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名人演講稿

來源:文萃谷 2.99W

演講稿的內容要根據具體情境、具體場合來確定,要求情感真實,尊重觀眾。現如今,演講稿使用的情況越來越多,相信寫演講稿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經典名人演講稿,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經典名人演講稿

經典名人演講稿1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不肯放棄的林肯》。

堅持到底的實例可能就是亞伯拉罕·林肯。如果你想知道有誰從末放棄,那就不必再尋尋覓覓了!

生下來就一貧如洗的林肯,終其一生都在面對挫敗,八次競選八次落敗,兩次經商失敗,甚至還精神崩潰過一次。好多次,他本可以放棄,但他並沒有如此,也正因為他沒有放棄,才成為美國曆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以下是林肯進駐白宮前的簡歷:

1816年,家人被趕出了居住的地方,他必須工作以撫養他們;1818年,母親去世;1831年,經商失敗;1832年,競選州議員但落選了;1832年,工作也丟了,想就讀法學院,但進不去;1833年,向朋友借錢經商,但年底就破產了,接下來他花了十六年,才把債還清;1834年,再次競選州議員,贏了!1835年,訂婚後即將結婚時,末婚妻卻死了,因此他的心也碎了;1836年,精神完全崩潰,卧病在牀六個月;1838年,爭取成為州議員的發言人,沒有成功;1840年,爭取成為選舉人了,失敗了;1843年,參加國會大選落選了;1846年,再次參加國會大選這次當選了!前往華盛頓特區,表現可圈可點;1848年,尋求國會議員連任失敗了!

1849年,想在自己的州內擔任土地局長的工作,被拒絕了!1854年,競選美國參議員,落選了;1856年,在共和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上爭取副總統的提名,得票不到一百張;1858年,再度競選美國參議員一一再度落敗;1860年,當選美國總統。

此路艱辛而泥濘。我一隻腳滑了一下,另一隻腳也因而站不穩;但我緩口氣,告訴自己,“這不過是滑一跤,並不是死去而爬不起來。”--林肯在競選參議員落敗後如是説。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經典名人演講稿2

尊敬的各位老師:

錢學森一片丹心向祖國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在美國呆了近20xx年的錢學森異常興奮。在新中國誕生的第6天,錢學森夫婦就萌發了一個強烈的念頭:回到可愛的擔國去,為新生的共和國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但回國道路充滿着的曲折和艱辛,是錢學森始料未及的,這位"無論到哪裏都抵得上五個師"的學者,在已將科學書籍和自己的研究工作筆記裝好箱,交給美國搬運公司啟運回國時,卻遭到美國移民局的刁難。他們對中國的這位愛國學者百般恐嚇,並把他關進拘留所,人身自由受到極太限制。

整整5年時間,他幾乎過着被軟禁的生活。但重重磨難並沒有泯滅錢學森夫婦返回祖國的堅強意志,他們收拾好箱子,天天準備隨時搭乘飛機回國。1955年,飽受磨難歸心似箭的錢學森向祖國發出了求救的呼聲,中國政府出面通過談判設法營救他回國。終於在這年9月,經過長達5年多鬥爭的錢學森夫婦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演講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經典名人演講稿3

各位嘉賓好!大家好,我是華策影視的創始人趙依芳。今天這個舞台給我,讓我來分享一下我的人生和創業的一些體會。

人生的過程也很簡單,可能就幾次“duang”就走到了今天,其實因為大家可能都知道我原來是在一個縣城的機關裏工作,是92年下海的。那個時間點,其實我有一份很好的工作,也有一個很好的家庭,但是確實有一天突然有個念頭:人生是不是就這樣了?就有半年時間的糾結,應該來創業,應該出來看看世界後面是不是不一樣。

因為如果我在那個地方我可能一輩子就那樣走下去了,今天可能就是退居二線的一個女幹部。那時候已經30多歲了,30多歲從一個縣城隻身一人跑到杭州,然後是住在就我們演播室對面的銀星賓館,一樓是辦公室,樓上是我的住房。

租了幾個房間,但是開始的時候不覺得怎麼樣,後來慢慢慢慢時間長了,其實是有一種非常恐懼的不安全感,就是你覺得白天來上班也在這個房間,晚上回去樓梯爬上去也在那個房間,就是特別特別不安全感。所以這個人那個時間點就壓力很大,所以那個時間點差點要跑回去了。

但是人生中最大的意外的“duang”我覺得我應該是我把華策去做上市。XX年以後,國家有支持文化產業,那那個時間點想想,其它的產業都在做上市,那文化產業會不會也是可以去做資本市場、去上市、去想想看?那後來也是在三四個月的一個考察瞭解這個過程中,也是突然説我們來做一下,做不成沒有關係,做成可能是一個新鮮的事。但是不知道上市以後幹什麼,不知道、真的不知道,就是覺得這是一個新鮮的事,可以使我的事情做的更大一些,或者資金方方面面、品牌啊得到保障。

所以我印象中,上市這個事情可能對我來説是比較重要的,就是平時你要有很多的去積累,去想你的過程、你的人生有意義的或者你喜歡的事情是什麼,但是在決定的時候可能要從你的心出發,從你的感知出發,要做一些一剎那的決定。因為我們現在每年的電視劇的產量是1000集,電影的產量是10部以上,因為我們這種創意產業很重要的是感覺,那我想它這個感覺其實就是一剎那的那種碰撞。比如説當時選陳數《傾城之戀》的時候,因為我們《傾城之戀》又是張愛玲的、又是鄒靜之老師的劇本,包括中央台之內,好多衞視都盯了這個項目,所以演員這塊真的是由你選。

但是當時陳數也不是特別大的牌,在這個戲之前她沒有演過女一號,但是也是你在看很多很多角色的時候,你發現她的那種氣質、那種內秀,就是你跟她溝通,對那個劇本對那個角色的執着和理解,發現她就是白流蘇。

那也是排除很多現在經常要選的那些大咖,那就把陳數給放到這個女一號角色---白流蘇。像陳數她有一場戲,她如果心裏過不去的時候,她會跟導演掰斥,然後又去找編劇,打長途電話去討論這個角色。他表達的內心是什麼、表達的性格是什麼,她會去很認真很認真去做這個事情。

所以讓你體會到你面對這樣演員的時候,你其實心裏是很安慰的。因為你找到了好的演員,所以你拍出來的戲觀眾一定會覺得她不是在演戲。真的,她是用她的內心在跟你説故事、在跟你表達她的情感。但後來出來以後陳數我記得有一次她演話劇,她給我寄了一個請柬,請柬裏邊寫了一段話,她説是你成全了我,所以我成為了白流蘇。所以我就感覺特別親切、特別親切,所以我覺得這個演員很重要的是藝德和勤奮。

那你會不會紅跟人會不會成功是一樣的,那你人的話我覺得每個人你都有你的擅長。比如有些人特別細心;有些人可能動手能力特別強;有些人就是口才特別好,那你就要把這個發揮到極致,你把你的優勢發揮到極致,你的人生一定會成功。就是你會在各個角度、各個領域、各個層面使你成功,我覺得我是這個體會。

經典名人演講稿4

有一個故事,説的是一頭驢,揹着兩捆草,餓了,到底放下哪一捆來吃呢?一直猶豫不決,結果餓死了。這個故事有些誇張,但人生很多路口,大家都會在路口上徘徊。做選擇是很難很痛苦的,這邊有誘惑,那邊也有誘惑。到底選擇哪個?我的同學都出國了,我是不是也應該去新東方學習準備考託福?我的發小考公務員了,我是不是也要買書複習了?電視上説有個人國小沒畢業做電商就發財了,我是不是也要到淘寶上開個店鋪?

