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動會議校長講話稿範文

來源:文萃谷 2.38W

在學校舉辦的教研活動上,校長都為老師們準備了哪些講話呢?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了教研活動校長講話稿,歡迎大家前來參閲。

教研活動會議校長講話稿範文

  教研活動校長講話稿篇一

老師們,大家好!

教研組是學校開展教學研究活動的主陣地,語文教研組在分管領導的指導下,每週定期開展活動,力求做到每次活動有準備,有成效。我們今後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來開展了活動。

一、不斷學習,吸收新思想,開拓視野。

1、繼續加強學習,進一步轉變觀念。通過不斷的學習、討論、交流,教研組全體成員提高了思想認識,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以良好的師德形象立足教育。一開學,我們每位老師認真研讀了《語文課程標準解讀》,瞭解了每個年級段的教學目標和要求。為讓老師能更好的學習、實踐新課程理念,我們開展了新課程理論下的課堂教學標準討論、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教學論文和案例評比,以多種方式來學習新課程,把握新課程。從而幫助教師轉變觀念,形成新的課程觀、教師觀、教學觀、課堂觀、質量觀。平時正常開展備課組活動,師徒結對活動,每位積極參與教研組、備課組的公開課、研討課,積極聽課、思考,努力做到跨學科聽課,通過上課、評課、聽課,努力提高了教學水平。

2、利用光盤,學習特級教師的報告。本學年,我們全體任課教師聽取了華中師大教授楊再隋教授的報告“新理念、新教材、新策略”,對課程標準中提到的“學生是主體”有了新的認識。我們還分二次學習了竇桂梅報告《為生命奠基》。她講到了語文教改的三個方面:學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課堂,超越課堂;尊重教師,超越教師。聽了她的報告,我們語文老師都深有同感,那就是教材是載體,作為語文老師,要通過這個載體引領學生走向更廣闊的天地。語文老師應該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以一篇帶多篇,讓學生擴大篇章的積累,教師要培養孩子讀書的興趣,養成讀書的習慣,教師要引領孩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有一副好口才,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

二、充分進行研討,從更高的層次上來審視我們的語文教學。 由於我們的認識有限,平常的教研活動我們更多的是就事論事,以課評課,這樣的活動對我們的提高幫助是有一些但不是很大,為了使教研組活動的質量更進一步提高,我們嘗試着“跳出語文看語文”,試着站在更高的層次重新來審視我們的語文教學,來不斷地超越自我。

1、針對現行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研討。一直以來,我們的語文教學費時多,但收效甚微。對教材中的一些課文,語文老師花了很多時間來讀、講,但到最後,許多學生卻不會用規範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受。語文課程標準規定國小階段學生的閲讀量應達到40萬字,那麼,作為語文老師該如何引導學生閲讀,為學生拓展課外閲讀資源……,針對這些問題,我們進行了反思、分析、探討,明確了今後努力的方向。

2.討論學習學生語文學習評價辦法並進行實施。第一學期,我們一起學習了一整套的學生語文學習評價辦法。通過將零碎的語言文字列成表格式,使我們看到了現在語文考核評價的一些弊端,如一張語文試卷,從字、詞到句、段、篇,看似完整的,其實並不能真正代表學生的實際的語文能力。因此,如何來真正有效地評價學生的語文素養就值得我們思考。從實施的情況來看,學生語文學習評價辦法可以説比較全面、公正、客觀地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實踐運用,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一次次的討論,一次次的交流,使大家對當前的語文教學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大家在各自的課堂教學中努力實踐,勇於嘗試,不斷反思,課堂教學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1、抓住契機,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研討。三年級王彩霞老師上了一堂語文課。這堂課取得了較大的成功,獲得了很好的反響。在一次又一次的修改中,在評課中,許多老師對教材是個例子有了更直觀的認識,這堂課對我校的語文課堂教學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2、上好校級掛牌課和備課組試驗課(一課三議)。大家都能認真對待,備課組裏相互討論,相互學習,每位老師上出自己的最高水平。老師們都能認真聽課。從上的一些公開課中,我們能感受到一些老師對課堂教學的思考、探索,更能感受到一些老師課堂教學的進步、提高。通過這樣的活動,我校整體的課堂教學水平有了提高。

