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考察學習的心得體會四篇

來源:文萃谷 2.08W
  [篇一:蘇州考察學習心得體會]

金秋10月,收穫的季節,我們幹部培訓一班的學員們在師黨委組織部×調研員和師黨委黨校×老師的帶領下,赴蘇州考察學習,聽取了蘇州市黨校領導、教授以及蘇州市人大、市廣電總枱、市個私協會和太倉市人大等各級領導給我們作的多場專題報告,這些報告內容涵蓋蘇州社會經濟發展、幹部素質提高、民營經濟發展、精神文明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的方方面面,既有情況介紹、又談經驗體會,結合學習期間我們先後參觀考察的蘇州高新區、蘇州工業園區、張家港市、崑山市、常熟隆力奇等地方和企業的社會經濟發展、城鄉一體化建設的具體情況,讓我們在這次難得的學習考察旅途中,一路受到震撼、不由自主感歎的同時,從思想認識上受益頗豐.

關於考察學習的心得體會四篇

通過學習考察,大家一致認為,此次赴蘇州考察取經,學蘇州之優、回來後定能為創我們二師各項工作之新,起到積極的作用.蘇州及其所轄崑山、太倉、張家港等縣級市敢於向高的攀、與強的比,/by/大膽試、大膽闖,勇爭第一的膽略和氣魄,給我們大家思想上以強烈的震撼.蘇州富有特色的園區發展思路和其在招商引資、優化投資環境等方面極其豐富的創新性實踐,為我們提供了許多可借鑑的成功經驗和有益啟示.

一、值得學習借鑑的方面

蘇州市在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園區建設、環境營造、招商引資等方面,創造了許多新鮮的經驗和好的做法.對照我們農二師農業團場的實際情況,我們感到最值得學習借鑑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強烈的發展意識.多年來,蘇州在任何情況下都始終把加快發展作為執政興市的第一要務,敢闖敢幹,敢為天下先.80年代初,蘇州不是經濟特區,也不是沿海開放城市,但他們積極尋找機遇,出台優惠政策,創造了不是特區,勝似特區的投資環境,成為跨國公司和台商投資比較密集的地方.尤其值得我們學習的是,蘇州幹部羣眾在推進發展上有着良好的精神狀態.“謀發展、促發展、求發展、比發展”的氛圍十分濃厚,我們在學習考察中得知,蘇州各級各部門領導幹部全年70%左右的時間都用在抓招商、跑項目、下企業上,50%左右的公務員直接為企業跑腿辦事.

(二)完善的基礎設施.蘇州開發區的環境營造是從基礎設施建設起步的.為了解決資金不足問題,蘇州開發區探索了有償出讓土地使用權的“自費開發”,一次規劃、滾動推進的“巧開發”,吸引外商參與基礎設施建設的“引鳳築巢”,嘗試股票上市和借殼上市的“資本運作”等各種籌資渠道,確保了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

(三)優良的服務環境.在加快基礎設施、功能設施建設,提高經濟發展承載能力的同時,蘇州各地還十分注重營造良好的投資軟環境,努力打造“親商、富商、安商”的服務品牌,以服務見長,以服務取勝,營造綜合環境的新優勢.在蘇州,所有職能部門都絕對不對投資者説“不”,“不説‘不能辦’,只説‘怎麼辦’”.開發區內通過清理整頓規範各種規費收取,大大削減了收費項目、降低了收費標準.項目審批制度也進行了大力改革,大大提高了外商辦事效率,也贏得了信譽.由於對當地投資環境、政策、人員素質有了較高的滿意度和信譽度,外商們反過來發揮最大熱情,不遺餘力地向外推薦蘇州,紛紛介紹自己的關聯企業前來考察投資,取得了“以商引商”,“以外引外”的葡萄串效應.

(四)強大的引資合力.蘇州市把招商引資工作列入“一把手”工程,領導身體力行,各部門協調配合,專業招商人員全力以赴,形成了上下結合、條塊配合、舉全市之力的招商引資工作格局.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參與招商外資工作,各職部門積極配合,主動放權,簡化手續,在辦理審批手續時,不拖不推,能快則快,努力創造條件,主動為外商提供良好服務,就連醫院、學校也對外商發放綠卡,盡一切可能提供方便.各開發區還十分注重抓好專業招商隊伍建設,招商機構都配備懂外語、知經濟、精談判、會公關的專業人員,必要時還聘請高水平的科研專家參與招商活動.在招商引資方式上,還特別注重充分利用產業的集聚效應,大力開展產業鏈招商活動.如近年來崑山積極把握台灣產業資本外移的良機,緊扣電子信息產品配套加工這一環節,積極吸引電子信息產商將加工點或採購點設在崑山,走出一條大中小企業配合、上下游聯動的發展路子.

