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階段小結(11篇)

來源:文萃谷 2.4W

不經意間,工作已經告一段落,相信你會有不少的收穫吧,不如讓我們小結經驗,展望未來。你想好怎麼寫小結了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課題階段小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課題階段小結(11篇)

課題階段小結1

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語文學習中的發展性評價策略探究是本學期我所申報的市級課題。本課題主要是針對現行中國小學生評價與考試製度同我校學生實際要求不相適應的現狀,特別是要解決對學生評價“過於強調甄別與選拔功能,忽視改進與激勵功能;過於注重學習成績,忽視學生全面發展與個性差異;過於關注結果,忽視學生髮展過程;評價方法過於單一”等問題,克服由此產生的弊端,探索形成與新課程相適應的、適合我校學生特點、可操作性和實效性強的學生語文學習與語文綜合素質評價方法,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與語文能力的提高。評價是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於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為建立以“發展功能”為核心的符合教育方針和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新的評價體系,科學地評價學生素質發展狀況,並據此引導教師去改進教學,完善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去認識自己,找到發展的方向和立足點,更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我將本階段工作總結如下:

一、課題遵循的原則:

通過研究探尋在我校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語文學習中如何開展發展性評價策略探究的途徑和方法,積累切合我校實際的、有自己特色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語文學習發展性評價的教學經驗。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語文學習現狀進行科學的測查分析,掌握基本情況,並針對實際提出相應的教育教學對策。增強外地務工人員子女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促進語文學習的全面發展。

1、主體性原則。學生是評價中的主人,在評價過程中,始終以學生為主體,採取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對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加以評價。在小組評價中,由組長組織小組成員進行評價分析,教師主要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的情況,關注全班出現的共性問題,適時地指導點撥,起到指點迷津的作用,學生能自己解決的絕不包辦代替。例如,在字詞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在小組裏相互檢查字詞掌握的情況,對於不認識的字大家互動幫助,教師只是對出現的共同認為難掌握的字,加以指導點撥。這樣有的放矢地教學,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全面性原則。評價的內容應是全面的、多方位的,既有終結性評價,又有平時成長記錄;既測查知識,又測查能力,同時還要測查學習習慣、情感態度、認知方式等非智力因素的發展情況,記錄學生平時表現、興趣、潛能等,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3、民主性原則。在評價過程中,學校、教師和家長把學生當做平等合作的夥伴來對待,克服傳統評價把學生及其他一切有關的人都排除在外,造成評價者和被評價者之間產生緊張、對立的現象,充分發揮民主,尊重學生評價的權力。學生可以評價自己的學習和同學的學習,還可以評價教師的教學,甚至可以評價教材,發表對教材的不同看法,從而塑造創新性人格,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

4、個性化原則。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在課堂上,教師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展示,注意發現每一個學生的優點,特別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的閃光點或進步之處,及時給予評價鼓勵,使他們看到自己某一方面的成績,而這一點成績必定會促使他們在其他方面努力,以求獲得更大進步。如激勵大膽發言時,教師這樣評價:“你的觀點我同意,可是你發言時聲音得響亮些,你大聲地再説一遍好嗎?”在評價中,還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給學生充分的自由發展空間,在自評、互評中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自己收集有意義的材料、自己最滿意的作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充分尊重學生的尊嚴、人格,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

5、發展性原則。評價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提高,在評價中,注重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努力程度,引導學生通過對評價結果逐項細讀,對照反思,全面瞭解自身的素質發展狀況、發展水平、發展差異(優缺點),從而發揮評價的導向、激勵、改進的功能,找到繼續發展的方向。

二、課題主要操作方法

1、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僅僅依憑一、兩次測試就認為完全評價出學生的真實語文水平的做法往往會出差錯。我們採用成長記錄的方式,收集能夠反映學生語文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資料,如學生平時的表現和興趣潛能的記錄、學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結、教師和同學的評價、來自家長的信息等。期末我們又進行朗讀、背誦、口語交際和綜合內容的筆試,對學生本學期的學習狀況評出星級。這樣,既詳細地記錄學生一學期的學習過程,又全方面地測出學生的語文水平。

2、自我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家長參與相結合。《課程標準》指出:“實施評價,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合。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還應該讓學生家長積極參與評價活動。”這就改變了過去的評價由教師一個人定論,學生處於被評價的被動地位的評價形式,構成自我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家長參與的整體評價體系,充分發揮他們的評價作用,每月定期對學生的知識、能力、勞動、衞生、行為習慣等加以評定,評出等級;建立聯繫本,不定期地與家長聯繫,從而使學生能客觀全面地瞭解自己,體驗成功,看到不足,明確努力方向;教師又能從評價中得到改進教育教學的反饋信息,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得到矯正性的信息反饋。

一是自我評價。根據本人答卷情況,結合本單元所學情況,學生自行評價,得出等級,從中找出優點和不足,自己找准以後的努力方向。

二是小組評價。由小組長帶領組員相互評價,使學生在評價中瞭解他人之長處和自己之短處,在今後學習中自我完善。

三是教師評價。教師用鼓勵性的語言評價學生這一段時間的表現,鼓勵學生進一步發展。四是家長參與。家長每月為學生的課外學習加以評定,如實填寫問卷調查,實事求是地彙報孩子在家的表現,提出希望。同時,使教師及時瞭解學生的課外學習表現情況,有利於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家長的參與也是極其重要的。召開家長會,從“培養興趣”“端正態度”“訓練習慣”“開發智力”“培養能力”等幾方面與家長交流,有利於家長用正確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

3、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課程標準》指出:“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更應重視定性評價。”這就要求學校和教師既要對學生的素質狀況進行量化處理,又要對學生的素質狀況進行質的鑑定。針對學生渴望得到他人認可和表揚等心理特點,在評價結果的表述中,實行“等級制”,並把“等級制”化為形象化的標記,如五顆星、三角等等,從而真正使“等級制”對學生的語文學習起到一種激勵和促進作用。例如,在教師寄語中,教師結合學生的日常表現,用激勵性的語言評價學生這段時間內的表現,肯定學生取得的成績,指出不足,從正面引導學生進一步發展。