你今天聽到東邊熱鬧往東跑,明天聽到西邊熱鬧,就掉頭往西邊跑。很多年下來,你就會變成一個沒頭蒼蠅,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疲於奔命,沒有積累。我認為,如果你覺得自己還年輕,那一定要花點時間想一想,不説長了,就是未來的十到十五年時間,你到底要想成為怎樣的人?未來十到十五年,你到底最想獲得什麼?這是最重要的。這個東西,你可以説是夢想,也可以説是價值觀。

為什麼?因為你一旦想清楚了,以後你無論做什麼判斷,做什麼選擇,那就簡單多了。有助於實現我夢想的,我就幹。沒幫助,我就放棄。把夢想錨定,短期內不管你遇到什麼誘惑,遭遇什麼困難,都不會左右你判斷和選擇。

在這點上,我很幸運,在困難面前我很少搖擺,經常是一拍腦袋就做決定了。因為我上高中的時候,就想清楚了我這輩子要幹什麼。我不想要進到一個仰人鼻息的單位去,我就夢想着要開個自己的電腦公司編軟件,自己安排生活和命運,而且做好了,很多人都用,這樣很有成就感。

一旦有了這個想法,所有的選擇都變得非常簡單。比如我上高中的時候在全國物理競賽上獲過獎,很多大學都願意錄取我,各種專業五花八門。其中一所比較著名的大學,想錄取我上食品工程專業。我父母聽説以後十分高興,他們經歷過吃不飽飯的年代,覺得上了這個專業,以後就不愁吃飯了。但我堅決不同意,因為我對食品不感興趣,我就是想編軟件。當時西安交大也來錄取我,我當時也不知道西安交大是幹什麼的,以為是修鐵路的大學。但西安交大讓我上計算機系,那我就去了,因為符合我的目標。相反,我很多同學根據當時熱門不熱門來選專業,很多人選了國際貿易。這種選擇看起來很聰明,但現在看來,這未必是他們真正想要的,也未必是自己能夠施展才華的地方。

你如果説,我的目標很簡單,就是年薪50萬。對這樣的目標,我的建議是,目標不能太物質化。太短期、太物質化的目標不能內化成你的夢想。像年薪50萬、100萬這樣的目標,你可能很快就實現了,然後就失去了夢想,沒了目標,跟有些拿到鉅額拆遷款的人一樣,沉溺於賭博,把自己的未來都毀了;或者有的物質化目標很難實現,比如你想成為中國首富,可能你很快就放棄了。我認為,只有這種非利益化的夢想和目標,才能長期激勵一個人不斷地去追求。

我大學畢業時,也面臨着選擇。到底是去南方的某家銀行工作,拿一月3000元的高薪,還是去北京的一家大型電腦公司,拿一月800元的工資?我沒什麼猶豫就選擇了後者,因為只有到電腦公司,才能學習怎麼做軟件,才有機會實現我的夢想。

後來我離開這家電腦公司到互聯網裏去創業,有很多人説:"你太有勇氣了,放棄了高薪和職位。"但是我覺得這不需要什麼勇氣。它已經不適合我了,沒法幫助我實現自己的夢想。這些別人認為很珍貴的東西,對我來説是Nothing。所以,你的夢想和目標不跟物質掛鈎,物質就不會成為你選擇時的掣肘。

對於高中生來説,誘惑可能是某個看起來前景良好的專業。對於大學生來説,誘惑可能是一份待遇豐厚、人人豔羨的工作。但是隨着你越走越遠,物質的誘惑越來越大,你就更需要夢想這個堅定的羅盤來指引。

當年我要離開雅虎,因為在裏面不能創新,很多好想法實現不了,這種氛圍讓我窒息,讓我忍無可忍。雅虎説,要提前辭職,會扣我3000萬美金。即使放到現在,這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很多人替我惋惜,説你再混個一年半載的。我不想混,也最痛恨混。對我來説,自由是最重要的,幹自己想幹的事兒是最重要的。於是,我再一次的創業。於是,有了360。

可以説,到今天我的夢想從來都沒有變過,只是我所在的行業從計算機發展到了互聯網,發展到了手機領域。我的目標很簡單,一直都是要做出別人從來沒有想過的產品,我的產品能夠改變千千萬萬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這個夢想,可以説我已經實現了,也可以説我還沒有實現,因為我覺得還有更多好想法可以去做。

90後的年輕人有朝氣,有活力,你們應該有更好的夢想。希望大家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未來。想想20xx年、20xx年後,大家再聚首的時候,你希望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這才是最重要的。

謝謝大家!

經典名人演講稿5

在我去蘇格蘭的前一晚,中國達人秀邀請我到上海主持總決賽體育館的現場有八萬名觀眾。知道特別嘉賓是誰嗎?蘇珊大媽。我告訴她:"我明天要去蘇格蘭。"

她不但歌聲非常動聽,還學會了説幾句中文。她説:"送你葱"這句話的意思不是"你好,""謝謝,"那類的話。"送你葱"意思是"免費的大葱。"她為什麼要説這句話呢?

因為"送你葱"是來自有着"中國蘇珊大媽"之稱的一位五十多歲在上海賣菜的女攤販,她非常喜歡西方歌劇,但她不懂歌詞的意思也不會説英語,法語,或是意大利語,所以她以獨特的方式來記歌詞將歌詞全部換成蔬菜名。(笑聲)

意大利歌劇公主徹夜未眠的最後一句她當時就是以"送你葱"來演唱的。當蘇珊大媽説了這句話的時候,現場的八萬名觀眾一起跟着唱了起來。當時的場面十分有趣。

我想蘇珊大媽還有那位上海的賣菜大嬸都有她們的獨特之處。

大家通常會覺得她們無法在娛樂圈這個行業裏闖出天下,但是才能和勇氣讓她們得到了肯定。

一場秀和一個平台讓她們有了一個可以圓夢的舞台。

其實要與眾不同不是什麼難事。我們都有獨特之處,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看。我覺得與眾不同其實很好,因為你有不同的想法。你也許可以在某一方面有影響。

我這個年代的人是幸運的我們目睹並參與了中國歷史性的變化。在過去的二,三十年裏中國發生了很多變化。

我還記得1990年的時候。我剛好讀完大學,我當時申請了一個營銷的工作地點是北京的一個五星級賓館,這個賓館現在還有,叫喜來登長城飯店。

在被一位日本經理詢問了半小時之後,他在面試要結束時説,"楊小姐,你有問題要問我嗎?"我鼓起了勇氣,鎮定地問:"你能不能告訴我,你們賣什麼的?"

