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職業規劃集合六篇

來源:文萃谷 7.66K

時間象奔騰澎湃的急湍,它一去無返,毫不流連,相信大家都對即將開始的工作很有信心吧!該好好規劃一下自己接下來的職業發展道路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做職業規劃頭疼,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力資源職業規劃6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人力資源職業規劃集合六篇

人力資源職業規劃 篇1

職業生涯規劃,即個人與組織相結合,對其興趣、愛好、能力、教育背景等進行綜合分析與平衡後,結合時代特點和被規劃者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職業奮鬥目標,併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職業生涯規劃作為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重要議題,越來越受到企業與員工的共同重視。

一、數據信息和職業規劃的基本概念

職業生涯規劃則是針對個人的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進行分析測定,確定個人的奮鬥目標,並努力實現這一目標。也就是説,企業需要結合員工的自身興趣和特質,將其定位在個最能發揮自己特長的位置,通過對每位員工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確保各類人才各就其位,各行其道,各盡其職,各得其所,為不同類型的人才提供個性化的晉升通道和成長空間。

二、如何讓數據為職業生涯規劃進行全程服務

(一) 數據與員工招聘

對於職業發展規劃來説,從員工招聘階段就要全面介入。數據分析模型會幫助人力資源管理人員做出更加理性的決策。首先,數據挖掘模型會抓取數據庫裏應聘者職業技能、薪酬要求以及培訓教育等方面的信息,然後對比崗位需求,通過數學運算找到最佳的資源配置方式。招聘過程的最根本訴求就是解決企業職位與候選人之間的匹配問題,而 數據技術恰恰能更高效精準的完成這個匹配過程。

(二) 數據與個人信息的深入挖掘

員工入職以後,數據會針對員工的基本信息,通過模型整理編輯出一個以個人為中心的數據庫,它的核心功能就是建立員工工作經歷、教育背景、職務晉升和社交網絡等方面的指標體系,這些指標實現動態管理,通過信息量的積累和彙總分析,評估員工的職業素養和發展潛力,發掘隱藏在深處的職業傾向,並藉助這些評估結果,引導員工按照一定的職業發展規劃路線開展職業實踐。

(三) 數據與職業錨

職業錨是指員工進入早期工作情景後,由獲得的實際工作經驗所決定,依據已被證明的才幹、動機、需要和價值觀,進行現實的選擇和準確的職業定位。職業錨強調個人能力、動機和價值觀三方面的相互作用與整合,是個人同環境互動的產物,在實際工作中不斷調整。職業錨是職業生涯規劃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準確的職業錨,會引發員工進入正確的職業生涯規劃渠道,促發企業和員工形成雙贏的局面。

(四)數據與人——職匹配

員工入職以後,需要針對員工職業發展計劃書,結合企業實際,對員工的職業發展方向進行定位,進行人-職匹配,如果匹配得好,則個人的特徵與職業環境協調一致,工作效率和職業成功的可能性就 為提高。相反,則需要不斷修正,重新匹配,提煉更加精確的職業目標。

三、數據與職業生涯規劃結合的實例

在員工職業生涯規劃中,往往會引入SOT分析矩陣法,通過對一系列信息的歸納與分析,得出員工職業生涯發展的最佳途徑。

S代表strength(優勢),代表eakness(劣勢),O代表opportunity(機會),T代表t人力資源管理 eat(威脅)。其中S和是內部因素,用來進行自我分析,O和T是外部因素,用來進行環境分析。

使用 數據後,我們需要在人力資源管理 信息系統中即時錄入以下數據:

S:工作經驗,教育背景,專業知識和技能,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領導力,人格特質,承壓能力,個人關係網絡等。

:比較缺乏的經驗,較差的成績,專業不對口,缺乏目標,自我認識不足,較差的領導能力,負面的人格特質,害羞,情緒化等。

O:就業機會,急需的人才,晉升機會,市場需求,地理位置優勢,強 的關係網絡等。

T:就業機會的減少,同業競爭,缺乏的培訓,晉升過程的激烈競爭,專業領域的有限發展等。

在對員工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系統會自動調取這幾項重要因素,進行比對分析,利用數據分析模型,得出更優的策略。

以往,在職業發展規劃中,要麼會出現數據信息不足,要麼會出現分析能力不足,而引入數據,既可以存儲海量的信息,也可以利用數據挖掘技術進行數據模型建立,從而迅速果斷的對職業發展方向進行抉擇。

四、如何讓數據更好的為職業生涯規劃服務

鑑於 數據強 的功能,以及自身存在的不足,我們需要開展以下工作,以彌補其天然的缺陷。

(一)解決 數據存儲中的容量問題、安全問題和靈活性問題,實現存儲系統的擴展能夠簡單可行,基礎數據的存儲安全可靠,不易更改,且一種存儲手段能夠適應不同的應用類型和數據場景。這樣,可以確保數據使用的持續性和有效性。

(二)優化數據分析和挖掘模型,能夠儘量剔除與關係結果不太密切的數據,從海量信息中找出最切合使用的有用信息,得到總體在空間上的分佈狀態和時間上的變化情況,以便對結果做出預測,同時,通過個體在空間和時間上的差異性和相似性,找出問題原因。

(三)人力資源工作者需要加強 數據相關知識的學習及應用,實現專業知識與 數據技能的有機結合,實現人機互補,做出更符合預期的職業生涯規劃方案。

人力資源職業規劃 篇2

這種趨勢得到強化的一個信號是,許多組織在越來越多地強調重視職業規劃。

人力資源規劃是人力資源管理的一個主要的建築砌塊。許多人力資源管理實踐的成功執行依賴於細緻的人力資源規劃。通過人力資源規劃過程,一個組織能夠確定它未來所需要的技能組合,然後利用這個信息為其招募、挑選以及培訓和開發實踐制定計劃。人力資源規劃在培訓和開發過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人力資源規劃具有價值,而許多公司卻忽視了這一機會。其中的一些公司把這看做是太困難的事或太使人感到挫折,而另一些公司甚至沒有意識到對它的需要。

當對其人力資源無法進行適當地規劃時,僱主們被迫在事件發生後而不是之前作出反應;那就是説,他們是反應性而不是選動性。當這一結果出現時,一個組織就不能正確地預見其未來人員需求的增長。在最好的情況下,這樣的公司也許將不得不在最後一分鐘裏進行人員招聘並也許會因此找不到最佳的候選人。在最糟的時候,這個公司也許真的出現了人員不足的問題。

如果一個公司把人員不足問題拖延長的一段時間,它也許最終會因各種可能的結果而吃盡苦頭,舉例而言,這種人員不足的情況可能導致現有僱員面臨巨大的壓力,就好像他們在沒有足夠的資源和協助的情況下努力應付額外的需求一樣。而且如果所需要的工作沒被完成,公司也許會面臨訂單退回情況的增多,這將導致商譽的下降、競爭的增加和市場份額的減少。

為了推知其人力資源的需要,一個公司首先要預測它的人力資源的需求(即:在未來的某一時點上完成該組織的工作所需要的人員數量和類型),然後再預測公司的供給(也就是預期已經被補充的崗位)。這兩個預測間的不同之處意味着公司的人力資源需要。然後人力資源管理者的工作就是解決這種需要。

成功地完成任何一項工作都不僅僅需要動力,還需要一定的能力。一個人是否會選擇做一個職業往往取決於他是否具備從事這些職業的能力。因此,必須弄清楚自己到底具備何種技能--或者説,企業的僱員具備何種能力。

職業規劃實際上是一個持續不斷的探索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每個人都在根據自己的天資、能力、動機、需要、態度和價值觀等慢慢地形成較為明晰的與職業有關的自我概念。隨着一個人對自己越來越瞭解,這個人就會越來越明顯地形成一個佔主要地位的職業錨。所謂職業錨就是指當一個人不得不做出選擇的時侯,他或她無論如何都不會放棄的職業中的那種至關重要的東西或價值觀。

要想對職業錨提前進行預測是很困難的,這所產生的動態結果。有些人也許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職業錨是什麼,直到他們不得不做出某種重大選擇的時侯,比如到底是接受公司將自己晉升到總部的決定,還是辭去現職,轉而開辦和經營自己的公司。正是在這一關口,一個人過去的所有工作經歷、興趣、資質、性向等等才會集合成一個富有意義的模式(或職業錨),這個模式或職業錨會告訴此人,對他或她個人來説,到底什麼東西是最重要的。

許多人認為他們之所以認為自己有資格獲得管理職位,是由於他們認為自己具備以下三方面的能力:

(1)分析能力(在信息不完全以及不確定的情況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人際溝通能力(在各種層次上影響、監督、領導、操縱以擴控制他人的能力);

(3)情感能力(在情感和人際危機面前只會受到激勵而不會受其困擾和削弱的能力以及在較高的責任壓力下不會變得無所作為的能力)。 清楚地認識自己只是完成了職業選擇這一任務的一半。你還應當確認哪些職業對你來説是正確的(就你的職業性向、技能、職業錨以及職業偏好而言)並且在未來的若干年中是有着較高的社會需求的。 為了改善你所做的職業選擇,企業及僱員可以做而且應該做兩件基本的事情。首先,你自己必須對自己的職業選擇負責。然後進行職業規劃的關鍵是進行自我透視:

(1)透視個人希望從職業中獲得什麼;

(2)透視個人的才能和不足;

(3)透視自己的價值觀以及它們是否與自己當前正在考慮的這種職業相匹配。 瞭解僱員的職業興趣、職業錨以及他們的技能,然後將他們放到最合適的職業軌道上去,這種做法是運用“人事”功能來幫助僱員實現個人成長和自我發展需要的途徑之一。 企業能夠做的最重要事情之一就是爭取做到為新僱員提供的第一份工作是富有挑戰性的。

然而在大多數組織中,提供富有挑戰性的工作似乎並不是一種普遍的事實,反倒更像是一種例外情況。比如,在以研究開發性公司為對象的一項調查發現,在22個公司中,只有1家公司有正式的向新僱員提供富有挑戰性工作的政策。而這正如一位專家所指出的,如果考慮到在招募、僱傭和培訓新僱員過程中所的大量精力和金錢,我們將不難看出,這是一個多麼“巨大的管理失誤”。 另外一些企業則完全不同,他們通過賦予新僱員以較多的責任而“在一開始就增加”工作的挑戰性。在此薩頓公司和豐田公司,即使是流水線上的工人也會被立即分配到由具有高技能和強大工作動力的同事所組成的自我管理工作小組之中,在這些自我管理小組中,他們必須快速地學會變成一位具有高生產率的小組成員。

