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學講座心得體會(通用20篇)

來源:文萃谷 1.03W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自然科學講座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自然科學講座心得體會(通用20篇)

自然科學講座心得體會 篇1

在大一剛開學的這個學期我選修課,我選擇了自然課科學史這門課程 ,其實在我剛看到這門課程時我就貼別喜歡它,我就沒有考慮就選擇了它,無論它有多少學分,我都願意去學它,我覺得這遠遠不能用分數來衡量的。事實也證明我的選擇也是正確的,在這門課程中我也學會了許多關於古代近代的科學成果及科學的無限努力,學會了他們對科學事業的 無限的追求的精神,他們像一部記錄片,又是一本科學雜誌 內容豐富,涵蓋廣泛,在學習任務不算繁重的情況下,這門課程帶我穿越一個又一個時代,認識了一個又一個偉人,學習這門課程的確是一種精神享受。自然科學史不僅是改造世界的潛在力量也是人類精神世界不斷豐富和發展的寶貴資源 。自然科學發展的歷史是人類文明史的發展主線,是自然科學上的教育基石,它藴含着巨大的教育價值是有待開發的教育資源自然發展史是研究自然科學發展過程及規律的科學,它根據歷史的事實通過科學發展歷史過程及其規律的科學過程來總結分析,科學發展的歷史經驗並揭示其規律,在漫長的自然科學發展史上,近代從出現了三次嚴重的危機,並由此帶來了三次重大突 破,從而 推 動了自然課科學向前進一步發展。

自然科學是研究無機自然世界和包括人得生物屬性在內的有機自然地各門科學的總稱。認識的對象時整個自然界,即自然界物質的各類另行狀態屬性及運動形式。認識的在於揭示自然界發生的過程的實質,進而把握這些現象和過程的實質,進而把握這些現象和過程的 規 律性,以便解讀它們,並預見新 的現象和過程為在社會實踐中 合理而有目的地利用自然的規律開闢各種可能的途徑。自然科學的根本目的 在於尋找自然現象的來因。

科學的發展並不是憑空進行的,而是必須以已有科學成果為發展的起點,當時已有的天文學數學的發展為力學的創造了前提,而力學發展比較完善狀況有促進了哲學的上機械自然觀的形成。因為從人類的認識規律上看,人類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是從簡單到複雜,認識機械運動是科學認識的第一任務,在科學認識第一階段暫時把事物看成彼此無關的固定不變的東西進行研究是可以理解的,一旦科學家們把一切高級複雜運動都簡單類比為機械運動,並且把力學中的外力照搬過來就變成了否認是事物內部矛盾的機械外因論,他們認為,自然界絕對不變,自然界只是有時間上的擴張,展現其多樣性,而在時間上沒有變化,沒有發展歷史,不變的行星一定始終不變的繞着不變的太陽天運行,由於當時人們不理解物質的發展,不能回答自然界的一切從何而來,最後只有歸結於神的創造力來解釋,自然科學在這是又回到神學之中。

總之,在18世紀中葉以前,自然科學研究主要是運用觀察,實驗分析,歸納等經驗最後達到記錄,分類,積累,現象知識的目的,在18世紀中葉以後,由於啟蒙運動的發展自然科學便便走進了理論的領域,而在這裏經驗的方法就不在用了,理性思維就是在這一時期所運用的,理性思維就是對感性材料進行抽象和概括,建立概念,並運用概念進行判斷和推理,提出假説進而建立理論或理論體系,19世紀道爾頓的原子理論阿伏伽德羅的分子學説,門捷列夫的元素週期表以及康德的星雲假説開始都是以假説的形式出現的,不過康德的星雲假説在開始時並沒有得到人們 的重視,直到19世紀,自然科學不斷揭示出自然過程的辯證性質,才最終在哲學領域敲響了形而上學的鐘表。

當今時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社會化高速化發展的趨勢和特徵日益明顯,我們隨時都可能面臨新的危機和挑戰,我們只要不斷開拓進取不斷創新,科學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

自然科學講座心得體會 篇2

從剛進入大學到而今大學四年生活即將結束。此間聽了很多場的講座,現在就聽過的人文與科技講座談談自己心得。

科學和人文從來都是兩個性質不同而又相互聯繫着的領域,它們代表着人類探索研究自然的兩個方面的成就,同時也代表着人類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和精神狀態。人文精神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表現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對人類遺留下來的各種精神文化現象的高度珍視,對一種全面發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精神,也可以説是一種主體精神。其核心就是把人作為評判一切的標準,作為一切行為的出發點和歸宿。科學精神,是人們在長期的科學實踐活動中形成的共同信念、價值標準和行為規範的總稱。科學精神就是指由科學性質所決定並貫穿於科學活動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狀態和思維方式,是體現在科學知識中的思想或理念。實事求是,是科學精神的核心;開拓進取,是科學精神的活力。科學精神要求我們要堅持以科學的態度看待問題、評價問題而不借用非科學或者偽科學的手段去解釋和看待。

