和空間篩選的結果,是文化的精華,真理的載體。它裏面有真貨,中學生可千萬別錯過,否則,將成為一生的遺憾。

如果我們能慢慢地啃名著,神定氣穩地反覆咀嚼,你就會驚奇地發現,文字同樣是有聲音的,有色彩的,有味道的,有生命的,有感情的,“白紙黑字”的背後藴藏着一個極為豐富的世界。所以,閲讀好書,閲讀名著,不僅馬上可以享用,而且一輩子受用。

4.養成隨讀隨記的習慣。古人説:“讀書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其中“手到”就是指寫讀書筆記。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日子一長,對讀過的書便印象淡漠,甚至像沒讀過一樣;或是雖有點印象,但只剩東鱗西片、隻言片語,派不上用場,倍感“書到用時方恨少”,如此,有人便感慨,“讀書沒有用處。”其實,這正是因為我們把書讀完了便丟開,沒有做讀書筆記的緣故。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啊!因此,同學們讀書要養成隨讀隨記得好習慣。

總之,中學生要熱衷於讀書,要讀好書。除了讀一些同齡人的習作,還要儘可能讀一些藝術上遠遠高出自己的經典之作和一些有着豐富底藴的名著刊物。因為,只有讀那些高質量,高水平的精品,讀傳世之作,才能走向理性,走向成熟。要多讀書,讀好書,要耐心地讀。讀多了,讀久了,便會不知不覺地進入到王國維所描述的讀書治學的三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人生讀書心得6

史書記載曹植七步成詩,不僅成就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千古絕句,更重要的是卸下了曹丕心頭的屠刀從而挽救了自己的生命。短短七步,曹子建由死到生,可謂步步驚心。路遙《人生》中説道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如此看來又怎能不是步步驚心、關係重大呢!故曰:七步人生。

人一生中的緊要處屈指可數,求學階段無非就是幾次學校的選擇、專業方向的選擇,接下來便是工作的選擇、婚姻伴侶的選擇等等。當然,考慮到人生的曲折性,大多數人的這些選擇可能會出現反覆,比如轉學、跳槽,即便這樣我想它仍然逃不出屈指可數的範圍。來到緊要處的我們必須做出選擇,如同人生道路中出現了岔路口,每個人都必須選擇其中一條走下去,這點上眾生平等。屈指可數的緊要處再加上緊要處多種可能的選擇,給我們帶來了人生中的無限可能,每次緊要處的不同選擇或許就會通向截然不同的人生。最糟糕的是,就像阿甘媽媽所説: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無法預知你將會得到什麼。假如高加林沒有選擇拋棄巧珍,他的人生又會是個什麼樣子呢?他應該不會像書中那樣痛苦吧?可惜人生和歷史一樣,無法假設。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人生道路可以多些順暢少些坎坷,事實卻總與願望相左。高加林當民辦教師時憧憬着藉此脱離農民的身份,又怎麼會想到不久後被村長的兒子頂替?當他回到家鄉慢慢接受農民的命運又與巧珍相愛時,又怎會想到一張招工表給他的生活帶來的鉅變?當他狠心放棄巧珍毅然選擇黃亞萍時,又怎能想到日後因這場情變而給自己帶來的災難?短短的《人生》無論如何也無法和真實人生相比,但它卻假高加林的故事精準從容地道出了人生的真相。

高加林在追逐幸福,我們也都一樣,但他為什麼一步步走向了悲劇呢?是因為那個保守又不公的時代嗎?狄更斯説: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無論哪個時代,都是有好有壞,抱怨時代不公一定意義上和抱怨命運不公一樣虛無縹緲。是因為張克南的母親公報私仇人心險惡嗎?不,要知道高加林也是從後門走進了那座城市,他對,此無話可説。而根本的原因只能是他自己。巧珍雖然目不識丁,但她純粹真誠善良,是順德爺爺眼中的金子。高加林以沒有共同語言這樣的理由欺騙了巧珍的同時,也矇蔽了自己。他不清楚自己最想要什麼,他貪心不足,他不懂珍惜,最後親手導演了自己的這場人生悲劇。當他跪在地上,手捧黃土悲痛欲絕時,我想他應該明白了這一切吧。

