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課前三分鐘演講稿範文合集9篇

來源:文萃谷 2.08W

演講稿可以按照用途、性質等來劃分,是演講上一個重要的準備工作。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接觸並使用演講稿的人越來越多,你所見過的演講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課前三分鐘演講稿9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課前三分鐘演講稿範文合集9篇

課前三分鐘演講稿 篇1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想成功,就要堅持”。

首先我想與大家分享一個有趣的故事:記得有一次,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對學生説:“今天咱們只學一件最簡單也是最容易做的事:每人把胳膊儘量往前甩。”説着,蘇格拉底示範了一遍,“從今天開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嗎?”學生們都笑了,這麼簡單的事,有什麼做不到的!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問學生們:“每天甩300下,哪些同學堅持了?”有90%的同學驕傲地舉起了手。又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又問,

課前三分鐘演講稿 篇2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最初的夢想》。

最初的夢想就握在自己手上,最想要去的地方就別在半路返航。

如果夢想不曾墜落懸崖,千鈞一髮,又怎麼會懂得,執着的人,有雙夢的翅膀。不顧一切瘋狂追尋過,失落過,也妥協過,但都不能湮滅夢想兑現時的片刻歡喜。在夢想與現實交鋒的那一瞬間,我看到了它們的差距。而這只是一個夢想的差距,需要太多的勇氣,太多的才氣,太多的熱情,才能點燃青春的高潮。

是成為笑傲天穹的精靈,還是成為陸地上平庸的小丑,這一切都由你自己決定。當奧運健兒站在最高領獎台上,當國歌奏響、五星紅旗緩緩升起的那個瞬間,我們看到是自豪、驕傲。可這自豪的背後又有多少不為人知的艱辛與汗水,要實現夢想就必須為之奮鬥。演講稿

戰國時期的政治家蘇秦。年輕時,學問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家人也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決心發奮讀書。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他便想出了一個方法,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

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才有了“蘇秦刺骨”的佳話。

幾千年前年輕的蘇秦都懂得剋制,更何況現在的我們呢?青春的日子請好好把握,不要等到夢裏都麻木的一天,才懂得懊悔,更不要等到青春散盡的一天,才懂得珍惜。

讓我們去回想我們最初的夢想,燃起我們的激情,灑一路汗水,飲一路風塵,咀嚼一路艱辛。讓青春在紅旗下繼續燃燒,我們是搏擊長空的鷹,是遼闊無垠的海,我們是有夢想,有作為的少年,我們乘風破浪,披荊砍棘,只為最初的夢,只為最炫目的光!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課前三分鐘演講稿 篇3

有位書法家對一位用廢報紙練字的人説:“如果你用最好的紙來寫,你可能會寫得更好。”那人很奇怪地問原因,書法家笑而不答,只寫了一個“逼”字,那人頓悟,這是讓他惜紙逼自己寫好字,用廢報紙練,就是留下退路,寫不好再重來;用最好的紙練,就會因惜紙而逼自己專注地寫好每個字。原來,成功是被“逼”出來的。

其實,我們人生的每一頁都是無價的白紙,不能任意塗抹,廢棄重來。只有如惜紙一般珍惜每一次機會,專心致志地做好眼前的事,認認真真寫好每一筆,才能成就精彩的人生篇章。

可是人生之途,漫長而艱辛,我們總是難以駕馭自己的惰性與慾望,路遇險阻或誘惑時,習慣用各式各樣的藉口來自我安慰,為自己的膽怯與懈怠尋找退路,最後萬事成蹉跎,成功便成了可望而不可即的蜃景。

現代社會,機遇多多,誘惑也不少,我們常會面臨諸多選擇,難免心浮氣躁,所以一旦選定方向,就要果斷地切斷退路。

因為無路可退,才能抵制誘惑,排除干擾,更專注於眼前事,只有為成功的信念傾注全部精力,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因為無路可退,前行是唯一的選擇,哪怕途中障礙重重,艱險萬狀,為了求得一線生機,也必須學會忍耐與承受,用排除萬難的勇氣與執着前行的意志,衝破沉沉暗夜,尋找希望的曙光;因為無路可退,才擁有了拼搏的意志與奮進的動力,學識才幹才得以超常發揮,智慧之光就會在絕境中綻放,最終成就一道道亮麗的人生風景。項羽破釜沉舟,孔明空城退兵,勾踐卧薪嚐膽,這些流傳千古的歷史故事,就是在無路可退之時被“逼”出來的成功啊。

