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教研發言稿

來源:文萃谷 1.63W

在生活中,需要使用發言稿的事情愈發增多,發言稿具有觀點鮮明,內容具有鼓動性的特點。寫起發言稿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小語文教研發言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語文教研發言稿

國小語文教研發言稿1

非常高興來到××國小,參加語文教研活動。我們的活動分為兩組進行,一是低年級組,一是中高年級組。我選擇了參加低年級組的活動,吳××主任參加中高年級組的活動。

我瞭解到,我們的教研活動,分為三個板塊,第一板塊是備課組集體備課,一起磨課,第二個板塊是整個低年級組聽取2位老師的教研課,第三個板塊是大家一起評課議課。這次的教研活動,策劃得很精心,組織得很到位。低年級組安排了一節一年級的課,一節二年級的課,課型也不同,一節識字寫字課,一節閲讀課。

兩位老師上課,都做了認真的準備,進行了試教。備課組的老師,在共同磨課的過程中一起提高,這正是我們所追求的。

老師們的評課風氣很好,沒有虛頭巴腦的形式主義,而是直指問題。在評課的過程中間,不僅講到存在的問題,而且講了自己的建議。不僅講了對這一次課的建議,而且對自己在相關知識點上如何教學的也進行了分享。比如有一位老師,談到“開火車”讀生字的時候,還介紹了她自己在班級進行“開雙火車”的活動。這真是一次非常有實效的教研組交流活動。

我在觀課的時候,不僅看這一堂課,還想透過這一節課,看老師平時的課。看老師平時在課堂上是怎樣做的。這些,從學生聽課的習慣、學生答問題的能力、學生朗讀的水平等等,都能反饋出來。今天的兩堂課,學生表現出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積極的參與熱情,不一般的朗讀水平,以此可以看出,我們的老師在平時的語文教學和課堂管理上是下了功夫的。

開展教研活動,推出研究課,我們一起來評議,是要從這一堂課出發,研究我們這一類課的教學。因此,我們在觀課的時候,不僅看這一堂課,還要通過這一堂課,看這一類的課如何上。兩位老師的課,給我們提供的了兩個很好的研究教學的案例。

先説説一年級續妮老師上的識字寫字課。

優點很多,教師基本素質好,兒童化的語言,具有親和力。態度認真,準備充分,除了多媒體資源以外,還準備了美觀精緻的字卡。

續老師的課,我推崇的,有這樣幾點。

1.這是一堂優質的識字寫字課。表現在這樣兩個方面,一是目標達成度高。設定的目標是,學習課文中的會認字和會寫字;瞭解形聲字的規律及運用。課堂緊緊圍繞目標,識字效果好。二是課堂結構科學合理。識字課,從認識到鞏固,環節安排有層次,關注了識字規律和識字方法,突出了在語言環境中識字。

2。這是一堂很好地體現低年級特點的課。對語文老師來説,識字寫字課難上,一年級的識字寫字課更難上,因為低年級的教學在教學設計和課堂組織方面,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一節課,組織教學有效,採用了小組評比、語言激勵、口訣指示等方法。識字和鞏固環節,都安排了不少遊戲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比如教抓字的時候,老師表演動作,讓學生猜是什麼字。

3。在寫字指導上有實效。寫字指導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寫對,二是寫好。許多老師只關注第一個方面,而忽略瞭如何指導學生寫好字。續老師創造了一個很好的指導寫字的方法,我把它稱為“化難為易流程化”。指導寫好字的關鍵,是學生會看字,即“讀帖”。如何讀帖呢,續老師總結了四點方法:一看結構,二看穿插筆畫,三看重點筆畫,四看定位。看着學生頭頭是道的分析,我心中大讚。這不僅是指導細緻,而且是指導得法。操作性很強。這種操作方法值得推廣,續老師的這種方法意識值得我們每位老師學習。

再説説教學建議。第一,時間把握不夠合理。在教形聲字部分時,糾結過久,學生練習書寫的時間安排太少。第二,課堂上課件出現問題的時候,要進行調整。可以將課件頁面設置成圖片形式。第三,教學設計中,給生字“找朋友”的遊戲設計不夠嚴謹,有些詞語學生不能理解,比如“迷人”。

我今天聽的第二節課,是周滿霞上的二年級閲讀課《魯班造傘》。周老師的課準備特別認真,對教材鑽研很透,把握很準。課堂上,教師充滿激情,十分投入。她的課有四個特點,第一,是教學設計整體層次比較清晰。按照“魯班為什麼造傘”和“魯班是怎樣造傘的”兩個版塊進行組織。第二,突出了語言文字運用。抓住“既……又……”這對關聯詞,抓住了“先……再……然後……”這組連接詞,學習對語言的遷移運用。在閲讀教學中,如何發現確立有價值的語言訓練點,非常關鍵。周老師抓住了本課中表現比較典型的語言特色,作為重要教學內容,顯示了她在教學內容確定上的功力。第四關注了朗讀教學,課堂上,朗讀的時間多,朗讀的量足,朗讀形式多。

對周老師課堂的教學建議。第一,教學理念上,還要更開放。表面上採用了自主彙報的形式,實際上還是牽引,而且牽得特別細。教學過程中,環節多,問題多,很細碎。第二,教學設計上,要更簡化。教學內容安排過多,節奏太快,學生有點跟不上。二年級學生的語文學習,重點還是在識字寫字和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對課文的理解,不需要講得太精太細。所以要簡化板塊,刪減內容。第三,要注意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每一個環節都要讓學生有思考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思考發現,得出結論。這三個方面的問題,在我們很多語文老師的課堂上都出現過,我希望能和語文老師們一起研究、探討,創造理想的語文課堂。

國小語文教研發言稿2

本次教研活動的主題是針對上冊測試的情況進行分析,我的發言稿如下:

一、總體情況分析

本次質量抽測三年級上冊語文,出題範圍為前六單元內容。試題包括“基礎知識”、“閲讀理解”、“習作”三大塊內容。考察的知識點涉及到拼音、字詞、句子、標點、課文內容的理解和識記等多方面,題型有傳統的,也有創新的。總的來講,課內外知識結合,有一定的難度。除了前三題較容易外,其它各題均需要通過較長時間思考、辨別,才能得出答案。因此,80分鐘的考試時間略顯緊張。從我校所改的抽測試卷情況來看,不少學校的不及格率達到10%以上,除部分學校外,85分以上的成績比例不是很大。

二、各題情況分析

1、看拼音,寫詞語。這是我們常見的考察學生對一類生字掌握情況的傳統訓練形式。正確率較高的是“玩(耍)、(膠)卷、(郊)外。”學生錯誤較多的出現在“接受”上。其中,“接受”的“受”字,在這一題上失分。

2、辨字組詞。三組詞語中,學生對“辨”和“辯”分辨不清。還有“免”字錯誤較多,原因也是超範圍出題所致。(“免”字出現在第七單元的26課《科里亞的木匣》生字表中。)

3、充詞語。 8個詞語均為課文中出現的成語。大多數學生都能填出,説明我們老師們平時對成語還是足夠重視的。有些孩子會將字寫錯,比如,“垂”字的最後一筆應該比上橫短,學生卻得比上橫長;“欣然怒放”的“欣”寫成了“心”或者“新”;“翻來覆去”的“翻”筆畫較多,寫不出;“準確無誤”的“準”丟了一橫;“風餐露宿”寫成了“風殘路宿”。由此可見,三年級孩子寫錯別字現象比較嚴重。

4、仿照例子填空。兩大組詞。一組是給動詞前面加修飾詞,另一組是給名詞前面加修飾詞。對於平時不注意積累、詞彙不夠豐富的孩子來説,這一題有難度,需要花較多的時間思考。很多孩子出現了搭配不恰當的問題。“(__)地坐着”“(__)的笑臉”“(__)的掌聲”錯的較多。“坐着”是一個表示靜止狀態的動詞,前面可以加上一些描寫姿勢、神態之類的詞進行修飾。比如“端正地”“呆呆地”“靜靜地”“乖乖地”等等。可是,不少孩子填“慢慢地”“迅速地”這樣一些表示速度的詞就不恰當了。如果是“慢慢地坐下”“迅速地坐下”還是可以講得通的;還有不少孩子填“微笑的笑臉”,犯了詞義重複的毛病;還有一些孩子將“熱烈的討論”誤用為“熱鬧的討論”也是不恰當的。此題失分較多的地方還在一個細節上,很多孩子把“地”或“的”寫丟了,造成讀不通的現象,但只要細心檢查或讀一讀,就不難發現問題。“細節決定成敗”,可見,平時細心檢查的學習習慣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

國小語文教研發言稿3

各位專家、各位老師:上午好!

在彙報開始之前,請允許我先來介紹一下我校的校園網站,彙報時,您可以邊聽邊查閲我校的教研信息。20xx年,隨着新教學樓的竣工,我校的軟硬件各個方面都逐步到位了。目前,我校學生用機、教室教學用機、教師辦公用機共323台,並達到百兆到桌面。本校校園網站已開辦近3年之久,為校領導的行政命令發佈、上下級思想交流、教師辦公提供了一個穩定、高效的平台。各位現在看到的是我校校園網站的首頁。通過導航欄,我們可以清晰的瞭解我校網站的構成:有學校概況、學校管理、教師天地、學生園地、黨團生活、大隊部、政策諮詢、留言簿和資源庫。同時,校園網站還為我校教師提供FTP,E——mail,VOD視頻點播等服務。今日,我們是將實驗國小近幾年在語文教學改革中的一點思考、探索和一些嘗試以及困惑坦誠地置於各位老師的面前,希望能得到各位專家、老師的指導和幫助。

在這裏,我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今日我們所展示的課改實驗工作的想法和做法,其實很多學校都已在實施和研究,也總結了不少有益的經驗。我們在這裏不揣淺陋,就是想通過此次活動,給我校的語文老師搭建一個對話、展示、提升的平台,在各位富有經驗的專家老師的指點幫助下,以這次活動進一步地促進我校語文教師將研究與教學實踐融為一體,促進老師們的專業水平的提高,並促進我校向學習型、科研型、實踐型、總結型的教研組織再邁進一步。自20xx年秋季課程改革開始在國家級實驗區啟動至今,已歷經了四個年頭。我校也同新課程一起走上了一條探索之路,老師們在這條充滿艱辛,更充滿希望的探索之路上灑下了辛勤的汗水,也迎來了收穫的喜悦。在我校的語文課堂上,老師們試圖努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重視拓寬教學內容,豐富語文實踐活動形式,力求體現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但是,由於新課程理念要求下的新課堂問題多,困惑多,矛盾多,因此,以往教師孤軍奮戰的教學研究方式已不再符合新形勢下的新課堂。在我們倡導着“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轉變的同時,我校也在不斷修正學校的教研方式,同許多學校一樣,我們將我校的教研視角定位在羣研上。羣研在我校是校本教研與校本培訓學習相結合的一個操作層面。20xx年6月,我校進行了首次校本培訓學習,當時,張平主任、李晨紅老師等專家做了切合教學實際又具指導意義的理念的引領,令我校的老師受益匪淺。其實,實驗國小的羣研工作歷時已久了。這些年來,我校的語文教研在校領導的關注和天山區教研室、烏市教研中心、自治區教科所以及教育學院人文學院、自治區繼續教育處等各級領導的專業指導下,本着紮紮實實搞教學的精神,特別重視加強教研組內的羣體學習和教學研究課的交流。