我們是幸運的,因為有了書籍,我們可以領悟人生哲理而無需經歷那樣的悲劇;我們又是不幸的,因為雖然可以閲讀書籍來感悟人生,但對人生的體會畢竟無法和親身經歷相比。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不管我們如何去走,有些原則可能是我們應該堅持的。戒貪心,先着眼於那些我們最在乎的東西;懂珍惜,珍惜已經擁有的美好事物。或許這樣也但願這樣,我們的道路可以多些平坦少些崎嶇。

人生讀書心得7

如果覺得生活淡出鳥味來,不妨讀讀書,讀書就是和作者交流的過程。要知道你挑選的這些作者在你生活裏或者身邊方圓百十里都沒有的人。

遺憾的是,生活裏絕大多數時候,大家寧願花100元和狐朋狗友吃頓火鍋,也不願花30元買本書,和作者聊上一晚上或者好幾天,獲益匪淺的過程大多數人都是拒絕的。寧願做一個大多數,擺拍咔嚓一下,曬個朋友圈的愉悦程度遠遠大於讀書。

路遙的《人生》這本書一直沒看,竊以為看完了《平凡的世界》路遙其他書就不必看了,沒想到看完之後對自己的狹隘觀點感到慚愧。這本中篇小説,還是會引起很大的思考。

我在20xx年元旦當天讀完的,很多人就是一句:高加林是個渣男。是的,短平快的評論,做個鍵盤俠總是偉大正直的。

我想的是,假若你有了進入中央部委的機會,談了個愛人在農村,你怎麼取捨的呢?理性的人可能説不違法,也沒結婚,分手唄,我們還是現實一點吧。置身其中的時候百般託詞,置身事外的萬般指責,這就是我們的狹隘視野。這個問題也不太貼切,因為時代背景不同了。

換做我是高加林,我也不知道作何選擇。我會畏懼一眼望不到邊的農田,也會擔心自己被同齡人遠遠的甩在不為人知的角落,更多的是從此遠離那豐富多彩的世界,面對單調枯燥的人生不發一語,生和死都變的沉默。正如《東風破》裏寫的那樣:夜半清醒的燭火不忍苛責我。近幾天看到最為狠毒的一句話:站在命運的轉折點,還以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這句話對於處於備考狀態的各位,最為恰當不過。

你覺得今天的時間和一月之前的時間別無二致,正是這毫無差別的每一天的普通,讓你在命運轉折點大勢已成的時候又開始喟歎運氣不好。

人生讀書心得8

《人生》是路遙的成名之作。它以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時空背景,敍述了農村青年高加林回到土地、離開土地、復又回去的曲折人生歷程。在城鄉間輾轉,他既選擇過努力與堅持,也選擇過放棄與告別,其間與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剪不斷、理還亂。

讀罷《人生》,心中五味雜陳。高加林的人生跌宕起伏,充滿了戲劇性的變化。

小説一開始描寫了高加林代課老師的名額被擠,回到農村務農。讀過書的他不甘心也不好意思下地幹活,他的命運從天堂一腳踏入地獄。人在落魄或是落寞時總是很脆弱,尤其是感情,就在這時候巧珍出現了。上天不會把人逼上絕境之路,巧珍的温柔、熱情和對他覆水難收的愛着實感動了高加林,也感染了他的生命。愛的暖流漫過了精神上的凍土地帶,新的生機便勃發了,他積極地開始新的生活。

卻沒有想到,就在高加林安於現狀,接受農村姑娘巧珍的愛情之後,他的叔叔轉業到地方做了勞動局局長。他稀裏糊塗地做了縣委通訊組幹事,生活在一瞬間發生巨大轉折。他平步青雲,他的世界一下又變得多姿多彩。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讓人眼花繚亂,他的心也亂了。內心深處的不安分,對夢想的追求,加上城市姑娘亞萍的主動,他選擇了和巧珍分手。就在他夢想着美好的生活、光明的前途在不遠處向他招手時,因告發走後門,亞萍離他而去,他又重新回到了農村,此時,巧珍也已經嫁人,他悔恨莫及。

這一波三折的人生歷程,唏噓的同時,讓人深思:是命運捉弄人?還是人的本性決定了命運?