人生路上我們一路前行,請隨手關上身後的門,因為沒有退路,反而會更專注,更堅定,更智慧地去探索出路,雲銷雨霽之時,成功會如一道絢麗的彩虹在前方等着你。

課前三分鐘演講稿 篇4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常言道:“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有了辛勤的勞動。我們才有成果,不勞而獲的事情是不存在的。勤奮是實現理想的奠基石,是通向成功彼岸的橋樑,是自學課堂裏的老師,是人生航道上的燈塔。勤奮屬於珍惜時間、愛惜光陰的人,屬於勇於探索、勇於實踐、勇於創新的人。

因為勤奮,安徒生從一個鞋匠的兒子成為世界童話王子;因為勤奮,巴爾扎克給人類留下了寶貴的文學遺產《人間喜劇》;還是因為勤奮,愛迪生才有了一千多種偉大的科學發明,愛恩斯坦才得以創立震驚世界的《相對論》,中國人才給我們留下了“懸樑刺股、鑿壁偷光”的千古美談。

愛恩斯坦曾經説過:“在天才和勤奮之間,我毫不猶豫地選擇勤奮,她幾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動力源泉”。世界著名的文學家高爾基也有這麼一句話“天才出於勤奮”。

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就是一位憑藉勤奮成長的典型。華羅庚上完國中一年級後,因家境貧困而失學了,只好替父親站櫃枱,但他仍然堅持自學數學,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20xx年,華羅庚被破例錄用為清華大學數學系的圖書管理員,這為他的學習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不到一年半的時間,華羅庚旁聽了數學系的全部課程,打下了堅實的現代數學基礎。20xx年,華羅庚被清華大學破例聘為助教。一個從鄉間來的青年人,只有國中文化,居然能登上中國最高學府的講台,這簡直是一個奇蹟。華羅庚曾寫過不少文字向青少年傳授治學經驗和學習方法,他提出的“聰明在於積累,天才在於勤奮”和“勤能補拙是良訓,一份辛苦一分才”堪稱是勉勵青少年勤奮學習的至理名言。

正處於學習階段的我們,就應該具有像華羅庚那樣刻苦努力、不懈追求的精神,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在學習的道路上,我們只有勤奮踏實地將一點一滴的知識掌握,才能最終走向成功。

同學們,這周已是第20周了,期末馬上就到了,希望同學們能從名人名言中獲取學習的動力,最後,我想再次告訴同學們:“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只有不怕困難、勤奮刻苦的同學,才能取得優異的成績。

謝謝大家!

課前三分鐘演講稿 篇5

屈原曾説:“何方圓之能周兮?”提出的正是方與圓難以相合的道理。反觀社會,園瓶,方盒,方圓之用,各得其妙。看到這裏,我不禁想到人生的幾點智慧。

人生中,“方”是一個人的稜角,是一個人的個性,人人因方而不同。“圓”是一個人的處世之道,“圓”讓我們藏其鋒芒,在與別人相處時減少“摩擦”。而我們只有融合方圓之道才得成就一個完美的人生。

有人曾説:“方圓齊用,功效俱呈。”處於青年時代的我們卻常顯剛烈有餘而圓潤不足,不懂處世之道常讓青年人在社會浪潮中屢遭打擊。因而作為青年人,我認為要適當收鋒芒,提升自己處世之道是十分必要的。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用包容打造“圓”的基礎。青年人激情澎湃,追求個性、探尋獨立也為時代所需要。但青年人的胸懷卻難以容下自己的激情。而成大事者,未有無寬廣胸懷者。曹操容下許攸,成就官渡之戰的`輝煌;藺相如寬容廉頗,成就了“將相和”的佳話。有人説:“要想自己被社會包容,就要有包容社會的肚量。”青年剛邁入社會,難免會對社會的種種弊端怒不可遏,但如果我們能退一步,多寬容一些,是不是就達到了海闊天空的境界呢?