4、實行“重試”制度。重試,就是當學生對自己的成績不滿時,可以再考一次。教師要給學生留出充分的複習時間,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權利。在評價中,學生自行改正錯誤視為正確;當學生對自己的成績不滿時,可以再考一次,只要學生答對了在第一次考試中做錯的題,就説明通過改正過程達到了掌握的目的,在統計成績時,記第二次重考的分數。這樣,既找出了自己的不足,明確了以後的努力方向,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使學生想學、愛學、樂學,促使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

三、體會與思考

1、進一步建立多元化發展性評價體系,促進學生自主發展。《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教學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瞭解學生實際的學習和發展狀況,以利於改進教學,促進學習,最終實現課程宗旨,即提高每個學生的科學素養。我們所進行的多元化評價體系,不以評價指標套學生,將評價伴隨教學過程之中,採用分項測評、綜合評價的方法,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結果,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成功的喜悦,發現自己的閃光點和特長。評價方法靈活多樣,有教師觀察、與學生談話、學生成長記錄袋、評定量表等,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變苦學為樂學,以獲得求知的滿足感、情緒的愉悦感、學習的成功感。評價的內容是全面的,從三個緯度,檢測學生的語文水平,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促進學生潛能、個性、創造性的發揮,使每一個學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續發展的能力,為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2、建立多元化的發展性評價體系,有利於教師改進教學。過去,評價技術落後,過於注重對結果的評價,忽視對過程的評價。教師多半通過期末測試評判學生一學期的學習成績,既不能真實測出學生的實際語文水平,也不能實事求是地分析出教師教學的功與過,只是估測教學中的主要成績與問題。“評價建議”強調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更重要的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建立多元化評價體系,強化教師科學育人、全面育人的意識,使評價不僅僅是甄別與選拔學生,而是挖掘每個學生的發展潛能。教師從每月評價中,瞭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法,改進教學。從學生出現的問題中,找原因,有利於教師更加科學地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3、建立多元化發展性評價體系,便於與家長溝通。學校教育離不開家長的配合、支持,在多元化評價體系中,家長積極參與。為了讓家長及時瞭解到學生在校語文學習情況及教師及時瞭解到學生在課外語文學習情況,每月進行問卷調查、建立聯繫本,使教師可從自己的記錄和家長的信息反饋中及時瞭解到學生語文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進度,改進教學方法,還能瞭解到外部環境對學生學習語文的影響究竟有多大;同時加強了教師與家長的感情交流,有利於指導家長進行課外輔導。如在學生剛剛學習寫字時,楊蕾的字總是寫不好,我就在聯繫本上講明輔導的方法,家長按老師的方法輔導孩子,楊蕾的字很快寫得規範了。更重要的是由此可以看出,建立多元化評價體系,溝通了教師與家長的思想,架起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橋樑,大大提高家庭教育的力度,為學生的語文學習營造出了良好的氛圍促進學生自主發展。

本學期研究思路已基本清晰,輪廓初顯。在前面的研究中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存在着好多問題:

1、雖然在研究中想了很多辦法,但策略方法還顯不足,特別是學生成績不如意或某些行為表現達不到教師要求時,容易產生急躁心理,

2、關於課題研究方面的理論水平有待於提高。開課題研究工作以來,本人撰寫了多篇論文,但發表及獲獎率不高。

3、與外來工子女的家庭聯繫還不夠,還要進一步發揮家長的作用,提高外來工子女家長的思想認識,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優勢的問題。

其實在實際的研究操作中我們還有許多的問題,我會繼續努力,勇於實踐,真正通過科研促質量!總之,多元化的發展性評價體系的建立是以尊重學生的人格為前提的,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根本的,從全面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的要求出發,使學生客觀全面地瞭解自己,體驗成功,看到不足,明確努力方向;教師又能從評價中得到改進教育教學的反饋信息,從而真正實現其“導教”“導學”的目的。

課題階段小結2

伴隨着課程改革的浪潮,我校研究的課題培養學生應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的研究應運而生了。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讓學生擁有學習的能力,已成為當今教育教學改革關注的要點之一,也是素質教育的主要目標。而如何結合生活原型,培養學生應用數學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方法,真真切切地讓數學走向生活,讓教育迴歸生活,則是本校中年級課題組實驗研究的主旋律。

我們中年級課題組全體成員於20xx年9月開始全面啟動,按照學校課題實驗方案,對照大課題組的實驗計劃,本課題組第二階段實施階段的實驗工作亦已順利完成。在形成課題研究的基本結構模式基礎上,積極應用到理論和數學教學實踐中,並不斷拓展逐步深化。下面是對課題研究階段的一些工作進行回顧。

一、領導重視,召集成員精心制定研究方案

自20xx年5月起,校領導就把課題研究工作列入學校工作的議事日程。多次召集學校課題組成員和骨幹教師討論和研究實施方案,並要求課題組成員認真學習課程改革相關文件,研究分析學生認知結構,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瞭解實驗基礎,選定合適的具體目標。

二、加強理論培訓,提高課題研究意識

本學期,我們中年級課題組成員聆聽了校領導邀請的數位課改專家或參加過省、市級培訓過的骨幹教師或通過觀看錄象就課題研究中的熱點、難點問題作專題輔導,幫助教師解決困惑。校領導組織教師對本課題知識進行了多次培訓講座,組織課題組成員進一步學習課題研究的材料,確立了本學期的階段性研究任務和研究重點,並圍繞課題研究不斷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業務水平。在校本研修過程中,校領導多次為實驗教師創造學習的機會,如聆聽卓和平老師如何編制試卷的專題講座、市進修學校林培育老師在課題論證會上對本課題作專業引領等,分批派實驗教師分別參加市級數學科課堂教學評優觀摩活動、參加省級首屆英才杯智慧、互動、成長全國青年教師風采展示觀摩活動以及省第九屆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以及20102011學年莊頭國小等七校聯動活動、成功國小等十二校聯動、 可慕國小等七校聯動教研活動等。每位外出培訓的教師都能認真做好學習筆記、心得體會,帶回寶貴的經驗與課題組成員討論、彙報交流,以達到共同促進和提高。

三、組織實施,有條不紊

明確活動方式和方法。在校級大課題組設立一個理論資料子文件夾的基礎上,請專人負責收集資料教師收集理論資料於文件夾中,讓實驗教師閲讀研究豐富的材料,加深對課題的理解。同時設立一個實驗老師實驗反饋子文件夾,收集教師在實驗過程中的點滴思考與成果,達到成果共享。

