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家長溝通(精選13篇)

來源:文萃谷 1.1W

家長羣體是個複雜的集合體,不同學習經歷、不同職業背景、不同生活閲歷、不同性格習慣等,使得他們對教育的認識、對孩子的教養方式各有差異,與教師的溝通方式也各有特點。教師需要針對不同的家長類型,採取不同的溝通方式,達到和諧、有效溝通。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如何與家長溝通,一起來看看吧。

如何與家長溝通(精選13篇)

如何與家長溝通 篇1

新時期下,教師已不能獨立解決許多迫切的教育問題,學生的健康成長,需要學校和家庭的共同關注和齊心協力,有效的家校聯繫能讓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對孩子的進步產生極好的教育效果。下面談談我與家長有效溝通的幾點做法:

一、尊重家長,真誠相待

真誠相待是家庭與學校溝通的最基本原則。在與家長的溝通過程中,教師雖然起着主導作用,但在人格上是相互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別。因此,我們要尊重每一位家長,公正地評價學生在校的表現,讓家長感受到我們真心實意地關心愛護學生。只有讓家長感受到你的真誠,家長才會理解、支持和配合我們的工作,才願意與我們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為孩子的進步一起商討對策。

二、加強與家長的聯繫,合理教育學生

由於家庭經歷、受教育程度、性格、人生閲歷等方面的差異,家長對如何教育子女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做法,作為專門從事教育工作的老師,比家長更瞭解教育規律,懂得教育方法,我認為教師有必要與家長加強交流和溝通。因此,我們應該與家長保持聯繫,正確引導家長,採用正確合理的方式來教育學生,融洽師生的感情,取得學生對我們的信任,從而激發學生積極上進的決心,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聯繫更加緊密,進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生活和學習。

三、與家長溝通時要講究藝術

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是一門學問、一門藝術,更是教師智慧的體現。溝通時,老師應學會察言觀色,能與不同類型、不同特點的家長交流與溝通,對負責型的家長,我們以引導為主;對溺愛型的家長,我們要態度明確,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對漠不關心型的家長,我們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老師們只有端正好交流的心態,注意自己的語言藝術,才會打動家長,贏得家長的佩服。這樣,為我們今後的順利工作打下基礎。

在德育教學工作中,每位教師的做法都有所不同,但我始終相信:家長是教師的教育合作者,只要你用心交流溝通,你的育人之路就會常常收穫驚喜。

如何與家長溝通 篇2

家長去見老師可能會有多種原因,如果你正打算去見孩子的老師,這裏與家長們分享一些與老師進行有效溝通的方法。

1、約定會面時間

作為老師,沒有什麼比在上課前、放學後或課間時間遇到家長開即興會議更糟糕的了。儘量尊重教師有限的時間,不要忽然間出現,老師可能有也可能沒有時間充分解決你的問題。

2、保持積極正面的態度

當時的情景可能看起來很困難,但是孩子的老師不可能把每件事都做錯了。試着保持積極正面的態度,肯定老師作出的努力。會面一開始就告訴老師你對他所作的非常感激,這將對會面非常有幫助。當老師不感到像會被襲擊時,他會更願意傾聽你的建議和憂慮。

3、願意承擔你需要做的部分

如果你要徵求老師作出改變或調節,請確保你願意在家庭裏支持這些改變。老師們可能已經對現有的工作量感到沉重。説實話,一些老師對在滿滿的工作日程上再加一件事感到非常具有挑戰性。你需要確保老師知道你願意配合他們的工作,並在家庭裏支持他們。

4、帶給老師幾個例子

如果你要與老師討論孩子的功課和表現的具體細節,你需要帶幾個具有説明性的例子。例如,帶幾份孩子以前的試卷或作業,説明孩子之前的學習狀況。孩子的老師可能還沒有意識到你孩子在學年之初的潛力。帶幾份這樣的例子可以幫助老師瞭解孩子以前的學習狀況,或你所希望看到的孩子的作業質量。

5、與老師成為盟友

你和孩子的老師是合作伙伴,而不是對手。你可以嘗試通過一些非正式的聊天來建立關係。時不時的給老師帶杯咖啡。在教室裏做志願者或主動提出在家裏幫助做一些項目。如果你每次見孩子老師的時候都在抱怨或不停地言語攻擊,老師會開始躲着你或對你有所防備。請別忘了,你與老師有着共同的目標,那就是幫助你的孩子取得成功。

如何與家長溝通 篇3

園長與幼師與這九類家長溝通的方法:附和型家長

症狀:這類家長是對什麼都不發表意見,不論招生老師説什麼都點頭稱是或乾脆一言不發。

心理診斷:不論招生老師説什麼,此類顧客內心已經決定今天不準備買了。

處方:若想扭轉局面,讓這類家長説“是”,應該乾脆問“家長,您為什麼今天不報名?”

突如其來的質問會使家長失去辯解的餘地,大多會説出真話,這樣就可以因地制宜的圍攻。

園長與幼師與這九類家長溝通的方法:強裝型家長

症狀:此類家長認為自己對幼兒園比招生人員精通得多。他會説“我很瞭解這個幼兒園”“我與你們的人很熟”等,他又會説一些令招生老師着慌或不愉快的話。這類家長硬裝內行,有意操縱招生老師的介紹,常説“我知道,我瞭解”之類的話。

心理診斷:此類家長不希望招生老師佔優勢,或強制於他,想在周圍人前顯眼。

處方:你應該説“不錯你對產品瞭解真詳細,你是否現在就買呢?”

園長與幼師與這九類家長溝通的方法:虛榮型家長

症狀:此類家長渴望別人説自己有錢。

心理診斷:此類家長可能債務滿身,但表面上仍要過豪華生活,只要招生老師進行合理的誘導便有可能使其衝動性購買。

處方:應附和他,關心他的資產,極力讚揚,表示尊敬他,要向他學習,明白他會顧及面子而報名。

園長與幼師與這九類家長溝通的方法:理智型家長

症狀:此類家長穩、靜、很少開口,總是以懷疑的眼光審視幼兒園,顯示出不耐煩的表情,也正因為他的沉穩,這樣會導致招生老師很壓抑。

心理診斷:此類家長一般都注意聽招生老師的講解,他同時也在分析評價招生老師及幼兒園。

此類家長屬知識分子較多,他們細心、安穩、發言不會出錯,屬於非常理智型。

處方:對此家長招生過程中應該有禮貌,誠實且低調,保守一點,別太興奮。同時不應有自卑感,相信自己對幼兒園的瞭解程度。

園長與幼師與這九類家長溝通的方法:冷漠型家長

症狀:買不買無所謂,不介意幼兒園優異否,喜歡與不喜歡,也並不是太有禮貌而且很不容易接近。

心理診斷:此類家長不喜歡招生老師對他施加壓力和推銷,喜歡自己實際接觸。討厭招生老師介紹幼兒園,表面上什麼都不在乎,事實上對很細微的信息也非常關心,注意力比較集中。

