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家長的建議作文

來源:文萃谷 7.35K

陳茂林教授的<<給老師的建議>>和<<給校長的建議>>連續刊發後,在讀者中引起很大反響。在<<給校長的建議>>結筆後,從本期開始,我報將連續刊發<<給家長的建議>>。我們相信,老師們一定會通過各種家校聯繫方式,發揮學校教育資源的輻射作用,將這些傳播給廣大家長,把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緊密結合起來,為孩子們營造一個更加生動活潑、和諧友愛的成長環境。

給家長的建議作文

給家長的建議(1)-品德是做人的基礎

寫完<<給老師的建議>>和<<給校長的建議>>後,<<德育報>>的同仁們鼓動我給家長 寫點建議,因為只有有了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學校教育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德育報>>的讀者對象是老師,多數學生家長看不到<<德育報>>,給家長寫建議會不會“ 多此一舉”?考慮到老師也是家長,還要經常家訪、與學生溝通、召開家長會,很多學校還辦有家長學校,需要共同探討孩子們的特點,研究家庭教育的方法,於是便寫下了以下一些建議,供大家參考。

數學大師蘇步青,是國際公認的幾何學權威,被 譽為“東方國度上的燦爛的數學明星 ”和“東方第一幾何學家”。是什麼把他引入了神祕的數學王國?又是誰影響了他一生的道路?最近看了<<蘇步青-數學宗師的詩卷人生>>一文,才找到了答案。

蘇步青念中學時,對數學還沒有什麼興趣。九年級時,學校來了一位姓楊的數學老師。第一堂課,楊老師並沒有講數學,而是講“國際形勢”。講了當時弱肉強食,各國列強都想吞食瓜分中國;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結束時告訴同學們:“為了救亡圖存,必須振興科學。數學是科學的開路先鋒,為了發展科學,必須學好數學。”楊老師的這一堂課,使蘇步青迷上了數學,並影響了他的一生。

由此,我想到家庭教育;所有的父母都期盼自己的孩子成人成才。這種期盼並非狹隘的自私自利,其實質是一種純真的社會責任心。因為,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社會的強盛是紮根在家庭這一基礎上的'。家庭和睦,社會祥和;家庭教育搞好了,學校教育就有了配合,整個社會在一代又一代的新生力量的奮鬥中闊步向前。

但是,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最基本、最重要的是什麼?是讓孩子有個好的思想品質和道德行為,這是第一位的,是孩子走向社會、求生存、求發展的第一要素。十年前,我在一篇文章中説過:學校是什麼,學校是教育學生如何做人的地方。教師是什麼?教師是學生如何做人的榜樣。這句話同樣適合於家庭教育;家庭是什麼?家庭是教育子女如何做人的地方。父母是什麼?父母是子女如何做人的榜樣。很多人説: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續。只有當父母意識到自己是子女地榜樣,並努力做好這一榜樣,自己的生命才有意義,這種延續才有價值。

你看,楊老師的一堂課,不僅使蘇步青愛上了數學,而且影響了他的一生。原因是什麼?是楊老師憂國憂民的深厚感情,是楊老師救亡圖存的愛國熱情,是楊老師身體力行的人格力量。楊老師由國家的衰敗,講到科學的重要,由科學的重要,講到數學的作用,把國家、科學、數學看作一個有機體,這是蘇步青學好數學、發展科學、報效國家的真正動力,也是他終生從教、回報社會的真正動力。

家庭教育的內容可以説出很多很多,但是第一位的還是孩子有個好的思想品德。

給家長的建議(2)--話説健康

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身體健康,並且為此付出了極大的精力。但是,你知道什麼是健康?

世界衞生組織曾給健康下過一個定義:“所謂健康,不僅在於沒有疾病,而且在於肉體、精神、社會各方面的正常狀態。”可見,健康包括身體和心理兩個方面,就是通常説的身心健康。

人的身體健康包括形體發育正常,各個器官沒有疾病,具有適應自然環境變化和抵禦疾病的能力。雖然人的身體素質以先天為主,但後天因素也起重大作用,諸如生活環境和條件,保護身體的知識,是否參加體育鍛鍊等等。身體健康靠鍛鍊,如果父母能身體力行,帶領孩子堅持鍛鍊,無論對父母還是對孩子都是大有好處的。健康的身體是從事任何工作的物質基礎,沒有強健康的身體,即使理想再宏偉,也只是“力不從心”或“心有餘而力不足”。

人的心理健康的主要標誌是適應和承受能力,能夠適應和承受各種意外情況,並且能夠冷靜理智地加以處理。對於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人歸納出五點:①樂觀,有一個滿意的心情;②善於與人相處,有一個和諧的人際關係;③言行一致,具有統一的人格;④能客觀地認識自己,並有不斷向上的勇氣與毅力;⑤具有受盡,知道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的發展,能融入社會,與社會發展協調一致。

一般來説,父母對孩子的身體健康是重視的,但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卻處於不自覺的太太。其實,身心健康的關鍵在於心理健康。如果身體有,只要心理健康,通過積極鍛鍊,及時治療,科學調養,可以得到恢復或健壯起來。而如果心理不健康,整天悶悶不樂,即使先天素質很好,也會慢慢變得弱不禁風。大家都説人是需要有精神支柱的。其實,心理健康就是人的精神支柱。一旦沒有了精神支柱,人的軀體就會傾斜,甚至倒塌。因此,父母一定要十分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也要靠鍛鍊。父母要有意識地讓孩子在實踐中經受磨鍊,既體驗成功的喜悦,也體驗失敗的痛苦,知道什麼是毅力,什麼是艱苦。博大的胸懷,廣泛的興趣,豐富的情感,堅強的意志,良好的習慣,頑強的毅力,敢於拼搏的品質,很大程度上是在實踐中鍛煉出來的,而不是別人講出來的,也不是書上念出來的。對孩子真誠的愛,是他們體驗艱難,經受挫折,磨鍊意志,學生生存,這才是最重要的精神財富。

給家長的建議(3)--什麼是素質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