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調研報告

來源:文萃谷 3.31K

隨着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報告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類型。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考察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考察調研報告

考察調研報告 篇1

為學習教育管理先進經驗,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校長業務水平。我縣教育局組織全縣中國小校長和局機關股室長於20xx年11月對我省教育發達地區的常德、株州和長沙等六所學校進行了為期一個星期的學習考察活動。

十一月二日早晨八點鐘,全縣中國小校長和局機關股室長一行在縣教育局段躍進局長的帶領下出發前往常德、株洲和長沙等六所學校學習參觀考察。本次考察任務明確,組織嚴謹,達到了預期效果。短短的七天學習考察活動,我收穫巨大,感慨頗多:深感發達地區學校教育教學的強大優勢——不僅是硬件設施的現代化和校長管理現代化,讓我開了眼界;先進的辦學理念,濃厚的校園文化特色,讓人耳目一新,最值得我們學習。同時也深感我們鳳凰教育的發展嚴重滯後讓人擔憂,不光是硬件設備的落後,更主要是教育理念的落後。如何提升鳳凰教育?這是我們這一屆校長的歷史使命,要完成這一使命任重而道遠。現在,我把考察期間的所見、所聞與所感,談幾點體會,與大家交流和分享,如有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

一、加強校長隊伍建設

陶行知先生説:“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要評估一個學校,首先要評論她的校長。”有什麼樣的校長就有什麼樣的學校。成功的校

長應該具備哪些素質?有的認為校長應具備政治、理論、創新、協調、激勵、知人善任、務實、決策的素質和能力;有的認為校長應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質、知識素質、能力素質、心理素質;甚至認為校長應該是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不可否認,這些素質和能力應該成為校長們努力追求的目標和方向。

我們參觀了常德、長沙和株洲的六所學校,這些學校的校長都是特別突出和優秀的,綜合素質都較高。可是鳳凰縣學校的校長綜合素質還不高,良莠不齊,不僅因大部分是新上任的校長,主要是教育觀念的問題。要縮短同發達地區教育水平的差距,就必須加強我縣校長隊伍建設,只有打造好校長團隊,才能打造鳳凰教育品牌。我認為可從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更新校長治校理念

治校理念是校長治校的靈魂,是學校工作形成特色的關鍵。理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出路決定前途。

更新校長理念,加強校長思想建設。換句話説校長必須有自己的思想。擔任一屆校長,就管理好這所學校,這是責任和義務。校長必須定位好學校的辦學方向和奮鬥目標,要有新的育人理念,校長不能只是教育行政部門的傳話筒,只做上傳下達沒有別的作為。

更新校長理念,校長要樹立終身學習觀念。校長必須加強理論與業務學習,既要學習國外先進教育管理理論、又要學習我國教育法規

《義務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校長管理》、《新課程》等,博覽羣書,向學者型校長髮展。平時擠一點時間,多看一點書,少打一點麻將。

更新校長理念,校長要不斷地總結經驗和反思。一個校長不懂得總結與反思自己,永遠只停留在經驗層面,不能上升為理論的.東西,不會產生質變,即優秀校長的誕生。像魏書生、李鎮西、馬卡連柯等學者型、專家型的校長。

校長教育理念要具有超前性。作為一任校長,首先就要給學校發展目標定位——一個五年計劃。預測學校的發展,規避風險,達到預期目標。我擔任過兩所學校校長,曾寫過關於學校發展的目標、遵循的育人理念:誠信做人、認真做事、健康成長。

其次,提高校長自身管理素質

校長要具備圍繞計劃安排、檢查指導、溝通協調、隊伍建設、自律示範和應對突發事件等基本功,加強自修。努力做到計劃安排既能貫徹上級精神,又不照搬照抄,富有創造,便於落實;檢查指導既有必要,又有水平,更有實效;內外關係既能搞好內部溝通,消減內耗,又能搞好縣、鄉(鎮)、村等相關單位的協調,減少外耗;隊伍建設既能適才用人,更能因人施教,培養骨幹,鑄造名師;人格品位上既能自重、自省、自警、自勵,一心為公為民,更能身先士卒、率先垂範,能幹事,會幹事,幹成事;遇到突發事件,既能守崗履責,穩定人心,維持秩序,又能指揮有力,處理有序,凸現領導藝術。

再次,不斷完善校長治校機制

1、依法治校與以德治校相結合。

2、堅持過程管理與結果管理相結合。

3、堅持走科研興校,名師強校之路。

4、校長治校需走現代化管理之路。

第四是打造優秀校長團隊。鳳凰教育在新一屆局領導領導下,教育指導思想——鳳凰教育一盤棋已初步形成,並初見成效,但校長團隊還需要打造。因為今年這支校長隊伍很年輕,很有活力,也有幹勁,可是也有很多不足,需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幫助和提供成長的平台,更需要專家引領。可以走“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方法,使得這支年輕的隊伍成長起來,成為鳳凰教育的中流砥柱。

二、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缺少“大愛”。在改革的經濟浪潮中,受拜金主義思想的影響,我縣有一些教師人在教育不愛教育。換句話説:人曹營,身在漢。沒有愛心的教師對自己工作沒有激情,更談不上獻身教育事業。我在這次考察中,稻田中學張校長講得好:有本事去經商,有能力進官場,剩下的就好好教書育人。教師必須轉變觀念,用愛心去關注自己的事業,關愛每一位孩子,因為愛是教育的主旋律。老師們要有一顆愛心,校長們更要有大愛精神。愛我們的學生、愛我們的老師,愛我們的職業,這樣在管理中才能融入學校這個大家庭,才能民主,學校才會是師生們共同的家園。

2、師德教育重視不夠。教師思想誤區,只教書不育人,沒有把教師這一神聖的職業看成自己的事業。如果老師僅把教書育人看成一種職業,久而久之,就會產生職業病——職業倦怠;要麼就會有第二職業產生,上班不務正業,下班大搞第二職業,如家養家教,經商開店等現象。教師只有認識自己的思想誤區,走出誤區,才能把教師這職業看成自己的事業,哪怕千辛萬苦,再累也心甘,我們鳳凰的教育就大有希望。

3、教師缺少精神動力。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説過:人的最大需求不是物質,而是自我實現的需要。也就説人活着需要一種精神,教師更需要人生價值導向的引導。我縣教師工作怪現象:無職稱教師拼命幹,中級職稱教師看着幹,高級職稱教師不沾邊。教師給自己人生價值追求定位很低,缺少精神動力得到中級職稱一生足矣。我認為,教育主管部門和校長要給老師搭建一個平台,打造教師名師,讓鳳凰多出名師,讓有特殊貢獻或能力的教師向名師方向引導,發展成為名師。

4、校園文化氛圍不濃厚。我縣學校的校園文化氛圍不濃厚,缺少特色。比如文小是我縣的名校,但是校園內沒有名人雕塑(沈從文),箭小是縣城現代重點學校,但缺少現代化建築文化標誌,鄉鎮學校校園文化少得可憐,有的學校連宣傳窗都沒有。與發達地區學校(育英,銀海、稻田中學等)相比我們很落後,所以,我們要加大校園文化建設,走進校園要有濃濃的文化氣息,學校像學校樣子。

三、振興鳳凰教育幾點建議

1、鳳凰教育資金需重點投入,建好辦好樣板學校。

鳳凰縣城中的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有:國中一中和二中,國小箭道坪國小、文昌閣國小和南華國小,在資金上重點投入,建一所學校要像一所學校,在生源上最好劃區招生,讓他們進行良性競爭,起好全縣龍頭作用。

2、鳳凰教育需均微發展,走“集團式”發展模式之路。

當今世界全球一體化,同是一個地球村的發展世界格局。我們的鳳凰教育現狀必須改革,整合教育資源,均衡發展,“走集團”式之路。學習國外教育與國內發達地區的教育辦學模式。我認為,在國小系列中,首先辦好箭小(重點精品式民族學校)和文小(重點名校,擴大名人效應)強強結合,聯手扶持南華國小(建一所寄宿制農民工子弟學校)形成三校鼎力格局——城鎮集團。其次,是以城鎮三所學校為龍頭,引領和扶持鄉鎮國小形成鳳凰教育一盤棋。三是每一所學校發展向一校一品一特色的模式。

3、完善義務教育評價制度。

根據當前教育形勢,義務教育必須走出應試教育的誤區,教育主管部門和社會把學生的考試成績當成評價學生和學校的唯一標準的做法。尤其是國小教育重點從養成教育着手,育人理念是學會做人,更好做事,快樂健康成長,用愛為學校教育的主旋律。教師愛學生,愛學校;學生愛老師,愛學校、愛社會。讓老師減壓,讓學生減負,把同年還給兒童,讓孩子們個性張揚,讓鳳凰名人大師後繼有人。

本次學習考察之行,帶給我們的收穫是全方位的。我校將堅定不移地走文化興校之路,推進特色學校創建爭取在三至五年時間內把學校建設成為特色項目明顯、基礎教育實力雄厚的特色學校。

考察調研報告 篇2

按照市農業局渝農法[]2號文件要求,,我局組織有關人員組成調研小組,在本區中心集鎮龍沙鎮、移民大鎮大周鎮、產糧大鎮太安鎮三個鎮共選取30户農户,按照文件提出的提綱進行了調查研究。現將調研結果報告於後:

一、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的情況

中央1號文件出台後,在我區上上下下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大家普遍認為繼1982至1986年中央為農業發了五個一號文件的十八年後,今年中央又為農業發出了一號文件,表明xxx十分重視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區委、區政府對一號文件的宣傳貫徹非常重視,對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及時進行了佈署。區委宣傳部、區農辦、區農業局和區林業局等單位聯合組織了“萬州區學習中央一號文件宣講團” ,從2月中旬開始到鄉鎮對基層幹部和羣眾進行宣傳講解。區委、區政府決定在3月中旬召開全區農村工作會議,重點貫徹中央1號文件和重慶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

龍寶、天城、五橋和江南新區四個開發區對貫徹中央1號文件都作出了具體安排,各鄉鎮、街道都已陸續行動起來。我們調研所到的三個鎮都召開了“三幹會”,學習貫徹中央一號文件,並通過他們傳達到農村的家家户户。

二、糧食生產方面的情況

1、糧食播種面積和總產量。糧食播種面積總體上呈逐年下降的趨勢。調查的30個農户糧食播種面積90.31畝,比減少了5.9畝,減6.1%。今年計劃糧食播種面積為88.21畝,比又減少了2.1畝,減2.3%,基本與全區農業統計情況一致。糧食播種面積下降的主要原因:

一是國家退耕還林、還草,截止底,全區共完成退耕還林、還草38萬畝;

二是在種植業結構調整中,由於糧食生產的比較效益相對較低,部分耕地改種了柑桔、桃等經濟林木;

三是三峽水庫淹沒了一部分耕地;

四是國家重點建設工程徵用了一些耕地;

五是由於青壯年勞動力大部分外出務工,留在農村種田的老人和婦女多數體力較差,無力耕種造成棄耕。糧食播種面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和第二條。

糧食產量總體上也呈逐年下降的趨勢。調查的30個農户糧食產量合計為81070斤,比減少了3950斤,下降了4.6%;預計產糧食77730斤,與相比,又將下降4.1%。糧食產量下降主要原因是糧食播種面積下降。

2、糧食單產。調查結果,30個農户糧食平均畝產為898斤,比高14斤,預計糧食平均畝產為881斤,比又低17斤,可見整體上有增有減。影響糧食單產主要是氣候影響,農業自然災害較輕,糧食單產就高一些;其次是糧食作物種植結構的變化。

就單個作物看,玉米生產方面,由於近年來臨奧一號等高產品種的大量推廣,玉米單產提高較快;而水稻生產方面,由於沒有顯著高於當前推廣的d優、崗優系列的高產品種,因而單產水平基本保持原有水平。

3、農户存糧情況。調查發現,農户存糧人均只327斤,不夠一年的食用。三個鎮中,農户存糧情況不均衡,龍沙鎮調查的農户存糧不多,大周鎮調查的農户均無存糧。只有太安鎮調查的農户存糧較多,一般農户存糧均夠一年以上食用。平常面上瞭解的情況大致是,20%農户存糧夠一年以上食用,50%的農户存糧只夠一家人大半年(6—10個月)食用,20%的農户基本無餘糧,近10%的農户要買糧食才能滿足食用。從增減趨勢上看,今年以來多數農户存糧數量有所下降。

今年存糧量下降主要原因是:

一是去年國家放開糧食流通渠道後,糧食的加工户和販運户增多,許多加工户和販運户主動下村、下社、上門收購糧食,加上去年以來糧價持續攀升至現在稻穀1.20元/kg,一些種糧農户藉機紛紛出售存糧;

二是近年來我區畜牧業快速發展,消耗了一部分存糧;

三是糧食總產逐年下降,存糧來源減少。

此外,農民對貯藏糧食的認識也有變化。調查的三個鎮中,龍沙鎮農户存糧明顯較其他兩個鎮少,其主要原因是該鎮農田水利設施較好,水田基本能旱澇保收,整體經濟水平也好於其他兩鎮,農民認為一般不用存太多的糧食防止災荒。

4、糧食生產的投入情況。總的情況是,現金投入逐年增加,種糧勞動力投入減少。調查的30個農户、糧食生產投入分別為15520元和16371元,預計要增加到16852元。

現金投入增加主要是源於肥料、種子等農資產品漲價。調查發現,今年尿素零售價達到1675元/噸,比去年同期上漲了30元/噸;碳銨零售價達到520元/噸,比去年同期上漲了20元/噸;優質稻種子價格達到15元/斤,比前兩年和目前普通雜交稻種子高一倍,需25斤稻穀才能換1斤,而過去換1斤雜交稻種子只需10斤稻穀。高產玉米種子價格7元/斤,一般雜交玉米種子只2元/斤左右。當前,農資產品的漲價已抵銷了農產品價格提高的增收效益。

勞動力投入減少的主要原因,

一是糧食播種面積下降,

二是由於青壯年勞動力大部分外出務工,留在農村種田的多數系體力較差的老人和婦女,因此,多用化肥少用農家肥,耕作也相對粗放;

三是拋秧栽培、稻田稻草履蓋洋芋等節勞技術的推廣面積增加。

5、農民對國家重視糧食生產的看法。接受調查的農民普遍認為,我區是一個農業大區,糧豬型農業生產模式仍然佔農户經營的絕大部分,雖然不是國家的糧食主產區,但糧食卻是大多數農户的主要經濟來源和重要飼料來源,一旦糧食大量減產,勢必造成糧價上漲,農民又無能力購買。同時,由於人多地少、農民種糧積極性不高、存糧不多的現實,我區糧食安全問題也不容樂觀。國家重視糧食生產,對我區來説無疑是一個應該引起重視的問題,對增加我區農民收入、保證糧食安全肯定會有很大幫助。

國家對糧食生產的保護和扶持,農民們有許多意見和建議,綜合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⑴國家直補政策要儘快到位,補貼金額要大一點,小了起不到預期的作用。

⑵要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尤其要加大對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扶持力度。目前萬州區各地農田水利設施老化的問題非常突出,村社、羣眾無力整修,這對保護全區糧食生產能力威脅極大。

⑶希望國家對農業的投入多采取直接補助到種糧食農户頭上的辦法,現在國家成百上千萬的補助資金投給了農業開發的“業主”,一些業主(龍頭)又沒有很好起到龍頭的作用,老百姓沒有真正得到多少實惠。

⑷希望政府對種糧大户要實行特殊保護政策,

一要制定最低保護價,

二要保證收購,

三要嚴格控制農資價格。

⑸國家要加大農業科技推廣的投入,

一是要加大農技推廣力度,保證農技推廣經費,解決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無錢辦事的問題;

二是對增產增收效果好的糧食作物新品種,可實行良種補貼,解決新品種種子價格高令農民望而生畏的問題,儘快擴大良種推廣應用面積。

三、農民收入方面的情況

1、農民收入水平。萬州區是集中連片的國家級貧困山區,目前尚有20個特困鄉、220個特困村,絕對貧困人口達6.97萬人。全區農民人均純收入1552.9元(農經統計口徑),比全市平均少328.1元,在全市39個區(縣)中排倒數15名。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1675.9元,離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差距很大。農民收入雖然逐年上升,但增長速度非常緩慢,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只比上年增加了69.8元和123元。而且實物比重大,現金收入少。

調查的30個農户、人均純收入平均為1762元和20xx元,今年預計可達2205元,在本區農村屬中等偏上水平。

2、農民收入來源。調查結果,30個調查户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是外出務工收入(166100元),佔總收入的63.8%;其次是種植業收入(51360元),佔總收入的19.7%;再次是養殖業收入(29860元),佔總收入的11.5%。

從全區統計情況看,種養殖業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佔45%以上,接近收入總額的一半。佔第二位的是外出勞務收入,佔到農民收入的30%,超過了種植業的收入。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收入只佔農民收入的20%。“種糧飽肚子,餵豬供孩子,打工蓋房子”是萬州區多數農户經營收入來源的.形象總結。

3、農民增收渠道。農民收入的增加來自於多個方面,但其中貢獻最大的是外出務工收入。全區農民外出務工收入61744.3萬元,比增加了7719.3萬元,佔當年農民收入增長額的一半。糧食收入的增長是農民增收的第二大項目,由於糧食漲價,全區農民增加收入近5000萬元。養殖業也是近年來萬州區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全區畜牧業收入比增長了7929. 6萬元,農民從中增加收入近4000萬元。

從30個調查户的收入增長結構看,農民外出務工收入比增長34050元,人均增長268元,佔當年農民收入增長總額的93.1%,是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其次是種植業收入,其比增加了2655元,佔當年農民收入增長額的7.3%。

總結各調查户生產經營計劃,預期農民收入比增長7.6%左右。增收的最主要來源有兩個方面:

一是今年農民外出務工人數比又多3人,外出務工收入預計可達185800元,比增長近12%;

二是從目前農產品的行情看,我區農民收入的支柱產品——糧食和毛豬的價格依然走高,同時優質高效的優質農產品和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也大幅度增加,農民從種養殖業中將會增加一部分收入。

4、農民增收的困難。座談中,農民羣眾和基層幹部紛紛反映,目前農民增收的最大困難,

一是外出務工找工作難,找到報酬較高的工作更難;

二是分户經營應對市場的能力較差,信息不靈、銷售價格偏低、銷售成本高等;

三是土地分散在各農户,難以形成種植規模,阻礙了種植結構的調整和規模效益的發揮;

四是農業基礎設施不足,80%以上的水利設施老化,嚴重製約了農村各產業的發展;

五是發展新的生產項目缺乏技術儲備和技術保證。

5、解決增收難,農民有四盼

一盼國家要給農民與城鎮居民同等的國民待遇,讓外出務工農民同樣享受到就業、社會保險、醫療保險、子女入學、貧困救助等各方面的好處,農村的生產公益設施建設同樣得到政府的支持;

二盼國家在農民轉崗就業培訓、種養殖業生產技術培訓和農民教育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幫助農民羣眾提高素質;

三盼政府要加大對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尤其是對小型水利設施維修的投入;