(五)高效的工作機制.蘇州開發區建設在管理體制上,堅持以“三個有利於”標準,對開發區實行開明的政策,賦予開發區管委會與市同等的經濟管理權,通過授權方式,使管委會擁有區內用地、工程立項、工商登記、招商人員出國等審批權,政策環境比經濟特區還更寬鬆.開發區內的鎮村也由開發區管委會管理,包括人事任免、財產資源的調配,有效避免了政令“腸梗阻”現象的發生.開發區管委會作為市的派出機構,按照“精簡、統一、效能”原則,構建了“小政府大社會、小機構大服務”框架,實行“封閉式管理、開放式運行”,總體上體現了綜合性的特點.建立健全中介機構,提高服務水平,將許多政府管不了、管不好的職能還能社會,交給中介服務機構去做,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為企業服務上來.機構的精簡、人員的精幹、職能的轉變、市場化的運作,形成了適應國家經濟發展需要的管委會新的管理體制和高效的工作機制.

二、幾點體會

它山之石可攻玉,學習歸來思奮進.今後幾年,我們兵團農業團場的主要工作任務是全面推進屯墾戍邊新型團場建設,實現團場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和黨的建設和諧發展,為此我認為:

(一)學習蘇州的先進經驗,團場經濟發展要有新思路.

發展經濟是建設屯墾戍邊新型團場的第一要務.我們每一名黨員幹部要做帶頭增強團場綜合實力,帶頭調整經濟結構、發展優勢經濟,帶頭髮展二、三產業,帶頭提升團場經濟發展水平和發展質量的模範.我們要學習蘇州解放思想,搶抓機遇的做法,在建立靈活的運行機制上下功夫.在我們農業團場就是要貫徹落實好兵團“1+3”、“1+8”文件,落實好土地承包長期固定不變,不斷擴大職工生產經營自主權,理順好團場內部的分配關係.鼓勵職工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參與土地資源的合理開發,支持職工自籌資金髮展庭院養畜、養禽、經營林果園、漁場和農機服務業.積極穩妥地推進團場機構改革,重點做好服務、調控、監督管理工作,為承包職工提供生產、技術、市場信息和銷售的全程服務.建立健全各類社會化服務組織,推進社區化服務建設.完成團辦工業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建立產權主體多元化的現代化企業制度和科學規範的法人治理結構,進一步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增強保障能力,堅持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擴大覆蓋面,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二)學習蘇州的先進經驗,致富職工羣眾要有新舉措.

生活富裕是建設屯墾戍邊新型團場的根本任務,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條件.今後,我們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幹部在制定本單位生產計劃時,一是要綜合考慮單位財務收支情況和職工收入情況,做到同步增長,決不能只重視生產,而忽視職工物質生活條件的提高,保護好職工羣眾的合法權益.利用貼息貸款等優惠政策,大力扶持職工發展庭院經濟,繼續支持和引導職工發展果樹種植、餐飲、商貿和加工等非國有經濟,不斷增加致富渠道.要以足夠的決心和力量,解決好睏難羣眾的生產生活問題,使全體職工羣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三)學習蘇州的先進經驗,團場場風文明要有新面貌.

場風文明是建設屯墾戍邊新型團場的保證.我們每一名黨員幹部要做帶頭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帶頭創建十星級誠信文明户,帶頭遵守公民道德規範,帶頭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模範.要在團場廣泛開展社會主義道德實踐活動,使社會主義榮辱觀滲透到全團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促進全社會形成知榮辱、樹新風、促和諧的文明風尚.

(四)學習蘇州的先進經驗,優化團場環境要有新突破.

良好的環境是發展經濟的重要動力和支撐也是建設屯墾戍邊新型團場的基本條件,我們每一名黨員幹部既要做帶頭改善環境衞生、團容團貌的“硬環境”的模範,也要做帶頭改善吸引資金、技術、人才的“軟環境”的模範.