因為我當時完全不知道一個五星級飯店的銷售部要做什麼。那是我第一次走進一家五星級飯店。

與此同時,我參加了由中國國家電台舉辦的試聽會這是第一個向大眾開放的試聽會現場還有上千名的女大生。製作人告訴我們他們在找甜美,單純和漂亮的新面孔。

當輪到我的時候,我起身問道,"為什麼在電視上的女人一定要長得漂亮,甜美,單純還要配合度高?為什麼她們不能有自己的想法説自己的話?"我以為我的話可能有點冒犯了評委。

但我的話反而得到了他們的認同。因此我進入了第二回合,然後第三,第四。在第七回合比賽結束後,我戰勝了所有的選手。我也因此在加入了黃金檔的一個節目。

你也許不敢相信,這個節目是中國第一個允許主持人表達他們自己的想法他們不需要念之前寫好的稿。(掌聲)我當時每週的觀眾人數達到2-3億。

幾年以後,我決定去美國的哥倫比亞大學讀研究所,同時也創辦了自己的媒體公司,這個想法在我剛剛入行的時候並不存在。

公司的項目分很多類。我訪問過的人數已經過千。有時候年輕人會對我説:"楊瀾姐,你改變了我的人生。"

這些話讓我感到驕傲。我覺我這代人很幸運因為我們看到了整個國家的興起。北京競標奧運的舉辦權我有在場。我也代表了上海市博會。

我看到了中國擁抱全世界也看到了全世界擁抱中國。

但我有時會想,現在的年輕人到底要做什麼?他們到底有什麼不同之處,有什麼樣的變化會因他們而產生這些變化會怎樣改變中國,甚至整個世界?

所以我今天的話題是關於年輕一代通過社交媒體的平台來認識他們。

首先,他們是誰?長得什麼樣?照片上的女孩叫郭美美20歲,很漂亮。在她的微博上,她炫耀了自己的名牌包,衣服,還有車在她的微博上,微博是中國版的Twitter。

她還説自己是商會紅十字會在商會的一名經理。她沒有想到她的舉動引起了大眾的敏感導致了一場全國性的質問,差一點變成一場針對紅十字會的騷亂。

這場爭論非常激烈以至於紅十字會開了一場記者會來澄清"郭美美事件,"該事件也因此被調查。

現今為止,公眾已知道郭美美給自己捏造了紅十字會經理的職位也許是因為她喜歡慈善二字。她的那些奢侈品是男朋友送的禮物她的男友之前是一名董事會成員在商會紅十字會下屬的一個部門工作。

這個解釋起來有點困難。儘管如此,公眾憤怒仍未平息。熱論還在進行中。這個事件説明了民眾對政府機構或是政府所支持的機構的不信任,而這些機構在過去都不夠透明。

這個事件也説明了社交網站的力量和影響。微博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微博在2010年興起,訪客人數翻倍瀏覽時間更是之前的三倍。單是新浪網,一個主要的新聞網站,就有超過1.4億的微博用户。騰訊網:2億。

有最多人關注的用户不是我是個電影女演員,她有超過九百五十萬的跟隨者,網上的叫法是粉絲。大約有80%的微博用户都是年輕人,年齡在30歲以下。

大家應該都知道傳統媒體依然由政府控制,社交網站提供了一個平台讓大家可以表達自己的不滿。

因為其它的平台不多,來自社交網站的激憤有時可以變得非常強烈,非常活躍甚至帶有暴力。

通過微博,我們可以進一步地瞭解在中國年輕的一代。但他們到底有什麼不同之處?

第一,他們大部分是80後和90後,出生在一胎化政策的年代。因為有了選擇性的流產很多家長選擇要男不要女,後果就是現今男人的數量超出女人數量的3千萬。

這個差別讓社會存在一種潛在危險,但沒人敢確定;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男生們可以到其它國家找女友。年輕人裏的大多數都受過不錯的教育。中國這一代的文盲人數少於百分之一。

在城市裏,有80%的學生上大學。但他們面對的是一個在變化的中國今年,年齡超過65的人口已經達到百分之7點幾,到2030年人口老化會達到15%。

大家也許知道我們的傳統是年輕的這一代有義務供養老的一代,在他們生病時候照顧他們。這意味着已成家的年輕人將需要供養4位父母他們的預期壽命是73歲。

他們的工作時間長薪水卻相對較少,社會福利也不多。很多因素都會影響他們像失業,通貨膨脹,銀行貸款政策緊縮,人民幣升值,或是歐美國家對中國產品需求的下降。

去年,一場悲劇在中國南方的設備生產工廠發生了:13名工人年紀在20歲左右自殺,就像是一場傳染病一樣。只是死亡原因不同。整個事件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大家開始關心這些工人身體和心理上的孤單。

有些選擇返回鄉村的人,當地人十分歡迎他們回鄉。

因為他們在城市獲得了知識,技術,和人際關係,通過互聯網的幫助,他們可以創造更多工作,在發展較落後的地區將農業升級並創造更多商機。

過去幾年裏,在臨海區域,出現勞動力短缺的現象。

這些圖表顯示一個更概括的社會狀況。第一個是恩格爾係數,它解釋了每天生活必需的花費的百分比在過去的10年內,從家庭收入的角度來看,已經下降到37%。

但是在過去的兩年裏,這個比例上漲到39%,這説明了生活花費在上升。吉尼係數顯示已經過了0.4的警戒線。現在是0.5比美國還差説明的收入不平等。

你能看到整個社會都感到沮喪因為他們失去了一部分的流動性。同時,針對富人和有權利人士的怨恨與憎恨開始蔓延。

所以各種對腐敗或是的指控都可造成社會的譴責甚至動亂。

通過觀察微博上一些最熱門的話題,我們可以更瞭解年輕的一代。

社會公正與政府責任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在過去的十年裏,大量的城市化發展讓我們看見了很多有關強拆私人住宅的報導。

這些新聞引起了年輕人的不滿和失望。過程中有時有人死亡,也有人以自焚來抗議。當這類報導大量在互聯網上出現的時候,人們強烈要求政府出面制止。

好消息是在今年早期,國務院在房屋申請和拆建方面頒佈了一項新政策同時允許法庭傳喚那些強拆的地方政府官員。還有很有其它讓民眾擔憂的問題在互聯網上受到了強烈議論。

大家應該都聽説過空氣污染,水源污染,有毒食品。但應該不知道我們還發明瞭山寨版牛肉吧。這種牛肉精包含多種成分如果你把它們塗在雞肉或是魚肉上面,那就雞魚肉看起來就像牛肉了。

最近,民眾們開始擔心食用油,原因是有上千的人發現餐館使用的油是加工過的陰溝油。

心就好。

在這張圖片裏,是一種很流行的現象叫做"裸婚"。

他們不是在婚禮上不穿衣服,但已經決定要在沒有車房,沒有鑽戒沒有婚宴的情況下結為夫婦,來實現他們對真愛的承諾。

通過社交媒體,人們還做了有很多意義的事。這張圖片上展示了一台卡車上的500只將會被加工成食物的流浪狗和被綁架的狗在高速路上被發現和停了下來整個國家都在微博上關注此事件。有人捐錢,捐狗糧志願去停下那台卡車。

幾小時的協商後,這500只狗獲救了。同時也有人幫助找走失的孩童。這位爸爸將兒子的圖片上傳到網上,在成千上萬的轉發後,孩子找到了,我們通過微博見證了一家的團聚。

幸福是最近兩年裏聽到最多次的詞語。幸福不單只是和個人經歷和價值相關,它也同樣關係到我們的環境。

人們在思考這些問題:我們到底應不應該犧牲我們的環境來換取GDP的增長?我們應該如何來實現社會和政治的改革才能趕上經濟的增長,讓發展更持續和更穩定?