四盼加大農民權益保障力度,儘快出台《農民權益保障法》,嚴厲打擊坑農害農的惡劣行為,各級政府和司法機關要切實為農民撐腰,為農民羣眾增產增收保駕護航。

四、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情況

1、各級黨委、政府對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非常重視。萬州區是農業大區,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近70%,農村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勞動力嚴重過剩。近年來,我區各級黨委、政府對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非常重視,去年八月,區政府專門成立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領導小組”,出台了《重慶市萬州區關於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意見》(萬州府發[]74號),對今後5年我區農村勞動力轉移作出了規劃,對構建農村勞動力轉移服務體系、開展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清理和規範相關的辦證收費行為等都作了明確的規定。區裏還組建了培訓職能機構,啟動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工程,實行組織、發動、培訓、就業一條龍服務。目前已開展服裝藝術、農產品加工、家政服務、保安等8個崗位1790多人的轉移就業培訓工作。

在調查的3個鄉鎮中,大周、龍沙兩個鄉鎮已成立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領導小組”,基本做到為務工人員提供法律支持、外出務工手續隨到隨辦、幫助務工人員催要工資、開展務工前培訓等方面服務。龍沙鎮舉辦了兩期(家政服務、農產品加工)勞動力轉移培訓班。

2、農民外出務工情況。調查的30個農户中, 外出務工36人,佔勞動力總數的45.6%;外出務工39人,比多3 人,佔勞動力總數的49.4%,平均1户有1個多勞動力在外務工。

外出務工人員遍及全國各地,70%以上都是由包工頭帶領和務工者相互邀約、串聯而外出,靠政府部門和勞務中介機構組織外出的大約佔22%,盲目外出佔8%。

外出務工人員中,89%以上能找到比較穩定的工作,有11%的無固定工作,收入較少。外出務工人員中能順利取得工資佔80%,大約20%的務工人員遭遇過拖欠、剋扣工資的情況。

外出務工民工中,10%的有一定的技能,主要是駕駛、廚師、縫紉、磚瓦工、木工、電工、焊接等,主要學習渠道是民辦培訓學校和跟師學藝。

3、目前農民外出務工存在的困難以及他們的願望、要求。

農民外出務工存在的困難主要有幾個方面:一是缺乏有效的組織,信息不靈,民工外出難以找到滿意的工作;二是缺乏能適應勞務市場需求的勞動技能,難以提高務工收入水平,難以保證務工收入的長期穩定;三是部分民工務工期間缺乏安全保障;四是缺乏自身權益保護的知識和司法幫助。

他們強烈要求:一是希望司法部門要大力保護外出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二是希望政府要給進城務工農民與當地城鎮居民在各個方面以平等對待;三是希望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建立專門機構,外出務工人數在3000以上的鄉鎮,建議政府要配備1—2名專職人員,加大力度在用工信息、勞動技能培訓、外出務工管理等方面給予長期、有效的幫助。要把這項工作作為政府的重要工作來抓,納入政府目標考核。

考察調研報告 篇3

4月21日至25日,區政協組織考察團赴四川省雙流縣考察了觀光農業開發情況。考察團先後考察了雙流縣三星鎮的草莓種植觀光示範園、楊梅種植基地、枇杷種植農家樂園三個觀光農業點。現將有關考察情況和我城區發展觀光農業的一些設想彙報如下:

一、雙流縣發展現代都市觀光農業的現狀

雙流縣按照城鄉統籌、科學發展的總體部署,緊緊圍繞實施都市農業的發展戰略,在發展傳統農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現代都市觀光農業,構築具有大都市近郊特色的農村經濟新格局。

(一)支柱產業越來越明顯。該縣從“優化農業區域佈局,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和優化農產品品質結構”着手,大力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促進了農村經濟跨越式發展。他們堅持“宏觀上引導,政策上扶持,工作上服務”的原則,依靠科技提升農產品質量,突出發展該縣具有競爭優勢的枇杷、草莓、梨子、牧山麻羊等名牌產品,重點培育出了幾個能在全國叫得響的支柱產業,成為農民收入新的增長點。

(二)產業化經營越來越突出。一是品牌特色明顯。該縣依託草莓、枇杷、麻羊、小家禽等特色農產品,實施農產品標準化工程,打造了一批特色農產品品牌。二是經營規模壯大。為進一步提升農業發展的檔次和水平,該縣大力引進、扶持、培育產業化龍頭企業,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

(三)新農村建設進程越來越快。充分發揮政府營造環境、企業發展產業、農民建設家園的“三個主體”作用,依託土坯房改造、沼氣工程、農用地整理和拆院並院,全面啟動了80個示範村建設,打造一批新農村亮點。目前已有近100户農户利用改造後的農莊發展農村休閒旅遊,有近20家五星級鄉村酒店,提升了農村休閒旅遊的檔次。

(四)重點鎮建設的勢頭越來越猛。

該縣以大林“梨鄉春雪”、黃龍溪古鎮國家4a級景區為重點,大力發展以鄉村旅遊、古鎮休閒為特色的旅遊業。,該縣以黃龍古鎮和436家“農家樂”為重點,吸引遊客880餘萬人(次),帶動就業5000餘人,實現旅遊總收入7.5億元。

二、發展現代都市觀光農業的主要做法

(一)以構建“三個體系”為基礎,強化現代農業發展保障

雙流縣以農業服務體系、農村金融服務和農民培訓為重點,着力構建現代農業服務體系,為現代都市觀光農業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是健全農業服務體系。建立縣級農技推廣服務中心,建設19個農業綜合服務站和33個動物衞生執法網點,253個村(社區)動物防疫服務實現全覆蓋。二是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創新財政支農機制,成立了現代農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和擔保公司,綜合運用風險投資、貸款貼息、擔保貸款等方式為各類農村市場經營主體提供融資服務。三是健全農民培訓服務體系。

(二)以培育“三大主體”為重點,增強都市農業發展活力

雙流縣以培育農村新型集體經濟組織、家庭農場、現代農莊“三大市場經營主體”為重點,增強現代都市觀光農業發展活力。一是加快培育農村新型集體經濟組織。引導羣眾通過集體資產股份量化、與社會資金合作成立股份公司等方式,組建各種類型的新型集體經濟組織。二是加快培育家庭農場。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和利用產權制度改革成果,以精品種植和一三互動為重點,培育和發展一批效益高、示範性強的家庭農場。三是加快培育現代農莊。結合產權制度改革,採取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林權出租、轉讓、入股、抵押等方式,吸引現代工商資本在丘陵區域投資建設觀光型、科技型、體驗型、生態休閒型現代農莊。

(三)以推進“六化合一”為方向,提升都市農業發展水平

雙流縣堅持以產業規模化、組織集體化、投入集約化、生產標準化、服務社會化、產品品牌化“六化合一”為方向,着力提升現代都市觀光農業發展水平。一是着力推進產業規模化。二是着力推進組織集體化。創新組織形式,鼓勵和引導農民以土地、資金、技術、勞動力等要素進行合作,大力發展以產權為紐帶、效益為核心的形式多樣的農村新型集體經濟組織。推動規範發展,指導和幫助農村新型集體經濟組織,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完善內部治理結構,採取“股份分紅”、“二次返利”、“訂單收購”等方式,與農民建立更加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三是着力推進投入集約化。集成政策、項目和資金,連線成片組團式整體推進“一環一線”田園城市示範線、新農村綜合體、示範鎮建設。統籌調度,整合各級農業農村發展專項資金,集約投向一三產業互動發展、土地綜合整治、場鎮改造、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等方面。四是着力推進生產標準化。建立農產品標準化體系。制定地方標準,鼓勵新型集體經濟組織、龍頭企業、專業大户等實施標準化生產。建立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建立農產品質量監管體系。實現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全程監管。五是着力推進服務社會化。健全公益性服務體系。積極推進鎮級農業綜合服務站建設,整合“農牧110”、科技專家大院等服務資源,健全農業科技服務體系。發展社會化服務組織。鼓勵和引導合作社、農民經紀人、龍頭企業等市場主體圍繞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組建植保類、農機類、生產類、營銷類等服務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經營性服務。創新農業服務方式。在全縣253個村(社區)全面推行政府購買服務,通過委託、招標等方式,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社會力量承擔技術培訓、疫病防控、投入品供應等服務項目。六是着力推進產品品牌化。建立健全農產品品牌創建激勵機制,鼓勵農村新型集體經濟組織和龍頭企業創建農產品品牌。

(四)政府主導,商家主體,農民積極參與,加快現代都市農業發展步伐

一是堅持靈活土地政策。雙流縣農業開發用地以租用為主。,縣委、縣政府時出台了《關於鼓勵扶持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意見》等政策性文件,規定凡到雙流縣租用土地用於都市觀光農業開發的,可安排其中土地的10%用於建築性建設,即每100畝租用地可安排10畝用於建設用地,這些土地主要用農莊內的酒店、客户、管理辦公場所等建設。土地承包費一般以每年的9月當地糧食價格為基本標準,以發放糧食代替租金,屬田地的,每畝可得300千克糧食(玉米);屬山地的,每畝可得200千克糧食(玉米)。土地承包費亦可採用收取資金形式,一般每畝800元至1000元。

二是實行政府資金補貼。為了加快開發建設,縣委、縣政府專門設立用於農業開發基礎性設施建設的補貼經費。該縣財政每年200萬元百姓創家業專項資金,扶持和鼓勵百姓創家業的成績突出者。補助資金由縣農村發展局負責審核和發放。同時,各鎮(街道辦)也要積極創造條件,為百姓創家業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

三是成立專門管理機構。為加強對農業開發各項工作的管理,雙流縣專門成立了農業開發管理委員會,人員從各單位抽調組成。管委會負責全縣農業開發各項工作的總體調控,如制定全縣農業開發總體規劃,各鄉鎮再根據縣總體規劃制定本鄉鎮的規劃方案,要求各鄉鎮在建設特色農業園時各具特色、各不相同,從而避免了鄉鎮農業園區建設特色方面的衝突和雷同。

其申報運行方式基本是:各鎮對用地單位和個人進行農莊、休閒農莊和休閒莊的開發認可後,要報縣農業主管部門(農耕地)或林業主管部門(林業用地)審批,並在縣委農工辦備案。未經批准而佔用、租用的土地,統徵時一律不予地面附屬物賠償。村民委員會維護好農民的土地承包權益,為土地優化流轉提供信息,做好協調服務工作。

四是加大宣傳打造品牌。雙流縣各鄉鎮每年要舉辦一個農業博覽節,通過舉辦節日,一方面吸引來自成都等城市遊客,另一方面也提高當地的農業園區的知名度,形成農業品牌。各鄉鎮錯開時間舉辦節日,形成雙流縣每月都有節慶活動,每月都有農業觀光休閒的好去處。

三、區發展觀光農業的建議

(一)城區觀光農業發展現狀分析

區是新設立的城區,觀光農業起步較晚,發展緩慢,嚴格來説,觀光農業仍是一張白紙。近年來,城區黨委政府在發展城區觀光農業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委託有關部門編制了《區“十二五”旅遊發展規劃綱要》和《頂螄山文化博覽園規劃》,對五聖宮、那蓮古戲台、北帝廟、新江鎮徐漢林烈士陵園進行維修,建好烈士紀念館,修建那樓鎮雷婆嶺摩崖石刻道路,建鎮聯團村紅龍果休閒觀光農業示範園等等,但從發展觀光農業層面來説,仍處於剛剛起步階段,城區未形成觀光農業旅遊景區(點),聯團村紅龍果休閒觀光園設施只有旅遊休息室、觀光台等,大部分基礎設施建設仍在設想之中。

(二)制約觀光農業發展的因素

區觀光農業建設起步較晚,發展緩慢。轄區內觀光農業點總量小,亮點少,品牌形象還沒有樹立,更未形成規模化產業。制約觀光農業發展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幾點:

1.缺乏科學規劃,觀光農業發展方向思路不夠清晰。區雖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但對這些資源的市場價值缺乏深刻認識,對如何發揮資源優勢以及如何確定觀光農業發展重點項目等,至今尚未有清晰的思路。我城區是典型的農村型城區,要發展區觀光農業,需要加大城區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發展,打響自己的品牌;從區實際出發,科學規劃觀光農業點,摒棄各自為戰,零星擺佈的做法。

2.觀光農業資金投入不足,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較低。觀光農業建設需要大量資金作保障,投入單一,市場化運作程度不高,資金不足,制約了觀光農業的發展。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維護投入主要靠公共財政的投入;當前我城區建設的幾個農業園區,均以扶貧開發為主,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城區觀光農業的發展步伐。目前,成功引進個體老闆發展觀光農業的典型不多,只有市振企農業科技公司開發的紅龍果生產基地和那路開田高效農業觀光生態園等,其它各種植基地產品單一,特色不強,規模不大,難以吸引遊客。

3.配套實施跟不上,離觀光農業發展標準差距較大。從當前觀光農業市場需求來看,遊客喜歡有觀光農業園區應具體幾個基本條件,即(路)好走、好看、好吃、好玩、好住。而我城區還沒建成具有以上幾個條件的農業園區。如鎮聯團村的紅龍果基地,交通不方便;“好吃”僅僅為吃紅龍果,周邊無一間農家樂之類的飯店;“好看”方面除一片片紅龍果樹木之外,其它景色全無,確實有待加強;除可摘紅龍果,再無可用於休息的賓館及垂釣之類趣事。開田農業可參觀現代農業,但是交通也不方便,各類生活設施有待建設,吸引遊客的興趣點還需進一步建設。

4.特色農業宣傳載體不多,農業牌子不夠響。四川省雙流縣,每到一處均有歡迎進入某某園區字樣的大牌子;各鄉鎮每月均有相關節慶活動,通過舉辦節慶活動,吸引成都市內外遊客均蜂擁而至,提高了各個園區的知名度。我城區有那樓淮山、良勇野豬、孟蓮香葱、新江酸筍、百濟芝麻鴨等特色農業,但缺乏大宣傳的載體,在市、廣西級的知名度還不夠高。

5.土地流轉難度大,在開發觀光農業容易出現各類糾紛。自從分田到户後,農民思想趨向多元化,種植作物難以統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發展。隨着城鎮化、市場經濟的發展,引導農民開展土地流轉工作難度較大。在公司租用農民土地過程中,容易產生各種糾紛。

6.一產和三產沒有形成互動,傳統農業抵禦風險能力低。我城區種植甘蔗、荔枝、龍眼,養殖雞、鴨、豬等傳統產業比較明顯,單靠出售農產品增加農民收入,由於技術跟不上、抵禦自然災害能力較低、應對市場辦法少等原因,農民增收難以得到保障,往往出現增產不增收甚至遇到災害血本無歸等嚴重後果。

(三)發展觀光農業的有利條件

對比四川省雙流縣,我城區基本情況與雙流縣有着某些相似之處,城區在發展近郊農業、都市型型觀光農業佔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1.旅遊資源豐富,發展觀光農業基礎好。歷史悠久,旅遊資源豐富,民族風情多姿多彩,城區內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頂螄山貝丘遺址和五聖宮、雷婆嶺摩崖石刻、徐漢林烈士陵園、那蓮古戲台、北帝廟、北觥清代古民居等人文景觀;有清水泉、龜山、英雄水庫、五聖山森林公園等自然風光;有淳樸的風土人情,壯族八音、搶花炮、嘹囉山歌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聞名遐邇,享譽中外,為發展城區發展都市觀光農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地域優勢明顯,省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強。雙流縣是四川省省會成都市管轄的一個農業大縣,距成都市僅40餘公里,地域靠近省會城市,交通十分便利,這為發展農業觀光旅遊業提供了十分良好的條件。我城區位處廣西首府市城區範圍內,是市重要的組成部分,距市中心僅10餘公里,隨着五象新區建設步伐的逐漸推進,城區人居、交通、商貿等不斷得到發展,觀光農業發展前景誘人。

3.羣眾積極性高,觀光農業發展條件成熟。區成立以來,在城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入實施“一港兩江三區三帶”發展戰略,廣大農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廣大農村羣眾積極融入大的發展格局中,農村剩餘勞動力特別是農村青壯年進城務工,為農村土地流轉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隨着統籌城鄉工作的不斷推進,城市的生活理念、現代化的生活需求正在改變城鄉羣眾的思想意識,盼望富裕、盼望健康、盼望休閒的思想觀念逐步形成,農村羣眾都有改變生存環境、提高生活質量的強烈願望,如那樓鎮某村坡幾百户人家,願意按照觀光農業發展要求,規劃拆舊房建新村,為發展觀光農業提供了有利條件。

(四)關於區觀光農業的幾點建議

1.儘快出台或者完善農業開發扶持激勵政策。要發展現代觀光農業,從基礎設施建設做起,從技術援助到銷售服務,還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必須投入大量的資金。從目前情況分析,僅依靠城區政府力量是有限的,也是極不現實的。首先,有限,投入遠遠不夠;其次,要開發觀光農業,必須調動社會廣泛力量參與,從資金到人才資源,提供全方面服務。政府必須儘快出台或者完善已有的相關政策,吸引廣西區內外社會資金投入,以及優秀管理人才的進入,從而為加快農業園區建設打下良好基礎。

為了加快開發建設,建議城區專門設立用於農業開發基礎性設施建設的補貼經費,扶持和鼓勵百姓創家業的成績突出者。由財政、農業部門協同制定扶持獎勵措施。如對建設規模在2畝以上,投入資金達3萬元、5萬元、10萬元以上的農家樂,分別給予1萬元、1.5萬元、2萬元補助。對建設規模在5畝以上的農產品精品園按每畝100元給予補助。對生豬養殖户年出欄50頭以上的養殖户年出欄20頭以上、小家禽養殖户年出欄1萬隻以上、兔養殖户年出欄100只以上分別給予每户500—5000元補助。對年銷售額達到10萬元以上的農產品包裝營銷户按每户5000元給予補助。對年銷售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小食品加工作坊按每户5000元給予補助。對年銷售收入或產值達到100萬元、300萬元、500萬元以上的農產品精加工企業,分別給予1萬元、1.5萬元、2萬元補助。另外,屬於農業園區排水溝、農家樂大棚建設的,每畝還可補貼0.8萬元至1.5萬元;如承包山地需要修建道路的,可按主體工程建設成本25%給予補貼。補助資金由城區財政局負責審核和發放。

2.儘快完成全城區性都市型觀光農業發展的總規劃和細規劃。要做好現代農業發展,我城區必須有一個科學合理的總體佈局,各鄉鎮在總體規劃指導下進行細化建設,形成自己的特色園區;必須避免各鄉鎮之間的規劃衝突,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我們可以根據目前各地實際情況,按照“一鄉鎮一園區一品牌”或“一線多品”的建設模式,推進現代觀光農業園區建設。

(1)以鎮那路村為中心,依託聯團村紅龍果基地、那路開田高效農業觀光生態園、華康百香果基地,打造那路瓜果園區。

鎮那路村那路街歷史悠久,有出名的那路八音、囉歌、有熱鬧的冬至節日、由傳統的狗肉美食和百吃不厭的特色魚扣,建設一些上檔次的旅館、飯店,增設本地文化表演場所,向遊客提供住宿、餐飲、文化等服務,帶動當地消費。充分利用那路壯族八音、新江嘹羅山歌、古民居、民俗藝術等文化旅遊資源,立足本地,大做“壯族風情”文章。在農業生態園內各景點向遊人展示壯族八音、嘹羅山歌、舞春牛等獨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遊客領略田園風光的同時,體驗到壯家做客的民族風情。在發展特色農產品生產的基礎上,帶動農户建設以農家樂、鄉村酒店、休閒旅遊別墅等為主體的綜合服務設施,通過銷售土特農產品,提供餐飲、茶社、娛樂、農產品種植和採摘等經營活動,建成大型農業觀光休閒、商貿旅遊基地,打造萬畝花山果海的農業旅遊休閒新名片。