人生的選擇,有得必有失。人生無論選擇那條路,人生都是不完美的。就像高加林為了美好的前程與亞萍在一起,失去了金子般的巧珍。我們無法評價高加林選擇的對錯,或許這一波三折的命運,才是人生。

高加林一個處於社會底層的貧困農村青年,有着夢想,有着掙扎,有着追求,有着對現實不公的憤恨,更有着跳出現狀的勇氣。作者沒有寫高加林完整的一生,最終也沒有給我們一個完美結局。或許,就是讓高加林有機會來自省,修正自己的錯誤吧。我想,經歷過大起大落,經歷過離別痛苦,高加林的人生會更加的精彩。

柳青説:“人生的道理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人生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的岔道口,可以影響人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美國詩人羅伯特説:“也許多少年後,在某個地方,我將輕聲歎息把往事回顧,一片樹林裏分出兩條路,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人生其實就是不斷的選擇與取捨。路遙通過平凡的人物,真實的人性,告訴我們:夢想的取捨,緣分的離散,都不是我們所能強求的,人生應該接受命運但不卑怯。願我們在面臨每一次選擇時,都能擁有足夠的勇氣和智慧,也願我們在每一次選擇時也都能無悔!

人生讀書心得9

《人生不設限》是一本勵志書籍,與其他同類書一樣,給人以熱情、勇氣、信念、堅持的力量。但你不得不為主人公折服,因為他所能做到的,甚至是健康人都不曾企及的,他以執着的夢想,不懈的努力創造着奇蹟。

書分兩個部分,共十八個章節,書中處處閃耀着作者不怕身障羈絆的寬廣胸懷,不怕嘲笑諷刺的堅定信念,不怕苦難揶揄的快樂心態,不怕逆來順受的樂觀豁達;所以作者的路無限寬廣,也無限的悠遊自在;所以他能夠看到正面,不因負面陷入苦痛;所以他能保持一顆快樂的心,負責任的為自己的快樂營造一個好的環境;所以他能從容不迫悟盡人生,窺破世情。合上書本,作者力克·胡哲的堅定、樂觀、豁達歷歷在目,沒手沒腳,當然會造成許多的不方便,但是力克卻能將缺少四肢的本能,化成意志和心智來克服困難,讓他自己的天地處處不設限,自由自在的來去自如。這就是心態和決心的問題,力克“從一無所有,到一無所缺,他告訴我們,什麼叫‘永不放棄’的精神。力克·胡哲正是在磨難面前,堅定的做出了選擇,他選擇了樂觀,選擇了堅定的面對、選擇了積極向上的信念。

最初瞭解到力克胡哲是在一檔電視節目裏,看到沒有四肢的他對生活充滿信心,樂觀向上,心中倍感震撼。他個頭很小,但是氣場足,口才非凡,不時能將現場觀眾逗樂,這傢伙彷彿天生就具有演説家的天賦。正應了這樣一句話,上帝在關上一扇門的時候,總會想辦法打開另一扇門,這期間他必定經歷了各種挫折,他所經歷的是比別人更黑暗的夜,但現在他擁有更精彩的人生。

我們都會面對各種各樣的選擇,我們可以選擇對不足之處念念不忘,可以選擇苦澀、憤怒或悲哀,但我們的沮喪只會成為我們的負擔;或者,在面對艱難時刻和那些心懷惡意的人時,我們可以選擇從經驗中學習,然後繼續往前走,為自己的快樂負責。所以説,你選擇什麼就是什麼,選擇快樂過活,就可能遠離痛苦;選擇悲傷度日,就會度日如年,日日難過。

人生最可悲的並非失去四肢,而是沒有生存希望及目標。人們經常埋怨什麼也做不來,但如果我們只記掛着想擁有或欠缺的東西,而不去珍惜所擁有的,那根本改變不了問題。真正改變命運的,並不是我們的機遇,而是我們的態度。正所謂態度決定一切,只有積極向上的態度才能指引我們向前進。

人生之所以受到限制就在於將認識問題的視野和角度框定在一個狹窄的範圍內。當遇到挫折的時候,或許換個角度想想,挫折本身鋪設了一條通往成功的新路。苦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如何化解苦難。肯定夢想,抓住夢想,才能創造出你所想要的生活;相反,將自己陷入到負面情緒中無法自拔,對自身的盲目否定、消極處世只會令世界更糟。正如作者所言,“今天的障礙或許是明天的優勢”,你所做的只是堅持自己的信念,繼續前進。

