惦念張畫勵志人物故事

來源:文萃谷 1.38W

金嶽霖先生晚年回憶:“20世紀30年代前後,我在清華教書。我總是頭一天晚上就到了學校,遇到這樣的時候,我有一段時間總是到燕京大學去找黃子通先生。我們雖然都是教哲學的,然而談的不是哲學。他有些中國山水畫,他自己最得意的是董其昌的,我最喜歡的是謝時臣的。有機會我就要去看看謝時臣的那張畫。因此,我同黃先生成了朋友。”

惦念張畫勵志人物故事

因為喜歡一張畫,就想着常去看看。馮友蘭先生在悼念金先生的'文章中,曾稱之為嵇康式的人物。上面所述,也是一個小的側面,供我們追想金先生的內心及情趣。

陳之藩先生也有類似的經歷。他在台南教書時,在一位朋友的研究室裏看到一張畫。畫面很簡單:淺的藍像天,略深的藍一定是海了。看這張畫時,就好像經由一扇明淨的窗向外望到天與海。“我坐在這位朋友的研究室裏等他回來,他回來了,沒有與我談話,我也知道他回來了,兩人共同欣賞這畫。‘我不解,為什麼這張畫如此簡單,而力量這麼大!’我好像自言自語地向他説,又好像是在問他。而這位既是詩人又是醫生的朋友説:‘我不論在外面碰到什麼麻煩,回到屋裏來,看到這張畫,心情就會立時沉靜下來。’這類的窗子、這種角度下的風景,在台南是不難找到的,而這張畫比真的風景還要真實。”

“畫比真的風景還要真實”,這是很高的評價,要畫到怎樣的水平才當得起這句評語?有機會當找這張畫來觀賞觀賞。

後來,陳之藩先生旅居香港,常去台南,一來去看這位朋友,聊天;還有,是去看這張畫。又過了幾年,他無意中知道這張畫的作者是俄裔美國畫家羅斯科——抽象表現主義的代表人物。

兩位名人的軼事,除了給人古樸淡雅的感覺,還有別的方面的啟示嗎?金先生是著名的邏輯學家、哲學家,在中國20世紀哲學史上有重要地位;陳先生是電機工程領域的著名學者,同時又是散文名家,在港台地區有相當大的影響。他們跨出專業,對一幅畫長久而深情地關注、欣賞,顯示了從容的生活態度、較高的藝術修養,這些對他們的人生、學術創造應該發揮了潛在的促進作用。

“火爐一砌,老朋友的畫就掛上了。”在一篇哲學論文裏,金先生曾這樣寫道。多麼高雅的場景!朋友因一張畫或一張唱片聚到一起,清茶一杯,欣賞評論,新見迭出,有時各有所好,甚至不免還要爭論一番,戰罷相視而笑,這也應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