一是要切實改進政府運作與管理方式,把各級領導從文山會海中解脱出來,集中精力為基層、為企業抓好服務.強化服務機制建設,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二是要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對有關招商引資政策,要在借鑑外地先進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梳理和完善,凡不違背國家政策和法律,能放寬的政策堅決放寬,能優惠的地方堅決優惠,能辦到的事情堅決辦到.要有不凡的超前意識和敢為人先的思想境界,最大限度地把政策放寬到投資者最滿意的程度.通過制定優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引進資金、技術、人才,加快我們21團紅色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化.三是要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要借鑑蘇州開發區“以人氣聚財氣”的經驗,大力為投資者、創業者營造適宜的生活居住環境.切實改善諸如醫療衞生、住房、商務等條件,完善公益設施和社區服務設施.

第四,學習蘇州的先進經驗,團場民主管理要具新水平.

管理民主是建設屯墾戍邊新型團場的目的和要求,也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標誌.要繼續完善以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機制,進一步擴大職工承包經營自主權和基層民主政治權利,充分發揮團、連職工代表大會和職工民主管理委員會等組織的作用,全面推行職工民主議事會,落實職工羣眾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落實職工代表對重大事項的決策權.

第五,學習蘇州的先進經驗,團場安全穩定要上新台階.

安全穩定是建設屯墾戍邊新型團場的重要保障.各級領導一定要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把構建和諧團場放在全局的重要位置,把構建和諧團場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構建和諧團場,首要任務是要緊緊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全力保持團場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要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形式並存的收入分配製度,建立合理的利益調節機制;要建立健全與團場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五大”保險制度;要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黨政主要領導要一如既往地重視抓穩定工作,切實履行“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責任.

  [篇二:赴吉林第二實驗學校考察學習心得體會]

2012年3月14日,由盟教育局民教科科長帶領下我們一行38人專程趕赴長春市的吉林省第二實驗學校考察學習,本次考察學習中我們聽取了該校校長和副校長的“潛能教育”、“體驗教育”的成功經驗專題講座及東北師範大學理想信息學院副院長作的關於現代教育技術方面的報告,我聆聽這幾位教育專家的講座、參觀校園、座談等形式交流,我切實感受到他們先進的辦學理念,嚴謹的學校管理,執着的研究精神以及能取得的豐碩的辦學成果,本次學習考察使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一、堅實的後盾支持使學校邁向了現代化

當我看到這所學校的.現狀,規劃的面積和辦公設施都非常先進,滿足樂學校和學生的發展要求,我不敢估計每個教室和功能室裏面的設施投入多少,但我清醒的想到對教育的投入是何等的龐大.

二、明確的辦學理念為學校的發展指明瞭方向

辦學理念是一所學校發展的方向標,是辦學特色的根本保證,當我看到吉林省第二實驗學校大廳雕刻的“尊重個性、開發潛能、科學施教、全面育人”的先進的辦學理念是何等的以人為本、人性化的體現.

三、先進的文化管理使學校走向一流

當我看到學校的教學樓、校長室、辦公室、教室都可以感受到整潔,雅緻、又不失個性,學校的每個走廊、每一面牆壁包括偉人雕塑、名人畫像、主題活動圖片、學生作品展、特色專欄都無不體現文化的氛圍.

四、打造優質團結的教師隊伍和以人為本的人本管理是學校發展的根本保證.

從宋校長的經驗介紹中可以體現她在教師管理中特別注重兩點:

1、團結向上的教師團隊,這所學校總共504名教職員工,當中30歲以下的佔62.4%,從介紹中看出他們幾乎都是高學歷年輕隊伍為主的團隊.

2、精密細緻的管理模式

結合每逢佳節他對學生進行不同層次、不同主題、不同年級的潛能教育活動,寒暑假對教師們進行潛能教育方面的進修班,培訓班,從而提高教師自身的業務素質.

在這短短几天的參觀學習中,對我來説要學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我就像是“井底之蛙”,但我更堅信一句名言:有志者事竟成,在我不斷學習和努力下更新教育理念、不斷進取使我所教的學生行列中少一名學困生出現就是我們教育者的喜悦之情.

  [篇三:學校學習考察心得體會]

2010年8月14日至17日,學校一行100多人,在校領導帶領下前往醴陵四中進行考察學習,四天天之行,我們對教育本質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獲得了新的啟迪.