處方:對此類家長,通俗的介紹方法並不能奏效,低調介入,通過幼兒園最獨有的特點來煽起家長的好奇心。

園長與幼師與這九類家長溝通的方法:好奇心強的家長

症狀:此類家長沒有報名的任何障礙,他只想把幼兒園的情報(信息)帶回去,只要時間允許他都願意聽幼兒園的介紹。

那時他的態度就變得謙恭,並且會禮貌的提出一些恰當的問題。

心理診斷:此類家長只要看上自己喜歡的幼兒園,並激起報名欲則可隨時報名,他們是一時衝動而報名的類型。

處方:應準備一些創意性的幼兒園介紹,讓此類家長覺得這是個“難得的機會”。

園長與幼師與這九類家長溝通的方法:人品好的家長

症狀:此類顧客謙虛有禮,對招生老師不但沒有排斥,甚至表示敬意。

心理診斷:他們喜歡説真話,決不帶半點謊言,又非常認真傾聽招生老師對幼兒園的介紹。

處方:此類家長應認真對待,然後提示幼兒園的魅力,招生老師應用穩重的態度向家長顯示自己專業方面的能力,展示講解時,一定要有理有據。重視服務質量及細節,心態平和,不賣弄。

園長與幼師與這九類家長溝通的方法:粗野疑心重的家長

症狀:此類家長會莫名其妙的找麻煩,他的行為似乎在指責一切問題都是由你而起的,故與其關係很容易惡化。他完全不想聽你的説明,對於幼兒園的疑心很重,任何人都不容易應付他。

心理診斷:此類家長是有私人的煩惱及心理壓力,因此想找人發泄。

處方:應以親切的態度應付他們,瞭解顧客背景,穩健不與其爭論,避免説一些讓對方構成壓力的話。否則會更加急燥,介紹幼兒園時應輕聲,有禮貌,應留心他的表情,讓家長覺得你是他的朋友。

園長與幼師與這九類家長溝通的方法:挑剔刁難型家長

症狀:此類家長對幼兒園環境以及服務等具體要求非常苛刻,對招生老師有一種排斥心理。

心理診斷:此類家長向來謹慎小心,擔心上當受騙,所以儘量多的提出一些超出別人正常思維的問題和細節,以消除內心的顧慮。同時滿足自己心虛的心理。

處方:耐心解答家長提出的所有問題,打消其顧慮,語言一定要強硬,並在講解過程中將其思路引導到幼兒園的特色和服務的完善性方面來。

可以以反問的方式直接發問“家長,您覺得我們幼兒園怎麼樣?”一個一個的消除家長的疑慮,拉近和家長的距離。

如何與家長溝通 篇4

一、孩子生氣時,父母要保持冷靜。

孩子火冒三丈時,父母可千萬別跟着激動,否則接下來只會吵得不可開交。此時父母的最高行為原則是:孩子越火,父母越冷。

二、尊重孩子的隱私。

孩子希望受到尊重。因此,父母應該給孩子一些空間,允許他們保有自己的隱私,偵查舉止會破壞孩子對家長信任。父母和孩子可以制訂一個專屬的“孩子的隱私合同”,寫下什麼事情父母可以知道,哪些事情屬於孩子的隱私。

三、批評孩子的行為,而非人格特質。

告訴孩子,他有些地方做錯了。當父母批評行為本身,孩子知道他只要改進行為,就有可能改善他在父母心目中形象。父母如果對孩子説“你這個笨蛋!”“你這個不爭氣的人!”孩子就會認為,父母對他這個人有成見,可能打消了改變的念頭。

四、當孩子分享心事時,不要做出早就瞭解的模樣。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認為自己的感受是獨特而唯一的,所以當大人一眼就看穿他們的行為動機的時候,孩子就會覺得無趣而且不愉快。當孩子好不容易有了一些成長的心得,父母應該積極配合,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聽孩子的心聲。

五、當顧問,不當領導。

在與青春期孩子溝通時,父母説話時的語氣十分重要。如果用命令口吻,可能會吃閉門羹,換一種語氣就會更貼近孩子的內心,如“我建議你可以考慮……”。

六、不説“但是”。

有些父母常希望和孩子交流,於是他們耐着性子聽完了孩子要説的事,接下來就説:“我瞭解你的意思,但是你的想法是錯的。”父母使用“但是”一詞,會讓孩子漸漸感受到父母併為未認真傾聽自己,不過擺姿態,從而厭倦交流。家長可以用“如果……會更好”句型來取代“……但是……”。

七、澄清語意的溝通法。

孩子很容易對父母的意見有過多錯誤的解讀,因而造成不必要的情緒反彈。為了避免這樣的誤會,父母可以用一個很好的溝通方式,就是做語意上的澄清—— “我的意思不是……,我的意思是……”。

八、做建設性的批評。

孩子行為不當時,父母應使用建設性的批評技巧來開口,以成功地協助孩子矯正行為。例如,孩子早上出門,來不及吃早飯。建設性的批評做法,則應該是談事件、感覺、期望和好處。如“你今早出門沒吃早飯。我很擔心,你這樣做會傷身體。我希望從明天開始,你每天都吃早飯,這樣一來,你就更有精神,也能長得更高!”

所以,父母在與孩子親子溝通時,要多注意傾聽孩子的心聲,不再是父母一言行,和諧的與孩子相處。掌握上述的八大法則,輕鬆與孩子進行親子溝通,打破隔閡。

如何與家長溝通 篇5

1、留下好印象

抓住第一次與家長見面的機會,力爭給家長留下良好的印象。

應該説,與大部分家長的第一次見面,就是第一次家長會。家長的心情大都是一樣的,都想借此儘可能瞭解自己孩子的老師,以便確信自己的孩子是否能更好地學習。在家長會上要達到兩個目的:一是讓家長信服自己。為此,就該精心準備,把自己對本班學生的教育和教學設想、計劃以及準備開展的一系列活動告訴家長,並簡潔明瞭地解釋為什麼要這樣做。如:我們班的班訓是“誠實、守信、自覺、認真”;目標是“各科學習,全面提升”。二是讓家長敢於接近自己。於是,説話的時候就應注意自己説話的語氣、語調和表情,讓家長感覺親切、隨和而又熱情,並給家長留下聯繫電話,希望多與家長一起共商育人良策,使每個孩子都能健康成長。這樣,就會讓家長覺得自己是個可信任而又平易近人的人,為以後與家長的溝通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2、瞭解學生的家庭情況