這幾年,在前一任主任樑主任的具體指導下,學校一直堅持教研組隔週學習的制度(本學期改為一週一次的教研組羣體學習)。在教導處的指導監督下,各組老師以“推薦與自選相結合,個體研讀與羣體研討相結合”的方法開展理論學習,這樣是着眼於培養每位教師做思考型、反思型的教師。同時,我校注重在教學理論引領下的教學研究課的實施,特別是自課程改革以來,我校有幸承擔了自治區國小語文閲讀教學中“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研究課題。在教研專題探索的驅動下,我校緊抓各教研組的組內研究課的課堂實踐工作。為了讓教師儘快地將新課程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實驗最初的兩年裏,我校各教研組每位老師每學期上組內研究課達2——3節(每次上課前上報學校,通知各科老師聽課)。同時,教導處非常重視教師課後自我反思能力的訓練,寫教學反思是我校的教研製度。其間,我校每學期堅持開展不同形式的校級教研活動(如校本培訓學習,教師間的教學比武,家長開放日活動、青藍工程等),充分發掘校內有潛力的教師,併發揮骨幹教師的輻射作用。在理論引領下的較為夯實的課堂實踐,使得我校教師積累了比較豐富的教學經驗,基本達到了全員參與、全員提高的教研目的。

在這樣的積澱下,我校語文教研就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科研特色:以校本教研為突破口,立足基層教研組,實抓羣研工作,教研組工作求真、求實、求活,充分發揮學校教研組長和骨幹教師的作用,羣策羣力,博採眾長,積極推行“集體備課、嘗試走班、集體評課” 的羣研製度,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開展教學研究,提升教師的教科研能力。

下面,我就將我校的“集體備課、嘗試走班和集體評課”的一些探索及思考向各位老師做一個彙報,希望能得到各位的批評指正以及更好的建議。

一、 集體備課:

1、 提出:

其一,新課程理念提倡合作,不僅是指學生的學習方式,還應是教師的教研方式。發揮團隊精神,發揮每個教師的特長,互相取長補短,羣策羣力,增強了教師之間的合作關係,使原來勢單力薄的教師個體走出封閉的圈子,每個教師的個人優勢被整合為集體的智慧,會時時迸發出令人驚喜的創新思維和教學設計;其二,以往的備課,每個老師要備一本書的內容,不但花費的時間長,而且每個單元、每課內容都備得不是很精緻。費時低效,甚至有些老師為了應付檢查,就索性“抄教案”。因此,我校於兩年前正式提出自己的集體備課方案。

2、 實施:

(1)原則: “集體備課、資源共享、個人加減、課後反思”(田校長提出)

(2) 措施:其一,備課時間、地點、人員制度化:我校以教研組為單位,每週固定時間在各辦公室集體備課;其二,備課內容和主備人員制度化:教研組每人主備一至兩個單元,就這個單元的內容進行細緻、深入地備課。每週教研組活動時,按單元由負責主備的老師先講解自己所備單元的整體思考和每課的重難點、教學設計以及教具準備等;其他老師邊聽邊在語文書上做詳細的記錄,然後全組老師共同商議,制定出一份比較完善的教案,並把這一單元的教案,拷貝到每個班的電腦中;其三,個性修改制度化:每位老師根據個人教學風格及本班學情,對集體備課教案進行再創造,使之成為一份適合個人特色和本班教學的個性化的教案;其四,及時反饋制度化:在集中教研組集體智慧與使用本人個性化教學策略後,效果如何,要及時反思,做好後記,交流總結得失,形成習慣。(集體備課上網,個人備課、教學反思教導處會隨時抽查並總結)

3、 收穫:

其一,讓每位老師集中精力備好一至兩個單元的課,提高了每位老師的備課質量;其二,也減輕了老師的負擔,節省了時間,讓每位老師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其三,集思廣益,“以思維碰撞思維,以智慧點燃智慧”,充分發揮教研組“羣研智慧”,做到了資源共享。

4、 思考:

在我校推行由個人備課向個人與集體合作備課轉變的同時,我校語文教研在思考由於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性,集體備課還應提倡由靜態備課向動態備課轉變;由於備課是終身隨時的感悟,不僅僅是寫在紙上的文字,因此集體備課應由文字教案向文字與思維相結合的教案轉變,對於富有研究精神與教學經驗的老師 ,我們還在思考向“0教案”過渡的嘗試。

二、 嘗試走班:

1、 提出:

其一,教師的需要。我校的語文教學基本是以一貫之——從一年級帶到六年級。儘管一直推行羣體學習,組內教研,校本培訓學習,但依據班級個體,不可避免的是部分老師仍會出現“閉門造車”的現象。因此,學校應努力為老師搭建一個自主學習、交流、展示的平台,為老師的教育教學提升、班級管理自我反思、自身專業發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其二,學生的需要。孩子的天性是追求新、活及變的。但是在目前相對封閉的教室裏,學生要滿足享受所有的優質教育教學資源,至少是與本年級的所有老師交流的願望都是很難達成的。那麼,我校就力圖為孩子們創建一個“歡迎本年級老師走進我們班”的機會,先滿足孩子們小小的願望,讓他們在與本年級老師零距離接觸的過程中,學會適應不同的老師,獲取不同的信息,提高學習知識的興趣。基於這兩個需要,兩年前,我校田徵校長提出試行教師走班制。

2、 實施:

其一,以課改龍頭年級為試點,由“自主、合作、探究”課題組的老師們先行做走班實驗;其二、由試點老師介紹走班經驗及教訓,然後推廣先進經驗,並建議各語文教研組實施全員走班制。(本學期建議每位語文老師設計一節精品課,在本年級走班,年級組老師聽課評議。)

3、 收穫:

其一,學生的收穫。每位老師具有不同的教學風格,每節課的訓練側重點也不同,每一節走班課都是經過精心準備、精心設計的,可以説一次走班課就是一次公開課。與不同的老師合作上一次走班課,從學生自身而言,提高了對不同老師的適應能力,感受到不同的教學風格,同時體會到不同老師上課所帶來的新鮮感,滿足了孩子求新求變的願望,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其二,授課教師的收穫。不同的班,不同的特點,對老師的組織教學、教學機制是一次極好的訓練和考驗,提升了老師針對不同的學情調整教學策略的能力。作為走班的施教者,體會到了不同班級的學生思維、學習習慣、語文素養等方面的差異,有助於發現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忽視的問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時在完成教學後針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反思和修正;其三,聽課老師的收穫。作為同年級的聽課者,以“旁觀者”的身份更能發現自己在本班語文教學、班級管理方面的不足與欠缺。通過走班課,聽課教師看到的不再是一個班,而是一個年級、一個整體,從學生、教師的方方面面做了一次很好地橫向比較,發現的不再是個別的、特殊的現象,而是全面、普遍的現象。從而,對年級組的教研水平、團隊共進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