考察團成員與這些學校的校長、教師、學生進行了交流,詳細瞭解他們取得驕人成績的原因、學校內部管理,特別是學校常規管理方面的經驗和做法.為鄉鎮中國小校長提供了與鄰市學校直接交流、對話的機會.搭建了深入貴港、桂平先進學校親身感受、體驗,學習的平台,思想深刻,見解獨特的辦學理念,與時俱進,以人為本的學校管理制度;豐富多彩,氛圍濃厚的校園文化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習期間,所有參加考察學習的人都認真聽取彙報、學習、勤于思考,交流,在與兄弟學校的思想碰撞中,學習了新的辦學理念,提升了對教育本質的認識和對常規管理內涵的理解,同時,在共同的學習,生活中,進一步加深了認識和了解,為今後學校間的交流與合作打了良好的基礎.這次學習考察、組織嚴密,形式活潑,我們日夜兼程,邊看邊議,深感受益匪淺,體會良多.特別是崔jú長,林書記親自帶隊,深入一線,我們更是深受感動.

一、開闊了眼界,看到了差距

(一)有特色的學校不一定是成功的學校,但成功的學校一定是有特色的學校.

這次我們抱着“踏踏實實學習”的思想深入實地的查看了貴港、桂平兩市的幾所學校,他們高瞻遠矚的發展戰略,各具特色的發展思路,嚴謹務實的發展步伐,令我們歎為觀止,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幾所學校通過堅持“特色辦學”,加強學校的常規管理,成功打造了屬於自己的獨特教育名牌.蒙公國小、蒙公一中的德育科研着眼於師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經歷十幾年的摸索和總結,已形成了這一特色科研的科學化,規範化和實用化.極力營造“書香校園”的和諧氛圍,力爭師生做“學習型”、“專業型”、“學者型”的人才,這一舉措也是卓有成效.這兩所學校無疑都是成功的學校,而且也在成功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打響了自己的品牌.

(二)學校深厚的文化底藴和教育傳統,是培育人才的“沃土肥園”.

這次考察的每一所學校,我們都感受到一種高品位的文化享受,小校園,“大文化”.這些學校在建設與發展的過程中,重視的不僅是現代化校舍和教育設施的建設,更重要的是獨特校園文化的建設,校園文化和辦學傳統使這些學校處處都有教育功能,時時都有教育機會,這一方面為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增添了豐富的內涵,反映出學校“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精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學校教育工作的層次性、科學性和長效性.具有深厚歷史底藴,充滿人文化精神和科學色彩的校園文化,為培育高素質人才提供了“肥沃土壤”,展示了當地校園建設特有的風采,學校文化和教育傳統是一所學校多年的積澱,是從學校內部不斷培植的,需要一點一滴的經營和積累.校長要成為學校文化的倡導者,要有超前的教育理念,有恆心、耐心和信心,言行舉止,待人接物,做一個讀書人,文化人;要引導全體師生員工參與建設,通過制定規劃,機構改革,人才流動,考核評價等管理手段來促進和體現學校文化;學校應打造為人才成長的搖籃,出名師,育名生,辦名校.

此次學習考察之行,讓我開闊了眼界的同時,更看到了自身的不足.

(三)我校現階段亟待解決的問題.

我校地處城鄉結合部,博龍公路旁邊,與亞山街相鄰,為師生方便上下學提供了便利,同時也存在着教育環境相對嘈雜和治安複雜的問題,周邊治安環境和學生的道德問題較為突出,加上地方宗族觀念和黃、賭影響,給學校的教育管理增加了壓力,硬件設施的相對不完善,活動場地相對狹小,這些都成為制約我校可持續發展的最大障礙,師生的衞生意識不強,校園文化氛圍不濃也是學校領導班子最為關心的頭等大事.

二、啟迪了思維,堅定了信心

觀念更新、角色轉變,從我做起.此次考察使我清楚地意識到,在今天這個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時代,要想真正實施創新教育,要想真正有所發展,做為校長首先要做到角色的轉換:

(一)必須由被動服從型向創新型發展.創新是新時代中國小校長角色扮演的基本要求之一.

一名校長必須具有強烈的成就需要,而一旦有了強烈的成就需要,他就會鋭意進取,敢於衝破妨礙創新的清規戒律,並養成求異思維以及人無我有,人有我先的意識,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校長自身的事業心和工作動機,也會在追求創新的過程中得到提升.

(二)必須由“禮讓風格型”向競爭型發展.