心靜如止水,用冷靜作為圓的潤滑劑。剛烈而又易激動是青年人的一大特色。激動往往使我們失誤,以致作出錯誤的判斷。這時,保持冷靜是青年人與世相處的另一個好方法。冷靜使我們保持清醒,似隔熱層對於火箭,韁繩對於駿馬,能束縛住情感,使情感不至於失控。這樣當我們遇到社會不公時,就不至於讓情緒成為與社會相處時的摩擦力。

我並不是只看重圓,方圓合一,方顯人生智慧。只是在我看來,方是每個青年人本來具有的,而如何做圓正是我希望所有同齡人去學的。因而我想説:“把心放寬一些吧,何必要讓一些小事折磨你美好的心靈呢?保持冷靜吧,日本又拜神社,砸汽車豈能解決?城管兇悍,打人又有何用?”冷靜、包容是成圓之道。

讓我們一起融合方圓,功用信俱呈,顯出智慧吧!

課前三分鐘演講稿 篇6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改變不環境,就改變自己》。

著名的文學家托爾斯泰曾經説過:“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觀望者,一種是行動者。大多數人想改變這個世界,但沒人想改變自己。”想要改變現狀,就要改變自己;要改變自己。就得改變自己的觀念。一切成就,都是從正確的觀念開始的。一連串的失敗,也都是從錯誤的觀念開始的。要適應社會,適應環境,適應變化,就要學會改變自己。

柏拉圖告訴弟-子自己能夠移山,弟-子們紛紛請教方法,柏拉圖笑道,説:“很簡單,山若不過來,我就過去。”弟-子們一片譁然。

這一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移山之術,唯一的一個移動山的方法就是:山不過來,我便過去。同樣的道理,人不能改變環境,那麼我們就要改變自己。

一個黑人小孩在他父親的葡萄酒廠看守橡木桶。每天早上,他用抹布將一個個木桶擦乾淨,然後一排排地整齊地放好。令他生氣的是,往往一夜之間,風就把他排列整齊的木桶吹得東倒西歪。

小男孩很委屈地哭。父親摸着小男孩的頭説:“孩子,不要哭,我們可以想辦法去征服風。”

於是小男孩擦乾眼淚坐在木桶邊想啊想,想半天終於想出一個辦法,他從井邊挑來一桶又一桶的清水,然後把它們倒進那些空空的橡木桶裏,然後他就忐忑不安地回家睡覺。第二天,天剛矇矇亮,小男孩就匆匆地爬起來,他跑到放桶的地方一看,那些橡木桶一個一個排列得整整齊齊,沒有一個被風吹倒的,也沒有一個被風吹歪的。小男孩開心地笑,他對父親説:“要想木桶不被風吹倒,就要加重木桶的重量。”男孩的父親讚許地微笑。

是的,我們不能改變風,改變不這個這個世界上的許多東西,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給自己加重,這樣我們就可以適應變化,不被打敗!

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地下室裏,英國聖公會主教的墓碑上寫着這樣一段話:當我年輕自由的時候,我的想象力沒有任何侷限,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當我漸漸成熟明智的時候,我發現這個世界是不可改變的,於是我將眼光放得短淺一些,那就只改變我的國家吧!但是我的國家似乎也是我無法改變的。當我到遲暮之年,抱着最後一絲努力的希望,我決定只改變我的家庭、我最親近的人——但是,唉!他們根本不接受改變。現在我在臨終之際,我才突然意識到:如果起初我只改變自己,接着我就可以依次改變我的家人。然後,在他們的激發和鼓勵下,我也許能改變我的國家。再接下來,誰又知道呢,也許我連整個世界都可以改變。

人生如水,人只能去適應環境。如果不能改變環境,就改變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克服更多的困難,戰勝更多的挫折,實現自我。如果不能看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只是一味地埋怨環境不利,從而把改變境遇的希望寄託在改變環境上,這實在是徒勞無益。

雖然我們不能改變世界,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讓我們用愛心和智慧來面對一切環境。

課前三分鐘演講稿 篇7

大地陷入了一片陰霾,蒼藍的天空霎時間烏雲密佈,頃刻間,電閃雷鳴,風雨交加,令萬物絕望的氣息四下裏蔓延開來。

然而,就像黑暗與光明同在,善良與邪惡並存一般,有令人們絕望的暴風雨,便一定會有讓人們重獲希望的事物。雨漸漸停了,雲悄悄散了,空氣緩緩清新了,屋檐上僅剩的些許雨水頗有節奏地滴在地上,着實令人身心愉悦。當一切恢復平靜時,天空中出現了一座七彩的虹橋,赤橙黃綠青藍紫,每一種色調都像神派來的天使一樣,精心地裝點着碧藍的蒼穹,輕柔地撫平人們恐懼的心。美麗總是那麼令人嚮往,於是,萬物不由自主地抬起了頭,將絢爛的彩虹安置在心間。

