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朗讀者第6期最新一期觀後感

來源:文萃谷 1.23W

《朗讀者》以個人成長、情感體驗、背景故事與傳世佳作相結合的方式,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後的價值,節目旨在實現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傳導作用,展現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情感,被譽為是傳播文化的又一股“清流”。

2017年朗讀者第6期最新一期觀後感

以下是關於朗讀者第6期最新一期觀後感,歡迎大家參考!

  【1】朗讀者第6期最新一期觀後感

一個外形類似電話亭的“朗讀亭”最近在多個城市流轉,每到一地即成“爆款”,讓市民們排隊等候。他們中有坐着輪椅趕來的耄耋老人,有冒着大雨等待的國小生,還有抱着孩子來排隊的母親……他們有個共同的特點:讀的不只是書,更是情,用最簡單的方式呈現心中最想表達的情愫。

本週,一座朗讀亭出現在清華大學蒙民偉音樂廳前。“朗讀亭”並不大,裏面有麥克風和簡易的錄音錄像設備。每天上午10點到下午4點對外開放。

  清華:820人走進“朗讀亭”

來自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小柏雖然沒有看過《朗讀者》節目,但是因為一直在清華大學廣播台做主持,聽到消息後馬上跑來體驗。他説,清華大學廣播台裏的每個同學都曾來到朗讀亭裏進行過朗讀和錄製。“你也許不會相信,我常常想象,你是多麼美好,多麼可愛。但實際見了你的面的時候,你比我想象的,要美好得多,可愛得多。你不能説,我這是説謊,因為如果不談的話,我蠻可以僅僅想憶你自足,而不必那樣渴望着想要看見你。”談起詩人朱生豪的《醒來覺得甚是愛你》,小柏笑着對記者説:“我以前在課上,曾經單獨被老師叫起來讀過,而且是讀給女朋友。這次打算重新讀給她,也算是紀念一下當年激情燃燒的歲月吧。”

同樣來自清華大學廣播台、原籍台灣新竹的林以璿,則在一旁默默地朗誦着《徐珮芬詩集》中的《地球人》。“從今天起,我要做一個地球人,每天洗澡,並且確實吹乾每一根頭髮,不愛上一個以外的人,不專心愛一個人,生病時乖乖服藥,健康時天黑就睡覺。”林以璿説,雖然《地球人》不長,她卻喜歡這種憤世嫉俗中又夾雜着一點可愛的感覺。

一位清華大學的工作人員帶着孩子趕來參加活動。“作為家長希望孩子可以從小養成閲讀的習慣,學校的老師也推薦了《朗讀者》這個節目,所以,想讓孩子來體驗一番。”這位家長表示,“如果能預約上的話,我想讓孩子讀《三字經》。”

據主辦方統計,從上週五開始,已經有820餘人走進“朗讀亭”。為了更好地推進這項活動,清華大學還為沒有自己準備書的讀者免費提供經典名著。同時,如果讀者願意捐出自己的一本書,清華大學校研究生會便會贈送一張“清華樂章”校園文藝演出活動的換票券。

  杭州:千餘人體驗朗讀亭

不僅在北京,朗讀亭在上海、杭州、西安、廣州同樣受到追捧。

朗讀亭在杭州也迅速成為爆款,無數杭州市民不顧颳風下雨的惡劣天氣,撐着雨傘排隊等待。主辦方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在浙江大學紫荊校區停留時,學生們還將隊伍排成“朗讀者”的拼音首字母縮寫自娛自樂。據不完全統計,進朗讀亭朗讀的杭州市民超過千人,這個結果連節目組的導演都意想不到。“那天我看到好多教授學者進亭子朗讀,這種狀況我還是第一次碰到。很多人在冷風裏排了幾小時隊,臉上還是笑呵呵的。”

上海:進朗讀亭排隊等候九小時

朗讀亭在上海圖書館站的第一天就打破了杭州的紀錄。即使下雨了,風起了,上海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已在現場立起“排隊還需九小時”的牌子,朗讀者們依舊執著痴情地等待着。上海圖書館副館長周德明表示,讀者的熱情讓他感受到了“閲讀的春天”再度到來。“未來,上海圖書館會盡可能滿足讀者各種各樣的需求,除了提供紙質、電子書籍,甚至還能提供像朗讀亭這樣的形式,讓讀者挑選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閲讀、朗讀。”他説。

以前在網絡上經常可以看到有些帖子熱文評論國人不喜朗讀,其實,我們不是缺乏朗讀的土壤,而是缺乏朗讀的催化劑。如果説給自己一個理由讀書,給讀書一個理由,那麼這個理由就是——情。正如《朗讀者》製片人兼主持人董卿表示:“其實朗讀真的應該像唱歌説話一樣,我想你了、我很喜歡你或者我忘不了這個人,我們都可以用這種方式借文傳情。我真的是希望通過《朗讀者》能夠讓普通的人找到一種途徑。”

  【2】朗讀者第6期最新一期觀後感

3月4日、5日,由董卿擔任製片人並主持的節目《朗讀者》第三期,在央視一套、三套播出。榮獲2016“感動中國”“感動山西”十大人物的臨汾紅絲帶學校校長郭小平,在這期節目中講述了他和紅絲帶學校的感人故事,並在現場深情朗誦了拉迪亞德·吉卜林的詩歌《如果》,表達對孩子們發自心底的關愛、祝福和期盼。

節目現場,郭小平的一言一行,感動了每一位觀眾,也再次感染了家鄉人民。3月6日,剛剛參加完節目的郭小平沒有歇着,他組織了一場“防艾反歧視”的大型公益活動,記者藉此機會,對他進行了採訪。