聯團村位於鎮東面,距城區政府15公里,市農業龍頭企業—市振企農業科技公司開發的紅龍果生產基地落户聯團村。該基地計劃開發連片面積為1萬多畝,地域橫跨鎮聯團村、那樓鎮那琅村和新江鎮力勒村上百座荒山,1-2年內面積達到10000畝以上。在基地內創造和提供鄉村空間,給人以生態旅遊的.田園風光、鄉村休閒度假、農業公園等清新場所。建設集科研、生產加工、銷售、觀賞於一體,打造高產、優質、高效的紅龍果種植、商品花卉種植、農產品品牌。利用開放成熟期的果園、花園、瓜園等供遊客入園觀景、賞花、摘果,從中體驗自摘、自食、自取的果農生活和田園風光。

鎮那路開田高效農業觀光生態園,該園於起建,總建設規模1000畝,劃分為高效農業生產園區,基地農田灌溉和生態養魚環坡蓄水區、觀光休閒農業別墅區、辦公區和新農村建設區;截至3月,已完成園區總體規劃設計,道路建設已推成路基;農業生產大棚已建成130個,現種植有禮品小西瓜、哈密瓜、豆角共123個大棚。在園區內建設供遊客觀賞體驗的現代科技農業園、無公害瓜果園、垂釣湖以及住宿的小別墅。

在華康村百香果基地建設農業生態園環境優美、園景宜人的景區、景點、園內小道等,既保持農村環境又可使遊客擺脱城市喧囂,散步田野,悠然自得,融入自然;充分利用園內的山塘水庫,設置景區配套設施供遊客垂釣、休閒觀景。

(2)依託清水泉、頂螄山、五聖宮、北觥古民居、那蓮古圩等景觀,利用孟蓮村香葱種植基地、孟蓮村民俗旅遊開發形成一條觀光農業加民俗旅遊帶。

(3)依託至靈山二級公路,打造良勇村野豬養殖基地觀光旅遊點、中和花卉觀光帶以及那例觀光點。野豬養殖基地靠近城區政府所在地,交通方便,可以結合“迷你署”種植和野豬養殖發展農家樂或紅薯博覽園,建立相對高檔的餐飲和酒店,供市周邊機關、企事業單位幹部職工以及高收入人羣到此開展培訓、度假等。中和鄉平天、新安二級公路兩旁花卉種植、欣賞休閒觀光帶;可以在中和鄉那例旦一瀑布打造融農業觀光、體驗搶花炮民俗、欣賞古橋飛瀑為一體的景點,給遊人體驗遠離都市喧囂泛舟飛灑(水庫)、垂釣、撒網捕魚的樂趣,品嚐農村本土酒菜的風味。

(4)依託十里養殖長廊,打造新江鎮那雲村至漢林村公路兩旁建設西瓜村、七彩山雞、紅龍果種植基地等觀光旅遊帶。一是充分利用到新江公路兩旁結合州同村(輕軌到附近新生村、靠近外環高速出入口)種植西瓜傳統、新江鎮十里養殖長廊優勢,逐步建設至新江三產經濟帶,讓來往的遊客品嚐西瓜、欣賞七彩山雞,提供優質的餐飲娛樂等服務,在達到一、三產互動的同時,把和新江路邊三產連成一片,增加農民收入。

(5)整合在新江至百濟公路沿線(附近)的英雄水庫、徐漢林烈士陵園、那寨水庫和百濟社區仁裏坡等資源,打造新江百濟公路沿線觀光農業旅遊線路。利用英雄水庫旖旎的風光,在附近打紅龍果基地園區,讓遊客遊山玩水、吃果垂釣,達到休閒娛樂的目的。那寨水庫有果有水有住宿的房子,發展農家樂項目的基礎較好。百濟社區仁裏坡文化底藴深厚,有明清時代遺留下來的古宅院和“三凝保障”等舊匾牌,有百濟芝麻鴨基地,遊客可以在此遊覽古宅、渾水摸魚、稻田抓鴨、品嚐鴨肉等等。

(6)依託那樓鎮淮山產業基地,引進商家、企業,製作幹淮山、淮山酒以及相關食品,拉長淮山產業鏈,增加淮山的附加值。可以讓愛心人士認養淮山,組織策劃一年一度的淮山節,提高淮山基地的知名度,同時帶動當地農家樂的發展。

(7)依託扶貧攻堅工程,在那樓鎮屯良村至鎮龍社區的道路兩旁五百米內種植四季長青的景觀樹、種植各類果樹,形成連綿數公里的生態景觀帶。根據當地發展農家樂、觀光農業積極性較高的特點,引導農民拆舊房建新村發展農家樂,讓遊客吃好、玩好,流量忘返。

(8)依託那樓鎮那良村那蒙古民居羣、民族村及摩崖石刻景點打造滿足下里巴人的休閒場所。附近靈山縣太平鎮農民多種梨樹,應該發動那蒙坡羣眾廣泛種植梨果,春天一到,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景象必將引來眾多的攝影愛好者前來,揹包客將會用他們獨特的視角和藝術敏感將此地美景快速宣傳;夏日端午,雷婆嶺摩崖石刻上山搶花炮慶祝端午節的習俗必將帶旺人氣;待到秋天,市民可以前往品嚐酸梨果,喝本地出名的蜂糖酒;即使冬天,遊客到此可以感受該村非物質文化遺產—壯族採茶戲,感受那蒙古民居、老匾牌、老故事的無窮魅力。那樓鎮那良村那蒙坡離城區政府所在地、鎮政府所在地較遠,農民自建的農家樂即可滿足遊客。

3.成立專門機構,加強觀光農業開發的統籌。目前,我城區尚未建立負責統籌指導觀光農業開發建設的機構,仍然存在部分部門之間各自為戰的現象。單兵作戰固然能夠發揮個體的積極能動作用,但是有時候也會互相沖突,難成氣候,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因此,有必要成立區觀光農業管理委員會,負責對全城區觀光農業開發建設進行統一指導,組成人員可從農業、林業、土地、文化等部門抽調組成,全面統籌,確保觀光農業開發建設穩步快速發展。

4.發展公交,構建四通八達安全交通網絡。為了更好地吸引市中心遊客到我城區休閒娛樂,要大力發展廉價便捷的交通網絡。首先,想方設法讓每個遊客從市中心到城區所在地公交車費1元;城區所在地到各景點要有面包車等方便的交通工具。其次,從城區到景點,從大路到景點,目前還是新農村建設是鋪設的村道、坡道,根本不能滿足出行需求,要拓寬、拉直現有的農村道路,為遊客提供方便、安全的交通環境。

5.示範帶動,加快推進土地流轉工作。按照“宏觀上引導,政策上扶持,工作上服務”的原則,城區集中打造幾個觀光農業示範點,讓城區廣大農民感受土地流轉帶來快速發展,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互動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影響農民轉變觀念,讓農民成為主動推進土地流轉的主體。參照雙流縣“隨行就市,實物兑換或現金支付”租地方式,免去羣眾出租土地的後顧之憂,減少不必要的矛盾糾紛。創新宣傳思想工作方式,加強農村思想教育工作,引導部分存在仇富思想的農民改變觀念,樹立“你發財、我發展”的正確理念,推進農村土地流轉,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和諧發展。

6.建立農產品監測系統,確保遊客吃得好、買得放心。建立健全城區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建立農產品質量認證和標誌制度,加強生產檔案管理。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召回制度、市場準入制度和退出制度,認真落實疫病防控、農貿市場監管等具體措施,實現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全程監管,讓遊客吃得放心,買得安心。

7.以舉辦特色節慶為宣傳載體,提高觀光農業知名度。加強觀光農業點的發展環境建設,力爭在每一個觀光農業點都凸顯各自吃、玩、樂等方面與眾不同的興趣點吸引消費者。結合我城區二月八年級搶花炮節、三月十二花婆節、五月初五山上端午等節慶文化,由城區旅遊、農業部門協助城區觀光農業管理委員會,統籌策劃,力爭每個月都有觀光農業節慶,促進消費的同時擴大觀光農業品牌的美譽度。如野豬養殖基地可以建設紅薯博覽園,有高檔會務、餐飲、住宿場所,也有烤紅薯、烤野豬肉的燒烤場。在紅薯的收穫季節,舉辦盛大的紅薯節,吸引遊客前來。在百花齊放的春天,在那樓鎮那良村舉辦梨花節,吸引全國各地的揹包客、攝影愛好者以及市區遊人前往。

8.結合實際,發展觀光農業。一是結合深厚的文化底藴和特有的人文景觀發展觀光農業,讓文化旅遊與觀光農業旅遊有機結合,共同促進,實現共贏。二是立足當前,考慮長遠,結合市五象新區建設實際布點設計路線,以便更好地接受首府人流、物流、資金流的輻射,提高觀光農業的效益。三是觀光農業點的建設要結合消費羣體的能力和用途打造相應檔次的景點,即顧及“陽春白雪”的需求,也要考慮“下里巴人”的承受能力,滿足不同消費羣體的需求。

考察調研報告 篇4

為認真貫徹落實好一季度經濟運行分析會精神,有效應對當前經濟形勢,研究探討推動我市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思路措施,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問題,5月3日至5月15日,市工信委王鬆平主任率領工信委分管經濟運行、節能降耗、工業投資、園區建設、中小企業發展等委領導及有關科室負責人共21人到全市9個縣(市)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就投產企業達產增效、竣工企業投產達產情況;工業園區重大項目推進情況;受環評限批影響項目環評限批解除後項目備案及推進情況;招商引資在談項目落地情況;50户重點企業生產經營情況以和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問題及需要市工信委幫助解決的問題進行調研。調研組採取現場調研、召開座談會聽取彙報等形式開展調研工作。從總體情況看,我市12個工業園區建設日益提高,工業發展空間不斷拓展,園區管理體制基本健全,發展後勁和活力進一步顯現,園區經濟在工業發展中的主體地位和支柱作用更為突出,已成為工業經濟主要增長極。

一、園區發展基本情況

(一)管理體制

為搶抓“橋頭堡”建設機遇,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推動全市工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去年8月25日,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了《中國共產黨曲靖市委曲靖市xx關於進一步加快工業園區發展的決定》(曲發?20xx)21號)(以下簡稱《決定》),要求每個縣(市)區成立工業園區管委會,作為同級政府的議事協調機構,全權管理工業園區的建設和發展。九個縣市區的工業園區管委會專兼職副主任選配到位履職,管委會內設“一室三局”人員除馬龍還沒有選派到位外,陸良、師宗、羅平、富源、麒麟、沾益、會澤7個縣市區的“一室三局”機構設置及人員選配到位履職,宣威工業園區同宣威開發區合署辦公,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內設機構沒有重新設置。管委會機構設置,人員選派和基本到位。

(二)固定資產投資完成情況

一季度全市12個工業園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1。69億元,同比下降4。13%,其中工業投資24。04億元,同比下降3。03%,基礎設施投資2。48億元,同比增長25。51%。標準廠房建設完成投資1。8億元,同比增長30。43%。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同比增加,但總體講,園區固定資產投資欠季度目標數較大,工業投資只完成了季度目標數的50。24%,欠23。81億元。完成較好的是宣威、富源、會澤、麻黃,分別完成目標進度數的101%、99。76%、95。53%和85。83%,完成不足30%的是越州、馬龍、羅平、師宗、南海子,分別為23。53%、20%、16。47%、7。06%和3。3%;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只完成了目標數的35。94%,欠4。42億元。完成較好的宣威,完成目標進度數的105%。越州、煤化工、陸良沒有基礎設施投入。

(三)經濟運行

目前,全市擁有國家級經濟開發區1個,省級工業園區6個,市級重點工業園區6個,規劃面積374。7平方公里,總體上形成了由國家級開發區、省級園區和市級園區組成的多層次園區體系,培植和構建了以新材料、化工、冶金、機械裝備、生物資源開發創新為主體的六大支柱產業體系。“十一五”期間,工業園區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71。37億元,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資36。94億元。20xx年,全市工業園區已開發面積達59。44平方公里,實現工業總產值693。26億元,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45。4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73億元,佔全市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的43。8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97。4億元,其中:工業投資163。01億元,基礎設施投資14。93億元;上交税金21。35億元;園區內企業總數達到414户,從業人員8。49萬人。今年一季度全市工業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177。97億元,同比增長20。51%,完成季度目標數215億元的82。78%,欠37。03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9。78億元,同比增長12。07%,完成季度目標數的69億元的57。65%,欠29。22億元;上繳税金3。8億元,同比下降44、63%,完成季度目標數的49。71%,欠3。845億元。全市12個工業園區沒有一個園區全額完成季度目標。

(四)招商引資

20xx年1—3月,全市共有國內合作實施項188項,項目總投資1894億元,合作方總投資1883億元;籌建項目21個,在建項目139個,完成項目27個,簽約項目1個;其中工業項目128個,優勢產業127個。我市各工業園區一季度工業園區累計新簽約項目20個,在談項目40個。

(五)規劃修編

按照《雲南省xx關於加強耕地保護促進城鎮化科學發展的意見》(雲政發185號,以下簡稱《意見》)精神,曲靖市在省要求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和城鎮近期建設規劃進行調整的基礎上,按照“靠城不進城、發展有空間、相互有依託”的要求,對工業園區總體規劃進行修編工作,規劃修編各項工有序進行。我市麒麟、宣威、富源被列為國家級利用低丘緩坡荒灘試點,陸良、師宗、羅平、馬龍、會澤、沾益被列為利用低丘緩坡荒灘省級試點縣,20xx年2月9日,市政府授權市國土資源局組織市國土、規劃、工信、林業四部門對我市九個縣市區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鎮近期建設規劃、林業保護利用規劃和工業園區規劃四個規劃銜接成果進行了市級聯合審查,並已以通過。到目前為止,羅平縣、會澤縣修編後的.規劃已經通過縣、市兩級組織的評審,待修改完善後報省工信委評審備案,馬龍園區修編後的規劃以及輕工基地規劃已經完成並通過了縣級評審,待市級評審後報省評審備案,其他園區規劃修編工作正在文本編制過程中。

二、存在的問題

(一)管理體制有待進一步完善。去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決定》,園區管委會作為同級政府的議事協調機構,雖人員除馬龍外,基本配齊,也已授權,但實際工作中難於充分行使職權。

(二)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基本還停留在為了項目而建設,沒有真正做到水、電、路、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配套先行,園區開發力度能力較弱,只有陸良、羅平、馬龍、會澤開展了土地預收儲工作。現已開發建設區電力配套沒有協調一致,所到縣市區多反映現有企業用電的問題。

(三)招商引資項目落地較少。我市工業園區現有具備招商的儲備項目95個,再談項目只有40個,不足儲備項目的一半,簽約項目只佔儲備項目的五分之一,而開工建設大項目沒有。

(四)經濟運行情況和投資情況堪憂。曲靖的加工製造業,除煙草外,主要是以重化工和冶金兩大支柱產業為主,受世界金融危機、希臘債務危機和我國調控房地產也的影響,我市的煤炭、焦化、鋼鐵等產業的產能、產量、價格大幅下降,嚴重影響了我市工業園區經濟運行和投資。從調研的情況和一季度的報表情況分析看,同比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同比是兩位數的增加,但固定資產投資降低3。03個百分點;上繳税金大幅降低,減低38。74個百分點;企業利潤除西城、師宗、會澤、羅平沒有出現虧損外,其它園區出現虧損。

(五)產品結構單一。我市12個園區的規劃佈局非常雷同,基本上都是圍繞化工、冶金兩大產業進行發展,沒有真正形成依靠資源,錯位發展的格局。輕重工業發展不平衡,絕大多數園區還停留在原料的初級加工上,產品附加值不高,沒有形成園區產業鏈的延伸和循環經濟發展格局。

三、當前的困難

(一)建設資金短缺。特別是園區內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缺口較大,各級政府投資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與園區發展那的實際需求差距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滯後。

(二)企業融資貸款困難。受宏觀政策和世界經濟不景氣的影響,貨幣政策任然偏緊,中小企業資金緊張,大部分中下企業融資尤為困難,資金鍊繃緊甚至有可能出現斷裂的風險。

(三)項目支撐不夠。由於目前招商引資政策不夠完善,加之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滯後,項目簽約率不高,項目落地不多,項目推進不快。總體上看,園區大項目不多,主導產業不突出,特色產業未形成,園區經濟總量小、層次低、競爭力弱。

(四)用地成本增加。去年9月,省委、xx實施“工業上山,()城鎮上山”的政策,按照新的土地政策,需要徵收壩區耕地質量補償費,據不完全統計,我市需增加的用地成本麒麟麻黃達37萬元/畝,南海子達28萬元/畝,其它地區達18。7萬元/畝,用地供給成本大大增加,項目推進、落地更加困難,有一部分再談項目推進較為緩慢或停止。

四、建議和意見

(一)強化考核。根據《決定》提出的要求,我市工業園區實施“三年倍增,五年翻兩番”行動計劃,要對各工業園區實施考核,建議儘快促成市政府出台園區考試實施辦法,逐一落實《決定》的有關政策,激發園區活力,掀起園區發展新景象,以工業園區的“三年倍增,五年翻兩番”推動我市工業的跨越發展。

(二)落實有關文件精神。建議市委市政府督促各部門和縣(市)區儘快出台加快園區發展的實施意見,落實省委xx今年3月17日出台的《關於進一步加快工業跨越發展決定》和市委市政府去年8月25日出台的《關於進一步加快工業園區發展的決定》的相關對園區建設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特別是園區新增税收部分留給園區作為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從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高園區的承載力。

(三)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招商引資是園區發展的生命線,在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築巢引鳳的基礎上,必須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建議市委、市政府促使各縣(市)區出台招商引資相關激勵機制,確保招商引資取得突破。

(四)召開園區用電工作協調會。隨着入園企業的增多,當前已經出現的電力配套設施的滯後等問題,建議由我委主持,邀請市供電局;縣(市)區分管領導、園區管委會專職副主任、工信局分管領導;縣供電公司是就園區規劃修編後和近幾年發展的情況,電力配套設施中存在的問題和當前急需解決的等問題召開專題座談會進行協調。

考察調研報告 篇5

為學習江浙地區培育和建設市場的經驗,提高我區市場建設水平,帶動區域經濟跨越式發展,按照區委主要領導的指示,20xx年3月30日到4月3日,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陳福興帶領相關部門有關同志,先後對江蘇省常熟市招商城、浙江省義烏市國際小商品城和永康市五金城等市場的發展情況進行考察學習,考察期間與各地政府主管領導和部門負責人廣泛接觸,認真交流,並擠時間與義烏國際商貿城市場開發機構、浙江傳化企業集團等部門和企業就招商引資等工作交換了意見,宣傳大港區的優勢和政策,考察取得預期效果。現將考察學習情況報告如下:

一、市場培育發展的類型和取得的突出成效

幾天的學習考察,使我們真切地感受到江浙地區部分縣市充分利用當地羣眾善於經商的傳統,高度重視市場培育和建設,走出一條依託產業發展市場、依靠市場帶動經濟的成功之路。分析其市場發展過程,我們認為主要有兩種類型:

(一)市場自發形成,政府適時引導型。江蘇省常熟市招商城和浙江省義烏市小商品市場屬於此種類型。這類市場的明顯特點是市場興起時間比較早,清晰地經歷了從馬路市場、棚亭市場到現代市場的遞度推進過程。由於這類市場“先有市後有場”,市場建設的風險小,政府收益大,但是市場的培育時間較長,一般需要經過十幾年的時間。政府在市場成熟階段開始介入,並把市場規劃建設與特色產業發展、塊狀產業羣建設和城市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逐步形成“買全國貨,賣全國貨”的市場格局,最終成為輻射國內外的商品集散地。全國最大的服裝服飾批發市場常熟市招商城。常熟市面積1200平方公里,人口104萬,20xx年實現GDP476億元,財政收入65億元,其中地方收入近30億元。20xx年招商城市場交易額達150億元。常熟市招商城建於1985年5月,經過近20年的開發建設,目前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服裝服飾批發市場之一。商城轄區面積3.71平方公里,建有招商市場、五金市場等5個市場,有服裝、裝飾面料、五金、電器等28家專業批發市場。商業用房112萬平方米,店鋪、攤位2萬多個。來自全國各地5萬多經營人員落户商城開店做生意,市場旺季日均人流量達15萬人次以上。1996年至20xx年市場商品成交額連續八年超100億元,其中外貿出口佔50%以上。強勢打造國際化購物天堂的義烏市中國小商品城。義烏市面積1105平方公里,全市人口近150億,其中本地人口68萬,外來務工經商人口60萬,流動人口近20萬,20xx年實現GDP488億元,財政收入31億元。商城創建於1982年,由國際商貿城、篁園市場、賓王市場三個市場羣組成, 擁有34個行業、32萬種商品,囊括了工藝品、飾品、小五金、日用百貨、電子電器、玩具、襪業、服裝等所有日用工業品。其中,飾品、襪子、玩具產銷量佔全國市場1/3強。20多年來,經歷四次搬遷八次擴建,現擁有營業面積80多萬平方米,攤位34000餘個,從業人員8萬多,日客流量20多萬人次,20xx年市場總成交額達248.27億元,其中外貿出口佔50%強,連續13年位居全國工業品批發市場榜首,是我國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

(二)政府主導形成,造勢擴大規模型。浙江省永康市五金市場屬於此種類型。這類市場的特點是市場興起時間較短,一般興起於九十年代中期,從鬆散市場到成規模的集約化特色市場的發展較快,主要表現在由政府主導,實行行政強力推動,具有“先有場後有市”的特點,市場建設的風險大,但是從市場發展過程看,從市場培育到形成成熟市場的時間會大大縮短,只要有產業支撐,善於抓住機遇,加大廣告宣傳造勢,能夠迅速提高市場知名度,提高其在同類市場中的競爭力和生命力。政府在市場建設中的主導作用,帶有強烈的行政推動成分,並結合市場發展的規律,把市場建設與特色產業發展、產業羣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成為重要的產地市場和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中國五金科技之都,鑄造世界名牌的永康市五金城。永康市面積1049平方公里,人口53.8萬,20xx年實現GDP113.6億元,財政收入13.1億元,20xx年五金城實現交易額150億元。永康市五金城建於1992年,目前已發展成為專業市場67個,全市規模以上企業456家入駐市場,銷售超億元的達34家。永康五金城1992年到1996年為創立階段,在這個階段了出現了有場無市狀況,為此,政府加大推動力度,除在税收、管理費政策和户籍管理的傾斜外,對於在市場內正常營業的商户政府給予補貼,盡力保持商城人氣和人流,以此克服有場無市造成的影響;同時為各鄉鎮分配市場攤位指標,並列入年度政績考評,確保市場有足夠滿的攤位;與此同時,一邊抓招商入場,一邊強化對市場的宣傳,僅中央電視台,每年廣告投入就達1000萬元以上,現在已發展為3000家店鋪,外地經銷商近3000家,從業人員2萬人以上,並定於每年9月28日召開五金博覽會,以此擴大五金城在國內外的影響力和知名度,為廣大商户創造更多的貿易機會。

通過對上述市場的學習考察,提升了考察人員對建設市場的認識,同時也感到江浙地區以市場建設活躍經濟發展的根源所在:一是在扶持企業、開拓市場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些市場一開始都是為滿足當地不同層次消費需求而發展起來的,是城鄉工業品供應的重要載體,隨着經濟發展,這些地區把傳統經商習俗與本地小商品生產緊緊地結合起來,特別是解決了新建企業在市場開拓方面的侷限性,成為企業開拓市場的窗口和貿易洽談的場所。二是在促進大市場、大流通的形成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些市場的建立,突破了傳統的僅靠商業零售和批發的流通模式,有效地解決了分散的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成為現行流通模式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三是在活躍當地經濟、推動相關產業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建立市場,一方面為本地企業產品找到了銷售渠道,另一方面又為企業調整產品結構提供了市場需求信息,形成以商促工、工商聯動的發展格局,並帶動了交通運輸、通訊、旅遊、加工業的發展,義烏市僅每年的購物旅遊收入就數十億元以上,並促進了交通運輸業的發展,日貨物吞吐量達5000餘噸。四是在解決富餘勞動力,促進社會穩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市場的規模和發展速度,為解決羣眾就業提供巨大的容量,這些地區幾乎沒有下崗之説。據介紹,義烏市、常熟市招商城等商品市場從業人員高達數十萬人,這些市場中還有相當多的外來人員,義烏市的外來人口超過本地人口,其中,外國人達到5000人以上,超過南京市,為提高城市的國際化水平奠定基礎。五是在指導生產、形成價格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些市場發展到目前的規模和水平,更加註重信息化工作,通過市場供求信息的傳遞,及時向本地企業提供市場供求動態,為企業調整產品結構提供了依據。同時,進一步加快了外地產品的本地化步伐,考察中瞭解到儘管這些市場容量很大,但本地產品僅佔30%-40%左右,其餘均為外地產品,義烏提出外地產品本地化目標今後要達到70%以上,對提高區域經濟規模必將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

二、市場建設與發展的基本經驗

培育和發展一個成功的市場,來自於諸多因素的作用和影響,通過對重點市場的學習考察,我們認為他們的基本經驗大體可以歸納為五個方面。一是走統籌規劃,政府搭台的發展路子。培育市場必須建立在統籌規劃的基礎上,這是政府在市場培育和建設中發揮作用的關鍵所在。無論是政府引導型市場、還是政府主導型市場,都離不開合理規劃。實踐證明,只有注重、加強統籌規劃、合理佈局,把市場發展納入城市建設中去的地方,才能在強化管理中,促進市場健康有序發展。二是走準確市場定位、辦特色市場的發展路子。市場建設必須依託當地優勢,特別是產業優勢,以此來選擇經營品種和發展規模。常熟市招商城依託當地輕工業產品優勢,建立了以服裝服飾為主的市場,全市400家服裝企業全部進入市場,佔市場1/3;義烏小商品城,依託傳統產業優勢,發展特色市場,走了出一條市場連加工,加工促市場的發展路子,有意識的培育自己的產業基地,為市場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永康五金城充分利用當地五金產業優勢,大力發展特色塊狀經濟,全市有五金企業1萬家,品種達上萬種以上,其中汽摩配件、防盜門產量佔全國的70%以上,這些為五金城建設提供了強力的產業支撐。三是走強化市場管理與淨化市場服務,完善市場功能的發展路子。當我們身臨其境,親身感受江浙地區市場繁榮的魅力時,也感受這些大型市場在管理與服務上的規範化、高水平。常熟市、義烏市和永康市的市場主管部門,具有政府宏觀管理而又是企業化運作的部門,充分認識到辦市場並不是簡單的物業管理,而是在強化制度建設,嚴格市場管理上下功夫,對進入市場的業主進行誠信培訓、管理制度培訓和貿易規則培訓,同時大膽創新服務手段和方式,一切以國內外客户的利益為前提,為客户提供最優質的服務,提高了市場的聲譽,增強市場的凝聚力。四是走批發市場多種交易模式的發展路子。走出傳統的一手錢,一手貨的簡單模式,積極尋找適合不同市場發展的新型模。這些市場每年都舉辦大型展覽會、展銷會、交易會、博覽會等,使市場得以快速發展與昇華,一些市場通過在外地辦分市場,擴大了規模,義烏在全國各地建設了23個分市場;20xx年中國義烏國際小商品博覽會成交額達62.2億元,其中外貿成交額4.46億美元,佔總成交額58%,義烏國際小商品博覽會已成為我國勞動密集型商品的重要年度展會,以經貿性、外向性和長效性而倍受關注。五是走以股份制形式辦市場的發展路子。從所考察的市場建設情況看,雖然市場培育形式不同,但當市場達到一定成熟程度時,必須走多元籌資的建設路子,只有這樣市場建設才會有持久的'活力。常熟招商城市場主體由市場管委會承擔,下設開發公司由政府控股,一名副市長任董事長,相關職能部門參加,主體市場的建設由開發公司進行招商,通過拍賣土地和轉讓攤位獲取政府收益。義烏商城集團是一家上市公司,通過股份制改造,一方面解決了企業辦市場的資金困難,另一方面也促進了經營機制的轉變,有效地實現了市場管理機制創新。

三、準確定位,積極培育,實現我區市場發展的新突破

目前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提出建設市場的問題,應當説是在目前全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新形勢下,提出的一個重要課題,也是抓住市場建設機遇、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下面結合我區實際提出以下建議。

(一)?關於我區市場培育和建設的初步想法

緊緊抓住市場建設的有利時機,認真研究市場發展的一般規律,努力適應加快區域經濟發展的要求,科學選擇政府引導市場建設的方式,完善促進市場發展的政策鼓勵體系,依託區域產業優勢和產品優勢,以引入外地產品本地化為基礎,建立以工業品市場為龍頭,以民營經濟為主體,以經營中低產品為定位,逐步形成由產地市場向商品集散地市場的遞度推進,努力建成面向三北、輻射全國的特色市場,實現培育市場、帶動產業、搞活經濟、富裕羣眾的目標,為“三步走”戰略的實施營造完善的市場體系。

(二)關於我區市場培育和建設的五個原則

江浙地區的做法對我們加快市場建設具有重要參考和借鑑意義,從他們的做法中,我們認為在我區市場建設中應當把握好以下四個原則:一是市場化建設原則。建設市場必須走市場化路子,政府在市場建設中充分發揮宏觀調控職能,按照市場定位,進行統一規劃,合理佈局,這樣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市場效率,加快市場建設效率,減少財政支出,增加政府收益;二是滾動開發原則。應通過大量調研和專家論證,結合我區實際確定建設市場的類型,但是市場建設初期不應過大,應從規模適度向大規模建設遞度推進,永康五金城一期500畝建成後,才進行二期500畝建設,義烏小商品城同樣經歷了四次搬遷八次擴建,這樣一方面能夠保持市場的持續繁榮,同時又能逐步提升市場的商氣和人氣。三是產業關聯的原則。市場建設離不開堅實的產業支撐,義烏不僅成為國際性的小商品流通中心,還要成為國際性的小商品製造中心、研發中心。我區在市場建設中,應以增強產業和企業競爭力為立足點,以六大基地建設為抓手,強化資源整合,優化產業佈局,努力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羣和產業帶,並在高層次上推進產業提升。四是突出特色的原則。辦市場的競爭如同企業競爭,從國家市場研究部門得出的結論是我國在專業市場建設上,東部沿海地區已基本飽和,爭奪現實和潛在消費客户的競爭異常激烈。從我區看雖然有52個市場(其中16個集市),實際交易額為6億多,但是有特色的不多,特別是面對塘沽洋貨市場、陶瓷市場、天津大衚衕市場和東麗區在建的市場等周邊規模較大的市場,沒有比較優勢,面對臨省市場差距更大,所以要增加吸引力,必須在辦出特色上下功夫,以此促進市場迅速做大做強,提高市場的競爭力。五是與城市建設同步的原則。江浙地區市場建設的突出特點是與城市建設同步,把市場建設與城市功能統籌安排,系統考慮。義烏市整個城市就是一個大市場,大市場又要依靠完善的城市功能作保障。所以我區在市場建設時,應立足城市長遠發展,謀劃市場的佈局,努力使市場成為消費的載體,成為城市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關於我區市場建設的兩個方案

方案一:逐步培育,適時規範建市場。一是成立市場建設領導組織。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直接領導,抽調對市場建設有見的的內行參加,組成強有力的領導組織,負責對市場建設的集中統一領導或推動實施。二是對市場進行科學定位。初步想法是把我區具有優勢的化工、自行車、汽車配件、針織、鋁合金和食品等行業進行整合,同時,把包括大企業產品在內的所有產品,進行歸行劃市,科學分類,在此基礎上,逐步拓展產品範圍,把周邊地區的產品以及濱海新區的產品納入進來。近期可圍繞海鮮街建設,利用古林海鮮街的在津京地區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把海產品市場做起來,組織專人對天津王頂堤、津南葛沽鎮和塘沽北塘等水產品批發市場進行專題市場調研,掌握水產品市場的進貨源頭,從海產品源頭做起,建立海產品專業市場,地點選擇上古林村東側地區,然後進行高標準的規劃、開發和建設。三是劃出特定區域建立工業品市場。按照建設專業市場的規劃要求,加快對勝利街、迎賓街和永明路進行改造,按照市場分類,明確市場建設的階段性目標。四是把市場建設任務指標化。對全區經濟部門和各街道進行指標量化,在特定建設區域,明確各單位的建設任務,特別是把全區適於進入市場的企業全部放進市場,在土地出讓和各項收費方面,提供最大的優惠,以行政推進和市場化相結合的方式,要求企業必須在城區設立市場窗口,展示其產品,營造大市場氛圍,促進大流通的格局的儘快形成。

方案二:築巢引鳳,嫁接引進建市場。走出傳統的自然形成市場的模式,在現有市場的基礎上,加快市場建設,建設的重點放在引入先進地區的大交易商、大生產商,通過對現有市場的新建、擴建來擴大市場規模。一是大力引進江浙等先進地區成熟的專業化市場。按照我區市場定位和經營品種的商品特性進行分類,建立專業交易區,專業性市場重點培育代表市場特色的品種,形成市場特色,建立起各具特色的市場羣體。大力引進先進地區有影響力的交易商,特別是一級批發商,大力培育市場中介組織與經紀人隊伍。二是大力引進外地特色行業,促進市場外地產品的本地化。根據我區市場發展的需求,調整市場商品結構,增強市場的競爭能力,特別是發揮我區在土地、能源和人力資源的優勢,把經濟發達地區的優勢行業和骨幹產品引入我區,增強本區市場特色,努力實現批發市場與產業基地的有機結合,走市場連基地,基地促市場的發展路子,形成貿工農、產供銷一體化的市場發展模式。三是瞄準引入市場的重點,開展多種形式的懇談會。要廣泛與市場發達地區的相關部門或行業協會進行接觸,近期與義烏市商博會小商品應用開發技術研究所商定,組織我區相關部門到義烏市進行招商洽談,或邀請對方組織民營企業家來我區進行投資考察。現在僅義烏市民間資本高達1500億元,北上投資的趨向較為明顯,我們利用一切機會,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出面,或爭取市級領導及相關部門的支持,採取多種形式,吸引更多的民營資本參與我區市場建設。四是抓緊制定市場建設扶持政策。重點放在土地出讓、財政扶持、户籍管理、能源供應等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上,同時制定職能部門服務市場建設的有關規定,確保在市場建設中各職能部門工作的高效率,以最大的誠意、最便捷的服務,實現政府與市場投資者雙羸。

考察調研報告 篇6

20xx年5月9日至11日,由本委副書記率綜治、法治、政工等科室人員的學習考察組,赴浙江寧波市鄞州區、杭州市餘杭區、湖州市安吉縣等“三地”就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等工作進行了考察學習。“三地”都是浙江綜治和平安建設的先進區縣。寧波鄞州區是我區綜治和平安建設“三爭一創”對標找差學習的先進典型,杭州餘杭區是我區法治創建“三爭一創”對標找差學習的先進典型。考察中,考察組一行深入社區、街道現場觀摩學習,與區、街道政法綜治一線人員深入研討交流,學經驗、找差距、尋對策,進行了深入思考。現將考察學習情況報告如下。

一、考察地區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領導重視,着力提升社會管理層級

“三地”高度重視社會管理服務工作,將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作為xx屆黨委、政府主抓的重點工作,與經濟轉型發展、城鄉統籌建設一起列為實現現代化工程的三大任務。一是領導主抓。考察的三個地區都由黨委、政府一把手任社會管理領導小組組長,參與研究制定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政策措施,推動工作落實。杭州餘杭區建立了“大平安”建設領導小組,區委書記、區長親任組長,非常關注經濟、平安“兩張月報表”,該區平安辦對平安建設的主要業務數據編成《平安綜治維穩月報》,每月報送區委書記、區長閲批。二是領導親為。寧波鄞州區全面推行領導幹部接訪工作制度化、規範化建設,把領導幹部親自接待羣眾來訪、親自動手解決信訪問題作為新形勢下做好羣眾工作、改進領導方式的重要舉措,區委領導“月月接”、區其他領導“週週接”、基層領導“天天接”,實行“一套制度管理到底、一個領導包到底、一件事情抓到底”的“三個一制度”。三是全力保障。杭州餘杭區每年列入財政預算的綜治和平安建設的經費達3000萬元,由區綜治辦統一歸口管理使用。對超計劃、預算的經費特事特辦、隨用隨批。建立巡防隊員工資定期增長機制,並報請區委、區政府同意,每年拿出10個事業編制由區綜治辦使用,專門用於解決能力優秀、工作成績突出的巡防隊員編制。

(二)變革體制,着力打造大管理格局

“三地”非常重視從體制機制上進行革新,着力打造適應現代社會服務管理的組織模式。一是打造“大平安”體系。拓展治安好、犯罪少的狹義“小平安”內涵,建設涵蓋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各方面的寬領域、大範圍、多層面的廣義“大平安”,杭州餘杭區將所有區級機關部門全部納入綜治委,作為平安創建的成員單位,把平安建設提升到更高的層面上進行推動落實。寧波鄞州區在鎮鄉(街道)建立公共安全監督管理所,編制3—5人,為正科級事業編制,統一行使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環保、特種設備、消防、道路交通安全、農村公共安全等綜合監管和組織協調職能,實現了從“生產安全”到“公共安全”的拓展。二是建設鎮鄉(街道)社會服務管理中心。建設鎮鄉(街道)社會服務管理中心是浙江全省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管理的一項重要舉措。考察的三個區縣鎮鄉(街道)社會服務管理中心統籌整合原鎮鄉(街道)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中心、公共服務中心、黨員服務中心等平台和資源,為基層羣眾提供“綜合性”、“一站式”、“窗口化”的服務。中心負責人由鎮鄉長、街道主任擔任,設常務副主任一名,主持中心日常工作,根據工作需要設相關副主任若干名,分別負責相關條塊的`業務工作。中心一般分為公共服務大廳(以窗口服務的形式為社會公眾提供各類公共服務和便民服務)、信訪接待區(用於日常信訪的接待、受理、辦理和領導幹部接訪)、社會矛盾聯合調處區(用於各類社會矛盾的聯合調處,提供各類維權服務和心理諮詢服務)、集中辦公區(為進駐中心的有關部門、單位和工作人員提供集中辦公場所)等四大功能區。按照實體化動作的要求,建立起了工作例會、形勢分析、情況通報、考核評價、督查督辦、責任追究、台賬資料等一整套內部運行機制和公共服務聯辦、信訪事項聯處、矛盾糾紛聯調、社會治安聯防、公共安全聯管、重點工作聯勤、突出問題聯治、基層平安聯創的“八項”工作機制。三是優化政法綜治機關建設。在區委政法委設立政治處,擔負區政法系統幹部隊伍的教育、管理、使用的職責,政治處主任為政法委委員,列入領導班子的副職。區綜治辦除綜治指導科外,增設督查考核科和基層建設科,進一步加大對街鎮和村(社區)的工作指導、考核力度。