與此同時,虹橋下的石拱橋感慨頗深,它只是一座普通的橋,溝通者河的兩岸,連結着一個人與令一個人,多少年來,任憑風吹雲打,嚴寒酷暑,它都毫無怨言,沉默過後依舊沉默,唯一痛心的是,儘管每個人都與它接觸過,儘管它給每個人都帶來了便利,但沒有人注意到它的存在,而此刻,彩虹一出現,便獲得了所有人的欣賞甚至敬仰。待遇的如此不同令兩座橋都陷入了沉思,於是,一段橋與橋之間的對話便展開了。

彩虹説:我的大地的姐妹,你的生命比我長久。

石拱橋説:你那樣美,你在人們的記憶中必然是永恆的。

毋庸置疑,虹橋雖美,但渴望一段漫長的人生路。石拱橋雖能長久,但驚羨虹橋能為人們製作世間最迷離的夢境。

十幾分鍾後,彩虹已消逝不見,若干年後,石拱橋仍然寂寞地活着。無數次我都在沉思,其實虹橋與石拱橋無不在演繹着我們的人生,扮演着人類的角色。

有人願像彩虹一樣,雖生命稍縱即逝,但美麗永駐人間;有人願像石拱橋一樣堅不可摧,擁有頑強的生命力,並以此為人們默默奉獻,縱使心裏明白:被踩過一千次,一萬次,也不會成為人們記憶的一小部分,但仍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永久地活着,永久地燃燒着自己。

我們不要成為前者,因為生命的意義需要時間去體味,美麗的一瞬雖滿足了別人,但將自己遺忘了。我們亦不要成為後者,因為付出了辛勤與汗水,給別人帶來便利的同時,我們有理由,有權利去要求得到回報。不然,橋便不願做橋,至少得到肯定所給予的慰藉它渴望擁有。我們要做的到的是:有彩虹橋短暫的一瞬,美得讓世間過目不忘,變瞬間為永恆;同樣要有石拱橋長久的生命,讓永恆一直永恆。

所以多創造美,多珍愛生命裏的每一分鐘,讓美豐富,讓美持久,這樣,便不用去驚羨別人的鮮花與掌聲,因為你已是世界上最快樂,最富有的了!

課前三分鐘演講稿 篇8

各位同學:

大家好!

小草看到蒼松的偉岸,便立志發奮圖強,可經歷千辛萬苦,還是一株普通的小草;蜩與學鳩看到扶搖直上的大鵬,便極期望自己也能鵬程萬里,於是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可臨終也沒有“若垂天之雲”的雙翼,更沒有“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的輝煌。

它們付出努力了,卻沒有實現自己的目標。為什麼呢?因為它們沒有認清自己,沒有把握好自己就應努力的方向。

一個人若想得到成功女神的垂青,努力、奮鬥雖必不可少,但認清自己的實力,把握好自己奮鬥的方向顯得猶為重要。

正是認清了自己在文學方面的缺陷,班超毅然投筆從戎,使自己不僅僅在軍事方面取得較高的成就,而且也保衞了大漢江山的穩定與繁榮。楊振寧坦然應對自己的失敗,認真分析原因,正確地評估自己的潛力,最終,他卸下了“實驗物理”的專業抱負,改修“理論物理學”,在理論方面,他駕輕就熟,一日千里,最終摘下“諾貝爾獎”的桂冠。

認清了自己的方向,努力才是通向成功的捷徑,奮鬥才會有結果,很難想象潘長江能夠在NBA的賽場上搶籃板、搶斷、扣籃……也很難想象姚明穿時尚的服裝,站在舞台上將歡聲笑語送進千家萬户。

如果不能成為自己的伯樂,不能認清自己,努力方向與實際南轅北轍,那麼再多的努力,再多的汗水也只能是石沉大海——沒有一點壯觀的波瀾,再多的付出也不會得到回報。現實中,我們每個人不必須都要轟轟烈烈,流芳百世,每一個人的事業不必須都要驚天動地,垂名千古,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做自己的伯樂,發現自身的閃光點,認清自己奮鬥的方向,把握自己,經過堅持不懈地奮鬥,經過挫折的暴風雨,才會出現鷗翔魚遊的天水一色。

同學們,只有認請你的方向,走出失敗的荊棘地,前面才是鋪滿鮮花的康莊大道。

謝謝大家!