今天知識經濟環境下的人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激烈、更富挑戰性,由此也導致了今天的教育比以前更具競爭性.處在這樣一種環境下,校長惟有具備競爭意識,敢幹競爭,善於競爭,成為競爭的強者,才能創造出最大的教育效益,併成為一名真正專業的學校管理者,過去那種計劃經濟體制下“禮讓風格型”辦教育的校長形象,由於不利於學校的發展,必須做出相應的改變.

(三)必須由穩重守業的模範型向開拓型發展.

開拓而不是守業是對中國小校長角色轉換的又一個要求.校長不僅要有卓越的管理能力,而且要具有良好的社交活動能力,注重謀求學校改革發展方略,不斷拓展學校的生存和發展空間.開拓型的中國小校長,在其社交活動中往往通過介紹學校狀況,展示學校的發展前景來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持,使學校經費緊缺的矛盾得以妥善解決,交往時能夠做到熱情大方、坦誠無私,既有原則性又有靈活性,充分顯示自己的攻關才能.當然,在開拓學校生存和發展空間的過程中,校長不能失去教育工作者應有的尊嚴和風度,更不能違章操作,而應該努力保持一種既奮發進取又品德高尚的專業管理者形象.

(四)必須由按部就班的教學管理型向科研型發展.

新時期學校工作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教育行為對教育科研的依賴性,因此迫切要求校長增強科研意識,自覺充當科研型校長的角色.很多工作卓有成效的校長都是自己主動抓教育科研,抓學校規劃和決策,健全校內教育科研保障和激勵機制,甚至獨立承擔某項科研課題,以營造良好的校園教育科研環境.校長也在這一過程中逐漸成為教育科研的內行、專家.由於校長的模範帶頭作用,學校往往會出現教師人人蔘與科研、個個承擔課題的可喜局面,從而大大提高了教師的整體素質,推動了教育改革和素質教育的順利進行.

三、學以致用,路在腳下

完善學校常規管理制度,堅持依法治校.俗話説“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這話聽起來雖然有些俗氣,但在今天看來依然很有指導意義.任何一個單位的管理説到底都是在進行人的管理,都要抓住人心.只要管理制度符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有利於學校的發展,並且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就能被老師們認可,深入人心,就能使老師們自覺規範於制度之內,就不愁人心不齊,所以在學校管理上,我們始終堅持法治替代人治,但在具體執行的過程中要堅持如下四個原則:高尚的事業造就人;真摯的感情凝聚人;優厚的待遇挽留人;勤奮的工作培養人.通過成就事業留人、培養感情留人、提高待遇留人,形成了人性化管理的新模式,凝聚人氣,激發潛能,讓每一個教師關心學校,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學工作,創造業績.

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生源相對穩定,學生基礎相對薄弱,我們認為對學生的發展制定過高的目標是不現實、不科學的,是對教師評價和學校發展的不負責任.對我們學校而言,升學率是至關重要的,但不是全部.因此,我們對學校管理措施進一步整改,明確了以下五點要求:1、準確的設職設位,力求做到人盡其才.2、責、權、利三者分明,予給實幹、能幹的同志充分的權力和信任.3、科學客觀的考核評價制度,讓老師們“流汗不流淚”.4、適度的激勵機制,激活全體教職工的事業熱情.5、及時準確的獎懲制度,體現對肯幹、能幹同志的充分尊重.對學校工作重心予以調整,提倡“一求人人成才,更求人人成人”.學校提出“從最後一名學校抓起,讓每個學生都抬起頭走路!”我們的口號是:“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變成100%的現實”.真正把“關注學生”落到實處,不搞特色班和重點班,最大限度地調動師生的積極性.要求全體教師從中、差生實際出發處理教材,調整教學進程,使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着力於中、差生的提高,從而達到了整體優化的目標.事實證明,這一做法是正確的,狠抓後進生對先進生是很好的促進和提高,水漲船高.在確保大面積提高教學成績的同進,也保證了優秀生的學習環境和質量.今年的會考,我校一大批同學考上高中,覃俊翔不負眾望,脱穎而出,科科考出a+的好成績.為我們下一步工作的開展堅定了信心,為學校爭得了榮譽.