在新僱員與其上級之間往往存在一種“皮格馬利翁效應”。換言之,你的期望越高,你對自己的新僱員越信任、越支持,那麼你的僱員幹得就越好。因此,正如兩位專家所説,“不要將一位新僱員安排到一位陳腐的、要求不高的或不願提供支持的主管人員那裏。相反,在一位新僱員開始探索性工作的第一年中,應當為他或她或找到一位受過特殊訓練、具有較高工作績效並且能夠通過建立較高工作標準而對自己的新僱員提供必要支持的主管人員。” 新僱員進行自我測試以及使自己的職業錨更加具體化的一個最好辦法是去嘗試各種具有挑戰性的工作。通過在不同的專業領域中進行工作輪換(比如,從財務分析到生產管理再到人力資源管理等等),僱員們獲得了一個評價自己的資質和偏好的良好機會。

同時,企業也行到了一位對企業事務具有更寬的多種功能視野的管理者。工作輪換的一種擴展情形被稱為“工作通路”,它是指認真地針對每一位僱員制定他們的後續工作安排計劃。 主管人員必須明白,從長期來看,向上級提供關於自己所屬僱員的工作績效評價的有效信息是十分重要的,不能因為保護直接下屬的短期利益而提供不實的信息。主管人員需要將有關被評價者的潛在職業通路的信息加以具體化——換句話説,主管人員需要弄清楚自己正在依據何種未來工作性質來對下屬人員的工作績效進行評價,以及下屬僱員的需要是什麼。 在企業不能讓僱員知道企業中有什麼樣的職位空缺、晉升的標準是什麼,以及晉升決策的如何做出的情況下,工作績效和晉升之間的關係就被卡斷了。晉升作為一種獎勵的效用就大大降低了。

因此,許多企業制定併發布了正規的晉升政策和晉升程序。 空缺職位及其對從業者的要求都將公佈出來被傳達到每一位僱員。 這種做法的淨效應是兩方面的:

(1)企業確保在出現空缺職位時,所有合格的僱員都能被考慮到;

(2)在僱員的腦子裏,晉升變成了一種與工作績效緊密相連的獎勵。

職業管理:幫助員工與企業共同發展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所有的管理者,乃至組織員工,都認為“職業管理” 是員工個人的事情。特別是在我國由於長期左傾保守思想的影響,談“職業管理”,似乎就是個人奮鬥,搞個人主義。但是,隨着把人視為最為重要的一種資源,在組織中廣泛實施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及管理技術以來,人們發現:加強組織中員工的職業管理,實際上,是與組織的目標是一致的,是實現組織目標的有效管理手段。所謂職業管理是指組織提供的用於幫助組織內正從事某類職業員工的行為過程。職業管理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

利益共同體:企業和員工的結合點

既然組織目標的實現與加強員工的職業管理是一致的,那麼,它們二者的一致 性怎麼體現,或者二者的結合點在哪裏呢?

一個企業、一個組織的存在與發展,是離不開員工的努力工作的。相應地,一個員工的發展,也是離不開合適組織、集體的存在的。看來,組織與員工是相互依存的,它們二者都是為了求得良好的發展,這是目標上的一致性。比如,聯想集團、方正集團、實達集團等企業在媒體上宣稱:在多少年之內造就多少百萬富翁。其實,這是企業發展的一個目標,也正好迎合了員工發展在利益方面的期望。當然,也是吸引卓越人才為企業發展效力的有力激勵措施之一。沒有這些人才的努力,企業不可能發展;沒有良好的企業環境,這些人才也難以成為百萬富翁。因此,企業與員工在利益追求上是共同的,這也是職業管理的有機結合點。難怪有企業在努力倡導、建立企業與員工的“利益共同體”。比如,塑造了“從16個人到16 個億”的神話的實達集團就建立了一個包括企業所有員工在內的新的“利益共同體”。這一“企業利益共同體”至少在以下幾個方面更新,並且實施了“以人為本”的觀念:

(1)使員工成為企業實實在在的主人。員工持股從本質上承認了勞動力、智力也是資本。同時也從根本上避免了人才流失,凝聚了人心,形成了一支富有團隊精 神的隊伍。

(2)使人才得到了應有的尊重,使知識能創造財富。企業的發展是建立在個人發展的基礎上的',企業是人們實現人生夢想的地方。實達人從這一觀念出發,逐漸明確了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即產業報國,發展成材,充實富有。而正是這樣的“利益共同體”,使科研成果迅速轉化為商品,使實達產品成為知名品牌,在市場競爭中贏得優勢。

工作適宜性:員工與企業的優化匹配

企業組織與員工相互依存、二者之間建立利益共同體等等,是以企業與員工之 間的相互選擇、相互認可、相互接納為前提的。隨着自主擇業、雙向選擇的市場化就業機制的形成及實施,任何企業組織在招聘、選拔、錄用自己需要的人才之前, 都會進行必要的組織分析、工作分析及人員分析等,以便對用人崗位的性質、特點、工作規範、企業文化及對人員的素質、能力、經歷要求等有個比較清楚的瞭解。當然,作為現代理性的職業人在求職或轉換工作之前,都會對自己的理想、價值追求、能力、經歷等進行較為客觀的自我剖析和自我定位。只有在勞動力市場當用人的企業組織的要求與尋求相應職位的職業人的條件相匹配時,組織才能與求職 者達成一定的契約,使求職者成為組織的一員,即組織員工。這便是企業組織對員工實施職業管理的開始。 接納的責任:企業對員工的關心 當求職者來到企業,成為企業組織正式的一員開始,組織就應採取接納的態 度,對員工實施職業管理。職業管理作為幫助組織員工的一種行為過程,應從三方面理解: 1.職業管理是組織為其員工設計的職業發展、幫助計劃,有別於員工個人制定的職業計劃。是從組織的角度出發,將員工視為可開發增值而非固定不變的資本。通過員工職業目標上的努力,謀求組織的持續發展,因此,職業管理帶有一定的引 導性和功利性。 2.職業管理必須滿足個人需要與組織需要。職業管理力求滿足員工的職業發展需要。組織只有充分了解員工的職業發展需要後,才可能制訂相應的政策和措施幫助員工找到自己的答案,向他們提供相應的機會。同樣,只有滿足了員工的職業需要,才可能滿足組織自身人力資源內部增值的需求。一方面全體員工的職業技能的提高帶動組織整體人力資源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在職業管理中的有意引導可使同 組織目標方向一致的員工個人脱穎而出,為培養組織高層經營、管理或技術人員提供人才儲備。提高人員整體競爭力和儲備人才是組織的需要。對職業管理的精力、財力投入和政策注入可以看成是組織為達到以上目的而進行的較長期投資。組織需 要是職業管理的動力源泉,無法滿足組織需要將導致職業管理失去動力源而終止。員工個體的職業需要是職業管理活動的基礎無法滿足員工個體的基本職業需要將 導致職業管理活動失敗。 3.職業管理的內容廣泛,涉及面廣。可以説,凡是組織對員工職業活動的幫助,均可列入職業管理之中。主要包括(1)針對員工個人的,如各類培訓、發展諮詢、心理輔導、工作-家庭聯繫、講座以及為員工自發強化技能、提高學歷的學習提供便利等等;(2)針對組織的各種人事政策和措施,如規範職業評議制度、建立和執行有效的內部升遷制度、勞動保護與社會保障制度等等。 邁向卓越:員工對企業的奉獻 職業管理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幫助員工的職業發展,以求組織持續發展,實現組 織目標。因此,職業管理假定:只有組織員工的卓越發展,才有組織的目標實現。員工的卓越,有賴於組織實施的職業管理,在組織提供的有效職業管理中,員工邁向卓越,並將自己的聰明才智奉獻給組織。看來,有助於組織目標實現的員工卓越能力需要組織和員工雙方共同的努力。 1.作為員工個人,應做到: (1)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未來唯一可以確 定的東西就是外在環境的不確定性。如此,不管是個人,還是用人單位,為了確保自己的市場競爭地位,都應努力“投資”建設一種學習型的組織。 (2)保持健康、積極的心理品質。人生的成長過程,就是一個人的人格不斷完善的過程。翻開名人傳記,你會明白一個永恆的人生真理:心態就是一切。積極健康的心態,會引導你邁向卓越;消極頹喪的心態,會令你一蹶不振。 (3)未來的世界屬於不斷創新的人。人生最為可怕的一件事,就是“把錯事做得很正確”。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你做對了一件事,並不意味着你永遠都可以沿襲這一做法。請記住:變則通,通則達。 (4)認可組織文化、價值追求,高度忠誠組織發展目標。 2.作為企業組織,應本着以人為本的思想,從尊重員工職業發展需要、幫助員 工發展的角度出發,制定現代人力資源管理政策、措施,實施人性化與理性化相結合的職業管理方案。

莫讓職位成雞肋

眼下,人才流動已經是越來越普遍的現象了。然而,許多人在試圖重新規劃和選擇自己的職業發展道路時,常常感受到“雞肋”的矛盾和痛苦。拿在一家行政事業單位工作的楊先生來説,他從事的計算機維護工作,日復一日的重複勞動,再也調動不起他的太多激情,年初,他就有了“跳槽”的衝動,想趁着年輕去中關村的高新技術企業試一試身手。但是,在這個單位所擁有的一切又讓他割捨不下:安寧的工作環境,穩定的收入,各項福利……兩相權衡,楊先生沒有輕舉妄動。然而他日漸覺得眼前的這份工作像是隻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想一想,我們身邊的這種“雞肋現象”其實很多。在市場經濟建立和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兩種用人機制並存卻又相互隔閡的局面。一種是以任命、旱澇保收、安穩等為特徵的傳統用人機制,另一種則是以競爭上崗、多勞多酬為特徵的新型用人機制。由於兩種機制之間的差距一時難以跨越,人才在二者之間還不能做到自由流動,對於習慣了一種體制的人來説,要突然進入到另一種機制下就需要很大的勇氣。

同時,大多數人雖然都有接受挑戰,增加新體驗的願望,但同時又會有嚮往安穩、接受保護的心理。在面臨職業選擇時,這兩種不同的傾向便形成了一個難以兩全的問題。豁達的人可能乾脆選擇其一,然後死心塌地走下去,而另一些人則生出“雞肋”的感歎。

既然是“食之無味”,只不過因為捨不得拋棄才保存了下來。可以想見,對於雞肋,人們不會再對它投入多大熱情。因此,一旦某個職位讓人產生了雞肋之嫌,用人單位首先會吃虧,企業效益和行政辦事效率受影響當不足為奇。而個人的抱負得不到施展,才華被壓抑,又何嘗不是一種損失呢?

