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抓更多的羊蘇永樂的勵志人物故事

來源:文萃谷 1.1W

“喜羊羊與灰太狼”無疑是迄今為止最成功的中國動漫品牌。被稱為“喜羊羊之父”的蘇永樂手握這隻史上最紅的“羊”,自成一套祕訣。

我要抓更多的羊蘇永樂的勵志人物故事

在蘇永樂眼裏,“灰太狼”一點也不邪惡,因為每個人都是“灰太狼”。

熟悉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的觀眾不難發現,劇中的狼並不似傳統觀念中那樣兇殘可怕。相反,反派“灰太狼”在網絡時代以其獨特的角色定位、鮮明的人物形象俘獲不少人的芳心。“喜羊羊與灰太狼的故事裏沒有絕對的反派角色,灰太狼並不是壞蛋,它唯一的目的是為了生活,這和我們每個人都一樣。我們早上離開家去上班,就是為了‘抓羊’。”

在商場上,蘇永樂就如一隻尋找獵物的“狼”,憑藉敏鋭的商業嗅覺,尋找下一個目標。

成功:喜羊羊的生意

“我並沒有完全離開‘喜羊羊’,只是沒參與經營而已,我還是意馬國際(喜羊羊品牌的控股公司)的第二大股東。‘喜羊羊’上市,我可以多拿點資金回來,這是生意上的一般做法。”在蘇永樂平淡的語氣中,透露着精明的盤算。

熒幕上,狼永遠沒有吃到羊。現實中,蘇永樂也沒有“抓到”更多的羊。在“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動畫在電視上播出的頭4年裏,蘇永樂都沒有賺到錢,經營十分艱苦。因為合作方,無論是電視台,還是電影院,蘇永樂和他的夥伴都處於弱勢,幾乎沒有議價能力。當遭遇被收購時,蘇永樂選擇了“落袋為安”。

這個家喻户曉的品牌——一隻狼想吃羊的簡單童話故事,在過去幾年間創造出高達60億元規模的零售市場,以及連續4部共計逾5億元票房的電影。但“喜羊羊和灰太狼”給蘇永樂創業團隊帶來的金錢回報與這一品牌傳播力並不相稱。

“我們做內容是虧錢的,所以只能想辦法從衍生產品裏賺錢。”熟悉美國動漫授權模式的蘇永樂説。負責“喜羊羊”消費品授權業務的動漫火車公司有近300個授權商,覆蓋了服裝、飲食、印刷品、家用品、玩具等五大類。這跟美國的情況相反。例如夢工廠的《功夫熊貓》,花了3500萬美元做推廣,能收回來的產品授權費只佔票房的1/10——票房始終是美國動漫賺錢的主要來源。

“可以這麼説,以前國內沒人懂得怎麼按照日本和美國的動漫思維去運營。”蘇永樂頓了頓説,“中國的動漫授權模式是我發明的,我改變了整個中國動漫行業的形態,也改變了動漫行業的思維方式。”在中國玩具出口需求日益疲軟時,那些曾經被他“忽悠”來生產“喜羊羊”產品的代工生產商都因此而獲利頗豐,躲過了一劫。“他們真的要感謝我。”蘇永樂感歎道,“迪士尼的一位老闆曾經對我説:‘你們是中國的迪士尼’。”

商業成功與經濟回報之間的反差,似乎在蘇永樂身上的商人氣質中得到調和。他出生於玩具世家,14歲就開始接觸家族的玩具代工生意。“小時候跟着我媽媽跑外貿,打下了做生意的基礎。而開發什麼產品,小孩子喜歡玩怎樣的玩具,這些全是我自己玩出來的經驗。我對產品的感覺很強,對顏色和設計都很敏感。”

2003年,蘇永樂結束了在美國做了11年的品牌授權工作——根據品牌授權開發相關衍生品,回到中國,意欲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品牌。一次偶然機會,蘇永樂結識了廣州原創動力公司董事長盧永強,兩人一拍即合,“喜羊羊與灰太狼”由此誕生。

“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創意源自著名動畫片《貓和老鼠》的啟發。與充滿童真的貓鼠博弈相似,蘇永樂也認為那隻想吃羊的灰太狼不是邪惡的。“其實狼不是壞人,它也沒有做什麼壞事,只不過為了生活、為了生存果腹。我們每個人都是狼,我們早上要離家去上班,就是為了抓羊。”或許,這也是蘇永樂對商業叢林法則的領悟。

再創業:幼教應用軟件

“我有生以來只投過一份簡歷,就是申請樂高玩具的產品經理。那份工作實在太好玩了,可惜我沒成功。”蘇永樂一邊樂呵呵地説着,一邊擺弄着手邊的手機和iPad平板電腦。看來,他一直以來的志趣都跟“童真”有關。