(三)創新管理,深入推行“兩網合一”工程

實行“黨建網”和“綜治網”“兩網合一”工程,提升網格化管理精細化、科學化水平,是杭州餘杭區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一項基礎工程,已取得紮實成效。一是科學劃分網格,網格、人員、職責“三到位”。全區以村(社區)為主劃分為450個網格,網格下細分片、組,大型企業和流動人口集聚區塊設置專門網格。在網格管理力量上,組建4支力量:第一支是指導力量,為區鎮駐村(社區)幹部;第二支是基礎力量,為村(社區)幹部、黨員骨幹、村(居)民代表、小組長;第三支是專職力量,為巡防隊員、流動人口專管員、勞保協管員、城管隊員、安監員、計生專員等;第四支是輔助力量,為巾幗志願者、“和事佬”和各類志願者。四支力量在履行好“信息員、宣傳員、調解員”職責的同時,各有側重。二是搭建四級平台,應急、管理、服務“三聯動”。區級應急服務平台,在區公安分局110報警平台的基礎上,搭建110救助服務聯運新平台,整合40餘個部門及“96345”、“12345”、“市民之家”等平台,為羣眾提供應急救助服務;鎮(街道)服務管理平台,整合所有涉及羣眾辦事的窗口部門進駐社會服務管理中心,賦予中心分流指派、指揮調度、檢查督查、考核獎懲和“一票否決”建議等權力,實行一條龍服務、一站式管理。村(社區)基礎服務平台,建立“社會服務管理分中心”,整合民政、勞保、城建、計生、綜治等窗口,由社工和志願者提供基礎性服務。片組户聯繫服務平台,對困難户、殘疾人、孤寡老人和特殊人羣開展重點聯繫服務。三是建章立制,提升成效。建立起了走訪聯繫、信息流轉、自主管理、協調聯動、督查通報、考核激勵等6大類24項機制。尤其是依託社會管理綜合信息系統,配備有線網絡終端和“綜治e通”手機,實現了“基礎信息網上錄入、辦事服務網上流轉、工作過程網上監督、責任目標網上考核”,提升了社會管理信息化質效;建立了“一事一獎”和“以獎代補”機制,有效激發了網格人員的工作幹勁。

二、幾點思考和建議

綜觀此次考察學習地區的做法和經驗,突出的表現在領導重視、社會管理信息化程度高、體制機制變革力度大三個方面。對照先進地區的經驗、做法,建議在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加大力度。

(一)進一步加快社會管理服務“三級平台”建設

區、街道、社區(村)三級管理服務平台是新形勢下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管理服務的主要載體和陣地,要進一步從全區層面加大推進力度。在區級平台建設上,對涉及社會管理服務內容、項目的區級機關部門進行整合,建立統一的全區社會管理服務機構,賦予其指揮調度、分流指派、督查督辦和考核獎勵權限。進一步加強對各類管理服務資源的整合、利用,實現民生訴求的快速收集、分流和處理。在街道平台建設上,要加大硬件建設力度,通過新建、租賃等方式,建立起街道一站式社會管理服務中心,把街道民政、計生、勞保等公共服務資源,黨建、團建、婦聯等黨羣服務資源,綜治、城管、市容、調解、信訪等綜治管理資源整合到一起,打造一站式、窗口化基層社會管理服務中心,實現街道“一棟樓辦公、一站式服務”的格局。

(二)進一步深化社區(村)網格化管理

一是要進一步健格管理體制。優化社區管理網格劃分,對一些管理盲區、三不管地帶進一步明確管理主體,明確管理責任;配強網格管理力量,每個網格都配備專門的管理力量,定格定責任。二是要健全完善網格管理機制。建立健全有關政策措施,規範管理方式方法,細化考核獎懲,推動管理責任落實。要加強社區(村)網格化管理的信息手段建設,確保管理服務信息的順暢、及時、高效流轉。三是強化網格服務功能發揮。充分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和功能,每個一級網格都要配備幾支服務隊伍,為網格內的羣眾提供零距離、組團式的服務。積極推行“一人雙崗”的“公眾參與”社會管理的新模式,引導廣大青年和社會公眾在從事好“單位本職崗”的基礎上,再積極兼任一份“社會管理崗”,喚醒和激發公眾參與社會管理的意識和熱情,有效改變社會管理政府唱“獨角戲”的局面。

(三)進一步優化政法綜治機關建設

平安建設、法治建設和隊伍建設是當前政法綜治機關的三大主要任務,高素質的政法綜治隊伍是搞好平安和法治建設的基礎,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政法綜治隊伍是政法委機關肩負的重要職責。從當前委機關的現狀來看,建議一是要調整編制。將政工科設為政治處,增加人員,確實擔負起全區政法隊伍教育、管理、考核的職責,落實協助組織部考察、使用政法幹部的職責。二是積極推進區社會管理服務中心實體化運作。將區社會管理服務中心作為區政府領導下的常設機構與區綜治辦合署,編配綜合管理科、督查考核科等科室。綜合管理科主要負責中心的日常管理,指導街道、社區(村)管理服務平台建設。督查考核科主要負責中心和全區社會管理服務和綜治、平安創建的督查考核工作。原綜治科更名為綜治指導科,主要負責協調、指導全區的社會管理服務和綜治、平安創建工作。

考察調研報告 篇7

輕鋼龍骨無紙石膏板吊頂工程

1、施工工藝

吊頂施工中採取整體施工,局部避讓的方法,層層施工,待其它工種結束一部分,補其一部分,做到靈活穿插。

工藝流程:施工準備→放線→吊筋→龍骨安裝→面板安裝→(塗料)

2、施工方法與技術措施

(1)根據施工圖先在牆、柱上彈出頂棚標高水平墨線,在頂棚上劃出吊杆位置,彈線時,既要保證吊杆的間距保持在800-1200mm之間,又要使吊筋、主龍骨位置不與燈具發生衝突。

(2)鑽眼安裝φ8配套金屬膨脹螺栓,懸掛吊筋。

(3)安裝主龍骨,劃出次龍骨位置,將次龍骨用卡件連接於主龍骨;主龍骨與主掛件、次龍骨與主龍骨應緊貼密實且間距不大於1mm,接着安裝橫撐龍骨。龍骨水平調正固定後,進行中間質量驗收檢查,待設備及電氣配管的安裝,全部該做的隱蔽工程完成後並由項目管理公司、監理驗收合格後方可封板。

(4)輕鋼龍骨頂棚骨架施工,先高後低,主龍骨間距和吊杆間距一般控制在800mm--1200mm之間,特殊情況不得大於1200mm,吊頂副龍骨間距根據設計要求而定,吊杆直徑一般為8mm,吊杆應垂直吊掛,旋緊雙面絲扣,外露鐵件必須刷二度防鏽漆,牆邊的吊杆距主龍骨端部的距離不超過300mm,排列最後距離超過300mm應增加一根吊筋,主龍骨和次龍骨要求達到平直。

(5)為了消除頂棚由於自重下沉產生撓度和目視的視差,吊頂龍骨必須起拱,由中間部分起拱,高度應不小於房間短向跨度的1/200。吊杆與結構連接應牢固,凡在燈具、風口等處用附加龍骨加固,龍骨吊杆不得與水管、強弱電、燈具、通風等設備吊杆共用。

(6)吊頂造型一般採用木基層如細木工板。細木工板的拼接採用帶膠“燕尾”接,在地面製作成型,表面經防火處理後吊掛安裝。造型需單獨安裝吊筋並且要適當減小間距,造型較重則需採用角鋼作為吊筋,吊筋與造型通過鐵件用對接螺栓固定。為保證吊頂的整體穩定性,吊頂龍骨需與造型連接固定,整體調平。

(7)無紙石膏板封板

1)石膏板與龍骨用4×25mm鍍鋅自攻螺絲固定,紙面石膏板的長邊沿縱向次龍骨鋪設,即先將板材就位,用電鑽將板與龍骨鑽通,再上自攻螺絲擰緊。

2)把粘有石膏漿的玻璃纖維絲按30cm-40cm間隔呈馬鞍形覆在中龍骨同石膏板的銜接處(塢邦)。

3)用進口補縫粉填補螺絲孔與板材接縫處,另用普通石膏粉滿批整個平面,使之達到平整光潔即可。

3)如頂棚需要開孔,先在開孔的'部分劃出開孔的位置,將龍骨加固好,再用鋼鋸切斷龍骨和石膏板,保持穩固牢靠。

4)無紙石膏板應在無應力狀態下進行固定,防止出現彎稜,凸鼓現象。

5)無紙石膏板短邊(即包封邊)應沿橫向次龍骨鋪設。

6)自攻螺釘與無紙石膏板邊距離≤20cm。

一、石材地面裝飾構造:

室內地面所用石材一般為磨光的板材,板厚20毫米左右,目前也有薄板,厚度在10毫米左右,適於家庭裝飾用。每塊大小在300毫米×300毫米

~500毫米×500毫米。可使用薄板和1:2水泥砂漿摻107膠鋪貼。

石材地面裝飾基本工藝流程:

清掃整理基層地面→水泥砂漿找平→定標高、彈線→選料→板材浸水濕潤→安裝標準塊→攤鋪水泥砂漿→鋪貼石材→灌縫→清潔→養護交工。

三、施工要點:

基層處理要乾淨,高低不平處要先鑿平和修補, 基層應清潔,不能有砂漿、尤其是白灰砂漿灰、油漬等,並用水濕潤地面。

鋪裝石材、瓷質磚時必須安放標準塊,標準塊應安放在十字線交點,對角安裝。

鋪裝操作時要每行依次掛線,石材必須浸水濕潤,陰乾後擦淨背面。

石材、瓷質磚地面鋪裝後的養護十分重要,安裝24小時後必須灑水養護, 鋪巾完後覆蓋鋸末養護。

四、注意事項。

(1)鋪貼前將板材進行試拼,對花、對色、編號,以入鋪設出的地面花色一致。

(2)石材必須浸水陰乾。以免影響其凝結硬化,發生空鼓、起殼等問題。

(3)鋪貼完成後,2~3天內不得上人。

鋪貼陶瓷地面磚基本工藝流程

1、鋪貼彩色釉面磚類:

處理基層→彈線→瓷磚浸水濕潤→攤鋪水泥砂漿→安裝標準塊→鋪貼地面磚→勾縫→清潔→養護。

2、鋪貼陶瓷錦磚(馬賽克)類:

處理基層→彈線、標筋→攤鋪水泥砂漿→鋪貼→拍實→灑水、揭紙→撥縫、灌縫→清潔→養護。

鋪貼陶瓷地磚的施工要點

1、混凝土地面應將基層鑿毛,鑿毛深度5~10毫米,鑿毛痕的間距為30毫米左右。之後,清淨浮灰,砂漿、油漬,產散水刷少將地面。

2、鋪貼前應彈好線,在地面彈出與門道口成直角的基準線,彈線應從門口開始,以保證進口處為整磚,非整磚置於陰角或傢俱下面,彈線應彈出縱

橫定位控制線。

3、鋪貼陶瓷地面磚前,應先將陶瓷地面磚浸泡陰乾。

4、鋪貼時,水泥砂漿應飽滿地抹在陶瓷地面磚背面,鋪貼後用橡皮棰敲實。同時,用水平尺檢查校正,擦淨表面水泥砂漿。

5、鋪貼完2~3小時後,用白水泥擦縫,用水泥、砂子=1:1(體積比)的水泥砂漿,縫要填充密實,平整光滑。再用棉絲將表面擦淨。

6、注意事項。

(1)基層必須處理合格,不得有浮土、浮灰。

(2)陶瓷地面磚必須浸泡後陰乾。經免影響其凝結硬化,發生空鼓、起殼等問題。

(3)鋪貼完成後,2~3小時內不得上人。陶瓷錦磚應養護4~5天才可上人。

木地板施工工藝流程

一、木地板裝飾的做法

粘貼式木地板:

在混凝土結構層上用15毫米厚1:3水泥砂漿找平,現在大多采用不着高分子粘結劑,將木地板直接粘貼在地面上。

實鋪式木地板:

實鋪式木地板基層採用梯形截面木擱柵(俗稱木楞),木擱柵的間距一般為400毫米,中間可填一些輕質材料,以減低人行走時的空鼓聲、並改

善保温隔熱效果。為增強整體性,木擱柵之上鋪釘毛地板,最後在毛地板能上能下打接或粘接木地板。

在木地板一牆的交接處,要用踢腳板壓蓋。為散發潮氣,可在踢腳板上開孔通風。架空式木地板:

架空式木地板是在地面先砌地壟牆,然後安裝木擱柵、毛地板、面層地板。因家庭居室高度較低,這種架空式木地板很少在家庭裝飾中使用。

二、木地板裝飾的基本工藝流程

粘貼法施工工藝為:

基層清理→塗刷底膠→彈線、找平→鑽孔、安裝預埋件→安裝毛地板、找平、刨平→釘術地板、找平、刨平→釘踢腳板→刨光、打磨→油漆→

上蠟。

強化複合地板施工工藝:

清理基層→鋪設塑料薄膜地墊→粘貼複合地板→安裝踢腳板。

實鋪法施工工藝為:

基層清理→彈線→鑽孔安裝預埋件→地面防潮、防水處理→安裝木龍骨→墊保温層→彈線、釘裝毛地板→找平、刨平→釘木地板、找平、刨平

→裝踢腳板→刨光、打磨→油漆→上蠟。

三、木地板施工要領

實鋪地板要先安裝地龍骨,然後再進行木地板的鋪裝。

龍骨的安裝方法:應先在地面做預埋件,以固定木龍骨,預埋件為螺栓及鉛絲,預埋件間距為800毫米,從地面鑽孔下入。

木地板的安裝方法:實鋪實木地板應有基面板,基面板使用大芯板。

地板鋪裝完成後,先用刨子將表面刨平刨光,將地板表面清掃乾淨後塗刷地板漆,進行拋光上蠟處理。

所有木地板運到施工安裝現場後,應拆包在室內存放一個星期以上,使木地板與居室温度、濕度相適應後才能使用。

木地板安裝前應進行挑選,剔除有明顯質量缺陷的不合格品。將顏色花紋一致的鋪在同一房間,有輕微質量缺欠但不影響使用的,可擺放在牀、櫃

等傢俱底部使用,同一房間的板厚必須一致。購買時應按實際鋪裝面積增加10%的損耗一次購買齊備。

鋪裝木地板的龍骨應使用松木、杉木等不易變形的樹種,木龍骨、踢腳板背面均應進行防腐處理。

鋪裝實木地板應避免在大雨、陰雨等氣候條件下施工。施工中最好能夠保持室內温度、濕度的穩定。

同一房間的木地板應一次鋪裝完,因此要備有充足的輔料,並要及時做好成品保護,嚴防油潰、果汁等污染表面。安裝時擠出的膠液要及時擦掉。

四、注意事項

木地板粘貼式鋪貼要確保水泥砂漿地面不起砂、不空裂,基層必須清理乾淨。

基層不平整應用水泥砂漿找平後再鋪貼木地板。基層含水率不大於15%。

粘貼木地板塗膠時,要薄且均勻。相臨兩塊木地板高差不超過1毫米。

塑料地板鋪貼工藝流程

1、 鋪設塑料地板主要施工工藝流程。

(1)半硬質塑料地板塊:

基層處理→彈線→塑料地板脱脂除蠟→預鋪→刮膠→粘巾→滾壓→養護。

(2)軟質塑料地板塊:

基層處理→彈線→塑料地板脱脂除蠟→預鋪→坡口下料→刮膠→粘貼→焊接→滾壓→養護。

(3)卷材塑料地板:

裁切→基層處理→彈線→刮膠→粘貼→滾壓→養護。

2、 施工要點。

基層應達到表面不起砂、不起皮、不起灰、不空鼓,無油漬。手摸無粗糙感。不符合要求的,應先處理地面。

彈出互相垂直的定位線,並依拼花圖案預鋪。

基層與塑料地板塊背面同時塗膠,膠面不粘手時即可鋪貼。

塊材每貼一塊後,將擠出的餘膠要及時用棉絲清理乾淨。

鋪裝完畢,要及時清理地板表面,使用水性膠粘劑時可用濕布擦淨,使用溶劑型膠粘劑時,應用松節油或汽油擦除膠痕

地板塊在鋪裝前應進行脱脂、脱蠟處理。

3、 注意事項

(1)對於相鄰兩房間鋪設不同顏色、圖案塑料地板,分隔線應在門框踩口線外,使門口地板對稱。

(2)鋪貼時,要用橡皮棰從中間向四周敲擊,將氣泡趕淨。

(3)鋪貼後3天不得上人。

(4)PVC地面卷材應在鋪貼前3~6天進行裁切,並留有的餘量,因為塑料在切割後有一定的收縮。

地毯鋪設工藝流程

鋪設方式。

地毯有塊毯和卷材地毯兩種形式,採用不同的鋪設方式和鋪設位置。

活動式鋪設:

是指將地毯明擺浮擱在基層上,不需將地毯與基層固定。

固定式鋪設:

固定式鋪設有兩種固定方法,一種是卡條式固定,使用倒刺板拉住地毯;

一種是粘接法固定,使用膠粘劑把地毯粘貼在地板上。

地毯地面裝飾基本工藝。

(1)卡條式固定方式:

基層清掃處理→地毯裁割→釘倒刺板→鋪墊層→接縫→張平→固定地毯→收邊→修理地毯面→清掃。

(2)粘貼法固定方式:

基層地面處理→實量放線→裁割地毯→刮膠晾置→鋪設銀壓→清理、保護。

施工要點

在鋪裝前必須進行實量,測量牆角是否規方,準確記錄各角角度。根據計算的下料尺寸在地毯背面彈線、裁割。

倒刺板固定式鋪設沿牆邊釘倒刺板,倒刺板距踢腳板8毫米。

接縫處應用膠帶在地毯背面將兩塊地毯粘貼在一起,要先將接縫處不齊的絨毛修齊,並反覆揉搓接縫處絨毛,至表面看不出接縫痕跡為至。

粘結鋪設時刮膠後晾置5~10分鐘,待膠液變得幹粘時鋪設。

地毯鋪設後,用撐子針地毯拉緊、張平,掛在倒刺板上。用膠粘貼的,地毯鋪平後用氈輥壓出氣泡。

多餘的地毯邊裁去,清理拉掉的纖維。

裁割地毯時應沿地毯經紗裁割,只割斷緯紗,不割經紗,對於有背襯的地毯,應從正面分開絨毛,找出經紗、緯紗後裁割。

注意事項

注意成品保護,用膠粘貼的地毯,24小時內不許隨意踩踏。

地毯鋪裝對基層地面的要求較高,地面必須平整、潔淨,含水率不得大於8%,並已安裝好踢腳板,踢腳板下沿至地面間隙應比地毯厚度大2~3毫米。

準確測量房間尺寸和計算下料尺寸,以免造成浪費。

地毯鋪設後務必拉緊、張平、固定,防止以後發生變形。

考察調研報告 篇8

20xx年4月25—5月10日,遵照公司總部和中機(襄汾)項目公司的統一安排和部署,帶着公司管理層的殷切希望,懷着空杯歸零的思想和心態,我很榮幸地和襄汾垃圾項目經理尉高發一起出發常德漢壽縣,前往湖南中潔新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參加了為期半個月的專業化、系統化的環衞運營管理培訓,採用跟班實習、輪崗培訓的方式,對縣域環境治理“漢壽模式”進行了培訓學習和實地調研,並與項目經理就管理模式、風險管控、成本控制、績效考核、行業動態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細緻地交流和探討。