對不同類型的家長採取不同的溝通方式。

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長的文化水平、素質和修養都不同,因此,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巧妙地運用語言藝術與不同類型的家長進行溝通。如:一是對於素質比較高的家長,就該坦率地將孩子在校的表現如實地向家長反映,並主動地請他提出教育孩子的措施,認真傾聽他的意見和適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二是對於那些比較溺愛孩子的家長,首先應肯定其孩子的長處,給予真摯的讚賞和肯定,然後再用婉轉的方法指出其不足之處,誠懇而耐心地説服家長採取更好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如,七年級時我班有個男孩子,家住隔壁鎮,由於路程遠所以住宿,但他比較嬌氣,總是想家而哭,甚至因此不想在本校讀書了,而家長比較疼愛他,就也想幫他轉學。面對這種情況,我在跟家長溝通時,首先對孩子想家的念頭及家長的擔心表示理解,其次跟家長分析鍛鍊孩子離家生活自理能力的好處,先説服了家長;而在跟該學生交流時,我先肯定他的優點,循序漸進的引導他認識自己目前的弱點,再與他一起分析這種弱點帶來的危害性,然後跟他商榷解決問題的辦法,建議他用堅強的意志克服困難。三是對於那些對孩子放任不管,把責任推給學校和老師的家長,就該多報喜,少報憂,滿足家長欣賞孩子優點的榮譽感,提高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從而吸引他們主動參與到教育孩子的活動中來,開始主動關心孩子,主動與子女溝通,與學校溝通,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四是對於後進生或是認為自己對孩子已經管不了的家長。如:我班有幾個學生,家長第一次見我就説:“老師,我這孩子國小就總是被老師投訴的對象,我管不了也不想管了,你幫我看嚴點吧。”這種情況,我就儘量挖掘其孩子的閃光點和特長,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長處和進步,對孩子的缺點適時地每次説一點,語氣委婉,並提出改正孩子缺點的措施,重新燃起家長對孩子的希望,使家長對孩子充滿信心,只有這樣,家長就會主動地與我交流孩子的情況,配合我共同教育好孩子的工作了。五是對於有些氣勢洶洶蠻不講理的家長,特別是有些提出一些不符合教育行為及規律的觀點和要求,或是不理解學校的一些工作安排的家長。遇到這種情況時就要沉住氣,先讓家長説完,發完脾氣和牢騷,並對家長的這種心情表示理解,然後再耐心地以平靜的語氣與家長解釋、分析事情的利弊和對錯,以理服人並體現出自己的寬容大度,贏得家長的好感,從而得到家長對學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如:我班曾有個家長,因為自己孩子的宿舍第一個學期安排在六樓,第二個學期安排在五樓,就打電話給我説:“你們學校怎麼搞的,交同樣的錢,別的孩子就在二樓三樓,我的孩子就住這麼高,我每次來上去多累啊,我要向校長投訴,你們校長的電話是多少?……”其實,這是很小的事情,但家長不理解就很大意見。我先聽她説完,並對她既要工作又這麼遠來看孩子還要上這麼多層樓確實很累表示理解,然後再耐心解釋學校為什麼這樣安排,還有,對於孩子來説也是一個鍛鍊身體的機會……等等。這樣,家長終於理解而不再投訴了。

3、要尊重學生家長的意識。

A、尊重家長:

尊重他們的人格與觀點,耐心、虛心、誠心的聽取家長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議,努力營造一個和諧、輕鬆、愉快的交流環境

尊重學生家長是處理好老師與學生家長關係的首要條件,現就“請學生家長到校溝通有關學生在校問題”這一問題談一下。不論在任何情況請家長到校,應主動給家長讓座、倒水,特別是學生犯錯誤時要求學生家長到校時更應注意這一點。在學生犯錯誤要求學生家長到校的情況下,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如果能自己聯繫上的就儘量不叫學生自己回家聯繫,應主動聯繫以表明我們做老師的誠意和態度。

第二,學生家長來校以後不應該當着學生家長的面訓斥他的孩子,不管怎麼樣,聽別人訓斥自己的孩子肯定不好受。

第三,可先把家長叫出辦公室,在一個單獨的環境裏向學生家長説明情況,形成一致意見。

另外,現在的學生家長很多都有文化,有很高的認識水平和管理孩子的水平,如能經常徵求並尊重學生家長的意見,會讓家長覺得我們當老師的比較民主、誠實可信,有利於老師和家長的聯繫溝通。

B、肯定孩子:

教師一句微不足道的稱讚,都會讓家長感到高興,直至影響對待孩子的態度。

C、對家長一視同仁

家長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兒園的那一天起,家長和教師就開始了共同的歷程——教育好孩子

D、語言的藝術性

先揚後抑,即先肯定孩子的優點,然後點出不足,這樣家長就易於接受。

如何與家長溝通 篇6

溝通技巧一:平等

教師在教育學生時不能居高臨下,不能搞特殊化,不能要求學生是一套,對待自己又是一套。一定要俯下身,與學生平等相處,這樣才能得到學生的尊重和信任,學生才願意與我們溝通。

記得有一次,學校召開冰上運動會,我與學生冒着零下二十多度的嚴寒在冰場上一凍就是兩個多小時,有學生説:“老師,您進樓裏暖和一會兒吧!”我看了看學生們跺腳的樣子,回答道:“你們不是也同樣冷嗎?我們一起堅持,共同戰勝寒冷好嗎?”學生們都笑了。那笑容是温暖、是理解也是和諧。

溝通技巧二:榜樣

教師要努力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同時運用周圍人的榜樣力量教育學生。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對學生的影響,我不但要求學生做事認真,而且對自己的要求更是嚴格。我的教案和上課的板書字跡端正清晰,從不敷衍了事,時間久了,學生的作業也工整了。我從來不隨便撕紙、亂扔雜物,而且要求學生見到紙屑等雜物隨手撿起丟進垃圾箱內。我每時每刻也都是這樣做的,學生也漸漸地養成了好習慣。想要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老師首先要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良好的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養成良好的習慣。

學生都有崇拜優秀人物的心理,他們總是喜歡拿自己與優秀的人相比,希望自己能夠像優秀的人一樣。可見,每個孩子天生喜歡向自己喜歡的榜樣學習。我經常抓住學生的這種崇拜心理,幫學生選擇一個優秀的榜樣,由此讓學生樹立遠大的志向。