3、積極參加各種課堂教學活動。我們組織教師進行了語文案例的評析比賽,二位老師上了學校級骨幹教師的考核課,二位老師認真備課,參加了“五優”評比之一的課堂教學活動。

4、組織各種語文實踐活動。這學年,組織學生開展了寫字比賽,現場作文賽,成語接龍等,使學生明白:生活中處處皆語文,生活也是語文學習的課堂,即“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

三、教科工作。

本學年,我們語文組以《創新性課堂教學的研究》為教研組的主課題,各備課組都確定了相應的子課題。課題的研究貫穿於平常的教育教學中,大家能圍繞課題蒐集資料,結合教學工作展開研究,做到定期交流,階段小結。許多老師有強烈的教科意識,能認真寫好教後感、週記,積極投稿,積極參加各種論文、案例的評比活動。本學年,多位教師的文章在全國級、省級、市級等獲得一、二、三等獎。

四、努力方向。

1.語文老師在學科方面的文章還要增加數量,提高質量,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有更多的文章發表。

2.引導更多的老師積極主動參與教科研究,形成一支學習型、科研型的教師科研隊伍。

我們相信,在總結本學年工作的基礎上,在各位教師的共同努力下,下學年各方面的工作會做得更好,對此,我們充滿信心。

  教研活動校長講話稿篇二

老師們、同志們:

大家上午好!

剛剛結束的`新生適應性訓練,再一次宣告了今年從數量到質量的喜人招生形勢,猶如陽光般燦爛。這是每個教職員工恪盡職守、齊心協力的結果,是對大家幾年來辛苦勞動的獎賞。但我們在對學校發展充滿信心的同時,也應清醒地看到未來之路任重而道遠。因為慕名而來的學生、家長不僅僅是受到應試佳績的吸引,更是基於我校的辦學理念。

從華一確定“為學生幸福人生奠基”的教育信念那一刻起,華一人也就鄭重地向社會作出了莊嚴的承諾:讓每一位華一學子在自礪教育的薰陶中成長為健康向上的陽光少年。

當我們在描繪學校的宏偉願景時,我從不認為它的實現是一帆風順的。來自於學生、家長以及教職員工的各方反饋説明了教學、後勤、德育、管理方面存在着諸多問題。這些問題的核心是尊重和責任。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每一個人都希望受到尊重,不願意受到委屈或傷害。傳承文明薪火的教師,不僅僅是在傳授知識,更是在培養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從這一意義上説,讓學生感受到人性的光輝、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是教師的責任,也是教師的專業素養。

任何一位有着職業操守的教師,都希望“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信奉着“嚴師出高徒”的古訓。但良好的初衷是需要良好的表達方式來傳遞的,包括和學生談話的語調、語速、措辭。不遵循自然規律、不講求科學方法的嚴厲與苛責,只能事與願違。不進行甄別的武斷結論、不經過思索的極端批評,帶給學生的羞辱和傷害,是稚嫩的雙肩難以負重得起的。其中一些學生,會找心理老師諮詢或通過寫日記等方式,給痛苦一個流淌的出口,(我的手頭上就有這樣的心理案例)即便如此,那種傷痛仍然難以消弭;更多的學生則是把痛苦埋藏在心裏,成為培養健全人格的阻礙。今天他們是孩子,可明天他們是成人。“冰,水為之,而寒於水。”若干年後,重演的歷史造成的是更多更深的苦痛,它們的源頭,或許就是當初那傷人無痕卻痛入骨髓的一個武斷的結論、幾句粗暴的批評。而這些人為製造的痛苦,本是可以用尊重和愛心避免的。

自礪教育培養的是學生的自礪精神,在它的實施中,學生定然會遇到諸多挫折和磨礪,但這種挫折和磨礪絕對不能來自教師對生命不尊重的言行。

寄宿學校的學生,除了會受到上述傷害帶來的痛苦的侵襲之外,還會在與同學、與室友相處中,遭受到由排擠、欺辱卻無法得到解決的痛苦。各位班主任,當學生第一次怯怯地向你反映此類問題時,你是認真地傾聽給予積極的幫助還是敷衍搪塞甚至斥責學生無能?當家長來校問責時,你是與對方真誠地交換意見還是推卸責任甚至藉故迴避?各位老師,當學生情緒反常時,你是耐心詢問予以安撫還是視而不見匆匆而過?

