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種子的萌發發言稿

來源:文萃谷 1.48W

種子的萌發説課稿

精選種子的萌發發言稿

一、學情分析

學生對自然科學有濃厚的興趣,好奇心強、大膽、好動、敢問敢講,本節課通過分課前實驗析案例,展示查閲資料、討論設計探究方案等活動,加強學生的有意注意,提高注意的品質。並可以滿足學生的求知慾、好奇心,發展學生的潛能。通過設計探究方案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1]二、教學設計理念

基礎教育不僅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更重要的還要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生活”,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欲。生物學是一門自然科學課,科學本身就是一個探究的過程,學生通過類似於科學家科學探究活動的方式獲得了科學知識,並在這個過程,學會科學的方法和技能、科學的思維方式,形成科學觀點,並培養科學精神。這也是新課程所倡導的。

把探究性學習與基礎知識的教學統一起來,讓學生通過探究活動來建構概念、理解概念,既培養了能力,又重視了知識的掌握,這樣才能把新課程落實到實處。[1]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探究式教學的以探究為主,強調學生的參與性、主動性,活動內容的趣味性,學生思維能力的創造性等,它提倡學生去想、去做,並允許學生得出深淺不一的結論,不搞一刀切,這就有可能實現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提供主動參與的機會,使學生思維自始至終處於活躍、激發狀態,從而喚起了學生的巨大潛能,對一個問題能多角度、多方位的分析、思考並生疑、釋疑。留給學生思考空間,而不是使課堂成為教師精心設計的“一言堂”。 [2]

三、教材分析、課標解讀和內容分析

一、課標解讀

《種子的萌發》是生物新課標中第四個一級主題“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裏二級主題《綠色開花植物的一生》的第一節,課標中具體的內容標準是“描述種子萌發的條件和過程”。 [2] “科學探究”被放在《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十個主題的首位,目的是強調教師要將科學探究的內容標準儘可能滲透到其他主題內容的教學活動中。學生進行探究的真正意圖,不僅在於掌握生物學知識本身,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讓他們親自體會科學家是如何困惑於問題;如何假設問題的“答案”;考慮從哪些途徑去解決問題,並以此漸漸地養成探究的態度、方法和思維的品質。

二、本節具體內容介紹

本節安排了三個方面的內容: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和種子萌發的[1]

過程;第一個內容裏安排的是 “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 實驗;第二個內容裏安排的是“測定種子的發芽率”實驗,但這兩個探究實驗中,重點是第一個實驗,教參確定本節的課時是兩個課時,所以我這樣安排本節內容:“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一個課時,後面兩個內容合用一個課時。今天我要説課的內容就是第一個課時《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

本課的重點內容為種子萌發所需的條件,至於種子萌發過程中胚根、胚軸、胚芽以及子葉將成為幼苗的哪個器官前邊已講過。這裏更重要的是種子能否萌發,在此要強調:(1)一粒種子的萌發需要內因和外因條件,其內因有:胚的完好;胚乳或子葉內的營養貯存充足;種皮的完整以及是否處於休眠和壽命之內。外因有適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氣等。(2)種子的萌發條件是農業生產上極為重視的問題,科學種田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提高種子的萌發率,而這恰恰是受種子萌發條件所控制的,所以,講清楚種子萌發所需的各種條件是本課的重點所在。

種子萌發的條件和種子萌發的過程都可以通過實驗探究和觀察進行了解,關鍵是弄清種子萌發所需條件的原因,以及種子萌發過程中內部物質的轉化。但七年級的學生知識有限,所以在教學中可以通過比較淺顯、直觀的例子加以説明。

種子的休眠和壽命雖然不是重點,但這部分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繫密切,尤其是種子的休眠是抵抗外界不良環境而逐漸形成的一種特性,暫時的休眠正是為了日後能夠更好地萌發。這種特性對於保證植物種類的繁衍是有巨大意義的。關於種子休眠的意義,必須向學生講清楚,不然他們會感到這是不可思議的。 [2]

四、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種子萌發條件的實驗,知道種子萌發的內在條件和外在條件。

2、知道植物種子萌發的過程,並能指出種子結構與幼苗各結構的對應關係。 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實驗和分析實驗現象,分析種子萌發的原因,繼續培養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分析種子萌發的條件,初步樹立內、外因辯證統一的觀點。

2、通過了解種子的休眠特性、種子的壽命進行生物科學價值觀的教育。 [2][1][2]

五、重點難點

重點:種子的萌發條件和對照實驗的設計。

難點:種子萌發需要外界條件的原因,以及種子萌發時內部物質的轉化。

[2]

六、教學方法

手段: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實驗,分析得出結論為主

教學設計思路

課前提出一個故事----中國千年古蓮子發芽之謎,從而將話題引入種子的萌發的問題中。關於種子萌發過程,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課前實驗進行觀察,課堂上總結學生實驗的不足,並通過教師準備的實驗材料及掛圖來描述,然後在課上讓學生討論完整的準確的實驗設計思路,課下之後在學校一週再次進行種子萌發實驗。

1、探究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的實驗是不可能在課堂上當堂完成的,所以需要同學們在課上完成好實驗設計,課下完成實驗並記錄分析,下週同時間課上老師總結,完成本堂課的知識學習,完成有關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的探究與本節課其它知識的學習。

