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與早教老師學的2方法

來源:文萃谷 9.96K

很多新手父母都知道,專業的早教機構和寶寶的“玩”,與家長陪寶寶“玩”的最大區別在於:專業的早教機構的“玩”,提倡的是“遊戲+體驗=學習”的育兒理念,通過與老師的互動式“玩”,幫助孩子開發成長中的七大潛能——感官、體能、識別、社交、人格、語言音樂。只要孩子上了早教課,父母肩上的千鈞重擔就一朝放下了嗎?你要是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

媽媽與早教老師學的2方法

一週就上1-2節的早教課,單靠這點時間來貫徹早教的核心理念,是遠遠不夠的。父母應該成為早教課的.主體,只有父母也跟隨學習,將早教的核心理念延伸到孩子生活學習的各個方面,為孩子創造最大的快樂和最大的潛能開發效益,早教投資的效益才真正達到最大化。那麼,家長們該和早教老師學些什麼?具體的我們不談,最重要的是以下幾個理念。

在遊戲中繼續多感官體驗

對0~3歲的孩子來説,學習是建立在遊戲與體驗的過程中的。早教不是為了把一個孩子教育成為超級天才,而是通過感官和親身體驗,挖掘出孩子身上的各種潛能,使他擁有更多的經驗。因為孩子年齡還小,你不可能把很多知識性的東西塞給他,這個時候培養他對世界的感知、適應能力最重要,而達到這個目的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讓他在遊戲中去體驗。

多感官的吸收比起生硬枯燥的平面接觸更能讓寶寶體驗事物的多面性,且能更好地接受新鮮事物。孩子上一些比較好的早教機構,父母會親身體驗到多感官教學的優越性,在他們的課上,孩子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等五感是齊齊上陣的。回家之後,我們為何不把“多感官教學”進行到底呢?

小妙招:在上音樂課的時候,寶寶能夠痛快地享受打擊樂器帶來的樂趣;回家之後,我們不妨買一套小打擊樂器和孩子一起玩,鍛鍊孩子的節奏感,動作的協調性,使眼手腳高度配合;藝術課上,寶寶會無拘無束地畫出他心裏的世界,回家後我們給他提供塗鴉板,有意識地保留他的塗鴉作品,在家中的陽台或走廊上替他辦一個畫展;同樣,在家也可以上“育樂課”,讓寶寶玩身體滑板,鑽軟管,過獨木橋,盡興去玩。讓寶寶在玩耍中、在摸爬滾打中探索和學習,幫助他們逐漸建立對外面世界的認知和適應能力,效果直接而明顯,家長只要在旁做好保護工作就可以。

耐心重複,凸現早教成果

早教專家一再提醒家長,在豐富寶寶體驗的時候要注意重複性、一致性、適齡性。比如上完早教課回家後,要重複課上的內容,讓寶寶重複瞭解,且每次的行為或標準要保持一致,另外早教的內容要針對寶寶的年齡為宜。因為0~3歲孩子的理解力和接受力都處在剛剛發育的階段,很多意識和思路,只有通過不斷的重複才能被他們記住,並將這個遊戲所貫穿的思維方式自然而然地應用到生活中去,而僅僅上過一次課,對他們是很難形成什麼印象的。像每次離開學校,老師都會和小朋友們一一揮手再見,經過多次這樣的重複,寶寶一般在7個月大時,一説再見,他就知道揮手了。

小妙招:早教機構也常用旋律優美的古典樂曲來刺激孩子的聽覺神經,開發孩子的音樂智能。但這項工作光靠一週兩小時的課,是根本不夠的。家長帶孩子回家後,還要耐心重複這一過程,在孩子3個月以前,每天可定時給他放一些優美的古典樂曲,每次15分鐘即可。孩子半歲左右,播放音樂的時間可適當延長,除了過於鏗鏘有力的和節奏瘋狂的樂曲不宜給孩子聽外,從節奏輕快、富有生氣的到舒緩流暢、優雅動人的各種風格的都可以讓孩子聽一聽。悦耳的音樂對孩子的智能發展相當有好處。如莫扎特的音樂,曲式均衡且對稱,嚴謹的風格有一種格式美,的確對寶寶的音樂智能發展有幫助。最好要選擇節奏多元的樂曲,才能讓孩子的腦波交換進入活躍的階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