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師語錄

來源:文萃谷 2.28W

一、凡修淨業者,第一必須嚴持淨戒,第二必須發菩提心,第三必須具真信願。戒為諸法之基址,菩提心為修道之主帥,信願為往生之前導。

印光法師語錄

二、謂由惑造業,由業招苦,經塵點劫,無有了期。如來愍之,隨彼眾生之病,為之下藥。為彼説言,貪、嗔、痴、心,非汝本心。汝之本心,圓明淨妙,如淨明鏡,了無一物。有物當前,無不徹照。物來不拒,物去不留。守我天真,不隨物轉。迷心逐境,是名愚夫。背塵合覺,便入聖流。人若知此,心病便愈。心病既愈,身病無根,縱有寒熱感觸,亦無危險。心既得其正,身隨之而正。以既無貪、嗔、痴、之情念,何由而有殺、盜、淫、之劣行乎。

三、金剛經之義,非至誠受持讀誦,縱令解了文義,亦如雲霧遮日,莫見真-相。奈世人只知解義為貴,不知真益在恭敬專精受持也。

四、淨土大-法門,其大無有外,如天以普覆,似地以普載。等覺欲成佛,尚復作依賴,逆惡將墮獄,十念登蓮界。普被九界機,鹹皆勤頂戴,暢佛度生心,唯一了無再。(序一一七)。

五、唯唸佛法門,全仗阿彌陀佛大慈悲願力。若具真信、切願,至誠懇切唸佛名號,求生西方者。無論根之利鈍,惑之厚薄,皆可於現生臨命終時,蒙佛慈力,親垂接引,往生西方。既往生已,見思煩惱,不斷而斷。以西方極樂世界,境緣殊勝,一一皆能增長人之功德智慧,絕無令人起貪、嗔、痴、者。此如來一代時教中之特別法門,不得以通途教理而論。

六、唸佛一法,要緊在有真信、切願。有真信、切願,縱未到一心不亂,亦可仗佛慈力,帶業往生。若無信、願,縱能心無妄念,亦只是人天福報。以與佛不相應故,固當注重於信願求生西方也。真有信、願,妄當自已。儻平日有過頭妄想,欲得神通、得名譽、得緣法、得道等。如是完全以妄想為自己本心,越精進勇猛,此種妄想,越多越大。若不覺照,永息此妄,則後來還會着魔發狂,豈但妄想而已乎,固宜汲汲息此過頭妄想也。

七、吾人果能具真信切願,如子億母,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而念。即是以勢至反念念自性,觀音反聞聞自性,兩重工夫,融於一心,念如來萬德洪名。久而久之,則即眾生業識心,成如來祕密藏,所謂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故得因該果海,果徹因源也。有緣遇者,幸勿忽諸。此是微塵佛,一路涅槃門,況我末法人,何敢不遵循。

八、唸佛之時,必須攝耳諦聽,一字一句,勿令空過。久而久之,身心歸一。聽之一法,實唸佛要法,無論何人,均有利無弊,功德甚深。不比觀想等法,知法者則得益,不知法者多受損。以故不可令不知教理,不明性體之人,修觀想等法也。

九、至於修持,果真至誠,於一瞻一禮一稱名,皆可消無量罪,增無量福,非一定須作麼修方可耳。心地清淨,聖境現前,乃得我固有。何可如貧兒拾金,作極喜顛狀。既有此狀,完全是凡情氣概。若不省察,難免着魔。昔智者大師,誦法華經,於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處,豁然大悟,寂爾入定,親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使有狂喜不支之相,則何能入定乎哉。思此,則知聖境現而狂喜者,皆系凡情,殊乖聖智。儻不自量,亦危乎其危。

十、聰明人,最易犯者唯色慾,當常懷敬畏,切勿稍有邪妄之萌。若或偶起此念,即想吾人一舉一動,天、地、鬼、神,諸佛、菩薩,無不悉知悉見。人前尚不敢為非,況於佛天森嚴處,敢存邪鄙之念,與行邪鄙之事乎。孟子謂,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若不守身,縱能事親,亦只是皮毛儀式而已,實則即是賤視親之遺體,其不孝也,大矣。故曾子臨終,方説放心無慮之話雲,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未到此時,尚存戰兢。曾子且然,況吾輩凡庸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