所以説,莫讓職位成雞肋。要做到這一點,首先需要用人單位做一些改變,來防止自己提供的職位變成員工眼裏的雞肋。與其養人不如用人。企業如果不能為人才提供足夠的施展才能的空間和充分的發展機會,即使用物質的手段留住了人,也難以擺脱“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尷尬。

其次,整個人才市場應該儘快完成兩種人才機制之間的過渡,為人才流動營造更加寬鬆的環境,讓人才在選擇職位時多一份輕鬆,少一些顧慮。

就個人而言,提高自身能力最重要。假如你的素質過硬,技能高超,擁有一隻自己打造的“鐵飯碗”,自然也不會在一隻雞肋面前左右為難了。

職場話題:當忠誠已成往事

跳槽、跳槽,進入20xx年以來,空氣中似乎瀰漫着一股“跳槽”的味道:認識好久的客户,最近打過電話去卻被告之“已經走了好久了”;分別三個月的朋友再見面時派給你一張新換的名片;報紙上關於企業高層譁變、集體跳槽的新聞也接連不斷。當真這是一個自由的時代,我們可以輕鬆地走,了無牽掛?

於是有了這樣一個話題:如果工作單位對你很不錯,也許上司或老闆對你尚存有知遇之恩。這時,有一個更好的機會來到你面前,高出許多的薪水,更加誘人的工作環境,你會選擇毫不猶豫地離開呢?還是“舍利取義”留下來?你會因為有違自古以來的“忠誠”原則而心生忐忑嗎?

本版文字採寫:唐郢

馬吃回頭草:寬容比忠誠更重要

好馬不吃回頭草,這是職業場上的一句老話。它的含義除了辦事要果斷之外,也暗含着 “回頭草”難吃之意。試想,當初是“背叛師門”,決然而去,到如今再腆首回來,上司、同事該如何看待?所以説吃回頭草需要極大的勇氣。不過,時代發展到今天,這個社會變得越來越寬容了,只要今天合作愉快,曾經的背離還提它作甚?

我們報社在發展過程中曾經有一段特別艱難的時期,發行量上不去,廣告收入少得可憐,職工收入無法提高。當時許多人認為報社將要撐不下去,於是有一批編輯記者甚至部門主任離開了,去了發展好的其他單位。

沒想到過了一年多,報社又緩過勁來,而且以飛快的速度向前發展,迅速躋身到了全國知名報紙的行列。這時,從前走掉的那批人當中又有許多想回來,要求繼續為報社工作。報社重新接納了他們,不僅沒有因為他們曾經的“不忠”而冷眼相待,反而委以重任,以現有的條件為他們提供更為廣闊的施展空間。我想,這就是一種胸襟。

據説,摩托羅拉公司對“吃回頭草”的員工還實施一項特別的寬容制度:如果員工離開公司後三個月內重回公司,其工齡將在離開前的基礎上延續計算。這項制度的制定則是基於這樣的認識:許多人都有出去看一看、闖一闖的念頭,這是年輕人特有的心態,出去看一看、闖一闖,往往能學到更多的知識,積累更多的經驗教訓。這些人如能再回來,反倒會更踏實地工作。能夠如此寬容地理解跳槽者的“不忠”行為,難道還網羅不到忠誠的員工?--曾偉

不再“從一而終”

職場上的忠誠問題似乎與從古而今的婚姻關係有相似之處。古代人講究從一而終,要求女人無條件地對丈夫忠誠。那時候的女人沒有經濟地位,離開了丈夫是不能活的,所以只能從一而終。現在,女人的經濟實力增強了,無須再通過婚姻來獲取飯票。所以她可以找自己心儀的人做丈夫,婚後如果不和,還可以離婚再嫁。今天如果還有哪個女人嚷着説要“從一而終”的話,一定會招人笑話吧? 父母那一輩人常常教育我們:工作不要總是換來換去,要幹一行愛一行。他們中間的絕大多數一輩子可能就呆在同一家單位,到老了還依依不捨,生怕單位一撒手就不管他們了。這不就跟過去的女人“從一而終”差不多嗎?那個時代的人完全隸屬於單位,單位是衣食父母,離開了就得凍死餓死,所以好歹也要“愛”着。 今天卻大不一樣了。只要有知識有能力,走遍天下也能賺到一口飯吃,此處不待見我,便跳到彼處去。我們可以選擇自己心滿意足的工作對象。從現如今大的環境來説,只要是人才,便成搶手貨。各國之間、各個大公司之間都在想方設法地挖人、留人,我有高超的技能,出色的能力,自然要找合我心意的公司去嫁接,何必非要在一棵樹上吊死? 忠誠不過是弱勢羣體對強勢一方不得已地依賴和效忠,如果我們已經足夠強大,便無須再忠誠地從一而終。 --王俊 “知遇之恩”如何報 “知遇之恩”最難得。於紅塵當中恰恰被那個人遇見,他信賴你,倚重你,發現着你身上原本只可能孤芳自賞的種種好處,這樣的恩情如何能夠不報?所以諸葛亮以一生的忠誠來報答三顧茅廬的劉備,“鞠躬盡力,死而後已”。然而,在這個個性張揚的時代,還有人會因為某人的知遇之恩而犧牲個人的發展機會嗎?報恩與個人發展,矛盾嗎?不矛盾嗎? 小趙大學畢業的時候想留京,但那時侯工作已經很難找了,找到最後,他幾乎已經絕望了。就在這時,突然柳暗花明--他遇見了一家地產公司的老總,老總對他那疊厚厚的簡歷很感興趣,尤其欣賞他發表的幾篇文章。後來一切便進展順利:小趙如願以償留了京,有了一份看上去不錯的工作,老總將他視為心腹。 然而事情的發展並不總是盡如人意。工作不久,小趙就發現,老總雖然有想法,有魄力,無奈公司存在根本體制上的問題,前途一點也不樂觀。這時,有幾個很好的機會在向他招手,小趙幾次都心動不已,但看到老總還在苦苦支撐,他始終沒忍心提出走。 就這樣到了今年年初,老總突然被上級調到了別的職位,小趙的一片忠心算白費了。雖然他隨後也跳槽到了一家著名的公司,但畢竟三年的寶貴青春已耗費了。看到朋友們已各謀其位,或者買車置房,小趙後悔不迭:早知結果會是這樣,知遇之恩不報也罷!--小昕 報答“知遇之恩”與謀求個人發展之間並不存在矛盾。我原來單位的領導對我特別好,但當我有了來這裏工作的機會時還是毫不猶豫地跳了槽。雖然不再在那個單位工作,但我還與那位領導繼續保持着私人交往。報恩是報恩,工作是工作,得分開來考慮。我是這樣看的,那位領導也並沒有因為我不在他底下幹了,就認為我不是好同志了。如果一定要將報恩與工作聯繫起來的話,當我在原單位時,對工作很認真負責,已經盡了我的全力,我想這就夠了。 --張遠 士為知己今為誰 士為知己者死。曹沫之於魯莊公,專諸之於伍子胥,荊軻之於太子丹,多少古代的仁人俠士因為這句話不避生死?它讓我們想起慷慨悲歌,想起風蕭蕭兮易水寒,讓我們對“士” 和“知己者”之間那種把酒言歡、死生契闊的相交常常心生神往。何等動人的俠者之義忠誠之心啊。 士為知己者死,説得多義氣啊!我挺仰慕古人這種義氣的。但要擱今天,不行了:假如荊軻還願意去“死”,為誰去死啊?誰還能做他的“知己者”呢? 能把老闆當“知己者”嗎?傻瓜才那麼想呢。市場經濟,競爭激烈,説到底老闆與員工之間不過是契約關係、利益關係罷了。我掙你一份薪水,你剝削我的剩餘價值,也就是互相利用。人一走,茶就涼,哪裏有什麼義氣可言? 當然有時候或許也能碰上一兩個賞識你的老闆,跟你推心置腹、哥們相稱的。但你千萬別以為這就是把你當生死之交了,他不過是看中了你身上的某一點可以為他帶來更多的利潤! 如果説今天還有什麼值得我們以忠誠相待的話,我想我們該忠誠於自己的職業發展。把它規劃好,跳槽之前仔細思量一番,別走了彎路,白費了功夫。對自己負責,也就是對老闆負責,這就夠了。 --劉明 賈府的丫鬟為什麼不走 紅樓夢裏描寫的眾多丫鬟雖然各個命途多舛,卻好像沒有哪個一氣之下就離開賈府的,個個對主子死心塌地的樣子,甚至還出了幾個寧願死在府裏也不願出去的主兒。賈府對丫鬟的魅力怎麼那麼大?無非因為它是當時最顯赫的家族,府裏的環境、待遇自然沒別的人家可比的。對丫鬟來説,沒有更好的選擇,還不如選擇對賈府忠誠吧? 正如賈府裏的丫鬟不能跳到別的府裏去一樣,職場上的忠誠往往是由於沒有別的更好的選擇,因而只能表現為一種暫時的穩定。 我的大學同學有一位畢業後分到級別很高的政府機關工作,在當時那是他最好的選擇。然而不出兩年,他就厭倦了機關裏的級別森嚴、工作枯燥和人浮於事,一起畢業的同學中間有的掙了大錢,有的出人頭地,狀況不好的也忙着跳槽另尋高就去了。他就也有些動心,於是四處留意招聘信息,暗地裏向外投簡歷,還到用人單位去面試了若干次。如此活動了快有小半年,卻未見他有什麼實質性的行動。問他怎麼回事,他説,找了好多個單位,條件都沒有好到讓他滿意得可以拋棄現有的一切的程度。畢竟現在的工作很體面,有保障,熬下去也還有升職的可能;而那些單位雖然有的承諾高薪,有的許以重位,但同時也有不穩定、工作累、風險大等缺陷。權衡之下,他便下不了決心舍此逐彼了,所以最終只能靜下心來在原來的單位好好幹。這應該是一種被動的“忠誠”吧?--牧陽 個人忠誠不忠誠關鍵看企業如何管理人,有沒有吸引力。如果企業能夠帶給員工歸屬於它的榮譽感、勞有所得的滿足感和個人發展有望的期待值,誰還會費勁心思地惦記着跳槽呢? 也許有人要説一山更比一山高,企業無論多好,總有比它更好的,人的慾望無窮盡,一旦有機會還是會往更高的地方跳。所以以此來提高員工的忠誠度恐怕也達不到目的。 其實不然。在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中提到: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生存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會的需求、自尊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人們工作的目的並不僅僅為了獲得薪水或者覓得一處容身之所,如果一個企業在薪水方面不具備對人才的競爭力,那它至少應該在發展空間、機會、社會認可度上形成自己的優勢,否則別指望有誰會忠誠於你。-- 李輝 聽完幾位職場中人的發言,我們竟然發現,與職業“忠誠”相關的一切話語流傳到今天,一點都經不起時代的考驗而遭遇了土崩瓦解。所以忠誠終成往事。 對這個話題或許您還有不同的見解,我們希望聽到您的聲音。