幾年前,我們還在為生源的數量而憂心忡忡,那時我們要求“顆粒歸倉”;如今,我們的危機不是生源,而是教職員工的言行舉止是否能體現學校的辦學理念,舉手投足之間是否顯現出人文素養和自礪精神。

尊重和責任是我們擺脱危機的關鍵。

當課業的負擔使學生不堪承受、不得已佔用活動、休息乃至睡眠時間的時候,當不明真-相的我們憑主觀臆測給學生貼上負面標籤的時候,當我們把競爭的焦慮與壓力化為對學生的傷害與體罰的時候,當我們的斥責與教鞭帶給學生的是學習、生活上的不安全感的時候,當我們對學生精神上的消沉、學業上的困境熟視無睹的時候,我們就沒有真正地關愛生命、尊重生命。

當同行之間的競爭讓彼此對教學信息封鎖的時候,當資深教師不能給予年輕教師真誠具體的教學指導的時候,當備課組長讓備課流於形式、不能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圍的時候,當班主任不能切實履行班級首席管理者義務的時候,當後勤人員不能將“服務”二字落實到行為中的時候,當各級管理者不能帶領羣體奮發向上,提供效率、質量。

  教研活動校長講話稿篇三

老師們:大家好!

以人育人,共同發展”的教育理念是20xx年我校教代會討論確立的,並被寫入學校發展規劃和工作計劃,成為今天北京四中辦學思想的核心內容。“以人育人,共同發展”具體可以概括和表現為“以行為影響行為,以品德培養品德,以能力提高能力,以理想樹立理想,以情操陶冶情操,以境界提升境界,以人格塑造人格”。“以人育人,共同發展”的教育理念體現了教育的客觀規律和教師工作的職業特徵,也體現了四中對教育的理解。“以人育人”不僅是指教師育學生,還包括學生育教師、前人育後人,即用四中校友和他們留下的精神文化來培育在校的學生。有了家長、學生與教師的相互支持與促進,“共同發展”則是“以人育人”的必然結果。因此,這裏所説的發展,不僅包括學生的發展,還包括教師的發展,學校的發展,家長的發展,並在我們獲得發展的過程中努力為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教育需要教師的智慧。但是教師的智慧從何而來?書本中的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的知識固然重要,但我相信今天的同行們都會認為,僅僅照搬書本的知識和別人的經驗,沒有親身的實踐和對實踐的深刻思考,就不可能產生智慧。

我們的展示活動試圖對教師智慧以及智慧如何產生的問題作一個初步探討,我們用三部分內容來模擬和展現對這一問題的認識過程。

首先,學生喜歡什麼樣的老師?我們認為,教師的智慧首先表現為教師的魅力,教師失去了魅力,教師的智慧就無從談起。古人説,親其師,信其道,如果教師的智慧可以用教育的效果來衡量的話,那麼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為對學生的感染力。從認識過程來看,學生了解教師也是一個由表及裏,由膚淺到深刻的過程。教師的感染力首先來自於他在學生面前的外在表象,如儀表、舉止、談吐,進而是教師的文化修養、教學方法、師生關係、教師的情感以及對工作和生活的態度等等。大家也許要問,四中和諧的師生關係是怎樣形成的?社會上不少人可能不太瞭解四中教師的工作。前不久,我閲讀了化學組教師劉銀寫的全班學生的家訪記錄,從中我們不僅瞭解了學生,也知曉了這位年輕母親的假期生活;在國中我曾看到過許多本這樣的家訪記錄,它記錄了四中教師為了解學生而奔波的足跡;年級組長田軍也是一位年輕的父親,他幾年來堅持每週利用下班後進行家訪。面對一個散居在幾十平方公里的擁擠都市中的學生羣體,教師家訪所付出的辛勤是可想而知的。在通訊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四中教師為什麼還要堅持進行家訪?我想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更加全面地瞭解學生,縮短師生之間

