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農合社經濟組織上半年工作總結

來源:文萃谷 3.09W

今年上半年以來,我市供銷社系統認真貫徹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堅持改革發展方向,牢固樹立服務三農的辦社宗旨,以“鞏固、發展、提高、增效”為目標,按照“服務惠農、流通活農、合作興農、龍頭帶農”的新思路,強力推進農民專合組織建設,在推進我市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了供銷社系統應有的作用。現將今年上半年專合組織的發展情況總結如下:

2018年農合社經濟組織上半年工作總結

  一、基本情況

截止今年6月底,全市系統累計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406個,其中今年新建50個,佔年度目標任務的83%。累計發展各類專業協會21個。累計發展農村社區綜合服務社19個。

1、從專合組織登記的情況看,已經工商註冊登記的專業合作社有301個,註冊登記率為74%。

2、從專合組織的行業分類情況看,種、養佔主導。其中種植類213個,佔49.9%;養殖類162個,佔37.9%;信息服務類12個,佔2.8%;加工類22個,佔5.2%;營銷類5個,佔1.2%;其他類13個,佔3%。

3、從運行情況看,截止今年6月底,全市入社(協會)成員12.7萬個,帶動農户32.6萬户。上半年各類專合組織實現商品銷售總額45176萬元,其中銷售農副產品44805萬元,幫助農民户均增收3080元,助農增收效果明顯。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為了把農民專合組織建設工作落到實處,全市系統高度重視,把“農民專合組織建設”作為服務“三農”的有效載體,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各區縣供銷社分別成立了農民專合組織建設領導小組,由縣社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相關科室人員為成員,負責此項工作的組織、協調、承辦和督導工作。明確了具體日常工作承辦科室,並制定了相應的考核獎懲辦法,為此項工作的開展提供了組織保證。

(二)積極規劃,謀求發展。

根據市、縣“農民專合組織建設”工作的具體要求,各區縣聯社機關幹部職工經常深入到鄉鎮認真開展調查研究,圍繞農業優勢產業和項目,積極規劃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以產業發展為基礎,以農民營銷大户、經紀能人和龍頭企業為依託,為擬建專業合作社的產業項目搞好指導服務,為專合組織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抓運行質量,做實合作社。

1、服務惠農抓專合。供銷社為專業合作社搞好指導服務。專業合作社為成員農户搞好生產技術服務,專業合作社為成員提供更具體、更周到、更實在、更快捷的服務平台,讓專業合作社入社成員真正得到實惠。

2、流通活農抓專合。專業合作社的工作重點是農產品營銷問題,在各區縣供銷社的具體指導幫助下,專業合作社把入社成員生產出來的農副產品快捷地交易到配送中心、連鎖店、超市、批發市場上去,抓好信息服務、營銷服務,建立健全農產品流通網絡體系,切實解決好專業合作社農產品賣難問題,努力實現農產品價值最大化,力求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3、合作興農抓專合。專業合作社通過開展規模化種、養業,實行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經營,着重抓好招商引資,引技術、引項目工作,吸引更多的農户入社,大力推行專業合作社的“二次返利”做法,使專業社真正與入社社員結成了“連體、連利、連心”的共同體,基本形成了社農共興的模式,專業合作社成為了行業利益的代言人。

4、龍頭帶農抓專合。上半年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採取“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户”的模式,積極發展優質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以“一頭聯農户,一頭聯市場”的辦法,做大做強產業,促進專業合作社增效、成員增收。

(四)加強培訓,提升管理水平。

全市系統以宣傳、貫徹《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管理條例》和《財務會計制度(試行)》為重點,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負責人及其成員的科技文化、政策、法律法規、經營、財務管理的培訓力度,聘請農業專家對專合組織負責人及其入社成員進行相關知識培訓,提升了管理者素質、經營能力和營銷水平,增強了大家的市場意識、法律意識、信息意識、誠信意識、服務意識,造就了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合作經濟組織帶頭人和新型農民,上半年我市共培訓入社成員686人次,為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提供了人才保證。

(五)深化典型示範,推進全面發展。

近年來,我市每年規劃了20個基礎條件較好的'專業合作社作為建設示範典型,積極開展規範化建設示範工作,着重幫助合作社完善章程和內部管理制度,理順利益分配機制,規範合作社的運作,增強合作社的活力。在搞好規範化示範的基礎上,總結成功經驗及時加以推廣,促進全市專合組織建設的全面發展。為了認真貫徹總社、省社的有關文件精神,進一步規範推廣使用“中國供銷合作社標識”,近期,市社指導船山區社擬在船山區唐家鄉打造兩個示範性的社區綜合服務社以此推進全市農村社區綜合服務社的規範發展。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

為強力推進農民專合組織建設,大力提升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全市系統以發展綠色生態農業為導向,緊緊圍繞糧油、蔬菜、水果、茶葉、花椒、中藥材等種植業和pic生豬、雞、鵝、兔、魚等養殖業,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取得了明顯效果。

(一)法律意識不斷增強。新組建的農民專合組織都進行了依法登記,取得了法人資格,受到法律保護。

(二)機構完善,制度健全。各專業合作社建立了理事會、監事會和成員(代表)大會制,落實組織機構,充實了管理人員,做到以章程為基礎,建立會計核算、財務管理等各種制度。

(三)科學發展,運行規範。專業合作社建立了一套規範有序的運行機制,確保專業合作社與成員之間的利益分配規範,做到管理民主、公開、公平。

(四)市場、營銷網絡體系逐步構建。幫助專業合作社勤跑市場、重營銷工作,為農產品和市場銷售起好了橋樑紐帶作用,在重慶、攀枝花、成都、綿陽、、南充等市建立起銷售網點,通過市場的搭建,有效地解決了農副產品賣難的問題。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近年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取得了較快發展,但也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規模小、實力弱、帶動力不強。除榨菜、生豬、茶葉、水果等專業合作社在局部區域具有一定的輻射帶動力外,絕大多數專業合作社規模較小,有的入社成員只有20-30户,個別的甚至只有幾户,自身實力脆弱,對農户的帶動力不強。

(二)內部運作不夠規範。目前全市註冊登記的專業合作社221個,多數運作不規範,合作社與成員之間利益聯結機制和分配機制尚待建立完善,龍頭企業或專業大户牽頭組建的合作社出現了牽頭人操縱合作社的運作、考慮自身利益過多、考慮入社成員的利益較少的傾向。有的雖然建立了管理機構,但未真正發揮作用。有的合作社雖然掛了牌、注了冊,但未進行獨立的財務會計核算,合作社與其成員之間也只是單純的買賣關係。

(三)服務功能不強。由於部分合作社沒有規範運作,沒有形成自身經營積累,除了買賣關係外,開展其他統一的服務工作缺乏手段,服務功能不強。

(四)缺少高素質的帶頭人。由於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較多,高齡農民又缺乏經營管理知識和技術,部分合作社負責人由鄉(鎮)、村幹部兼任,缺乏懂經營、會管理的農民致富帶頭人。

  五、對策與建議

在專業合作社的組建過程中,各入社成員大多數是以自有的實物資產進行入股,專業合作社的日常管理機構缺乏運行資金,建議由相關政府部門對凡已正式工商註冊登記的專業合作社給予5000-10000元的營運啟動補助資金,促進其規範運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