人生讀書心得10

一直想讀錢鍾書的《寫在人上邊上》,起因是讀了他的《圍城》,被他詼諧幽默的語言,深邃的思想所吸引;遂想多讀他的作品,首選就是這本《寫在人生邊上》了。事實證明,沒有選錯;裏面很多觀點讓我豁然。現在寫着書評只是些許自己的見解,至於大師原意我就不多揣摩了,當然也不是我可以輕易揣摩出來的。

書裏主要的文章有《魔鬼夜訪錢鍾書先生》、《窗》、《論快樂》、《説笑》、《吃飯》、《談伊索寓言》、《談教訓》、《一個偏見》、《釋文盲》、《論文人》等十篇。

《魔鬼夜訪錢鍾書先生》中,作者天馬行空般將神話、中外名著糅合一起,用一個想象出的魔鬼的口吻説出自己心中所想。而豐富的內容也體現出作者的博聞。《窗》一文,也是多引用。討論門與窗的關係更是妙,用趣味的例子舉出門窗的區別,讓人讀來不禁失笑。門進來的是客人,光明正大的進來;而窗進來的,卻是不顧及你的感受,而且會暫時成為屋子的主人。現實生活也是如此,你表面上的工作不一定是你所喜歡的,但是你下班後卻孜孜不倦投入其中的工作卻會是你的所愛。《吃飯》一文更是説出很多日常常見道理。如:“吃飯還有許多社交的功用,譬如聯絡感情、談生意經等等,那就是“請吃飯”了。社交的吃飯種類雖然複雜,性質極為簡單。把飯給自己有飯吃的人吃,那是請飯;自己有飯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飯,那是賞面子。交際的微妙不外乎此。反過來説,把飯給予沒飯吃的人吃,那是施食;自己無飯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飯,賞面子就一變

人生讀書心得11

沒有仔仔細細得看完全書,有很多大章節個人感覺太過於囉嗦,陷入了一種為了圓滿解釋而圓滿解釋的境地,有點學究味。

以下是簡單摘要:

所謂真性情,一面是對個性和內在精神價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對外在功利的看輕。尊重真性情才會去適配社會,坦然去改變

如果在做這些事情時不感到愉快,我們就必須懷疑是否有利益的強制在其中起着作用,使它們由性情生活蜕變成了功利行為。

如果説“義”代表一種倫理的人生態度,“利”代表一種功利的人生態度,那麼,我所説的“情”便代表一種審美的人生態度。

自古以來,一切賢哲都主張過一種簡樸的生活,以便不為物役,保持精神的自由。

在人生中還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凌駕於一切成敗福禍之上的豁達胸懷。

這真實人生就是一種既包容又超越身外遭遇的豐富的人生閲歷和體驗。

不習慣於失去,至少表明對人生尚欠覺悟。一個只求得到不肯失去的人,表面上似乎富於進取心,實際上是很脆弱的,很容易在遭到重大失去之後一蹶不振。

那心中既有幻想又有精神目標的人,他走在一切可能的方向上,同時始終是走在他自己的路上。

“認識你自己”就是要認識附着在凡胎上的這個靈魂,一旦認識了,過去的一切都有了解釋,未來的一切都有了方向。

赫拉克利特的名言也常被翻譯成:“一個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守護神。”的確,一個人一旦認清了自己的天性,知道自己究竟是什麼人,他也就知道自己究竟要什麼了,如同有神守護一樣,不會在喧鬧的人世間迷失方向。

我走在自己的路上了。成功與失敗、幸福與苦難都已經降為非常次要的東西。最重要的東西是這條路本身。

人生有許多出於自然的享受,例如愛情、友誼、欣賞大自然、藝術創造等等,其快樂遠非虛名浮利可比,而享受它們也並不需要太多的物質條件。我把這類享受稱作對生命本身的享受。

但金錢在抵抗災難方面還有巨大的作用。至於在提供積極的享受方面,金錢的作用就更為有限了。

人生的本質決非享樂,而是苦難,是要在無情宇宙的一個小小角落裏奏響生命的凱歌。

一個人唯有經歷過磨難,對人生有了深刻的體驗,靈魂才會變得豐富,而這正是幸福的最重要源泉。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終歸要面對一種沒有任何前途的苦難,那就是死亡,而以尊嚴的方式承受死亡的確是我們精神生活的最後一項偉大成就。