組織實驗教師認真解讀課題申報方案、研究任務計劃步驟等相關理論知識學習,做好課題研究活動的有序準備。各實驗班制定切實可行的實驗計劃,並根據班級情況做好自調工作。

開展以課為載體,組織實驗教師進行課題研究與交流,同時,走出學校,參與課題校間的互動研討。

實驗教師以課題實驗後學生的成長為話題,組織參與式交流研究。

同時,整理好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發展資料,進行個案研究。

收集課題研究相關資料:研討課或案例教案、反思;班級研究計劃、總結;活動照片等

四、課題研究取得的成果

在上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在全體中年級課題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下,20xx年秋課題研究已進入深入研究階段,主要體現為:

(一)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實踐能力提高了

數學的內容既是抽象概括的,又是具體的、現實的,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存在。在數學教學中,走進生活選取數學化的生活材料,創設現實生活情境,促使學生髮現、思考數學問題,並運用觀察、操作、實驗、猜測、模擬推理、交流等手段和方法,使學生能層層剝去現實事例外飾的包裝,逐漸顯現抽象的質數學知識與原理。

隨着我校深入展開省級問題解決課題的子課題,學生不僅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通過種種渠道、採用種種方法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而且也親自參與收集信息、觀察發現和提出問題的過程,學生有了學習的主動權和寬闊的自由度,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提高了,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和提出不同的意見,同時,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交往也得到加強。

(二) 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在課題研究的半年多時間內,課題組成員以課題研究的切身感受促進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在課題研究中,大家養成了常研究,常反思,常總結的習慣;在加強理論學習的同時,課後能積極地反思,分析得失。今後,我們中年級課題組成員仍將齊心協力,保持着旺盛的熱情,迎接新的開始。

課題階段小結3

本階段在認真學習有關信息技術環境下有效教學策略和方法的相關理論基礎上充分研讀教材,努力優化教學設計構建有效課堂,總結如下:

1、本階段認真學習有關信息技術環境下有效教學策略和方法的相關理論,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認識到利用信息技術,其中最為直接的便是課件的使用。恰當地運用課件,使之與課堂教學融為一體,便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課堂也會因此而富有魅力。弄清楚了什麼是有效教學、什麼是點題對應;了弄明白什麼是策略和方法。

2、充分研讀教材,優化教學設計,利用網絡資源構建有效課堂。結合教材知識點對學生進行四個有效和三個對應即:有效的教學、有效的練習、有效的考試、有效的輔導(四個有效);做到知識點與教學目標相對應、知識點與學生練習相對應、知識點與學業考題相對應(三個對應);根據學生的實際確定學習方式;運用網絡資源組織教學設計,以及課後反思。

3、課堂上有效的利用網絡資源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創新教與學方式,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的積極性,

課題階段小結4

體育活動和其他教育活動是一樣的,是多種形式並存、共同發揮作用的教學過程。為了更好的激發幼兒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豐富幼兒的生活,更好的促進幼兒身體和心裏的健康發展,我園於20xx年秋進行實驗課題——《户外體育活動促進幼兒體能有效發展》的研究。有幸的是我們班也參加了這個課題的研究,經過一年半的時間,我們總結了許多關於這方面的經驗,但是也從中看到了自己許多不足,現將本學期的工作進行一個小結:

本學期初我們兩位老師為我們班量身制定了一個計劃來培養我班孩子體能的發展:在活動中我們努力提高幼兒參加活動的積極性,使每一位幼兒都參與到活動中來,讓每一位幼兒體驗參與活動的快樂;在活動形式上設計得多種多樣,均衡培養孩子走、跑、跳、爬等方面的能力,同時也讓孩子自由選擇自己愛玩的、感興趣的活動,充分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在設計活動內容上也儘量做到新穎,利舊利廢,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把身邊可利用的各種廢舊物品製成孩子們活動的器械,如汽車輪胎、拖布把、飲料瓶、易拉罐等。

實踐證明,户外活動對我班幼兒身心發育起到了顯著的效果。從本期進行活動的情況來看,我班幼兒的體質明顯得到了增強,幼兒動作的靈敏性、協調性、耐力和速度上都有着很大的進步。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促進了每個幼兒個性和潛在能力的發展,培養了幼兒勇敢、活潑、愉快開朗的,性格,充分調動了幼兒的主體能動作用,發展了智力和感知能力。同時在各種體育活動中我們老師潛移默化的培養幼兒各種良好的習慣和規則意識,使幼兒從小得到這方面的培養。

當然在這個研究當中我們也看到了自己不足的地方:第一是有時候我們老師怕麻煩,沒有積極為幼兒創設良好的活動環境,鑑於幼兒園户外活動形式多樣的特點,決定户外活動的設備、器材、玩具材料必須多樣化,這樣才能激發孩子的興趣,滿足孩子的實際需要。第二是沒有很好的注意活動中的科學化、興趣化,平時我們在組織活動時不夠科學,只是憑着自己的教學經驗去組織孩子的活動,孩子的對於活動的興趣我們激發得不夠。第三是關注個體差異不夠,有時候我們教師沒有盡力站在孩子的立場上,透過孩子的行動去把握孩子內心的想法,理解孩子獨特的感受方式。同時在整個遊戲活動中,大部分時間我們扮演的角色都是孩子的引導者而不是富有童心的遊戲夥伴。第四是給予孩子的自由不夠,因為我們怕孩子亂,認為活動的時候孩子亂了就不好開展活動了,沒有讓孩子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第五是給與孩子的安全意識不夠,孩子們缺少自我保護的能力,這些都是我們在下學期需要改進的地方。

鑑於以上不足我覺得我們應該做個有心人,使孩子從狹小的空間走出來,充分發揮户外體育活動相對自由、自主、輕鬆愉快等優勢,讓每個孩子真正的喜歡體育活動,陳鶴琴先生説過:“小孩是生來好動的,是以遊戲為生命的'。對孩子來説,遊戲就是工作,工作就是遊戲。”他主張給孩子游戲的機會,通過遊戲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每一個孩子都有無限發展的可能性,我們應努力創設符合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的户外活動,讓他們玩中樂、樂中學、玩中有得、玩中有創,更好的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課題階段小結5

課題階段性小結(1)

課題研究目前實施狀況:

1、幫助學生提高問題意識,養成愛提問題的習慣:教師在科學課的教學中,營造民主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敢於提問;創設豐富的提問情境,讓學生有問可提;教給正確的提問方法,讓學生善於提問。2、每班整理一個“有價值的問題”問題收錄本,並及時評價反饋,“有價值的問題”記入牛頓獎評分。3、科學教室裏的“問題庫”主題時時更新。4、有部分問題被直接解答,部分內容被作為探究主題。

課題研究的階段性成效:

1、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提問題的能力增強了。

2、由“問題庫”這個平台發現研究課題,組成實踐活動小組或實驗小組開展課外活動,孩子們的探究能力提高了。

3、由“問題庫”組織專題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4、由問題庫激發自主設計小製作的慾望,甚至產生小發明作品。

存在的問題及思考:

存在的問題

1、部分學生學習主動性欠缺,問題意識還很薄弱。

2、部分學生不能深入思考,提出的問題沒有價值。

3、學生擔任問題評價工作還存在困難。

下一步研究打算:

1、完善評價機制、實施到位,鼓勵學生一步一步養成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的好習慣。

2、建立課題研究電子檔案。

3、收集並學習相關理論知識,提升教師素養,有效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問題能力。

初期成果:

1、組內教研課3節。《消失了的恐龍》《槓桿》《學創造》

2、論文1篇。

3、“問題”收錄本8個。

4、課題方案、課題申報表、中期檢查表等。

5、相關教案等原始資料。

課題階段性小結(2):

注意在人的各項活動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任何一種活動都要有注意的參與才能順利的進行。幼兒的注意是以無意為主,有意注意的範圍很小而且注意不穩定。在教學活動中要根據幼兒的這些特點注意培養幼兒注意的穩定性。所以説幼兒的注意力的培養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那麼,如何培養幼兒的注意力呢?我就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的實踐談談我的一些感想、體會。

一、如何培養幼兒的注意力

(一)明確的活動目標,能促進幼兒注意力的培養。

注意要有明確的目標,實際上也是在培養幼兒的有意注意,發展幼兒注意,發展注意能力的中心問題。就是把幼兒的注意逐漸地由無意注意轉為有意注意。

幼兒在注意什麼時,就會去觀察什麼,思考什麼。所以,注意要有明確的目標,有了明確的目標,幼兒便能集中注意力。在進行活動時,象他們提出較具體的注意目標,他們就會把注意集中在具體的目標上,並懷着興趣去尋求答案。相反,如果沒有具體的注意目標,幼兒在活動中就會漫無目的地進行。

注意是為任務服務的,任務越明確,對任務的理解就越深刻,完成任務的願望越迫切,注意就越能集中。

(二)有效地活動方式,能促進幼兒注意力的培養。

《幼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活動要豐富多彩,以遊戲為主,有利於幼兒注意的集中與穩定。

遊戲是幼兒的主要學習形式,遊戲過程不僅僅是對幼兒綜合素質的培養,也是提高注意品質的最好訓練,遊戲時幼兒不僅自己要集中注意力,也需要關注同伴,這不就培養了幼兒注意力的集中性和穩定性。遊戲中不同角色的轉化實際上也就是注意的轉移訓練。所以,在培養和發展幼兒的注意力是千萬不要忽視了遊戲的重要作用。

(三)適宜的教學內容,能促進幼兒注意力的培養。

為幼兒選擇的教學內容必須要適合幼兒接受水平,具有新奇感。教學內容不宜過深或過淺。只有那些“跳一跳夠得到”的內容,才能引起幼兒的注意。如:幼兒認識宇宙飛船,組織幼兒討論“飛船靠什麼力量飛行?” “為什麼不從天上掉下來?”幼兒學習中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爭着發言。之後,組織幼兒折飛船。玩飛船,幼兒在動手動腦中對內容產生興趣,產生有意觀察,這有利於形成和發展幼兒的有意注意。

(四)良好的興趣,能促進幼兒注意力的培養。

培養幼兒的興趣,要採取誘導的方式去激發幼兒的興趣。興趣是產生和保持注意力的主要條件。幼兒對活動的興趣越濃,其穩定集中注意力越容易形成。所以我們應該培養幼兒廣泛的興趣,並加以為媒介來培養幼兒的注意力。

(五)適當的鼓勵,能促進幼兒注意力的培養。

當幼兒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做事過程中幼兒遇到困難,我們稍微地鼓勵一下他,我們要愛護幼兒的自尊心,多鼓勵孩子,如果我們能看到幼兒身上的自尊心和上進心,我們就把握教育他們的金鑰匙。在他們完成一件事時,要及時進行鼓勵評價,幼兒就會產生一種滿足感和快樂感。注意力也較易集中。

(六)合理的安排時間,能促進幼兒注意力的培養。

我們能給幼兒安排學習任務,時間不宜過長。根據心理學的研究表明,5—7歲的幼兒能夠集中15分鐘,所以學習一段時間後,應該讓幼兒學會放鬆,這就是勞逸結合。這樣,才不會使幼兒覺得疲勞,注意也較易集中。

在一年多的課題研究中,通過理論學習;參加培訓以及組織科研活動中有了一定的收穫也取得了一些成績。在這一階段的研究中我共收集有關師幼互動的資料11篇;寫觀察記錄22篇。

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繼續深入研究課題,探索出好的經驗和教學方法,通過有效的方法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課題階段小結6

外國語學校國小部於XX年初申報了課題“國小班主任專業化發展中人文關懷的實踐研究”。在獲得批准立項後,就開始了研究,現在把第一階段的研究情況彙報如下:

一、申報的基本理念。

目前的教育科研課題研究真可謂“課題林立,研究繁多”,但是在這繁華的背後,存在着十分嚴重的虛假與浮誇。我們認為,與其提出一個被證明了無數次的正確假設,進行重複性的研究,不如根據我校的工作特點和實際情況結合目前的課改需要,做一些實在的探索與思考。於是,我們把課題研究的重點放在如何提高班主任專業化水平這一問題上。本課題既是國小部新立項的課題,也是我校近年來在班主任工作方面研究的繼續和深化。

二、對研究課題的論證。

(一)課題名稱:

“國小班主任專業化發展中人文關懷的實踐研究”

(二)研究的基本內容:

