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朗讀者第八期勇氣觀後感

來源:文萃谷 1.23W

央視春晚、《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2017年一開春女主持董卿人氣攀升。特別是《朗讀者》舞台上,她的身份是主持人兼製作人。如今,在“央視一姐”的頭銜之外,她又被賦予了“才女”和“網紅主持人”等新標籤。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朗讀者第八期觀後感,歡迎閲讀

精選朗讀者第八期勇氣觀後感

  【1】精選朗讀者第八期勇氣觀後感

“等着我吧——我會回來的!只是要你苦苦地等待,等到那愁煞人的陰雨,勾起你的憂傷滿懷,等到那酷暑難捱,等到別人不再把親人盼望……”

在央視4月2日晚播出的《朗讀者》中,演員張國強和在非洲馬裏壯烈犧牲的我市維和英雄申亮亮的戰友們,一起為申亮亮的母親楊秋花朗誦詩歌《等着我吧》。申亮亮的父親、母親、姐姐來到現場,一起聆聽這首感人心魄的詩。

在節目中,節目主持人董卿介紹,從1990年開始,我國開始派軍事力量參與聯合國的維和行動當中。到目前為止,我國派出的國際維和軍事人員超過了兩萬人次,為推動聯合國維護世界和平和安全作出了貢獻。2017年,中國赴馬裏維和行動的全體官兵被聯合國授予和平榮譽勛章。

幾位參與馬裏維和行動的申亮亮的戰友也在該節目中亮相。其中,司崇昶一腐一拐地來到現場。董卿介紹,司崇昶赴馬裏執行任務時受傷,現在還在康復中,所以,他無法長久地站立。

“有去了回來的,有去了沒有回來的。”董卿聲音低沉地説出這句話後,鏡頭對準了申亮亮的父親申天國,他的眼睛紅了、濕潤了,明顯在努力壓抑着自己的悲傷。和去年相比,他又老了一些。

董卿接着説,司崇昶在5月31日執行任務時受傷了,他的戰友申亮亮卻犧牲了。

“我每次想到這到心裏特別不舒服,因為我失去了一個戰友、兄弟。我記得,那裏馬裏時間5月31日2時50分左右,我和申亮亮執行站崗任務,一輛皮卡圍着我們營區繞行兩圈,開到離我們營區有200多米的一個小土包時,突然加速。這時候,亮亮就喊話制止,然後就指揮我開槍射擊。這輛皮卡撞上營區外圍的一個沙箱後翻車、着火。亮亮一把把我推了出去。他説: 司崇昶,你快撤。 我説: 咱倆一塊撤。 亮亮説: 我是主哨。 然後,他一把把我推了出去。當時就爆炸了,我被炸飛、昏迷了。”司崇昶含淚講述那讓他終生難忘的一幕。

“爆炸發生後,我帶着快反班第一時間搜救哨兵,最先發現的是副哨司崇昶,他倚在一個小土坡上,胸前全是鮮血。我們在廢墟里找到了亮亮,亮亮犧牲了。清理現場的時候,在亮亮的身下,我們看到了槍。就是這樣一個戰士,在生命最後時刻,還手握着自己的武器,還堅守着自己的崗位。還有一件事,我覺得特別遺憾。就是在爆炸的前一天,申亮亮找到我。他説: 中隊長,你給我理個髮吧。 我説: 明天有勘察任務,我明天給你理。現在,這成了我一生的遺憾。 ”戰友卞龍説。

“這是一個猝不及防的告別,帶給戰友們的是一種悲痛,帶給申亮亮家人的,將會是一輩子的創傷。”董卿這樣解讀申亮亮的離去給戰友和家人帶來的影響。

在觀眾充滿敬意的掌聲裏,董卿隆重介紹了申亮亮的媽媽楊秋花、爸爸申天國、姐姐申海霞。

申海霞説,直到現在,她還捨不得刪掉弟弟的手機號,有時想亮亮了,她就會給他發微信: 弟弟,姐姐想你了。 晚上的時候,她就躺在牀上,把弟弟以前發給自己的語音信息播放一遍,聽聽他的聲音,就感覺他還在自己身邊一樣。