一、項目概況

20xx年4月1日,“漢壽縣-中聯重科城鄉環衞一體化PPP項

目”正式簽約。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建設投資規模1.53億元,包含城區、高新區、太子廟集鎮、清水湖度假區的垃圾收運及處理和鄉鎮垃圾中轉站建設運營、垃圾收運及處理相關服務內容項目。這標誌着漢壽縣農村環境衞生整治市場化運作機制初步成型。

“漢壽縣-中聯重科城鄉環衞一體化PPP項目”屬於第三方外包

服務,由中聯重科外包給湖南中潔新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管理,漢壽縣環境衞生管理所作為政府監管方每月進行績效考核,運營服務費按月支付,雙方未簽訂服務合同。

、項目亮點

1、一圈

“一圈”,即打造“半小時垃圾收集圈”:項目通過增加垃圾壓縮站數量,優化垃圾壓縮站的佈局,使垃圾壓縮站的服務範圍覆蓋全縣域,確保從垃圾收集容器到垃圾壓縮站的運輸時間,絕大部分控制在半小時內。

2、二減

“二減”,即通過二次轉運,實現垃圾二次減量,生活垃圾的熱值大幅提升。同時通過大型站的二次集中轉運,減少前往垃圾焚燒廠的轉運車數量,降低設備運營費用。

3、三無

“三無”,即無滴漏、無拋撒、無二次污染,杜絕人民羣眾反映

強烈的垃圾收運線路沿途臭氣、污水和垃圾拋灑問題。

4、四+

“四+“,即”互聯網+信息化監控系統“,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對環衞作業的全程監控,在降低管理成本的同時,提高管理效率,優化管理效果。

5、五化

”五化“,即服務定製化、作業機械化、運營標準化、管理精細化、環衞智慧化。

、經驗交流

(一)項目特徵

城鄉環衞一體化項目的特徵:人多、地廣、分散、動態,綜合事。

務一大堆,常態與非常態交織,天天從零開始,服務永無止境,可調控的點、線、面非常多。

(二)合理授權

為了充分調動和發揮項目經理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需要在項目公司有效監管和目標管理責任制考核的前提下,充分、有效地給予項目經理合理授權,讓其大膽、主動地開展各項管理工作,儘快解決項目實際問題,提高服務品質,避免引起甲方不必要的投訴。

(三)管理模式

1、人員管理

合同管理

①入職當天須與員工簽訂勞動或勞務合同及相關協議,未簽訂或者簽訂不規範的,一律不得上崗;

②未超齡的基層員工簽訂《勞動合同》,農村户籍員工簽訂《購買新農保、新農合承諾書》;

③超齡的基層員工(指男性滿60週歲,女性滿50週歲),簽訂《勞務合同》;

④根據崗位性質和特點,補充簽訂《競業協議》和《保密協議》。

保險管理

項目為每一位員工購買保險。具體操作為:辦公室職員、各街道鄉鎮環衞隊管理幹部、基層班組長、車隊司機購買醫療保險、工傷保險、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和生育保險;未超齡農村户籍基層員工自行在户籍地購買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簡稱“新農保、新農合”)後,上交有效憑證領取社保補貼。全體員工購買商業保險,包括僱主責任險或團體意外險。

2、車輛管理

作業車輛嚴格遵循“集中管理、集中停放、集中調度使用”的原則,由車隊集中管理,統一調度。作業車輛包括日常作業、行車路線、應急污染、數字平台處理等,駕駛人員按車隊長編制的作業排班表和臨時派車指令出車,所有出車須填寫行車記錄,按實際情況填寫出車時間、地點、歸隊時間等。

車輛燃油實行定點加油。作業用車燃油由車隊根據行駛里程申請,由油卡加油專員到財務部領取加油卡,由財務部每月固定核撥。

除上班時間正常用車外,休息時間嚴禁公司車輛公車私用(包括公車接人拉物,私自接活等,與公司業務無關的用車)。

3、設備管理

垃圾壓縮設備是項目最重要、最關鍵的設備之一,要做好設備的運行點檢和維保記錄,確保95%以上的設備運行率和安全責任事故“零發生”,滿足項目運營管理的需要。

(四)績效考核

漢壽環境衞生管理所作為政府的監管方,下設監管辦,每天分別安排三組人員上路抽查服務質量,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彙總,次日通報給運營方,督促其在限定的時間內進行整改完善,績效考核評分75分為合格,低於則按合同標準扣除相應的服務費作為罰款。

四、培訓心得

(一)利潤

企業發展是以最大限度獲取利潤為目的。作為一個優秀的項目經理,要整合多方資源,充分發揮團隊的力量,開源節流,儘可能的為公司創造價值和利潤,開拓股東、社會、員工多贏的局面,從而實現個人價值和事業發展。

(二)團隊

打造優秀團隊需要長期磨合、沉澱、錘鍊,項目經理要善於整合不同類型的員工,倡導學習型組織,充分發揮危機意識、溝通協作、高效行動、價值貢獻、平常心態的團隊特徵,努力實現公司的經營和管理目標。

(三)安全

安全管理和安全生產始終貫穿於企業運營管理活動的全過程,包含人員安全、車輛安全、設備安全、消防安全、環保安全等方面,只有全力做好安全工作,確保安全事故“零發生”,才能最大限度的保障企業的利潤,有效降低企業的運營管理風險。

(四)開源

“開源”,顧名思義就是增加收入、提高業績、創造更大的價值。

立足襄汾項目的實際情況和發展需要,可以考慮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開源:

1、招聘專業的車輛維修技師,在滿足項目車輛維保的前提下,拓展社會車輛維修保養業務;

2、利用現有的保潔服務和管理人員,成立專業的物業服務公司,拓展機關事業單位、學校、工業園區的物業外包服務;

3、與國內知名的車企(中聯重科、北汽福田)進行戰略合作,整合雙方的政府資源,車企負責銷售車輛,公司負責項目運營管理,從而實現雙贏目的;

4、把握北方市場鄉鎮污水處理站和農村公廁改造的契機,拓展相關專業設備的銷售渠道;

5、提高服務品質和管理水平,打造出襄汾項目的特色和管理理念,借城鄉環衞一體化項目和垃圾分類的發展東風,全力拓展垃圾產業鏈業務。

(五)和諧

甲方關係維護是項目經理日常的重要工作之一。項目經理要長期建立和維護好良好和諧的關係,充分了解領導個人喜好、家庭情況、性格類型、個人需求、工作追求等信息,進行換位思考,重視溝通交流,巧妙運用公關技巧,平時多走動、多聯繫,建立一種全天候的.合作關係,在工作中建立私人感情,通過私人感情促進工作,從而達到和諧、雙贏的目的。

(六)成本

製造行業有句俗話:“拋開質量講成本是飛蛾撲火,不計成本求質量是走火入魔”。項目運營成本大體可分為兩大類:相對固定成本(税費規費、折舊分攤、場地租金、設備及物料採購等)和相對變動成本(人工費用、車輛油費、維修保養費、業主考核扣款、招待費、水電費、工具物料費等),這要求項目經理要在遵循不違反法律法規、不影響服務質量、不影響業主滿意度、不侵害員工利益、不影響公司品牌建設、不影響公司戰略發展和業務拓展的基本原則下,採取事前控制(前期調研、成本測算、運營方案)、事中控制(作業方式、崗位設置、作業排班、優化調整)、制度控制、經濟控制(目標管理責任制)等管理措施和手段,大力做好項目的成本管控。

工作建議

1、襄汾項目作為公司第一個落地的城鄉環衞一體化PPP項目,公司要加大投入和支持的力度,同時也需要總部各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扶上馬並送一程。尤其是在第一年試運營期,公司一定要全力做好人員和設備的投入,做好項目運營成本的測算,為第二年的經營成本優化調整積累最寶貴、最原始的數據和經驗。同時也要全力提升服務品質,千方百計維護好與甲方的和諧關係,紮根襄汾,立足山西,輻射華北市場,樹立行業標杆和口碑形象。

2、“漢壽項目”作為中聯重科和中潔新源強強合作的成功典範,具備一套成熟、先進的管理模式和經驗,培育並打造了一支優秀的管理團隊,但由於南北方地域差異性、經濟發展狀況、生活方式、垃圾成分、政府績效考核等多種不同因素,公司可有針對性地借鑑其先進的管理經驗,摸索並創新適合襄汾項目的管理方式和方法。

3、為了滿足項目運營和招投標的需要,建議以總公司或項目公司的名義辦理《城市市政公用事業經營許可證》、《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中國清潔清洗行業等級資質》等必備的資質證書。

考察調研報告 篇9

學習考察報告

元月X日至X日,我們一行X人,在X局長的帶領下,赴XX、XX、XX三市4所學校學習考察。收穫不小,啟發很大。現將個人的學習體會報告如下:

 一、簡要説明

我們考察的四所學校屬於不一樣的類型。姜堰是個90萬人口的縣級市,與我們大體非常。姜堰一中非常於我們的一中,姜堰二中非常於我們的二中、三中。黃橋中學是泰興市的一個鎮級中學,與我市的幾所鎮中學地位非常,只是黃橋作為千年古鎮,鎮區人口就有10萬,經濟成長相對較好。XXXX的XX中學,是一所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有非常影響的中學,處在經濟發達地區,教育現代化程度很高,教育理念也相對較為先進。

二、考察實錄

(一)用管理提高聲望——XX二中

耀眼成績:XX二中在04年高一錄取前100名只有10人、前600名只有40人的條件下,07年大學聯考,1100多名參考學生,942人達到本科分數線,全市大學聯考前1000名中,二中佔500多人。

獨特風格:一是風氣正。領導班子齊心協力,大局意識強,紮紮實實地抓好師資隊伍建設和教育教學管理。教師積極進取,團隊意識強,幾十年來,二中教師奮力拼搏,不講價錢,不講待遇,無論到什麼地方都把樹立二中的精神和形象放在第一位。領導理念是,用事業統一思想,用修養調節矛盾,用感情維繫和諧,用制度保證工作。二是意識強。強調三種意識:大局意識——團結協作,整體成長;爭先意識——樣樣爭先,事事爭先;危機意識——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三是制度好。打造教師一同體,在集體成長上做文章,提倡個人提升,集體合作,整體建構,合力成長。運用木桶原理,注重專家引領,強調學科成長的全省位置。四是思考勤。不斷地創新,不停地思考,認真糾正前期工作中不合理的做法。借鑑意大利世界盃設計7套方案最終奪冠的經驗,抬頭看路,埋頭拉車,務實高效,厚積薄發。五是管理細。認真提高服務水平,學校食堂一年365天保持乾乾淨淨,沒有一點油漬,在全省各行各業食堂中被評為第一名,衞生檢查從來不要公告,由此可見一斑。認真研究大學聯考方案。根據

自身的特點,夯實基礎,研究學生,研究取捨,抓好中檔題目,講什麼,不講什麼,講到什麼程度,既根據大學聯考的規定,也根據學生的現實,注重科學性,強調針對性,不以講不講,講得好為前提,而以學生的領悟掌握為根本。既避免“兩張皮”,講的和考的不一樣,也杜絕“一張臉”,沒有前後聯繫和知識滲透。大體規定是,近期的佔80%,以前的佔20%。 細節擷取。聽了高三(18)班一節語文複習課,感覺是:緊扣大學聯考,知識點交待得十分清楚,能力訓練環環緊扣,課堂非常流暢。聽課前,坐在最後一排後窗處的一個學生,在我起身看班級文化建設圖片的時候,把自己坐的椅子和我帶進去的凳子交換了一下,讓我感觸頗深;聽課時,擔心我聽不清楚,老師專門讓坐得離我最近的一個學生起來翻譯課文,也讓我頷首感謝。另外,董建校長的“不求為我所有,但求為我所用。”教室前的“笑看人生峯高處,唯有磨難多正果。”教室側面牆壁上的《大國崛起》解説詞,追夢20xx各重點大學圖片,也都讓人耳目一新。

(二)用大學聯考凝聚力量——黃橋中學

灼目大學聯考:二流生源,一流大學聯考。本科進線人數20xx年346人,20xx年484人,20xx年,600分以上136人,本二線以上554人,名列泰州市四星級高中第三,躋身於江蘇省重點中學前列。20xx年大學聯考再創新高,本科進線575人。20xx年800多人,20xx年突破千人大關,只有幾十個學生未達到二本分數線。

迎考策略。1、抓好兩支隊伍建設。一是年級組、班主任隊伍建設。實施年級組管理六個承包,即:思想教育承包、常規管理承包、學風建設承包、生活指導承包、計劃落實承包、目標達成承包;班主任管理六個落實,即:課餘時間落實、作業完成落實、課外指導落實、考試教育落實、考評分析落實、補救措施落實。二是教研組、備課組建設。重點是加強備課組建設,向備課組要品質,強調集體備課。為防止年輕教師可能產生的依賴思想,年長教師可能出現的獨尊意識,從而太整齊劃一,扼殺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學校規定實施“二次備課”,就是在集體備課的前提下,每個教師聯繫學生現實和個人特點,將備課修改補充,從而形成自己的風格和個性,在下一次的備課活動上,將二次備課所得的東西向本組教師介紹,通過集體修改,取長補短,形成一個完整的教案。2、嚴格考試訓練。汪校長認為,組織考試不容易,要考,就要考出效果和作用,否則就是勞民傷財,浪費時間,敗壞風氣。正因如此,每一次考試,學校都認真對待。每份試卷,都要打上命題者的名字,迫使其認真對待命

題;命題以中檔題為主,其它題目適當考慮,骨幹教師參與,教研組把關,總之要保證絕大多數學員,特別防止高三下來的教師,一時拐不過彎,出手較重,挫傷學生。同時規定認真巡視,認真監考,流水閲卷,準確統計,認真評析,務求達到一定效果。從高一開始,都按照大學聯考方法模擬訓練。並明確:抓考風考紀,就是抓教育品質。3、重視考試、學員研究。一是重視大學聯考資訊的蒐集和整理,不要在這地方吃虧;二是新大學聯考方案的研究,從全省的形勢和本校學生的現狀等地方認真分析,平時教學,規定教師要放棄難題,抓基本題,個別學生再個別對待;三是重視邊緣生的培養,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找出每一個學生的優點和不足,多鼓勵,多補救。

(三)用理念指揮行動——天一中學

沈茂德校長是個教育專家,我們到達天一後,他給我們作了一個學術報告式的介紹,強調的是教育要重視核心價值的引領,應該説對我們啟發很大。

一是重視差別,挖掘潛力。沈校長説,認可差別是一切教育的起點。孩子是人,是成長中的人,是個性化的人,正因如此,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都必須認可這個事實,尊重這個差別。男孩子打架,那不是品德的問題,是孩子表現天性的問題,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和處理,這裏既有分寸,也有藝術。如今很少見到男孩子打架了,我們擔心,男孩子是否有女性化的傾向。果真如此,那是一種什麼樣的後果,我們都可以思考。有的學校,學生宿舍管理得井井有條,整齊劃一,準軍事化,毛巾、牙刷等都擺成一條線,學生一天到晚要想着這個,長期訓練下去,我們的學生會變成什麼樣子?所以,統一性的東西未必就好,那其中就有扼殺天性的成分和做法(從某種角度講,大學聯考就是扼殺天性,扼殺創造力)。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座金礦,我們對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應該飽含期盼,教育就是要在這期盼中挖掘潛力,挖掘創造性。這樣我們的民族才有希望。

二是崇尚寧靜,心無旁騖。寧靜方可致遠。寧靜,是教師的必要條件。教育工作者如果一天到晚想的是待遇,是賺錢,很難做好教育工作。當我們走進課堂的時候,舉手投足,開口説話,素質教育就開始了。差別僅在於,一個優秀的教師教人學好,給人好的素質,一個差的教師,教人不學好,誤人子弟而已。就是其它工作吧,如果我們功利的心理太強,一天到晚想着領導怎麼想,這件事情與我有沒有利,那還怎麼工作?天一中學一名學員考取澳大利亞一所學校,家長請天一中學的領導和教師吃飯。席間,家長及請來陪同的人員,總是在詢問

沈校長的工資數額,有的猜測年薪300萬元,有的説500萬元,有的説最低也不會少於100萬元。天一中學的一位領導站了起來,澄清説,離你們説的差距太遠,但如果今日我們的話題都在這裏,那對不起,這頓飯,我們就不必再吃了。教育講究的是奉獻,是生命價值;企業講究的是賺錢,是物質價值。將這樣的兩種人放在一起,沒有酒逢知己的快樂,只有話不投機的尷尬!

三是鍛鍊恆心,一以貫之。沒有根基,豈能蓬勃?沒有恆心,豈能成功。沈校長介紹説,他在澳大利亞考察,學校派遣一男一女兩個學生給她作翻譯。他問那女生,你快畢業了,準備從事什麼工作?女生回答,做教師,希望象您一樣當校長。男孩子的目標是當海軍,並且説,已經報名了。沒有人教育他們,但他們都表現出了目標的專一性。我們的學生呢?李揚來到學校開講座,説學外語並不要花費多少時間,每天飯前5分鐘背背就行了。同學們第一天都照做了,幾天以後,堅持的人就大幅減少,兩週以後就沒有人堅持了。不要説學生了,就是我們的教師吧,只要一帶過高三,就認為不得了了,就認為自己是專家了。一壺水才燒到50度、60度,就不燒了,就飄了。教師如此,何況學生?正因如此,沈校長強調,新課程改革,不要忘記精神引領,不可丟掉德育這一塊。

三、考察啟示

(一)艱苦創業的精神是學校成長的根本。艱苦創業,是學校成長的基礎和根本。從現在的情況看,我們考察的幾所學校成長的社會環境很好,學校的條件也相對優越,教師獎金福利比較高。可當初,他們也是經過一段艱苦的創業才有現在的條件的。學校處於低潮的時候招生也相對困難,可他們強調踏實和奉獻,強調苦幹加巧幹,並讓大家明白一個道理:沒有成績就沒有利益。學校辦得有聲望之後,附近甚至更遠地區的學生都來到學校就讀。學校也能充分利用上級的政策,解決學校的成長問題。

(二)團結協作的意識是學校成長的前提。團隊精神,是幾所學校強調最多的地方。大凡學校能辦得好,一個起碼的條件就是領導班子團結協作,幹部師生上下同心。姜堰二中的校長介紹經驗的第一點,就是學校風氣正。好的校風、教風、學風,是學校健康成長的關鍵。

(三)認真細緻的作風是學校成長的關鍵。我們上面很少提到姜堰中學,但這所學校作為姜堰第一中學,還是有他的.一些特點的。如帳算得十分精細,教學時間部署地方,每週語文用950分鐘,數學用940分鐘,物理用450分鐘等,同時從考分上算學習效果,哪門學科

用時少,效果好,哪門學科所花費的時間和成績不成正比,都分析得一清二楚。姜堰二中、黃橋中學在教學時間部署上也都有其細膩獨到的地方,這裏不再贅述。

 四、幾點建議

(一)要有準確的學校定位。從全省來看,我市的幾所學校,一中、三中定位在三流水平線上,其它幾所學校定位在四流水平線上,我覺得比較現實。這樣的定位,不是自暴自棄,自我貶損,而是實事求是,反映客觀現實,這也好讓學校領導和教師知道我們與先進地區、一流學校相比有多大的差距,我們已經沒有任何自大和驕傲的資本,要創造好的環境和條件,不是依靠政府、教育局或者其他什麼人,只能靠學校領導和教師長期不懈地艱苦奮鬥。姜堰二中和黃橋中學的經驗最適合我們學習。