還有,自行糾正的制度到底有多大的能力讓人們在這麼多衝突的情況下還能感到滿足?

我想民眾們會給這些問題一個答案。我們年輕的一代將會改變他們的國家同時也改變了自己。

經典名人演講稿6

我知道很多名人,但我還是最喜歡意大利的著名畫家——萊昂納多達芬奇。

萊昂納多達芬奇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第一位畫家,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藝術大師、科學巨匠、文學理論家、大哲學家、詩人、音樂家、工程師和發明家。他在幾乎每個領域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後代的學者稱他是“文藝復興時代最完美的代表”,是“第一流的學者”,是一位“曠世奇才”。所有的,以及更多的讚譽他都當之無愧。

説到藝術創作,在文藝復興時期當數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的成就最高。其中尤其以達芬奇最為突出。壁畫<<最後的晚餐>>祭壇畫<<巖間聖母>>和肖像畫<<蒙娜麗莎>>是他一生的三大傑作。這三幅小説詩歌文學作品是達芬奇為世界藝術寶庫留下的珍品中的珍品,是歐洲藝術的拱頂之石。

經典名人演講稿7

感謝而且佩服日本朋友們,為論壇選擇了這麼一個豐滿的議題。人類社會鬧鬧哄哄,亂七八糟,燈紅酒綠,聲色犬馬,看上去無比的複雜,但認真一想,也不過是貧困者追求富貴,富貴者追求享樂和刺激——基本上就是這麼一點事兒。

中國古代有個大賢人司馬遷説過:“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中國的聖人孔夫子説過:“富與貴,人之所欲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中國的老百姓説:“窮在大街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無論是聖人還是百姓,無論是知識分子還是文盲,都對貧困和富貴的關係有清醒的認識。

為什麼人們厭惡貧困?因為貧困者不能盡情地滿足自己的慾望。無論是食慾還是性慾,無論是虛榮心還是愛美之心,無論是去醫院看病不排隊,還是坐飛機頭等艙,都必須用金錢來滿足,用金錢來實現,當然,如果出生在皇室,或者擔任了高官,要滿足上述慾望,大概也不需要金錢。富是因為有錢,貴是因為出身、門第和權力。當然,有了錢,也就不愁貴,而有了權力以後似乎也不愁沒錢(經典之言)。因為富與貴是密不可分的,可以合併為一個範疇。

貧困者羨慕並希望得到富貴,這是人之常情,也是正當的慾望,這一點孔夫子也給予肯定,但孔夫子説:儘管希望富貴是人的正當慾望,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的富貴是不應該享受的。貧困是人人厭惡的,但不用正當的手段擺脱貧困是不可取的。時至今日,聖人二千多年前的教導,早已變成了老百姓的常識,但現實生活中,用不正當的方式脱貧致富的人比比皆是,用不正當的方式脱貧致富但沒受到懲罰的人比比皆是,雖然痛罵着那些用不正當的方式脱貧致富了的人,但只要自己有了機會也會那樣做的人更是比比皆是,這就是所謂的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古之仁人君子,多有不羨錢財,不慕富貴者。像孔夫子的首席弟子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三國時高人管寧,鋤地見金,揮鋤不顧。同鋤者華歆,撿而視之,復擲於地,雖心生慾望,但能因為面子而擲之,已屬不易。莊子垂釣於濮水,楚王派兩個使臣請他去做官,他對兩個使臣説:楚國有神龜,死後被楚王取其甲,用錦緞包裹,供於廟堂之下,對神龜來説,是被供在廟堂之上好呢?還是活着在爛泥塘中搖尾巴好呢?使臣説,那當然還是活着在爛泥塘中搖尾巴好。莊子的這則寓言,包含着退讓避禍的機心。共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經典名人演講稿8

尊敬的主席先生,尊敬的獲獎者,女士們,先生們:

今天我極為榮幸能在卡羅林斯卡學院講演,我報告的題目是:青蒿素——中醫藥給世界的一份禮物

在報告之前,我首先要感謝諾貝爾獎評委會,諾貝爾獎基金會授予我20xx年生理學或醫學獎。這不僅是授予我個人的榮譽,也是對全體中國科學家團隊的嘉獎和鼓勵。在短短的幾天裏,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瑞典人民的熱情,在此我一併表示感謝。

謝謝William C. Campbell(威廉姆.坎貝爾)和Satoshi ōmura(大村智)二位剛剛所做的精彩報告。我現在要説的是四十年前,在艱苦的環境下,中國科學家努力奮鬥從中醫藥中尋找抗瘧新藥的故事。

關於青蒿素的發現過程,大家可能已經在很多報道中看到過。在此,我只做一個概要的介紹。這是中醫研究院抗瘧藥研究團隊當年的簡要工作總結,其中藍底標示的是本院團隊完成的工作,白底標示的是全國其他協作團隊完成的工作。 藍底向白底過渡標示既有本院也有協作單位參加的工作。

中藥研究所團隊於1969年開始抗瘧中藥研究。經過大量的反覆篩選工作後,1971年起工作重點集中於中藥青蒿。又經過很多次失敗後,1971年9月,重新設計了提取方法,改用低温提取,用乙醚迴流或冷浸,而後用鹼溶液除掉酸性部位的方法制備樣品。1971年10月4日,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即標號191#的樣品,以1.0克/公斤體重的劑量,連續3天,口服給藥,鼠瘧藥效評價顯示

抑制率達到100%。同年12月到次年1月的猴瘧實驗,也得到了抑制率100% 的結果。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抗瘧藥效的突破,是發現青蒿素的關鍵。

1972年8至10月,我們開展了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的臨牀研究,30例惡性瘧和間日瘧病人全部顯效。同年11月,從該部位中成功分離得到抗瘧有效單體化合物的結晶,後命名為“青蒿素”。

1972年12月開始對青蒿素的化學結構進行探索,通過元素分析、光譜測定、質譜及旋光分析等技術手段,確定化合物分子式為C15H22O5,分子量282。明確了青蒿素為不含氮的倍半萜類化合物。

1973年4月27日,經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分析化學室進一步複核了分子式等有關數據。1974年起,與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和生物物理所相繼開展了青蒿素結構協作研究的工作。最終經X光衍射確定了青蒿素的結構。確認青蒿素是含有過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內酯。立體結構於1977年在中國的科學通報發表,並被化學文摘收錄。

1973年起,為研究青蒿素結構中的功能基團而製備衍生物。經硼氫化鈉還原反應,證實青蒿素結構中羰基的存在,發明了雙氫青蒿素。經構效關係研究:明確青蒿素結構中的過氧基團是抗瘧活性基團,部分雙氫青蒿素羥基衍生物的鼠瘧效價也有所提高。