楊秋花説,亮亮是個孝順的孩子,去年在母親節到來之前,特意領着她去了一趟縣城,給她買了一雙旅遊鞋。如今,這雙鞋她還精心包好,捨不得穿。

今年的清明節,也將是申亮亮家人第一次在這個節日祭奠申亮亮,他們想給申亮亮説些什麼?申海霞説:“好弟弟,忠孝不能兩全,你為國家盡忠了,對於父母的這些孝,姐姐和哥哥替你完成。你在天堂那邊,自己照顧好自己就行了,也要好好的。一家人永遠都會想你的,放心吧。”

董卿説:“在阿拉曼英聯邦士兵墓地上有這樣一條墓誌銘: 對於世界你是一名戰士,但是對於我,你是整個世界。 我想,亮亮的離開,這樣一次告別,可能是需要一個家庭,用一輩子去面對的創傷。”

現場的不少觀眾,都是含着眼淚看完這一段採訪的。

  【2】精選朗讀者第八期勇氣觀後感

《朗讀者》的格調是高,傳播文化,將人們引入知識殿堂。董卿姐姐作為主持人,也端莊大氣,腹有詩書氣自華。整個節目請的也是有故事的人,通過文字和朗讀讓我們認識他們。最喜歡的是《朗讀者》線下的活動,在活動策劃課上老師還特此為例子,線下的活動更能促進人們去朗讀、去分享。讀書是門檻最低的高貴之舉,在毒舌看到這句話的時候,覺得這就是一個有品質的節目的重要核心,這也是它吸引那麼多人的共鳴和情懷的重要原因。

然而説實在,《朗讀者》這檔節目實在算不上“好看”。從節目設置上來説,《朗讀者》糅合了朗讀、訪談和戲劇表演,反而沖淡了主題。雖然“朗讀者”的重點是在“者”上,就應該瞭解他這個人,但有詳有略更為得當,看節目的時候總感覺是故事被剪掉跳過了一節。現在去看《朗讀者》的豆瓣評分已經有所下降,9.0分。但也是個不錯的分數。

《朗讀者》還有不少不夠成熟的地方,如果是一篇文章,它的立意值得高分。但作為一檔節目,不僅僅是要把內容讀出來,故事説出來,更重要的是裏面深層的意義它有沒有表達出來。

豆瓣評分9.0,樓主看了之後覺得,這檔綜藝節目,豆瓣的打分沒有虛高,很客觀。確實是一檔很不錯的綜藝節目,讓我們在喧鬧的城市中能靜下心來感受別人生命的意義,這些嘉賓在節目中全部都很優雅美麗,我想這大概就是因為讀書的魅力吧。

  【3】精選朗讀者第八期勇氣觀後感

央視春晚、《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2017年一開春女主持董卿人氣攀升。特別是《朗讀者》舞台上,她的身份是主持人兼製作人。如今,在“央視一姐”的頭銜之外,她又被賦予了“才女”和“網紅主持人”等新標籤。

變化:當製作人獨處的時間幾乎沒有

做了製作人後,董卿坦言生活發生了很大改變。她有個習慣,手機從不帶進卧室。可最近這個多年的習慣被打破了,她需要通過手機和很多人保持聯繫,獨處的時間也幾乎沒有了。

3月,董卿第一次跟央視導演劉欣提起《朗讀者》的節目創意,當時她就提出“高而不冷”的觀點。節目播出後引發的熱度超出了董卿的預料。她預期的受眾羣是50後、60後、70後和80後,讓她沒想到的是90後和00後成了《朗讀者》的主力觀眾。《朗讀者》第一期播出後的兩天內,自媒體上與之相關的超十萬閲讀量的文章已經數不過來。第一期節目嘉賓濮存昕讀的《宗月大師》出自《老舍散文》,節目播出後這本書上了微博熱搜榜單。有些此前拒絕過節目組邀約的嘉賓如今也改變心意了。

