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難興邦》演講稿

來源:文萃谷 1.04W

演講稿是作為在特定的情境中供口語表達使用的文稿。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演講稿在我們的視野裏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為了讓您在寫演講稿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多難興邦》演講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多難興邦》演講稿

《多難興邦》演講稿1

敲響那一排銅質的編鐘,渾厚而清亮的左音右韻由遠及近,穿越五千年悠悠歲月和五十八年繽紛花季,在河之洲,水之湄,山之陽,海之濱,泛起層層漣漪,響起陣陣回聲,在億萬炎黃子孫的心中凝結一個主題:祖國母親! 祖國-生命-師德-國小語文教學論文

五千年的歷史,培育了祖國悠久的文化,我沿着黃河與長江的源頭,漂流而下,從《詩經》中“坎坎代擅”的江邊,到《史記》“金戈鐵馬”的楚河漢界;從酈道元的《水經注》,到蘇東坡的《大江東去》,我看到了青藏高原脈動的祖國;看到了黃土高坡起伏的祖國;看到了煙花蒼茫,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祖國;看到了羣峯騰躍,平原奔馳,長河揚鞭的祖國。

就是這樣一個偉大的國家,在經濟飛速發展,政治穩定,社會進步,民族團結,展現新氣象,昭示好前景時,卻發生了一場歷史上罕見的災難。2008年5月12日,歷史將會牢記這個日子,汶川大地震的發生,數十萬人的死亡和受傷,幾千億的經濟損失,給華夏子孫造成了重大的創傷。連日來,舉國上下揪心地關注着震後的傷亡統計,這已不再是抽象而枯燥的數字,而是一個個有名有姓、帶着微笑、人們熟悉的面孔;他們不是高官顯宦,不是明星大腕,而是極為普通的老百姓。雖然他們慘遭悲劇,但全社會在傾力搜救、全力扶傷,連那些無法確認身份的死難者都要盡力對遺體進行編號、記錄、拍照,建立“5.12”地震遇難者DNA資料庫。此時此刻,黨和國家領人、全國人民、海外僑胞和死難者家屬的心是緊緊地貼在一起的!是的,人類文明的核心應該是圍繞着“人”,而對每一個生命尤其是老百姓的生命的態度,最能丈量出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2008年5月19日4時58分,天安門廣場第一次為大災中罹難的同胞下半旗;14時28分,舉國第一次為大難中逝去的生命集體致哀。這,凸顯出我國值得大書特書的人文價值觀:國家利益和個人權利的一致性;人的權利高於一切;不論生者和死者,每一個生命都不容忽視。

在此次地震和救援活動中,不斷出現一幕幕感人的場景,一名教師在地震發生時,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而挽救了四個學生,/像他這樣保護學生的教師還有很多,這不得不使我想到一個偉大的命題:崇高的師德!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一名教師,不僅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向學生傳授做人的道理與品德,這就是“傳道”,這就是鑄造人類靈魂。而作為一名教師,最重要的就是師德,師德不高,不可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師德高尚,往往會鑄就一名優秀的教師,汶川地震中的教師們以實際行動告訴我們:師德如光,師愛如魂。聯繫到我平時的工作,作為一名國小教師,我發現了自身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努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自強,以身作則,言行一致。要學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學生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在行動上為學生做出表率;同時,努力培育自己的愛心,用心熱愛學生,只求付出,不講回報;還有,矢志不渝的培育自己穩定的心理素質,爭取能及時應對突發情況,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多難興邦,災難壓不跨偉大的祖國與中國人民;歲月流逝,地震中遇難的死者永遠活在我們的記憶和感恩中;師德如光,我們教師會更加努力!

《多難興邦》演講稿2

銘記歷史,居安思危;面對現實,奮勇向前;展望未來,祖國前途更加美好。

— —題記

暈黃的夕陽,請啟迪我,我該如何將記憶緊抱?頭頂五千年的光輝史,腳踩文化名人的肩膀,你是優秀的中華兒女,以此為豪吧!生在黃土地,飲着長江水,你長在唯美的中華大地,以此為榮吧!四大發明將你的智慧開啟,萬里長城把你的勤勞培養,孔孟聖賢讓你的禮儀文明,革命烈士告訴你自強不息……這個民族的偉大,她輕輕地召喚你、望着你、引導你,要為她承接優秀,努力奮鬥,再創輝煌。但是請不要忘卻,清廷曾閉關鎖國,受人壓迫,以此為鑑吧!侵略者的鐵騎踐踏着文明,洋鬼子的槍炮掠奪着財富,落後,就要捱打,請以此為誡吧!一個個屈辱的條約應該讓你清醒,一具具倒下的屍體應該被你緬懷,一場場戰爭更應該讓你知恥而後勇……