4、 思考:

目前我校的走班制是立足於教研組的。但針對學校要達到優質資源的共享與有效交流的教研目的,僅僅立足於本教研組的走班嘗試還遠遠不夠。因此,我們在思考:其一,年級大課走班嘗試;其二,跨年級走班;其三,跨學校走班。走班制的逐步實施,就是為了促使老師從不同的教育對象、教育情境中汲取經驗,並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素養。

三、 集體評課:

1、 提出:

授課、説課、聽課、評課是學校反思性教研的常規工作,集體評課也是許多學校的日常教研工作。我校語文學科在推行集體評課的教研定位上,是與校本培訓學習接軌的。一次集體評課,就是一次有意義的案例引領式的培訓學習。以一個個鮮活的課堂教學範例為載體,通過對課例的點評和分析,共同提煉出老師們平日教學中的問題和困惑,再合作設計突破的方案並從教學實踐中得到驗證,從而提升教研質量。

2、 實施:

其一、組織活動。我校每學期召開一至兩次的校級教學研討活動(教學競賽——十幾年來,基本上是每年一次;家長開放日——讓學校的每一位老師都站到了家長的面前,請家長評價,與家長互動;青藍工程彙報課——一年來,田校長全方位而長遠的思考,精心的部署及教導處、師傅們紮實有效的指導、徒弟們虛心的學習;校級推優課——“眾人搭台,一人唱戲,各位受益”),為老師們集體評課提供了平台;其二、形式多樣。我校組織由下至上的集體評課,即先由各教研組或學段教研組交流評議,再以宣講或“沙龍”及“培訓學習”等形式組織全體語文老師集中評課,為老師們集體評課創設對話、民主、具有指導意義的研討氛圍;其三,明確分工。在集體評課的過程中,對於每位參與的老師均做到人人有分工,由學習層的教師做課堂實錄的記錄,由資深教師整理、宣講評課稿或案例分析,由專家教師提煉有指導意義的教學問題和教學困惑,參與的所有老師 討論交流。

3、 收穫:

其一,評出了方向。以教學為媒介、課例為載體的集體評課聚合了老師們的視野,提出並解決了共同關注的教學問題,幫助老師找到了教學研究的方向;其二,評出了進步。有人説:“教師之間的廣泛交流是提高教學能力最有效的方式”。老師們在具有濃厚研究氛圍的集體討論中時常迸發出教學靈感,還有的從交流中受到啟發,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就加快了老師教研能力提升的速度;其三,評出了團結。每一次集體評課就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溝通、分享,會促使老師們用開放的心態彼此發現、彼此欣賞、彼此接納,促進了教師間的團結。

4、 思考:

目前我校的集體評課還停留在“示範教學——對話反思”的被動式階段。為了促進我校語文教師專業的進一步發展,我們在思考既保持側重討論式的案例教研,又要引導老師們開闢包含行為跟進的全過程反思——課前,先提煉教師真實的教學困惑或問題,帶着實際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教學設計;課中,以探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進行教學;課後,選取多方對話、自我反思的話題,力爭引入視頻案例的技術,從而引發教師思維碰撞,提升案例討論的理論水平和教師理性思考的深度。

今日,我將實驗國小語文老師們近幾年在教學研究上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及思考做了簡要介紹。之前,寧老師和李校長對我校開展這個研討會給予了熱情的指導。寧老師反覆強調要辦得有特色,讓參與的老師們不虛此行。對於特色的定位,我想,我校這些年就是突出了“研”和“實”。在我校校領導所一貫要求的以研究為先導的紮紮實實的教學實踐中,我校的老師們用篤學實踐來構建一個和諧的學習型、科研型組織,求得專業發展,從而最終實現教育的終極目的:“為了每一名學生的發展。”

國小語文教研發言稿4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們國小教師,特別是六年級的教師肩負着學校領導的厚望,承載着家長對學生寄予的無限期望,託付着學生對未來的美好願望,更重要的是我們培育的是祖國明天的未來與希望。可謂是眾“望”所歸。如何讓學生在這即將畢業的一年中,尤其是在語文學習方面學有所取學有所獲呢?下面我謹對參加工作以來在語文方面的教學實際情況談幾點個人看法:

一、狠抓生字詞教學不鬆手

生字詞教學是整個國小階段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六年級雖然是高年級,生字詞的教學不像低年級那樣繁瑣,但是,我們教師應當把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情況作為語文教學的頭等大事來看待。

在平日教學中,每講一篇課文之前,都要求學生預習課文,預習時學生要將所預習的本課生字每字寫三遍並組詞上交,在沒有老師指導的情況下,看學生到底能把生字寫到什麼什麼程度,出錯錯在哪裏,這樣老師就掌握了學生書寫生字的第一手資料,講新課的時候就可以針對出錯多的生字重點指導書寫。這樣就把對問題的發現提前,為解決問題留足了時間,世間萬物的發展變化都有其自身的規律,語文生字詞教學活動也不例外,根據艾賓浩斯遺忘規律,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取決於複習的次數及每次複習所間隔的時間的長短,所以我在每教完一課都對學生進行聽寫,記錄學生出錯多的生字,每課過關,這次聽寫沒有過關的在此聽寫,直至所有學生過關為止。單元結束後以每單元為單位進行聽寫,也是直到所有學生過關為止。單元過關以後再把每一課聽寫時出錯多的生字聽寫一遍,加強鞏固,加深記憶。練的次數多了,學生自然而然也就熟了,考試的時候就會像平時老師聽寫一樣輕鬆應對了。