在策劃階段,董卿請來很多人,同行白巖鬆、作家劉震雲和導演陸川都在她的名單裏,她當時就像祥林嫂一樣見誰就説。那時候她每天睡眠不足,凌晨4點睡早上8點起,總是睡不着:“我緊張。醒來一睜開眼就想節目的`事,想着嘉賓、讀本、故事、後期……第一次錄製的時候,我還是害怕得跟導演説我上不了台了,覺得自己好像已經沒有力氣再説話了。”

“要麼在台上主持,要麼在台下為台上的主持做準備。”這是董卿一直以來的工作狀態。籌備《朗讀者》一年裏,台下的工作她通常是和團隊一起完成的。此前她惟一的身份是主持人,台下的工作她都自己在家裏完成。春晚直播前,她一個人待在書房,想象着全國觀眾就在她的面前,“親愛的觀眾朋友們”她開始大聲練習,“音量之大,估計樓上樓下的鄰居都早於觀眾聽到了我的串聯詞。”董卿説:“這些話在我嘴巴里滾了上百遍,上台才有那個底氣。”

不錄節目的時候,早上10點到晚上10點董卿一定在辦公室,讓工作人員能找到她。選讀本她要求所有導演必須在會議上大聲朗讀篩選出的文章,兩分鐘後在座的人可以隨意打斷,如果大部分人覺得聽不下去,這篇文章就被淘汰。

幕後:拒絕在嘉賓朗讀時打字幕

董卿淚點很低。有一天晚上她翻開《朗讀者》嘉賓斯琴高娃的讀本,想到了作家張潔寫的《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一書,她花了半個小時翻看了書裏的幾個章節,“哎呀就不行了,哭得稀里嘩啦的,整個人都不好了。”那天夜裏她熬到四點才睡覺,第二天錄製,九點她起牀化粧,化粧師嚇壞了,“臉沒法看了,眼睛腫得睜不開了。”後來她跟同事説:“如果這個人物是想打動情點,但我丁點反應都沒有,那肯定是有問題的。”

演員趙文瑄只在電視上見過董卿,印象比較深的是董卿和劉謙搭檔的魔術節目。錄製當天,他第一次見董卿,他跟董卿聊大咪(他的貓)帶給他的改變,“不知道怎麼搞得,就哽咽了。”他説自己以前參加電視節目,也不是沒有主持人想要讓他談傷感話題,但他總是刻意迴避太過洶湧的感情流露,那天當董卿坐在他對面時,他打開了情感閥門。

有些觀眾奇怪的是,《朗讀者》為何不打嘉賓朗讀篇章的字幕。這也是董卿的提議,“當時有人提議在嘉賓朗讀時打字幕,我嚴詞拒絕。我説一定要把讀本展現在屏幕上,用一種特殊的包裝方式,讓觀眾能一行行讀下來,讓他們變相閲讀。”

轉身:自認前20年使命已經完成

董卿1994年進入主持行業,當時浙江電視台招聘主持人,她被錄取。兩年後在父母的建議下,她通過考試,成為上海東方電視台的主持。1996年央視春晚在上海開設分會場,當時董卿負責場務工作,那是她和春晚的第一次近距離接觸。2002年董卿入央視,2004年倪萍退出春晚,最終央視選擇了董卿出鏡春晚。

這些年觀眾習慣了各種晚會上的董卿,她也習慣了這樣的自己。2012年是董卿到央視整十年,她覺得該是時候改變了。一年後她選擇暫時離開,去美國南加州大學做了一年的訪問學者。回國後,開始《朗讀者》的籌備。

“你為什麼要做《朗讀者》?你做主持人駕輕就熟,所謂的行業地位也擺在那了。”周圍有人不理解,包括她一直以來最忠實的觀眾——她的父母。“我前20年的使命已經完成了,在這些綜藝節目中,我用燦爛的笑容,得體的語言,甚至是美好的服飾喚起了大家的一些記憶,給大家留下了美好的感受。可那已經結束了。”董卿説,她知道是時候開始下一個階段了:“再過10年,我可能更自信了,自信到我做一個節目可以什麼形式都不要,就是架一台機器在院子裏,放一本書在那兒,沒有舞台,沒有燈光,沒有音樂,安安靜靜地説文字裏的故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