人力資源管理者素質須提高

當前,越來越多的企業把人力資源看作是組織運行的第一資源,但專家指出,人力資源的開發管理在實踐中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誤區,其中“重視人才素質,忽視人力資源管理者自身素質”這一條尤應引起重視。

該專家指出,當人力資源管理者成為新經濟的寵兒時,有的企業以前的人事管理者也搖身一變成為CHRO(首席人力資源執行官)。名稱雖變,但這些CHRO的能力和素質並沒有隨之增長。目前主要存在四種現象:

其一,有的人力資源管理者既不具備現代人力資源理念,也不會運用現代人力資源方法去科學管理好人力資源。

其二,重視一般使用,忽視開發管理。這些企業沒有相應的人才教育、培訓機制,也沒有激勵職工自學成才的措施,放着企業寶貴的潛在人才不用而去挖別人的“牆腳”。 其三,重視組織價值,忽視個體需求。隨着社會的發展,相當一批個體所追求的已不僅僅是用一份勞動力換取一份報酬,他們開始追求在工作中實現人生價值。因此,設法提高員工的工作生活質量、實行參與管理,使工作擴大化、豐富化應是我們的人力資源管理目標之一。 其四,重視總體數量,忽視層次結構。“研究生多多益善,本科生研究研究,專科生不要不要”成了一些用人單位不約而同的招聘標準。這種人才使用上的“高消費”和“超前消費”是不正常的,必然造成人才資源的浪費,甚至是人力資源衝突。 其五,重視存量穩定,忽視合理流動。在當前知識經濟時代,跳槽已不再是一個新鮮的詞語。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企業還是固守老觀念,強調組織內部人力資源數量和崗位的穩定,將會以犧牲一定的組織活力和員工利益為代價。

人才素質測評為青年職業發展指南

每一位大中專畢業生心中都有一個對未來職業的定位和規化,但這也許只是美好的心願,因為其個性、心理素質、行為方式是否適合於理想中的工作崗位要求,不做一個客觀、全面的量化分析,恐怕難以知曉,由此,人才測評業務應運而生。

□本報記者薛堯濟南大學應屆畢業生陳景華學的是涉外文祕專業,在今年初舉辦的省大中專畢業生雙選大會期間,他到一家外資企業求職,該公司負責招聘的人員問他,是否進行過人才測評,對自己的心理素質、發展潛力適合怎樣的工作崗位是否有一個量化的依據?陳景華一頭霧水。心理素質、行為風格這些個人內心深層的氣質特徵還要進行量化測評嗎?它對一個人的就業、職業發展有何指導意義?帶着種種疑惑,他來到濟南人才市場人才測評室,做一次測評。人才測評能為你做什麼濟南市人才市場人才開發培訓部的一位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人的心理和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測量的,具有不同心理和行為特徵的人有不同的適應職業,人才測評就是對求職者這方面綜合素質的測量和評定。這位工作人員説:“過去大學畢業生找工作或是社會青年求職,在確定期望的崗位或理想中的職業時只是憑自己的興趣愛好,或者是根據自己所學專業找對口的工作,而沒有考慮到自身的氣質性格、心理特徵、職業潛力是否能夠適應所選擇的職業的工作特點與要求,加之對企業工作崗位、職務的認識尚處於一種霧裏看花式的朦朧狀態,並不是十分了解,在求職時造成了一些盲目。”“比如説,近年來隨着市場開放、經濟搞活,許多外資企業、合資企業管理先進、經營有方,效益不斷提高,其優良的工作條件、較高的收入吸引了大量人才投奔到這些公司麾下。受此影響,也曾有不少的師範類大學畢業生要求改派,出系統工作,但在經歷了一番闖蕩之後,又有某些個人找到人事部門,想要重回師範系統工作。原因是他們的心理承受力弱,適應能力差,難以適應這些新興企業高風險、快節奏、競爭激烈的用人環境,覺得自己細緻穩重的性格還是適合做教師。這些大學畢業生在自己的職業道路上多走了彎路。如果當初能對自己的個性特徵、認知能力和職業興趣等因素進行測量,並根據崗位需求特徵進行評價,從而對自身素質有一個客觀、全面、深入的瞭解;對欲從事的工作崗位有一個較理性的認識,也許就能避免類似情形的發生。”對於一個有了一定的職業經歷、歷練較深的職場中人來説,素質測評對他們同樣有借鑑意義。這些人在職場上跳來跳去,嘗試了較多的行業或職務,但卻始終沒有找到一個切實適合自己潛力發揮的職業定位,説到底就是對自身的優勢和不足缺少分析;對個人的能力傾向、個性特徵這些事關職業發展前景的因素知之不多。企業用人:素質測評成為定崗依據人才測評不僅為求職者個人提供了職業發展的客觀依據,如今,許多精明的企事業單位在人才招聘、職位安排、工作分配時注意到了人才測評的重要指導意義。濟南第一建築集團總公司從去年開始,在引進技術人員的招聘過程中引入了人才素質測評項目,對140餘位應聘者全部進行了測評,把測評結果作為是否錄用和確定崗位的重點參考依據。一建集團人事處吳處長頗有感觸地説:“以前選人用人,無外乎看看求職者的簡歷,通過面談考查他們對專業知識的掌握以及表達能力,再就是規定試用期以檢測人才的動手應用技能。事實上,這些辦法,尤其是面試交談,在短時間內憑經驗分辨出應聘者的能力高下,主觀性較強、隨意性大,一些應用型人才也許因為學歷低點或表達能力較差而被排除在錄用範圍外;與此相反,如今有些大學畢業生求職,其簡歷的可信度越來越低,弄虛作假、謊報成績,面談中誇誇其談、能説會道,似乎專業水平很高,但後來實踐證明,這裏面水分不少。”吳處長説:“對人才的職業傾向、個性特點、行為風格等綜合素質作出量化分析,看其知識結構、能力大小是否適合於他們想要從事的工作,以此作為定崗、定職的參考依據,就減少了選擇人才的一些盲目性。”專家提醒:素質測評結果只能作參考據瞭解,人才素質測評業務在中國尚處於起步階段。許多企事業單位和求職者個人對這一新興事物還不是很瞭解。山東經濟學院工商管理系教授高賢峯認為:“毫無疑問,人才測評較之以前的選人看學歷、論經驗、憑短時間的面談接觸拍板下結論的方法客觀了許多。”高教授同時提醒準備做測評的青年人注意:測評的結論只能作為個人未來職業發展的一個參考依據,也不必完全受其左右。具有某種個性傾向和行為能力的人,都有一定的對應的適宜工作或職業,但這也不是絕對的、一成不變的。事實證明,有的人通過自身的素質鍛鍊、積累一定的相關工作經驗,也可以勝任其素質測評對應的適宜工作之外的職業或崗位。”高教授還指出,測評結果也受到測評工具軟件適用性的影響,測評時的一些人為因素也會干擾到結果的客觀性,因此測評結論不能保證對某個個體評價一定正確。所以説,無論是對個人求職者,還是對企業招聘來説,人才測評的結果都是一個參考,不能完全依據它做為職業發展或選賢定崗的標準。

CEO真相

現在很多人沒鬧清楚CEO與董事長、CEO與總經理的區別,好像稱自己是CEO只是為了時髦,本文以正視聽---

“CEO”只是為了時尚?

對當今時代的企業來講,市場風雲變幻,決策的速度和執行的力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傳統的“董事會決策、經理層執行”的公司體制已經難以滿足決策的需要。而且,隨着我們一些大企業業務的拓展,企業內部的信息交換日漸繁忙,決策層和執行層之間存在的信息傳遞時滯和溝通障礙、決策成本的增加,已經嚴重影響經理層對企業重大決策的快速反應和執行能力。而解決這一問題首要一點就是讓經理人擁有更多自主決策的權力,讓經理人更多為自己的決策奮鬥、對自己的行為負責。CEO就是這種變革的產物。

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即首席執行官,是美國人在20世紀60年代進行公司治理結構改革創新時的產物,它的出現在某種意義上代表着將原來董事會手中的一些決策權過渡到經營層手中。

在我國,CEO這個概念最早出現在一些網絡企業中。在那裏,CEO往往是自封的,也很少有人去研究這一稱謂對企業到底意味着什麼。但是,當“CEO”在中國叫得越來越響的時候,我們應該認識到,高層人員稱謂的改變不是一件小事,設立CEO職位不應僅僅是對時尚的追趕。

CEO與總經理有何不同?

