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西部支教心得體會

來源:文萃谷 7.31K

2015年7月,通過了層層選拔,憑藉一顆充滿熱情的心,我終於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大學生西部計劃志願者。2015年8月底,帶着美好的憧憬,我從老家乘汽車來到我的服務地——遂寧市安居區會龍鎮初級中學校,開始我的志願支教生涯。這不僅僅是我作為師範生開始教師生涯的第一頁,更是我人生的一次正確地抉擇,我的心情無比激動,我對生活充滿了期待。來到學校之後,我便很快投入到了自己各項的教學工作。對與擔任八年級1班,八年級2班和七年級2班的英語教學,我感到很開心。因為作為英語教育專業的我,能從事與自己專業對口的工作,心裏有説不出的滿足。

學習西部支教心得體會

會龍鎮初級中學校是一所鄉鎮學校。這裏的孩子們和城裏學生們享受的待遇不同,而且還有一定的知識水平和性格上的差異。剛開始的時候就有性格比較野的學生調皮,他們對陌生的老師或多或少有恐懼和抵抗的情緒,我漸漸感到和他們溝通起來比較困難。對於一名教師來説,不能和學生好好的溝通和交流,那麼,和學生相關的各種教學活動難以開展,也就就意味着教師的失敗。想到這裏,我有點不知所措,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也不盡如人意,學生不聽話,上課的紀律也很差,這使我開始懷疑自己的管理和組織能力,也開始擔心自己不能勝任英語教學。

漸漸地,我瞭解到了孩子們的真實情況。對於鄉鎮上的學生來説,大多家住農村,家庭條件不怎麼富裕。所以這些父母親為了子女的生存和發展不得不到外面打工,家裏呢就只剩下了他們和年邁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由於父母外出,父母親對他們的關心絕大部分也還只是停留在物質上,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學校學到的東西是直接可以用的,而不是日積月累。有些父母也關心孩子們的學習,但是僅僅停留在考試的結果上,從來沒有做到從多方面地去關心孩子,認為把孩子送學校後的培養就是完全取決於學校的管理和教師的責任。爺爺奶奶們也不管他們的學習,事實上爺爺奶奶也管不了,畢竟他們年紀大了,只能負責孩子們的温飽問題。而這部分孩子除了上課之外,就是幫家裏幹家務或農活。有時候我會問一些調皮的學生,你們為什麼要讀書,他們的回答讓我感到吃驚:外出打工的父母知道子女打工的年齡不夠,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又管不住,只好把他們送到學校,等到適合打工的年齡。或許對於他們來説,上學就是一種被-迫行為。

許多孩子們就停留在這樣一個“等”字的牢籠裏。他們在等時間,等自己長大有能力去自己想做的事情。可是,現在在學校不好好學知識,以後怎麼會有能力去做其他的事情呢?可是學生的回答讓我吃驚:“以後我跟着叔叔學開車,司機能掙許多錢”,“以後我可以去當廚師”等就是和混日子沒什麼兩樣了。我怎麼來告訴他們,學習知識獲得間接經驗是以後學習各種技能的前提和基礎呢?他們能懂嗎?作為老師,我不能每天只和孩子們空談讀書的目的,我們需要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讀書的有用性科可靠性。

我無法忘記孩子們每天起早貪黑,穿着單薄的衣服來學校求學的身影。他們天真的笑臉和稚嫩的眸子裏依然閃爍着求知的渴望,每當我想到這裏,教書育人的責任感便油然而生,它在鼓勵我,志願者的身份和熱情也在不斷地支持着我,所以,我告誡自己不能退縮,不管遇到怎樣的困難,一定要勇敢地堅持了下來,不管支教多久,我都要全力以赴,盡己所能,慢慢告訴他們,讀書是為了什麼。

有了這個信念,我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去做每一件事。我一邊為三個班的孩子們精心準備每一節課,一邊自己摸索與他們相處的途徑,並且不時向其他老師請教一些方法來應對課上課後出現的各種問題。

我發現對於七年級的孩子們來説,英語學習是一個開端。於是我想了一些簡單的方法,比如播放一些簡單的英語歌曲,課堂上直觀的比喻和一些有趣的遊戲來激發和培養孩子們學習英語的興趣,使他們樹立學好英語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因為,他們對英語有了好奇心,就可以交流簡單的個人信息,表達自己比較簡單的情感和感覺了。八年級的英語則是承上啟下的作用,既是七年級基礎的鞏固,也是到九年級的過渡。這樣就需要學生們在英語學習上表現出持續的積極性。於是我慢慢地教他們一些基本的語言運用知識,告訴他們用適當的學習方法去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這樣可以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平時的課堂上,我也比較注重説服教育。我想做的就是通過日常學習時的情感教育,一點一點的去影響他們的思想。