1.關心學生需求,滿足學生需要。

2.學會賞識,激發自信。

3.走進心靈,建立互相信賴的情感關係。

4.優化班級文化,陶冶學生情操。

5.提升學生精神品位,豐富學生心靈世界。

6.喚醒學生主體意識,塑造學生獨立人格。

7.培養生命意識,建構終極關懷。

(三)研究的重點難點:

1.通過課題研究,提高班主任專業化素質,提升班主任人文關懷的德育理念,使教育者成為真正的精神關懷者,把受教育者的精神成長、人格完善作為自己關注的重心,從受教育者的實際需要出發,引導他們去探尋人生的意義,和諧地與人相處,實現精神的成長和超越。

2.以生命學、社會學、心理學等人文科學為理論指導,通過研究形成該課題系統的實驗方案、教育途徑、內容與方法。

3.研究中確立平等教育的思想,充分尊重研究主體,創設科學的人文教育環境。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四)研究的意義:

1.本課題研究是我校發展的需要。

(1)張家港外國語學校地處經濟發達的蘇南地區,是一所有8年曆史的股份制新學校,學生的家庭條件相對優越,許多學生在家養尊處優,倍受寵愛,心理脆弱,人情味淡化。反映在相應的行為方式上,就是對人不感激,對物不珍惜,對己不盡心,對事不盡責。

(2)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學校,由於家庭客觀因素,許多孩子從國小一年級起就開始住校,只有在週末才能與父母見面,他們年齡小,辨別是非能力差。遇到困難或心理不愉快,如果缺乏適當而正確的引導與溝通,容易對學習、對生活產生認識上的困惑與偏頗。作為教育者,應該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關注孩子的精神成長,引導每一個孩子認真對待生命中的每一天。所以,對少年兒童給予人文關懷,是我校發展的現實必需。

2.本課題研究是班主任專業化自身發展的需要。

德育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班主任專業化自身發展,呼喚着德育人文關懷的理念,呼喚着德育人文關懷的教育內容和方式,其真正的旨意就在於強調在德育的實踐中,使德育的引導、教育作用真正達到對人的現實關懷和終極關懷的統一,創造良好的社會人文環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促使學生達到自我覺悟、自我塑造和自我生成的人生境界,使學生自身的建設有可能真正地轉化為現實。強調德育人文關懷應成為班主任專業化德育發展的方向。

(五)研究的方法:

工作總結範文

1.觀察法:通過觀察收集資料,加強課題研究的客觀性、真實性和科學性。通過觀察,瞭解學生反常的情緒反應,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研究活動。

2.調查法:通過調查,瞭解學生當前主要的人文關懷缺失,掌握第一手客觀真實的材料。

3.個案研究法: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進行研究。

4.行動研究法:使人文關懷在發展中進行研究,在過程中進行研究。

5.經驗總結法:對研究中出現的問題和經驗及時進行總結、研討,以指導課題的實踐工作。

三、課題研究的進展

(一)注重實踐研究。

1.成立子課題研究小組。

期初,我們對子課題的研究進行了分工,每一位班主任都是課題研究的實踐者。我們堅持班主任學習和例會制度,結合工作實際,組織班主任學習有關教育理論和班級管理知識.學習有關領導,專家,兄弟校優秀班主任經驗;將《班主任》《輔導員》《德育報》等刊物上有實際指導作用的優秀文章印發給班主任;選送青年班主任參加市骨幹班主任培訓,心理健康輔導員培訓.這些做法對提高班主任的理論水平和綜合素質起到了一定作用。

2.每月組織開展優秀班主任經驗交流會。我們將我校優秀班主任的經驗作為寶貴資源加以開發利用,讓這些老師介紹自己的經驗和體會,暢談班主任工作的苦與樂,共同探討班主任工作中人文關懷的點滴經驗,探討如何改進教育方法。通過交流,使青年班主任懂得,優秀班主任成長的動力來自於"五心"――愛心,細心,耐心,恆心,關心,來自於對工作的熱情,來自於對事業的追求,來自於心甘情願的奉獻,從而自覺加強師德修養,不斷完善自我,學會反思,逐漸成熟起來.在彼此的帶動下,班主任積極探索,形成自己班級的教育教學特色。

3.每月組織班隊活動研討。

班隊活動課是班主任老師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徑,一次精心設計的班隊活動所起的作用遠勝於一百次空洞的説教。為促使班主任老師精心設計好班隊活動課,我們組織全體班主任在校內開展班隊活動觀摩與研討活動。主題由承擔活動的班主任老師自主擬訂,要求結合研究課題,立足學校德育工作。經過充分的準備之後,着統一校服,向全校班主任老師公開展示。活動中,每人認真填寫“班隊課聽課記錄表”,活動後,結合剛才的呈現加入自己的思考,在“評議”一欄中寫下自己寶貴的看法。

這樣的活動,引起了班主任老師對班隊課的重視,提高了班隊課的實效性,也給學生帶來了難忘的經歷,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

(二)注重理論學習。

1.學習“班主任專業化”理論,提高思想認識

開學初,積極引導班主任學習《人民教育》中有關“班主任專業化”知識,組織閲覽魏書生、李鎮西等班主任專家手記,通過理論學習使廣大班主任思想統一,認識明確:構建全員參與,團隊合作,組織互動,共同發展的學習型組織是班主任實現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發展的需要;也是改進班主任組織工作,推進骨幹德育建設的最佳選擇。

2.加強班主任培訓,鍛造優秀班主任。

根據我校對班主任工作的調研,結合學校辦學思想和隊伍現狀,採取學習基礎理論知識與先進經驗相結合,自學研究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方式,面向全體,分層推進,突出骨幹和青年班主任,旨在使參加培訓的教師學會運用教育理論分析教育現象,運用科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在研究中學習,在學習中研究,逐步提高教育能力。從而建設一支師德水平高,認識能力強,思想觀念新,懂科學,會管理,適合現代學生教育的班主任隊伍。這不僅僅是學校德育教育工作,指導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需要。

(三)注重整理歸納。

所有的研究都是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思考與歸納,所有的成果都是思考結果的整理與實施。所以,在研究過程中,對思考研究的結果,我們注意做到行動實施與文字整理並重。

1.形成了規範的班隊活動模式、班級管理模式。

2.提供有效平台,促進科研成果的交流推廣。以校園網、校報、校教科研信息等為校級陣地,為廣大教師提供發表自己文章的交流自己科研成果的平台。以校園網絡平台為窗口,進一步鼓勵每位教師撰寫教育教學案例、教育敍事、教學論文等,並積極發送至“博客”,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教育資源的共享,營造樂於探索教育科研的濃郁氛圍。

3.組織教科常規檢查評比,加強宣傳工作。本學期,我們與學校總部合作編印校報3期,校教科研信息5期,國小部教科研信息2期。進行了校級教科研論文隨筆、案例評比,評選出一批優秀論文,並把優秀論文推薦到報刊發表、參加校級以上論文評比。一學期來,教師在省、市級刊物發表、獲獎文章30篇,學生髮表文章、競賽獲獎25人次。

4.組織評比班主任優秀手記,並結集編印《走進心靈》教育敍事集。

?