CEO與總經理,形式上二者都是企業的“一把手”,CEO既是行政一把手,又是股東權益代言人??大多數情況下,CEO是作為董事會成員出現的,總經理則不一定是董事會成員。從這個意義上講,CEO代表着企業,並對企業經營負根本責任。

在國外,由於沒有類似的上級主管和來自四面八方的牽制,CEO的權威比國內的總經理們更絕對,但他們絕不會像總經理那樣過多介入公司的具體事務。CEO做出總體決策後,具體執行權力就會下放。所以有人説,CEO就像我國50%的董事長加上50%的總經理。

另一方面,在我國存在這樣一類企業,在其發展壯大的過程中,某一個具體的企業家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其個人威望在企業中形成了一種強大的影響力。在這種情況下,不管他的稱謂是什麼,他始終是企業事實上的“一把手”,乾的就是CEO要乾的事。從這個角度來講,CEO與這類總經理、總裁相比,在權限上並沒有什麼變化。

CEO與董事長是分是合?

董事長是公司董事會的領導,其職責具有組織、協調、代表的性質。董事長的權力在董事會職責範圍之內,不管理公司的具體業務,一般也不進行個人決策,只在董事會開會或董事會專門委員會開會時才享有與其他董事同等的投票權。而CEO是由董事會任命的,是公司的經營執行領導。

為了解決董事會的決策、監督和CEO的決策、執行之間可能會有的脱節問題,美國一般由董事長(即董事會主席)兼任CEO。在美國,有75%的公司,其CEO和董事長就是同一人。同時,CEO一般是在董事會閉會期間代行董事會權力的執行委員會的主席。但也有例外,花旗集團的董事長和CEO是一個人,執行委員會主席則是另外一位重要人物。

在其它國家,CEO和董事長的功能是分設的。英國和日本的董事長(會長)多為退休的公司總裁或外部知名人士,是非執行人員,只是董事會的召集人和公司對外形象的代表。他們對公司決策制定過程影響有限,主要責任是對管理者的監督和維持公司與社會、政府、商界的關係。

CEO到底是幹什麼的?

CEO 的設立,體現了公司經營權的進一步集中。由於CEO是作為公司董事會的代理人產生,授予他何種權力、多大的權力以及在何種情況下授予,是由各公司董事會決定的。一般來講,CEO的主要職責有三方面:

(一)對公司所有重大事務和人事任免進行決策。決策後,權力就下放給具體主管,CEO具體干預的較少。

(二)營造企業文化。CEO不僅要制定公司的大政方針,還要營造一種促使員工願意為公司服務的企業文化。

(三)把公司的整體形象推銷出去。CEO的另一個重要職責是企業形象推廣,推銷的對象可能是公司的投資者、現有和潛在的客户、債權人及其他利益相關者。要推銷的可能是產品,也包括企業文化、領導班子,等等。

表現卓越的CEO總是公司的第一號思想領袖。他們總攬全局,領頭開拓雄心勃勃的遠景設想。

誰是中國企業的CEO?

事實上,想要看清楚誰才是中國公司真正意義上的CEO,或者説,董事長和總經理誰才是真正的CEO,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關研究表明:

(1)在董事長兼任總經理的情況下,這個人就是CEO。這種情況與美國的董事長兼CEO相似,有20.9%的中國上市公司董事長兼任總經理,該類公司的決策和執行權高度合一。

(2)在董事長不任總經理並且不是每天在公司上班的情況下,總經理可以看作是CEO。這種情況與美國的董事長和CEO分任情況類似,該類公司的決策權和執行權相對分離,有34.3%的中國上市公司是這種情況。

(3)在上述兩者之間,董事長不任總經理但每天在公司上班,我們認為這種情況下,董事長和總經理都具有CEO的職能,類似於國外往往在兩個公司合併後的磨合期產生的雙CEO現象。至於實際運作中董事長和總經理誰的權力更大就要看實際情況了,一般而論可能董事長強一些而總經理弱一些,有44.8%的中國上市公司是這種情況。

產生這種結果,也有我國法律的原因,《公司法》規定董事長是法定代表人,並且董事長在董事會閉會期間有代行董事會部分職責的權力??而不是董事執行委員會在董事會閉會期間代行董事會。如果天天在公司上班,董事長必然要介入到執行活動中。

因此,在CEO體制下,董事長與CEO是否由同一人兼任要根據各公司具體情況而定,建立起適合CEO體制的董事會治理機制和結構才是更為關鍵的問題。

CEO體制下的董事會是什麼樣?

董事會的治理結構最終做到明晰和完善,需要專業化的技巧,即應該分清董事職責,細化內部分工和權力制衡。治理結構需求專業化的技巧,這些技巧必須通過董事會層次的委員會得到最佳執行。因此,在歐美一些國家,董事會中通常設置一些專業委員會,分別負責協調董事會做好工作。典型的委員會如:執行委員會、審計委員會、薪酬委員會、提名委員會等。其中審計委員會、薪酬委員會和提名委員會是英、美上市公司所必須具有的。這些委員會成員主要由外部董事和獨立董事組成,對董事會負責,可以獨立地開展工作。

(1)執行委員會。通常由CEO及其他執行董事組成(也可包括非董事的高級管理人員)是公司的最高經營領導核心,作為董事會的常設機構在董事會閉會期間代行董事會的職權。

CEO任該委員會主席。執行委員會可以每週開一次會議,主要任務是決定和審查公司政策,並對大量日常工作和活動作出協調性規定。

(2)審計委員會。其主要職責由公司章程規定,比如推薦公司的外部審計機構;檢查外部審計的費用、工作期限及其獨立性;檢查公司內部資深審計官員的任命和替換;審視公司年度財務報表以及管理層和外部審計在準備這些財務報表時有關的意見分歧;徵求外審及內部資深審計官員的意見,注意公司財務控制是否適當等。

(3)薪酬委員會。負責研究公司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報酬事項(固定薪金和持股方案等),向董事會提交薪酬方案。薪酬委員會基本上由外部董事組成。

(4)提名委員會。負責向股東大會提交每年改選的董事名單和候選人名單。並負責尋找和提出CEO的繼任人選,報請董事會考慮。提名委員會通常由外部董事組成。

CEO體制下的董事會都幹什麼? 在CEO 管理體制下,董事會已經成為小董事會。董事會不再對重大的經營決策拍板,董事會的主要功能是選擇、考評管理人員和制定以CEO為中心的管理層的激勵制度。另一方面,CEO 雖然對其他主管擁有絕對的權力,但這個權力也受到很大限制。CEO要受代表投資人利益的公司董事會的監督和制約,CEO與董事會之間的關係類似西方國家的總統和議會。

人力資源職業規劃 篇3

HR從來都是人才市場上的緊俏職位。在“中華英才網”發佈的職場人氣排行榜中,HR一直榜上有名,並躋身“十大人氣職位”前五強。

對於長期搏殺於市場的企業來説,對人才的管理已跨越了單純的人才招聘,而進入了更深層次的“合理運用,發揮最大潛力”階段,急需高素質的HR專業人才,人力資源部門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企業對HR的需求快速放量,對具有豐富從業經驗、熟悉國際規則的高級HR需求尤為迫切。而從人才市場的情況看,雖然目前我國人力資源管理從業者達300多萬人,但高級HR人才卻不足9000人。

這些因素的疊加,導致企業開始爭搶HR人才。記者發現,不論是金融業、房地產業,還是電子業、通信業,幾乎所有行業的知名企業都在招聘HR人員。攜程旅行網人力資源總監施琦説,市場開拓前期,企業為佔領市場份額,急需各類專業技術人才;現在企業進入成熟發展期,需要對人才資源進行重組優化,在合理控制成本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人才資本,因而急需建立招聘、培訓、任用、考核等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機制。這一切,使企業無論對HR人才的數量還是質量,都產生了更高的需求。

對大多數企業而言,高級HR是一將難求,因此紛紛高薪攬才,使得高級HR的薪酬持續看漲。一項調查顯示,外企HR主管經理的年薪約6-10萬元,HR總監達到10-40萬元;民企HR總監年薪也在10-15萬元左右,均大大高於普通HR年薪2-5萬元的水平。據瞭解,具有國際專家資格的高級HR更是身價不菲,年薪最高可達80萬元。

職位解讀:HR工作事無鉅細

概括來説,HR的職責就是招募人才、運作人才和留住人才。諸如招聘、考勤考核、薪酬福利的管理、員工培訓以及員工滿意度等,都是最基本的日常事務。

上海神州數碼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經理董露告訴記者,“我們不光要有想法,還要把想法有效付諸實施,期間有很多瑣碎的事情,比如,制定招聘計劃、安排面試地點與時間、安排新員工的入職培訓等等,做好這些事並不容易,需要與各業務部門多方協調。所以,有時候我們是管理者,需要帶領自己的團隊完成任務;有時又是執行者,要履行上級主管的命令。”

據記者瞭解,HR面對的是公司的人力資源現狀需求和長遠發展需求,除了要合理利用公司費用招聘人才、解決眼下的人才問題外,還要制定長期的人力資源發展戰略,優化公司人員結構,規劃員工的職業發展,並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這不僅關係到企業的正常運作,更關係到企業的形象和員工對企業的感情。

人力資源管理職能拼圖

在規模較大的集團公司內部,人力資源部門的最高職位是總監,下邊分設人力資源經理、薪酬經理、招聘經理、培訓經理等,接下來是人事專員或主管,基層職位是人事助理。

■人力資源總監職責:根據公司戰略發展需要,負責制定公司中長期人才戰略和人力資源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組織制定並完善公司人事管理制度、優化工作流程,組織、協調、監督制度和流程的落實;策劃公司各級組織機構設置調整,負責高管人員的整合和調配;統籌人力資源成本,指導制定薪資福利制度,組織實施公司考核評估系統;組織建立健全公司的培訓體系和培訓制度,組織、指導並公司的培訓工作。

■人力資源經理職責:依據公司戰略制訂組織人力資源規劃,並監督各項計劃的實施;依據勞動法律法規及時修訂公司人事相關制度;組織實施公司員工績效考核,建立績效評價體系;建立選人、用人、育人評價體系,積極選拔人才、培養適合公司的優秀人才,為各部門提供人力支持;負責員工職業生涯規劃,為員工提供良好的發展空間;持續改善公司e-HR系統運作效率;代表公司對外接洽政府相關勞動人事部門。

■薪酬福利經理職責:制定薪酬福利政策與制度;參加薪酬福利調查;設計、制定及協調薪酬福利項目,包括年度薪資調整,晉升指引等;管理人事管理系統;協助薪酬福利項目的實施。