(二)要有強烈的危機意識。姜堰中學儘管是姜堰第一中學,收的學生要優於姜堰二中,去年大學聯考二本上線人數比二中少100多人,我預計本年仍然要少,這樣成長下去要不了幾年,他的聲望和光芒將會完全被二中所取代。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所以,我們的每一所學校都要有危機意識和創新意識,這不僅是成長的問題,更是生存的問題。

(三)要有高遠的成長目標。天一中學所追求的理念,應該是教育成長的方向。儘管我們一時還達不到她那樣的水平,但我們要時刻瞄着她,盯着她,多思考,多研究,以期辦出我們的特色,實現我們的教育理想。無論是校長的管理水平,還是教師的教學水平,從通通意思上來講,我們與幾所學校的差距還是非常大的。沒有高水平的師資,就沒有高水平的教育。因此,要創建真正的品牌學校、品牌教育,培養校長、培訓教師是我們的當務之急。

(四)要有濃厚的研究氛圍。幾所學校給我們的印象是研究意識特別濃厚,校長研究管理,教師研究教學,一同探討新課程教學,探討大學聯考模式,蒐集大學聯考資訊,謀劃大學聯考戰略,研究複習策略,探討教學效果和複習效率。思無它事,心無旁騖,已經達到非常專業和精細的程度。這是我們應該認真學習的地方。

限於水平,只作簡單地彙報,錯誤和疏漏的地方一定不少,請領導諒解。

考察調研報告 篇10

採訪人物:張XX、張XX、張XX

調研目的:瞭解留守兒童家庭基本情況、學習生活情況以及溝通交流能力。

調研結果:

XX鎮位於大別山深處。天然的山區環境給這裏帶來秀麗風景的同時也使這裏長期受到自然條件的困擾,經濟發展滯後。外出務工是這裏許多人的選擇,跟中國的很多農村一樣,這裏也存在着大量的留守兒童。我們瞭解到在XX鎮每三個兒童裏面便有一個留守兒童。因為正值暑假,很多孩子已經下山到父母務工的地方與家長團聚,所以我們選擇了留在家中的張XX和張XX、張XX兩個家庭進行了走訪。

張XX算是我們的老朋友了,她的家是我們今年支教點之一。儘管平時我們有聊到一些家庭情況,但是瞭解並不是很深。在8天的相處中我們已經與這位清秀的小姑娘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很快我們進入了話題。張XX今年已經國小畢業,正在準備秋季開學在當地的暖流中學上七年級。

張XX有一個弟弟還有兩個姐姐,加上爺爺奶奶家中一共八口人。爸爸和姐姐的打工收入是家庭的開支來源。爸爸在杭州的一個建築工地上打工,媽媽則留在家中照顧家庭。雖然爸爸遠在杭州,但是平時很注意與家庭的聯繫,經常會回家來看望孩子們。

張XX的國小就讀於當地的河西國小,因為距離家庭較遠,她週一到週五住宿在學校寢室,週一早上則需要4、5點鐘起牀,花費一個小時走山路去上學。學校的生活是豐富而充實的,畢業班的學生需要上晚自習。平時因為課外作業不是很多,張XX有充足的時間參加課外活動,她喜歡打籃球、彈鋼琴(學校1~3年級會學習)她還會參加學校定期舉辦的運動會。在聊到籃球時,小姑娘自豪的告訴我們她可是他們班級裏唯一會打籃球的女生。張XX很喜歡英語,週末在家時她會幫忙做很多家務,除此之外便是在家看英語。

在聊到學校學習、住宿條件的時候,張XX告訴我們,她很滿意學校的伙食,因為學校有營養餐工程營養餐工程,午餐可以拿到6元的補貼,晚餐可以拿到5元的補貼,每頓飯一葷兩素,可以加菜,大家每天吃的都很滿意,而且如果對飯菜有什麼不滿意的話她們可以直接彙報給校長,有的時候校長甚至會自己出錢買肉,給學校學生改善伙食增強營養。

因為是山區國小很多方面條件也很有限。六年級一共有3個班,張XX所在的班級一共有49個人,3個人共用一張桌子顯得有些擁擠。就是這樣的環境下,還有很多像張婭這樣的`孩子依然刻苦學習着,為實現自己的理想努力着。

儘管家距離XX風景區只有10幾分鐘的車程,張XX從來沒有上去遊覽過,她也未曾走出過這座大山。交談中張XX經常露出青澀的笑容,但是當聊到姐姐讀完高中後因為家庭貧困無力支付大學學費而被迫外出務工時,小姑娘留下了心酸的眼淚。我們向張XX贈送了禮物,鼓勵她笑對人生困難,學有所成,走出大山,在人生前行的道路上收穫自己獨特的風景。

比起張XX的姐姐,張XX的姐姐則要幸運很多。當我們到他家的時候,姐姐張XX已經被鄭州大學工程設計專業錄取。而這一刻,不知道是張XX在背後默默克服了多少困難才等到的。

張XX爸爸在上海務工每個月工資2000多元,供養他和姐姐讀書。他們已經3年未和爸爸見面。

張XX的姐姐學習很優異,國中以全校的第三名的成績被保送到金寨二中。縣城高中讀書的日子是艱苦的,55人擠在一個不大教室裏,每天晚自習到9:50。姐姐平時在學校很省錢,雖然學校有食堂,但是她為省錢經常吃醃菜和饅頭,但是她從未向家裏訴過苦,就是這樣的刻苦與堅持,姐姐終於圓了自己的大學夢。目前,姐姐正在積極爭取國家助學金,希望能夠減少一些家庭的負擔。祝願她在中原大地學習順利,能夠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

在中國農村社會, “留守兒童”這個特殊的羣體,需要全社會更多的關心和關愛。在XX前畈村居委會我們也瞭解到留守兒童目前主要由學校照顧,相關社會扶助和關愛制度還不夠完善。在聊天談心中我們發現這裏的孩子外向活潑,熱情善良,感受到他們的堅強與懂事。為他們的努力成長喝彩,為他們的自強不息點贊。祝願每一個留守兒童都能夠在陽光下自信快樂的成長。

考察調研報告 篇11

為穩步推進全縣精準扶貧工作,**月14日至15日,縣長**、副縣長**率縣政府辦、縣民政局及各鄉鎮管理區主要領導一行15人赴**、**兩縣,就精準扶貧的方式與方法實地考察學習,兩縣主要領導參與陪同。

一、考察情況

考察團分別參觀了**縣**片區、**片區、**片區、**茶業集團以及**縣**片區、**鎮等地方,每到一處,考察團聽取了各參觀點精準扶貧工作情況介紹、查看扶貧實施作戰圖及建檔立卡貧困户信息台賬、瞭解精準扶貧工作具體實施步驟。兩縣在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綠色宜人、生態空間山清水秀、文化事業興旺繁榮、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等方面給考察一行人員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考察主要成果

**、**兩縣堅持把綠色發展作為精準扶貧、拔除窮根的根本出路,以“綠色決定生死、市場決定取捨、民生決定目的”的三維綱要為統領,堅持外修生態塑形、內修人文鑄魂的理念,創造性地提出並實施整縣推進、金融扶貧等舉措,整合資源,全面發力,展開扶貧攻堅的強大攻勢,取得顯著成效。

(一)精神脱貧轉民風

**、**兩縣,在精準扶貧上,始終堅持兩手抓,一手抓扶業,一手抓扶志,**縣以“**好人”、“最美家庭”、“美德少年”等系列評選,讓一批道德楷模、身邊好人的故事登上鄉村文化牆、走進廣播電視,使之成為**的“草根明星”、百姓學習的“標杆”。**縣是十星級文明户創建的發源地,通過開展十星級文明户評選,**村由腰纏萬貫的精神乞丐村變成全國文明村,家規家訓與村規民約有機結合,新的中華傳統美德二十四孝在村部隨處可見,強大的宣傳氛圍,使全縣百姓的“精、氣、神”在耳濡目染中發生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神奇“裂變”,使“存好心、做好事、當好人、有好報”蔚然成風。在這裏,核心價值觀與家規家訓融為一體,親切而自然地走進千家萬户,孕育良好民風。

(二)做實產業引富民

在精準扶貧中,**、**兩縣圍繞生態好、環境美、農民富的目標,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產業扶貧的理念,堅持產業扶貧與生態建設並重,在保護生態中發展產業,在培植產業中發展生態,不以犧牲生態為代價發展致富產業,實現了生態建設與扶貧開發的雙贏。

舉全縣之力,招引外援,全力爭取鄉土能人迴歸故里,以茶葉、核桃、藥材、魔芋、養殖為主導產業,帶動產業發展,其中,蔣家堰鎮**片區的敖勇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户”的經營模式,投入3900萬元,註冊成立****藥谷晨康藥業有限公司,**創建**錦源綠化造林公司,採取“公司+農户+基地”模式,流轉土地6700畝,投入3500萬元,發展紅豆杉、美國紅火箭等珍稀苗木63萬株。土地流轉後,“五個一點”的收入有效促進了貧困户脱貧,即身富力強的農户外出打工收入一點、土地流轉以每畝700元的標準收一點、自留土上產一點、每年在合作社掙一點(公司每年向流轉土地農户提供50個勞動日,按照每天100元工資計算,每户農户每年至少可以掙到5000多元勞務工資)、合作社紅利分紅分一點。

同時在發展家庭式種養殖方面推出以獎代補、直補農户的相關政策,比如:養牛3頭以上,每頭補助300元,養豬按實際出欄數,每頭補助100元,發展一家農家樂補助2000元,發展一家商店補助1000元等補助措施,有效帶動貧困户發展種植、養殖和農產品加工等其他產業。

(三)金融支撐精滴灌

2014年以來,針對銀行“不敢貸”和貧困户“貸不到”、“貸不起”、“還不了”的突出瓶頸問題,**縣出台了《關於創新機制紮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實施意見》、《關於創新金融扶貧工作機制的意見》、《**縣郵儲政銀“互惠貸”、“助農貸”、“扶貧貸”貸款業務實施辦法》等系列政策文件,放大了扶貧資金,緩解了扶貧投入壓力。2014年,**縣政府安排2000萬元,整合其他擔保資金1億元作為扶貧貸款風險基金,整合貼息資金1500萬元(其中扶貧資金810萬元),吸納郵儲銀行、農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4家銀行,按貧困農户1:5、企業1:10的倍數發放扶貧貸、助農貸、互惠貸、助保貸、綠滿園、富路通、小額農貸、農户小額貸、致富牽手貸等9個品種的金融扶貧貸款。

為確保扶貧資金的規範運行,**縣根據脱貧帶動和輻射作用的大小,設定了貸款額度、貼息年限標準。對貧困户扶貧貸款額度每户不超過10萬元,扶貧貼息年限為3年,第一年全額貼息,第二年貼息90%,第三年貼息80%;對產業大户、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扶貧貸款額度不超過50萬元,扶貧貼息年限為2年,每年貼息50%,其中,對帶動貧困户佔比達到50%或年帶動貧困户脱貧達到10户以上的給予全額貼息;對縣域龍頭企業、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户扶貧貸款額度不超過500萬元,扶貧貼息年限為1年,貼息50%;金融扶貧創新資金主要投向全縣各類發展生態產業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大户及龍頭企業。縣扶貧辦、縣郵儲銀行對申請扶貧貸、助農貸的農户,逐户調查,指導幫助他們制定發展計劃,解決技術、市場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確保貸款用得好、能歸還、有效益。

(四)全面整合齊推進

統籌扶貧、發改、移民、國土、住建、殘聯、林業、環保等相關部門搬遷項目資金,堅持“三為主” (集中安置、進城鎮安置、進中心村安置為主)和“四靠近” (靠近城區、靠近集鎮、靠近園區、靠近景區),統一規劃、統一補助標準、統一建房試樣,採取村級修建集體宿舍安置貧困户或農户自建給補助等靈活多樣的安置方式,連片推進生態扶貧搬遷和消危、舊房改造,從而改善搬遷户的生產生活條件。

三、下段工作建議

**無論從地理位置、資源環境、氣候條件、經濟實力和貧困層度與**、**兩縣相比,都有着絕對的優勢,我們理應對精準扶貧工作期待高、信心更足,結全我縣當前實際,提出如下建議:

(一)轉觀念、樹新風

當前部分幹部職工仍把精準扶貧工作等同於以往的.“三萬”工作,滿足於發個文、聯個村、包個户、給點錢、走走看看,噓寒問暖。還有部分羣眾爭着要當貧困户,等着上級領導送來慰問金和物資,這種“等人授魚,等米下鍋”的思想,嚴重製約了扶貧政策的實施。我們應學習兩縣把精神文明創建與精準扶貧有機結合的扶貧理念,幹部精準幫扶、羣眾受惠感恩,將幹部羣眾的扶貧工作思路迴歸正確導向,扶貧先扶志。要強化駐村幫扶責任,加強宣傳力度,營造扶貧氛圍,做到扶貧扶誰、怎麼扶、扶到什麼程度,家喻户曉,人人皆知。

(二)建試點、立標杆

精準扶貧是一項全新工作,目前還沒有完善的工作流程、管理辦法、具體措施。要在幹中學、學中幹,以星星村為試點,以點帶面,全縣推進。一是學習兩縣重調查、強基礎的做法,抓基礎台賬建設。切實做到“六有”、“五清”,“六有”即有申請表、有信息採集表、有脱貧方案、有結對承諾書、有五評審核表、有房屋或能夠反映貧困户生活現狀的全景照;“五清”即底數清、問題清、對策清、責任清、任務清。二是學習兩縣精準扶貧、規劃先行的思路,抓村級規劃。在充分徵求羣眾意見的基礎上,按照生產發展、村容整潔、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結合本地土壤、水系、地理環境,在農田水利、特色優勢產業、飲水安全、生產生活用電、交通、農村危房改造、公共文化、林業和生態等方面認真研究、合理規劃,重點突出特色優勢產業,合理制定村級基礎建設發展規劃和產業項目發展計劃。三是學習兩縣樹典型、強宣傳的經驗抓扶貧氛圍。在全村開展身殘志不殘、十星級文明户、敬老之星等系列評選活動,評選出一批身邊的典型人、典型事蹟,做到電視有聲、牆上有影,同時加大扶貧相關政策、村級發展規劃、結對幫扶思路等宣傳力度,營造扶貧與扶志相結的氛圍。

(三)立規矩、重考核

規範管理需要有完善的管理工作機制,建議縣政府儘快出台《**縣扶貧攻堅工作考核實施細則》,將精準扶貧工作納入鄉鎮管理區、縣直單位績效考核體系,作為提撥重用幹部的重要依據,建立專班人員能上能下、能進能出機制,明確獎懲措施,保障工作經費,引導各鄉鎮管理區把工作重點放在扶貧攻堅上,引導縣直各單位協調各種資源參與扶貧攻堅,切實擔負起扶貧攻堅的重要職責,促進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考察調研報告 篇12

本次園林考察主要在蘇州,考察對象是留園和拙政園。這兩座園林是中國目前保存最完整,設施最齊全的四大名園其中的兩座。這兩座園林都是中國蘇州園林的始祖和範本,對中國的影響力可想而知。

在此作為我是第一次考察園林,我先介紹一下留園。留園的歷史有史料記載,院內建築佈局精緻,其實眾多而知名,始建於明嘉靖年間,雖然佔地小,但是裏面的佈局讓人感覺在夢境一般。留園的建築數量在蘇州諸園中居冠,廳堂、走廊、粉牆、洞門等建築與假山、水池、花木等組合成數十個大小不等的庭園小品。其在空間上的突出處理,充分體現了古代造園家的高超技藝、卓越智慧和江南園林建築的藝術風格和特色。但是我覺得整體有點小氣,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一般都是官場失利,隱居於此,想把自然界中的美景盡收於自己院內用仿造的形式在院內表達過來。(此為留園進門處)

留園分西區、中區、東區3部分。西區以山景為主,中區山水兼長,東區是建築區。中區的東南地帶開鑿水池,西北地帶堆築假山,建築錯落於水池東南,是典型的南廳北水、隔水相望的江南宅院的模式。東區的遊廊與留園西側的爬山廊成為貫穿全園的外圍廊道,曲折、迂迴而富於變化。留園以水池為中心,池北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池西假山上的聞木樨香軒,則為俯視全園景色最佳處,並有長廊與各處相通。建築物將園劃分為幾部分,各建築物設有多種門窗,每扇窗户各不相同,可溝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內觀看室外景物時,能將以山水花木

構成的各種畫面一覽無餘,視野空間大為拓寬。(此為中心水景)

全園分為四個部分,在一個園林中能領略到山水、田園、山林、庭園四種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見長,是全園的精華所在;東部以麴院迴廊的建築取勝,園的東部有著名的佳晴喜雨快雪之廳、林泉耆碩之館、還我讀書處、冠雲台、冠雲樓等十數處齋、軒,院內池後立有三座石峯,居中者為名石冠雲峯,兩旁為瑞雲,岫雲兩峯;北部具農村風光,並有新闢盆景園;西區則是全園最高處,有野趣,以假山為奇,土石相間,堆砌自然。用的最多的太湖石,有名敗家石,古代許多有錢人都是因為喜愛太湖石,而搞得傾家蕩產,所以太湖石也是一種財富的象徵。太湖石之所以受人們的喜愛主要原因:皺;透;漏;瘦。所以這也是留園的不尋常之處。(此為冠雲峯)

在後花園的盆景也很好,裏面有許多見不到的植物還有盆景,讓人流連忘返。

明徐泰時創建時,林園平淡疏朗,簡潔而富有山林之趣。至清代劉氏時,建築雖增多,仍不失深邃曲折幽靜之趣,佈局和現在大體相似,部分地方還保留了明代園林的氣息。到盛氏時,一經修建,園顯得富麗堂皇,昔時園中深邃的氣氛則消失殆盡。該園綜合了江南造園藝術,並以建築結構見長,善於運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文化,吸取四周景色,形成一組組層次豐富,錯落相連的,有節奏、有色彩、有對比的空間體系。全園用建築來劃分空間,可分中、東、西、北四個景區:中部以山水見長,池水明潔清幽,峯巒環抱;東部以建築為主,重檐迭樓,麴院迴廊,疏密相宜,奇峯秀石,引人入勝;西部環境僻靜,富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籬小屋,頗有鄉村田園風味。留園的建築在蘇州園林中,不但數量多,分佈也較為密集,其佈局之合理,空間處理之巧妙,皆為諸園所莫及。每一個建築物在其景區都有着自己鮮明的個性,從全局來看,沒有絲毫零亂之感,給人有一個連續、整體的概念。 留園整體講究亭台軒榭的佈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是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留園以其獨創一格、收放自然的精湛建築藝術而享有盛名。層層相屬的建築羣組,變化無窮的建築空間,藏露互引,疏密有致,虛實相間,曠奧自如,令人歎為觀止。

對於留園的報告已經完畢,下面到另一個重點:拙政園。

拙政園的影響力要比留園大,面積也比留園大的多。她始建於明德年間,拙政園給我的感覺要比留園好,留園顯得小氣,她被稱為“中國園林之母”。可想她的影響有多大。明嘉靖年間御史王獻臣仕途失意歸隱蘇州後將其買下,聘著名

畫家、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參與設計藍圖,歷時16年建成。以“是亦拙者之為政也”而起名。