的情感距離,這是使教育取得實效的基矗還有語文教師黃春,他謝絕了大量的校外授課和家教邀請,全身心地指導學生社團和編輯社刊的工作;還有語文教師寒露,他犧牲了大量業餘時間編寫話劇劇本,我想他一定是全國不多的能編寫專業話劇劇本的中學教師之一;還有化學實驗員時新華,她也很可能是唯一參與教材編寫工作的中學實驗員,這基於她多年來對化學實驗的潛心研究和不斷的探索創新;還有李京燕等一批科技教師,他們幾乎每個雙休日都帶領學生從事科研實踐活動,用自己對科學執著追求的精神深深地影響着學生;還有多年如一日學生每天都能看到的手領國小生橫過馬路的教師武丕顯,他當之無愧地被學生推選為感動四中人物,等等。教師的人格是最大的教育力量。儘管這些看似是表象的東西,但卻是四中教師人格自然而真實的流露,這些是“以人育人”最鮮活的教材。

從更深的層次講,教師的魅力來自於教師的智慧。但是,沒有對教育的正確理解,教育者的智慧就無從談起。所以在第二部分,我們用幾個故事來具體説明四中教師如何處理教育實踐中的問題的,並利用這些故事來説明四中教師對教育的理解,確切的講,是對教育價值的追求。這是教師智慧的核心。我們常説,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實現學生的自我教育。實現這種境界的教育,需要教師抓住契機,創設情境,有的放矢,正確引導,這就是教育的智慧。在準備這部分內容時,我想起了許多體現教師智慧的故事:數學組教師程國紅引導學生通過交流和討論,自己去認識和解決學習價值的問題,使得全體學生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英語組教師閻婕使學生在溝通中學會共事,學會合作,學會相互欣賞,學會相互支持。我所知道的這樣的故事在四中還有很多很多,這些故事的普遍性説明了在這所學校已經形成了一種羣體性的工作行為。儘管今天在四中還有着一些説教式的教育,但是越來越多的教師已經能夠運用平等、尊重、啟發和守望的方式來引發和實現學生的自我教育,這些無不透射着四中教師智慧的閃光,無不體現着四中教師對教育規律的高超的把握和運用,無不給人以深刻的思考。我時常為教師們這些堪稱藝術的教育作品感到驚歎,但遺憾的是,這些不可能全部在今天以這樣的形式向大家呈現。

談到羣體的行為,我們就不能不觸及到一個更深層次的話題,這就是學校的文化。一所學校的文化,就是一所學校的師生在價值觀認同的基礎上所形成的羣體行為。在四中百年的發展歷程中,流傳着許多發人深省的教育故事。這是四中文化的寶貴財富。這些故事被一代代四中人傳誦和模仿,以至於形成了一種經驗,一種原則,一種傳統,一種理念,一種精神,這就是四中的學校文化。從這一點上講,今天所講的故事以及這些故事中所體現的經驗、原則和理念,也將是我們留給後人的財富。正是從四中文化這片沃土上,產生了四中教師的智慧。從上述的幾個故事,大家也許已經體會出四中教師的價值追求,這就是培養學生善良的人性、科學的理性、健全的人格、嚴謹的態度和崇高的精神。我們認為這才是教育的真諦。前不久,我從電視中看到一所醫院的急診醫生將一位冠心病患者誤診為喉嚨發炎而延誤治療致病人死亡的事件,我為這位醫生的冷漠和草率感到震驚。這使我想起了四中2003屆的畢業生惠尚懿,也就是當年接待國際奧委會評估團團長韋爾布魯根的那個女孩。她畢業後考進了協和醫科大學,據説在醫院實習時,她對每一位病人都極為負責,無微不至,每份病例記錄都達到4000字以上。我想她這種職業精神一定不是憑空生成的,你也許可以從四中教師如何去繞制線圈的故事中找到這種精神的痕跡,從四中教師為家訪而在擁擠的街道上奔波的情景中找到這種精神的痕跡,從四中大力倡導的以“敬業、愛崗、愛生”為核心的“北京四中職業精神”中找到這種痕跡。四中提出的“以人育人”的教育理念,實際上是將教育描述成一個十分簡單的過程,其實教育本來就應當是簡單而質樸的,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你希望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那麼你就首先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因為受教育者身上所體現的獲得性品質一定會來自教育者。就在幾天前,退休多年但仍默默無聞為四中工作的老教師陳穎對我説,非洲紫羅蘭是非常名貴的花種,世界上共有35種,我們通過組織培養已經成功繁殖了20多種。繁殖的技術很簡單,成本也很低,建議讓學生去教會一些殘疾人,並提供一些材料,使他們能獲得生存的能力。聽到這番話,我心裏異常感動。這就是四中教師的內心世界,正是這樣的教師的行為和信念才形成了四中的文化。當你真正體會到了這些之後,也許就不會再對丁藝莎、李賽、王倞、惠尚懿他們所表現出的大氣、善良以及嚴謹負責的精神感到驚奇了。

