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與家長溝通的工作總結

來源:文萃谷 3.14W

時光如流水般匆匆流動,一段時間的工作已經結束了,經過過去這段時間的積累和沉澱,我們已然有了很大的提升和改變,好好地做個梳理並寫一份工作總結吧。那麼要如何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是如何與家長溝通的工作總結,歡迎大家分享。

我是如何與家長溝通的工作總結

我是如何與家長溝通的工作總結 1

我和我班上的學生共同生活和學習了整整X個年頭,與家校關係也很和諧。每逢學生“有事”,需要家長協助時,只要我一個電話,或者一個口信,家長都很願意到學校來。有的家長還有事沒事來學校瞭解一下自己孩子的情況。其實,我們教師應注意方式方法,積極做好與家長的溝通、交流,讓家長成為我們學校教育工作的堅強後盾,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

一、表揚為主

無論是小孩還是大人,都喜歡聽表揚的話,家長尤其喜歡聽別人表揚自己的孩子,因為每個家長都把孩子視為自己生命的延續、未實現的理想的繼續,每個家長都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最出色的、最優秀的,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都希望通過孩子的出色表現來增加父母的榮耀。所以,家長在心底裏都不願自己的孩子輸給別人,也就有了俗話中的“癩痢頭的兒子自家的好”。這就要求教師能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投其所好”。與家長談話時,特別是有第三者在場時,儘量以表揚為主(當然需指出的缺點應私下雙方單獨交流),讓家長每次與老師溝通時都有一種舒暢感被尊重。

一次,我和另一位任課老師去家訪,碰上了這個學生的一個鄰居。現在很少有教師家訪,見是教師上門,鄰居以為是這個學生做錯了事上門告狀的,一個勁問我們:他家孩子怎麼啦?出什麼事啦?幹什麼壞事了?我們説沒有,這個鄰居還不信,竟尾隨我們去了學生家,聽我們與家長的交談。在這種場合我和另一位老師都只説一些這個學生在校表現好的方面,積極維護家長和學生在鄰里面前的形象,把這個家訪開成了一個小型表揚會。在以後的交往中,我能感覺出這個家長對我們那天的表揚很是感激,而學生也在家長的督促下,向我們表揚的方向不懈努力着。

二、關心學生,令家長感激

感激是因對方的好意、幫助、信任、認可而對對方產生好感,是建立在感動基礎上的情緒體驗。當家長對教師有了感動和感激之情時,他們才更願意與教師交流與溝通,所以我平時特別關心學生,每接手一個新班級,就會對每個學生作全面的瞭解,家庭成員、家庭住址、特長等等,涉及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方便我從小事做起,從細節入手,從各個方面幫助學生,為學生做好服務工作。愛默生説過:人生最美麗的補償之一,就是人們真誠地幫助別人之後,同時也幫助了自己。這樣當你需要與家長溝通時,他們就會很樂意與你交流,共同促進孩子的成長。

三、設身處地,為家長着想

我每天都佈置家庭作業,讓學生鞏固當天學習的知識,並要求家長檢查督促,但受實際條件的限制,真正能這樣做的家長寥寥無幾,導致學生要麼沒有做,要麼沒做完,要麼是抄襲他人的,而第二天又根本沒時間讓這些學生補做了。我遷怒於家長,頻頻請家長來,口氣更是強硬,“你是如何當父母的?”“你們家長盡了些什麼責任?”“養不教,父之過。”等等。家長又把火氣帶回家撒到學生身上,這樣學生對我有了怨恨的情結,更不願做我的作業。家長由於受到我的批評和責難,也就不願或者逃避與我交往,從而無法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學生。

當我意識到這些後,就試着不再以教師教育學生的方式去“教育”家長,而是尊重家長,設身處地,站在家長的角度與家長一起研究學生的問題,讓家長感受到我是為他着想,説話的語氣也很是委婉,讓家長在家管教他的孩子,我一直説成是求家長幫我一個忙。時間一長,家長就覺得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他們着想,也就主動加強了與我的溝通和聯繫。

四、傳授方法,給家長支招

一個週日的傍晚,我到一個學生家家訪時,正巧這個學生在外玩耍,家中有一牌局,父母在看牌,可以説一點學習環境都沒有。我委婉地提醒他父母應該給自己孩子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另外我檢查發現,這個學生雙休日的作業只完成了一小部分,而他的父母説,他們已經詢問過孩子的作業情況了,孩子説已經完成。很明顯他們對孩子作業的督促僅僅停留在口頭,也沒有實效。

我給他父母出謀劃策:讓孩子把每天的家庭作業的要求寫在一個專用的本子上,每天由班長或老師督促並簽名,完成後由家長逐項檢查核實完成情況並簽名,至於作業的質量則由教師批改後在下次作業簽名時反饋在這本家校聯繫本上。事實證明這種方法很奏效,這個學生的家庭作業完成情況有很大的提高。

在我的引導下,他父母對他的訓斥和打罵也逐漸減少了。當然各個學生適用的教育方法各有不同,因此我們應該多積累一些好的家庭教育的經驗,有針對性地提供給家長,給家長支招,切實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

總之,只要我們教師能站在家長的角度去替家長着想,關心愛護學生,努力做好與家長的溝通交流,就一定能贏得學生和家長的尊重、理解與合作,從而使我們的教學工作事半功倍。

我是如何與家長溝通的工作總結 2

一、學會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就是説教師要站在當事人的立場去考慮問題。意外發生時,教師首先要站在家長的角度看問題,把自己當成受傷孩子的家長,想一想: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受傷了,自己此時此刻的心情是怎樣的?進而將自己的心情告訴家長,讓家長知道教師是關心自己孩子的。再者,教師還可以在跟家長描述客觀事實後表達對孩子的關心,比如孩子不慎摔倒了,教師可以這樣對家長説:“當我知道孩子受傷了,我的心也跟着咯噔一下,孩子肯定特別疼,看着孩子臉上的小淚花我的心情馬上就不好了”。

二、學會傾聽

孩子出現了異常情況,作為家長在第一時間肯定不能平復自己的擔心,當然內心的憤怒更是難以壓制,這個時候,教師大可不必急於對家長進行解釋和道歉,一定要耐心聽完家長內心的想法,看看家長到底想要如何解決問題,弄懂了家長的需求之後,我們再跟家長表示歉意,然後再對症下藥,這不僅免去了一些不必要的爭吵,問題也能夠得到圓滿解決,何樂而不為?

三、表達尊重或複述感受

任何一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感同身受,家長更是如此。如果教師能夠對家長給予足夠的理解和尊重,相信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有些家長經常這樣對老師發牢騷:“我真的好生氣,為什麼我的孩子在幼兒園被其他孩子打破了頭?”教師可以這樣回答:“我很理解您現在的感受,如果是我,我肯定比您更生氣,我知道這件事情時,心裏也是十分惱火,但是生氣歸生氣,相信您也不會跟一個小孩子生氣,對嗎?”

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缺乏成人的理智,所以並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會給別人帶來什麼樣的後果,也許是無意識造成的過錯。家長都是有孩子的人,肯定能理解孩子的弱小與不成熟,慢慢地就會冷靜下來正面解決問題。

孩子的健康健全成長單靠家庭或幼兒園單方面的力量是肯定不夠的,因為這容易導致教師觀察不到孩子在家的情況,家長也很難看到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要想讓孩子更好地成長,需要兩者之間的有效溝通作為支撐,這樣才能將有針對性和連貫性的教育工作落到實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