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來源:文萃谷 2.39W

讀完一本書以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是時候寫一篇讀書心得好好記錄一下了。現在你是否對讀書心得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勵志讀書心得體會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勵志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勵志讀書心得體會1

從看了“勵精圖治、愛崗敬業、艱苦奮鬥、無私奉獻”這本書後,我對自己的工作進行了深入的思考,作為一個年輕人,要如何在工作中為公司的發展做出最大的貢獻,值得我們每一個人認真考慮。特別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如果我們不改變固有的、守舊的觀念,積極的、與時俱進的用新思路和新辦法去解決各種各樣的新問題和新困難、不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工作和生活,最終逐步將被社會淘汰,因為我們現在面臨的是一個現實的、不斷變化的社會。通過思考,我感到要讓自己的青春在事業中閃光,我認為有以下幾點我們應做到:

一、要有積極的心態,用一種“我願意、我負責、我奉獻”的激情投入到工作中,不斷轉變自己的思想觀念,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和快速發展的公司。首先在主觀上認同自己的工作,對自己所完成的每一項工作任務負責,認同自己所付出的點點滴滴將會對公司的發展起到的促進作用,真正樹立“企業是我家”的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感,甘於奉獻,勇於擔責,對待每一件最細小的工作都認認真真、兢兢業業。

二、要有一種敢想、敢幹的魄力,面對自己的工作敢於闡述自己的想法和觀念,為企業的發展出謀劃策。一是要加強對自己的學習和實踐,只有自己對所從事的崗位非常熟悉的情況下,才能提出與現有的做法不同的觀點的看法;二是敢於衝破傳統思想、傳統做法、陳舊觀念的束縛,做到與時俱進,創新對自己崗位的工作思路和舉措,在解決問題中創造出新的經驗和特色。

三、要有一種邊學邊乾的能力。在工作中不斷學習新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知識水平,結合實際的工作中運用,並且又從工作中總結出新的經驗和作法。因此就要求我們必須具備邊學邊乾的能力,並且這個能力的強與弱,將直接影響到個人的工作水平和能力。沒有一次性能夠學完的知識,只有通過學習不斷豐富的才幹,因此我們必須要做到邊工作邊學習、邊學習邊工作,通過理論加強實踐能力、通過實踐提高理論知識,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最終促進自己工作的能力。

四、要有一種不怕錯、不服輸的精神。具備了以上的幾個方面,我們至少還應具備一種不怕錯、不服輸的精神,在變革中求發展、錯與對的交替循環最終形成事物的向前發展,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只有不斷變化才能獲得進步,因此在工作中,我們首先應保持一種不怕錯的精神,不去守住舊有的習慣和思維,在自己的崗位上創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並敢於實踐,錯了再重來,並最終總結出一種新的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方法;二是保持一種不服輸的精神,無論在任何一個崗位上,受到挫折是難免的,關鍵在於我們怎麼樣去看待這種挫折,在工作中,我們應持有一種永不服輸的精神,越挫越勇,迎難而上,不怕苦、不服輸,直到我們在自己的崗位上總結出了新的經驗和新的做法,並從而推動了公司的快速發展。

  勵志讀書心得體會2

我一直認為勵志類的書籍基本是滿頁的慷慨激昂和壯志成成,《正能量》完全糾正了我的偏見。拿起這本書的時候,只是隨意的翻閲,開篇的撕書練習馬上激起了我的好奇心。他要求我在閲讀這本書的過程中,將讀過的部分撕掉。或許大部分讀者並不會照做,這個讀書習慣的小小改變,我確實感覺到頭腦經歷了一個微妙的但是真實的改變,抑或是思想,抑或是感受。心裏一直在暗示讀完這一頁就沒了,我便更認真的體會每一個文字的內涵,更細心的推敲每一句話的藴意。《正能量》並不是簡單枯燥的説教,解讀了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提出的“行為導致情緒的產生”這一理念,他認為:“人們可以通過對某種情緒的表現而獲得相應的情緒感受。”這也就是所謂的“表現原理”。