拙政園分為東、中、西和住宅四個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蘇州民居。拙政園,這一大觀園式的古典豪華園林,以其佈局的山島、竹塢、鬆崗、曲水之趣,被勝譽為“天下園林之典範”。旁邊有蘇州博物館和太平天國忠王府。曾經也是忠王府的後花園。中部是拙政園的主景區,為精華所在。以荷香喻人品的“遠香堂”為中部拙政園主景區的主體建築,位於水池南岸,隔池與東西兩山島相望,池水清澈廣闊,遍植荷花,山島上林蔭匝地,水岸藤蘿粉披,兩山溪谷間架有小橋,山島上各建一亭,西為“雪香雲蔚亭”,東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時而異。遠香堂之西的“倚玉軒”與其西船舫形的“香洲”遙遙相對。(中部部分景象)

西部原為“補園”,面積約12。5畝,其水面迂迴,佈局緊湊,依山傍水建以亭閣。因被大加改建,所以乾隆後形成的工巧、造作的藝術的風格佔了上風,但水石部分同中部景區仍較接近,而起伏、曲折、凌波而過的水廊、溪澗則是蘇州園林造園藝術的佳作。西部主要建築為靠近住宅一側的三十六鴛鴦館,是當時園主人宴請賓客和聽曲的場所,廳內陳設考究。晴天由室內透過藍色玻璃窗觀看室外景色猶如一片雪景。三十六鴛鴦館的水池呈曲尺形,其特點為台館分峙,裝飾華麗精美。迴廊起伏,水波倒影,別有情趣。西部另一主要建築“與誰同坐軒”乃為扇亭,扇面兩側實牆上開着兩個扇形空窗。(西部園林美景)

考察調研報告 篇13

考察調研報告 篇14

4月18日至23日,在副市長的帶領下,我市部分紡織企業負責人一行15人,赴浙江蘭溪、江蘇湖塘進行了為期一週的學習考察對接活動,先後參觀考察了中國立馬控股集團、浙江佳而美紡織、浙江鑫浪紡織、浙江七星紡織、江蘇曠達集團、常州馬杭色織布、江蘇甌堡紡織染整等企業,以及湖塘紡織城、湖塘紡織科技發展中心,並分別召開座談會,聽取了兩地在紡織產業發展上的經驗做法介紹,與當地企業進行了對接交流。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報告如下:

一、兩地紡織工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一)XX市紡織產業發展情況。XX市位於浙江省中西部,是“中國織造名城”。全市現有紡織企業1300家,從業人員5.1萬,規模以上企業217家,其中織造企業1150家(含毛巾企業275家),產值超億元的企業26家。織布機1.3萬台,其中進口噴汽織機3150台、劍桿織機8000台,織布無梭率達100%;環錠紡35萬錠,氣流紡6400頭;印染生產線7條,後整理線22條,闊幅平網印花生產線7條;年產布10億米、毛巾6億條、棉紗10萬噸、家紡用品等800萬套。,棉紡織工業實現生產總值80億元,其中織造企業產值達68億元,佔紡織工業總產值的84.9%,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26.9%。紡織工業年上交税收3.2億元,且每年以30%左右的幅度遞增,年出口交貨值25億元。

 (二)湖塘鎮紡織產業發展情況。江蘇XX市XX區湖塘鎮是聞名遐邇的“紡織之鄉”、“全國色織布中心”和“中國織造名鎮”,兩度獲得“中國鄉鎮之星”殊榮。全鎮現有工業企業4660家,其中從事紡織服裝生產的企業2800家(其中色織面料生產企業約佔半數以上),從業人員10萬餘人。現有織機4.4萬餘台,其中噴汽織機3500台,劍桿織機30000台,有梭織機10000台,經編機500台,噴水織機150台,形成了以色織面料、牛仔面料和燈芯絨面料為主、以針織面料和產業用面料為補充的產品結構。培育了“江蘇新光”、“浩華紗羅”、“頂呱呱”等一批知名企業和品牌產品。,全鎮紡織企業完成產值136億元。

二、兩地紡織業發展的主要經驗

(一)高起點定位,提升產業檔次。蘭溪、湖塘地處江浙地區,棉花資源有限,發展紡紗優勢不明顯。為此,兩地都把發展重點定位於織造、印染、家紡等紡織行業下游產業中高端產品上。XX市有紡織企業1300家,其中織造企業1150家,佔紡織企業總量的88.5%以上;湖塘有紡織企業2800家,其中色織面料企業佔半數以上,企業普遍應用“無錠紡紗、無梭織造、無紡成布、無水印染”等先進技術,產品實現了系列化、配套化、個性化、時尚化。產業定位的高起點為生產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提供了基礎保障。

(二)高精尖裝備,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為鼓勵企業應用先進設備,淘汰落後產能,兩地政府都出台了對紡織企業的相關扶持政策。XX市政府專門出台政策,對紡織企業購買無梭織機進行補貼,每購買1台噴汽織機財政補貼1萬元,購買20台劍桿織機補貼1萬元。同時,對每台織機規定最低納税額標準,遏制低價無序的惡性競爭,促使企業應用高端設備生產高附加值的產品。湖塘鎮提出了“紡織強鎮”的發展戰略,扶持引導紡織企業投入80多億元進行技術改造,普通織機已基本被先進的劍桿織機、噴汽織機、經編機及整經機所替代;印染、後整理、服裝等行業逐步引進筒子染色機、球莖染色、漿紗機及莫里森、門富士後整理生產線等國際先進設備,使得湖塘紡織產品逐漸與國際高檔服裝面料接軌。

 (三)高質量管理,打造高檔次產品。蘭溪、湖塘十分注重企業的管理。湖塘鎮針對紡織企業制定了符合企業實際情況的質量方針和目標,建立健全了質量管理網絡體系,制定了一整套質量管理制度,所有企業都推行了技師責任制和質量工資制。在湖塘鎮江蘇曠達集團生產現場,我們看到,生產設備一塵不染,流水線生產井然有序,物品放置規範到位。該企業先後通過了iso/ts16949(版)標準評審、德國dqs公司頒發的質量體系論證和iso14000環境質量體系認證。企業在“精益生產、顧客滿意、實現零缺陷”的質量方針指導下,致力於原材料到成品品質的把關和提升,實現了高標準的品質管理。

(四)高素質人才,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蘭溪、湖塘兩地企業非常注重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每年都組織紡織企業選送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到紡織院校、先進棉紡織企業深造、鍛鍊,培養懂技術、會管理的應用型人才。當地政府還鼓勵企業赴上海、北

京等人才高地招攬人才,用靈活的機制、優惠的政策吸引外地人才。浙江立馬、江蘇曠達等企業中高級技術人才佔職工總數的比例達到30%以上。大量的人才儲備為企業自主創新提供了保障。XX市到底,有國家級技術中心1家、省級技術中心3家,省級科技型企業2家,省級新產品近20個,省市高新技術產品50多個。同時,企業注重同國內外相關科研機構建立廣泛的橫向合作,大力研究開發新型特種紡織原料、織造工藝、染整後處理工藝等,紡織業的核心競爭力與時俱增。XX市共有中國名牌1個,浙江省名牌3個、國家、盛市著名商標9個,江蘇湖塘也培育了一大批品牌產品。這些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產品使兩地紡織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了腳跟,也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

(五)高水平配套,營造優良發展環境。湖塘鎮開發建設了武進紡織工業園、城西工業園和湖塘印染工業園等專業園區,園區內建有熱電廠、污水處理廠等公共設施,實行統一治污、統一用電、統一供熱、統一收費,並在產業聚集區內集中建設標準廠房等。同時,成立了紡織科技發展中心,為湖塘紡織企業提供優良的產品研發、設計、檢測平台,實現設施公建、資源共享,降低企業投入,把更多的資金用於生產發展。XX市在蘭溪西郊開闢了面積達1000畝的靈洞工業園,作為發展紡織業的專業基地,政府在產業配套、社會協作、基礎設施等方面,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進一步優化和改善投融資環境,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建立和完善紡織品監測中心、紡織網、紡織協會等服務機構,努力為企業做好協調和服務工作。根據蘭溪織造名城建設的規劃,“xxx”期間,蘭溪紡織產業將以經濟開發區為軸心,建成佔地13000多畝,入園企業500多家的產業園區。並按照產業集聚和資源共享原則,建立紡織生產研發中心、質量監測中心,以及紡織工業網、人才培訓和技術交流等公共服務平台。

三、加快我市紡織工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我市是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命名的“中國棉紡織蠟染名城”,與蘭溪、湖塘兩地有很強的互補性,其紡織工業發展的經驗和做法,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借鑑。在我市紡織工業的發展上,提出如下建議:

(一)高標準制定產業規劃。產業要發展,規劃必先行。建議依照國家和省的(紡織工業調整振興規劃),認真制定適合我市的振興規劃。要按照“區域集中,產業集聚,開發集約,能量集合”的原則,進一步整合資源,優化佈局,高標準、高質量地制訂發展規劃,向上遊發展良棉種植、精細加工,向下遊發展高支紗、服裝及服裝面料、牀上用品及裝飾用品,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到xx年,紗錠達到250萬枚,無梭織機達到3000台以上,清梳無卷化率達到60%,無接頭紗比例達到70%,無梭布比例達到80%,精梳紗比例達到50%。年生產各類棉紗420萬噸,各種布5億米,各種針織服裝1000萬件。力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30億元、利税12億元。

(二)高投入拉長產業鏈條。通過增投入,膨脹規模,壯大發展實力;抓延伸,突出主導產品,拉長產業鏈條,培育競爭優勢,膨脹產業規模。到xx年,紡織企業累計投入力爭達到60億元,重點技術裝備水平達到90%,其中40%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要用先進的劍桿織機、噴水織機、噴汽織機、經編機及整經機所替代普通織機;印染、後整理、服裝等行業逐步引進筒子染色機、球莖染色、漿紗機及莫里森、門富士後整理生產線等國際先進設備。大力發展服裝加工產業,重點抓好已與温州服裝商會簽約的總投資16億元的山東臨清温州服裝產業園建設,建成集服裝製造、商貿流通、商務洽談、設計創意、時尚發佈、論壇會展、培訓交流、度假休閒、生活配套等為一體的生態產業園區,提升臨清紡織產業檔次。

(三)高強度加強技術改造。當前我市部分企業生產經營遭受困難,主要原因還是產品技術含量不高、市場競爭力不強。為此,要把加強企業技術改造作為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鼓勵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引進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和設備,全面提升裝備水平,增強市場競爭力。繼續實施以提高“三無一精”(無卷、無梭、無接頭和精梳)比重為主要內容的改造升級,加快發展高檔精梳紗線、多種纖維混紡紗線和差別化產品,做到普通產品規模化、特殊產品訂單化;加快發展緊密紡關鍵專件、高檔噴汽和劍桿織機等新型設備,力爭到xx年全市細紗機全部完成節能風機的改造,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加快淘汰“1”字頭細紗機、1979年及以前生產的a512、a513系列細紗機、b581、b582型精紡細紗機、bc581、bc582型粗紡細紗機,提升裝備水平。同時,嚴格貫徹執行(關於加強高能耗高排放項目准入管理的實施意見),建立並實施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對行業中各類高能耗、高排放新建

項目嚴把准入關,從源頭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過快增長,杜絕新增落後生產能力。

(四)高起點進行自主創新。要以自主創新為第一動力,深入貫徹實施品牌戰略,堅定不移地走質量興市之路,以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帶動產業發展和集聚,提升綜合競爭力,有效應對國際國內激烈競爭。要學習湖塘鎮“區域品牌”與企業“名牌產品”共同發展的道路,在推進策略上,“區域品牌”以“中國紡織蠟染名城”為品牌標誌,作為區域紡織服裝企業共享的資源,企業名牌產品以“三和”、“白羊”、“艾諾”為代表,帶動更多的優質產品和品牌。引導企業重視科技投入,積極推進科企合作,幫助企業建立科技成果引進渠道、科技合作渠道,鼓勵企業加強與各研究所、學校等科研機構的交流合作。重點研發120支以上高支紗、功能性新面料用紗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紗線產品,提高企業的技術水平和贏利能力。企業技術中心每年都要研發2-3個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新產品,爭取做到研發一批、儲備一批、開發一批、推廣一批。到xx年,爭創中國名牌2個以上,省名牌5個以上。創建國家級技術中心1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4個以上,中型以上企業普遍建立企業技術中心。

(五)高水平建立公共平台。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發展,政府要積極引導,出台優惠扶持政策,加快公共平台建設,不斷優化發展環境。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儘量爭取國家扶持。組織篩選和上報符合國家要求的重大項目,積極幫助申報爭取國家及省各項資金支持;二是加大獎勵力度。落實好臨發4號文件,對獲得國家級榮譽稱號(中國名牌、馳名商標)以及省級榮譽稱號(山東名牌、山東省著名商標)的,分別給予30萬元和5萬元的資金獎勵;對當年被認定為國家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XX市級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行業技術開發中心)的,分別給予30萬元、5萬元和2萬元的資金補助;對當年被認定為國家級、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的,分別獎勵企業20萬元和5萬元;對於成功上市的企業獎勵50萬元;對當年固定資產投資3000萬元以上的工業重點項目,按實際形成投資額的萬分之三獎勵企業法人代表;凡重點企業當年新增税金50萬元(含50萬元)以上的,按照新增税金的2%獎勵企業法人代表。三是設立專項獎勵資金。制定專門的資金管理使用辦法,對加強技術改造、淘汰落後產能的企業給予獎勵,調動企業的積極性。

 2、加速建立融資擔保平台。一是努力做好銀企對接。積極貫徹國家適度寬鬆的金融政策,定期組織重點項目、骨幹企業與各金融機構對接,向企業推薦金融產品,向金融機構推薦重點項目和優勢企業,確保重點項目建設的順利進行和企業生產經營的資金需求。二是要抓好金融服務創新與業務品種開發。積極研究採取循環貸款方式,改變傳統的一次性貸款方式,“一次抵押、多次借款、隨時還款、循環使用’’;大力推廣農信社的“大聯保體貸款”的做法,緩解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三是積極籌建擔保公司。今年力爭組建2家擔保投資公司,緩解我市企業擔保抵押難的問題。

3、加快建立公共研發平台。公共研發平台就是集中一個產業或全市的科技力量,建設成為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互動、基於產業集羣的行業聯合研發體系平台。可為該產業的企業提供技術創新、公共研發等平台服務。一方面,解決了投入大、要求高,單個企業難以建立的難題。另一方面,公共研發平台既可以為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的難題,也可以把研發出的新產品、新技術向企業推廣,實現互惠雙贏,進而推動產業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提高產品附加值以及市場競爭力。

 4、加快建立公共服務平台。一是設立市行政服務大廳,凡有審批職能的市直部門都要在大廳開設服務窗口,由各單位業務熟、責任心強的精幹人員值班,並簡化審批程序,按照從簡、從快、從優的原則集中辦理有關手續,實現“一條龍”服務,“一站式”辦結。二是建設特色產業聚集區,可採用bot(即建設-經營-轉讓)、tot(移交-經營-移交)等方式,在產業聚集區內集中建設標準廠房、集中供熱、集中污水處理等,實現設施公建、資源共享,降低企業投入,把更多的資金用於生產發展。三是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服務功能,宣傳推動提高產業知名度、組織參加或舉辦大型行業展覽活動,提供信息,加強交流,促進發展。

5、積極籌建專業批發市常積極培育兩個市場。即原材料市場和專業交易市常通過橫向拓寬、縱向拓展,建設一個有規模、上檔次的專業交易市場,吸引更多的上下游經營業户、紡織機械及配件經營户或印染加工聯絡處等中介加入,帶動紡織產業拉長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擴大我市的影響力。

考察調研報告 篇15

xxx鄉是xxx市“三山一江”戰略建設的核心鄉鎮,是贛西新興的旅遊勝地,是以生態旅遊作為經濟支柱產業的“旅居”(旅遊接待+生態宜居)特色小鎮。境內景點眾多:有十萬畝高山草甸,江南罕見、風光旖旎的武功山;有奇山雲海、險山俊秀的羊獅慕;有綿延二十多公里,風光秀麗的武功湖;有設施一流、功能完善、含硒豐富,全省出水水温最高的嶸源温泉;有急流險灘、驚險刺激,號稱“江南第一漂”的武功峽大漂流。特色小鎮建設的重點就是圍繞這些優質旅遊資源做大做強旅遊產業、大力發展大健康產業,實現三產融合發展、共生演進。

一、特色小鎮定位

——温泉養生休閒小鎮。充分利用xxx優越的自然環境、旅遊資源,以及南上北下、連東通西的區位優勢,着力打造中高端養生休閒區、城市生態休閒區等休閒旅遊板塊,大力開發休閒度假、健康娛樂、文化創意、鄉村體驗等旅遊項目,努力建設“休閒型健康養生旅遊目的地”,進一步叫響“中國慢生活基地”、中國福山品牌。在已有基礎上,再做好文家遊客接待中心、文家村銅溪自然村舊村改造、羊獅慕索道下站南福門及停車場工程、xxx至文家公路拓寬改造等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升旅遊品味和檔次。

——優質健康養老小鎮。藉助良好的生態和怡人的氣候,鼓勵養老機構和醫療機構合作共建具有醫療、康復、護理、保健等功能的養老莊園、養老院等,積極探索“候鳥式養老”和“虛擬養老”等模式,着力推進頤養公寓、頤養商品等要素市場建設,依託温泉資源,開發一批康復理療、温泉養生等產品項目。

——綠色有機農業發展小鎮。依託優良的自然生態條件和傳統農業優勢,以綠色、有機、生態為統領,整合發展休閒農業、觀光農業、高效農業,重點發展有機水稻、井岡蜜柚、花卉苗木、水產養殖等特色農業產業。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大農業示範基地、精緻設施農業建設與旅遊結合,形成農業效益與旅遊效益疊加的綜合效益。

二、特色亮點

一是產業有基礎。引進了江西安福上水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養殖大閘蟹和小龍蝦,註冊了xxx毛竹專業合作社,發展了樓下楊梅基地、華泰花卉苗木基地、有機水稻種植1號基地,逐步形成了水產、羊、石蛙、山雞、兔等特色養殖產業規模。重點開發了以農業體驗和農業觀光為主的福江南四星農家樂;向周邊輻射打造以清末文獻坊為主的`樓下民俗文化遊,引進武功山大峽谷漂流、清江水上竹筏漂流等多元化娛遊項目,建立了黨員星級農家樂評定製度,規範建設管理農家樂、農家餐館,實現了旅遊產業的鏈條延伸。

二是設施較齊全。以小城鎮建設為落腳點,抓住擴權強鄉試點機遇,大力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5000多萬元完成了安文旅遊公路(集鎮段迎賓路)“白改黑”及“三改二”工程,全面建成了xxx迎賓廣場、xxx公園、xxx商業街安居工程、新農貿市場、污水處理示範點等旅遊配套設施,完成了12公里惠及全鄉的小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籌資1000多萬元,完成了樓下縣級美麗鄉村精品點建設,推進了旅遊通道沿線9個新農村點的新農村廬陵風格改造,建設了一批村莊規劃合理、村內外環境優美、配套設施完善的新農村示範點。

三是發展有前景。2013年,國務院出台的《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蓋全生命週期、內涵豐富、結構合理的健康服務業體系,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環的健康服務產業集羣。2015年,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新戰略。中央關於“十三五”規劃的建議中也指出,鼓勵興辦健康服務業。江西省“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充分利用山水、温泉、“森林氧吧”等特色資源和生態優勢,積極發展避暑休閒養生養老、温泉養生養老、田園觀光養生養老和生態養生養老等新業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