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的悔》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3.06W

《永久的悔》沒有《娘,我的瘋子娘》那麼悲痛人心;沒有《生日卡片》那麼感情細膩;沒有《合歡樹》那麼感人肺腑;也沒有《狐狸與葡萄》那麼意味深長;只有一種無形的辛酸的痛,只有一種離開母親的悔恨,只有一種散發出濃濃暖意卻無法回報的愛。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永久的悔》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參考。

《永久的悔》讀後感

  《永久的悔》讀後感(一)

一口孤獨淒涼的棺材,一位嚎啕大哭的青年

本文講述了一個悲涼的故事,作者生活在一個極端貧困的鄉村裏,一家人靠“九叔”的接濟勉強維生,母親為這個家庭受盡了苦難,送作者外出讀書,作者卻始終沒有回家探望,小時候的作者不曾理解到,而長大時逐漸領悟到,馬上要迎養母親時,母親卻“子欲養而親不待”,離開了作者。

“我無論如何也回憶不起母親的笑容來,她好像是一輩子都沒有笑過。家境貧困,兒子遠離,她受盡了苦難,笑容從何而來呢?有一次我回家聽對面的寧大嬸子告訴我説:‘娘經常説:“早知道送出去回不來,我無論如何也不會放他走的!”’簡短的一句話裏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傷啊!”

這位母親,不似高爾基筆下母親的激昂,也不像李敖文中母親對孩子的溺愛,卻有了幾分盼望遊子歸家的神傷。那是一種怎樣的'悲哀啊!

在這種悲哀下,作者的母親度過了她艱難的一生,而最終的“子欲養而親不待”使“離開了母親”成為了作者心中永遠的悔,我想,這終日不見兒子比那艱苦貧窮的生活對這位母親更加的煎熬難耐。

我們目前天天都可以與父母見面,是不是也該對父母盡到孝心呢?

  2《永久的悔》讀後感(二)

畢淑敏曾經説過這樣一句話:“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隻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一頂純黑的博士帽,也許是作業簿上的一個紅五分。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隻野果一朵小花。也許是花團錦簇的盛世華衣,也許是一雙潔淨的舊鞋。也許是數以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着體温的一枚硬幣……但“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值。”

孝。如果你不抓緊時間盡孝,也許就再也沒有機會了。在《永久的悔》中,作者不正是這樣嗎,“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作者本立下了一個誓願: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養母親。而人算不如天算,作者的母親在作者大學畢業之前便與世長辭。當作者聽到了這個消息後,如遭受晴天霹靂一般。他悔恨,他懊惱,他氣憤,這時他才明白,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

現在我才知道,我是多麼幸福啊!長這麼大,從來不知道離開祖國母親是什麼滋味。我在學校裏受到老師的愛護和教育,同學們的關心和幫助。在家裏我受到爸爸媽媽的呵護、愛撫,家務活很少參與,向來都是爸爸媽媽乾的。而當看到作者那悲慘的經歷,我不禁心頭一抖,六歲便離開母親,要是我恐怕……我不敢想象!

《永久的悔》沒有《娘,我的瘋子娘》那麼悲痛人心;沒有《生日卡片》那麼感情細膩;沒有《合歡樹》那麼感人肺腑;也沒有《狐狸與葡萄》那麼意味深長;只有一種無形的辛酸的痛,只有一種離開母親的悔恨,只有一種散發出濃濃暖意卻無法回報的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