這裏展示了青蒿素及其衍生物雙氫青蒿素、蒿甲醚、青蒿琥酯、蒿乙醚的分子結構。直到現在,除此類型之外,其他結構類型的青蒿素衍生物還沒有用於臨牀的報道。

1986年,青蒿素獲得了衞生部新藥證書。於1992年再獲得雙氫青蒿素新藥證書。該藥臨牀藥效高於青蒿素10倍,進一步體現了青蒿素類藥物“高效、速效、低毒”的特點。

1981年,世界衞生組織、世界銀行、聯合國計劃開發署在北京聯合召開瘧疾化療科學工作組第四次會議,有關青蒿素及其臨牀應用的一系列報告在會上引發熱烈反響。我的報告是“青蒿素的化學研究”。上世紀80年代,數千例中國的瘧疾患者得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有效治療。

聽完這段介紹,大家可能會覺得這不過是一段普通的藥物發現過程。但是,當年從在中國已有兩千多年沿用歷史的中藥青蒿中發掘出青蒿素的歷程卻相當艱辛。

目標明確、堅持信念是成功的前提。1969年,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參加全國“523”抗擊瘧疾研究項目。經院領導研究決定,我被指令負責並組建“523”項目課題組,承擔抗瘧中藥的研發。這一項目在當時屬於保密的重點軍工項目。對於一個年輕科研人員,有機會接受如此重任,我體會到了國家對我的信任,深感責任重大,任務艱鉅。我決心不辱使命,努力拼搏,盡全力完成任務!

學科交叉為研究發現成功提供了準備。這是我剛到中藥研究所的照片,左側是著名生藥學家樓之岑,他指導我鑑別藥材。從1959年到1962年,我參加西醫學習中醫班,系統學習了中醫藥知識。化學家路易˙帕斯特説過“機會垂青有準備的人”。古語説:凡是過去,皆為序曲。然而,序曲就是一種準備。當抗瘧項目給我機遇的時候,西學中的序曲為我從事青蒿素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準備。

信息收集、準確解析是研究發現成功的基礎。接受任務後,我收集整理歷代中醫藥典籍,走訪名老中醫並收集他們用於防治瘧疾的方劑和中藥、同時調閲大量民間方藥。在彙集了包括植物、動物、礦物等20xx餘內服、外用方藥的基礎上,編寫了以640種中藥為主的《瘧疾單驗方集》。正是這些信息的收集和解析鑄就了青蒿素髮現的基礎,也是中藥新藥研究有別於一般植物藥研發的地方。關鍵的文獻啟示。當年我面臨研究困境時,又重新温習中醫古籍,進一步思考東晉(公元3-4世紀)葛洪《肘後備急方》有關“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的截瘧記載。這使我聯想到提取過程可能需要避免高温,由此改用低沸點溶劑的提取方法。

關於青蒿入藥,最早見於馬王堆三號漢墓的帛書《五十二病方》,其後的《神農本草經》、《補遺雷公炮製便覽》、《本草綱目》等典籍都有青蒿治病的記載。然而,古籍雖多,確都沒有明確青蒿的植物分類品種。當年青蒿資源品種混亂,藥典收載了2個品種,還有4個其他的混淆品種也在使用。後續深入研究發現:僅Artemisia annua L.一種含有青蒿素,抗瘧有效。這樣客觀上就增加了發現青蒿素的難度。再加上青蒿素在原植物中含量並不高,還有藥用部位、產地、採收季節、純化工藝的影響,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的成功確實來之不易。中國傳統中醫藥是一個豐富的寶藏,值得我們多加思考,發掘提高。

在困境面前需要堅持不懈。七十年代中國的科研條件比較差,為供應足夠的青蒿有效部位用於臨牀,我們曾用水缸作為提取容器。由於缺乏通風設備,又接觸大量有機溶劑,導致一些科研人員的身體健康受到了影響。為了儘快上臨牀,在動物安全性評價的基礎上,我和科研團隊成員自身服用有效部位提取物,以確

保臨牀病人的安全。當青蒿素片劑臨牀試用效果不理想時,經過努力堅持,深入探究原因,最終查明是崩解度的問題。改用青蒿素單體膠囊,從而及時證實了青蒿素的抗瘧療效。

團隊精神,無私合作加速科學發現轉化成有效藥物。1972年3月8日,全國523辦公室在南京召開抗瘧藥物專業會議,我代表中藥所在會上報告了青蒿No.191提取物對鼠瘧、猴瘧的結果,受到會議極大關注。同年11月17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會議上,我報告了30例臨牀全部顯效的結果。從此,拉開了青蒿抗瘧研究全國大協作的序幕。

今天,我再次衷心感謝當年從事523抗瘧研究的中醫科學院團隊全體成員,銘記他們在青蒿素研究、發現與應用中的積極投入與突出貢獻。感謝全國523項目單位的通力協作,包括山東省中藥研究所、雲南省藥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所、廣州中醫藥大學以及軍事醫學科學院等,我衷心祝賀協作單位同行們所取得的多方面成果,以及對瘧疾患者的熱誠服務。對於全國523辦公室在組織抗瘧項目中的不懈努力,在此表示誠摯的敬意。沒有大家無私合作的團隊精神,我們不可能在短期內將青蒿素貢獻給世界。

瘧疾對於世界公共衞生依然是個嚴重挑戰。WHO總幹事陳馮富珍在談到控制瘧疾時有過這樣的評價,在減少瘧疾病例與死亡方面,全球範圍內正在取得的成績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雖然如此,據統計,全球97個國家與地區的33億人口仍在遭遇瘧疾的威脅,其中12億人生活在高危區域,這些區域的患病率有可能高於1/1000。統計數據表明,20xx年全球瘧疾患者約為1億9千8百萬,瘧疾導致的死亡人數約為58萬,其中78%是5歲以下的兒童。90%的瘧

經典名人演講稿9

1、奧斯特洛夫斯基

命運對奧斯特洛夫斯基是殘酷的:他念過三年國小,青春消逝在疾馳的戰馬與槍林彈雨中。16歲時,他腹部與頭部嚴重負傷,右眼失明。20歲時,又因關節硬化而卧牀不起。面對着命運的嚴峻挑戰,他深切地感到:“在生活中沒比掉隊更可怕的事情了。”奧斯特洛夫斯基與命運進行了英勇的抗爭:他不想躺在殘廢榮譽軍人的功勞簿上向祖國和人民伸手,他用沸騰的精力讀完了函授大學的全部課程,如飢似渴地閲讀俄羅斯與世界文學名著。書籍召喚他前進,書籍陪伴他披荊斬棘。

奧斯特洛夫斯基思想的烈馬,馳騁在烏克蘭與波蘭交界的遼闊的原野上,他口授的每一個字母都像無情的子彈,射向入侵的德國強盜。

2.張海迪

1955年秋天在濟南出生。5歲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到的人生。她無法上學,便在在家自學完中學課程。 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 ,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做鬥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了信心。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憤學習,學完了國小、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 為了對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她先後自學了十幾種醫學專著,同時向有經驗的醫生請教,學會了鍼灸等醫術,為羣眾無償治療

達1萬多人次。

我們都是四肢健全的人,所以更我們應該珍惜眼前的學習機會。

3. 愛迪生

在愛迪生髮明燈泡的時候他失敗了很多次 ,當他用到一千多種材料做燈絲的時候,助手對他説:“你已經失敗了一千多次了,成功已經變得渺茫,還是放棄吧!”但愛迪生卻説:“到現在我的收穫還不錯,起碼我發現有一千多種材料不能做燈絲。”最後,他經過六千多次的實驗終於成功了。

我們可以試想,如果愛迪生在助手勸他停止實驗的時候放棄了,我們現在會怎麼樣呢?可能我們還要點只有豆粒般大小的油燈在夜裏照明。其實愛迪生的每次試驗失敗都可以看作是挫折。這麼一算,愛迪生髮明電燈也就是遇上了六千多次的挫折,這是一個多麼驚人的數目啊!