人天生是軟弱的,唯其軟弱而猶能承擔起苦難,才顯出人的尊嚴。

認識到因緣的偶然是—回事,真正看破因緣又是一回事。所以,佛教要建立一套煩瑣複雜的戒律,藉以把它的哲學觀念轉化為肉體本能。

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頭上,仍然不知道疼。砍下來,只要不死,好了傷疤又忘疼。

請不要責備“好了傷疤忘了疼”。如果生命沒有這樣的自衞本能,人如何還能正常地生活,世上還怎會有健康、勇敢和幸福?

要解決個人生存的意義問題,就必須尋求個人與某種超越個人的整體之間的統一,尋求大我與小我、有限與無限的統一,無論何種人生哲學都不能例外。區別只在於,那個用來賦予個人生存以一的整體是不同的。例如,它可以是自然(莊子,斯賓諾莎),社會(孔子,馬克思),神(柏拉圖)。如果不承認有這樣的整體,就會走向悲觀主義(佛教)。

為什麼活着?由於生命本身並無目的,這個問題必然會悄悄轉化為另一個問題:怎樣活着?我們為生命設置的目的,包括上帝、藝術、事業、愛情等等,實際上都只是我們用以度過無目的的生命的手段而已,而生命本身則成了目的。

除了生命本身是一種目的,某種期望也有一定概率的實現可能。

人生中的大問題都是沒有答案的,但是,唯有思考這些問題的人才可能真正擁有自己的生活信念和生活準則。

人生就像茫茫大海中一葉扁舟,其實不知道哪個方向是對的,也許每個方向都到不了岸。此時尋找意義的過程就是説服自己沿着某個方向走下去,這個方向可能是獨立思索的結果,或者是從大眾的盲目前行。最後歸宿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途中信念與準繩,幫助旅途本身成為較好實現的一部分。從概率角度看,這樣人生實現過程意義和終極意義的概率都比較大。概率學本身以及對世界的認識也是準繩的一種。如果這思路不對,那或許開始就是個錯,這是神考慮的問題。——這一段是自己的筆記。

最明顯的'事實是:這條路通向死,因為人生只是一個從生到死的過程罷了。可是,死怎麼能成為目標呢?為了使它成為目標,它必須不是死,而是一種更高的生。於是,死便被設想成由短暫的生進入永生,由易朽的肉體進入不朽,由塵世進入天國,由不完滿進入至善,由苦難進入極樂,等等。經過這樣的解釋,人生之路就有了一個宗教的和道德的目標,一個純粹精神性質的目標。

我們何不就把人生看做一個大花園呢?這是一座很大的花園,把它逛完剛好要用一生的時間,我們從生到死都在裏面,每走一步都看見新的風景,到處都是可供我們休憩的地方。如果要説目標,那麼,可以説處處都是目標,但不存在最後的目標。

真正的悟者則能夠從看破紅塵獲得一種眼光和睿智,使他身在紅塵也不被紅塵所惑,入世仍保持着超脱的心境。

維特根斯坦所説的“語言的界限意味着我的世界的界限”,

在命運問題上,人有多大自由?三種情況:一,因果關係之網上個人完全不可支配的那個部分,無自由可言,聽天命;二,因果關係之網上個人在一定程度上可支配的部分,個人的努力也參與因果關係並使之發生某種改變,有一定自由,盡人力;三,對命運即一切已然和將然的事件的態度,有完全的自由。

自我意識太強烈的人是不可能完全克服對死的恐懼的,他只能努力使自己習慣於這種恐懼,即消除對恐懼的恐懼。

在一個瀕死者眼裏,世界不再屬於他,他人的生和死都與他無關。他站在自己的由生入死的出口上,那裏只有他獨自一人,別的瀕死者也都在各自的出口上,並不和他同在。

對死的思考推動人們走向宗教,而宗教的實際作用卻是終止這種思考。

如果這個在我生前死後始終存在着的靈魂,與此生此世的我沒有意識上的連續性,它對我又有何意義?

一切不朽都以個人放棄其具體的、個別的存在為前提。也就是説,所謂不朽不過是我不復存在的同義語罷了。我要這樣的不朽有何用?