課前三分鐘演講稿 篇9

“一個人在生活中需要修養。習慣和修養是人的第二身份。”這是一位普通的老人説的。當你在公共場所旁若無人,大聲喧譁的時候;當你做事隨心所欲,不顧他人感受的時候;當你自私自利,不關心別人的時候,當你……你可曾想過別人此時的感受?別人又會怎麼看待你呢?對這些,我當然是深有體會的。

還是讓我先説説這樣一個故事吧:一箇中國留學生到英國留學,他借住在當地一户居民家中。房東是一對熱情可親的老年夫婦,對這位留學生可好了:他一點兒也不用為生活操心,每天回到“家”,可口的飯菜都在等着他,每隔四五天,房東老媽媽還會逼着他換衣服,然後幫他洗乾淨後再熨好。可以説,這對老年夫婦就像對自己的親兒子那樣對待這位中國留學生,中國留學生也感到非常幸福。可是,過了不久,房東夫婦對他的態度漸漸冷淡起來了。終於有一天,老房東讓他知道了這其中的緣故:他常在半夜回家時,不管別人已睡下,使勁關門、大聲走路和咳嗽;小便時常常不掀開馬桶墊子,把尿液濺到了墊子上。這位中國留學生知道原因後,不但不感到慚愧,還認為是別人小題大做,然後自己選擇了離開,另找一户比較“寬容”的人家居住。可是,沒想到一連走了五六户人家,他們都問他同樣的問題:“聽説你小便時不掀開馬桶墊子?”那口氣、那神情,讓這位中國留學生意識到這在他們任何一個人看來,都是一件不可思議的、很嚴重的事情。可想而知,面對這樣的問話,留學生只有滿面羞愧地轉身逃走。聽了這個故事,我也明白了:替別人着想、顧及和尊重別人,這是一個人最起碼的修養,而修養正是體現在一些小事上的。

記得有一次,媽媽剛整理完房間,已累得滿頭大汗。我呢,下的興趣來了,就一個勁兒地催媽媽陪我下棋。媽媽生氣地説:“你也太不懂事了,媽媽辛辛苦苦地整理你的房間,是想讓你有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看見媽媽這麼累了,你一點兒也不知道心疼,還纏着媽媽陪你玩,你這樣做,對嗎?”我聽了媽媽的一席話,臉紅了,羞愧地低下了頭;是啊,媽媽本來身體都不好,工作又辛苦,回家還要做許多家務,我作為她的兒子,怎麼沒體會到這些呢?一心只想着自己。我應該多關心關心媽媽,為她分擔一些家務活兒……從那以後,我懂事了許多:在媽媽收拾整理房間的時候,我也去幫幫忙;在媽媽勞累了一天之後,給她捶捶背,揉揉肩;在媽媽生病的時候,我給她端水送藥……

我的用餐習慣曾經非常糟糕,就是吃飯時把飯粒撒得到處都是,夾菜時把這樣菜掉到別的菜碟裏,舀湯時不用自己的碗接着,湯灑得滿桌都是,喜歡吃的菜就只顧往自己碗裏夾,也不管家人或客人。儘管媽媽為了這事無數次地提醒我,但我仍舊我行我素。終於,在一次晚餐時,爸爸實在看不下去了,他陰沉着臉對我説:“實在太不象話了,誰像你這樣把飯粒撒在桌上,把菜湯滴得滿桌都是?你可能以為這是小事,但正是這些看似小的事情,如果你不注意,它將會影想到你的一生。希望你以後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這些‘細節問題’,做一個有修養的人。”爸爸嚴肅而又語重心長的話語,讓我既慚愧,又感動。因此我痛下決心改掉這一些生活細節上的陋習,要真真正正做一個有修養,品行好,有禮貌,受別人尊敬的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