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映潮的藤野先生教案

來源:文萃谷 2.12W

《藤野先生》一文通過懷念藤野先生,讚揚藤野先生沒有民族偏見的偉大性格和正直、熱忱、高尚的品質,回顧了自己在日本求學時期探索救國道路和思想轉變的過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餘映潮的藤野先生教案,歡迎大家參考!

餘映潮的藤野先生教案

  一、教學設計:

1、教材分析

《藤野先生》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 九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課文。本單元學習的目的是“欣賞散文,要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賞析文中的人物、事件、景物的描寫,品味精妙的語言。”本文的重點是抓住典型事件,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並體會作者在文中表現出的對恩師深深感激之情。

2、設計理念: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課程總目標“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設計。在培養學生概括能力的同時,展開橫向思維,讀懂事件與主題的關係;在引導學生欣賞名家作品的同時,使學生受到前人高尚情操的薰陶,達到既學讀書又學做人的目的.

3、學生分析:

經過進三年的學習,九年級學生對於一些問題已經有了自己的看法,他們對於作品內容已經具備了概括,分析能力,但有些內容理解得不夠全面、客觀。不過,思維活躍視野開闊,只要給他們機會,就會展示出來。

具有好強,好勝的特點。班級中已初步形成交流、探索、合作的良好氛圍。因此教學中,我以討論交流為主,“還政於民”適時引導,這樣學生會更易接受。

  二、課堂實錄

(一)創設問題情境,導入新課

師: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與他人的因素,而老師又是其中很重要的角色.大家所熟悉的魯迅先生也是這樣.

師:我們學過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還記得三味書屋中老先生的名字嗎?

生:壽鏡吾

師:今天,我們再通過魯迅先生的文字一起認識一下魯迅先生的另一位老師藤野先生。去看看這位洋老師給了魯迅怎樣的印象和影響。

(導語的設計,抓住學生初讀中的漏洞,許多學生讀後並沒想到 ,魯迅先生在私塾中的啟蒙老師.導語的設計意在“温故而知新”。既簡潔,節省時間,又能一下子觸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急於瞭解魯迅先生的洋老師,激發學生再次細讀課文的慾望。)

(二)引導學生將事件歸類,培養學生概括事件的能力。

師: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課文要求一邊細讀,一邊找出課文中所寫的事件,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學生都快速讀起來)

師:時間到,現在誰能概括?其他同學在注意聽的過程中,針對文中所寫內容可以加以補充更正。

生1:1)清國留學生的辮子很“標緻”

生2:2)“清國留學生學跳舞”還有3)“作者在仙台受到優待”

師:剛才這位同學概括出兩個,表現很不錯的,誰還能概括?積極發言

生3:4)初見藤野先生,5)留級生介紹藤野先生

(生情緒氣氛漸漸高漲,進入思維狀態,舉手同學也多了起來)

生4:6)藤野先生為“我”添改講義;7)教“我”改解剖圖;8)擔心“我”怕鬼;9)問“我”中國女人裹腳之事

師:這位同學一次概括出四個事件,真的很棒,給些掌聲作為鼓勵。(生齊鼓掌)

生5:10)匿名信事件;11)看電影事件

師:文章結尾部分還發生了什麼事情?

生6:12)“我”與藤野先生惜別;13)回國後,憶藤野先生;14)丟、尋藤野先生添改過的講義

師:(小結)同學們帶着要了解藤野先生--魯迅的洋老師的想法查找並完成了事件的概括,對內容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大多數學生僅抓住了直接或間接寫藤野先生的事,其餘的事件則忽略掉了,也有學生摳得過細,經過全班討論後,歸併到此14件事中學生在此過程中帶着要了解藤野先生--魯迅的洋老師的想法,去查找概括事件,既完成了事件的概括,又再次細讀了課文,達到了自主閲讀的目的。)

師:我們根據這14件事與刻畫人手的關係,分為三類,並分別説説不同類別事例的作用。(幻燈片放出)

第一類:寫藤野先生其人,直接為刻畫人物服務。

生7:第4件事是見藤野先生的印象,從初見對藤野先生的外貌描寫中可見學者形象。

師:那麼你把外貌描寫讀給同學們聽,我們可見翻到前面彩圖看先生的畫像。

生8:第5件事是耳聞藤野先生逸事,屬於側面描寫,既增加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瞭解,又使寫法靈活多變。

生9:第6~9件事是正面描寫,刻畫藤野先生的極具特色的4個典型事件,準確、傳神地刻畫了治學嚴謹、做事認真、關心學生、毫無民族偏見的良師形象。人物形象地塑造,主要藉此完成。

(將閲讀教學與對學生的寫作指導聯繫在一起,是符合學習規律的,教學目標的第一點相對輕鬆的完成了,且基本上是學生自查自找自行歸納的,效果較好。)

第二類:寫作者離開藤野先生及對藤野先生的懷念,感激之情。

生10:第12~14件事寫惜別,不捨之情,回憶亦可見師生情深。丟講義的自責,尋講義的誠懇從獨到的角度含蓄地表現了魯迅對恩師無言的感激與思念。

師:由此可見,敍事不僅是為刻畫人物服務,變可飽含深情,抒發情感,從而直奔主題,使主題含蓄深刻而又令人回味無窮。(瞭解第二類事件的作用,學生稍費周折,但一經點撥,很快就明白。尤其惜別幾節中,比較直白的感情流露,魯迅善意的謊言,學生還是能理解的。而“丟”與“找”經過比較分析後,學生則明白“找”是重點,也是生對師情深的間接表現。這樣,讓學生逐事細究,使學生不僅明白事件的作用,也理解了作者這樣寫的原因--都為抒發作者對藤野先生的一片無法言表的真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