死的絕望,唯死能解除之。

對死的思考儘管徒勞,卻並非沒有意義,是一種有意義的徒勞。其意義主要有:第一,使人看到人生的全景和限度,用超脱的眼光看人世間的成敗禍福。第二,為現實中的死做好精神準備。第三,死總是自己的死,對死的思考使人更清醒地意識到個人生存的不可替代,從而如海德格爾所説的那樣“向死而在”,立足於死亡而珍惜生命,最大限度地實現其獨一無二的價值。

我相信,使我能夠忍受生命的終結的東西不是他人對我的愛和關懷,而是我對他人的愛和關懷。對於一個即將死去的人來説,自己即將不存在,已不值得關心,唯一的寄託是自己所愛的並且將繼續活下去的人。

一個人在大限面前很可能會獲得一種不同的眼光,比平常更真實也更超脱。當然,前提是他沒有被死亡徹底擊敗,仍能進行活潑的思考。

這是一個荒謬的宇宙,永遠存在着,變化着,又永遠沒有意義。它為自身的無意義而苦悶。人就是它的苦悶的產物。

柏拉圖對此提出了一種解釋,他推測,靈魂必定曾經在一個理想的世界裏生活過,見識過完美無缺的美和善,所以,當它投胎到肉體中以後,現實世界裏的未必完善的美和善的東西會使它朦朧地回憶起那個理想世界,這既使它激動和快樂,又使它不滿足而嚮往完善的美和善。他還由此得出進一步的結論:靈魂和肉體有着完全不同的來源,肉體會死亡,而靈魂是不朽的。

一個人唯有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用自己的靈魂去追求,在對世界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態度上自己做主,才是真正做了自己的主人。

靈魂與信仰於目標而言是終極,值得嚮往,於過程而言是自證,值得依靠。

人生讀書心得12

人生這本書,三年前當我選擇考研這條路時在網上看過電子版,當時一直以為還有後續情節,而今看完紙質版的,確定這個不是結局的結局是真的結局。

每次看完人生我都是一氣呵成,開始我會為高加林的遭人陷害,被迫離職深表同情;當他走到人生低谷時卻遇到了好姑娘劉巧珍,她給他愛情的滋潤,他是幸福的,雖然沒有穩定的事業,但卻擁有甜蜜的愛情;再後來因為叔父的關係,各種輾轉託人走到了省報的前線,加上自己的才華橫溢,很快開始嶄露頭角,春風得意;這時候遇到學生時代的老相好黃亞萍,如今的高加林突破了現實的障礙,大家閨秀黃亞萍曾經的擔心也釋然,於是兩人舊情重燃,各自拋棄現有的對象而走到了一起;他們是都市的時尚代表,倆人很快嚐盡了事業愛情雙豐收的甜頭,準備進一步地發展;但,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了,高加林此前升遷的各種手段被人披露,他被“打回原形”,回到了曾經那感情熾熱卻又常渴望離開的故土。一切就像夢一般發生在高加林身上,讓他深深地體會到現實與夢想之間的距離,是那麼地近,又是那麼地遠。

書中人物刻畫栩栩如生:劉巧珍,在農村被很多人追求,卻又偏偏愛上高加林,好不容易獲得他和旁人的認可享受甜蜜,不想愛郎卻要去縣城走馬上任,於是她陷入漫長的相思與等待中。不曾想,等來的卻是愛郎的無情拋棄。心灰意冷之後她開始表現出不正常的平靜,一狠心帶着對加林的恨與愛嫁給了一心追求她的掌管馬店的馬拴。不久,高加林因事打回原籍,她卻因愛一直在別人甚至家人面前袒護着他。無疑,她是善良的、是純真而又質樸的,是典型的農家閨秀,她沒有做錯什麼,但她的命運卻是值得我們同情的。

