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年級家長會發言稿

來源:文萃谷 2.44W

2008年秋一二年級家長會發言稿

一二年級家長會發言稿

高 望

家長同志們下午好,今天學校讓我和各位家長談談家庭教育,一個孩子成長、成才,究竟和那些因素有關?家長和學校教師如何去淨化、優化這些育人因素呢?我想孩子個人、孩子所在的家庭、孩子所在的學校、孩子周圍的環境,都是他是否成才的關鍵。而各位家長給自己孩子一個什麼樣的家庭環境,我想更是不可忽視的。因為孩子在家裏待的時間,要比其他環境要多的多。

談到家庭教育,我們這個民族歷來重視,三字經中不是有“養不教,父之過”的説法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教育着孩子。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影響最早,最持久,也最深遠。一個家庭的文化結構和長者的示範作用,往往決定後輩的人生道路。

有句話叫“前三十年子為父榮,後三十年父為子榮”,這種説法不知對不對,我感到有一定道理,看一個家庭和看一個人一樣,不是看他今天的地位的高低,經濟上的富足還是貧窮。主要是看日後有沒有發展,難道不是嗎?在知識經濟初見端倪的今天,我們的父母們應該懂得教育孩子的意義。

那麼下面關於家庭教育提一些建議:

1、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自身提高文化素養和思想境界。父母的言行舉止潛移默化的在影響着孩子。家庭教育的核心內容是教會孩子做人、文明禮貌、熱情待人;學會理解人,關心人,幫助人,學會寬容、忍讓┅┅。一個人的發展,是學問決定的還是做人決定的,二者都重要,做人更重要,一個人不會為自己學習和做學問營造良好的人際環境,我相信他的學問也做不好,做不大。

2、重視孩子素質的全面發展。培養出來的孩子具有大智慧,還是隻有小聰明。有高學歷,有沒有高修養,關鍵在於是否素質全面,知識結構是否合理。藝術素養往往被父母和學校老師忽視,愛因斯坦是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他的小提琴達到專業化水平,我國第一首在國際上流行的小提琴曲——“行路難”是地質學家李四光創作的,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小提琴拉得也蠻不差。藝術與物理、地質、生物技術沒有直接的必然聯繫,但有藝術修養的人,有了豐富的想象力。所以有人説科學教育與藝術教育在山腳下分手,在山頂上匯合。再説,無數的教育實踐都證明了:美能益智,美能輔德,讓孩子能審美,賞美到能創造美。

3、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剛剛進入學校學習,最重要的不是“學會”而是“會學”,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剛入學孩子的父母來講,這是重中之重,如不遲到,不早退,上課積極參與學習,按時完成作業,會預習。

4、不要把“分數”看得太重。有人説,在孩子學説話,學走路是時,父母是偉大的教育家。孩子會喊爸爸媽媽時,父母歡喜若狂。打電話給孩子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沒有一位父母責備孩子“人家的小孩10個月就會喊爸爸,媽媽,你怎麼一歲半才會叫”。當孩子搖搖晃晃走了幾步,父母同樣歡喜若狂,不斷鼓勵孩子多走幾步,也沒有一位父母責備孩子:“人家小孩一歲就到處跑了,你怎麼一歲半才走幾步”。那時,每一位父母都相信孩子會説話,會走路。孩子上學了,父母的攀比之心油然而生。過分地看重“分數”,心理就不平衡了。認為孩子給父母丟了臉,孩子的自卑心理就這樣產生了,並在父母的罵聲中不斷增加,最後孩子成了真正的差生,被毀了,父母還找不到真正的原因。其實原因就在這裏。

5、讓孩子建立學習的自信心。孩子六歲多,剛上學,智力水平不高,習慣沒有養成,象他們學走路一樣,父母要扶一程,要花點時間與精力,陪他們完成作業,多加強輔導和指點,把孩子送上學習軌道,每次考試前,孩子不會複習,父母要和他們一起復習,一次次考好了,孩子就有了優生的感覺,學習的自信增強了,父母慢慢退出孩子的學習圈。

今天,就針對一年級學生的家庭教育,説了一些觀點和意見。各位家長可以在生活中意嘗試,相信會有不錯的收穫。

我的講話完了,謝謝大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