  參加節目都是為了孩子們

6日上午,臨汾市平陽廣場熱鬧異常。臨汾紅絲帶學校、美國艾滋病健康基金會等單位主辦的“信守對她的承諾——防艾反歧視公益宣傳活動”在這裏舉行。

作為活動的發起人,郭小平異常忙碌,他組織學校的老師和來自山西師大、全國雷鋒聯盟臨汾站、順風車公益協會的數十位志願者們,為市民講解預防艾滋病知識,發放防艾宣傳資料。為了讓更多市民參與到這次活動中來,郭小平和公益組織還為大家準備了康乃馨鮮花、安全套以及印有“防艾”字樣的雨傘、T恤、紙巾、紙杯。“郭校長,我昨天在電視上看見你了!太讓人感動了!”活動現場,不時有臨汾市民或者老朋友來看望郭小平。

臨近中午,站了一上午的郭小平才有機會找了個角落坐下來,舒緩一下他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的腰部疼痛。“一開始董卿好幾次邀請你參加節目,你都拒絕了,是為啥呢?”記者問。郭小平解釋,一是因為學校的事情比較忙,孩子們離不開他;二是因為在接受主持人訪談時,可能會揭開往日的“傷疤”,有些傷感的故事不想再去提及。郭小平説,後來又決定去錄節目,是因為一個更重要的原因——今年學校將有16個學生要參加大學聯考,他希望通過節目,讓更多的人瞭解和理解艾滋病感染者,讓大家都參與到預防艾滋、反對歧視的隊伍當中來。將來這些學生走進大學校園,邁入社會以後,更多的人能包容和減少對他們的歧視。

  訪談期間,郭小平數次落淚

“這位朗讀者,他選擇了用愛和奉獻,為一羣特殊的兒童撐起了一把傘,為他們擋風遮雨。”節目現場,董卿用這樣一句話來介紹郭小平。

大門拉開,郭小平身着平時常穿的米黃色休閒西服,胸前彆着紅絲帶,進入演播大廳的時候,觀眾全體起立,報以雷鳴般的掌聲,向他致敬。接受董卿採訪時,郭小平講述了13年來的辦學經歷。對這所全國唯一的艾滋病患兒學校,郭小平可謂嘔心瀝血,從院長到校長的轉型,都緣於他心中的那份責任和牽掛。接受訪談期間,郭小平不止一次落淚,這淚水中包含幾多心酸、曲折以及對學生們無限的愛。

郭小平在節目中介紹,學校裏有33個孩子,他們大多是孤兒,他不知道他們父母的墳在哪兒,但他每年都帶着孩子們去祭拜,並且朝着天唸叨:“假如上天有靈的話,你們保佑孩子活着,好好地吃藥!將來孩子考上大學,如果還來見我,我再帶着他們去給你們上墳。”郭小平解釋,上墳不是搞封建迷信,娃娃們雖然是孤兒,但一定要讓他們懂得感恩生養過的他們的父母。

“如果孩子們考上大學走了,你會想他們嗎?”“娃娃們跟了我十幾年,怎麼能不想?!鳥兒長大了,總要往出飛,如果他們飛不動了,有什麼問題或者受傷了,我還在這兒等着他們!”董卿的問話讓郭小平再度哽咽。

“您一定要注意身體,如果您的身體垮了的話,就是一個家庭的頂樑柱垮了。真的非常感謝您為我們做的一切,我們一定會回來的。請允許我們叫您一聲爸爸!”這是即將參加大學聯考的學生對郭小平説的心裏話。現場觀眾數度被郭小平和孩子們的故事感動得熱淚盈眶,主持人董卿在採訪的過程中,也數度落淚,不停地擦着眼淚。

“我們有選擇的機會,應該説這是一種幸運,但是有時候我們的選擇也是一份挑戰、一份責任、一份勇氣,去面對不可預知的未來。”正如董卿所講,郭小平曾面對社會公眾的質疑,堅持自己的選擇,用自己全部的愛來守護這些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學生,像父親一樣來包容他們,為他們遮風擋雨、為他們照亮道路。

  朗讀《如果》,希望孩子們堅強

朗誦開始之前,8名紅絲帶學校的孩子被請到台上。當他們撲到郭小平的懷裏,已是淚流滿面。

“孩子走上台在郭校長懷裏哭的場景,融化了我的心。郭校長為這個社會受艾滋病影響的兒童,做過這麼多貢獻,我為他點贊,為他感動!”美國艾滋病健康基金會亞太區副主席鮑玉剛看完節目後説。

郭小平坐在台階上,在學生們的圍繞中。這場景跟他平時和孩子們在一起時一樣。

郭小平選擇了拉迪亞德·吉卜林的詩歌《如果》,用帶有臨汾口音的普通話念起來:如果周圍的人毫無理性地向你發難,你仍能鎮定自若保持冷靜,如果眾人對你心存猜忌你仍能自信並認為,他們的猜忌情有可原,如果你肯耐心等待不急不躁,或者遭人誹謗卻不以牙還牙,或遭人憎恨卻不以惡報惡,既不裝腔作勢、亦不氣盛趾高……你的修為就會如天地般博大,並擁有了屬於自己的世界,更重要的是:孩子,你成為了真正頂天立地之人。

選擇拉迪亞德·吉卜林的詩歌《如果》,是專門為了送給學校裏的33個孩子。郭小平坦言,前期他就和董卿溝通過,並對朗讀篇目進行細心挑選,最後確定了《如果》。郭小平誦讀《如果》,就是希望孩子們能平安幸福,有一個好的生活,將來走向社會,一定要堅強,不要傷害別人,即使社會上還存在歧視,自己也要保持一個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社會,堅強生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