黃亞萍,典型的時尚都市女,擁有不錯的家庭背景,學生時代對加林抱有感情,但因加林身在農村而選擇放棄,畢業後備受克南追崇,與之將就着自己的感情,直到高加林以省報記者的身份出現在她眼前時,她平靜地感情再一次掀起了狂風巨浪。他不再侷限在農村了,突破了自己不能與“農村”結合這一心理界限後,她不顧一切開始了對加林狂熱的追求。而此時的加林處在事業的巔峯時期,春風得意,又有如此俊俏的老相好追求,一狠心一跺腳,二人都選擇拋棄了現有的對象走到了一起。擁有着共同的價值觀,他們很享受的沉浸在都市的二人世界裏。不料,加林的事情“敗露”,迫於現實或是迫於自尊,倆人都無法接受自己和對方接下去的關係,於是含淚分手。個人看來,黃亞萍是現實的,但她又是有思想有追求的,願意付出代價去追求有共同價值觀的人,但她也逃脱不了現實的束縛,她是一個典型的都市女性現實派的代表。

德順爺爺,典型的莊稼漢,勞動人民都是善良的。在眾人都不看好加林和巧珍的關係時,他力排眾議,力主贊同,趕架子車去城裏拉糞,故意撮合他們倆同去並讓他倆挨着坐後面,千方百計給他們創造獨處的空間,他是祝福他們的。之後加林拋棄巧珍,他應該是同情巧珍而斥責薄情郎高加林的;但當最後高加林因事敗露回到家鄉時,他又是同情加林的,他是第一個站在村口迎接這個備受打擊的年輕人,他安慰他,用他畢生的勞動智慧去撫慰這個受傷的年輕人,他被打動。從零星地這幾點看來,德順爺爺是勞動人民的典範,心地純樸又忠厚,關心下一代人的成長,向他致敬!

寫了很多,豁然發現,其實我們的人生又何嘗不如此?在強大的社會潮流面前,我們努力追尋着自己心中的那個夢想,只要有一絲機會向上攀登就絕不放棄,我們是渺小的,但這並不排除我們不能用自己的實力和手段去追求自己的理想,當然盲目地追求並不可取,但只要是正當的,合法的,我們就應該努力去爭取。

因為,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卻常常只有幾步。

人生讀書心得13

讀《淡定的人生不寂寞》這本書真的很好,感悟許多,這本書充滿了飄渺的味道,提倡使用沖和,平淡的心看待周圍的一切,處理人與人之間的糾紛,特背強調戀人之間的信任,寬容。

保持一顆冷靜的心。人不是聖人,有七情六慾,怎麼能控制得好?思維意識的昇華增強你平衡的能力;理性的人生是枯燥安全的,感性的人生是激情危險的,所以無論在哪方面的理智與感性你的拿捏恰到好處就是一次的正確的抉擇,昇華的意識會告訴你如何以無限的激情去追求人生,實現自我

也許更多的生活經驗比平心靜氣強,在我們的生活中,因為缺乏這份淡定會被更多麻煩困擾,甚至鬥爭,不管開始的如何美麗任何故事都會有着它自己的結局或好或壞,如如果能有一個淡定的心情和態度是否就不會那麼在意,面對生活裏來去的人和事,這可能是我們最需要的淡定。雖説淡定不會快樂和幸福?

轟轟烈烈的愛情是很美好的,但它也會帶來刻骨銘心的痛苦,面對感情的欺騙、背叛、拋棄和各種各樣的悲傷,很多人都試過那種痛苦的感覺,如果看淡一切得失你是否還會那麼在意呢?

除了愛情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有意義的事情,你的生活不只是對一件事或一個人,美好的東西很多,儘管它們的背後藏着很多不為人知的痛,就當這一切只是人生必經的過程,走過了嚐到了體會了才知幸福和快樂的來之不易,才知人間的冷暖情懷,才知你的人生其實並不寂寞,滿足於心,停止那無邊的慾望,淡看人生,幸福一直在。

人生讀書心得14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的樂觀,積極,無畏年齡。71歲,依舊可以走在時尚的前沿。經歷過不同國家的搬遷,依然可以靠着自己,創造出穩定的工作,還能在單身的情況下,培養出三個優秀的孩子。目前的世界新首富,埃隆馬斯克,特斯拉的創始人之一,正是她家大公子。關於孩子的成功,她只是輕描淡寫:“對孩子最有用的教育,就是讓他們看見你在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除此之外,都不重要。”的的確確,作為一名女性,她很努力,更多的是坦然:“真正的贏家既不是“傻白甜”,也不是怨婦,既不盲目樂觀,也不顧影自憐,而是有足夠的勇氣,能心平氣和地一一解決所有挑戰的人。”我們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何能夠解決好自己面對的問題和困難,這個命題,是我們窮其一生,也要學會的吧。“無論一切看起來多麼暗淡,前方總有光明。如果實在太黑了,那就讓自己變成一盞燈吧”,有些事,如果實在跨不過去,那麼換種思路,能否柳暗花明呢?