漸漸地,我和孩子們融入到課堂中,順暢而又激情澎湃地上完一節又一節課。我和學生的相處也漸漸開始好轉,大多數的同學漸漸地喜歡上我的英語課。我也開始喜歡上了這些善良淳樸又有些調皮的孩子。我和孩子們的交流互動也越來越多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每天路上遇到的學生都會親切的叫我“Miss Li”。這一切,都令我驚喜而又感動雖然期末考試的成績不太理想,但是我依然對他們有信心。因為我知道,在考後反思的過程中他們在學習上的思想有了轉變,儘管只有一點點,但我依然感覺得到,我心中湧起一絲成就感。在我房間的'一個方形盒子裏,儲存着許許多多精美的卡片和孩子們自己描繪製作的圖畫。上面寫滿了孩子們歪歪斜斜的祝福。每當我有空的時候,我就會把它們拿出來看看,作為新來的老師,沒有比這更幸福的事情了,節日裏,孩子們給了我一次又一次感動,我無法忘卻

我們西部計劃志願者本是不為名譽,不為金錢,無私無畏,無怨無悔,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的工作,把愛送給有需要的人。而從事教育業也是一種奉獻,一種不計較個人得失的精神和信仰。作為二者結合體,我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發揚“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志願者精神,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今天,我是如此的慶幸我的選擇,因為在與我調皮可愛學生的接觸中,我深刻的體會到被需要的幸福和生命的意義,還有一個社會人身上所負擔的責任和重量。

學習西部支教心得體會 [篇2]

近日,涿州市教育局號召全市老師向保定學院西部支教優秀畢業生羣體學習。學校及時組織全體師生,對他們的先進事蹟進行了介紹。學完他們的事蹟,我深受感動。我們現在向他們學習,不僅是因為他們的事蹟精神感人至深,更關鍵是這也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首先學習他們有理想,把個人的命運與社會的責任緊密相連,到基層,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他們珍惜工作崗位,辛勤耕耘。學習他們的這種精神,做一個高尚的人。

學習他們崇高的人生追求,不虛度年華,高尚的師德情操、無私的奉獻精神。做一個純粹的人。

學習他們奉孝敬老、知恩圖報的感恩精神;學習他始終保持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自強不息,細心照顧、贍養生病的父親,盡着一個子女最大的孝心,用感恩的心和實際行動回報養育之恩,讓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仁愛孝道得到傳承。為我們樹立了秉承傳統美德的榜樣,生動地體現了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深刻涵意。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更重要的是,如今社會上物慾橫流,人心浮躁。一些人為追求安逸享樂,不思進取,一切向錢看;有的人為了蠅頭小利而不擇手段;有的人一味追求待遇成天折騰,於本職工作不顧。對此我們應該感到汗顏。所以我們更應該學習他們這種生活態度,甘於清貧,不計得失,情繫邊遠,奉獻教育的高尚情操。

這些支教教師中有我的宿舍舍友,明白了他們訴説支教過程中的成長故事。他們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不慕虛榮,不圖享樂,而是扎

根基層,立穩腳跟,到祖國和人民最需的地方去,到基層最艱苦的地方去,把個人的理想與現實需要、與國家和人民的需要結合起來,感恩奉獻,回報社會。在實現抱負的過程中,遇到困難絕不氣餒,而是自尊自立,自強不息,敢於正視困難,戰勝困難!這種優良品質和時代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 我將在以後的工作中以支教老師為榜樣,帶着問題學,結合工作實際學,杜絕浮躁,踏實工作,以全部的愛心投入到我們的神聖事業中去,勇敢地承擔起家庭、社會和教學工作的多重責任,用實際行動關愛身邊的人,為學生服好務,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學習西部支教心得體會 [篇3]

有一種生活,你沒有經歷過就不知道其中的艱辛;

有一種艱辛,你沒有體會過就不知道其中的快樂;

有一種快樂,你沒有擁有過就不知道其中的純粹。

———引自一名支教志願者的語錄

時光如白駒過隙,轉眼間半年多的時間已悄然無蹤。

回想剛到茂縣土門中學時,一輛麪包車把我們送到了學校,在教學樓下,全校的學生都爬在陽台上望着我們(已經開學幾天了,由於這裏急缺老師而沒能正常開課,很多班級的學生在這幾天都在上自習),幾位九年級的學生很熱情地幫我們把大包小包的行李提到了寢室。那時感覺一切都是未知的,但那時心中充滿着無限的期待和飽滿的激情。後來,學校領導熱情地接待了我們,並且也安排了教學班級。雖然我學的是地理教育,但當時學校由於急缺英語老師,所以學校教務處安排我教七年級一個班英語和八年級一個班政治。半期後,八年級年級的地理老師請產假後,我再次被調整為帶七年級一個班英語和八年級一個年級的地理了。在這裏,我付出着、努力着、感動着、收穫着。