溝通技巧三:道歉

我在教育工作中曾經碰到過這樣一件事:有一次,我想把學生的筆記本收上來檢查,看一看學生做筆記的情況如何。當筆記收到一半時,科代表跑過來對我説:“有同學只做了一張紙的筆記!”説着,就把只有一張紙的“筆記”交給我。我看了看名字,是個平時比較調皮搗蛋的學生的,作業也經常不做,幾個任課教師對他都沒有什麼好印象,這時我怒氣沖天,一把撕掉他這張筆記,還朝他喊道:“你還要不要志氣了?”説完,我繼續檢查筆記,並沒有顧及他的反應。下課後,我穩定了情緒,反思自己的言行,覺得自己沒考慮過學生的自尊心,更不尊重學生,師生平等也拋到腦後了。於是,放學後,我找到這位學生向他賠禮道歉,並和他交流了做筆記的重要性,瞭解了他為什麼只做了一頁筆記的原因。第二天早會時,我在全班學生面前向他表示歉意。我在全體學生面前的誠懇道歉讓他很出乎意料,也很感動。於是,第二天,在我的辦公桌上出現了一本嶄新的筆記本,字跡工整,條理清晰,裏面還夾着一張小紙條,上面寫道:謝謝老師,是您的道歉與寬容讓我徹底醒悟,我把筆記補好了。老師請您相信我,我以後一定認真學習。從此以後,他認真完成作業,學習成績不斷提高。

溝通技巧四:傾聽

傾聽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一種方法。傾聽能夠讓對方傾訴自己的心聲,能夠把心裏的鬱悶、壓力等不良情緒都發泄出來,從而心情舒暢、精神抖擻。在多年的工作中,每當有學生向我傾訴,我都要專心傾聽。哪怕一個牢騷滿腹、怨氣沖天,甚至最難調教的學生,在我耐心的傾聽後,常常會被“軟化”而變得通情達理。可見不管面對一個怎麼衝動或憤怒的場面,只要你積極傾聽,整個氣氛便會緩和。憤怒和衝動的學生在自由地表達了自己受壓抑的感情後,心理壓力得到一定程度減輕,而且通過你的認真傾聽,學生覺得自己的問題已經被老師重視和理解,精神上得到支持和鼓勵。

如何與家長溝通 篇7

1、“不可能,絕不可能有這種事發生。”應該説:”我查查看。”

有些教師,比如一些比較敬業的教師,對自己的工作充滿信心,當遇到家長抱怨時,本能地順口溜出這樣的話。然而,這樣的語言會嚴重傷害家長,因為既然“這樣的事不可能發生”,那麼,家長的抱怨一定是“謊言”了。無形之中,教師把家長置於不被信任的境地,使本已情緒激動的家長更加氣憤。

2、“不行!’應該説:“我能做到的是……”

當家長對教師提出了超出教育目標以外的要求,教師大多會理直氣壯地對家長説:“不行!”然而,使用這種生硬的語言拒絕,容易給家長留下這個教師難於溝通的印象。因此,對於家長的不合理的要求,教師應多考慮:我能為家長做些什麼?即使我們的教育觀念是正確的,也應對家長曉之以理地説明不能這樣教育的原因,用“我能做到的是……”這種句子開頭,能委婉地表達教育的意圖,易於達成家園共識。

3、“那不是我的工作。”應該説:“這件事該由……來幫助你……”

當家長請求教師做教師職責以外的事或對學校工作有疑慮時,教師不能以“那不是我的工作”來簡單應付了事,而是應該採取積極幫助家長解決疑難的態度,帶家長去找能幫助他解決問題的有關部門或班級,表現出對家長的重視。

4、“你是對的——這個教師(班)很差勁。”應該説:“我理解你的苦衷。”

如果一位家長對本班其他教師或另一班的工作表示不滿時,教師千萬不要通過對他表示安慰而把矛盾弄得更大,以“我理解你的苦衷”這種帶有移情作用的語言來表達對家長的理解、關心,而不必通過同意或不同意來回答家長的問題。移情作用在於已明白和意識到家長的心情,但沒有必要非得贊同他們。教師通過使用移情語言能讓家長有一個發泄的機會,有利於學校與家長之間架起一座理解的橋樑。

5、“我絕對沒説過那種話。”應改説:“讓我們看看這件事該怎麼解決。”

如果一位生氣的家長想要指責一位教師對他(她)造成的麻煩時,這位教師本能的反應是自衞。然而,如果讓這種本能佔上風,這個教師就會聽不進家長的話了,失去達成一致的可能性。所以,當教師發現類似“我絕對沒有説過那種話”——這種對自己的言行進行辯解的話要到嘴邊時,應閉上嘴,深吸一口氣,然後,對家長説:“讓我們看看這件事該怎麼解決。”通過抵制這種迫切的自我保護意識,教師便能很快地、輕鬆地把問題解決掉。

6、“這事你應該去找我們校長説。”應該説:“我試着幫助你解決。”

家長有時會向教師提出一些可能超出學校常規做法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把這種事情很快推給校長其實是一種對家長和學校不大負責的做法,教師應該考慮自己能做些什麼來幫助家長解決這一問題。如果確實需要校長參與此事,教師可以把這一原始情況反映給校長,然後帶着解決辦法來到家長面前。這樣在家長眼裏,教師就能樹立起一個值得信賴的形象。

7、“你的孩子今天又犯……毛病了。”應該説:“你的孩子一直有進步,只是……還需努力。”

教師在向家長指出調皮幼兒的缺點時,容易以十分肯定的語氣把孩子的問題陳述出來,造成家長較為難堪的局面,嚴重的還可能使氣急敗壞的家長對孩子有過激的行為。為了讓家長積極配合教師共同教育學生,教師在指出學生缺點時,語言應以“你的孩子一直有進步,只是……還需努力”這種正面讚揚形式提出較為合適。

8、“這事太簡單了。”應該説:“我認為,這事的解決辦法是……”

教師每天在學校接觸孩子,對孩子常規及表現可能是爛熟於胸,但有些年輕家長對學生及學校不甚瞭解,時常會提出一些在教師看來是“幼稚”的問題,此時教師絕不能有欠考慮地説出“太簡單了”之類的話。因為這種話極容易使家長的自尊心受到傷害,認為教師是在貶低他的智力水平。因此,教師特別是年長教師和年輕的家長溝通時,要以平等的而不是居高臨下的態度與家長交流,以達到家校配合教育學生的目的。

9、“我忙着呢!”應該説:“請稍候。”

教師停止正在做的事情而去為一個請求幫助的家長服務並不總是那麼容易。尤其當家長接送孩子時,教師常常要面對許多家長的詢問或要求,如教師正在跟一位家長交談時,另一個家長在旁邊急於提問。面對這種情形,一些教師容易對家長説:“我忙着呢!”這就等於對家長説:“幹嘛打擾我,看不見我正忙着嗎?”優秀的教師在這種情況下往往會得體地説:“請稍候。”這樣簡短的一句

話再加上令人愉快的語調,可以使家長領會教師已意識到他的存在,一定會盡快幫助他。

10、“冷靜點。”應該説:‘很抱歉!”

