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山的導遊詞

來源:文萃谷 2.1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導遊,通常需要用到導遊詞來輔助講解,導遊詞是我們引導遊覽時使用的講解詞。那麼導遊詞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山的導遊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有關山的導遊詞

有關山的導遊詞1

各位遊客:

大家好!

我是導遊員,今天由我來給大家導遊。在遊覽整個鳳凰山的過程中,你們會有很多問題要問我,同樣我也會有很多問題問大家!如果您答得非常好,並且知道的東西比我還多,您將獲得一份意想不到的禮物!

今天我們要旅遊的是鳳凰山,鳳凰山位於丹東市西北57千米,風城市5千米處。景區面積24平方千米,屬於長白山餘脈,最高峯海拔836.4米。早在清代,風凰山就被列為遼寧省四大名山之一,近年又被列入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它以其雄偉險峻、泉洞清幽、花木奇異、四季景秀吸引了不少遊客。景區內峽深谷幽,峯奇崖險,秀中有險,奇中有幽奧,歷代文人墨客來此留下了數不盡的詩文墨跡和摩崖石刻,使得鳳凰山的文化底藴也十分豐厚。

走在盤山路上,兩邊峯峯石石。高低參差,其千姿百態鬼斧神工。而此時最吸引人注意的恐怕莫過於山腳下的泉水了。水聲淙淙,清脆悦耳,水質清澈,甘甜清冽,山水相映,更襯托出鳳凰山的媚人風光。

走在山路上,你一定全注意到路邊或崖壁上的石刻吧!天高氣清山高水長直上雲青,振衣幹仞字體無不剛勁有力,氣勢恢宏。與整座山的大氣與磅礴渾然一體。

進山後,我們首選來到的是紫陽觀,又稱三觀廟,因觀中供奉三位神仙而得名,紫陽觀面向北方,中間正殿供奉着紫陽真人,兩側有眾多小神守護,歷年來,紫陽觀一直香火興盛篤信道教的善男信女穿流不息,梵音道樂不絕於耳,在每年的農曆四月二十八廟會之際,更是人如潮湧,紫陽觀棲身於奇山秀水之中,使大自然的造化與人工的雕琢更加融洽地合而為一,相映成趣。

現在大家就要登比較險的山路了,幾位身體不太好的朋友可以乘坐纜車上去等候我們。沿着山路前行,就會來到導遊圖前,這裏也是登山的十字路口,沿左邊一條路走,將會路經八隻手,轉下來便是鳳凰洞,從鳳凰洞出來便是步步高等景點;沿右邊這條路,將經過三教堂,兩條路都將到達烽火台。

八隻手又稱鬥母宮,臨崖而建,風格古補凝重,鳳凰山的古建築始於南北朝時期,歷代都進行過修整與重建,在保持原有風格的同時,又體現着歷代工匠的智慧與技藝。

走出八隻手,繼續前行,不遠處就是娘娘廟了,娘娘廟中供奉着送子娘娘、眼光娘娘。送子娘娘身上爬滿了頑皮的小孩子,讓人一看便知這送子的含意。殿內泥塑雕刻都栩栩如生,維妙維肖。遠處有一個大型網,從那裏不時傳來各種鳥的叫聲請大家猜一下那是個什麼地方有哪些名貴的鳥類?

從娘娘廟走出,右行幾步,便是著名的風凰洞了,風凰洞是由天然形成的洞穴。洞中幽深奧祕,秀中有險峻,奇中有幽奧,走入洞中,但聞腳下流水淙淙,而伸手不見五指,讓人只能在黑暗中摸索着小心翼翼的前行。在驚悚之餘,又不能不慨歎自然之神奇。幾經迂迴之後乙眼前豁然開朗,這便是出了洞口了。俯身一望,才發現自己已經離入口百米,此時正在小山峯上呢。原來鳳凰洞並不是平地上水平的洞穴,而我們則一直在洞中登山呢,爬上了百米高的山峯而自己竟渾然不覺,讓人不能不稱奇。鳳凰洞吸引人的另外一原因,是傳説中這裏曾是鳳凰巢空。到風凰的寓所裏走一遭沾染些風凰的靈氣,也是遊人的美好願望。

從三教堂這一邊的路走,同樣是險象環生,三教堂是人工雕琢與天然形成融合而成的景觀,它的底部是鑿在石壁上的神龕,裏面供奉着石刻的神仙,三教堂是由兩塊巨石互相支撐搭建而成的,兩塊巨石與水平面大概有七八十度的傾斜角,幾乎垂直的。是而兩塊巖之間的縫隙非常狹窄,剛好容得下一個人俯身爬過,幸好現在巖石上裝有鐵環,可以幫助遊人安全地渡過險關。