結束語

考察時間很短暫,只有短短的兩天,然而與這幾所學校的經驗交流給我們的啟發都是很大的、是長遠的.下一步應該靜下心來,研究學校常規管理的深層次的問題,社會需要我們培養怎樣的人才?我們怎樣培養人才?怎樣從學生實際出發,為學生的發展進行有效的教育?怎樣從學校實際出發,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如何樹名師、辦名校?這些都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而且有崔jú長和局黨委的全力支持,我們沒有理由不把工作做好,再次感謝崔jú長和局黨委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開闊視野、轉變觀念、重新定位、深入思考的機會,也相信大家都會學有所思、學有所獲.必將在校長中產頭腦的思維風暴,對今後的工作將有一個長期的指導過程,這也是體現一校之長能否學以致用的水平之所見.

  [篇四:赴青島、大連、北京考察學習心得體會]

2012年6月18日到27日,我跟隨涼州區“基礎教育改革動態”第76期骨幹校長研修班組成的考察團來到青島、大連和北京參觀學習.在考察中,我們感受到當地觀念之新、思路之清、措施之硬、發展之快都給我們強烈的震撼,受益頗多.

青島是我們本次考察學習的第一站,青島地處山東半島東南部,瀕臨黃海,環抱膠州灣.背山面海,綠樹濃蔭,氣候温和宜人,故而有“避暑勝地”、“夏季的天堂”、“東方的瑞士”之稱.

如果説青島是個含蓄穩健的城市,那麼大連無疑就是一個個性張揚的城市,浪漫之都的美稱就是最好的佐證.隨便你走到哪裏都感受到綠色的存在.公路兩旁是蔽日的綠樹,廣場內鮮花怒放,草坪如茵.

北京給人最深的印象自然是大,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繁華卻比想象中的喧囂.天安門,中國的心臟.進到人民大會堂,氣勢恢弘的萬人大禮堂,各具特色的地方廳,當然還有各種精巧的擺設.廣場西面新建了國家大劇院,據説設計者用了化零為整的理念,將幾個獨立的劇院都罩在一個橢圓形殼體之內.外圍是一圈常年不凍的人工湖,整個建築就如同一顆閃耀的“湖中明珠”.雖然風格與周遭有着強烈的衝突,但作為一個整體來看,竟也傳達了傳統與現代,現實與浪漫的融合.

長城,這一偉大民族的象徵——他那雄偉、堅強、不屈的身影,猶如一位屹立於世界東方的巨人.他是世界瑰寶,他是中國的脊樑,他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凝聚!經歷了戰火硝煙,經歷了風霜雪雨,挺立於中國大地.在長城精神的感召下,我們踏上了參觀八達嶺長城的征途.走近它的時候,周身的血液都在沸騰,不知是為歲月的久遠,還是為歷史的凝重.踏上它的時候,靜靜地感受腳下那個很古老的夢.身旁盈耳的笑聲,遮掩不了心底沉重的悲涼.觸摸它的時候,指尖的冰涼滲入熾熱的血液.夢境、歌聲,交織成一片斑駁的青灰,一段讓人們品味的時光.

此次考察學習重點是對當地學校的參觀學習,通過一看學校的環境,二聽學校領導的彙報,三觀摩課堂教學.感受了學校豐厚的文化教育和鮮明的辦學特色,濃厚的文化氛圍和嚴謹的辦學理念,以及其先進的教學管理經驗,都值得我們學習借鑑.綜觀這幾天對當地學校的考察,我的體會是:

1、先進的辦學理念是治校之本.

先進的教育觀念體現了前瞻性和科學性.可以説,學校的崛起首先得益於校長嶄新的辦學觀念.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説:“領導學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領導.”正因為校長很好的實踐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理論,才真正找準了學校管理的切入點,從而實現了從經驗型、業務型向思想型、研究型的根本轉變.

2、必須大力發展學校特色.

在參觀考察中,我越來越強烈意識到,要想在眾多學校中佔有一席之地,必須打造出屬於自己的特色.學校首先要找準自己的座標,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有了特色,就有了生命力.

3、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薰陶教育學生.

校園文化能充分展示學校個性,“教育無小事”.整個校園環境的佈置,要有鮮明的人文特點.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説:“要讓學校的牆壁也會説話”.

這三間學校就十分注重校園文化建設,整個學校人文氣息濃厚,大到整個學校的佈局、各種色調的搭配,小到教室及走廊的每一個角落的佈置,圖書角都進行了精心的設計.特別是從每層的走廊都能給人以全新的不同的薰陶,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總之,此次參觀考察學習我感慨萬千,學習到很多寶貴的經驗,開闊了視野,啟發了思路,更激發了我的工作熱情.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努力學習,不斷提高管理水平,與學校領導一起為學校更輝煌的明天而努力奮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