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CCTV朗讀者第5期完整版觀後感

來源:文萃谷 8.68K

《朗讀者》是著名節目主持人董卿20多年電視經驗的一次全情綻放,她不僅擔綱節目的主持工作,還首次以製作人的身份轉型大型電視節目的幕後製作,呈現出不同於以往主持人的另一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CCTV朗讀者第5期完整版觀後感,歡迎大家參考!

2017年CCTV朗讀者第5期完整版觀後感

  【1】CCTV朗讀者第5期完整版觀後感

如果不是因為站上了《朗讀者》的舞台,與如今的“央視一姐”董卿實現了少有的“世紀同台”,也許很多人根本沒有見過這樣的倪萍。身形發胖臃腫,面容佈滿皺紋,多年抽煙導致牙齒不再白淨,而棉麻質地的寬大衣服,外加一雙平底鞋,如此穿着打扮更是透着一股“放飛自我”的意味。

在公眾場合極少露面的倪萍上週出現在《朗讀者》舞台上。

這就是如今的倪萍。她自2014年開始在央視一檔尋人欄目《等着我》中重拾話筒,除此以外極少在公眾場合露面,也很久沒有拍攝新的影視作品。今年已經58歲的她確實老了,尤其是和觀眾印象中那個伶俐端莊的主持人形象相比。但這樣的她,似乎更加可感可觸。“真實”,是她這些年來得到的最多評價,她很喜歡。

“你60歲再結婚吧,媽媽不想再來複查了”

上週六晚播出的《朗讀者》,讓倪萍多年前突然離開央視、告別熒屏的往事重新被提起。光環,曾經因為“央視一姐”的名號籠罩在她前半段的人生,而一旦離開央視,人們對她的近況並不完全知曉。節目錄制前,倪萍並沒有和董卿溝通台本,而是憑着彼此的信任,從1999年那年的春晚説起,平淡地講述自己因兒子身患先天性白內障而改變的人生軌跡。

那一年春晚,趙本山和宋丹丹表演的經典小品《昨天,今天,明天》裏還調侃“倪萍是唯一的女神”,倪萍也是一如往常般笑靨如花。沒有人知道,在這一年剛剛成為母親的她,在兩個月前突然發現兒子虎子得了先天性白內障。她是在原《綜藝大觀》導演劉鐵民的極力邀請下,抱着“不能讓觀眾失望”的心情,抹乾了眼淚勉強登台的。

3年後,虎子做了手術,之後需要每年到美國複查,這和她當時在央視的主持工作顯然難以兩全。2004年,連續主持了12屆春晚的倪萍,正式宣佈離開央視,只想好好照顧孩子。為了給孩子治病,她一度傾家蕩產,甚至準備賣掉自己的房子。當時,一個山東賣肉的朋友來她家,一句話不説就扔下一大包鈔票,打開一看都是“毛票”,但足有七萬多元,那是她當時的救命錢。“這十年我幾乎沒有把心思放在工作上,全是兒子,就是偶爾從美國回國內演出掙錢,然後去交醫藥費。”直到虎子10歲時,美國醫生檢查完後,建議她下次可以等“孩子結婚了”再來複查,這意味着治療的階段性勝利。她當即跟兒子説:“你60歲再結婚吧,媽媽不想再來複查了。”

“這些經歷使我變得堅強,我很感謝這些苦難”

突然中斷如日中天的主持事業,有過後悔的瞬間嗎?對於不可能的假設,倪萍顯得十分淡然,“這些經歷使我變得堅強,我很感謝這些苦難。”

時代不會因為個人的停留而止步,2014年重回央視主持《等着我》,倪萍發現很多熟悉的東西在發生改變,“第一次走進新台演播廳的時候,我是搖搖晃晃的,那裏像個迷宮一樣讓我不停地感歎今非昔比。想起當年我剛離開主持人崗位的時候,幾家地方台的領導找我,希望我能去他們那兒做節目。不算年輕的我口吐狂言,‘你見哪個運動員打完國家隊再打省隊?’現如今,省隊的都在打國家隊!這種變化是我那時無論如何想不到的。”

一度被冠以“煽情”和“主旋律”主持風格的`倪萍,再回舞台時已是另一番模樣。她吐槽自己當年主持春晚時是“踩了雞脖子一樣”,到了《等着我》時就想像平常人一樣説話。

節目中常常出現悲苦的人生故事,當觀眾和編導都忍不住痛哭流淚時,倪萍卻顯得異常冷靜,她會讓父親去扇不孝子耳光,也會一言不合就將嘉賓趕下場。於是,人們看到了一個説家常話的倪萍,她會像鄰家大媽一樣和嘉賓嘮嗑,從不刻意引導情緒,“一個主持人,當你內心對這個社會、對社會中的人、對人性中最本質的東西,有着基本的尊重和強烈的好奇時,你就不會一直説空話,你也就不會專揀那些華麗的詞去塗抹自己,言不由衷是最可怕的。觀眾最聰明,你沒有權利小看他們。”節目組説,“不煽情”“不要錢”是她做這檔節目的兩大準則,有時候情難自已在台上落淚了,她會專門叮囑編導將鏡頭剪掉。

“什麼都嘗過了,才知什麼是可以在生命裏再生的”

倪萍説,剛開始接《等着我》時,節目組想過要對她進行“全方位包裝”,直接被她懟了回去,“我們踏踏實實地把節目做好,好館子會有回頭客的。你們努力打造我,能打造成誰?能收拾到18歲?這很不靠譜。於是我卸下了所有的耳環、項鍊、手鐲,放棄了華麗耀眼的衣服,簡簡單單、乾乾淨淨地出場了。”