當家長失望、生氣、沮喪和擔心時,告訴他們冷靜下來就意味着他們的感情不重要。如果教師想讓家長心情平靜下來,就採取相反的方法——向他們道歉。道歉並不意味着教師贊同家長的觀點,或教師有過錯,而只是説教師對所發生的一切和對家長造成的負面影響表示抱歉。

如何與家長溝通 篇8

一定要先理解對方,再進行溝通

作為中學生,學習、感情上都存在着多方面的壓力,我們總想尋求理解,家長應該看到這一點;但事實上,家長在社會、工作、家庭中的壓力遠比我們大的多,我們應該學會感激、學會理解。

孩子與家長的溝通方法:要了解溝通的重要性

資料顯示:“在我國,約32%的中學生存在心理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分別來自家庭、社會、學校。表現形式也多種多樣。而在這其中,學習壓力感是造成此問題最主要的原因。有一位女生説道:“我覺得自己很無能,一看到父母對我充滿希望,就非常難過,總覺得對不起他們。我也在努力,可不知如何才能達到他們的要求。現在我一看到書本就煩,不想學了。”你有和這個女生一樣的感覺嗎?是什麼讓你有的這種感覺?你覺得這是家長的問題還是你的問題?家長對孩子的希望或要求,往往會形成很大的壓力。然而家長的希望確實沒有什麼不對的地方。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再正常不過了。只是,家長應該把自己美好的願望表示為對孩子的一種鼓勵、期待。讓我們覺得家長對自己有信心,即使暫時的失敗也不會畏懼。這就需要我們掌握良好的溝通方法。你認為什麼才是良好的溝通方法?

孩子與家長的溝通方法:溝通時要注意方式、方法

第一招:“讀心”術。大家要了解父母,孝敬父母。如在節日或父母生日時送點禮物表達心意,或一同外出聯絡感情;多利用言語表達你的關心,如早上要向父母説聲“早晨好”,外出時要向父母説聲“再見”並交代預計回家的時間等。

第二招:“出擊”術。每週主動跟父母一起做幾件事,邊做邊交流;每天可在飯前飯後,和父母主動談談自己的學校、老師和朋友,高興的事或不高興的事,讓家人一起分享你的喜怒哀樂。

第三招:“責任”術。除讀書學習外,還要積極協助父母做家務,主動分擔一些家庭責任,比如洗碗、倒垃圾、擦地板等。

第四招:“道歉”術。如果有些事情是你做得不對,不要逃避,不要沉默不理,要主動道歉,這樣會得到父母的理解。

第五招:“寫信”術。如果直接和父母對話,可能會惹他們生氣,或者沒有和父母對話的機會,你可以用寫信的方式,在信中寫出事情的真相、自己的心情,以及對父母的希望等。

第六招:“協議”術。與父母協商簽訂溝通協議書,在協議書中,除了對自己提出要孝敬、尊重父母的要求外,也對父母正確養育教導孩子的行為做出要求,並隨時在家庭生活中進行監督。

第七招:“傾聽”術。當被父母批評或責罵時,不要急於反駁,不隨意發脾氣、頂嘴,避免不小心説出或做出傷害人的事,試着平心靜氣地先聽完父母的想法,這樣也許會真正理解你的父母。

同學們,讀了以上七招你是不是心裏有底了呢?是不是掌握了和父母溝通的方法了呢?

【作業】:和父母相約開展一次家庭活動,向父母訴説自己的心裏話。

孩子與家長的溝通方法:雙方都要主動溝通

對於主動溝通,許多學生或家長都覺得“難以開口”,總想等待對方先説,這是不正確的。設想一下,如果雙方都這麼想,那麼即使知道溝通很重要,或是瞭解方法、方式又有何用,心裏許多話,卻從不説,這樣是不會進行溝通的,雙方的距離也會越來越遠。然而如果一方主動,則稍好一點,但主動方不免覺得有點“冤”,“為什麼總是我先説,是不是他不愛和我溝通”,則使溝通很難維持,所以雙方都應主動一些,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對方,這樣的溝通才更長久。

孩子與家長的溝通方法:溝通需要時間,不能急於求成

無論學生還是家長,都不要“急於求成”,溝通需要很長時間,不是通過一兩次的談話就能解決問題的。如果你認為短期沒有效果,就覺得這辦法“不靈”,就不再繼續溝通了,這顯然是錯的。這樣會使你之前的辛苦白費,也會使你不信任“溝通”,不再溝通。這樣問題將永遠得不到解決。俗話説“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因此溝通需要時間,要慢慢來。

常言道:“快樂與別人共享,快樂可以增加一倍;痛苦與別人分擔,痛苦可以減少一半”,其實説的就是溝通的重要性。那麼,如何與家長溝通呢?其中最冷靜的辦法就是找到分歧的癥結所在,尋找解決問題可能涉及的多種方式;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換位思考”,多從對方的角度出發看待問題。在交流和溝通的過程中尋找“共同語言”。另外,溝通中還要懂得並善於“妥協”,退一步海闊天空!掌握了溝通的竅門,那你還等什麼?趕快向你的父母説説心裏話吧

如何與家長溝通 篇9

進入高三後,家長就真正進入了艱難的陪考歷程,高三家長應該如何與老師進行有效溝通呢?高三複習的時間表您可以參照高三學生全年複習時間規劃表。在裏面,我們清晰的標註了幾個關鍵的時期、考生的狀態,以及任務等等。在高三一年的複習中,家長為了更好的助孩子一臂之力,現階段首要的任務就是要和班主任、任課老師做好溝通,及時瞭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陪同孩子、緊跟大學聯考的腳步。今天咱們就來探討:如何進行有效的溝通

瞭解老師:

溝通是建立在瞭解的基礎上,家長要和老師進行溝通,一定要先了解老師。例如,孩子的班主任是誰、每門課程的任課老師是誰?是年輕老師、還是年長老師?他們是什麼性格、教課方式是什麼樣的?一週都什麼時候上課、什麼時候有時間和家長交流?老師的手機號碼是多少?等等問題。同時也要了解孩子眼中的老師是什麼樣子的?例如,孩子是否喜歡老師?老師的講課風格孩子能不能接受等等。家長了解這些事情,取得和老師交流的基礎,雙方才能就孩子的某一個或某一方面的問題進行深入交流。必要的時候可以親自拜訪一下各位老師,雙方有個印象,不但是尊重老師,也利於家長以後與老師的溝通。