人文精神也可以説是藝術精神,亦即詩意的精神。這種精神以想象為其主要特點。它並不是要真實的反映現實,而是在脱離現實的基礎上進行創造的意識活動。人文精神追求人的多元化發展,主張每個人都應當是有個性的,在此意義上常常發展為個人主義。多元精神堅持價值和意義的多樣性,反對統一化、普遍化的要求。人文精神有追求永恆價值的傾向。人文精神有超出目前的狀況、不計較當前的得失,尤其是物質利益得失而為信仰、目標或價值而獻身的傾向,具有非理

性的特點。科學精神,是一種實證精神,是屬於理性思維的範疇。理性的本質就是符合邏輯和規律,就是要有可控制性,就是要按部就班地進行活動,而科學最嚴格地體現了這一點。科學必須成體系,必須具有嚴格的邏輯自恰性,必須精確等等,這些都是理性特徵的體現。

在進行高等教育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對科學應該保持怎樣的態度,結合人文教育深化科學精神培養,努力培養學生學以致用,並在未來的工作中創造出有價值的新概念、新體系、新方法。學生科學觀的建立是高等教育的目的。

教科書是現代教育中最有效的學習工具,它是經編排而成的知識體系。只要從頭到尾接受它的灌輸,循序漸進,就可以全面而完整地掌握這個學科。但是,人們在把握以先輩們的智慧薈萃成的知識體系的同時,常常忘記了它的反面:因為省略了這個學科漫長的發展過程,把人們在生生不息的探索過程中的不同思路、不同表達方式、還有不完善或錯誤統統去掉了,留下來的雖然是目前為止這個領域裏最正確的知識,但它的生命卻凝固了。人們通過教科書掌握知識、應付考試,用它解決具體問題,但人們也被它禁錮了思想,把它當成真理的標準,難以發現它所有的缺陷,就導致難以永遠走出它的思維框 架。專業人士樂於重複有限的科學事實,而缺乏有想象力的大膽假設和艱辛論證,從而導致沒有創造性的科學追求。有些中國學生去美國後,發現自己掌握的知識遠比那裏的同齡人多,就因為教科書灌輸式的學習模式。但是,他們缺少獨立思考的體驗,沒有無數試錯性的遊戲,沒有個人化的即興探索,獨立工作、探索創新的能力遠不及別人。

所以,我們教師在進行教育時,要培養學生建立起正確的科學觀。我們要培養學生反對知識迷信、科學崇拜、科學主義、教科書主義,建立為求知而求知,為科學而科學的精神,培養學生對科學對理論敢懷疑、敢探索、敢想象的態度,而不是對科學頂禮膜拜,奉之為遵守客觀規律的迷信。

要克服教科書教育的缺陷,一方面要從課程教學本身着手,課程設置應當適當社會需求;上課應當有更多的對話,更多的思考;多一些學科歷史,多一些前沿領域的最新進展,多一些問題,包括還沒有解決的問題。另一方面要從課程之外着手,學校不僅是上課的地方,還是自修、研究、對話、交流、遊戲、實踐的園地。

教育不僅是文化的傳承、擴散和推廣,也是文化的創造和再生。科學精神立足於特定的哲學、信念,並依託廣泛的文學、藝術修養,專業研究不是科學探索的全部內容。科學創造力的源泉在於廣泛的文化修養,其中主要是人文修養,而不是單純的科學知識本身。任何學科,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都是通向自由的階梯。一切思想在它最終的狀態下是一致的,共通的。科學的每一重大發展都與非科學的滋養有關。哲學構成各種文化形式、各門學科內在的思想基石。

總之,在高等教育中,倡導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結合,是戰勝“科學迷信”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必然選擇。作為高等教育的主體,教師更要重視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教育,必須明確科學和藝術是不可分的,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它們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力,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所以,要求教師在教學

過程中注重科學素質和心理素質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倡導科學精神、道德素質與人文精神的結合。

自然科學講座心得體會 篇3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叫《觸摸科學》的書。裏面的第一部分內容講的是是氣球魔術表演。它的第二部分內容講的是一些很有趣的科學小實驗,我們可以照着書上面一起做。最後,第三部分講的是校園智力大競賽,由他們自己動手和動腦來設計製作完成,比賽很精彩,每個同學都動足了腦筋。我覺得他們都很厲害,真想自己也去參加。

看了這本書我覺得我們的衣食住行,哪裏也離不開科學,生活中處處有科學,只是沒有注意罷了.就像每天早上我們喝的牛奶,怎樣喝才營養最全面、比例最合適,且最容易被人消化吸收呢?正確的方法是:早餐先吃麪包、糕點等,再喝牛奶,這樣會使營養更加 平衡。同時,喝牛奶不要同時吃巧克力。因為巧克力中的草酸會與牛奶中的鈣結合成草酸鈣,使鈣無法被人體充分吸收。牛奶加熱後為什麼會有層皮,那層浮在牛奶表面的皮是凝固了的蛋白質.牛奶中含有牛生長髮育的所有必需的營養成分,蛋白質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營養成分.蛋白質一旦受熱就會凝固.