用主持人敬一丹的話説,倪萍“很山東”。她能因為心疼《等着我》中的白化病女孩,揮毫潑墨為其畫一幅巨大的喜鶴圖,只希望能“多賣點錢,幫幫她”。而苦難並沒有讓她成為苦情的人,翻看她的微博,幾乎全都是和助理小倩之間的生活瑣事。她吐槽自己發胖,調侃小倩的烤麪包手藝,偶爾提及大家熟知的趙忠祥等名人,也都是朋友間插科打諢的語氣。她曾經難得地出現在綜藝節目《天天向上》中為趙忠祥站台,卻頻頻以毒舌姿態揭老搭檔的老底,“趙老師去飯店吃飯,別的都不點,一桌飯就點一隻23塊錢的燒雞,吃完了就走。”

這樣一個活得通透的倪萍,在多年淡出公眾視野後早已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哲學,“大眾意義上的名和利都遠遠不能滿足我們的內心渴求,這個渴求説大無限大,説小也無限小,大小都遵從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和願望。什麼都嘗過了,什麼都擁有了,你才知道什麼是你想要的,什麼是你能吞嚥下的,什麼是可以在你生命裏再生的。”

她深知,個人的選擇永遠關乎內心,未來的她還將接演影視劇,不排斥綜藝節目,而寫作也想繼續下去,主題是“寫一個清冷的母親”。對她來説,像媽媽和姥姥那樣遵從自己的內心而活,正是人生追求的最優狀態,“衣服越穿越肥,鞋越穿越軟,不照鏡子、不上秤,進門和出門可以是一個人,越活越簡單,好像這個世界只剩下你自己了,別人怎麼看你,你都不在乎。不為他人活着,只為自己活着。”

  【2】CCTV朗讀者第5期完整版觀後感

從“一個人的動物園”走到朗讀台

近日央視節目《朗讀者》熱播,作為受邀朗讀嘉賓之一、來自廣州的林兆銘,選擇的是美國作家梭羅的自然主義名著《瓦爾登湖》中的一章《冬天的禽獸》,獻給與他日夜相伴的動物朋友們,因為他的另外一個身份是廣州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的飼養員。

救護中心日常由林兆銘一個人打理,此前也被媒體稱為“一個人的動物園”,這裏有林兆銘的300多位“朋友”——接收回來的動物只要是本地物種,復原之後就會擇地放生,而外來物種和部分傷殘的動物就只能一直養在救護中心,林兆銘主要的工作就是照顧它們。

1800個日夜與動物相伴

從2012年起,林兆銘就在位於帽峯山麓的救護中心工作,負責動物的接收、救護、飼養、繁育,還有執行巡山任務,監測野生動物疫情等,如今已守護這些動物約1800天。

每天,林兆銘都要重複同樣的事情。6點起牀洗漱吃早餐,7點清掃動物籠舍,準備80斤左右的食物,分兩頓給動物餵食,一次就要花兩個多小時。

説到餵食,林兆銘再熟悉不過了,“每天要準備五六隻雞,喂禿鷲、鷹等猛禽;準備五穀雜糧,餵鴨子、天鵝;準備瓜子等帶硬殼果仁類食物,喂100多隻鸚鵡。每週還要喂兩次蘋果,給它們補充維生素。”

廣州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自2011年投入使用以來,這裏每年都有成千上萬只(條)動物進進出出,單是去年查沒、市民救助的動物就有3000多隻(條),林兆銘都餵養過、治療過、守護過。現存的這300多隻(條)動物,大多數是外來物種,不能在本地放生,林兆銘要日夜照顧。廣州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相關負責人説,林兆銘要兼顧的工作還有很多,這裏時常接到來電,要外出救助動物,單是去年就有230多起。

它們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在農村長大的林兆銘,從小就喜歡大自然、喜愛動物,這也讓他從18歲開始,就選擇了日夜與動物為伴的工作。他很喜歡梭羅《瓦爾登湖》裏的一句話:“你不覺得它們是禽獸,它們是大自然的一部分。”這也許就是林兆銘對動物最原始的感情。

長久守護,日夜相伴,也讓林兆銘對這個特殊的家中每個成員的脾性一清二楚,哪幾只獼猴最調皮,哪些蛇龜動作最緩慢,哪幾只動物兇猛卻很怕他,他都瞭如指掌。

林兆銘最喜歡的動物是鸚鵡,因為它們會學舌,因此也出了不少趣事。林兆銘出去接收動物時,中心還請了另外一位阿姨替他餵養動物,阿姨時常在鸚鵡面前稱林兆銘“小林”。後來籠子裏的鸚鵡看到他,也叫“小林、小林”。

由於工作需要,林兆銘常常住在救護中心內,每月只能回家一次,妻子女兒一個月來一兩次。“會感到孤單嗎?”不少人都問過林兆銘,“不會,已經習慣了。”他憨笑道。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廣東被認為是最大的野生動物消費地,幾乎每天都有野生動物被非法運輸、收購、出售,還有的野生動物被非法養殖、無情遺棄等。而這無一不讓林兆銘和同事們痛心疾首。

林兆銘説,他參加《朗讀者》節目,其實最想傳達的內容,是不吃野生動物就是對野生動物最好的保護,“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可是,他卻有些埋怨自己表現不夠好,現場緊張得沒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其實,林兆銘很清楚,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是多麼單薄,所以他一直呼籲大家都要愛護動物,“尤其是不能吃蛇、猴、鳥等野生動物,它們也是生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被破壞了,人的生存也會出問題。”

根據廣州市野生動物的救護需求,該中心還將繼續改善野生動物救護條件、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未來將向科普基地方向發展,這就要求不斷增加人員配備。“可是,像林兆銘這樣真心守護動物的人太少了,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保護動物的行列中。”救護中心的負責人告訴新快報記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