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説的關於學習的名言

來源:文萃谷 1.64W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孔子説的關於學習的名言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子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

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錦,於汝安乎?”曰:“安。”“汝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汝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

孔子説的關於學習的名言 [篇2]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悦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譯文】 孔子説:“學習了而時常温習,不也喜悦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也快樂嗎?別人不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2、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譯文】 孔子説:“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這種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 曾子説:“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實?交友是否守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複習了呢?”

4、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譯文】 孔子説:“君子吃不追求飽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靈敏,言談謹慎,時時改正自己的錯誤,就算好學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譯文】 孔子説:“不怕沒人瞭解自己,就怕自己不瞭解別人。”

6、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譯文】 孔子説:“《詩經》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話可以概括,即:‘思想純正,沒有邪-惡的東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 孔子説:“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有所建樹,四十歲不遇事困惑,五十理解什麼是天命,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隨心所欲,不超過規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文】 孔子説:“温習舊知識時,能有新收穫,就可以做老師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譯文】 孔子説:“君子團結羣眾而不互相勾結,小人互相勾結而不團結羣眾。”

10、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文】 孔子説:“讀書不深入思考,越學越糊塗;思考不讀書,就危險。”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