二、從教材整體出發,扣住重點訓練項目,提高課堂效率。

國小語文教材的編排特點是全冊課文分成若干組,而且也體現了一組

課文的訓練重點。這樣編排對我們掌握教材,把握文章的重點也是十分有利的。一篇課文,要講的東西往往很多,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即使能做到,學生的收穫也是甚微,抓住重點訓練項目,從一組教材整體出發,以訓練重點為主線,就可以把教學重點凝聚到每篇課文,集中體現重點訓練項目,抓住了這一點,也就抓住了教材所要教的精華。

三、實行閲讀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畢業考試中,語文課外閲讀所佔的比重是相當大的,憑空拿幾篇學生從未學過的文章來讓學生做,實際上這是對學生平日學習能力的考察。所以,我們在上課的時候應當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在平日上課或課後練習時,不只是把一篇文章或某篇閲讀講完了就完事了,還要教給孩子做某一類題目的方法,比如在講解一篇課外閲讀時,看這篇文章是寫人的還是狀物的?寫人的是從哪些方面來寫的?狀物的文章又是抓住了事物的哪些特點來寫的?這兩類文章在考試的時候一般會怎樣考?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這一類題目怎麼做?概括段意要怎樣概括?不同類的文章概括段意又有怎樣的區分?凡是在我們平日上課和做練習時能夠遇到的文章或是題目類型,我們老師可以給學生歸類整理,把這些學習方法都教給孩子,讓學生在閲讀和練習中學到好的做題方法,久而久之轉變成他們自己的學習方法和能力。相信學習成績也會有明顯的提高。

四、勤寫多練,積累素材,培養學生的作文能力

俗話説“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樣,要想讓學生在作文能力上有一個好的提升,也並非一日之功。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寫觀察日記、讀書札記,建立課堂小練筆本,把課堂的小練筆寫到一本本子上,時間久了,這也是很好的作文材料,在學習中遇到優美的段落、句子,甚至是一個好的詞語,都讓學生摘抄下來熟讀甚至是達到背誦,我想只有我們在平日裏勤寫多練,不斷地積累作文材料,才能為學生寫好作文打下堅固的基礎。當然,學生不可能如老師之願總是把作文寫得流暢優美,這就需要我們教師

想辦法去幫學生一把。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成績,學生打好草稿後我先是讓他們把作文抄到作文活頁紙上,每天定量批閲,我先把每名學生的作文批閲一遍,寫得好的地方大加讚賞,不盡人意的地方委婉提出建議,和學生共同修改後,讓學生把修改後的作文抄到作文本上。再次批閲就比較省時省力了,寫好的作文讓學生熟讀,讓這相對來講比較流暢的文章在學生腦海裏流下深刻印象,那麼日積月累,長時間這樣修改下去,學生的作文能力應該會有很大提高的。

國小語文教學是一個精細活,以上我所説的幾點只是國小語文教學的幾點不成熟的個人看法。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能夠把工作做精、做細,做周全,我們畢業班的語文教師會不負眾“望”,會收穫屬於自己的別樣天空!

國小語文教研發言稿5

——對作文批改方式革新的考慮

多少年來,“精批細改”的保守一直困擾着語文教師:不這麼做,教育主管部門能通過嗎?家長能願意嗎?因為自古以來語文教師就是這麼改作文!這已成了天經地義的事。作為老師,若不改這“兩座大山”,良心過不去。批改吧,沒有實效。針對這種現象,我們謀求改變。

一、在教育理論中尋求改變的方式與依據。

《課標》提出:“對學生作文評價結果的出現方式……可以是書面的,可以是口頭的;還可以綜合採用多種形式評價。”同時課標也明確指出:學生要“能獨立修改自身的文章,結合所學語文知識,多寫多改,養成切磋推薦的習慣。樂於相互展示和評價寫作效果。”並對不同年級提出了不同的修改要求。高年級國小語文課本中,有近一半的作文題目明確要求學生作文寫成後要進行認真修改。可見,放手學生修改自身的作文,提高其修改能力,符合課程規範的要求。

葉聖陶老先生曾説:“教師改文,業至辛勤,苟學生弗曉其故,即功夫同於虛擲。”又説“假如着重在培養學生自身修改的能力,教師只給些引導和指點,該怎麼改讓學生自身去考慮去決定,學生不就處於主動地位了嗎?”。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中也提出“體驗到一種自身親身參與和掌握知識的情感,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在習作過程中,學生不應只是一個被評的客體,更應是評價的積極參與者。只有參與了作文的研討,親身去體驗、感受,才幹激起強烈的作文興趣與慾望。“施教之功,貴在引導,重在轉化,妙在開竅”。讓學生藉助於批改,在同學的文章裏“尋寶”,“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學生才幹真正品味出學習的樂趣,才幹不時提高寫作水平。

因此,改革教師單向的批改模式,放手讓學生自身改文,是使學生從有興趣評改他人文章進入到自我修正提高的有效手段。這符合教育理論。

二、益於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未來社會要求人要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的人,要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交往,學會生存。在智力相當的情況下,非智力因素髮展較好的學生往往更能有所作為。而作文互批互改不但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對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也具有積極意義。

1、轉換角色,培養內在的寫作興趣

組織學生互批作文,讓學生與教師的角色發生互換,學生在心理上就能發生一種新的興奮,青少年的好奇心使得學生在相互批改的過程中,會比較關心他人的文章,被批改者更會格外地關注評語,並籍此提升了寫作興趣。

2、增加壓力,激發學生的成績動機

老師批改作文,評語的好差,對學生沒有太大壓力。而在互相批改時,其心理就會發生變化。青少年具有很強的自我意識,在同齡人中間,尤其不願露醜。作文互批互改勢必促使他們盡力把作文寫得更好些。

3、創設情境,營造濃厚的班級文化氛圍

學生對教師評語的反應,大多是順從。這種心理狀態,不利於能力的提高和心智的開發。而學生互批作文,營造了教學民主化,使其形成不時生成新想法、新思想的心理機制。這種長期合作的方式無疑將促進班級文化的發展,形成一種既追求真理又尋找共識的生動而團結的文化氛圍。

4、體驗甘苦,承當他人與自身一起生長的責任

作文互改能夠使學生意識和體會到,自身在他人的評價下,以和他人在自身的評價之下,在寫作方面獲得的進步。這是一種一起生長的歷程,體現了學校教育情境中學生生長的實質特徵.