4.林肯

生下來就一貧如洗的林肯,終其一生都在面對挫敗,八次競選八次落敗,兩次經商失敗,甚至還精神崩潰過一次。好多次,他本可以放棄,但他並沒有如此,也正因為 他沒有放棄,才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此路艱辛而泥濘。我一隻腳滑了一下,另一隻腳也因而站不穩;但我緩口氣,告訴自己,"這不過是滑一跤,並不是死去而爬

不起來。" ——林肯在競選參議員落敗後如是説

我們有的時候受到一次挫折,或經受到一次失敗,就灰心喪氣,認為自己一無是處,看看愛迪生和林肯,我們就會明白人的一生不是一帆風順的,關鍵是學會堅持,永不放棄。

4.霍金

隨着年齡漸長,小霍金對萬事萬物如何運行開始感興趣起來,他經常把東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們恢復組裝回去時,他卻束手無策,不過,他的父母並沒有因此而責罰他,他的父親甚至給他擔任起數學和物理學“教練”。在十三四歲時,霍金髮現自己對物理學方面的研究非常有興趣,雖然中學物理學太容易太淺顯,顯得特別枯燥,但他認為這是最基礎的科學,有望解決人們從何處來和為何在這裏的問題。從此,霍金開始了真正的科學探索。,如飢似渴的投入到學習和研究當中,並最終成為一代大師,給不看好他的'人當頭棒喝。

霍金雖然身體的殘疾越來越重,但卻力圖像普通人一樣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潑好動的——這聽起來有些好笑,在他已經完全無法移動之後,他仍然堅持用唯一可以活動的手指驅動着輪椅在前往辦公室的路上“橫衝直撞”;

·威廉·霍金認為他一生的貢獻是在經典物理的框架裏,證明了黑洞和大爆炸奇點的不可避免性,黑洞越變越大;但在量子物理的框架裏,他指出,黑洞因輻射而越變越小,大爆炸的奇點不斷被量子效應所抹平,而且整個宇宙正是起始於此。

經典名人演講稿10

今天提了一個問題,西班牙是小國,葡萄牙是小國,荷蘭是小國,英國也不大,什麼是大,在他看來,眼光大,胸懷大才是真正大,你能包容各個國家的文化,把全球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把全世界的資源當成自己的資源,把全世界的人才當成自己的人才,如果天天想着為自己,為自己,就沒戲了。他剛從達羅斯回來,談的都是全世界的事,地球發生什麼,在亞布力的區別,就是中國怎麼樣成為第一,這是區別,這是距離。

在那邊聽的是大氣變暖,人類應該做什麼事情,全世界團結起來解決人類的問題。他堅信一點,未來的企業,如果希望成為一流的企業,你的國家希望成為一流的國家,必須把整個全人類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把全地球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這是他對大國崛起的想法的看法。

要做大,首先眼光要大,胸懷要大,而且氣度要大。有人説過,中國為什麼不能拿到諾貝爾獎,因為中國人拿諾貝爾獎,永遠想到他為國家爭光,而諾貝爾獎為全人類增光,為地球增光的事情,如果以自己的利益去走,一定不會拿到諾貝爾獎,也做不到諾貝爾獎的境界。

另外對奧運會,因為他對奧運會感覺不是太深,總覺得是北京的事。奧運會不會把中國變成一個崛起的大國,但是中國應該想能夠為什麼奧運做一些什麼,奧運會確實還有500多天,弄會場建得是很緊急,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這麼多國家希望舉辦奧運會,洛杉磯奧運會是美國創造一個模式,一個標準,如果這次中國奧運會想到能夠把它變成中國的元素加進去,天天講中國文化傳遞進去,今天奧運會這個平台到中國,有沒有想到把我們的價值觀,把我們的文化,把一切裝在裏面,使奧運會賦予新的東西,永遠為我們掙錢,如果想到就是僅僅2008年奧運會掙錢,每個企業都想賺什麼,國家賺什麼,他覺得奧運會對中國的意義並沒有充分發揮,應該把奧運會整個思想里加入中國的元素,使得以後舉辦奧運會中,以中國為榜樣,而不是以洛杉磯奧運會為榜樣,這樣的話才會越走越大。必須有大國的氣度,大國的眼光,去賺未來的錢,一輩子的錢,而不是賺2008年的錢,這是他對奧運會的看法。

經典名人演講稿11

首先謝謝主辦方的邀請,也非常榮幸有這樣的機會來到嶽麓書院,來到這個中國知識分子的聖地來朝聖,並且向大家請教。在這邊我們除了有一個朝聖的心情之外,我們還多了一份愧疚,為什麼會愧疚?因為我們知道,在這裏我們能夠感受到的東西,能夠看到的東西,恐怕都已經不復存在。比如説我們看到這四個大字: “忠”、“孝”、“廉”、“節”,是否還有?這裏看到的“整齊嚴肅”到底有沒有?我們也會疑問,比如距離曹老師頭頂五尺的,上面這個“實事求是”到底還有沒有?我想我們都會有一個問號,而為什麼中華民族發展到今天,會在我們腦海當中變成一個問號,那我們對祖先的愧疚就在這裏面。

既然是誠信的話,我首先要問自己,我做不做得到實事求是,我能不能做到完全的誠信?我不敢保證,這是我的實話,所以我們要以誠信的態度來表達對自己不誠信的愧疚。

我的恩師季羨林先生,去世已經五年了。季先生的十字箴言是“假話全不説”,五個字,一句假話都不能講,這個我向大家保證,我做到了,還有五個字,叫“真話不全説”,我也向大家保證做到了。所以我只能在這個限度裏,做到實事求是。

今天我要跟大家請教的題目是《從傳統文化中尋找誠信》。我想首先強調的觀念是“信”是人類社會得以存在,得以延續,得以發展下去的一個基本前提,但是它從來沒有居於最高的位格。這一點是很特別的,我們知道比如説孔子講的是仁、義、禮,孟子延伸了,仁、義、禮、智,“信”是到漢代才由董仲舒提出了仁、義、禮、智、信,從此有了“五常”的説法。“信”本來就排在最後,而且被列入所謂的“倫常”時間最晚。從歷史的角度,不要籠籠統統的講,仁、義、禮、智、信都是中國古代最高價值,不是,不是這麼一回事,這是第一。

第二,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中國的傳統文化當中的“信”,一直好像沒有獲得獨立的和至高無上的地位。比如説我們可以看到《史記》當中的記載,例如孔子的話,“主忠信”、“言忠信”,信從屬於忠。信一直從屬於忠,我們知道忠在中國古代就很簡單了,你忠於誰,忠要有一個目標的,忠於誰的,忠於皇權,忠於一個統治權力。所以孟子,其實孟子的時候就有這樣的一句話,“大人者,言不必行,行不必果,惟義所在。”。很少有一種文化當中,會公然説這樣的話的,“言不必行,行不必果”,哪一種文化當中敢這麼説?