同學們,你知道星星為什麼會一閃一閃的嗎,也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我們看到星閃閃,這不是因為星星本身的光度出現變化,而是與大氣的遮擋有關。 大氣隔在我們與星星之間,當星光通過大氣層時,會受到大氣的密度和厚薄影響。大氣不是絕對的透明,它的透明度會根據密度的不同而產生變化。所以我們在地面透過它來看星星,就會看到星星好像在閃動的樣子了。

看,通過科學我學到的知識多吧,同學們我們一起來讀《觸摸科學》這本書。

自然科學講座心得體會 篇4

今天,我們全體六年級的學生去學科。

早上剛進教室,收拾好書包,就坐着大巴車出發了。

到了科技中心,一共有三所國小,先排好了隊。提高班的學生單獨排隊,我們這些同學跟着班主任一個班,是一個男老師教我們。

老師先是給我們講了紀律,之後又給我們表演了一個小魔術,一個礦泉水瓶子,裏面有一個類似於口服液的空瓶,裏面裝滿了水,之後,裏面這個小瓶子十分聽話,老師讓它上,它就上;老師讓它下,它就下,還可以停在半空中。老師又給我們每個人都發了一個瓶子,讓自己去試驗。我自己稀裏糊塗地做,竟然成功了,輕輕一捏瓶子,它就可以隨意的上下運動。

自己操作了十分鐘,老師開始給我們一起做實驗。我們發現,小瓶子是否能上下運動與小瓶子內的水有關。當水多時,手輕輕捏,它就可以下去,而水少時,要費很大的力氣,才可以讓小瓶上下運動。

後來,聽老師講,這個裏面的小瓶子之所以可以上下運動,是因為它滿足了一個條件大瓶是密封的。根據帕斯卡定律,當空氣別壓縮時,將壓強傳遞給水,水被壓入小瓶體種,它的重力增加,大於它受到的浮力,就像下沉;手離開礦泉水瓶,小瓶內壓強減小,空氣體積增大,將水壓了出來,它的重力小於它所受的浮力,因此它就像上浮;當手將對礦泉水瓶施加的壓力使小瓶的重力與浮力相等時,小瓶便懸浮在水中的任意深度。小瓶的沉浮是在外加壓強作用下,靠改變它的重力來實現的。潛水艇,就是用帕斯卡定律這個科學原理製作成的。

我們還玩了一些科學遊戲,並且老師也給我們一一講解它的科學道理。

學科真有意思,不僅玩了遊戲,還懂得了許多科學知識。

自然科學講座心得體會 篇5

這學期我擔任國小3至6年級的科學教學工作和微機教學,根據國小科學課堂教學的情況,我校具體情況和本人的教學經驗,談談我我這學期的體會。

由於中高年段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對科學上課時的要求較苛刻,咱們學校沒有實驗室,也實驗器材,但為了充分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我讓學生自己帶器材,雖然簡陋了些,但學生興趣濃厚,積極響應。同時平時充分發揮多媒體優勢,尤其高空拋蛋活動,全員學生參加,最大限度的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想象能力。

二、科學課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要培養科學課的課堂常規,如有條不紊的開展實驗,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及時地記錄觀察到的現象,能長期堅持觀察記錄,能傾聽別人的發言,能提出自己的見解等。發揮本校優勢資源,去操場參加實踐活動。

三、科學教師要樹立終生學習的意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

科學課的內容繁多,涉及到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地理等各個方面的知識,對教師的知識要求很高,因此我要及時補充知識儲備,同時要學會科學探究的技能,具備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這樣科學教學質量會更高。

教師應從教學的準備、教學的實施、教學的評價三方面入手,自始至終地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關注教學效益,關注教學中的可測性。同時教師還應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掌握相關的教學策略,以便於自己面對具體的情景做出相應的決策,獲取最大的教學效益。今後,我將一如既往地工作和學習,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做好國小生的科學啟蒙教育。

自然科學講座心得體會 篇6

今天,我去了“浙江省自然博物館”,裏面的東西可多了,非常有趣!

