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區培學結

來源:文萃谷 1.39W

一、要學會閲讀理解地理教科書

地理區培學結

地理學習的支柱是教材的閲讀理解,地理不同另兩個文科之處在於,對教材知識點必須理解記憶而不要死記硬背,要達到較深刻的理解,必須在老師的指導下認真閲讀,積極思考。上課時間有老師的引導,可以少走彎路,特別是進入高中以後地理中常識所佔比例較國中小了,但知識更深,更系統化,更加複雜,理解難度增大;地理在如今所滲透的範圍越來越廣,學習地理需要的課外知識也多,所以,一定抓緊學習的主陣地---課堂。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學習時應該採用偏重理科的學習方法,強調理解重於記憶,以會用為目的,側重於對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的理解運用,聯繫實際分析解決問題。平時還應多做練習,重視解題思路,特別要多畫圖,以加深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

第一、抓"概念"重"消化"。在學習地理時,要重視概念的學習,要對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夾生飯。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斷、推理問題才能正確無誤。要把那些特別容易混淆的概念羅列出來,一一對比其差異,諸如:天體、天球;恆星日、太陽日;時區、區時等。當然,概念學習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

第二、抓"原理"重"理解"。從基礎知識抓起,紮紮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過"地理原理"關。如:氣温與氣壓的關係;海陸熱力差異形成的季風與季風氣候;生態平衡的條件等。掌握了這些原理、法則和規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説服力做就能做到舉一反三,尋找同類地理事物的一般特點和規律。

第三、總結和歸納,掌握地理學習的規律。將知識整理歸納形成主幹,構建自己的“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指用聯繫的方法來表達人們頭腦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論等,是把隱性的知識顯性化、可視化,便於思考、交流與表達。它是由節點、連線組成的知識網絡圖,其中節點表示概念,連線表示概念之間的聯繫,用節點和連線組成的網絡知識結構表示某一個主題及其層次。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屬於文科內容,適合採用偏重文科的學習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非常重要。學習時要多看書,熟悉和掌握知識要點;會看書,把握教材的脈絡和主要思想、觀點;還要多思多想,善於總結,形成自己的看法。學習人文地理側重於觀點、方法的運用,結合實際進行評價與反思。

二、學會閲讀和使用地圖

地理學習的靈魂是地圖的閲讀和使用,地圖是學習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地圖是我們獲得地理知識的重要工具,地理學習不能夠離開地圖。

第一、“圖文結合易學好記”,學習時要做到看書與看圖相結合,將地理知識逐一在圖上查找落實,熟記;平時要多看地圖(還可以填圖、繪圖),“圖不離手”,把地圖印在腦子裏,並能在圖上再現知識。這樣,當我們解答地理問題時,頭腦中就能浮現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圖,於是,我們就可以從中準確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從容作答,即形成“腦圖”。在歷次大學聯考地理試卷中,都有許多無圖考圖的題目,因此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要十分重視構建“腦圖”的訓練。

第二、抓"讀圖"明"空間",地圖具有形象、直觀的作用,可以培養觀察力、想象力,發展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可以進一步明瞭地理事物的`空間分佈、空間聯繫、空間組合。從歷年大學聯考地理試題中,可以看到有很多試題直接或間接考查地理事物空間分佈知識。在區域地理學習中更應重視地圖的運用。

第三、地圖學習要學會分類、讀圖、變圖、用圖。

學會分類,包括日照圖、統計圖表、地形剖面圖、地質圖、景觀圖、原理示意圖、漫畫圖、數據圖、結構圖、等值線圖等。

學會讀圖,讀圖要注意先後順序,①先讀圖的主題,即圖名;②看清圖例、比例尺和方向;③注意細節,知道該圖表現的主要內容、範圍等,再觀察圖的具體內容,觀察要仔細全面,不要漏掉每一個信息;④聯繫實際。學會變圖,如圖圖轉換(剖面圖轉換為平面圖),圖文轉換等。

