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校本研修工作總結

來源:文萃谷 1.56W

研修主題:新課程理念下的“高效化學課堂”教學的探索 主持人:任淑豔

化學校本研修工作總結

研究人員:化學組全體成員

在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課堂教學的對象是全體學生,教學目標是全體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或自己的努力下達到三維目標,高校課堂教學的含義應該是指在課堂上教師指導全體學生實現三維目標的效益高。化學學科要思考與實踐的東西很多,教材中有很多的內容可以讓學生進行充分的交流,從而達到掌握知識、訓練思維、提高能力的功效。而自主性教育是以培養和發展受教育者主體性為主要目標的教育,是塑造和建構學生主體,發展學生主體性的教育。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是特定的認識主體和信息交換的主體。我們化學老師要確定“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思想,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對課堂教學的認識,不應該只是滿足讓學生把握教材,更主要的是引導他們藉助教材的學習來發展思維、情感和分析判斷能力等。通過一堂堂課的學習,讓學生不斷地修整自己的認知結構,從“一學生為本”的目標出發去組織教學活動,並處處體現師生的相互尊重,相互承認,相互感染,相互探索。只有這樣,學生的主體性才能體現出來,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在師生的思維碰撞中,發揮學生主體性。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的發揮需要教師的引導。教師要根據教材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在師生的思維碰撞中,訓練學生的各種能力。在和諧的教學

活動中,師生雙方都能產生求知的愉悦,學生的主體性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一、研修活動過程

1、確定課題,制訂研究方案,組建課題組(2017.2—2017.3)

2、理論學習階段(2017.3—2017.5)

(1)“高效化學課堂”理論依據知識學習階段(2017.3—2017.4)

(2)“高效化學課堂”式教學應堅持的幾個原則知識學習研究階段(2017.4—2017.5)

3、研究階段(2017.6—2017.12)

組織全組教師,開展課堂教學“高效化學課堂”研討活動,主要以集體備課—主講人説課——課上實踐—大家評課—反思交流活動。

二、研修活動總結

1、首先,我們學習了英國科學家波普爾理論,他指出:“科學知識的增長永遠始於問題,終於問題——越來越深化的問題,越來越能啟發新問題的問題。”人們在認識客觀事物的過程中,問題是聯繫已知和未知的橋樑,人們的知識是在不斷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矛盾中向前發展的。從某種意義上講,發現並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比解決問題更有創建性。問題是思維的前提、是科學探究的源泉、是培養學生思維的金鑰匙。因此,問題意識是我們教學過程的起始和歸宿。其次,我們學習了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教學的主要目的不是讓學生記住老師和教材上所講的內容,而是要把知識學活、把能力學實、把腦子雪靈。教學活動應該能引導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問題

探究,讓學生在問題探究的過程中構建該化學的知識體系。化學學習動機的發生需要興趣,而問題探究正是興趣的發生之源,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則始終充滿興趣。因而“高效化學課堂”式教學是一種激發學生原動力的教學方法,是教育“人本論”思想的體現,是強調內外互動、以人為本的教學方法。

2、“高效化學課堂”式教學我們應堅持的幾個原則:

(1)學生主體性原則 以學生為本是“高效化學課堂”式教學的根本原則,教學的各個環節都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問題“有教師的精心設計,更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和發現——教師通過對教材內容和相關知識的創造性處理,使之轉化成富有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自學、討論、實驗,並不斷髮現心得問題,從而進行更深入的學習。“探究”有師生交流,還要有學生之間的討論,在此過程中教師不應高高在上,袖手旁觀,應當熱情地走到學生中間,做她們的引導者和同路人。

(2)啟發性原則 問題的設計要具有啟發性,也就是説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四位深度,要能夠成為學生思維的引發劑和促進劑。教師要時刻注意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出發點,創造一切條件讓學生參與知識的研究,親身體驗知識發生、發展的全過程,讓學生在手、眼、腦並用的研究過程中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發現矛盾,質疑解難。

(3)可接受性原則 問題的提出應考慮學生的可接受性,即正確估計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能力水平,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把目標定在

學生跳一跳能夠得着的高度。因為如果問題過於簡單,學生會感覺沒有興趣和挑戰性,過難的話,學生會失去信心和學習興趣。

(4)堅持以表揚為主的原則。 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堅持以表揚為主,創造條件,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內部都有機會表現處我,體驗學習的快樂感和成功感。激發全體學生的興趣和爭取上進的心理。

三、問題與思考 在研修過程中,我們有時採取的“研修者主講,被研修者聽”的單一的“灌輸式”的研修方式,必然導致交流的封閉性,也必然使被研修者失去學習的興趣;我們在日常的研修活動中常常忽略教師已有的經驗,認為只要將先進的教育思想和觀念傳授給教師,教師就會認同,就會接受,就會付諸實踐。其實教師作為一名學習者,他需要一個體驗、接受的過程,才能將正確的觀念內化,然後才能帶來教育行為的變化。如何使校本研修逐步走上系統化、規範化、制度化、現代化,以什麼樣的形式展開,還需要探索。 對以後的校本研修,我們將提出如下理念:研修規格上追求“教師即研究者”——充分利用教師現有經驗,改進而不是改造教師及其教學行為。我們提出“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以研究推動工作,把研究成果落實在工作中”的工作要求;研修方式上走“校本化專業發展”之路——學校應該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最佳場所和舞台,是一個開放的學習化社會的窗口;研修策略上採用“科研先導、課題帶動”;研修內容上偏重於實施新課程的條件性知識和實踐性知識。對校本研修我們還要確定如下原則:持續性,即終身教育;針對性,即按需施訓;主體性,即主動參與;合作性,即校內外的合作與交流;一致性,即教師個體

發展與學校發展的統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