2、在種子萌發的三個外界條件中,需要充足的水分和適宜的温度這兩項的原因,學生還是比較容易理解的。至於種子萌發需要空氣的原因,則比較抽象,要涉及到呼吸作用的概念,由於呼吸作用的概念要通過今後的不斷學習才能逐步理解其中的道理。所以,教師在講解時不易把這個概念講的過於透徹,可以結合種子萌發的實驗,分析一下在室温下完全浸沒在水中的種子為什麼沒有萌發,時間一長,種子還會腐爛。這説明種子在萌發過程中所進行的一系列複雜的生命活動,如有機物的轉變和運輸,胚細胞對有機物的吸收、利用以及長成幼苗等生命活動,都需要有氧,只有種子不斷地進行呼吸,才能保證這些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由於水中缺乏氧,種子就不能進行呼吸,一系列的生命活動就不能進行,種子也就不會萌發,甚至死亡。

3、種子萌發的過程可以通過實物觀察瞭解到,但教師要聯繫實際,引導學生分析出萌發條件(外界)促使種子內部有機物(內因)的轉化並被細胞吸收,確保胚根、胚軸、胚芽細胞的分裂、生長和分化,最後使胚發育成幼苗,幫助學生樹立起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的辯證觀點。[2]

七、教學過程:

種子萌發的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兩個探究活動的教學。種子的萌發需要時間,在一個課時裏得出實驗結論顯然不可能,第一課時完成實驗設計、課下完成實驗、下週的這節課分析實驗數據、得出結論。課上通過討論、探究式學習為學生創設更多的學習時空,讓學生儘可能多地參與到知識的產生、發展的過程中,從而掌握知識和科學的探究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對照實驗的`設計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七年級學生較難以理解。

單元學習步驟 [2]

學生課前預習

學生明確本單元的基本問題、單元問題

老師引導學生觀察分析

老師講解種子萌發的條件等知識

學生設計比實施實驗探究驗證

記錄並分析結果

1、(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宣佈課題,佈置學生查閲資料,製作課件,本節課的課件包括:種子萌發 的過程動畫、設計“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實驗方案的提示、實驗方案的分析、診斷題等。課前可提前一至兩週的時間,讓學生思考種子萌發的條件是什麼?並隨機的發給學生一些黃豆種子,製作大豆種子萌發過程觀察瓶。讓其根據自己的經驗,讓種子萌發。觀察其萌發過程中的變化,並對實驗的過程進行記錄。預習新課,收集相關資料:

1、1導入:

用時5分鐘 ①千年古蓮發芽之謎

情景

導入引導千年古蓮發芽之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生活實際,分析教學內容知識。

②播放課件:種子萌發的過程的相關知識。

提出問題:

1、説明種子的各部分結構及其作用是什麼?

2、種子中含有哪些物質?

3、如果你是農民,你會選擇什麼樣的種子種在田裏?

組織學生回答問題。

總結,並引入課題:

種子裏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以及供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這是種子能夠發育成幼苗的內部條件。那麼,是否種子具備了這些自身的內部條件就能萌發成幼苗呢?種子的萌發還需要什麼條件,種子又是怎樣萌發成幼苗的,這些內容是本節課所要解決的問題。 [2]1、2圍繞種子作出假設

用時 10分鐘 探究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

①展示學生課前萌發的種子,選萌發的好的或不好的對比分析,促使他們以積極的情感參與學習活動。指導學生從種植黃豆的經歷入手,提出有關種子萌發需要哪些條件的問題、並作出假設。説一説:種植黃豆時,你都做了哪些事?並結合資料分析種子萌發可能需要的自身條件和環境條件各是什麼?

1、組織學生彙報課前的實驗設計及結果分析。

2、分析學生的實驗,指出其中不科學或不準確的內容,如學生很容易認為陽光也是種子萌發的必要條件之一。

3、引導學生分析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有哪些,並設計對比實驗。1、2、1實驗設計環節

實驗(一)

用時10分鐘 圍繞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設計實驗方案設計“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的實驗方案時給予提示:

①應當選擇什麼樣的種子?每組應當有多少粒?一粒行嗎?

②是否需要設計對照實驗?如果需要你將怎樣設計?對照組應當提供什麼樣的條件?

③對每個實驗組的處理,除了所研究的條件外,其他環境條件是否應當與對照組相同?複習對照實驗的概念,明白設計對照實驗只能有一個變量。

用時10分鐘 ④分組討論“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的實驗方案。引導學生注重探究實驗的全過程,及時進行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的教育。

⑤從設計實驗方案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科學是嚴謹的,來不得半點馬虎,思路必須要清晰。

⑥小組合作,互相幫助,體驗協作在科學研究過程中的重要性。相互傾聽,達成共識,使學生在合作中體驗快樂。

⑦實驗觀察記錄表的設計,培養學生整體考慮問題的辨證思維。

⑧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方案的交流。

用時10分鐘 ⑨教師按照對照實驗的原理進行上述實驗方案分析。分小組展示設計的實驗方案。

⑩設計實驗觀察記錄表。小組交流,選出較合理的記錄表。[1] [2]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