■招聘經理職責:根據業務發展狀況,分析人員需求,制定人員招聘計劃;負責公司相關職位的初步面試及簡歷篩選工作;分析、選擇、維護各類招聘渠道,以獲取最有效的招聘結果,同時滿足公司對招聘週期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公司的人才選拔體系和招聘流程;進行簡歷甄別及招聘測試、面試、篩選、錄用等工作;建立後備人才選拔方案和人才儲備機制。

■培訓經理職責:負責公司培訓體系的規劃、建設、組織和管理;編制公司培訓計劃、制定培訓政策和流程;整合公司內、外部資源組織實施培訓;建立公司員工培訓檔案和內部講師隊伍;組織新員工培訓,並對培訓效果進行跟蹤和評估。

■人事專員職責:負責公司基礎人事管理與服務工作;負責公司基礎人事信息維護工作;負責辦理人才引進、內部調動、解聘、各類職稱評定的相關手續;負責公司員工關係建設工作;負責部門宣傳工作。

■人事助理職責:負責招聘信息發佈、更新、管理;負責員工合同、協議簽訂、續簽、解除手續的辦理;員工個人檔案管理及員工保險繳納;員工信息整理、分析;協助公司組織員工活動。

職業發展:遭遇職場天花板

在公司裏,HR的地位越來越突出,不過整天為別人做評估、定薪水、規劃職業發展的HR管理人員本身也面臨諸多尷尬。一位在某大型公司做了8年HR工作的張先生表示,儘管部門已經改名為人力資源部,可是在職能上卻仍然以處理雜務為主,HR管理需要投入資源,但顯然公司目前更願意在生產運營上進行投入。

事實的確如此,儘管HR的經歷對管理人才的成長有諸多幫助,但是大多數公司提拔的總經理是來自於業務部門而非HR部門。一位曾在華為工作過的HR經理説,“在華為,沒有一位總經理是從HR部門升上去的。”

誠訊國際諮詢有限公司資深顧問吳衍璋表示,儘管HR職業有很大的發展遠景,但作為一個具體的人,遇到職業發展的“瓶頸”也非常正常。在入行之初或在工作了一段時間以後,對自己的職業發展之路進行合理的規劃就顯得相當重要。

晉升需要穩紮穩打

據調查,大多數HR當感覺到自己的職業生涯還有發展空間時,基本都會繼續在HR之路上走下去。

即使是人力資源專業畢業的碩士生也很少能直接成為HR經理,也得從基礎做起。通常情況下HR助理經過1-2年的鍛鍊就能成為專員。在中型企業中,3-5年一個專員就能成長為經理。中國企業通常具備3個層次:助理、主任、經理。發展順利的話,1-2年的助理,3-5年的主任,7年以後即可達到經理。

隨着職位的提升,各個層次的要求自然也不同。在工作中積累經驗,不斷學習充電是必不可少的晉升準備。就目前情況而言,要想成為著名大企業、外企的HR總監比較難,要多積累專業知識、經驗以及人脈,多方尋求發展。

如何成功轉型

約有80%以上的HR至少有過3次跳槽經歷。那麼,對於這些指導別人職業生涯規劃的HR來説,自己如何做到成功轉型呢?諮詢顧問吳衍璋先生認為,從目前情況來看,HR從業人員職業發展有四條路。

道路一:在HR部門謀求發展。初入職場,都會從“HR助理”做起,幫助處理一些檔案整理、“四金”代辦的跑腿活;接下來,可以晉升到“HR專員”,負責培訓、薪酬、招聘等項目;再下來,就是“HR經理”,負責HR整個部門的運作:“HR總監”一般都只有在大型集團公司才會有,他們要配合公司戰略目標的實施,有時甚至會上升到成為公司的partner。

道路二:轉換到業務部門。HR人員不懂業務成為制約他們發展的致命傷。當覺得工作發展出現“瓶頸”時,不妨輪崗或轉部門,從事一些管理工作。前提是要具備業務部門的專業知識。

道路三:做獵頭。HR人員在人事管理中積累了豐富的招聘和用人經驗,培養了獨特的用人理念和招聘眼光,可到獵頭公司做獵頭工作,為企業尋找良馬。

道路四:做諮詢顧問。隨着人力資源管理諮詢公司的增多,HR人員轉向做諮詢顧問是條不錯的出路。以企業工作經驗為依託,諮詢會更有底氣,並且有實戰性。據瞭解,要從事諮詢工作,不光工作背景很重要,學歷也是一個相當要緊的門檻,碩士、博士學位都不算高。

人力資源職業規劃 篇4

引言:

通過職業生涯規劃課,我瞭解了什麼是職業生涯規劃以及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應該如何進行職業規劃。課上我學到了很多,比如團隊的協作能力、自己的表達能力、交際能力以及領導能力等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今天即將過去,明天還在等待,不要讓自己的明天因為今天而哭泣。處在大學時代,學習的自覺性全來自自己,我不得不考慮起自己的前程,在機遇與挑戰面前,我必須正確的認識自己,並對自己今後的人生做一個詳細的規劃,真正的認識自我,才能對自己的未來職業作出正確的選擇。機會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當機會出現時,有能力的人總是能將它牢牢握住。我們的職業生涯也是如些,我們只有給自己定出明確的目標並且提前去準備和規劃它,才能讓自己的職業目標一步步地接近現實。最終使自己的價值得到實現,為自己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

第一章:自我認知

1、個人特徵:

我出生在一個農村大家庭,從小父母管教嚴厲,養成了良好的個人習慣。我的性格比較外向,喜歡交各種各樣的朋友,在初高中遇到了很多朋友,同時也有好多性格不和的人,從他們身上我學到了許多東西。我自認為活潑開朗、待人真誠、寬容、有較強的交際能力、善於溝通,來到大學我有了屬於自己的人脈。我的興趣愛好廣泛,喜歡上網、聽音樂、偶爾遊戲一下。

2、個人優點:

性格開朗,熱情樂觀,做事認真,有始有終,有責任感,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善於與人溝通,能與人和睦相處。吃苦耐勞,有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生活態度樂觀向上,勤儉節約,意志堅定,勇於追求自己所要的。在生活中不斷的要求自己向新事物探索,完善自己,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挖掘自己的潛能,以實際能力來追逐自己的目標。

3、個人缺點:

沒有切合實際的學習計劃,自控能力較差,容易受外界干擾,使自己不能按時完成計劃;往往做事計劃趕不上變化,馬虎貪玩,做事不穩重,經常衝動,急於求成,經常是欲速則不達;固執,又是過於主觀,不夠自信,容易害羞;容易輕信別人,不夠成熟;做事不夠果斷猶豫不決。

4、職業興趣:

職業興趣是職業選擇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職業興趣測驗可以幫助個體明確自己的主觀性向,從而能得到最適宜的活動情境並給予最大的能力投入。使自己在事業中發揮自己最大的作用,最終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而我的職業興趣類型是屬於社會型的(喜歡與人交往、不斷結交新的朋友、善言談、願意教導別人。關心社會問題、渴望發揮自己的社會作用。尋求廣泛的人際關係,比較看重社會義務和社會道德入)。

5、職業能力:

職業能力是人們從事其職業的多種能力的綜合。首先,我認為要具有良好的職業能力就必須先具有良好的個人素質和心裏素質,我的個人素質和心裏素質良好。其次,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是衡量職業能力的重要標準,我認為自己具有較好的表達能力。所以我認為自己能夠成為一個好的經理助理。

6、職業價值觀:

我的職業價值關屬於自我實現型。希望在一個好的環境裏工作,能有親人和朋友陪伴。不 大考慮社會地位及他人對自己的看法,盡力發揮自己的潛力,施展自己的本領,實現自我價值,並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讓自己和父母過上富足的生活。行政管理專業的畢業生有廣泛的適用性。他們不僅可以從事於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的行政部門,也可以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涉外經濟管理部門、經濟監督檢查等管理部門從事政策和法規研究及實際工作。另外,也可以在學校、科研部門從事教學或科研工作;或者進入中外大中型企業做公司的經營管理工作。中國改革開放需要越來越多的行政管理人員,而在這個領域有很大的缺口,有公司專門要招行政管理專業的人才,所以行政管理就業前景應該不錯的。

第二章:環境分析:

1、家庭環境:

生活在農村家庭,家庭成員較多。父母對我要求較為嚴格,希望我能通過學習改變自己的生活現狀。我從小較為自立,自理能力強,父母從不要求我按照他們規劃的路線走,凡是自己能做決定的事從不予以干涉。都説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雖然我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他們教會了我如何做人做事。

2、學校環境:

我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學校生活學習環境都相對較好,生活區的良好規劃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非常好的條件。而且學校學習氛圍很不錯,大多數同學在課餘時間都會去圖書館、自習教室自習,這可以很好的帶動我學習。學校圖書館擁有豐富的文獻信息資源,涵蓋各門科類,我們可以查閲各個方面的資料,從中汲取很多的知識。另外,我認為師資水平是一個學校發展的重要條件,我們學校的老師都是各學術界的專業人才,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是經過嚴格挑選聘請來的。相對優越和方便的教學資源為我們的專業基礎的培養提供了條件。學校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學校講座較多,課餘活動較為豐富,這為我們對社會的認識和自身能力素質的提升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台。

3、社會環境:

由於我國正在向市場經濟轉型,因此,就業政策也基本上按市場經濟規律來加以指導。自20xx年以來,美國次貸危機已經波及全球,,世界 經濟正處在一個艱難的低迷時期,形勢不容樂觀。20xx屆畢業生的全國總體就業率為89.6%,高於金融危機前約2個百分點,其中,本科院校20xx屆畢業的就業率為91.2%,比20xx屆上升3.2個百分點;高職高專院校為88.1%,比20xx屆上升2.9個百分點。總體來説,我們現在面臨一個非常好的宏觀環境,社會安定,政治穩定,經濟發展迅速,並與全球一體化接軌,法制建設不斷完善,文化繁榮自由,尖端技術、高新技術突飛猛進。因此,在這個大前提之下,我們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職業環境的變化。

4、專業就業方向:

現代管理專業的發展趨勢系統化、行政決策科學化、行政管理方法的定量化和最優化、行政事務工作的現代化和自動化。行政管理的對象日益廣泛,包括經濟建設、文化教育、市政建設、社會秩序、公共衞生、環境保護等各個方面。在各行各業都要求具備專門知識的專業化人才的趨勢下,行政管理專業人才在社會上的需求呈上升趨勢, 現有的行政管理職業無論政府機關還是企事業單位都需要行政管理專業人才。這無形之中為本專業人才就業創造了較大的就業機會。另外,從量上而言,隨着我國經濟的繁榮發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新企業的不斷建立,老企業不斷擴大,七分管理。因此,企業等單位增設行政管理人員職位便成為大勢所趨,這從量上增加了本專業人才的就業機會。從目前來看,本專業人才需求量正呈上升趨勢。

人力資源職業規劃 篇5

摘要:從學術意義上看,通過工程技術和管理科學的有機結合,實現企業資源的最佳組合而獲得長期效益。儘管二者的發展歷史、研究目的、理論方法即作為獨立的學科存在並側重於解決不同領域的相對性問題,但其在整個歷史中密切配合。本課題對這種關聯性進行了歷史的總結,同時對基於現代知識經濟和現代工業工程環境下人力資源管理模式改進進行探討,有着積極的學術意義。

關鍵詞:人力資源;管理模式;企業

自人類生產活動開始,管理實踐活動就一直存在和發展着,任何一個階段管理學的新成果不僅與社會的整體環境和狀態密切相關,也是汲取當代科學和文化發展成就的產物。管理正是這樣走過了從粗放向精細發展,從無序到有序發展,從單一化向系統化發展,從工具理性向人文理性發展的歷程。作為管理實踐理論的兩類重大研究課題,工業工程和人力資源管理一直交織着發展,二者的實踐活動歷史較長,但上升為科學的理論都是近代工業革命的產物,而後發展中的每一次跨階段的變革都是以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進步為推動力的,而且二者的發展都始終對應禍合。工業工程和人力資源管理每一階段都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更確切地説,人力管理與工業工程的發展密切關聯,相互滋養,相互補充。

一、人力資源戰略規劃存在的問題

1。人力資源管理定位低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説過“企業管理無非是人力資源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已經不容置疑。儘管高層在企業培訓中都接受過現代人力資源管理培訓教程,儘管認識到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地位,儘管部門負責人也認識到了部門員工知識、技能素質差距嚴重地制約了工作任務完成和質量甚至制約了企業的發展,但在實踐上對人力資源管理的定位還是停留在傳統行政性人事管理階段。在訪談過程中,中層管理人員並不乏對人力資源的重視,但如何將這些先進的人力資源管理思想轉化為適合公司可操作的體系,都感覺無從下手或表示力不能及。這一問題的基本成因一是公司沒有把人力資源管理沒有上升到戰略性、系統性、決定性的定位,二是人力資源管理職能部門建設非常薄弱,三是沒有探求到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統領人力資源管理長期發展的基本立足點。

2。公司戰略目標不明確,相應的戰略性人力資源規劃無法進行

企業自創立起就具有一定的“投機性”,因此隨着市場機會,合作伙伴,產品和技術趨勢的改變等等外部因素的快速變化,企業也不斷改變自己的定位,甚至很多企業“以變為根本的戰略”。尤其在快速擴張階段,往往涉足於不同的業務領域,其中不乏許多新興產業。而這些新興產業在研發、營銷、管理、服務等各個環節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鑑,尤其是一些新開拓的項目,定崗定編工作不像傳統業務那麼成熟。因此,企業一般缺乏明確的企業發展戰略,戰略性的人力資源規劃也就無從談起。

3。企業人力資源存量的現狀無法匹配企業發展戰略的需要

目前我國企業多為勞動密集型企業,吸納了大量勞動力資源。從靜態中來説勞動力資源數量多,但素質亟待提高。而企業的用人機制存在“任人唯親”,“任人為近”的現象,對管理層,特別是核心員工,其多來源於企業家的私人社會網絡,這又在動態上致使本來擁有的人才資源流動普遍。人力資源存量的不足導致企業通常是根據機會和市場的臨時需要選聘人才,而無力關注企業的長期發展戰略對人才和組織的需要。當前我國部分企業員工文化素質低,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缺乏。據統計,全國大型企業每百名職工中擁有的大專以上學歷的人員為10。46人,企業僅2。96人,只相當於大型企業平均水平的28%。

4。在許多企業之中,人力資源部門所處位置偏低,且經常由其他部門兼任

二、戰略性人力資源規劃的實施

1。對企業不同發展階段戰略調整

由於企業所處的內外部環境總在不斷髮生變化,企業的戰略變革和戰略調整就成為必然。因此,戰略性的人力資源規劃必須能夠及時做出反應,以支持企業戰略的變化。

(1)初創期。

此時企業組織應制定集中戰略,人力資源規劃應聚焦於專業型業務人才的選拔、培養、使用和激勵上,為組織的順利運行和成長構建合理的人力資源隊伍。作為企業的創立者應當開始關注企業理念,戰略目標以及企業文化的形成,這是企業價值觀形成的黃金時期,也是人力資源規劃的一項重要工作。聯想在發展初期通過對楊元慶、郭為、孫宏斌這些虎將的大膽任用,以及對倪光南的“造神運動”,而帶來的企業大發展,可以説就是一個明證。

(2)成長期。

處於成長階段的企業開始考慮多元化經營戰略,嘗試成本領導戰略或差異化戰略,而這些戰略意味着與之相適應的人力資源規劃有不同側重。組織擴張和有序管理並重是這個時期企業戰略的關注點。因此,人力資源政策規劃的側重點就應該從過分強調企業家精神和個人英雄主義轉變到規範化、職業化管理上來。比如:在創業階段,萬科選人、用人基本上就是憑藉王石和萬科高管們優秀的個人判斷和直覺。隨着萬科的快速發展,這種方法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的人力資源配置需求。因此,萬科及時在自己人力資源發展規劃中提出了專業化、精細化的戰略要求,並引入了具體的專業化管理工具――“人才資質模型”,並把它逐漸發展成為包括“萬科通用資質模型”、“萬科領導力資質模型”及“銷售”、“設計”、“工程”、“客户服務”等六個分專業的系列資質模型體系。正是由於這種未雨綢繆的安排,才使得萬科不僅滿足了自己企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而且還向其它房地產企業輸出了很多的優秀人才,因此萬科也才有“房地產界的黃埔軍校”的美譽。

(3)成熟期。

在成熟階段,企業要獲得持續的競爭優勢,最可行的就是打造自己的核心能力。聚集戰略對企業來説非常有效,而在外部環境不確定的情況下,差異化戰略必將成為企業的必然選擇。因此,對那些能夠幫助企業進一步深化人力資源管理水平的專業性人才和能夠審時度勢、臨機應變、制定企業長遠發展戰略的人才的培養就成為這一階段人力資源規劃的主要戰略目標。 從深化人力資源管理水平的角度看,企業就需要在自己的人力資源發展規劃中注意不同類型員工的性格、興趣、素質、結構與組織戰略、組織崗位的匹配;注意加強對員工的溝通、培訓,強調員工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的規範性和一致性;注意塑造強有力的企業文化,增強員工的組織性,提高整體戰鬥力,從而推動組織繼續成長。

(4)衰退期。

需要的是擺脱歷史的包袱,為企業注入更多更新的活力,以實現企業的“再生”。戰略方向的調整就成為這個時期企業戰略關注的重點。在這種狀況下,人才的更新換代就成為人力資源規劃的重要工作內容。

2。推進人力資源管理變革,健全人力資源管理體系

持續推進人力資源管理的變革,健全人力資源管理體系,主要是革除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缺陷,為人力資源規劃的制定與實施創造良好的運行環境。企業人力資源規劃必然藴含着對人力資源管理舊模式的揚棄,甚至是全新模式的構建。這一過程就是人力資源管理劇烈變革的過程。伴隨着利益的調整以及對原有習慣的固守,人力資源管理的革新往往會遇到來自各方面的巨大阻力。但是,只有實施有效的變革才能為企業人力資源規劃建構運轉良好的支撐平台。完善的人力資源規劃支撐平台,除了其職能部門固有的職位分析、職位設置、績效管理、激勵機制、職業規劃等工作之外,有些甚至超出了人力資源管理的領域,比如計劃與預算管理體系、企業目標管理體系等。

3。建立人力資源規劃中的開發機制

美國管理學家詹姆斯?C柯林斯在《基業長青》一書中曾經提出過基業長青的一個核心原則:“造鐘”而不是“報時”。戰略性的人力資源規劃也必須立足於“造鐘”而不是“報時”。

“造鐘”就意味着要建立一個人力資源的選拔、開發、成長和更新的管理機制。正如聯想在自己的人力資源開發中提到的“項鍊理論”中所述:人才競爭不在於把最大最好的珠子買回,而是要先理好自己的一條線,形成完善的管理機制,把一顆顆珍珠串起來,串成一條精美的項鍊。而沒有這條線,珠子再大再多也還是一盤散沙。沒有良好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去形成強有力的企業凝聚力,僅僅依賴高薪恐怕也很難留住人才。

“造鐘”機制的形成和成功運用還在於要建立一套包括總體政策、具體制度和一系列配套措施在內的制度體系。由海爾倡導並經聯想等企業發揚光大的“賽馬不相馬”的人才培育機制就是典型的代表。這種機制認為,企業不缺人才,關鍵是將每一個人所具備的最優秀的品質和潛能充分發揮出來。為了把每個人的最為優秀的品質和潛能充分開發出來,就需要“變相馬為賽馬”,建立一個立足於市場經濟的人才競爭機制。

4。提高人力資源管理者的素質

加強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隊伍的培養,是消除人力資源規劃危機的重要途徑。外部環境的強烈競爭性,使得企業人力資源規劃的制定更為複雜,這就要求企業戰略性人力資源規劃的制定者應具有戰略性思維與實際操作經驗。因此,加強培養高層次、高素質的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隊伍,提高其整體性的專業素質成為人力資源規劃成敗的關鍵。為了提升公司人力資源管理者的素質,適應公司發展的需要,對管理者進行培訓是非常值得重視的。培訓計劃中應包括培訓政策、培訓需求、培訓內容、培訓形式、培訓考核等內容。

三、結語

通過對企業如何實施戰略性人力資源規劃的問題的分析和思考,基於戰略的人力資源規劃要求人力資源規劃主體在人力資源規劃程序的所有環節中都應當站在戰略的高度,充分審視組織自身的資源條件和組織外部環境,在組織願景、組織目標以及戰略規劃的指引下制定組織未來人力資源需求清單以及相應的人力資源供給計劃,從而支持戰略規劃的實施,促進組織願景和組織目標的實現。

人力資源職業規劃 篇6

引言:尋夢

大學,一個帶着夢幻色彩的地方,年輕的我們懷揣這斑斕的夢來到這個期盼已久的地方。享受自由、展現青春、釋放激情然而卻有很多人迷失在了斑斕的夢中。我們需要一座燈塔來指引我們的方向,引導我們在人生道路上邁出正確的步伐,讓每一天過得充實而有意義!