她不僅僅教我們如何去面對問題,更多的是提出了“個人”的概念。“追求美是很重要的一個人生課題,不論我們現在是哪個年齡段,都不能放棄對美的追求。”去年,我嘗試着化淡粧。結果發現,從眼影到口紅,那麼多的色系,多種組合,每次都是一種樂趣。去年播出的《乘風破浪》,颳起了一陣辣媽學舞蹈的潮流。這也給我了很大的感悟,時間總會印刻在我們的身體,但願不是停留,只是經過而已。只有無懼了,才能做到享受。梅媽也説了,“即使在七十歲時還能當超級名模走秀,但只要是女人,她就總會對自己這裏或者那裏不滿意。真相是:人們只會關注你最好的部分。所以,儘管自信吧。”“不要讓年齡之類的東西成為你的束縛!”,“讓生命中的每一個十年都比上一個十年更好”。

梅媽對如何結交朋友,也做了很好的詮釋:“善於尋求別人的幫助和支持。求助是一種非常基礎的生存能力,求助就是在結網,在與更多人建立信任和連接”,“真正的朋友未必能與你抱團取暖,但必然能讓你肅然起敬”。

因為時間有限,我能展示的只有這些隻言片語。剛看完本書後,熱血沸騰,想着應該去做點什麼。心中不安分的因子蠢蠢欲動,感覺自己這個年齡段其實也只是剛剛起步。新的一年,還是要有所進步。朋友圈裏有朋友發文:“一個人如果不看書,他的三觀只能由周圍的人決定。”現在我可是和你遙相呼應了呦。書中,確實會有你想要找到的答案。

最後的最後,分享下本書的精華,“如果你並非生而顯貴,你需要找到你的天賦,並努力工作。你可以通過社交媒體和你周圍的每個人分享你的成果。我建議你忘記自己的出身。有句諺語説:“二十一歲意味着再世為人。”這句話的意思是,你需要對自己的未來負責。工作越努力,運氣就越容易找到你。”希望我們的公章號能有出下一期的動力,堅持看完本文的你,心裏會有所觸動嗎?接下來,你會有怎樣的行動呢?

人生讀書心得15

好久沒有讀小説了,也好久沒有看電視連續劇了,因為怕那些複雜的情節所感染而一發不可收拾,果然如此,看了路遙的《人生》,他的入筆是那樣輕可是引人入勝,沒有恢弘的氣勢,沒有九曲迴腸的情節,可是會給人心靈的震撼,農村題材,如同《平凡的世界》也是農村題材,用細膩的筆劃刻畫着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再用鮮活的人物説明着一個個發人深省的人生哲理。

《人生》措寫了一個優秀的農村青年高加林一波三折的人歷程,從一個普通農民到一個代課教師,代課教師的名額被擠,從代課教師再到農民,因為叔父的關係又轉正成了國家公務員,後又因為別人告發(因為走後門),重新回到農村的經過。其間高加林經歷了感情,深深愛他的農村姑娘巧珍,後因為成為國家公務員又戀上了城市女孩黃亞萍,當他再走回農村,不得不和黃亞萍分手,此時巧珍也已經嫁人。一段人生歷程,一段感情故事,雖然前前後後的幾年時間,但像是人的一輩子,什麼是人生中最珍貴的東西。

人一生有很多的誘惑、有很多的夢想,但我們不能夠飄,我們必須在路上走才會更踏實,命運也許會給我們一些機遇,但機遇來臨,我們不能夠忘乎所以,因為命運也許會索回他的贈予。就如一句話:厚德載物。當人得到太多的時候必須要有足夠的德行來承載得到的所有。

我想作者為什麼沒有寫人的完整一生,也許他就是讓人有機會來自省,來修正自我的錯誤。但真實的人生是殘酷的,我們不能拿我們自我短暫的人生做為試驗場,我們必須好好的把握好人生的每一次機遇。那樣才會少留遺憾,多些精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