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難不毀信義勵志人物故事

來源:文萃谷 2.11W

吳乃宜老人的家在一個偏遠的小漁村———蒼南縣霞關鎮三澳村。

苦難不毀信義勵志人物故事

2006年,蝦皮捕撈特別賺錢,吳家的4個兒子拿出所有的積蓄,又借了60多萬元,籌夠100多萬元買了艘鋼質漁船,成了霞關鎮第一批擁有鋼質漁船和先進捕撈工具的漁民。

沒想到,就在那一年,“桑美”颱風在霞關港登陸了。漁船翻了,除了二兒子吳秀全,3個兒子再沒能上岸。二兒子也因為在海水中泡了太久,暫時失去了勞動能力。

颱風過後不久,有不少債主上門討要債款。但當他們看到吳乃宜老人的境況時,都覺得開不了口。

這時,吳乃宜老人做出了讓人意想不到的決定。他對每一個債主承諾:“我會想辦法還債的。”

3個兒子過世後,蒼南縣政府給颱風遇難家屬分發了一筆補助。有兩個兒媳婦拿走了其中大部分補助,把年幼的孫女留給老人撫養後,回了孃家。

老人拿到了24萬元的保險賠付。加上之後出售打撈起來的漁船,一共有將近40萬元。這些錢老人一分都沒留下,全部拿來償還了當地農村合作銀行的貸款和私人借貸及利息。

揹負着20多萬元各類漁具的賒賬款,攢錢、還債成了吳乃宜老人4年多來生活的唯一目的。這幾年來,他一直過着難以想象的清苦生活。

一盞15瓦的節能燈,幾件看不出顏色的陳舊傢俱,這就是老人現在所有的家當。

4年多,他每天只吃兩頓稀飯;平常摘一棵拿鹽水煮一煮就是一道菜;過年的時候,要靠好心腸的朋友或親戚送來一點肉,老人才能開個葷。

4年多來,吳乃宜老人一家沒添置過一件新衣服,衣服袖口和褲腳磨出了毛邊,還在繼續穿。兩個小孫女的衣服也是親戚朋友送來的.。

他們的年紀大了,不可能去打工賺錢,怎麼辦?吳乃宜和老伴決定,編織漁網賺取一點收入。

眼睛看不清了,手腳不靈活了,還是要織。織一張網,能賣100元,卻需要兩個老人2個月的時間,算下來每天只能賺幾角錢。這樣的收入實在微薄,兩個老人卻經常織到晚上12點才休息。

這期間,颱風中受傷幹不了重活的二兒子吳秀全不忍心再讓老父親一個人承擔債務。2006年,他拖着病重的身體和妻子外出打工。踩三輪、開機牀,什麼工作都接;為了省錢,他沒有回過家。夫妻做得辛苦,一年多省下1萬多元,給父親去還債。

就這樣,吳乃宜老人一家勒緊腰帶,一點一點地積攢,夠一筆欠款後就立即拿去還債。

老人的故事,感動了霞關鎮的每個人。家住鄰村的謝月娥,與吳乃宜家非親非故,吳乃宜卻稱呼她為“乾女兒”。當年謝月娥從別人那裏借了5萬元給吳乃宜,事情發生後,她沒跟老人提還錢的事情,自己默默地替老人還上了這5萬元債務。

霞關鎮上賣漁船繩索的黃敬瑞,當年吳家兄弟在他店裏賒了7萬元的繩索。4年多來,黃敬瑞從來不跟老人提這筆賒賬,反而是吳乃宜主動先還了2萬元。

黃敬瑞對記者説:“老人堅強,很厚道,不管多苦多難都重信義、守信用,這一點讓我敬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