一、自我分析與角色建議

個人分析:

職業興趣:從測評分析報告中得出,我屬於典範的研究型,對抽象的、分析的、靈活的定向人物性質的職業比較感興趣,喜歡尋根問底,熱衷於思考問題,擅長分析,獨立性強。另外,對管理型、社會型的工作也比較有興趣。

職業能力:我對於思維推理的能力比較強,而信息分析能力也不錯,比較喜歡對複雜的事物進行思考,工作認真、負責。善於規劃自己的方向與目標,善於利用自己的優勢。但人際關係一般,不善於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抗壓能力偏低,有時過於謹慎,不敢嘗試新鮮事物。

個人特質:洞察力強,我這個人有很強的責任心,因而對工作比較熱度,能吃苦耐勞,是努力工作的典範,並且秉着”一旦開始,我就要努力做到最好“的理念做任何事;總是試圖用理論分析各種問題。

職業價值觀:從我的測評結果可以知道,管理、成就感和自我實現取向是我最重視的。我認為“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在自己的工作中,如果在不考慮工資收入的前提下,我要考慮在這份工作中我能否連續創新,不斷取得成就,不斷得到領導和同事的肯定,同時也會考這份工作能否實現自己的目標和理想,最後也會考慮我的能力是否勝任等相關問題。

勝任能力:

能力優勢:處事沉穩、認真、嚴肅;做事有始有終且縝密,決定一件事情後,就堅定不移的做下去;注重實務和環境的現實狀況,講究實際的效果;有責任心並值得依賴;重視思維與客觀分析,獨立工作能力很強;很低調,不喜歡顯露,即使在危機之時也會顯得沉着與平靜。

能力劣勢:容易變得頑固,過於相信自己的判斷,從而否定一些有益的觀點;做事上謹小慎微,有時候不夠大膽與具備魄力;不善於表達,也不善於表揚別人,會讓別人看上去感覺我很冷酷與孤傲,不敢與我交往;過於追求原則與效率,會讓工作環境充滿壓抑與敵意,職員工士氣不高,動力降低;缺乏人際、人情的處理能力。

自我分析小結:我認為自己有明確的職業興趣和一定的職業能力,並且有適應理想職業 需要的一些特質,但是也有一定的劣勢,所以要發揮自己的優勢,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更適合職業崗位。適合的工作類型要求是重視思考能力,關注細節,擁有客觀公正的態度,能有條理的完成工作。

角色建議:

父親:努力提升自己。 母親:要安穩,自己喜歡就好。 老師:要去能實現自我價值的領域。 同學: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二、社會環境規劃與職業分析

1、家庭環境分析:家庭經濟能力一般 ,收入穩定,能維持正常生活,但對我的學習費用仍覺得有一定負擔;家庭文化氛圍很好,父母從小就十分重視對我的培養;家庭成員之間關係融洽。

2、學校環境分析:

3、社會環境分析:近年來,我國畢業大學生數量急劇增多,20xx年高校畢業生將達619萬,預計今後三年內還將以每年50萬的速度增長。整個就業市場需求崗位總體狀況相對趨緊,出現“就業寒流”。而這一年受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地球經濟形式一片暗淡,不少企業進行大面積裁員,所以就業環境不是很好。但,根據預計,這場金融危機大概會持續兩年左右,再加上一定的緩衝期,到我開始就業時,金融危機應該剛好過去,地球經濟處於重振期,可謂“百廢待新,百業待舉”,充滿機遇。只要善於抓住機會,未來還是很光明的。

4、職業環境分析:

前景分析:管理類專業是目前比較熱門的專業之一,不管是在外企還是國企,高層管理人員價值越來越高。而人力資源管理又是管理類專業中興起的一闕。在另一方面,我國的人力資源管理的專業知識人才十分稀缺。總的來説前景不錯。但,這個專業的工作和財務、營銷相比,還是有差距,而且發展也會比較慢,所以一定要有耐性。懂得用時間換空間。

企業分析:在這個人才是一切的新時代,許多企業將會以前所未有的努力去尋求人才和留住人才。而中國加入WTO的新形勢,客觀上要求各個企業必須充分重視人力資源管理。但企業最重視的還是實踐經驗,因而,我可以選擇在一個相對規範的企業從基層做開始,一步步慢慢積累經驗。在校期間多考證件,拓寬就業領域。

薪金分析:人力資源行業新進人員的平均薪金水平在1500~2500之間,薪酬主體集中在3000~3999之間,4000~6000區間也佔重要部分,二做到總監級別可拿到10000元以上,工資不菲。

總結:人力資源崗位的發展前景不錯——一需求量越來越大,受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二薪資越來越好;三在企業位置越來越重要。

5、地域分析: 目標城市:連雲港

簡介:連雲港,位於江蘇省東北部,隴海鐵路終點,東臨黃河,北接山東,南連長江與淮河,四季分明,温度適宜,屬濕潤的季風氣候。

優勢:

地域——水路交通發達,是亞歐大陸東段的終點,同時又是我國的重要港口。具有較強的進出口貿易能力,腹地廣闊、穩定。

經濟——綜合實力不斷上升,近年對外經濟與旅遊業超常發展,

財政實力持續增強,信貸範圍繼續擴大。另外,保險事業也穩妥發展,人民生活 水平大幅度提高。

如果去連雲港所要面對的問題:

1 户口問題——如今户口很難轉移,而很多企業害怕被員工欺騙而不敢使用無本地户口的人。

解決辦法:可通過考研來轉移自己的户口。本人已有考研打算,雖然連雲港沒有我所理想的大學,但其附近的南京審計大學的經管類專業在全國是很出名的,可以予以考慮。

2飲食習慣問題——我本人並不喜歡甜食。

解決辦法:一要儘量習慣,二在連雲港雖然沒有能吃地道的湖北菜的地方,但有很多湘、川菜館,口味相近

三、職業定位

綜合前面的自我分析和職業環境分析兩部分內容,我得出本人的職業定位的SWOT分析如下:

內部因素

優勢因素(S )

思維推理能力與獨立分析能力很強,頭腦靈活。

工作有毅力,認真負責,處事沉穩。

弱勢因素(W)

有時過於理性會忽略別人的感受。

不善與人交流,缺乏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

外部因素

機會因素(O)

人力資源管理部門逐漸受到企業重視。

在沿海地區工作崗位相對較多,經濟方面,仍有發展前景。

威脅因素(T)

人力資源管理在很多企業中處於剛起步階段,其運作很不規範。

社會環境不斷變化,

競爭激烈,就業形式日益嚴峻。

結論:

1)職業目標:根據自己的職業興趣與個人能力,我希望最終成為一名從事於第三產業的大中型企業人力資源部經理。

2)職業發展途徑:考多種證——考研——人力資源助理——人力資源專員—— 人力資源經理

四、職業生涯目標劃分

1、20xx年~20xx年

成果目標:進入某目標企業從事人力資源助理工作

學歷目標:高校研究生畢業

能力目標:瞭解公司,將所學知識一定的用於實踐

經濟目標 :20xx~3500左右的月收入

2、20xx年~20xx年

成果目標:人力資源專員

能力目標:熟悉部門運作,能為公司提出有效的建議,能熟練的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相結合

經濟目標:5000左右的月收入、

3、20xx年~

成果目標:該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

能力目標:熟悉公司運作,具有遠見,能制定有效的人力資源戰略規劃,使部門發展與公司發展保持一致 ,能夠與員工實現無障礙溝通。

經濟目標:8000~10000左右

五、計劃實施方案

基本方法:

1 教育培訓法

2 討論交流法 3實踐鍛鍊法

1。大學期間:20xx年~20xx

1)學好各科專業知識,掌握經管行業的基本知識。

2)努力學習英語,儘快過四級,爭取過六級。用時主動準備考其他多種證書。

3)從現在開始,關注考研信息,準備考研。

4)假期打工(與本人專業相符合的工作),積累社會經驗。

5)與同學交流,從同學那裏學到對自己有益的知識。

2。大學畢業後五年:20xx年~20xx年

繼續努力學習,在學習專業知識同時利用空閒時間繼續積累工作經驗。

3。長期計劃:

1)工作之餘,不斷學習各方面的知識,拓寬自己的視野

2)參加一些活動,與人多溝通,學會人際交流。建立優良的交流網。

3)努力工作,主動博得提升的機會。

4)多看書,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

5)堅持鍛鍊身體,以保證自己能以最佳狀態來面對任何事。

六、評估調整

評估內容:職業目標評估(是否需要重新選擇職業)

職業途徑評估(是否需要調整發展方向)

實施策略評估(是否需要改變行動策略)

其他因素評估(身體、經濟、家庭狀況等)

事物是不斷變化發展的,所以我要對我的職業規劃作出一些風險預測,以及準備好解決方案。

1、大學畢業後,沒有考上研究生,則直接參加工作,積累資本,為以後職業生涯的發展做準備。

2、若由於某種原因導致我無法在連雲港開始我的職業生涯,則可嘗試去長沙發展。

3、若一開始不能從事與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對口的職業,則可考慮先從其他相關行業(如行政管理類)做起,日後再過渡到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行業。

結束語:

事情是不會已成不變的,我會對自己的規劃適時作出調整,並每半年做一次自我評估,按照實際情況作出一些變更,使我的職業生涯規劃書能更好的指引我的人生之路,為我以後的道路減少阻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