5、復歸本位,培養學生自改作文的好習慣

文章該怎樣立意,佈局,煉句,這種能力只有學生自身在反覆修改中才幹提高。學生們互改作文,是一種本職的復歸,真正把學生推上了主體的地位,變老師的事為自身的事。培養這種觀念和習慣,是真正的為“不需要教而教”,是培養人才潛能的“終生教育”。

6、促進推薦,培養學生互相協作的集體感

未來社會的建設者,更需要有善於與人共事的心理素質。學生互相批改作文,可以逐步形成交際習慣和與人協作的性格,個人的集體感會不時增強。這種在自我教育中得到的培養,其意義遠遠超越作文批改自身,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

三、摒棄繁瑣,解放教師

誇美紐斯在《大教育論》中説:“尋找一種方法,讓教師儘量地少教,而使學生儘量地多學。”作文互批互改將會使教師跨過大“包攬”式的精批細改這道坎,解放自身,有更多的精力緊盯作文中的學生。

鑑於此,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説:作文互批互改,不只是形式的改革,更是觀念的轉變。組織學生進行作文互批,是富有改革意義的實踐活動,是在具體教學環節中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

國小語文教研發言稿6

多少年來,“精批細改”的傳統一直困擾着語文教師:不這麼做,教育主管部門能通過嗎?家長能願意嗎?因為自古以來語文教師就是這麼改作文!這已成了天經地義的事。作為老師,若不改這“兩座大山”,良心過不去。批改吧,沒有實效。針對這種現象,我們謀求改變。

一、在教育理論中尋求改變的方式與依據。

《課標》提出:“對學生作文評價結果的呈現方式……可以是書面的,可以是口頭的;還可以綜合採用多種形式評價。”同時課標也明確指出:學生要“能獨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結合所學語文知識,多寫多改,養成切磋交流的習慣。樂於相互展示和評價寫作成果。”並對不同年級提出了不同的修改要求。高年級國小語文課本中,有近一半的作文題目明確要求學生作文寫成後要進行認真修改。可見,放手學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提高其修改能力,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

葉聖陶老先生曾説:“教師改文,業至辛勤,苟學生弗曉其故,即功夫同於虛擲。”又説“假如着重在培養學生自己修改的能力,教師只給些引導和指點,該怎麼改讓學生自己去考慮去決定,學生不就處於主動地位了嗎?”。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中也提出“體驗到一種自己親身參與和掌握知識的情感,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在習作過程中,學生不應只是一個被評的客體,更應是評價的積極參與者。只有參與了作文的評析,親身去體驗、感受,才能激起強烈的作文興趣與慾望。“施教之功,貴在引導,重在轉化,妙在開竅”。讓學生藉助於批改,在同學的文章裏“尋寶”,“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學生才能真正品味出學習的樂趣,才能不斷提高寫作水平。

因此,改革教師單向的批改模式,放手讓學生自己改文,是使學生從有興趣評改他人文章進入到自我修正提高的有效手段。這符合教育理論。

二、益於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未來社會要求人要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的人,要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交往,學會生存。在智力相當的情況下,非智力因素髮展較好的學生往往更能有所作為。而作文互批互改不但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對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也具有積極意義。

1、轉換角色,培養內在的寫作興趣

組織學生互批作文,讓學生與教師的角色發生互換,學生在心理上就能產生一種新的興奮,青少年的好奇心使得學生在相互批改的過程中,會比較關心別人的文章,被批改者更會格外地關注評語,並籍此提升了寫作興趣。

2、增加壓力,激發學生的成就動機

老師批改作文,評語的好差,對學生沒有太大壓力。而在互相批改時,其心理就會發生變化。青少年具有很強的自我意識,在同齡人中間,尤其不願露醜。作文互批互改勢必促使他們盡力把作文寫得更好些。

3、創設情境,營造濃厚的班級文化氛圍

學生對教師評語的反應,大多是順從。這種心理狀態,不利於能力的提高和心智的開發。而學生互批作文,營造了教學民主化,使其形成不斷生成新想法、新思想的心理機制。這種長期合作的方式無疑將促進班級文化的發展,形成一種既追求真理又尋找共識的生動而團結的文化氛圍。

4、體驗甘苦,承擔他人與自己共同成長的責任

作文互改能夠使學生意識和體會到,自己在別人的評價下,以及別人在自己的評價之下,在寫作方面獲得的進步。這是一種共同成長的歷程,體現了學校教育情境中學生成長的本質特徵.

5、復歸本位,培養學生自改作文的好習慣

文章該怎樣立意,佈局,煉句,這種能力只有學生自己在反覆修改中才能提高。學生們互改作文,是一種本職的復歸,真正把學生推上了主體的地位,變老師的事為自己的事。培養這種觀念和習慣,是真正的為“不需要教而教”,是培養人才潛能的“終生教育”。

6、促進交流,培養學生互相協作的集體感

未來社會的建設者,更需要有善於與人共事的心理素質。學生互相批改作文,可以逐步形成交際習慣和與人協作的性格,個人的集體感會不斷增強。這種在自我教育中得到的培養,其意義遠遠超過作文批改本身,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

三、摒棄繁瑣,解放教師

誇美紐斯在《大教育論》中説:“尋找一種方法,讓教師儘量地少教,而使學生儘量地多學。”作文互批互改將會使教師跨過大“包攬”式的精批細改這道坎,解放自己,有更多的精力緊盯作文中的學生。

