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讀書的心得體會

來源:文萃谷 1.34W

在平日裏,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讀書的心得體會,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家》讀書的心得體會

《家》讀書的心得體會1

《家》,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生動地展示了青年一代的覺醒忽然封建勢力的沒落,是文學史上的里程碑。

覺新是這部小説裏塑造得最成功的一個人物。由於他處在長房長孫的位置,因此,為維護這個四世界同堂大家庭的“和睦相處”,他凡事都採取“不抵抗主義”。他與他的梅表妹有一段美好的戀情,但是在這個封建大家庭裏,婚姻大事是不由得他們作主的。他的父親為他做了親,他沒有反抗,有的只是默默地接受父親為他安排的一切。雖然他的內心十分痛苦,但他不敢説一個“不”字。而後他與妻子瑞鈺成了親。祖父死後,陳姨太以“血光之災”為由,不許瑞鈺在家生孩子,叫覺新送她到城外去。這事對覺新來説猶如晴天霹靂,但他還是接受了,結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而在這之前,他的梅表妹也因為他,鬱鬱寡歡而死。然而對於這一切悲劇的發生,他無力反抗,甘願繼續痛苦地過着“舊式”的生活。

小説中的另一個典型角色覺慧,覺新的弟弟,卻有着與他哥哥完全不同的性格。小説典型地塑造了覺慧這個大膽幼稚的叛逆者的人物形象。他積極參加了學生聯合會組織的的反帝反封建活動,猛烈抨擊封建家庭。在婚姻問題上,他敢於衝破封建等級觀念,毅然和丫頭鳴鳳相愛。對於長輩們裝神弄鬼等迷信行為,他也敢於大膽反抗。最後,他義無返顧地走出了家庭。

《家》還重點描寫了幾個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鳴鳳和瑞珏。作品通過對這幾位女子悲劇遭際的描寫,進一步控訴了封建禮教以及封建道德對弱小、無辜、善良的人們的迫害,強化了全書主旨。

只要心中還有夢,就能忍住多少痛。無論什麼事情發生我們心中都要有夢。

只要心中還有愛,那就離快樂很近,離幸福不遠了!

《家》讀書的心得體會2

每次讀《家》都會帶着不一樣的心情去體會作者的目的,又一次拿起這本小説讀了起來,給我的感覺更多的是封建禮教的束縛和舊時代勞苦大眾的懦弱,以及封建官僚的守舊。我氣憤書中覺新的懦弱,他不敢和封建禮教作鬥爭,他的懦弱使得他的妻子和他的愛人成了當時的犧牲品,更使的覺民差點變成第二個他,還好他敢於與封建禮教鬥爭與家族作鬥爭,終於贏得了勝利擺脱了家族訂的婚姻最後和自己的愛人相守在一起。還有書中的覺慧從始至終一直反對封建禮教的束縛他批判家族的封建思想、提倡女子剪髮鼓勵女子進學校學習新文化,而不是“子曰……”他最後為了不在受家族的壓迫自己獨自去了上海學習新知識、新文化。

距離上次讀這篇小説已經四五年了還記的開始讀時總是懷着同情書中的梅和鈺兒、鳴鳳還有憎恨覺新和覺慧而讀完的並沒有真正體會小説的主旨。事過境遷總有不一樣的理解和感受。

《家》讀書的心得體會3

第一次讀巴金的《家》是小時候媽媽一句一句念給我聽的。那時,我認為《家》只不過是在寫高公館那個有五房兒孫的大家族。聽的,只是它熱鬧的氣氛罷了。

當我長大了一點時,無意間又翻出這本《家》,粗粗的又讀了一遍,讀出了一些人物的特點,不由得想起了作者。《家》雖然是巴金的第一部長篇小説,但也有將近十年創作積累,依然不失華麗的文學色彩

當我再一次讀起《家》,不僅讀出了更深一層的人物性格,而且感受到了封建道德的黑暗與無情。

這本書最主要的人物是高老太爺,他是封建道德的化身,也是高公館這個黑暗王國的君主。覺慧是在家中反抗封建力量的代表,他有着新思想,看到了社會的弊端,他反對舊禮教。但卻被高老太爺囚禁,但是他敢於反抗,在經受了一次次挫折與失敗之後,最終衝出了那個封建禮教的大家庭的束縛,取得了反抗封建制度的勝利。最終,在一個靜悄悄的黎明,覺慧登上了駛向上海的航船,乘着不停東流的綠水走入了他嚮往的新生活。