四、存在問題:

1.課題組成員的理論知識仍較貧乏。雖然我們加大了課題組成員理論知識的學習,但在很多專業知識上,掌握的深度不夠,阻礙了課題的研究。需要專家的專業引領,對我們的實驗作出適時評價,為我們研究指明方向。

2.課題研究還需進一步深入,各子課題的研究工作要深入紮實。

3.由於此課題涉及的學科、教師都很廣泛,參與性強了,但帶來了實驗資料的收集量很大,不便於彙總及提升。對於實驗中所獲得的經驗,缺乏高質量的理論總結。

五、改進措施:

1.通過各級各類培訓,提高已有師資的科研水平。鼓勵教師不斷學習,將最先進的教育理論與經驗充實到自己的教育教學中來。

2.積極創設條件,邀請教育研究專家對我們的課題研究提出切實的意見和建議。根據階段計劃,各子課題組及時做好研究工作小結,學校課題組定期與專家組聯繫,及時將課題開展情況向專家彙報,取得專家的及時指導。

3.通過考核獎勵機制,激勵實驗教師積極探索,積累高質量的實驗成果。

六、後繼研究設想。

1.推廣、應用上階段的成果,進一步加強“內閣式”班級管理模式研究、班級文化建設與學生健康發展的關係的研究,不斷完善班隊管理模式。

2.形成科學系統的“人文關懷”班級、班主任工作考評機制。

3.深入子課題研究,激勵教師人人蔘與小課題研究。

4.及時總結推廣經驗,加強宣傳力度。

5.加強過程性資料的積累與整理。

課題階段小結7

由我申報的桂林市“十二五”規劃教育科研D類個人課題“字理識字法在國小語文低中年級識字教學中應用的研究”課題於20xx年7月獲得了立項,20xx年9月進行了開題。

課題開題以後,我在自己任教的班級中根據研究計劃和步驟積極實施研究。現向大家彙報一年來研究所做的工作和點滴成績。

一、課題研究的出發點

1.所任教學科、班級的特點

我所任的班級是我從一年級開始接任語文老師,至今已是四年級了。從低年級到現在的中年級的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都是主要的教學任務。從一年級的識字教學開始,我發現學生對於生字的讀音比較容易掌握,而對於一些漢字的字形常常容易淡忘、混淆,以至於學生在漢字的運用時出現許多錯別字、同音字用錯的現象。

2、教師在識字教學中運用字理識字法教學時遇到的困惑。

傳統的識字教學在字形教學時較注重漢字的結構及書寫筆畫指導,我們常常教學生書空漢字,每一筆每一畫都詳細指導學生反覆描紅、抄寫。這樣,一節課下來,課堂教學的容量有限,學生識記一些形近字的效果很不明顯。由此,我們的識字教學任務就會十分繁重,學生學習也會感覺枯燥。現在,我國國小語文識字教學倡導利用漢字的字理幫助識字。即利用字理識字的方法進行生字的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運用漢字構字原理幫助學生理解字義以輔助識記字形,從而加深學生的記憶,準確識記漢字。在我校,部分教師認為凡是不好記的生字都用字理識字法來教學,一節課的生字大量地運用字理識字法進行教學;而有一些老師則認為漢字原理太複雜,學生不易理解和掌握,乾脆用自己死記硬背的方法進行教學。我想,在一課的生字教學中如何有度的使用字理識字法幫助教學?又怎樣才能使字理識字法在低中年級的識字教學做到既有趣又有效呢?因此,我選擇了“字理識字法在低中年級的應用”作為研究的課題。

二、具體做法:

1、加強理論學習,深化課題理念。

課題研究要想深入有效的實施並推進,必須要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做支撐。所以我認真閲讀了“字理識字法教學”創始人賈國均的教育專著《漢字教育科學書系》,並充分利用網絡,搜索相關的文章,閲讀別人研究字理識字教學法的體會和論文。如:《走出“字理識字”教學的範圍框架策略》及黃亢美老師的優秀課例等。在《新課程對識字教學的新要求》中第四點要求運用字理識字法加強識字教學。在學習了理論書籍之後,我明白了漢字的顯著特點之一是它的有理性。將字理教授給學生,不但能豐富學習的內容,增加信息量,激發他們的識字興趣,提高識字效率,還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觀察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想象聯想能力、創造思維能力等。字理識字法就是:依據字理,析形索義,因義記形。在國小階段,運用字理要注意以下幾類字的教學:象形字、會意字、形聲字。

而在《國小教學參考》20xx年第一期的文章《字理識字法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的運用》一文中也提到這種中國傳統的識字法 ,只要運用恰當 ,其效果是其他各種識字、析詞法所不能代替的。因而 ,在識字教學中 ,充分發揮字理識字法的優勢 ,對提高識字教學的質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2、走訪調查,為課題研究收集數據,為實驗的開展打下基礎。

實驗前期,我對本班學生開展了走訪調查,調查主要內容圍繞兩個問題進行:第一是:在平時學習的生字當中,那一類的生字比較容易記牢,而哪些類別的漢字有特別難記住?第二是:對於難理解、難記的漢字,你通常會怎麼辦?通過前期的調查,我發現學生對於漢字中的形聲字識記最快,他們覺得一些獨體字的識記困難較大,而這類字很少有參照的漢字,字義又難以理解,而老師在這樣的生字教學時總是讓學生以寫代替理解,所以使用時常常弄錯和混淆。