我前面講的兩個歷史事實,第一位格要思考,比如一個皇帝,如果他不講信用,言不必行,行不必果,這不構成要推翻他的理由,但是如果他不仁不義,就要推翻他了,那説明“仁”的位格就比“信”高,所以信的位格好像有點問題。第二從屬性,比如説信從屬於忠。這兩點我們一定要思考,這兩點是中國傳統文化當中誠信文化比較容易被我們後人忽略的原因。我們往往帶着無邊的自豪和驕傲看待祖先的財產,這個當然好,但在我們飛速前行的過程中,能夠暫時停留一下腳步,能夠低頭反思一下,能夠回頭看一看祖先的路,這是我們一直在做的工作,這完全對。但是這不等於我們就應該忽視或者是忘記我們文化當中隱藏的一些隱性基因缺陷。這個不等於我們不尊重自己的文化,我們不崇尚自己的文化,我們不愛我們的祖先,我想我們不必講。

在今天,第一我們要高度重視傳統文化當中對於“信”的一種比較微妙的定位。第二我們要意識到近幾百年當中中國傳統文化遭受到到的打擊,“信”文化不可能獨善其身。毫無疑問,對傳統文化當中誠信之源的重新認識,仔細的反思,並且由之將它和今天中國的現實發展結合起來,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那麼還是這一句老話,大家一定能認可,在“實事求是”的匾額下面,我肯定一句假話都沒講,這個大家能認可。但是我想大家也會體認到,並且理解我,原諒我,不要批判我,我肯定還有真話沒講,大家也聽到了,但是無論如何我努力地在朝着實事求是這個目標去接近,希望一直在一個無限接近的過程當中,謝謝諸位。

經典名人演講稿12

加西亞·馬爾克斯,是哥倫比亞著名文學家,是拉丁美洲文學大爆炸代表作家。他曾經説過一句話:用他人的標準來解釋我們的現實,只會讓我們變得越來越陌生,越來越拘束,越來越孤獨。

提到加西亞·馬爾克斯,就必須提到他的《百年孤獨》。《百年孤獨》是一部奇書,是一部由孤獨引導的名著,是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作,馬爾克斯因《百年孤獨》獲得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曾有書評説這是諾獎創辦以來第一部獲獎後無爭議的作品。此言雖然顯得有點誇張,但不可否認,《百年孤獨》在世界文學舞台上扮演了史無前例的角色。在《百年孤獨》中,馬爾克斯虛擬了一個略帶魔幻氣息的小鎮馬孔多,他用高超的文筆寫出一個家族、一個小鎮、一個國家,乃至整個人類人性的孤獨。讀《百年孤獨》,像走進一座迷宮,在沿途欣賞迷迷幻風景的同時,讓人深陷於思考的埋伏中,讓你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靈魂、自己的“孤獨”。

回到馬爾克斯説的這句話上來,又回到了老話題——“孤獨”。但實際上這句話並非出自《百年孤獨》,而是另一部作品——《我不是來演講的》。為什麼“用他人的標準來解釋我們的現實會感到陌生、拘束、孤獨?”從馬爾克斯當年所處的時代背景來看,有着共同語言的拉丁美洲佈滿了內戰與獨裁。世界大戰的戰火併未怎麼燒及拉丁美洲,但這些人的祖國沒有一個內部是團結的,都被各種利益機器切割得零零碎碎。美國人侵入哥倫比亞發展商貿甚至釀成了當地政府為了抑制其他政黨而一再隱瞞的“香蕉大屠殺”慘劇。正如《百年孤獨》書中所説——在發生屠殺後,政府宣稱:“這是一個美好的小鎮,沒有死亡,以前沒有,以後也不會有。”可為什麼在政府“美好”的標準下,馬孔多還是難逃孤獨的命運、被颶風從地球上徹底抹去?這句話中“我們”為何不能理解成拉美人民?由此可以從歷史角度理解,馬爾克斯是要告誡拉美的人們,不要被國家各種權利機器滔滔不絕的各種美言洗了腦,尺寸方圓自在心中,人們在生活中看到的、感悟到的比政客們描述的標準更接近現實。

放下歷史與時代的沉重話題,這句話又可簡單理解為不丟失自己的思想與立場。

古羅馬皇帝瑪克斯·奧勒留在《沉思錄》中寫道:“要記住,一切事物均取決於我們的看法。”“若沒有不受別人想法左右的自由意志,鄰人的邪惡就會變成我的毒害。”在他人思想的束縛中,傲岸掩飾着內心的卑微,強蠻矇蔽了意志的脆弱。埋藏心愛,偏偏顧左右而言他;一顰一笑,誰都難吃準其真意。意志的鐵鏈捆住了現實,讓我們在思想與行動中變得愈發陌生、拘束。怎麼會沒有一種孤獨的感覺襲心而來?

掙脱庸人自擾的思想拘束,你思故你在,用不受干擾的清澈眼光看待現實。在自由思想主宰的現實中,儘可以厭惡你的厭惡,崇拜你的崇拜,愛一切值得去愛的一切,恨一切必須恨的一切。世味之濃淡無需迎合,粉飾於耳目到底是虛榮。

請讓思想自由、意志獨立成為一種心靈的習性。

經典名人演講稿13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再“壞”一點,希望就會降臨》。

克勞德·艾金斯,從小智力低下,學習成績一塌糊塗,但總算湊合上了高中。父母眼見得兒子上大學無望,希望他能在體育上有所發展,便託人把兒子弄到學校籃球隊。但克勞德·艾金斯低能的智商很讓教練失望,動作總是不得要領,一個簡單的罰球動作,就夠他無休無止地練習了,他因此被大家送了個綽號“出色的罰球手”。

那是一次很重要的比賽,克勞德·艾金斯所在的球隊被對手打得落花流水,隊員和教練已無心再戰,但比賽還是要打完的,有隊員建議教練,反正也打不贏,就讓從未上過場的克勞德·艾金斯去露露臉。

克勞德·艾金斯興奮無比地披掛上陣了,一有罰球,隊員便把球傳給他,他雖然信心百倍,但每次總是把球投丟,如此反覆,他卻樂此不疲。以至後來,對方隊員竟和他開玩笑,把自己隊的罰球也傳給他,但他不管不顧,依然專心投籃,球仍屢投不進。儘管如此,觀眾還是以熱烈的掌聲鼓勵他,這讓克勞德·艾金斯更加興奮。就在離終場最後3秒鐘時,奇蹟出現了,克勞德·艾金斯又接到一個傳球,他不慌不忙,微笑着把球投了出去,只見那球在空中劃過一個漂亮的弧線,然後穩穩當當地落進了籃筐內。頓時全場沸騰了,觀眾起立為克勞德·艾金斯歡呼鼓掌,他也為自己有生以來投進的第一個球欣喜若狂,激動得脱掉了上衣,一邊高喊揮舞,一邊滿場狂奔。

賽後有評論説,克勞德·艾金斯無疑是此次比賽的最後贏家。就是那唯一的進球,讓克勞德·艾金斯的人生髮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中畢業後雖屢遭磨難,但他總把最後3秒鐘創造的奇蹟當做激勵奮鬥的燈塔,他堅信,自己一定是笑到最後的那個人。

