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實踐成長演講稿

來源:文萃谷 2.53W

演講稿特別注重結構清楚,層次簡明。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我們可以使用演講稿的機會越來越多,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份恰當的演講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創新實踐成長演講稿,歡迎閲讀與收藏。

創新實踐成長演講稿

創新實踐成長演講稿1

創新、體驗、成長

朋友,你認識創新嗎?

創新其實是一個夢想。

這個夢想,因為有了體驗,一直都在成長。

中國古代曾有一個人,揹負紙做的翅膀,義無反顧地縱身跳下高高的山崖,希冀像鳥兒一樣飛翔在晴空。在粉身碎骨跳下的一瞬間,他一定看到了碧空中上下翻飛、自由翱翔的飛機!

英國有一位作家,在他一生的作品中,盡情幻想,將熱氣球、潛水艇、電報提前了幾十、甚至幾百年帶入我們的生活。在凡爾納下筆的一剎那,他一定已經提前看到了電燈電話的遙遠的未來!

夢想標示着豐富的想象力,想象力為創新提供源泉。創新從夢想中蜕變,以夢想為根,受夢想澆灌。像永不失天真的愛因斯坦吹出的肥皂泡,在空冥的大地上,不斷破滅又不斷上升,不斷體驗不斷成長。

創新需要體驗與成長。

體驗是創新的萌芽,成長是創新的實現。在體驗中發現規律,在成長中改正錯誤,創新才能完美。

1543年的春天,人們震驚了,一個人,他居然宣稱地球是圍繞太陽轉的。人們肆意地嘲笑,詛咒:上帝啊!讓這個人不得好死。

終於,詛咒靈驗了,六十七年後的一天,在美麗的羅馬鮮花廣場,那個虔誠地捍衞並發展了太陽中心學説的布魯諾被高高地綁在十字架上。一個火把投向他,燒焦的肉體發出一陣陣異味。死亡的氣息在遊蕩。然而,一個聲音從那扭曲的身軀中迸發出來:“火併不能把我征服,未來的世界會了解我,知道我的價值。”

是的,火併沒有徵服他,那憤怒的火焰,那毀滅的火焰,只能把掛在偽真理臉上的面具燒焦。瀰漫在鮮花廣場的灰燼不願散去,它要告訴我們:創新,用生命證明體驗與證明,終究會打破傳統的桎梏,得到永生。創新遭遇磨難,卻依然堅韌不拔。體驗被提前扼殺,信念卻毫不動搖。

創新要求發現,創新必須體驗,創新需要成長。

我們都知道,阿基米德在洗澡時發現了浮力定律,成就了科學史上的一段美談。可是我們是否還記得曹衝稱象的故事?那可愛的孩子也不自覺地運用着浮力定律。然而,後者只被當成一個睡前故事流傳於孩子們的枕邊,前者卻孕育了物理學的一個基本原理。

有時候,創新並不是很難,説不準什麼時候,一個思想的火花閃過,創新就來到眼前。可火花不能長久,創新卻要求抓住瞬間,並培育成長。創新要求深刻的思考,要求我們更及時的挖掘它的深層意識。

創新不是最難,最難的是意識產生的一瞬間。你一定遊過泳,一定玩過水,你一定感受到過水的壓力,但你能説,你可以造出浮力定律嗎?甚至你敢説,會想到用水來稱象嗎?恐怕不敢吧?生活中許多事情就是這樣,在你經歷時,就已觸摸到創新的邊緣了,然而我們大多數人會不經意地跨過那一閃而逝的瞬間,讓創新沉睡在我們的思維裏,停留在我們的意識裏。

作為學生,我們的知識仍然貧乏,也許我們不能有多少偉大的具體的創新。但是我們一定要培養我們的創新意識。這意識中包含着許多內容。首先,我們要學會給夢想一個翅膀,學會不為現實堵塞我們的天真,不時地做一做童年的夢,想一想飛上火星的浪漫,想一想生活於外太空的美妙。不要只盯着金錢、享受,做物質的奴隸。然後,讓我們學會懷疑與批判。不要嚇倒在老師那威嚴的面孔下,不要認為凡是印成了鉛字的東西就是真理。昆德拉説:“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相信自己,堅持懷疑,敢於批判,不懼權威,方顯英雄本色。再次,讓我們深沉一下,穩重一點,多思考一些東西,多研究一些學問,不要有了一個奇特的創意,一個未聞的發現就妄自高興,而到實踐時卻束手無策。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尤其是對專業中新事物的.敏感度。倫琴因為一張被感光了的底片,意識到X射線的存在,最終獲得第一屆諾貝爾獎,牛頓因為一隻落下的蘋果而發現萬有引力。他們對於專業的敏鋭,是我們在學習中真正要掌握到手的知識。

親愛的朋友們,創新是一個夢想,而我們的思維與發現,完全可以演化成一雙翅膀,讓創新在體驗中不斷成長,穿越歷史長河,攜人類的進步,乘風飛揚。

創新實踐成長演講稿2

親愛的各位朋友們: 大家好! 古往今來,有無數的發明創造者、文學創作者、政治思想者,無不是以非凡的創造力譽滿全球,由此可見,為人為事為文為官,有創意才夠味! 曾記得,一位小孩在火車上做實驗點燃了車廂,結果被列車長痛打了一頓,但他在任何環境中,仍然堅持不懈地探尋科學;曾記得,一位青年為了人類能從無邊的黑暗中走出來,他進行了千百次實驗,終於獲得成功,並將人類帶入了光明的世界。他就是愛迪生,被全世界譽為發明大王的科學家。 我們不難從他身上尋找到那股驅使他走到成功殿堂的動力,那便是創新的精神,他不甘於人類現狀,勇於創新發明,為社會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像他這樣有創意的人生才夠味啊!