從風凰洞與三教堂兩側的路都可以到達烽火台,從這裏開始,便是遊鳳凰山的必經之路了。烽火台是風凰山的主要山峯之一,也是古代邊韁防衞的瞭望台,從這裏向下望去,風城市全景盡收眼底。高樓、田園與河流的分佈錯落有致。而作為現代化標誌之一的沈丹公路則沿着山腳蜿蜓而過,各色汽車在公路上疾馳,如一條綵帶裝點着這美麗的城市。

站在烽火台上,向西南方向望去,遠遠的能望見一塊巨石,斜卧在小山丘上,猶如一隻蟾蜍在仰望着月宮,這便是著名的金蟾望月,據説這本是一隻蟾蜍,因常年住在山中,沾染了山的靈氣便成了精,偶然一次會望見了月中嫦娥的容貌,從此便難以忘懷,日夜伏在山丘上等待月亮的出現,日子久了,便成了一塊巨石,而仰慕之情從未改變,這一望便是幾千年,一直到今天。

再往前走,便是將軍峯、兔耳峯、仙人台等山峯了,各山峯遙相呼應,展現出各自不同的特色,共同裝點着秀麗的景色。山中道路多崎嶇坎坷。上山路幾乎都是垂直的,而下山路又陡峭限險,有的兩峯之間有兩米多寬的距離,而僅僅搭了兩塊窄窄的鋼板,好象是山中的.獨木橋。從一個山峯到另一個山峯真是不容易,可也讓人體會到了風凰山的奇、秀、險、美,讓人樂在其中。山間樹木蒼翠,到處都有高大的參天古木。蒼松翠柏挺拔高潔,弱柳扶風分外妖嬈,而山中的野花更是遍地盛開。鳥兒在枝頭歡快地歌唱小松鼠偶爾會蹦到遊人眼前,可轉眼又無蹤影。花草樹木、飛禽走獸使得風凰山充滿了勃勃生機,為我們的旅遊增添了無限情趣。

遠遠的,我們就可以望見前方突兀的山石了,如果裸露的脊背呈現在我們的眼前。在日光的照射下,平滑的巖石折射出刺眼的光芒,這便是險中之險的老牛背了。牛背上幾乎無路可走,唯有崖壁旁有被鑿開的小石窩,在幾乎直立的山崖上,兩側是扶梯,您要是往兩側看的話,保準能嚇出一身冷汗兩側都是陡峭的山崖。

前方不遠處就是箭眼峯了,它是鳳凰山最負盛名的山峯,也是公認的第二高峯,箭眼峯是由幾塊巨石天然搭砌而成,中間是一個大洞。傳説中,唐將薛仁貴在東征時,從距此30裏的發箭嶺上射箭,一箭洞穿而箭眼得名,站在箭眼峯上回頭望去,只見峯巒起伏,層巒疊嶂,頗有一覽眾山小的意味。

越過神馬峯,峯上有一馬蹄印,大如園桌。相傳為薛仁貴騎的白龍馬所踏馬踏窩。在神馬峯的前面便是天涯海角了,與前面的奇與險相比,天涯海角顯露更多的是山的博大與偉岸、平坦而寬闊的峯頂散佈着幾塊巖石,空空曠曠而讓人心不由暢然、慨歎生活的重擔與生存的艱辛。

從天崖海角走下來,便是下山之路了,而我們這一天的旅程便已接近尾聲,而唯一未遊覽的景點就是前方的石壁鶴影,遠遠的就能望見一隻巨大的仙鶴振翅於石壁之上,欲飛向天空,鶴頭,鶴翅,乃至鶴足都栩栩如生,活靈活現,讓人不敢相信這只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其逼真生動連能工巧匠都自歎不如。

鳳凰山,秀麗而險峻,空靈而妖嬈。一峯一洞,一草一木,無不顯示出它的動人之處,不能不讓人驚歎自然之神奇偉大。由於時間的關係,今天的導遊到此為止。

請大家比較一下,我和山裏的其他導遊員相比怎麼樣?他們的水平很高,你也可以和他們切磋技藝,或者詢問那些山裏人,他們可是鳳凰山通啊!歡迎你們有機會在來!