《家》讀書的心得體會4

抽絲般的細碎漫長,終於還是把巴金的《家》給讀完了,雖然未能趕在考試的前面,但也慶幸着終是把它讀了。

惱恨自己出生的晚了些,未及趕上那個時代,對於書中的青年應有之熱情無法去親歷着體驗了。對於封建制度那個早已陳死的`東西,因為沒有受過它的毒害,也生不出恨意。書中能引我同感的,卻是那些對於成長的感慨於無奈,甚至是帶着感傷的懷念。這恐怕是作者所始料不及的吧。但這篇雜感卻非是要發些感慨,只是想發感想而已。

對於文中的覺新我並不喜歡。他的“不抵抗主義”有時令我很反感。他處在長房長孫的位置,為維護這個四世界同堂大家庭所謂的“和睦相處”,他凡事都採勸不抵抗主義”。他與他的梅表妹有一段美好的戀情,但是在這個封建大家庭裏,婚姻大事是他們並不能作主的。他的父親為他做了親,他沒有反抗,有的只是默默地承受這一切。雖然他的內心十分痛苦,但他不敢説一個“不”字。而後他與妻子瑞鈺成了親。祖父死後,陳姨太以“血光之災”為由,不許瑞鈺在家生孩子,叫覺新送她到城外去。這事雖對覺新來説猶如晴天霹靂,但他還是接受了,結果封建迷信吞噬了瑞鈺的生命。而在這之前,他的梅表妹也因為他,鬱鬱寡歡而死。然而對於這一切悲劇的發生,他無力反抗,甘願繼續痛苦地過着“舊式”的生活。他的“不抵抗主義”斷送了他理想斷送了他的愛情斷送了他明天!而相反,他的弟弟覺民和表妹琴,他們與封建的家族反抗,終於得到了爺爺的理解。巴金在寫給他表哥的信中也曾經寫到,覺新這個角色有很多他哥哥的影子。我想這也是覺新這個角色如此栩栩如生的原因之一。

《家》讀書的心得體會5

終於讀完了《家》的最後一頁,心中澎湃的浪花卻沒有平息。它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帶給了我歡笑,悲傷,氣憤,和失望……

《家》描述的是一個封建的大家庭的悲歡離合。在這樣的家庭中,有着不可避免的明爭暗鬥,糾紛,不公與壓迫。但又因為身處於新文化運動的開始時期,卻也有令人感到驚奇的反抗。在封建社會的殘酷迫使下,一羣年輕可愛的生命受苦,煎熬,甚至是失去生命,因而故事中帶着血和淚,帶着控告與悲憤的呼聲。把鬥爭的劍刺向了極度腐朽的封建社會以及害人的封建禮教,並暗示它走向滅亡道路。

我覺得書中最有魅力的東西就是矛盾。主人公中覺慧一羣象徵着一端,覺新連同老太爺一羣象徵着另一端。關於覺慧的個性,第三回就已經明顯了,幼稚、叛逆、熱情。剛在督軍暑懷着滿腔激情抒發了多時積累下的憤慨,卻又在家裏和老太爺吵上了一通。於是,覺新的話語在旁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其實爺爺跟你説什麼話,你只要不聲不響地聽着,讓他一個人去説,等他話説夠了,氣平了,你答應幾個‘是’就走出去不是更簡單嗎?”好一次矛盾,好一次思想的撞擊。

説到覺新,便讓我想到了梅:在覺新知道自己的訂婚日後,“他絕望地痛哭,他關上門,他用鋪蓋矇住頭痛苦。他順從了父親的意志,沒有怨言。可是在心裏他卻為着自己痛哭,為着他所愛的少女痛哭。”在父親告訴他要去西蜀實業公司,在他面臨着一生的理想被強制剝奪之時,“一個念頭在他的腦子裏打:‘一切都完了。’他的心裏藏着不少的話,可是他一句也不説。”又是矛盾,又是思想的撞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