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映潮講座心得體會

來源:文萃谷 2.76W

2015年9月17日,我們有幸又一次在一完小多功能廳聽了全國著名的特級老師餘映潮兩節課和一個題為《研讀國小語文教材》的講座,觸動很大,收穫很多。

餘映潮講座心得體會

老師為我們上了兩節課,讓我們能更好地感覺餘老師上課的各種技巧與如何能更好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最讓我難忘記的是餘老師提出的“整體反覆”概念,餘老師強調要整體對話,反對單邊對話,單邊對話就是要讓全體同學朗誦、思考、回答、領悟,就是以集體訓練為主。單邊對話強調了個體的活動,那種聲色並茂的表演,確實吸引人,容易打動人,但整體效果不好。所以,餘老師強調平時上課,應該以整體活動為主。整體活動的效果遠比單邊對話的效果好得多。

餘老師還強調上課不要總是熱熱鬧鬧的,要安靜,要有時間讓學生思考。上課要真,要真讓學生學到東西。餘老師上課時,拋出問題後並不急於叫學生回答,而是給學生充分閲讀文本,充分思考的時間。他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讓學生能充分地閲讀文本,理解文本的內容;另一方面,也是培養學生自學閲讀的習慣。他的做法令我想起平時自己的課堂,拋出問題後就急於讓學生回答,生怕學生回答不出來耽誤時間。我想造成學生的回答沒有答到點子上的最根本的原因是老師沒有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結果學生想不到深層次的內容。我們以前聽課評課也總是以“這一節課學生很活躍”為標準,現在要重新

思考了,學生很活躍,很容易想到的問題,是沒有難度的,不值得提倡。也説明上課問的問題太多,太碎,總是讓學生回答,這不是好課,應該有幾個有深度的統領全文的問題讓學生思考、領悟、回答。

餘老師還強調要讓學生成段地説。他説我們的學生朗讀那麼好,但卻不會怎麼説,尤其是成段地説,更談不上。原因是我們平時缺少訓練。要讓學生靜下來思考,要讓學生成段地説,一口氣説出流暢的語段來。

餘映潮老師這一天留給我們的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值得我們慢慢地回味。

餘映潮講座心得體會 [篇2]

9.19日下午我在我校報告廳聆聽了餘映潮教授為我們作的《高效課堂教學的設計理念與教學實踐》的專題講座。從這短短的半天培訓中,我感觸頗豐,我明白了,在教育這條路上,我需要學習的內容還有很多很多,我把這半天中我最有感觸的地方總結如下:

第一:餘教授的勇於創新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在課堂教學藝術的研究與推進上,餘教授是一個孜孜不倦的創新者。首先,他有明確的課型創新意識,他提出了“課型創新”的新理念並以朗讀教學為主要內容進行了教讀課、品讀課、辨讀課、説讀課、演讀課、聯讀課等新課型的探究。充分地表現教師設計教學時的技藝、創新意識與審美意識。他多角度地豐富了學生的課中活動,在他的課堂上,有表情誦讀活動、分層評説活動、反覆品讀活動、課文集美活動、讀寫結合活動、妙點揣摩活動、探求感悟活動、思緒放飛活動等不同層次、不同方式的語文實踐活動都能有機地得到安排,真正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突出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第二:他的關於“關於高效教學”的基本要求和"板塊式教學"實在是“靈動的版塊,無限的創意”,餘老師將其發揮的淋漓盡致,盡善盡美。 在實際教學中,教學結構呈現出若干“板塊”的組合,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靈活多姿,可以充分地表現教師設計教學的技藝、創新意識與審美意識。它可以用於一節課的教學,使這節課佈局完美、內容厚實;它也可以用到一個教學步驟之中,使這個教學步驟顯得豐滿細膩。還可以用到單元的

綜合學習活動之中,使這種活動的教學層次清楚而內含豐富。總之,對於傳統的教學結構而言,板塊式教學設計是一種創新與突破。

第三:餘老師的課很“活”

餘老師的“主問題”設計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閲讀能力,便於激活學生知識積累,我們要象餘老師那樣設計教學,引導學生去品析課文,同時自己又能做必要的講析,那樣,我們課就能上得有味、有趣、有效,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會樂在其中。我明白了上課不能隨意連問,簡單追問,習慣性碎問,而要問一些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問題。

第四:餘老師的課沒有花架子,沒有高談闊論的言語

他是憑藉他的睿智和學識、他的恬淡與從容,他的經驗和能力,“潤物細無聲”地把學生帶進他創設的“問題王國”之中,學生在他的獨具匠心地引導和無痕的點撥下,智慧的火花時時迸發出來,師生產生強烈的共鳴,問題被一一突破。

我折服於餘老師課堂教學設計的獨具匠心;折服於餘老師課堂教學設計的環環入扣;折服於餘老師有效問題的設計精練簡化而能夠統領全局的妙絕。同時,我還折服於他的睿智、踏實 ,他的從容、瀟灑,折服於他的微笑提攜後輩,誨人不倦,折服於他的.精湛學養,高超教學藝術。

他的講座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我想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更加大膽的探索,不斷加強理論學習,紮實自己的基本功,勇於創新和開拓,使課堂教學更加高效,更加充滿活力!

