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跟老闆談加薪的技巧與注意點

來源:文萃谷 1.31W

歲末年初是職場人求加薪的大好時機,如果你還不想跳槽,但又想在新年裏有漲薪的話,有那些最可靠的加薪理由?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講職場上跟老闆談加薪的技巧與注意點,一起來了解下吧。

職場上跟老闆談加薪的技巧與注意點

  職場上跟老闆談加薪的技巧

一:業績好又受老闆喜愛

我認為最靠譜的加薪理由是工作能力好且受老闆的喜愛,比如很多事情只有你會做,或是就算你所在的職位空缺了,公司再招人也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去磨合,總之一句話就是能給公司帶來利益,有比較大的利用價值。

二:你是否是公司裏不能缺少的人

看你是否是公司裏不能缺少的人,如果你在公司裏的職位是不可缺少的,那就可以提加薪,如果你的工作可以隨便被人替換,或你的工作沒有多大價值而是一味的重複勞動的話,我覺得就不要和老闆提加薪了,老闆隨便找個人都能把你換了。

三:你的工作是否能被輕易替代

如果你的工作是不能被輕易替代的,比如關係到公司利益的財務做賬,報税方面的工作,那就可以提一提。如果你只是一個普通的文員,那就不要提了,因為你是很容易被替代的。

所以説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提加薪的,還是要看具體工作,現在的社會就是你不做有太多人搶着做,而且年輕能幹肯幹的人很多,説不定還比你薪資低呢!

談薪前,你要做的.準備:

1、列舉工作貢獻,可以是詳細數據對比也可以是具體成功案例;

2、運用前程無憂手機客户端中的薪酬查詢功能,瞭解你所在行業、職位的目前薪資行情;

3、思考如何更優化的做好目前工作及未來對工作的規劃;

4、整理你在職期間所學到的新技能,特別是有助於今後進一步開展工作的技能。

  職場薪酬的影響因素

“其實薪水不是和勞動形成正比的,而是和勞動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突然看到這麼一句話,覺得好有道理。

那麼我今天來分析下薪水到底跟哪幾個因素有關:

薪水跟市場人才需求旺盛和急迫程度成正比(35%的權重)

只要你所從事的工作市場上到處是企業需要,比如目前的新能源,智能汽車,外面是大量的機會求人才,這個人才市場,已經轉入到賣方市場,人才是爺,人才薪水自然水漲船高。

互聯網行業人才需求旺盛,薪水高便是如此。如果你所從事的工作,市場上看不到什麼新的人才需求,哪怕你技術再牛,工作年限再長,甚至是總經理也是白搭。供需關係調配價格的原理到哪兒都一樣。

人才需求旺盛,説明有持續的資金投入去搭建組織,資金是逐利的,資本的到來,説明你所從事的工作是高價值的。

説的遠一點,當年的荷蘭鬱金香引發的金融危機,也是如此,並不是因為鬱金香值這些錢,而是市場需求激發的,現在的石油不斷貶值是這麼個情況。

國內某個公司的新能源研發的6年的主管,可以跟公司15年的總監薪水平起平坐,雖然讓人頗為感歎,但也是這個道理!他們公司新能源人才很被需要,管理人才不太被需要。

含金量有20%的權重

含金量意味着價值,含金量的核心判斷原則就是,如果公司離開你了,損失額度和風險有多大,損失額度和風險越大,含金量越高。

不可替代性有20%的權重

你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掏糞技術能手,也無法高工資。還有,大家經常能看到某些工作開掛的。

比如:數錢數的非常快,可以把麥當勞的快餐以更快速度打包的印度阿三,還有不用看計算機就能迅速輸入數字計算結果的前台小妹,可以做擀麪飛起來的阿三。他們的工作不是一般人可以做的,但是不太被需求,含金量不高,工資也不高。

業務能力有20%權重

就是你把本職工作做好的能力,有了一份工作,你可以做好,也是非常重要的,具備20%的權重。

剩下5%我交給了其他因素

  職場跳槽提高薪酬的方法

核算成本 談清楚税前還是税後

跳槽的第一步並非盤算着怎麼談薪,而是先要要核算好跳槽成本――不能單看對方給出的工資,尤其對於已有工作經驗的人來説,要為此而放棄的種種,也是你應當核算的成本內容。

談薪時,大方地問清楚對方公司給付的是税前工資還是税後工資,還要算清楚扣除“五險一金”後的所得,到手的“淨收入”漲了才是真正的漲工資。在接受offer前要算清楚淨收入是否達到了自己的期望。

除了薪水以後,不妨對新工作按照以下指標做個重要度排名:1、專業對口;2、崗位興趣;3、公司前景;4、職業發展;5、薪酬水平;6、企業文化;7、領導風格;8、培訓機會;9、加班出差頻率;8、路程耗費……等,也可加上其他你所看重的考量項目,按照這些指標在你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先後排序,看看為了薪水你可以捨棄什麼,當對方給到的薪水不甚滿意時在其他重要指標上你又可以得到些什麼,為自己做個加減法。

為對方算算你能給TA帶來多少“錢”

和企業談薪時,與其在薪資上拉鋸打“心理戰”,不妨換個角度,告訴對方你能為他帶來多大的價值、做出多大的貢獻。

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要求企業給你怎樣的平台和條件,這樣難以打動企業,而要展示出你能為部門組織和企業做出怎樣的貢獻,帶來怎樣的新技術,怎樣的管理方法,節省多少成本,帶來多少新客户――如此企業才會心甘情願地掏錢,為你的價值埋單。

一個理智聰明的求職者對自己在職場上的人力資源底線定位一般都比較清楚。如果對方的開價低於你的心理預期,你還可以權衡新的工 是否存在其他不包括在薪水範圍內的機會或利好因素。

多方利益平衡:家庭、平台、未來發展

要讓每次跳槽保持在一個較平穩的身價,那就要“轉行不轉崗”或者“轉崗不轉行”,如果是“轉行又轉崗”,必然要經歷一段陣痛期。尤其當做到了中層職位或資深技術崗位,除了薪資還要考慮以下幾點:一,下一份工作對家庭的影響;二,下一份工作對搭建自己的平台有多大幫助,團隊的組建和融合是否能順利;三,接觸的項目對未來的職業規劃是發展點還是阻礙點;四,能否在這個職位上拓展出新的轉機。

最後記住,除非職級上升,否則“等加薪”永遠不如跳槽漲薪來得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