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人生邊上》讀後感(5篇)

來源:文萃谷 1.26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走到人生邊上》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走到人生邊上》讀後感(5篇)

《走到人生邊上》讀後感1

一位百歲老人的人生感悟,向前是人生清零的邊界,向後是這一生的酸甜苦辣,書中所寫的關於肉身與靈魂的看法,關於人間百態的點滴感悟,凡此道來的娓娓話語都值得我們去深思。

關於生命的思考,楊絳先生本人也在苦苦追尋,肉身在不斷衰老,而靈魂卻在不斷昇華,當身體走向盡頭的時候,靈魂又該如何安放?個體的生命是有限的,而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生命是無止境的。

關於教育,楊絳先生認為好的教育應該是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而不是耳提面命式的,她本人的成長曆程及女兒的成長都是最好的印證。關於婚姻,楊絳先生認為無論何時相互理解都是首要的,夫妻首先應該是知心朋友,若不知心,怎會久伴。

生命是一條孤獨的河流,每一程都會有志同道合的夥伴。對於我來説,二十多歲的年紀,談一輩子太長,談人生閲歷太淺,能做好的只是堅定腳下的路,無愧於那一份赤子之心,走在人生邊上,啟迪心靈,走在人生路上,回首不忘初心。

《走到人生邊上》讀後感2

本書是楊絳先生在九十多歲高齡時的著作。鬼神,靈魂與肉身這些在中國民間中議論千年不斷的東西出現在這本書中。楊絳先生想明白自己留在身後的是什麼,前面等着她的又是什麼。《走到人生邊上》的前言中,楊絳先生這樣寫道:“我正站在人生的邊緣邊緣上,向後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後看,我已經活了一輩子了,人生一世,為的是什麼呢?我要探索人生的價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麼都沒有了嗎?當然,我的軀體火化了,沒有了,我的靈魂呢?靈魂也沒有了嗎?”從這一段話可以知道,楊絳先生的這本書分兩個部分,一個是人生的價值,一個是靈魂的去向。

楊絳先生提出人生的價值在於靈魂對肉體的支配。這兩者在同一個個體中相互鬥爭又相互統一。人的本性中包含的懶,貪,色等七惡,七惡與人的靈性良心背道而馳。所以這兩者相遇時,人就會出現各種煩惱憂慮,若處理不當自會有一些心理的`問題。而當人的肉體經過千錘百煉擁有足夠的靈性良心時,人就會要求自己不斷的完善自身,驅動自己追求更有意義的人生。所以人生在世遇到的一切困難需要我們坦然面對,因為人肉體上的磨練會得到靈魂價值上的累加,靈魂的價值長久不滅。

《走到人生邊上》讀後感3

《走到人生邊上》這本書楊絳先生在96歲高齡時的創作,前半部分的自問自答的形式,先探討了神鬼的問題,這個問題是全書的大前提,如果不對大自然懷有敬畏之心,不尊重大自然的客觀規律,那麼之後的靈魂、命運、信仰等問題根本無從談起。接着楊絳先生對本書所談的“人”進行了界定,即人世間每一個具體的人。並且每次談到一個新問題的時候都會先進性定義,如“靈魂”、“個性”、“本性”、“靈性良心”等。並且有問有答,內容層層遞進,絕沒有隨意的篇章,邏輯嚴密清晰。這本書不是學術論文,但是楊絳先生卻依然以作學術論文的態度和嚴謹對待。

如果問及崇拜的偶像,我必答楊絳先生無疑。在她身上總能看到閃光點。胡河清曾讚歎:“錢鍾書、楊絳伉儷,可説是當代文學中的一雙名劍。錢鍾書如英氣流動之雄劍,常常出匣自鳴,語驚天下;楊絳則如青光含藏之雌劍,大智若愚,不顯刀刃。”楊絳先生一生在探尋的過程中審視自我,關注內心,不讓生活拿走自己的想法,磨平其稜角,還要保持對自我的肯定與欣賞,保持對人生的努力與堅持,所以她的人生自帶光環,閃閃發光。

《走到人生邊上》讀後感4

看了楊絳先生《走到人生邊上》,再次感受到先生摯樸,平實的語言。無華的語言中又充滿了哲理,引發讀者的思考。其中有一文章《勞神父》讓我很有感觸。

楊絳先生説,九歲那年勞神父跟她講故事,並送她一盒巧克力。巧克力貼上了十七,八層廢紙,要求必須在回去的火車上才能拆開。楊先生一直以為勞神父的用意是要勉勵她做人要堅定,勿受誘惑;到九十歲的某一夜晚才頓悟他的用意,就是希望她能把那匣糖帶回家,和爸媽一起分享,僅此而已。哈哈。實在有趣。

楊絳先生一生歷經坎坷磨難。到百歲之齡仍在學習反思,對人性和生活的思考越發透徹,返樸歸真。其實有時候生活或事情的本意是很簡單的,只是我們想多了,不是嗎?沒有那麼多的勵志故事,不需要那麼多的道理説教,中心思想和內涵引申。

曾經有人問,為什麼喜歡看米老鼠和唐老鴨,答案就是,好看。喜歡有時候真不需要理由。大道至簡,如日東昇西落一樣平常。簡單就是快樂。

《走到人生邊上》讀後感5

走在人生邊上,除了年齡,還有靈魂。當然,這兩者相輔相成。希望將靈魂洗淨鉛華然後“回家”,對人生來一次深思,對生命進行拷問,到底我們匆匆忙忙來往真正的意義所在何方。

之所以會為人是因為“靈性良心”,楊先生,百歲老人,到底善良,把生而為人的定義放到最低;她也最通透,懂得人啊,形形色色,粘上些“靈性良心”就可稱人。所以,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能容忍、容納很多其實不配稱人的人皮、人屍。

“人性善”論看到了,人初生為赤子時的純白,我認為這是一種樂觀主義,努力去糾正和塑造人性裏黑色的東西。而我認為“性惡論”更加符合對現下人的認知,人性裏最多最廣泛的是灰色地帶,首先要做的是正視,其次才是糾正。人,生來就像一艘破船,餘生的精力都要用來修修補補。這艘船上有“靈性良心”,然而在浩瀚而風浪的大海上,這一點點的東西要經受一生的吹打和考驗,風平浪靜時見不了可貴,最可貴處當在漆黑夜裏的狂風呼嘯、海浪奪命中。

作為掌舵者的自己,當時時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努力反思自己,努力提升自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