鑑於此,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説:作文互批互改,不只是形式的改革,更是觀念的轉變。組織學生進行作文互批,是富有改革意義的實踐活動,是在具體教學環節中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

國小語文教研發言稿7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非常榮幸,能代表我們國小二年級語文教研團隊,站在這個台上發言,心裏真的好激動。首先,請允許我簡單地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們這個團隊的成員。

我們的目標:

市裏舉行寫字風暴已有三年,在這三年中,我們學校非常幸運,已連續三年摘取桂冠。如果説第一次奪冠是幸運,第二次是偶爾,那第三次“神話”中定藴藏着制勝法寶——擁有一支踏實敬業,勇於進取,虛心好學,團結協作的教研團隊!“言為心聲,字如其人。”教育從“讓每個孩子寫得一手好字”開始,是我們共同追求的目標。

我們的實踐

一、踏實的敬業精神

1.嚴把姿勢關。

正確的寫字姿勢是寫得一手好字的基礎,尤其是執筆方法的正確與否,關係到筆的控制能力,運筆的靈活性,書寫的速度,會直接影響到書寫的效果。正確的握筆方法,具體要求大家都知道,“手指離筆尖一寸,胸口離桌子一拳,眼睛離書本一尺”。這“三個一”的要求説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老師們通過現場示範,圖片的解讀,視頻播放,手上畫點等多種形式,指導學生正確的坐姿和握筆姿勢。還編制出了符合一二年級孩子背誦的《寫字姿勢歌》《握筆歌》,利用這些生動形象的兒歌能夠幫助孩子們更好地掌握正確地書寫姿勢。

為更好地鞏固和養成這些好的習慣,教研組內採用定期交換的方式,檢查學生的寫字姿勢,對坐姿、握筆姿勢等有問題的學生及時糾正,並長期跟蹤指導,爭取每個孩子都能有一個正確的書寫姿勢。

2.重視書寫關。

老師們明白,教學生認真寫字,不僅僅是為了參加比賽,更是當老師的一份職責。從寫字姿勢,到筆畫練習和偏旁與間架結構,我們有着自己的一套根據學生年齡特徵與學習能力相配套的循序漸進的練習方案,一步一個腳印,紮紮實實。如筆畫教學是寫字教學的基礎,講清各筆畫的要領,包括粗細長短,起筆收筆的位置都十分必要的。當孩子第一次寫筆畫時,我們都會手把手地教孩子寫每個筆

畫。讓孩子體會運筆,體會寫的力度,體會起筆、頓筆、提筆、頓回。一些難寫的筆畫“捺、卧鈎、橫折彎鈎??”我們會編成順口溜,形象地幫助孩子掌握書寫要領。

3、注重示範關。

要想學生能寫出好字,老師必須也能寫得一手好字。每一次課堂上的寫字指導,老師們都會在黑板精心範寫。用不同顏色的粉筆強調所教生字的注意點。平時閒暇時間或課間十分鐘,總能發現組內的老師拿着鉛筆、鋼筆對照着字帖,仔細地揣摩,用心地臨寫。有時為寫好一個筆畫,一個字,會整整練上滿滿一頁,邊練邊討論。

二、濃厚的教研氛圍

1、理論學習,經驗分享。

每週二下午的集體備課時間,教研組內的老師們,便圍坐在一起,共同研討寫字教學。寫字姿勢的頑疾如何糾正,某個筆畫如何書寫才更漂亮,某類偏旁的字如何教學生更容易掌握??常常是討論的主題。在每次活動中,大家都能各抒己見。針對一些難寫的筆畫,我們會共同討論出一些淺顯易懂的兒歌,一些難寫的字,我們會歸類想訣竅。如:狼、浪、跟、根等字……這類字中捺的收筆位置總是比豎提的收筆位置高,就像傘骨與傘柄的關係——傘柄總比傘骨長。如在一個字中,豎畫如果落在豎中線上,要寫得挺直;如果豎落在字左邊,可略左斜;如果豎落在字的右邊要略右斜,就像板凳腿,呈梯形,這樣字才平穩……

組內有幾位寫字指導經驗豐富的老師,她們總能不厭其煩傳經送寶。如 “寫字姿勢不好怎麼辦?”這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王老師利用自己的特長,對寫字姿勢進行了科學的研究,分析出握筆的幾個要點。並積極尋找策略應對,比如手指上畫點交替法握筆;橡皮筋纏繞法糾正握筆錯誤;握筆器協助糾錯等。她撰寫的論文《低年級錯誤握筆姿勢的成因剖析與策略矯正》獲得了浙江省一等獎,她的這個經驗還在全市教師培訓時進行了交流,得到了老師們的一致認可。

2、經驗總結,課堂實踐。

教研組重視每次的課堂研討活動,課前,教研組長會作好組內成員的分工安排,執教、記錄、分析等人人蔘與。課後組織説課、評課,因為都是全程參與研討的組內老師,而且相互瞭解,在評課中,都能直言不諱的進行評價與指正,所

以在每次教研活動後,在討論中碰撞出了無數教學靈感的火花。這不僅是對上課教師的一種幫助,對全體教師來説也是一次又一次提高教學水平的學習機會。

如費奎飛老師上《井底之蛙》時,教學生字環節,“還”中有個“辶”,學生很難把他寫漂亮。我們研討時編了一首兒歌“點要高,橫要斜,加個小括號,停一停,撇一撇,捺筆出頭像滑梯,小腳踢出去。”費老師一邊念着兒歌,一邊在田字格中範寫,學生很容易找到寫漂亮“還”字的竅門。隨堂聽課的老師連連稱讚,其中有個高段的老師誇讚“你們的寫字教學真是絕了,佩服佩服!”組內推出的《數星星的孩子》一課,其紮紮實實的識字與寫字教學還得到了省小語會長沈大安老師的好評。