追蹤老師:

老師雖然很忙但還是可以聯繫到的,不要怕忙而不溝通。家長要經常與老師互通情報,比如:學生的成績變化、情緒波動、是否專心學習、周圍都是什麼樣的夥伴、身體情況、出勤情況等等。老師要面對幾十個學生,不可能面面俱到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孩子在家的表現,甚至家中最近家人工作變動、搬遷、感情、生病等都可以和老師溝通。老師掌握了這些情況,就能重點觀察這個學生的點滴變化,包括進步、退步情況,及早表揚和提醒,能最快速的穩定孩子的情緒。

有的家長怕老師忙,不好意思找老師,經常被動地等老師來找自己。事實上,等到家長被老師請到學校,往往是孩子出了問題,這樣家長、孩子、老師都太被動了,對於解決問題很不利。現在科技發達,和老師的溝通方式很多,手機、短信、論壇、qq羣、校信通、家長會等等。咱們家長主動點兒,只要把握好時間和談話內容,不會給老師添麻煩,家長與班主任合力一處,一定會幫助孩子不斷進步!

溝通焦點:

當爸媽的切記,對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有個客觀的瞭解。與其每次主觀的跟班主任訴苦,不如將孩子的情況客觀反應給班主任,我們説的客觀應該既説缺點,也該説説優點。如果一個孩子在自己父母眼裏沒有一點優點,建議家長先從自身找問題。班主任客觀瞭解學生在家的表現,才能正確地給出判斷,為家長孩子當好教育參謀。有些家長會主動找老師溝通、交流,就只是訴苦,責怪孩子不聽話、自己怎麼辛苦,向老師的告孩子的狀。這種溝通可以説是沒有用的,如果家長能夠轉換換位思考,對大學聯考、孩子、班主任有一定的瞭解,那麼就會大大提高溝通效果。

請家長特別注意高三第一次家長會:瞭解一下孩子的學習任務、班主任有何要求、以及各位老師的聯繫方式,這些在家長會上都會有詳盡的解釋。家長會後您再順便花點時間觀察一下孩子的學習環境,回家也好與孩子溝通。建議家長,和老師面談的時候,先梳理清楚談什麼問題,開門見山,針對問題提出想法,聽老師意見。如果事情不大可以打電話,不太緊急的事情還可以給班主任發電子郵件或通過飛信交流。

在高三這一年,孩子要加勁的`學習和複習,所以跟大學聯考相關的各種信息最好能瞭如指掌。網上包含大量的有關大學聯考的信息:比如全國各高校的招生章程、參加大學聯考每一位學生的真實分數和位次、如何填報志願等等。官方的數據可以讓家長清晰的看到自己學校每一位學哥學姐的大學聯考實際分數。有了這些,您再通過老師解了孩子在學校的位置,對於孩子能考上什麼樣的大學心裏就有了一定的準備。

完善溝通

與班主任溝通不是嘴上説説就了事的,而是讓班主任瞭解了家長的想法,家長和老師要配合起來,針對自己的孩子採取適宜的教育方式,畢竟溝通的最終目的都是希望孩子能夠有所進步和提高。家長只有把溝通結果落實好,目的才會達到。不少家長在與老師溝通後,沒能落實溝通的結果不説,甚至起了反作用。比如説,有的家長在老師那裏聽到孩子某個地方做的不妥或成績下降,回到家裏,對着孩子就是一頓訓斥,引起孩子的反感。最終,不但沒解決問題,反而讓孩子產生怨父母、恨老師的心理,產生原來爸媽和老師聯合起來對付我哦的想法。消極情緒一旦產生,有可能演變成牴觸情緒,於是可能為一些問題埋下隱患。因此,溝通一定要是完善的,有落實的。

最後要提醒的是,家長和老師溝通之後的落實,肯定是雙方的,孩子能有變化,家長能有收穫!既要求孩子做好,家長也要努力去學習尋找和孩子的溝通焦點,搭建溝通的橋樑,這在以後的時間裏我們會繼續探討。

如何與家長溝通 篇10

首先要糾正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現在每個家庭中孩子越來越少,通常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裏一般都是幾個大人圍着一個孩子轉,有好吃的一個人吃,有好玩具一個人玩,家長們也是孩子為掌上明珠,要星星不給月亮,孩子也理所當然的認為我想要什麼就會給我什麼,沒有人可以跟我搶跟我爭,在孩子心裏已經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所以老師作為一個獨立於每個家庭的客觀人,就要幫助家長意識到並糾正這個以自我為中心的問題,讓孩子在跟其他的小朋友玩時,懂得分享和融入。要知道,在家裏,每個孩子都是家庭的獨生子女,但是在學校裏他們還是一個集體,在這個集體裏,每個人都是平等的,誰都沒有特權和特例。

其次,要捨得放手,適當讓孩子吃點苦。現在的孩子從小就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幾乎從來,自己不用動手,所有好的吃點用的就擺在他們面前了,他們都不知道這些東西怎麼來的,用“嬌生慣養”來形容是一點也不過分。但是温室裏的花朵如何才能經歷風雨才能見到彩虹,所以適當的讓孩子吃點苦,遇到點挫折和困難對他們整個的人生是有益的。老師可以跟家長們好好溝通,例如讓孩子在週末的時候,做點家務,力所能及的為家庭做點貢獻,也可以讓孩子學會自己得事情自己做,養成獨立的好習慣,同時在物質方面要注意勤儉節約,不要盲目攀比。這樣孩子在惡劣的環境和挫折面前也能乘風破浪、全面發展。

再次,老師和家長要步調一致,持之以恆。在現實生活中,難免會遇到這樣的家長,殺不得孩子被學校老師管的太嚴格。但是老師和家長無論想對孩子進行怎樣的教育,注意一定要做到兩點:第一點就是,雙方要做到步調一致,不要一個讓孩子往西,一個讓孩子向東,教育方向根本不一致,這樣不但讓孩子為難,也會讓孩子質疑大人們的權威,無論是老師與家長之間還是家長之間一旦發生分歧,千萬不要的那個着孩子是面爭論,一定要私下協商解決,;另一點就是教育問題要有一定的連貫性,不要三分鐘熱度,這樣只會讓孩子不夠重視。

然後多參加集體活動,學會與他人和諧行處。獨生子女家庭出來的孩子,物質上是豐富的,但是精神上是孤獨的,與他人的交流和相處上是短缺的,所以老師要鼓勵家長冉福海多參加集體活動,多於他人相處,學會關心他人,懂得謙讓和理解,這也是提高孩子情商的重要方法。