3、以課堂教學為研究載體,開展實驗研究。

課題研究離不開課堂教學,因此,實驗中期,我以識字課堂教學為研究載體,仔細研究每一課教材,找出生字進行歸類,抓住生字的特點和結構難易程度,利用字理識字的教學資源幫助教學,及時反思每節識字課中字理識字法的運用數量和比重是多少,以及這樣的教學效果如何,學生識字能力是否有提高。在半個學期的教學結束後進行一次收集彙總,以便及時調整下本學期的研究步驟和策略。

三、課題研究的收穫:

1、 學生識字興趣濃厚。學生由最開始的陌生,逐漸喜歡上字理識字。剛開始我出示漢字的象形文字讓學生猜猜這個符號像什麼,然後再讓學生了解它的演變過程,變成今天的這個漢字。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感官和興趣,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而對順利完成的學生在班級中大力表揚。有時,我利用網絡和多媒體的資源,讓學生觀看一些有關漢字演變的故事。這樣實施一段時間後,學生興趣大增,有時在課餘時間,有許多學生詢問;有的自己則在課外資料中收集漢字的字源進行學習交流。

2、培養了學生自主識字的習慣。通過字理識字教學,學生對於一些難讀易錯的漢字字義有了很好的理解,幫助培養了他們在課外閲讀書籍的時候自主識字的習慣和提高自主識字的能力。漸漸地,學生喜愛課外閲讀,也逐漸喜歡愛上這樣的識字課。

3、促進學生想象能力的提升。由於在運用字理識字的過程中,需要學生有較強注意力、觀察力,大膽地猜想,所以也間接地使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增強了。同時,通過觀察和思考,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了強有力的推進,從而也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發展的同時也滲透了中華文化的教育,使得學生的思想得到薰陶。再則,由於在認識漢字字源故事的同時,也會不斷減少漢字運用的差錯,增強了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

在實驗的過程中,我的教學也積累了很多識字教學的經驗。在20xx年11月的荔浦縣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中,我指導的青年教師周學美執教的《錫林郭勒大草原》識字課獲得一等獎。

四、存在的不足

課題研究開展以來,我感覺在課堂教學研究中仍然存在許多不足:

1、研究的科學性不強,研究水平還有待提高,還要認真學習理論知識,特別是如何收集研究中字理識字法在一節識字課中的數量和比重最為適當這個方面,需要找到更合適的理論支撐,也需要更多的實踐來證明。

2、資料的積累有一定的難度。由於現階段的課堂實驗,對一些科學數據的採集還有一定的困難,需要進一步設計研究方法。

課題階段小結8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目標,是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有了這種喜歡和願望,才可以使學習漢字變得更輕鬆、更主動。那麼,如何變枯燥乏味的識字教學為學生樂於參與的識字過程呢?在一年級上學期教學中,我利用課堂這個主陣地,充分利用兒童形象思維的優勢,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法,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使學生能在課外閲讀中自主識字。

1、編字謎識字

識字教學的機械化、枯燥乏味,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我們可以根據生字的形狀或意義編成字謎,讓學生去猜、去讀,使他們在活躍的氣氛中變"無意注意"為"有意注意",提高識字的興趣。比如教"風"字時,可以編成這樣的迷面:"樹兒見它把頭搖,苗兒見它就彎腰,雲兒見它快快跑。"再如"手"字謎:"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説話。""雨"字迷:"千條線,萬條線,落到水裏看不見。"教師還可以啟發、引導,鼓勵學生自編字謎,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識字效率。

2、編兒歌識字

兒歌,內容簡單,讀起來琅琅上口,為低齡兒童喜聞樂見。教師可以抓住學生的特點編制一些通俗易懂的兒歌。如教"問"字:"一個小朋友,進門瞧一瞧,見人就張嘴,等待結果到。"又如教"清"字時,因"青"的構字率較高,所以可以編成這樣一首兒歌:"山青青,水清清,心頭有事情。看東西用眼睛,出太陽天氣晴,説話嘴邊常帶請。"這樣就把"青、清、情、睛、晴、請"都編了進去,使學生不僅記住了"清"字,複習了"情"字,還滲透學習了"睛、青、晴、請"等字。如此一編,易學易記,妙趣橫生。

3、遊戲識字法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有意注意時間短,無意注意佔優勢。要想在40分鐘的課堂教學活動中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就要根據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找準相關教學內容開展遊戲,為學生創設愉快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真正"動"起來,做到在玩中學習,在玩中思考,在玩中創新,使識字教學步入"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思想境地。

(1)開火車

學生學火車開動發出的"嗚——咔嚓、咔嚓"的聲音,教師出示生字,問:哪組火車開起來?學生答:這組火車開起來!讓一組學生按順序讀字音及分析字形。有人説錯了,火車就停下來。然後選其他組的修理員"修理"(重讀字音),"修理"好了繼續開。

(2)找朋友

一年級學生比較愛動,對遊戲情有獨鍾。根據這一特點,我們可以把識字與遊戲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如拼音、圖畫與生字對號的"找朋友"遊戲:先把學生分成兩組,站在教室的兩邊,一組拿着寫有拼音或畫有圖畫的卡片,另一組拿着相對應的生字卡片,一邊唱着《找朋友》的歌曲,一邊向中間靠攏,找對後兩名同學分別讀一讀所拿的生字。再如添筆畫組字遊戲"排火車":教師出示基礎字"十",讓第一個學生加一筆,就可以組成"士"或"千";第二個學生再加一筆,就可以組成"王";第三個學生再加一筆,就可以組成"主"或"玉"等字。這樣,學生在遊戲中享受到識字的樂趣,也達到了識字的目的。

4、部首識字法

識字的方法有很多種,利用部首幫助學生識字,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如教"打"字,告訴學生,它的部首是提手旁,"打"和手的動作有關係:用手打人或抓住物體,都跟手有關係。在不同的時間教"提、抓、扔、託、扶、拾"等字,我們可以提醒學生,這些字都跟手的動作有關係,所以用了提手旁作部首。再如教"踢、跨、跳、跑"這幾個部首是足字旁的字,告訴學生,在古文裏,"足"是"腳"的意思。這幾個字的意思都跟腳的動作有關係,所以用了足字旁作部首。學生掌握了方法,就容易理解字義,就能較好地組詞造句、閲讀課文。