三、緊密的抱團精神

在這樣的大家庭中,老師們深信,任何一個人的力量都是渺小的,只有融入團隊,只有與團隊一起奮鬥,你才能實現個人價值的最大化。所以每一次教研,每一次探討,每個人都發表着自己的觀點,毫無保留地闡述自己的教學心得,同時也真誠地借鑑別人的寶貴經驗。斯森燕、費奎飛老師精心製作了微課《如何正確握筆》和《書寫要領(結構篇)》,並上傳在組內公共資源庫裏,為組內其他老師提供了很好的視頻資料。還有幾位對寫字教學頗有研究的老師,總是會把她們這幾年來所積累的經驗無私地傳授給其他老師。

在一次教學研討時,發現二(3)班的孩子書寫時態度都是比較認真的,但有些字就是寫不漂亮,而且看上去非常的呆板、僵硬。經過組內老師的分析,發現該班所寫的橫畫都太平直,缺少點變化。於是,經驗豐富的王海濱老師總結出橫畫需要傾斜一點點,一點點到底是多少呢?就是橫中線下(比一粒米的距離還要小)起筆,落筆要在橫中線上回鋒。她還親自給他們班的孩子上了一堂如何寫橫的課。

二(1)班的張俊學老師請產假了,學校請了代課老師。新老師一時不太清楚孩子們的書寫情況,於是組內老師開始輪流承擔起書寫的指導任務:費老師耐心地給新老師講授這一課的寫字教學該怎麼安排,學生才更容易掌握;斯森燕老師主動提出,每天傍晚放學後輔導二(1)班書寫較弱的孩子寫字;周丹萍老師對二(1)班的整體書寫做了一次統計和分析,並主動提出利用晚自習的時間,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在大家的一致努力下,二年級整

個年級的孩子們書寫都有非常大的進步。

有人説,機會是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成績也永遠留給努力拼搏的人。我們,有着同樣的目標,互相攙扶,互相鼓勵,步履堅定,我們付出了汗水,也收穫了喜悦。今後,我們依然會一步一個腳印地,堅定不移、自信滿滿地走下去??讓每個的孩子都能寫得一手好字,永遠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國小語文教研發言稿8

各位兄弟姐妹,長輩晚輩:

上午可(課)好啊:

很想讓塘下和湖嶺的國小語文教師聚一聚,聊一聊,走一走,遊一遊,搞一次“草根教研”,來一次“草根之旅”,今天,我們終於如願以償。這得感謝塘下教育學區張步鈺先生的策劃,還得感謝湖嶺鎮小校長魏康靜的鼎力支持。

今天,我們在這裏開展以“以生為本,合理選擇教學內容”的專題研討會,其目的只有一個:磨磨課,聊聊天,感受一下生本課堂的春風。

各位朋友,“以生為本,合理選擇教學內容”主題很新穎,很實惠,從中我們可以提煉出兩個詞條:一個教什麼,另一個怎麼教。那就牽涉到國小語文課“教學內容”的篩選和構建問題。今天,湖嶺鎮小何建敏老師執教的《琥珀》和場橋二小王曉寅老師展示的《魚游到了紙上》,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課例,值得在座的斟酌品位。

王榮生教授説:“一堂好課的最低標準是要有適宜的語文教學內容。”語文課堂上,“適宜的教學內容”是課堂成功的基儲墊腳石。由此看來,“教學內容”的地位不言而喻了。當然,在建構“教學內容”過程中,要遵循“生本”的原則。學生需要什麼,我們便教什麼。以生為本,充分尊重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使所建構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相吻合,成為學生提高語文素養和精神品質的“滋養品”。

為了使大家對“以生為本”的課堂有更深入的瞭解,下面有請羅鳳三小的徐順珍老師作專題發言——《生本視野下合理選擇教學內容的背景及意義》;

徐順珍老師的發言可謂是一場及時雨,給我們帶來淙淙泉水——【結合案例】;

第二位發言的是鮑田鎮小的顏碎媚——《生本原野上的一道風景——教學內容立足表達》;

顏碎媚老師的講座可謂是一陣順來風,讓我們感到絲絲涼意——【結合案例】

下面請塘下鎮小的胡亦楷結合課例作發言——《生本視野下合理教學內容的選擇與呈現——〈以魚游到了紙上〉為例》;

胡亦楷老師的課例真正是滴滴久旱露,讓我們感受陣陣甘甜——【結合案例】

感謝兩位做課的老師,也感謝三位講座的同仁,早上活動到此結束。下午繼續交流。

一、總體情況分析

本次質量抽測三年級上冊語文,出題範圍為前六單元內容。試題包括“基礎知識”、“閲讀理解”、“習作”三大塊內容。考察的知識點涉及到拼音、字詞、句子、標點、課文內容的理解和識記等多方面,題型有傳統的,也有創新的。總的來講,課內外知識結合,有一定的難度。除了前三題較容易外,其它各題均需要通過較長時間思考、辨別,才能得出答案。因此,80分鐘的考試時間略顯緊張。從我校所改的抽測試卷情況來看,不少學校的不及格率達到10%以上,除部分學校外,85分以上的成績比例不是很大。

二、各題情況分析

1、看拼音,寫詞語。這是我們常見的考察學生對一類生字掌握情況的傳統訓練形式。正確率較高的是“玩(耍)、(膠)卷、(郊)外。”學生錯誤較多的出現在“接受”上。其中,“接受”的“受”字,在這一題上失分。

2、辨字組詞。三組詞語中,學生對“辨”和“辯”分辨不清。還有“免”字錯誤較多,原因也是超範圍出題所致。(“免”字出現在第七單元的26課《科里亞的木匣》生字表中。)

3、補充詞語。8個詞語均為課文中出現的成語。大多數學生都能填出,説明我們老師們平時對成語還是足夠重視的。有些孩子會將字寫錯,比如,“垂”字的最後一筆應該比上橫短,學生卻得比上橫長;“欣然怒放”的“欣”寫成了“心”或者“新”;“翻來覆去”的“翻”筆畫較多,寫不出;“準確無誤”的“準”丟了一橫;“風餐露宿”寫成了“風殘路宿”。由此可見,三年級孩子寫錯別字現象比較嚴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