總結: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終其一生都在為孩子的教育嘔心瀝血、默默奉獻,所以一定掌握老師與家長溝通技巧,促進孩子健康全面發展。

最後站在國家的角度教育孩子。老師要讓家長意識到孩子不僅僅是他們生命的延續,家庭的希望和寄託,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將來都是國家的棟樑,國家需要他們。所以要以教育孩子要從祖國這個“大家“出發,“小家”要服從“大家”的需要和利益。

家長怎樣與老師溝通

瞭解情況。家長和老師交流的時候,一定要先了解情況,弄明白是怎麼回事。家長了解情況的時候一定要理智,不要只聽老師的片面之詞,有時需要第三方的言論,才能弄明白的。 總之不要急於下結論。

和老師溝通。在弄明白事情是怎麼樣的之後,無論誰對誰錯,都要和老師好好的商量,平靜温和的態度,這樣即使是你家孩子錯了,老師也不會過於苛責,也就説兩句就完事了。

態度。在和老師溝通的過程中態度一定要好。態度好一方面是為了讓老師留下好印象,更多的是老師對你印象好了,對待你家孩子也會好的主動。如果弄明白事情是怎麼樣的之後,如果是自家的孩子有問題了,那麼還是要主動向老師認錯,並保證以後會教育好的。

誤會。如果不是自家的孩子的錯,是老師沒搞清楚狀況,誤會自家孩子了,那麼你要好好的和老師講事情的發展,澄清事實,不要讓孩子蒙冤,並讓老師向孩子道歉。如果孩子被誤會,就這樣不了了之,會對孩子的價值觀有影響的。

視情況而定。如果老師是那種講事理的人,你就和他好好的講道理。如果碰到蠻橫的那種沒素質的老師,你要先講道理,如果實在講不通,你也就硬氣一點,把證據拿出來,讓他無話可説。這樣的情況很少見,如果真遇到了,就這樣做。雖然這樣會讓孩子難做,讓這個孩子在學校呆不下去,大不了讓孩子轉學好了,一定不能讓步,你做的是對的,就要堅持,你這樣做有助於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會使孩子一生受益的。

如何與家長溝通 篇11

在和孩子溝通、交流的時候,父母是否時常會感覺到“牛頭不對馬嘴”,原本是關心孩子,可是他卻不領情,想跟孩子説説知心話,他卻心不在焉……如何能與自己的孩子暢通無阻的溝通交流,已經成為每位家長最關心的問題。那麼,與孩子溝通,家長應該注意哪些方面呢?

方法一:製造親子談心花園

相對於晚飯桌上的溝通,敏感型的孩子也許傾向於在他的“祕密花園”裏説出他的“難言之隱”,比如某個街心公園,或小區遊樂場的鞦韆上。專家認為,輕鬆的環境氛圍,更容易誘導孩子説出心裏話。作為回報,父母不僅應當為其保密,而且可以提供自己兒時的類似事件、類似經驗讓孩子放鬆。並在傾聽的過程中經常對孩子説:“別緊張”,“沒關係”,“事情沒你想得那麼嚴重……”

方法二:固定談心時間

專家建議,要建立起“常態”的溝通習慣,規定一週至少有一天關掉電視,一家人一起來談“令我煩心的事”。注意,不是讓孩子一個人談,那樣會造成“審訊”式的緊張空氣,而是每個人都談,通過平等、互助式的交流,告訴孩子,任何遭遇都不會遭致家人的訕笑,你的背後有我們;也告訴孩子,傾訴是有好處的,傾訴會讓大家感覺更親密。

方法三:孩子以多元方式發泄

父母應當意識到發泄是溝通的基礎,對於表達能力還很弱的孩子而言,學會自控還是後話。例如,一個孩子被逼彈琴兩個小時後,在紙上畫了頭髮像電擊一樣豎起的媽媽,旁邊寫着:媽媽是個壞媽媽!媽媽看了,這時,不是針鋒相對地斥責孩子的時候,而是等孩子的激烈情緒平復後,再找她談:“為什麼討厭媽媽?你要講出一個讓媽媽服氣的理由來。”

也許,孩子此刻已經平靜,臉上浮起羞愧的笑。試想一下,如果媽媽當時發火,把孩子的“反抗情緒”硬壓下去,就不會有後面的談話和溝通了。對孩子的負面情緒,是堵塞、壓制,還是疏導,決定了溝通是否能繼續下去。

如何與家長溝通 篇12

還記得去年,我擔任四年級的科學教師,班上有個虎頭虎腦的男孩引起了我的格外注意。他很聰明,課堂上不怎麼認真聽講,考試確總能保持在90分以上,直到有一次上課,我因為他沒有打印複習資料而批評了他,他當時十分憤怒,成績也一落千丈。後來,我向班主任瞭解到孩子的父母已離異,且分別再婚,孩子正處於敏感期,家長卻一心投入到了新的家庭,忽視了他。經過和雙方父母的多次交談,和後期對孩子的持續關注,那個男孩兒終於又露出了往日的笑容。

其實,在當今時代,教師已經不能獨立解決許多迫切的教育問題,現代的學校,需要家長們的積極參與。而教師如何與家長進行融恰的溝通,至關重要。教師與家長良好關係的建立需要靠教師的責任心,靠相互的尊重,靠彼此感情的溝通。教師應與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以與時俱進的精神去學習、總結、融合他人的成功經驗,以創新思維來指導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上形成新的思路,開創新的局面,這樣才能達到提高。同時,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超越知識的智慧,這過程中有很多技巧是教師應該要掌握的。

首先,教師應該定期及時地保持與家長的溝通。

儘管大多情況下,家長在教師面前表現的十分客氣,但由於家長過度關心學生的成績,有時家長也會在教師面前表現出憤怒和不理智的一面,因此教師必須要掌握一些應付這些情況的方法。教師最好的應付策略就是提前告知家長學生的情況。如果家長提前獲得信息,家長的憤怒就會消減。有些家長經常會尋找些造成孩子不良行為的原因,而且經常把學生的不良行為與教師的不負責任聯繫在一起。假如學生一旦考差了,他們也會心知肚明孩子們考差的原因,不至於過於把所有責任都歸咎與老師。而定時定後地給家長們彙報孩子的學習動態不僅可以讓家長及時瞭解孩子們的情況,同時也使得家長更加認可我們的工作,家長們會覺得我們是個關心孩子的老師。

