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升國小家長需要做好的準備工作

來源:文萃谷 2.8W

還有不到半年,幼升小的孩子就要進入心儀的國小讀書了,可是有的家長到現在還在發愁,擔心孩子剛剛從幼兒園升入國小,會有各方面的不適應,那麼,就從現在開始準備吧!

幼兒園升國小家長需要做好的準備工作

一、新生入學不適大致有“四種現象”

一是缺少準心理備,對國小學習因為家長“説法”的誤導而背上精神包袱甚至產生恐學情緒。

二是合作意識淡薄,與夥伴相處存在問題。

三是生活習慣不好,早上起不來,早餐不吃就上學。

四是對學校無概念,對學習心中無底。

 二、彌補幼小之間的三大差異

1.學習方式的差異

幼兒園到國小的學生,面臨從活動課程到學科課程,學習方式發生了根本改變。

在幼兒園,孩子們學習活動包括四個模塊:生活、學習、遊戲和運動,學習內容貼近幼兒的生活實際。而且幼兒園實行保教結合的原則,運用恰當、靈活、多樣的方 法,將教育教學的內容融合在活動中,通過直觀形象的教具,引導幼兒積極地運用感官感知事物,自由活潑、輕鬆愉快地學習和生活。主要特點是“玩中學、學中 玩”。而國小教育教學有明確、嚴格的學科界限,每個學科有具體的教學目標和考核體系,有統一的教材讀物,基本的學習和活動形式是上課,通過教師的教學和引 導來讓學生學習課堂規則、行為規範,大量不熟悉的符號如拼音、漢字、數學符號等,課堂的知識容量大,學習自主性和探究性特點也比較明顯。

2.學習環境的差異

幼兒園到國小的學生,面臨從自由開放到統一規範,學習環境發生了根本改變。

幼兒園與國小從環境到作息時間都有很大變化,更多地要求學生增強自主性。在幼兒園,環境佈置色彩豐富、温馨,玩具豐富,課桌椅可以根據需要靈活調整,設置 各種活動區角,各種圖書、玩具、可供兒童自由自在地遊戲,觀察,娛樂,活動的彈性空間很大。而國小,教室佈置相對單調,桌椅規則擺放,公共區域少,如果要 活動也只能在過道上簡單地活動一下。幼兒期的自由、活潑、自主地學習環境轉換成教師激趣、學生探索、主動實踐來獲取經驗的學習環境。從作息時間看,大班小 朋友一般每天只在上下午分別有2-3個時段的集中學習活動,每個時段約30分鐘;而國小每天有5-6節課,每節課35分鐘,教學時間淨增兩倍以上。

3.人際關係的差異

幼兒園到國小的學生,面臨從熟悉到陌生的教師和同學,人際關係發生了根本改變。

在幼兒園,孩子的飲食、衞生、睡眠等一舉一動都會引起教師的關注,教師與孩子交流的語言像父母一樣親切,交流的話題圍繞着生活中的一切內容,教師有時還會 抱抱孩子。而在國小,教師與學生交流更多是圍繞教學內容、課堂紀律、課後作業。在幼兒園時,人際關係是合作的小夥伴關係。到了國小後,隨着環境和課程等的. 變化,孩子間出現了競爭、小團體等現象,人際關係出現了更多的社會性方面的因素。

 三、把習慣培養放在首位

一年級新生最缺少的是習慣,包括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但很多家長最擔心的是孩子成績不優秀,對習慣不太在意。專家指出,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是適應國小學習生活的第一步,也是入校的第一課。

現在不少家長在孩子入校前,往往拼命教孩子識字、做算術題,作為上學的準備。就一般情況而言,國小新生在國小有一個好的開端,關鍵是看有沒有良好的習慣。 有一些新生字識得不少,數數也行,但就是習慣不太好,學寫字,手勢筆勢都有問題;一些孩子在很短的時間內,在課堂裏安靜不下來。這些現象的產生,與學前階 段只注重藝術特長培養、與家長只注重單一的識字、數數傳授有關。一些家長拼命教孩子識字,但對孩子一些不好的習慣不聞不問,有的家長一邊喂孩子吃飯,一邊 教孩子識字,這種做法久而久之養成了孩子思想不能集中的習慣,而不少家長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一師附小校長魯慧茹説,習慣對學生的影響很大,有時候學生的 外顯差距雖表現在學習成績上,但這是由習慣的明顯差距造成的。

幼小銜接,要從以教授孩子特長為中心轉向習慣的培養,多識一些字可能在國小初始階段有優勢,但對以後的發展並沒有過多的影響,而習慣的培養則對孩子的近期學習和將來發展有突出作用。習慣好,受益一生,而習慣的培養,則需要從小做起。

 四、友情提示

1.好習慣從整理書包開始

書包是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重要載體,理性的家長應該讓孩子在規定時間內整理好書包,這雖是一種簡單勞動,卻可以培養諸多習慣。

2.養成時間概念

對孩子的作業和任務完成,開始用時間來加以檢測,讓孩子懂得“看時間”、“用時間”和“把握時間”,以形成“今日事今日畢”的習慣和處事方式。

3.儘管國小一年級新生並不要求寫字,但如果孩子已有興趣,要注意諸如讀寫姿勢等行為習慣。

4.抽一定的時間,對孩子進行集中注意力的訓練,看看孩子的持久集中時間能有多少,並據此採用合適的辦法加以改進。

5.模擬學校上課時間調節生物鐘,在暑期中將孩子的作息習慣轉到國小狀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