一進門,進入眼簾的是許多的自然標本,最大的是鯨鯊和灰鯨龍。我喜歡的棕熊等別的動物當然就是小標本了。再往裏面走就是“恐龍大展廳”了,裏面放着許多龍的骨架,我最喜歡的沱江龍,長6米,用四條腿走路,我擺出了很多pose和它合影。我和小朋友還在一隻蜀龍的化石下合影,這是屬龍脖子長長的,有12米呢,它也是用四隻足行駛的。

通過一條長長地電梯,我們來到了二樓,二樓講述的是“地球生命的故事”。一個電子地球儀,不停的轉動,把地球每部位都展現給看。過了一條長長的遂道,在遂道里我們看見了:銀河、金星、木星、睡醒……好多好多,我們就沉醉在這神祕的太空中。

到了礦物廳,裏面有很多的小水晶,好多珍貴的石頭。我最喜歡的是紫水晶。這一一塊巨大的水晶石,中間是空的,周圍的顏色呈淺紫色,越到中心顏色越深,我真想把這些深深淺淺的'紫水晶摘下來,做成水晶項鍊,水晶手鍊,水晶耳環,我帶着這些水晶,就成了漂亮的“水晶公主”了。

沿着一條長長的隧道拾級而上,到了三樓的原始森林,好多好多的樹,一片綠色。我們還體驗了一次當恐龍,我發現恐龍的兩隻眼睛看到的東西是不一樣的,媽媽告訴我這是因為恐龍的兩隻眼睛長在頭的兩側,不在同一個平面,所以看到的不一樣。

今天,我真開心,學到這麼多知識。可惜,時間有限,我們戀戀不捨地離開了自然博物館。下次我還要來,仔仔細細地觀察個夠。

自然科學講座心得體會 篇7

雙堡國小孔曉琴我參加了本月區教委舉辦的國小科學實驗員培訓班,通過學習讓我認識到,學生對科學興趣是學習科學最直接和持久的內部動力,對學生今後的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增加學生參與實驗和探究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實驗和探究的過程中體驗科學研究的方法,體驗學生的學習樂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國小科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首先在於教學思想的優化,應該樹立以下新的教學觀念。

第一是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為中心。

儘管教學活動需要師生共同參與,但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學生應始終處於中心地位,教師所做的一切都應該緊密同繞學生,以學生獲得科學知識的需要為目標.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課堂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平台,這是教學理念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沒有這種認識,就不能真正樹立起有意義的創新教育。

第二是創設教學情境,提高教學藝術。

少年兒童的年齡還小,心智還不成熟,情境教學是一種符合他們心理、生理成長特點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如果運用適當,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否則會弄巧成拙,適得其反。因此,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的“情境”要適合學生的知識基礎、認識水平、生活實際和年齡特點,使學生能弄得懂、想得到、學得會,又能激起興趣和求知慾,受到啟迪。

第三是學習過程比獲得結論更重要。

教學的目的不僅是為了使學生獲得某種知識的結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經歷獲得知識和運用知識的過程,以此讓學生們的心智得到充分發展,讓他們逐漸學會怎樣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繼而進一步激發他們探索的慾望,獲得創造的能力。因此,如何設計好課堂活動,使學生獲得發展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豐富而真切的心智發展體驗,是教學理念中的要義。

自然科學講座心得體會 篇8

4月11日-4月14日,我有幸參加了湖州師範學院組織的國小教師培訓。這次培訓雖然時間只有4天,但是我感覺收穫卻很深。

國小實驗室管理培訓,老師主要從搞好實驗室環境管理、教學儀器保管帳的管理、教學儀器管理、儀器的維護與保養、實驗儀器的使用等方面進行了講解。孫老師對3---6年級的實驗,從實驗材料、實驗過程、實驗結論等方面進行了講解,通過學習,我明白了作為一名老師,在平時的工作中,應做到如下幾點:

一、保持好實驗室周圍環境的整潔;實驗室、儀器室、準備室的佈局要合理;儀器櫃合理放置;營造實驗室的文化氛圍;實驗室的保管帳要建立賬簿、增減有據、賬物相符;教學儀器要擺放整齊,要定期進行維護和保養。

二、課堂教學應以探究為主 《課程標準》指出:“學習要以探究為中心。探究既是學習的目標,又是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途徑。”這意味着國小教育的教學策略將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髮展”轉變,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研”轉變,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在探究的活動中,在參與解決問題、參與做計劃、參與決策、參與小組討論、參與評價的過程中,學生們將所掌握的知識同他們從多種渠道獲得的知識聯繫起來,並把所學的內容應用到新的問題中去。

三、有了深刻的體會,就要把它付諸於行動。在以後的課堂實踐中我努力做到使課堂“迴歸生活和社會”立足於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主體性思想;立足於課內外結合,課堂與生活、與社會聯繫,促進知情意行統一的整體性思想;立足於學生社會活動的實踐性思想的合理教學思路。力求教學目標、教育內容的選擇與組織實施符合學生的生活邏輯。

自然科學講座心得體會 篇9

八月二日至四日,我們湖頭常識老師參加了縣舉辦的科學學習的集中培訓。在學習中鍾老師和王老師、朱老師、袁老師向我們講解了網絡大集體備課;科學課標;以及聽課觀摩等幾個階段的學習。讓我們感受頗深,是我們在理論上進行了新的充電,同時我更加明白了自己所承擔的責任的重大。