這個苦難的國度,經歷了無數的傷害,祖國母親結痂的心靈在提醒你、注視你、激勵你,要為她撫平傷痛、戰勝困難、讀寫曾經的榮耀與燦爛。清醒的雨露,請告訴我,我該如何將現實面對?六十年來,中國經濟迅速崛起,人民生活日益提高,黨和人民譜寫可歌可泣的華麗篇章;

神舟七號,承載華夏兒女的夢想,為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再添精彩一筆;零八奧運,中國用文明禮待四方來賓,奧運健兒用強大實力勇創奇蹟,彰顯中華之國威,連接世界之友誼……但是請不要忽視,大震後的四川同胞還需温暖,我們要用愛為他們築起美麗家園,我們要用愛撫平他們心靈的創傷;也不要忘記,經濟危機肆虐着全球,全國人民要齊心協力,共同

努力,抵制經濟危機,使中國經濟更快更強地發展。初升的太陽,請明示我,我該如何將未來創造?滄海桑田,科技發展日異月新,我們應該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勤奮努力,自強不息,努力學習,壯大自己的力量,為中華民族的美好前途貢獻一切。

匯聚每一顆熱烈湧動的中國心,帶着虔誠,揹着忠誠,還有永遠不倒的民族精神,我們一同前行,一同努力,一同為祖國的美好明天而奮鬥。

《多難興邦》演講稿3

縱觀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災難終究是客觀而不可避免的。一個民族的歷史越久長,其對抗災難的經驗越豐富,由災難碰撞而迸發的民族精神也越強大。這一點,在中華民族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彰顯,在中華民族歷經的無數次災難中得到了明確的驗證。歷史畢竟久遠,戰鬥未有窮期,積歷史經驗和現實經驗之和,我們再來關照多難興邦語境中的中華民族及其精神,毋庸置疑的是,在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的支撐和推動下,我們堅信,中華民族一定能夠自強,一定能夠堅韌,一定能夠戰勝那些可預期的以及不可預期的災難,從艱難中奮起,在困境中振奮。卓越的中華民族精神,也一定會使多災的中國興邦,使多難的中華民族始終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多難興邦”這個成語,出自《左傳·昭公四年》。原文是“或多難以固其國,啟其疆土;或無難以喪其國,失其守宇。”這句話是從樸素辯證法的角度對災難的影響作出的判斷,説明一個國家多災多難,或能拓展疆土,而無難無虞,或可喪失國邦。實際上,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多難並不必然興邦,多難既能興邦,也可衰邦,甚至可以毀邦。是興邦還是衰邦,關鍵不取決於災難本身,而是取決於這個國家的人們在災難面前是不是發揮了主觀能動作用,這種能動作用是強大還是弱小,這個民族是不是具有敢於同災難抗爭、勇於戰勝災難、奪取勝利的偉大民族精神。從歷史上看,中華民族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但是她能夠戰勝千難萬險傲然挺立一直到今天,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能夠歷經五千多年的風雨而不曾中斷。其中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有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正是靠着這種強大精神力量的有力支撐和強力推動,我們才能夠在數不清的災難面前不低頭、不氣餒、不沉淪,歷盡艱險不退縮,屢遭磨難不自棄,而且是愈挫愈奮、屢創彌堅。這次在汶川大地震中展現出的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再一次對中華民族精神在災難中的作用作出了生動的詮釋,再一次充分證明了中華民族精神始終是支撐和促進中華民族發展、繁榮、富強和振興的偉大力量。

一、中華民族精神是激勵和支撐中國社會發展與中華民族興旺發達的'強大動力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共有的精神特徵,是這個民族民族意識中的精華,是這個民族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社會實踐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為民族大多數成員所認同和接受的,支撐和促進民族進步和發展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道德規範、品格氣質、心理情感、文化傳統等精神因素的總和。

那麼,民族精神是怎樣並通過何種作用發揮出來的呢?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物質決定精神、精神對物質起反作用,存在決定意識、意識對存在起反作用,物質生產決定精神生產、精神生產對物質生產起反作用。一個民族的發展包括物質的和精神的兩個方面。物質方面的發展在民族發展中起決定作用。因此,要實現民族的發展必須首先大力發展物質生產力。但是,光有物質生產力的發展,這樣的發展不但是畸形的而且是不可持續的,因此還必須有相應的精神生產力的發展,從而為民族發展創造必要的精神條件。既注重物質生產力的決定作用,又注重精神生產力的反作用,努力實現物質生產力和精神生產力的協調發展,才能使民族發展走上全面、健康、可持續的道路。這是從發展的角度來分析的。從生活需要的角度來分析,任何有作為的民族都需要和追求不斷充裕的物質生活和不斷豐富的精神生活,並在這一過程中實現着民族的繁衍和壯大。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不同民族之間既合作又競爭的過程。在合作與競爭中,不掌握先進物質生產力的民族不會佔據主動和優勢地位,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品格的民族也不可能自立於世界民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