一、 調整心態,積極面對。

其實我的所有的準備似乎都是多餘的,因為迎接我的是一張張真誠熱情的笑臉,沒有多少寒暄,領導早已經對我的工作做了整體安排,我沒有什麼意見。在接觸學生之前,同事們就告訴我,農村的孩子比較樸實本分,但由於知識面的狹窄,思維不是很靈活。也有調皮的,但大多數的孩子還是比較淳樸努力的。帶着這些忠告,我懷着興奮和期待的心情走進了教室。孩子們在安靜地等待,四十雙眼睛向我看來,我看到了好奇和探尋。我也微笑地看着他們,相信他們也會懂得我的友善。在這互相對視的目光中我們開始了英語的學習。

最感動的一個細節就是,每天上下課師生互相問好時,他們都儘自己最大的聲音向我喊出“老師好”、“老師再見”,雖然我的耳朵經常被高分貝音量震得嗡嗡作響,但沐浴在學生的愛裏很幸福。他們很有禮貌,見到老師行禮問好,他們也很勤勞,總是將校園和教室打掃得乾乾淨淨。 同時,他們也很頑皮,班上也有個別學生違反紀律,被班主任發現,受到了嚴厲的批評教育。還有的請來了家長,看着學生們痛哭流涕地表態,家長們恨鐵不成鋼的表情,我覺得這裏有着更多的望子成龍。

二、 教學工作,不敢馬虎

我在支教之時就給自己定下一條原則:到新的工作環境中要做到敬業樂羣。因此,在工作中我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服從安排,認真細緻地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節課,精講精練。針對學生知識面窄、理解問題膚淺的情況,我在每堂課上都儘量勻出5分鐘時間,補充一點課外知識,讓學生做一做,練一練。針對學生思維不靈活的問題,我上課儘可能多地提問,從多個角度提問,並且將問題難度降低,同時給予學生積極的課堂評價。學生們漸漸由不愛發言到搶着發言。針對學生學習效率不高的問題,我教給他們學習方法,同時採用多種形式,使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的一點樂趣,提高了學習效率。在教學中我還能認真備課,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不同興趣愛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現形式,使他們形成自己的風格,不強求一律。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分組合作、自行探究、積極引導和熱情鼓勵等各種教學手段,真誠對待每一個學生。感受後進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心理表現和看法,信任他

們,鼓勵他們,想盡一切辦法調動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的天性和個性在豐富、寬容、輕鬆的課堂氣氛的感染下得以自由健康的發揮。讓學生在視、聽、觸覺中培養創造性思維方式,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三、 課堂內外、感動你我

山區的天氣比較冷,看到孩子們凍得發紫的嘴脣,通紅的小手,又加上他們大部分學生的家長沒在身邊,跟他們的爺爺奶奶的,想着想着我心裏真是一陣酸楚,熱淚盈眶,甚是讓人感動。在這裏,我們的生活總是充滿了感動,記得有一次,在英語課堂上,當全班學生都很認真的聽課時,有一個女生在下面做信封(屬於那種自己製作的信封),後來我才知道,那個學生是在做自己送給自己的生日賀卡。原來她是一個單親家庭,同時也是一個留守兒童,每當生日時總希望家人能送給自己祝福,可每年等來的都是失落,所以每年在自己生日這天,她都自己給自己製作生日賀卡。得知此事後,我心裏酸酸的,那節英語課後,我準備了一份小小的禮物送給她並祝她聖體快樂時,她感動地流淚了,告訴我,我是自她記事起唯一一個給她送生日禮物的人。還有一次,一天中午,以為老奶奶揹着揹簍,揹簍裏裝着幾棵青菜和十幾個雞蛋,來到我們的寢室門口,我趕緊讓她進屋,他説:不進去了,上午拔了一些青菜,把嫰的挑出來給你們吃,家裏的雞下了些蛋給你們帶過來。我們怎麼拒絕,她堅持放下後就走了。這是班裏一個學生的奶奶,學生經常回家跟奶奶説老師對她很好,所以她奶奶是專門走了幾個小時的山路給我帶了青菜和雞蛋以表感謝的。像這種感動還有很多很多……

支教的日子裏雖然很辛苦,但也是快樂的。畢竟和這些孩子年齡本來相差不大,我們就像他們的哥哥姐姐一樣。他們會在課餘時間來辦公室和我們聊天,會和我們説他們的心裏話。

2012年3月13日星期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