在網絡大集體備課的學習過程中,我學習到了什麼是網絡大集體備課;與以往集體備課有什麼區別和聯繫;網絡大集體備課的優點;集體備課的內容與範圍;大集體備課的要求;集體備課的集中誤區等等,通過鍾老師的深入淺出的講解,讓我們才真正明白網絡大集體備課真是勢在必行,真正使教師與學生、文本、實際相互聯繫,相互依託。更加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雙邊互動有機進行,更加促進了學生探究學習知識的興趣。同時也對教師本身能力發展的體現。

科學課標的學習,是我們更加清楚在教學實踐中如何進行教學,從哪些方面去培養學生的能力等理論的知識。這些知識的獲取從而使我們頭腦中原先一些淺顯的認識與誤區得到了有效的更改,給我提供了有益的幫助與梳理。

在觀摩課中,讓我們真正落座於名師的課堂上去聆聽、感受名師課堂的風采。讓我們真正體會到了如何去進行教學。

總之,通過本次科學學習培訓,讓我們不僅從理論上得到了昇華,而且從實踐上我們也進行了一次新的洗禮。我們要把本次學到的知識真正用於自己的課堂上去,使之優化我們的課堂,讓學生在和諧、愉快的環境中去通過自己的努力、探究來獲取知識。培養他們樂學科學、愛學科學的良好思想品德。

自然科學講座心得體會 篇10

世界上的大科學家,都是平凡人,他們可能生活在我們身邊。這本書帶領着我走進了科學名人們的世界,他們有的是數學大師、有的是物理學大師、還有的是化學大師……這本書讓我瞭解了他們生活中的小故事,學習到他們在科學道路上的小故事。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的故事,這個故事主要講:在1666年,23歲的牛頓總被一個問題所困惑,經過了蘋果掉地的事件,於是,他發現了萬有引力的定律。這個故事告訴我,要對平常的事物有好奇心,要勤于思考,經過努力證明自我的想法。我二年級上語文課時,從來不舉手回答問題,對教師的問題也不思考,此刻回過頭來想,我與科學家牛頓的學習方式相差太遠了,他那麼愛學習,那麼愛思考,而我呢?卻跟他相反,我要向牛頓學習,以他為榜樣,勤于思考,經常動腦。

魯班發明鋸的故事也讓我感受深刻,這個故事講:有一天,魯班一個人上山尋找木材,經過了手指被草葉劃破口子的事,魯班發明了鋸子,幫忙木匠們更加容易地採集木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也許一件小事,一次小的經歷,但它都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我覺得魯班是一個留心觀察生活的小事和勤動腦的人,我要向他學習,用我們的眼睛多去留意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從中學習,領悟到對於我們有益知識和技巧。

我們要以科學家們為榜樣,從他們的經歷中吸取教益,提高自身素質,有意識的培養良好的學習方式與生活習慣。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為祖國的發展和人類的提高做出應有的貢獻。

自然科學講座心得體會 篇11

xxxx年xx月xxx,在xxx中學我有幸領略了兩位教師的教學風采。此次觀摩,讓我對新課改和科學教學有了更深的認識。使我認識到了真正一堂好課應該脱掉花俏的外套,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更有效地讓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究,且學有所獲。

一直以為公開課是外在的絢麗,並不能真正做到知識的落實,是不適合作為平常課的。而此次的公開課讓我深刻感受到什麼才是有效的課堂教學,到底如何才能真正在課堂中提升學生科學素養。兩位老師的課件並沒有我想象中的美觀,但非常的實在、實用。他們的導入簡單明瞭,用時短,但又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感到他們並不是花很多精力來對課進行外在的包裝,而是如何挖深教材,講透教材。他們巧妙的引導與實驗設計,課堂教學是展示教師的教學智慧,只有閃爍着智慧,充滿着創意,課的內容才會生動、深刻。兩位老師幾乎每個實驗設計都閃爍着智慧的火花。每個創新都成了本堂課的閃光點,也是最值得聽課者學習的亮點。

課堂上,教師能主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設置懸念,為每一個學生提供了學習、探究的機會和有效的指導;能考慮到學生與學生間的差異,在探究、評價上具有多樣性和靈活性;能鼓勵和幫助(包括適時地提供工具,在必要的時候教給他們更有效地開展探究的過程與方法等)學生,引導他們最終能夠找到他們感興趣的現象和問題的答案,並引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

總之,我的這次學習使我深刻認識到自己在科學課上的不足,在這幾位老師的身上我要學習的很多,我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改進的方面很多,我一定會努力下去,讓我們的科學課真正的有所改觀。

自然科學講座心得體會 篇12

學習生命科學導論能讓我更加了解自己、掌握生命體的共同特徵,解開人們一直關注、觀察、研究的奇妙生命現象。

生命科學是一門博大精深而又複雜深奧的學科,從對生命科學的學科分類就可以見得,但它學習過程卻非常有趣,與我們日常生活非常貼近。

經過課堂上的解釋與圖片的説明,我對該學科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這對我日常生活中讀報、看電視或看課外書很有幫助。它給我很多的啟發,而它的啟發並不只是生命科學上,還有就是醫學上、科技上、農業上等其它學科。

