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枷鎖》讀後感3篇

來源:文萃谷 1.56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生的枷鎖》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生的枷鎖》讀後感3篇

《人生的枷鎖》讀後感1

所謂夢想就掛在天上,偶爾抬頭看一看,而不斷妥協,努力抓住眼前的一點點幸福温暖,一不小心就走完了這一生,才是大多數普通人的人生。

確實是毛姆寫的最好的一本,可能他也是寫到這個階段才對人生又有了新的`感悟吧。

中間幾次因為米爾德里德想要棄讀,但又懷着怒其不幸,哀其不爭的心理總想看看菲利普的底線到底在哪裏。

毛姆筆下的愛情故事往往都是莫名其妙,毫無道理。我一向認為所有的愛都有其原因,可能是因為錢,可能是因為外貌,可能是因為他説話的表情很温柔,也可能只是因為她長了一顆很好看的硃砂痣。

但毛姆寫的愛情都是心裏覺得對方寡廉鮮恥,卑鄙粗俗,一無可取之處,但偏偏又愛的死去活來,實在難以理解。跟前幾本比起來,這本格局大很多,主角不再是天才,菲利普是一個徹徹底底的普通人,不僅不好看還有跛足。他有年輕人異想天開,自命不凡的階段,也有一次又一次的半途而廢,迷失情慾之中對未來彷徨掙扎。最後他依然有仗劍走天涯的夢想,但恍然發現眷戀的依然是萬丈紅塵裏的俗世煙火。

工作、結婚、生兒育女,最後死去。他做出的選擇與拉里和思特里克蘭德截然相反,“也許向幸福屈服就是自認失敗,但這是比無數勝利還要強的失敗。”

所謂夢想就掛在天上,偶爾抬頭看一看,而不斷妥協,努力抓住眼前的一點點幸福温暖,一不小心就走完了這一生,才是大多數普通人的人生。

《人生的枷鎖》讀後感2

這是本帶着毛姆自傳色彩小説,也是我讀的第三本毛姆的長篇《人生的枷鎖》。一個好的作家應該是獨樹一幟的,無論是在文筆還是思想範疇上,都會有自己明顯的風格。正如這個世上的人,會因以與他人的`不同而區分開來。毛姆的故事總是這樣,情節緩慢,語氣温和,卻娓娓動人。所以讀毛姆好像是聽一個長者正在跟你講故事。

我聽得漸漸入了迷。

主人公菲利普是個一條腿殘疾的孤兒,由他的伯父伯母撫養長大,但屬於中產有資階級,擁有一定的社會地位。他性格獨立而敏感,並熱愛閲讀思考,因而對世俗的許多事情會加以審視並有自己的看法。這就和大部分人不一樣——一概接受。故事裏,他的人生稱不上成功:上學時被同學嘲笑跛足,而後自己孤立起來。第一次戀愛,卻發現是自己的虛榮心作祟。學習會計卻與事務所的人格格不入並且對會計毫無興趣。轉而去巴黎學習自己喜愛的繪畫卻發現自己並沒有多少天賦,頂多當個二流畫家——接觸的藝術家是需要大天賦的。在巴黎間,卻陷入一位本質庸俗冷薄的女子戀情中,迷戀她的肉體而不能自制,她一次次傷害他卻一次次求助他。於是,菲利普便又神魂顛倒,心靈因此而深深自責。去上醫學院,漸漸發覺自己喜歡這職業卻遇到了磨難——因股票是去了所有的財產,他只能停學。而後費勁艱辛尋找一個低級工作來填飽肚子,得出人生無意義的結論安慰自己。最後報收生活磨難的他,才遇到了完美的情人,因此內心得到安頓與幸福。

《人生的枷鎖》讀後感3

自從看過了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被主人公為了夢想而拋棄一切的執着和力量深深打動了。那句“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幾乎家喻户曉,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我朋友圈的個性簽名,告訴自己夢想的重要性。可是這一部小説卻恰恰相反。在菲利普不斷的追逐夢想、跌倒、爬起、迷茫、躊躇的過程中,最終歸於平凡。

這個結局多少有些讓人失望的感覺,本以為在宗教、會計、藝術、醫生中的任何一個方面取得不小的成就,畢竟菲利普從年少到結尾三十來歲都在跌跌撞撞的`前行。天生的跛腳、年幼失去雙親,在德國、倫敦、巴黎、倫敦反覆輾轉,只為尋找能讓他不平凡的方式。可是在每一件事上都不盡如人意。

經歷過貧窮的限制、三番五次被心愛的女人欺騙(我始終覺得是他強烈的自尊心讓他對傲慢的米爾德麗德保有強烈的愛意,即便後來菲利普對她心生憎恨和厭惡,但他仍保持希望和幻想),他放棄了夢想似的西班牙之旅,答應索斯大夫和他一起開一個診所,和朋友阿特爾尼的女兒薩利結了婚。一切都歸結於平凡也許這才是人生。就像克朗肖送給他的一條破波斯地毯所揭示的一樣:生活毫無意義,每個人都編織一幅錯綜複雜而又美麗的圖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