即使不再參與“喜羊羊”的經營,蘇永樂仍然用名片的一整面印着喜羊羊中的卡通形象。這位被貼上喜羊羊之父標籤的“局外者”,仍然時不時地會收到一些商家發來的希望與“喜羊羊和灰太狼”品牌合作的請求。

還在“喜羊羊”運營一線時,蘇永樂就想增加一些新的題材和方向,但沒有得到其他投資人的認可。於是,他將這些新的想法投入到自己新公司去——投資了近3000萬元創立了智雲玉樹文化科技公司,主攻6歲以上的'兒童教育類移動應用(App)市場。

再度創業,蘇永樂除了相信這是“命運安排”,也似乎要彌補在“喜羊羊”創業中“意猶未盡”的遺憾。多年經商所積累的財富,讓蘇永樂在香港擁有一套曾與劉德華作為鄰居的豪宅。儘管如此,在“喜羊羊”中途退出的蘇永樂還有未竟之志。

學生們的一次作畫極大地觸動了他的創業神經。在一所學校裏,老師讓學生們畫樹,結果全班40個小朋友畫出來的樹幾乎一模一樣。蘇永樂很感慨:“每個孩子好像都在複製同一個東西。畫中除了樹,周圍再沒有兔子、蝴蝶或小鳥。”他意識到填鴨式的教學正在摧毀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他希望藉助幼教應用來重新開拓孩子的思維空間,激發他們原始的想象力。

於是,他希望通過現在流行的應用軟件產品來跟兒童的腦袋對話。無論是經營“喜羊羊”,還是現在做的幼教App,蘇永樂都將它們視為同一領域,不存在所謂的轉型,只是“用新的思維去嘗試新的東西”。他津津有味地説起一段童年的“輝煌史”:老師讓同學們畫外星球和外星人,所有人都用白色的紙畫一個地球,唯獨蘇永樂拿一張黑色的紙,用白色的蠟筆畫星球。“我心目中的宇宙是沒有陽光的,但是星球上的石頭看上去是白色的,所以我用黑色紙做底拿白色蠟筆畫。”

目標:“電子教育之父”

目前,蘇永樂已推出了200款兒童教育應用軟件。這些應用軟件的最大亮點是以“喜羊羊”等國內動漫形象為依託——“喜羊羊之父”的代號依然在蘇永樂身上毫不褪色,他利用動漫元素包裝傳統教材,而開發的應用大多數是收費的,售價為6~12元不等。

因為當下的移動應用大多數是以免費來搶佔用户,過早收費不利於擴大市場份額。“我一直在想孩子們的父母需要怎樣的產品,最後發現家長最願意付錢的就是孩子的教育。”蘇永樂堅持自己的“特立獨行”。他做過一個實驗:在一張白紙上寫30道算術題,給孩子5分鐘讓他算出來。這些被測試的孩子會搖着頭,勉勉強強把30道題完成。隨後,他們將這些算術題做成App遊戲形式給孩子們玩,孩子們三下五除二,很快就做完了。在同樣的時間裏,他們可以完成超過一倍的題量。

蘇永樂得意地説:“這個道理很簡單,就是寓教於樂。我們會讓家長去體驗,孩子做完題後,家長會毫不猶豫地買單。”蘇永樂説,他們開發的部分付費應用軟件,全球一天的下載量能達到3000次。總體而言,其應用軟件的下載量40%在美國,40%在中國(內地為主),20%在其他國家。

當然,他也承認,未來的十個月內,這些幼教應用軟件的開發仍然處於投資期,回報尚需時日。所以,未來的變化仍有待觀察。

作為一位父親,蘇永樂深諳“內容是教育類應用軟件最大的門檻”。為了瞭解國內幼教情況,他把國內20多個常用的幼教課程研讀了一番,他發現國學在這些課程中被忽略了。“國學是很好的東西,很多父母都知道,就是苦於找不到系統的教材。”於是,蘇永樂重讀《論語》《三字經》等經典圖書,思考如何將其轉換成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形式。

在“喜羊羊”的發展過程中,蘇永樂擔當了不同方面的角色,從創作、發行,到品牌推廣、產品設計、市場推廣乃至財務經營,蘇永樂都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這恐怕得益於上面提到的家庭背景,使得蘇永樂成功轉型成為熟悉品牌運作及整條產業鏈的職業商人。同時身為教育工作者的蘇永樂,常常要面對許多年輕創業者的提問。“很多人會問下一個‘點’在哪裏,我認為這個點不是看現在有什麼,而要看你想做什麼。當你設計好一個角色,這個角色會影響到後續的產品,所以把眼光放遠一點。”

“可能明天我就會成為中國的電子教育之父。”蘇永樂咧嘴一笑,擺弄了一下戴在腕上的電子錶——他經常跟自己的孩子換着戴手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