二十一世紀是充滿希望的世紀,同時也是充滿挑戰的世紀,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人類面臨着一系列的問題,如環境問題、人口問題和能源問題等。這些問題的解決在很大程度上與生命科學和技術的進步有關。生命科學導論主要介紹生命科學知識和理論、生物體的組成、生物的新陳代謝、生物的生殖、生物的遺傳與變異、生物的多樣性以及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其中着重介紹了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和功能,基因的表達與調控、生物工程和生態環境與人口、資源的關係等與當今人類發展有密切關係的知識。

通過生命科學導論的學習對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擴展學生知識面有重要意義。

這學期通過對生命科學導論這門課的學習,大大地拓寬了我的生物視野!這門課不僅讓我瞭解到了生命科學的基本知識,而且讓我對生命意義的理解更加深刻。通過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讓我感受到許多生活與生物的聯繫,更加有益於我的全面發展。例如講到細菌時,老師通過對細菌結構的講解,延伸至微生物工程,讓我們瞭解到日常生活與生物息息相關。這就是視野的拓寬!本質的瞭解!

自然科學講座心得體會 篇13

1、激發孩子的熱情。熱情是積極的源動力。孩子對國小有嚮往之情的話就會樂意去學校樂意去學習,所以家長假裝無意在孩子面前説“哎呀,寶貝已經長大了,該去上國小了,真厲害!”“國小裏好多小朋友一起玩的!”等話語,激發孩子對國小的探究心,讓他可以以一個愉快的心情迎接國小。

2、培養孩子的獨立和自理心。國小裏孩子多,老師不可能像幼兒園一樣照顧到每一個孩子。所以家長要培養孩子的獨立和自理能力,最起碼要能讓孩子在沒有大人的情況下獨自解決的上廁所,喝水,吃飯等問題。

3、要陪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進入一個新環境,周圍都是陌生人,要培養孩子主動與外界接觸,主動交友的能力。學校裏小夥伴很重要的,讓孩子一開始就交到朋友可以提高孩子上學的積極性,讓他對學校充滿喜悦之情,而不是獨自一人,孤單無伴,對上學充滿厭惡。

4、要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老師無法全程陪伴的時候小孩子的安全意識很重要,家長要對孩子灌輸一些安全知識,比如説不要爬高上低,不要和小朋友打架,不要和陌生人説話等,讓孩子對自身安全有一定的認識,家長才能更放心。

5、忽然到了一個全然陌生的環境孩子有可能會很迷茫很無助,還有可能會大哭,這時家長要做的不是訓斥而是耐心安慰要告訴孩子他已經長大了,要學會適應環境,耐心引導和教導他與外界接觸的辦法,讓他得到安全感,,才能慢慢適應環境。

6、學習。國小學的課程與幼兒園有了很大的改變,家長要做好準備,給孩子進行適當的教學,讓他對要學的知識有一定的瞭解,有成就感才能激發上進心。國小一節課的時間要比幼兒園長,要培養孩子的耐心,讓他可以在這四十五分鐘內集中精神,認真學習。

自然科學講座心得體會 篇14

正式上課之前,xx縣教研室教研員xx老師對同學們發放了導學單。邀請學生自主朗讀導學單上的課文,同學們朗讀後,彭老師通過播放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們瞭解了課文《陌上桑》(節選)的背景資料,讓學生藉助拼音讀順課文。通過反覆朗讀,讓學生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以及課文內容的含義,再由各學生小組討論文章所描寫的內容可分為幾層涵義,並邀請各組展示自己的討論結果。通過提問學生:從哪些地方讀出羅敷之美?引導學生再次朗讀課文。最後彭老師通過出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圖片這一拓展延伸,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文言文教學,根據語言文字去想象。彭老師通過導學案教學,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課間時,在教官的帶領下,學生們井然有序地排隊做課間操。良好習慣的養成對中國小生來説是一生的“財富”。

第二堂數學課是由xx縣第四國小xx老師主講,孫老師能以例貫穿課堂教學,引發學生思維、討論,促進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並能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使學生融入當時的情境,為學習知識做了很好的鋪墊。教學思路清晰,教學實施恰當,教學效果較好。

End

最後,由xx縣教體局xx局長對參與教研活動的全體老師,給出了建設性的建議。xx局長的談話結束後,每位老師通過聽課開闊了眼界,同時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更加明確了今後教育教學的方向、方法,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作為一名教師任重而道遠,應不斷學習、提高以完善自身,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更上一層樓。

自然科學講座心得體會 篇15

兩位老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所表現的解決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體現了素質是很高的。在教學觀念上能利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教學,方法靈活、面向全體。在基礎知識的處理上,做到了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指導學生小組討論歸納、總結知識規律。在基本功、技能方面,展示了教師的綜合能力、應變能力強,處理突發問題適當合理,從而達到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培養、提高的目的。