於今,當我在學校看見同學們齊心協力製作科技作品時;當我在校外看見能工巧匠的精妙作品時;當我從電視中看見高科技創造的遨遊太空中的產品時,我開心極了,因為我看到了人們都已繼承了先祖們的創新精神,且已發明光大,碩果累累,這使我無比欣慰和自豪。 21世紀是一個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在這一時期,一個國家的發展與否,關鍵在於本國的人才是否具有創新精神。在生活中,我讀懂了這句話的含義,它使我深刻地領悟到:若把國家建設的成功,比作一座大樓,那麼,壘成這座大樓的一磚一瓦便是具有創新精神的人們;若把國家發展的成功比作一條大海,那麼匯成這條大海的一點一滴便是具有創新精神的人們。為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功,我們要加強培養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無論是國家、民族,還是集體、個人,只有創新精神才夠味! 真的,我們要記住噢! ——有創意才夠味!

創新實踐成長演講稿3

物電學院近幾年在“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訓練和學科競賽”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我向大家彙報一下我們在學科競賽中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的一些作法。

一、學科競賽活動取得的成績:

今年暑期,物電學院學生在兩項“含金量最高、規模最大”的全國大學生學科競賽中取得佳績:一是勇奪“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全國一等獎2項,華南賽區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位列全國高校第29位。

二是斬獲“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和xx賽區一等獎5項、二等獎4項(我們所有的參賽作品獲獎的等次都在賽區二等獎以上,全省唯一),綜合成績,在xx省高校中(僅次於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排名第4。

這裏向大家講個發生在賽場上的故事。在華南賽區智能汽車競賽決賽階段的賽場上,我們師生髮現,有多所包括985學校在內很牛的學校的學生,視我們為最強對手、並四處奔忙盯着我們的動向。特別是我們的那兩個最後分別以賽區第一、第三晉級全國總決賽的賽車。我們的對手私下在評論,xx文理學院的賽車為什麼能取得這麼牛呢?每每聽到我們的對手對我們學校和師生的好評,我們非常震撼和激動,發自肺腑地為是xx文理學院人而感到無比自豪,也更加堅定了我們在學科競賽中取得更好成績的自信。這種故事在全國總決賽的賽場上一次又一次地上演。

我正好借用此時機,鼓勵同學們、尤其是那些我專門帶去提前感受賽場氛圍、並做志願者的大一同學們,鼓勵他們要有自信,讓他相信只要按照老師的部署、努力學習、攻堅克難,xx文理學院一樣可以做到如此牛,並且我們大二同學就可以做到了。

二、我們的做法

參與過競賽的老師們都知道,其實在含金量最高的全國學科競賽中獲獎非常難。許多大學甚至給每項獲得國家一等獎團隊10萬元獎勵。我在這裏想強調的是,即便是獲獎如此之難,只要我們痴迷堅守,我們一樣可以讓xx文理學院在全國學科競賽的賽場上風光無限!

歸納起來:

一是要歸功於學校、學院領導高度重視,加大投入並給予很多激勵政策。

二是源自於我們摸索出的一條培養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生產線”:這條生產線就是,大二以下學生參加競賽培訓和參加比賽,使學生到大三之前就已具備超強的創新實踐能力、並能夠與強校學生同場競技。該速成線路的核心框架就是:

(1)我們創建了一個大學生創新實踐研學平台和與之配套的“大學生電子創新實踐(初級-提高-競賽)三級階梯式、金字塔形、系統化培訓體系”,讓大學生一入校就進入這個平台和培訓體系進行系統培訓、快速成長;主要套路是:每年讓學長們深入新生各班宣傳招新,我也在新生入學教育課堂上用豐富的照片、視頻大力宣傳、激發並吸引大量新生進入實驗室;同時,在學院實驗樓、實驗室內外充分營造學長們取得輝煌成績的照片、光榮榜等各種措施,激發、鼓勵學生進入實驗室研學和參賽的慾望。當然,也經常會出現一些學生遇到各種困難很難堅持的情況,我最擅長就是做他們思想工作,與他們交心談心,一次談不成,二次,二次談不成,三次,只到談成功為止。我通常用關心、關愛、鼓勵他們、給他們灌輸“在我眼中從來就沒有什麼笨學生”之説,只要堅持下去,堅持了就能成功。

(2)我們已建成一個自“大一到大四-循環流水-傳幫帶式”的大學生科技創新研學團隊(包括已經培養出來、到各個高校在讀的碩士、博士和已經參加工作的校外學長、學姐軍團加入各種QQ羣);正是這個強大的學生和指導教師組成的團隊和良性的研學氛圍,給予這些大二以下學生強大後援支持和競賽指導。這樣的團隊能夠確保:讓學生進入實驗室後隨時都知道“為什麼來?來了能做什麼?怎麼做?遇到困難時隨時都能夠問學長”。比如,我們在培訓班開班時,我讓優秀學長們暢談自己進入實驗室的感受、經驗和教訓,並進行互動交流。使加入這個氛圍的學員們被激發出“濃厚的興趣和勤奮好學的品格”,使他們快速成長,有了偉大的學生、輝煌便順理成章了。

三是要特別感謝我們院那些“無私奉獻、無怨無悔、痴迷堅守”的教師指導團隊。他們是這條生產線的創造者和運營者,是他們把自己幾乎全部的業餘時間、尤其是寒暑假都獻給了學生,跟學生融合在一起,與學生一起泡在實驗室。以教師愛黨、愛校的思想品德,以教師的痴迷堅守、無私奉獻以及學術和人格魅力去“打動、感染和影響”着學生們,並在學生身上培養出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優秀的研修品格、紮實的理論功底和嫻熟的實踐動手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