餘映潮講座心得體會 [篇3]

2015年12月13日,我們“語文名師研修工作室”18位成員與海港區全體骨幹教師一起觀摩了餘映潮老師的作文指導、講評課《學寫一個人物羣體》,閲讀教學課《赫爾墨斯和雕像者》,同時還聆聽了餘老師題為《國中作文教學研究三談》的講座,歷時一天,收穫滿滿。

餘老師的課,就像清水芙蓉,不加雕飾渲染,卻別樣鮮妍明媚。

此番已不是第一次聽餘老師的課,整體感覺就是餘老師追求一種教學的自然,一種語文教學的真味。聽餘老師的課是一種享受,他的課沒有刻意安排的過渡語,沒有對非預設話題的截堵,沒有生硬的功利性的牽引,跟着學生走,由着學生走,但是又步步均在掌控之中。就像是羽毛球高手與新手的交流,學生什麼樣的球他都能接到,然後再巧妙傳遞給學生,在不斷過招中建立學生的信心,又潛移默化地教給他們提高技藝的方法,讓他們在自我感悟中成長。提起他的課,總讓我想到這些詩句“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另外,餘老師的課與之前聽到的一些所謂優質課、課改課的最大區別就在於——“去浮誇、無花哨,精備課、求實效”。

餘老師的三節課的課堂引入均無導入語,直奔主題,為充分突破重點提供時間補給;餘老師的課主體部分鮮明突出,重視知識積累和能力訓練,重視學生實踐活動,或説或寫、或想或思、或答或評、或圈點勾畫、或重隨評隨記,關注學生差異,每個學生都能“動”起來;餘老師的課,重視共性知識和重點技能的反覆訓練,重視知識體系的構建和相關實例的支撐,重視教學資源之間的聯動和互補,讓學生“見其一懂一類”“知閲讀明作文”,促進學生的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餘老師的課,結尾部分總是餘音裊裊,於自然中巧妙地做好前後兩節課的對接。樸素、清新卻韻味無窮。

聽餘老師的課最大的收穫就是應該怎麼做才有機會成為優秀的語文教師,讓我們的學生更輕鬆愉快地取得獲取知識,提升技能。

首先,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必須吃透教材、精心備課,同時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

無論是在網絡上還是生活中,接觸過餘老師不止一節閲讀或作文課。回味餘老師的課,每節課都是一個創新,每節課都有獨特的一個或多個“知識能力”訓練點,每節課都有大量的課內或者課外“閲讀資料”輔助教學,進而突破教學重難點。餘老師的課總讓人覺得“切入點巧”“訓練點妙”“輔助材料恰切”,這些都來源於餘老師對語文專業知識的“精”與“通”,對於國中語文教材乃至高中語文教材的“胸中有丘壑”,來源於日常生活中的“多閲讀勤積累”,來源於始終如一日的“端正認真的備課態度”。

其次,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一定要多一些理性,要時刻保持一種研究的心態。

現在,關於“課改”,關於“語文教學”的新思潮、新理念層出不窮,可以説是百家爭鳴。國家、地方為我們創造了很多學習、借鑑的機會。肯定地講,我們一定要多多學習借鑑人家的優點,改正或彌補自己的不足。但是,我們也應該多一些思考,多一些自問,這樣的“方式方法”是不是全都適合我們的學生、我們的學情。“只有適合的才是最好的。”不能盲聽、不能盲從。好的理念、好的做法,要積極實踐、大膽實踐,但絕對不能盲目實踐,否則難免會落得“邯鄲學步”的下場。我不敢盲目認同餘老師對小組合作教學的“全盤否定”,但我絕對承認“小組合作教學在當今個體差異性較大的語文課堂上確實存在着不小的弊端。”

平時教學過程中,成功的失敗的課例,多寫一寫反思;關於字詞教學、閲讀教學、作文教學的一些饒有成效的做法,多寫一寫經驗總結;對於教學中存在的困惑、遇到的難以解決的問題,聯合組內同事,一起登陸網站查查資料,論壇發帖找人幫幫忙,確立小課題集體研究研究。餘老師,六十七歲高齡,都能克服克服年齡限制,與時俱進堅持做研究,我們年輕輕的有什麼不能?

再有,一個優秀的語文老師,必須要有對“教育事業”對“語文教學”充滿熱情。

在67歲的餘老師身上,我就看到了這種熱情。因為熱情,他把自己的閒餘時間都泡在了“讀書看報”“研究教材”“汲取營養”上,硬是把中學課本的每一篇文章都精心備了一遍,並在歷次講課中不斷修改;因為熱情,他不辭勞苦,講課、講座、現場答疑,一天連軸轉,仍不露倦容;因為熱情,用自己並不標準的普通話,不甚好的朗讀,放大情感效應帶着學生誇張讀文,走進文本走近作者,贏得學生的真心愛戴;因為熱情,他將中學階段作文教學按照不同標準分出那麼多序列,每個序列的每個點又找尋到那麼多課內外素材的支撐……試想,如果我們每一個教師都能拿出餘老師現在這樣的熱情,那麼我們勢必也能爆發出我們的小宇宙。

總之,這次的學習真是收穫巨大。因為我不僅僅在“閲讀教學”和“作文教學”方面得到了啟發和指導,更主要的是對於“語文教學”、“新潮教學理念”、“語文教學研究”有了更全面更系統的認識。感謝餘老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