今天的教育還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嚴肅的問題:怎樣的管理才能使教師的智慧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智慧的教師也同樣需要管理,管理智慧的教師需要智慧的管理,而智慧的管理需要管理的智慧。這其實是一個看似複雜但卻是十分簡單的邏輯。通過今天的展示活動,大家一定會認為四中的環境是寬鬆的。的確,四中的文化環境是寬鬆的,我們努力為每一位教師的成長和成功搭建平台,使他們從工作中享受到快樂與幸福。我們的管理理念是努力使每一個四中教職工成為學習型的四中人,發展型的四中人,具有主人翁精神的四中人,幸福的四中人。而幸福的四人中就表現為他能夠享受工作,取得成功,贏得尊敬,獲得發展,衣食無憂。在要求每個教師都能達到較高的職業操守的前提下,四中沒有規定教師必須給學生留多少作業,沒有規定每月必須安排多少次練習或測驗,沒有規定教師必須坐班,也沒有要求同學科同年級的教師必須採用同樣的教法使用同樣的素材或例題。四中鼓勵教師在教學上積極探索,百花齊放,形成風格,各具特色,這些都體現了四中環境寬鬆的一面。但另一方面我們卻採用強迫的方式要求教師必須深入思考教育,理解教育,強迫每個教師必須撰寫《我的教學觀》,要求教師必須承擔課題研究,必須完成學術論文,等等。四中也不能容忍價值觀不同的教師,正所謂“同道不同術”,“道”就是一個教師對教育價值的理解與追求,“術”就是具體的教育方法。我們提倡“敬業、愛崗、愛生”的北京四中職業精神,就不能容忍不敬業、不愛崗、不愛生的行為;我們提倡尊重學生,就不能容忍損傷學生人格的行為;我們提倡全面關心學生的成長,就不能容忍只抓考試分數而不顧其他的行為;我們要培養學生做一個真誠的人,就不能容忍教師有任何欺騙的行為,等等。在這方面,四中又顯得很不寬鬆,很不人性,很不講情理,似乎很不“以人為本”。

多年來的教育實踐使我們認識到,教師的智慧深深的植根於學生文化的土壤之中。因此,精心培育學校的文化,就成為學校管理者的首要任務。學校文化的培育,在於倡導,在於挖掘,在於提煉,在於傳承。如果用操作性的語言來描述,學校文化就是一所學校用自己的語言來詮釋教育的價值。自己的語言就是自己的教育實踐,自己的教育故事。從這個意義上講,今天我們每個人都在創造和書寫歷史,但我們今天所作的事情能不能成為學校的文化,關鍵是看我們今天的故事有沒有精神的內涵,有沒有傳承的價值。我總想,30年後或50年後,我們的後輩子孫也許不會記得今年有哪些學生考進了哪些學校,但他們會記得今天發生在學校中的那些閃耀着教師智慧之光故事。這些故事是學校文化的載體。在一所學校裏發生的教育故事,就是一所學校獨有的教育語言。這才是學校特色或差異的本質。一所學校的教育故事所詮釋的是一所學校的教育者對教育價值的理解與追求。剛才的畫面中有四中學生在奧運紀念石前講述申奧故事的場景,這塊奧運紀念石以及它背後的故事,就是四中人勇於承擔國家責任的崇高精神的象徵,它會形成強大的精神的場,使得每一個從它旁邊經過並瞭解它的人都受到感染和激勵。

最後,我想用我校教師安迎的一段話作為結束:每個四中的教師都有許多讓學生在考試中得高分的技巧,但這不是四中教育的唯一追求。我們首先培養的是人,因為他們的道德、他們的善良、他們的人格,都會深深影響着未來的社會和世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