5、生活識字法

課堂教學是識字的主陣地,但是許多生字的認識可以來源於生活,我們在教學中就要注意和社會生活相溝通,使學生儘快從"我"的世界跨入更廣闊的世界,吸取各種信息,拓寬想象的空間。我們可以利用與國小生生活密切相關的電視、廣告、招牌以及商標等為媒體,引導學生識字;可以利用校園壞境、學生姓名,引導學生識字。如:學了"點"字後,引導學生思考:在什麼地方見到過?學生一下子想起來了:這是"好吃點"的"點".又如,"聯"是"華聯超市"的"聯";"張"是"張偉"的"張"等。

這樣的例子還有許許多多,簡直是不勝枚舉。這樣的學習,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識字量,還能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讓他們明白"時時處處皆語文",從而學會在生活中學語文。

總之,小小漢字,奧妙無窮。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識字教學,處處從學生主體的實際出發,鼓勵學生多多實踐,學生就能獲得成功的喜悦,從而使枯燥的識字教學成為培養學生髮現興趣和熱情探索的熱土。

課題階段小結9

通過收集調查教師在作業批改中出現的問題,我們發現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批改符號單一,鼓勵性批語較少且單調。從調查結果來看,學生只要做錯了很多是“×”,但並沒有指出具體出錯的地方。這樣的批改不利於學生進行鍼對性的修改,也不利於教師在教學中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有的老師針對學生作業進行了鼓勵性的批語,但批語單調無新意,不太容易起到激勵學生的目的。

二、寫作批改中存在只打分數或分出等級、而沒有批語的現象,甚至只有批號的現象。這樣的評價,學生看後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作業存在什麼問題,當然也就不知如何努力了。寫作缺乏必要的指導,有的教師雖然已經意識到要讓學生自改,卻沒有給學生必要的指導,只是對學生提了自己修改的要求。學生不知道改什麼、怎麼改和為什麼要改,結果當然是改了也白改。

三、部分學生不改正錯題。從檢查來看,部分學生沒有養成改錯題的習慣。而改錯題可以對疏漏的知識點重新深刻理解,可以由果索因,把錯誤原因弄個水落石出,以便對症下藥,長期堅持,可在學習態度、方法、習慣等方面有良好改觀。

隨着教學理念的更新,英語作業的批改不應該再是簡單的等級和對或錯了,對學生的作業應當進行科學的評價。為此進行英語作業評價的課題方案。

課題階段小結10

一、緊密協作,加強學習,提高素質。

我依據自己的課題方案及計劃,分工合作。首先,對理論書籍、雜誌及網絡資料進行收集、學習,然後將好的理論和經驗在本備課組內進行介紹,大家相互討論,並對相關資料進行整理。通過學習,我的思想認識和理論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奠定了理論基礎。

二、不斷探索,開拓創新,成效明顯。

在研究的同時積極探索,不斷進行經驗總結,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得到了落實。不論是資料的蒐集,還是整理,以及整個彙報展示的過程,全都是由學生自己動手,選擇自己完成,還是合作完成,也讓學生自己選擇,雖然探究的層次還很低,但學生已經懂得怎麼做,從哪個方向去做,這也正是教學目的所在。提高了語文學習的興趣。把學生禁錮在課堂裏,也禁錮了他們創造性學習的積極性,一旦讓他們放飛,一個個思維的火花就會呈現,在本次活動中,每個組都有出乎老師意料之外的出色表現,為今後的教學方向提供了一條探索的道路。

三、對照目標,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在課題的初步研究中也發現了不少的問題:如學習中,老師認為要提高綜合性學習的有效性,必須注重兩個環節。一是組織、指導工作。因為“綜合”的範圍包括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各個方面,教師的第一個目的就是幫助學生確立大語文的概念──“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二是要有完善的評價機制。首先應注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重點考察學生參與的態度,提出問題的研究價值、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根據小組各個同學的表現,評出活動的優勝者,讓他們在活躍氣氛中張揚個性。鼓勵學困生積極參與,發揮他們的特長,甚至讓他們做小組的領頭人,以活動來激發他們學語文的積極性,來肯定他們綜合素質中優秀的一面。

四、 承前啟後,繼往開來,構想藍圖。

1、繼續加強理論學習。在研究中進一步加強必要的理論學習,提高業務能力,並努力使研究成果提升到理論高度,撰寫出一批有水準的研究論文。

2、加強原始資料的積累,為進一步搞好課題、撰寫研究論文做鋪墊。

3、在前一階段研究的基礎上,對課題研究的重點和方向進行適度調整,對取得的經驗進行整合,使課題研究工作能落實課題申請書中提出的研究目標。

4、繼續紮實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實踐,上好研究課,並對前期工作進行總結,為以後的教學工作提供理論指導。

課題階段小結11

一、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李先英老師在教學中大膽嘗試語文教學激趣法,她的誦讀養趣、直觀顯趣、體驗導趣、妙語成趣、活動引趣、電教激趣、開放生趣等方法,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二、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

徐尤紅老師在語文教學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和培養:1、加強學生自信心的培養,奠定良好心理素質的基礎;2、增強學生的競爭能力,充實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3、引導情感溝通,健全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4、進行意志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三、創設語文教學“憤悱”情境

“不憤不誹,不誹不發”。李德娥老師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去參與,去探索,氣發現,真正的把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地位確立起來了:1、創設語文“憤悱”情境,以激發學生好學的動機和樂學的興趣;2、創設語文“憤悱”情境,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質疑習慣;3、創設語文“憤悱”情境,以激發學生美好的情感;4、創設語文“憤悱”情境,提高學生理解語文知識的能力。

四、培養學生背誦古詩文的興趣

吳本桂老師對XX---XX學年三陽中學國中七年級、八年級年級期末考試進行統計,並對試卷中古詩文背誦部分的答題進行了分析,統計分析後發現主要原因有:1、教學因素;2、非智力因素;3、環境因素。針對上述情況,吳老師提出了一系列的解決措施:營造古詩文背誦的文化氛圍,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激發學生背誦的興趣,教給學生背誦的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背誦習慣,鍛鍊學生的意志等。

還有李曉梅老師注重對後進生的轉化,劉世德老師注重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健康的情感;還有張華老師設計的教案《背影》、周存平老師設計的教案《爸爸的花兒落了》、李先英老師設計的説課教案《春》都能充分體現非智力因素在語文教學的培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