當地電視台有個《非9點新聞》欄目招聘演員,克勞德·艾金斯勇敢地去應聘,有人譏笑他自不量力,他仍憨厚地笑着我行我素。他滑稽幽默的表演,讓導演喜不自禁,當即拍板錄用了他,並讓他擔任主演。他主演的《憨豆先生》幾乎一夜之間風靡全球,並與金凱利、周星馳一起被稱為“當代最偉大的喜劇之王”。

成功後的克勞德·艾金斯不時會説起那場令人刻骨銘心的球賽,正是那看似讓他出醜的罰球表演,卻讓他得到了觀眾前所未有的關愛,享受到了人間無限的真情温暖,為以後開發他身上藴藏着的巨大表演潛能做了極好的鋪墊。

生活中,往往看起來已經是很“壞”的事情,如果再讓它“壞”一點,在“壞”到極致的一瞬間,希望的曙光卻會在剎那間顯現。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經典名人演講稿14

各位同學:

今天我想和大家談四個問題,叫做"每天四問"。

第一問,自己的身體有沒有進步?有,進步了多少?為什麼要這樣問?因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體,我們才有本錢去尋求幸福,實現崇高的理想。否則,一切都將是空的。健康的身體,離不開自覺持久的鍛鍊,離不開科學合理的生活和作息。希望你們從小樹立"健康第一"的觀點,築起"科學的健康堡壘"。

第二問,自己的學問有沒有進步?有,進步了多少?為什麼要這樣問?因為"學問是一切前進活力的源泉"。我們是學生,求知是我們的主要任務,有了學問,將來才能更好的造福於社會。要想自己的學問有進步,就要專心致志,就要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力。要認準目標,鑽進去,展開來。這樣,我們就能夠達到勝利的彼岸。

第三問,自己擔任的工作有沒有進步?有,進步了多少?為什麼要這樣問?因為工作的的好壞對我們今天和未來都有很大的影響。在學校和班集體中,你們多多少少都承擔着一些工作,如值日、值勤、班級和學校的管理等等。這些工作雖然都是一些小事,卻能培養我們的責任心,鍛鍊我們的辦事能力,是我們將來步入社會做大事的基礎。認真負責地做好自己手上的每一件事情,這也是一種學習,一種和聽課、讀書、作業同樣重要的學習。

第四問,自己的道德有沒有進步?有,進步了多少?為什麼要這樣問?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即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不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社會的穩定和國家的發展,需要每個人既要講究"公德",也要講究"私德",要"建築人格長城"。我們到學校裏來,除了要學習文化知識,更要緊的是要學習做人,學習做"真人"。

以上我談的就是"每天四問"。如果我們每天都這樣問問自己,這樣地激勵和鞭策自己 ,我們就一定能在身體健康、學問進修、工作效能、道德品格各方面有長足的進步。

經典名人演講稿15

親愛的同學們:

我向你們分享的是:“馬雲勵志演講稿:機會就在被抱怨的地方”。

能站在這裏,我感到非常光榮和謙卑。我從來沒想過這一生中會有機會來到聯合國。非常感謝亞洲協會。

在十二歲的時候,我自己開始學英語,為了什麼,自己也不知道,只是覺得愛上了這門語言。那時,每天早晨5點我會騎車40分鐘,到杭州的酒店找外國遊客,他們教我英語,我帶他們遊覽城市作為交換。

從此以後,我開始有了個習慣,那就是用我自己的腦子來思考問題,多花幾分鐘。當所有人都説對的時候,等幾分鐘;當所有人都説不的時候,也等幾分鐘,仔細地想一下事情本身。因為當你從一個不同的視角看世界的時候,你也可能用不同的方式做事。

今晚,我深深地被所有這些創變者所鼓舞。在聽他們的故事時,我意識到世界上有那麼多事情我可以做,有那麼多事情我能做得更好,有那麼多事情我們能一起來做。今天我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代表所有那些和我一起工作的小人物、小企業。

1995年離開大學的時候,我告訴校長,自己要做個創業者,做互聯網。他問我:什麼是互聯網?我回答:我也不知道。他聽我説了兩個小時後説,jack,我知道你想有一番作為,我不懂你做的事情。不過如果十年後你想回來,那就回來。我説:好,十年以後,如果我想回來,我會回來的。作為一個老師,你永遠會相信未來。你相信知識會改變人的生活,你相信並希望你的學生比你更優秀。學生是最好的產品。今天我不再是一個老師,但我相信在公司,ceo代表“首席教育官”。因為話很多,同事們不喜歡我。不過,我負責來説,他們負責做。

在我創業的那個年代,在中國做個小企業家非常困難,我花了5個月時間才借到500美元,而公司還是失敗了。那時我沒有機會,我也不知道怎樣運營企業。我去註冊第一家公司時,想取名叫互聯網,註冊辦公室告訴我,不行,字典裏沒有這個詞,你必須換個名字註冊公司。他建議我使用計算機諮詢公司,可是我連計算機是什麼都不知道。所以我的第一個公司叫做杭州希望計算機諮詢公司,那時很苦,我當時對科技和計算機一無所知。

過去十五年,我常常説自己是一個盲人騎在瞎老虎背上,不過那些騎在馬上的專家都失敗了,我們活了下來。因為我們考慮的是未來,我們相信未來,我們改變自己,我們從不抱怨別人。

我在我的公寓裏告訴團隊,我們必須證明自己,因為如果我們能成功,那中國80%的年輕人就都能夠成功。我們沒有有錢的父親、有權的叔叔,我們沒有從政府拿過一塊錢,沒有從銀行拿過一塊錢,我們從零開始。所以我必須努力工作,不僅是證明我們自己,也是證明我們這代人,證明互聯網的力量。這就是我想和年輕人分享的。

另一個我深深相信的事情是:小就是美。如果沒有幫助小人物,那麼我就用互聯網幫助小人物。跨國公司被華爾街照顧得很好,只有小企業沒有任何人幫助他們。如果我們為他們創造價值,那我們就會成功。我們的哲學是:如果你幫助別人成功,你就會成功。我一直是相信未來的人,相信年輕人,相信創新。

就像祕書長説的,今天的世界麻煩很多,社會上充滿了抱怨。我在20多歲的時候也抱怨。微軟、ibm、思科,他們是大企業而我們是無助的小公司,他們太大了。那時,我們也抱怨過。但是現在我不再抱怨了,因為我們也變成大傢伙之一了。

我想告訴年輕人的是,如果大部分人都在抱怨,那就是機會所在。有些人選擇抱怨,而有些人選擇改變自己,幫助改變別人。機會就在那些被抱怨的地方。我永遠相信這點,我們也是這樣一步步走到今天。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個事情,那就是在座的所有人都會被送一件t恤。這是一件特別的阿里巴巴ipo的限量版t恤。所有這些t恤都是小人物製造,我們的小企業們。這是要給小人物,小就是美的,小就有力量。

印在t恤上的是很少人知道的阿里巴巴成功密碼。就像芝麻開門一樣,阿里巴巴也有一個密碼,那就是:“夢想要有的,萬一有天實現了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