通過聽課使我對科學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1、利用教學資源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充分利用現有教學資源,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發揮教具得最大作用,精心組織教學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從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科學、研究科學,指導學生把學習到的科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中去,使學生親近自然,感到學習科學的快樂,提高自身的科學價值觀。

2、注重教法、多激勵少批評,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要注意教法的靈活運用,充分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有效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少批評。調動學生積極合作、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情感,面向全體,是每一個學生都能成才。

總之,我聽完這兩節課後觸動很大,包括其他老師的評價和兩位教研員的總結都使我收穫頗豐,我一定在今後教學工作中學習他們的優點,改進自己的不足,盡心竭力把科學教學工作做得更好一些,把咱們的孩子真的引向科學的殿堂,讓他們感受到科學的樂趣,做一個合格的科學老師。

自然科學講座心得體會 篇16

大腦是一個極其複雜的機構,我們教育也和大腦這個機構緊緊地聯繫着。教師要了解學生腦科學的發展,引導學生正確用腦,知道在學生不同階段上要發展學生相應的什麼能力。大腦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的機構,掌管着我們人體的各種技能。而我們教師要做的就是積累一些腦科學知識,關注學生大腦的發展變化。關鍵要看學生處於什麼年齡階段,有所針對培養學生相應的能力。在相應的年齡階段,培養學生相應的能力,學生的能力會得到迅速提升,有着事半功倍的成效。系統地分析和整理神經科學的研究成果,並將其自覺用於教育教學實踐上,對於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幫助教師,家長和學生個人樹立科學的學習觀和發展觀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這種研究兒童的基本能力需要與時俱進,社會是不斷髮展的,我們的學生羣體也是在不斷髮展的,教師的能力也要跟上時代的發展,這就需要教師要有終身學習的觀念,活到老,學到老。和國外相比,我們人均閲讀量還很低,有人説,到機場裏看到亞洲面孔的東方人,看書的通常是日本人,而不看書的一般就是中國人了。隨着信息時代的來臨,我國隨之產生一種新羣體“低頭族”,走路看手機,吃飯玩手機,公交、地鐵上玩手機更是普及,瀏覽紙質圖書的人越來越少了,這個現象需要我們深思。

專家聲稱程序研究作為兒童研究的核心內容之一,關注程序和破解程序,可能是破解一個民族和國家的文化邏輯或文化密碼的一把鑰匙。都説明了世界各國對腦科學的關注越來越普及,腦科學的發展對於整個世界越來越重要。我們教師這個羣體,也是開發學生腦科學中的主力。平時的教學活動教師要注意開發學生頭腦,釋放學生頭腦,讓學生可以更加茁壯成長。

自然科學講座心得體會 篇17

這次實踐我是選擇了在服裝店做的工作,我也是對服裝這塊有很多的,而且也是在大學過服裝,但是做銷售卻是從來沒有過的,通過這次的工作,我也是知道,原來我們設計人員眼中覺得漂亮的衣服,可能在普通人的審美里,或者在購買時候的選擇可能不是那麼的值得去購買,除了有價格的因素,也是有很多實用性的原因,像我們設計很多時候考慮的是這件衣服的美觀性,而很多時候沒有考慮到它的成本,材質,是否真的合適普通人日常的穿着,而這次銷售之中也是讓我更加的懂得,做好設計,不是好看的就行,那樣的可能只是個花架子,只有真正實用,消費者才真的會去買單。

在銷售之中,我也是知道,不但是要對服裝有了解,對於消費者的一個心理也是必須要有了解的,才能更好的把銷售給做好,讓來買單,一件衣服,材質什麼,穿着效果再好,如果客户的需求沒有那麼多,或者預算本來就不合適的話,你怎麼説,客户也是不會買單的,所以也是在銷售之中讓我明白,只有清楚了客户的需求,那麼才好去推薦,像有些客户就喜歡純棉的,如果是其他的材質,你説得再好,他也是不會理睬的,只有你把純棉類型的推薦給客户,客户才會真的買單。而對客户心理的瞭解也是我之前並未有接觸過的,通過銷售讓我明白,瞭解客户的一個需求,才能是真的去把工作給做好。

通過這次的實踐,也是對於我的設計有了更多的一個瞭解,我更加的明白想要做好設計,不但只是圖紙上的漂亮,而且也是需要更多的去了解市場,瞭解客户羣體,知道真正的需求是什麼才行,我在學校要學習的東西也是還有很多,在今後也是要多去涉獵,才能把我的專業學的更好。