其次,有效的溝通要靠耐心謙虛的聆聽。

任何教師,無論他具有多麼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深厚的理論修養,都不可能把複雜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錯。而且隨着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家長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他們的許多見解值得教師學習和借鑑。加之“旁觀者清”,有時家長比教師更容易發現教育過程中的問題。因此,教師要放下“教育權威”的架子,對待家長的意見不能持有“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的態度,反之,我們應該經常向家長征求意見,虛心聽取他們的批評和建議,以改進自己的工作。這樣做,也會使家長覺得教師可親可信,從而誠心誠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師的工作,維護教師的威信。

最後,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要注意語言技巧。

事實上,沒有一個孩子的家長會喜歡聽到老師批評自己的孩子的。因此,我們在與家長反映孩子的學習情況是,尤其是成績一般的孩子,我們就需要堅持“多報喜,少報憂”的原則。溝通時,要了解和肯定孩子的優點,孩子存在不足的地方要注意説話的技巧,要讓家長覺得老師是真心想幫助孩子進步的,而不是找家長來批評孩子的。事實上,每個孩子,不管多“難搞”,都有閃光點。我們一定要先肯定孩子們做得好的地方,哪怕是輕微的表揚和讚賞,這樣也能夠打動家長,讓家長繃緊的心舒展開來。而且這樣還有可能會使家長對孩子們的看法與態度改觀。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老師切忌一見面就將學生批評得一無是處,不能把與家長溝通當作告狀的機會,特別不能當着學生的面向家長數落學生,一方面家長會覺得失了面子,往往會責罵學生,而這對於學生來説,教師這種行為則很容易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教師要告訴家長,學生犯了錯誤並不可怕,畢竟學生還是不成熟的小孩,只要能接受意見,改正了便是好學生。教師最好在較為輕鬆的談話當中,實事求是地將學生目前的不足之處和家長説明,並且一起研究出有效的解決方法。因為孩子還在成長,都還沒有定性,可以建議孩子努力的方向,可以提出一些好的建議請家長思考,這樣才能讓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較好的結合起來,家長的配合無疑會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水平,教師的工作成效也才會得到彰顯。

確實,在我的教學生涯中,我深深感到:教師與家長溝通時的方式無處不在,涉及的內容更是方方面面,但一定要注意向家長“多報喜,巧報憂”,更要把教師自己對學生的那份濃濃的愛心、耐心和責任心充分地流露給家長,讓家長深切的感受到教師是真心實意地關心愛護他的孩子,老師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孩子能夠成為一個優秀的學生,那麼我們工作一定能夠得到家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也一定能夠獲得比較滿意的效果。

如何與家長溝通 篇13

(一) 避免兩極教育誤區

家長應辯證看待孩子的青春叛逆期,該階段是孩子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其個性和創造性都恣意升騰,侍機張揚;同時,由於孩子身心發展、所受教育的侷限,他們形成的諸多想法並不成熟甚至偏激,這就需要靠外界教育正確引導孩子。但在現實的教育中,一些家長卻很容易陷入教育兩極分化的誤區。

誤區一:全面打擊。有的家長面對孩子的叛逆言行,如頂嘴、不聽話等,大為惱火,覺得不把孩子的這股“邪勁”壓下去,孩子就有可能變壞。於是家長採取了強硬的措施,非打即罵。漸漸地,孩子表面上恢復到以前那個言聽計從的“乖孩子”,實際上,已關上心靈深處那扇與父母交流的大門。

誤區二:放任自流。在現實中,一些家長面對難教的孩子,在幾度管教而無多大起色後便失去了信心,開始對孩子放任自流。此時,無論孩子的言行、想法怎樣,家長都不再過問、指導。久而久之,孩子受到不良影響,行為發生偏差,待家長懊悔時,才發現已耽誤了孩子的一生。

(二)下放權利給孩子

徐教授稱,孩子進入青春叛逆期後,格外渴望得到外界的認可和尊重。所以,家長要注意對他們下放各種權利,以幫助孩子從不諳世事向成熟過渡。

自主權“你應該”、“你必須”、“你懂什麼”諸如此類的話是不少家長的口頭禪。徐教授建議家長們面對叛逆期的孩子儘量少説這樣的話,內心深處認為自己已是大人的孩子是不會接受這種命令的口吻的。

發言權“考不上大學就去掃馬路”等話語,不少家長都對孩子説過,雖然是為了孩子好,但他們的耳朵已經長繭,叛逆期的他們對這些話可以説是“百毒不侵”了。這時家長應少説多聽,瞭解孩子到底在想什麼。

時間支配權這個時期的孩子渴望擁有自己的小天地,所以,家長不要自作主張,將孩子的時間按自己的意願排得滿滿的,要將時間交由孩子自己去安排,對安排的不合理處,家長再以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議,千萬不要全盤否定孩子。

表決權家中的一些大事,如搬家、買房之類的,不妨同孩子商量一下,考慮一下孩子的感受,徵求孩子的意見,有着民主氛圍的家庭,孩子一般能主動向父母靠近。

隱私權孩子在進入國中後,一些家長髮現,以前經常跟自己説心裏話的孩子變得不太愛搭理自己了,孩子開始有了自己上鎖的日記本、私人信件。徐教授稱,如果孩子實在不願同家長交流,也不必過於強迫,尤其是不要偷窺孩子隱私,尊重孩子的同時也為自己贏得了尊重。

(三)親子溝通有技巧

對於叛逆較明顯的孩子,家長會感覺到與之不好溝通。徐教授介紹了幾條比較實用的親子溝通技巧。

尊重孩子家長不要老是盯着孩子的弱點,不要拿孩子的短處同別的孩子的優點比較。在與孩子接觸時,家長應儘可能多找孩子的優點,並多鼓勵,減少孩子對家長的抗拒心理。

換位思考家長也是從青春叛逆期走過來的,只是沒有現在的孩子表現得明顯,所以面對孩子令人不解的行為,不妨換位思考,想想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有了共鳴後就會理解孩子,能找出問題的癥結。

忌從學習入題同孩子交流,家長不要老以學習成績入題,這樣只會讓孩子心有壓力,懷疑家長交流的動機。交流時,家長可以從家事入手,將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後,再談正事。

穩定情緒家長帶着情緒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會導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家長在急躁、心煩、不冷靜的時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靜後,再去同孩子交流。

允許孩子犯錯這個階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見的關鍵時期,小錯肯定難免,所以,家長應該允許孩子犯一點錯、吃點虧,不要過分束縛孩子的手腳。同時,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強,家長的良好言行能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如果父母的教育能做到這樣,再叛逆的孩子也會和自己的父母成為朋友。因此,希望家長在與叛逆期孩子溝通時,應注意以上的三大原則,正確看待孩子的叛逆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