不管屬於哪個社會階層,也不管從事何種工作,正能量都是我們所渴望的。它並沒有那麼稀缺,或者遙不可及,將每個生活細節堅持下去,説不定哪天就會突然發現,我們不再是那個僅僅麻木重複自己舊行為模式的人,而是變成一個能夠控制自己的人生、對身邊的環境作出最適反應的人。“表現原理”的核心在於行動。我們要做自己情緒的“老闆”而不是行動的“觀察者”。大踏步走,你就會感到精神抖擻;擠出微笑,你就會感到快樂;挺直腰板,你就會變得更加自信。每個人需要作出的改變不盡相同,正如詹姆斯所説的一樣:“如果你想擁有一種品質,那就表現得彷彿你已經擁有了它一樣。”或許,我們要做的不只是身體語言的改變,更包括一些我們一直想做,卻總是拖延的事情。今天,就開始着手解決那項難纏的工作,或是去見讓你愧疚了很久的朋友,或是回家給父母做一頓晚飯,或是開始早已計劃好的長途旅行。不管是什麼,今天就開始作出一些積極的改變吧,你會遇到另一個真實的自己。

  勵志讀書心得體會3

《別和自我過不去》一看書名,便有一股想一口氣將這本書看完的想法。於是便用了幾天的時光,好好讀了下這本書,讓我感觸頗深。這本書是李可欣寫的,這本書書從88個方面分析人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這些心理問題是某些你所不能或者不願意意識到的人生側面的.反應機制。它們囚禁了你,使你感到恐懼。它們實際上是虛假人生的僱傭軍。你所有的信仰、感覺、思想、觀念和恐懼都透過形形色色的行為表現出來。然而,這些普通的行為能夠揭示出最不一般的動機。透過傾聽自我行為的迴音,你就減緩了反應機器的運行,從而幫忙你深刻的理解自我。

在我們的生活中可能為這些事煩惱:我為什麼總是幹蠢事?我為什麼如此偏執多疑?我為什麼這樣容易喪失信心?我為什麼總是懷疑自我的潛力?我為什麼個性在意別人對我的看法?我為什麼在平靜的生活中也感到心力交瘁?

如果你正在因為這樣的行為、習慣和想法的困擾而得不到你理想的生活,那麼我推薦你看看這本書。

一旦你認識並理解了自我人格中的某個方面,你就有潛力擺脱桎梏來看自我了——將“真實的自我”同虛假外表進行比較。正是這種自覺想楔子一樣插入你行為的機制中。一旦發現了真實的自我,罩在你身上的那層虛假的外殼就變得沒有好處了,因為它惟一的目的就是防止你看見自我。

透過審視自我的各個方面,你逐漸除去虛假的外衣。每當一個反應分析曝光後,你就向真實的自我走近了一步,直到清除所有的屏障。當你逐漸感到真實的自我時,罩在外面的殼開始出現裂縫。然後整個外殼消融殆盡,一個無所畏懼、充滿信心的真實自我最終顯現出來。你會開始理解自我為什麼這樣做,這樣思考或者這樣感受。

對自我行為的全面理解使你到達了心理上的自覺。這也許並不足以將你從機械行動中立刻解脱出來。但是,你不舒適的感覺會在你的生命年齡中加上一個心理鈍齒。即使你沒有自覺地下決心去立刻改變這種行為,但對此類危害性行為的繼續感知會最終導致變化。在任何狀況下,打破行為反應的機械性後,你的生命就會進入一種新的感知水平。儘管你還有同樣的行為反應,但它們已經不再是機械自動的了。你每次要自覺地決定去做出某種具體行為。即使最頑固的習慣行為也能夠在慢慢消解,直到完全消失。當你的生活不再是機械運動的時候,你就開始看到真實的自我,你就開始了真正的生活。

本書中的88個案例就是讓你能夠獲得一種內省潛力——客觀地看待自我。一旦你有了這種潛力,你就能夠停止生活中的各種機械行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