有關山的導遊詞2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這裏旅遊。

崀山旅遊風景區位於新寧縣城南10餘公里處,總面積約100平方公里,已開發的景點60處。崀山是典型丹霞峯林地貌,是一塊以水秀、山美、洞奇著稱的風光寶地。在崀山這片土地上,突起的石林羣落,複雜的石灰巖溶洞,神祕的峽谷羣和美麗的扶夷江流,構成了碧水丹崖的自然景觀。

景區有3座天生橋;有10處一線天;有10個各具特色的`溶洞;有8條溪河縱貫全境;有20餘條壯觀的峽谷;有許多的奇花異草,走獸飛禽。撮其大要來説,在這100餘平方公里的丹霞地貌內,分紫霞峒、駱駝峯、八角寨、下半山和扶夷江5大景區。

紫霞峒景區。本區包括玉泉寺、萬景槽、神仙洞、紅瓦山等11處景點。

玉泉寺原為湘西南佛教聖地,寺旁有該寺第一代禪師古墓;玉泉寺到八字門有長33米的石檐回廓,分上下兩層,均為遊覽勝地,其中的萬景槽分上下三級,各具特色;神仙洞在牛鼻寨狹谷中,深約200米,結構奇特,幽深壯觀;紅瓦山懸崖絕壁長達700米,高百米,崖壁洞穴密佈,景象萬千。紫霞峒則是一條曲徑通幽的峽谷,面積達100畝,周圍有紅褐色的懸崖峭壁,夕陽斜照,反射出萬道霞光,紫氣縈繞而得名。相傳是“紫霞真人在此修道”之所,內有清澈見底的蓮花池,暴雨水盈尺,久旱水不竭。

駱駝峯景區。本區包括一線天、幽魂洞、蠟燭峯等13處景點。

駱駝峯由四座石山組成,酷似一頭巨大的駱駝在尋找同伴,遠看頭尾身軀,輪廓分明。與一線天遙相對峙。清初,義俠楊發奎高舉反清復明旗幟,遭清遷通緝,棲身於此。今尚有他當年鑿成的99級天梯,義士神像和石磨,亦存其峯頂。此峯乃崀山風景區的最高點。其東南側從山腳至山頂一平如鑿,似鬼斧神工雕刻而成,堪稱“無字天碑”。

千佛頂高聳入雲,臨絕頂遙望,遠近風光,盡收眼底。“天下第一巷”,座落在牛鼻寨雲霧深處,百丈懸崖,裂開一線,長230多米,寬僅0.8米。舉世罕見。附近還有環形石巷、仙人巷等。逍遙池在羣山峽谷環抱之中,寬約2畝餘,池水清明如鏡,池中天生一石台,猶似釣魚台。佛鼎山三山鼎立,離地30米高的峽縫中一瀑瀉落,飛珠濺玉,水霧紛紛,夕陽斜照,形成道道彩虹,人們譽為“七彩練”。屹立在一線天峽谷羣中的仙人椒,高180餘米,頭大腳小,恰似一隻碩大無朋的辣椒。

在駱駝峯與蠟燭峯的銜接處,有一條長米、寬50餘米、高僅米左右、側角為40度的隙逢,似巨龍張口,伸向東方,朝陽射入,氣象萬千,人們稱為“龍口朝陽”。圓形單拱天橋長米,寬7.6米,高11米,橋面最厚處7米,最薄處米,恰似雕砌而成,這是中國丹霞地貌第一天橋。

八角寨景區。本區的主峯是雲台山,與廣西毗連。

八座崢嶸的山峯高聳入雲,俗稱八個龍頭。主峯為雲台峯,名雲台山。登上雲台山觀景處,放目遠眺,西北青山拱黛,西南羣山逶迤,起伏,酷似一羣巨鯨,飛騰嬉戲,有鯨魚鬧海之稱。東北面卻象一羣古樸的城堡和轉牆院落,綠水如帶的扶夷江貫穿東西。

八角寨最陡峭的一角,峯尖似翹起的牛角,就是著名的“龍角香”。這裏常年雲霧瀰漫,山風怒號,四周險崖壁立,深谷如墜。到龍角上去,山脊小徑不到5寸寬,去者必須手足並用,匍匐前進。就在這奇險無比的翹角頂端,竟有一座山神小廟。另一條險角,被稱為“捨身崖”。八角寨西南面是號稱天下之勝的峽谷羣,逶迤起伏的山峽鱗次梯比,大小百餘條,拔地而起的奇峯異石,氣勢磅礴,恢宏壯觀。密集的石峯羣中,到處是蒼翠林木,更有清澈的河流回環,穿插其間。

下半山景區。本區勝境有仙從橋等5處景點。

扶夷江景區。本區有將軍石、美女梳頭等七處景點。將軍石像擎天玉柱,聳立在扶夷江對岸,這裏,舊時為新寧八景之一,舊志稱“崀笏朝天”,明代曹一夔賦有詩云:

地拔芙蓉聳翠痕,嶙峋千尺指天門。

扶夷江水平如掌,捧出紅日朝至尊。

當然詩作不佳,但扶夷江秀麗景色,算是天地一絕。沿江還有石象競秀,如美女梳頭,巨象飲清泉,猛虎仰天而哮若泛舟江上,江流如帶,蜿蜒在奇峯異石之間,煙嵐雨霧,竹林夾岸,恰似百里連綿的風景長廓。

好,遊客朋友們,今天就為大家講解到這兒,謝謝各位的支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