自然科學講座心得體會 篇18

這個20xx年9月17日,我參加了縣教研室舉行的國小科學研討活動。聽了《液體的熱張冷縮》、《探索宇宙》、《一天的垃圾》三節精彩的課,第四節有三位老師精彩點評。下午,倉老師還作了題為《探究——科學課之魂》的專題講座。一天的時間匆匆而過,留給我們更多的是收穫、反思。尤其是下午倉老師的講座,使我受益匪淺。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一、這次活動給我傳達了當前科學課的教學要求,既要改變以前常識課中的重知識輕過程的教法;也要改變新課程改革以來,許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重過程輕知識的現象,往往一節課下來,學生既沒有掌握方法,也沒有學到科學知識。教師誤以為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就拼命進行探究,拋棄了知識的傳授,結果得不償失。

二、教師要立足教材,不拘泥教材

老師要做到立足教材,不拘泥教材,變教材為用教材,發現、蒐集可利用的教學資源。課本只是教學的工具,是學生學習的一個媒體。可要求學生通過各種途徑蒐集與課文有關的資料,來充實課文的內容,從而對教材有所拓展。

三、科學課要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學素養。

本次活動中教師的課體現了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獨立進行探索、實驗和研究。把科學視為一種有意義的探索過程,從“提出問題、進行假設(猜想)、設計實驗、交流、驗證假設”這些步驟來進行。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中,孩子們積極思考,認真做實驗,細心觀察,細緻記錄。孩子們的探究精神和科學素養得到了培養。

總之,本次活動所帶來的新課程教學理念,讓我深受啟發,使我獲得了課堂教學的許多實用經驗。

自然科學講座心得體會 篇19

通過學習學校印發的學習資料及網絡上的相關內容, 我認識到:腦科學理論是教育科學的重要基礎理論,人的學習活動,本質上是腦力活動,腦是思維活動的物質基礎。在學習活動中,人的認知活動,心理活動,思維活動,其實都是腦的功能。作為一名教育者,如果只研究教學方法,而不結合人類本身的機體特徵和規律,有些付出,就是徒勞無效的,教育也不可能是有效的。

通過學習,我瞭解到人的大腦發育存在“敏感期”和“關鍵期”,在這兩個時期,大腦可以非常容易獲得認知和技能,而錯過了,儘管也可以獲得,但是相對比較困難。雖然我的教育對象已經錯過了語言學習的“敏感期”和“關鍵期”,但是根據大腦發展的“可塑性”特點(即人受學習、訓練以及經驗的影響,大腦皮層會出現結構的變化和功能的重組),我們還應為學生們提供適宜的刺激和材料,以促使它們的大腦發生可塑性的變化。鼓勵他們擁有繼續學習和終身學習的信心,合理安排時間,使其大腦產生可塑性的變化,並將學習的成果固化下來。 特別是看到《腦活動所謂20個基本特點中》特別強調了“閲讀的作用極其重要”讓我感到語文課堂應將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進行有質量的閲讀。

我由此也產生了一些疑問,需要在今後的繼續學習中得到解釋,以指導我的教學:

1、 材料中提到“大量的語音訓練和形——音轉換訓練可以促使發展性閲讀障礙的兒童左側頂葉和顳葉的激活水平達到正常人的水平”,這對我們的語文教學有什麼啟示?

2、 從腦科學來看,我們在生詞的教學中(高中段學生)是應該先給學生書面語還是手語更利於語言的理解和記憶呢?

3、 如何運用“習慣形成的機制”形成聾生良好的閲讀習慣?

自然科學講座心得體會 篇20

20xx年9月22日—26日,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我和z老師一同在z市黃島參加了z省科學學科教學研究年會的聽課學習。現把學習情況總結如下:

這次學習時間較長,共有50節省級優質課展示比賽,分兩組進行,每組25節課,我選擇在一組聽課。

首先,我按時聽課,儘量詳細地做好聽課記錄,有的課做成了教學實錄。講課教師向我們展示了他們的教學藝術,特別濟南、z的幾位教師的課非常好。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很多,最大特點是,都重視了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例如:大量時間讓學生自己討論設計實驗方案,反覆交流,幾個基本成型的方案形成後,再按照自己的設計實驗,最後交流總結得出結論。

其次,講課教師的語言功力深厚。把整節課的各個環節都串聯得行雲流水、瀟灑自如。特別是處理學生的各種回答方面,顯示了很高的語言藝術和知識修養。這一點,我想今後我要一方面豐富自己的科學知識,另一方面學習熟練地掌握優秀教師的一些連接語言。

第三,鼓勵學生大膽猜測。學生已經有了一些生活經驗,讓學生根據經驗猜測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而且猜測也是可以讓學生提出更多的問題。

第四,教學導入多種多樣。有的直接問題導入,有的情景激趣導入,有的遊戲魔術導入……適合教學內容的導入可以直接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將自己完全融入課堂。

第五,積極和與會教師進行交流。

聽課後,和同去的教師做簡短的認識交流,分析該課的優點和缺點,確定值得學習的地方。講課教師也毫不保留給我們解釋他的一些小祕密。自己感覺收穫很大。

最後,感謝學校領導給我們這麼好的學習機會,通過學習,加上回來後的自我消化提高,相信自己在專業教學方面一定會取得更大進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