學會用圖,如用圖歸納總結地理規律或特點,用圖記憶等。用圖記憶就是記的時候,應該直接把文字放到圖上記,當涉及到這個知識點的時候,你的腦子裏反映出來的是有文字的圖片而不單是文字,你便可以象讀圖一樣回答各種問題了,不管是文字題還是讀圖題都可以解決。

學習地理要學會掌握使用地圖的方法,養成讀圖、用圖和收集地圖的好習慣,“左書右圖,圖文並茂”,從地圖中獲取知識信息,發現知識、提高技能。地圖是工具,也是最好的老師,同學們學會了使用地圖的方法和習慣,學習地理就會學得輕鬆、學得有趣,才能學好地理。只要掌握了正確的讀圖方法,培養良好用圖習慣,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經掌握了學習地理課的最重要的工具。

三、注重學習的幾個環節

學習地理與學習其它科目一樣,要注重學習的幾個環節:預習、上課、練習、複習,特別是容易忽略的預習、複習兩個環節。根據記憶規律,課前預習和課後複習也是很有必要的,通過預習可以提前知道教材內容概貌和自己不懂之處,便於上課分配注意力,因為上課時間每一分鐘注意力都很集中是做不到的,上課有明顯的節奏感,必須將勁用在刀刃上,把精力最旺盛的時間放在重難點上。學習地理決不能等全部學完後再回頭複習,這樣你是決不會理解課本知識的,你會發現學地理很難。可是如果你把地理當天的內容當天就理解消化,那就又是另一番景象了。你每理解一點知識就在你腦子裏更明確一些,日積月累就會培養成為你的地理思維,那麼學習地理就會易如反掌了。大學聯考雖然是能力立意,但注重基礎,地理基礎知識包括基本概念、基本事實、基本原理和地理事物的空間分佈等,因此,複習中應多看書。實踐證明,自覺做到課前預習和課後複習,可以大幅度提高學習效率。

四、收集信息理論聯繫實際

現代社會是個信息社會,生活中處處藴含着信息,如電視新聞、報刊雜誌、媒體網絡、旅遊科技、綜藝體育等,經常為人們提供大量的知識信息,這些信息中很多是人們普遍關心的鮮活生動的地理知識和敏感具體的地理問題,我們要善於收集和處理,不斷補充豐富地理知識。課外同學們也要注意博覽羣書,養成良好的信息素養,如走進圖書館,訪問互聯網站,參加社會實踐調查等,及時查閲收集、檢索處理地理信息。這不僅是地理課堂教學的重要延伸,也是同學們收集資料、獲取信息、充實知識、豐富閲歷的有效途徑。信息就是資源,信息就是知識,要使自己成為生活和學習的主人,不斷提高自己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勇於實踐、創新學習的意識。

地理知識內容十分豐富,實踐性強,應用性廣,學習時要緊密結合、密切聯繫周圍的事物和現象、當地和國家的經濟發展、國內外的時事熱點等,讓學習更貼近生活實際,更為鮮活有趣。還要儘可能地走進大自然、走入社會,親身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識和現象,將書本、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能力在野外觀察和社會活動中得到應用,培養觀察分析、活學活用、理論聯繫實際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實踐創新的能力。

相信經過努力,同學們一定會喜愛地理並學好高中地理的。

地理區培學結 [篇2]

洋思中學是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幟,它面向全體學生,相信每一個學生都可以教好。,注重學生全面發展,注重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訓練有素,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它們校園整潔、飯堂、宿舍、廁所、地面、牆面處處都表現出學校常規管理的的規範化,制度化,課堂上和操場上反映出來的學生學習習慣、表達能力,充分説明了學生是在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

洋思中學在教學方面,每堂課都有明確的教學目標,並且強調低起點,基礎性,體現出面對全體學生;對大綱、教材知識點的把握比較系統、平均。形成了“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結構。學生主體地位得到確立,不再是被動、消極接受的容器;教師的教學思想發生質的變化,符合以學生為中心的現代教育,教師重視教會學生怎樣學,讓學生先自學,然後教師再點撥、指導、釋疑,課堂上出現了生動活潑的可喜局面,學生主動參與,發言踴躍;堅持當堂訓練,大部分的作業都在課堂上完成,課外作業很少,學生課業負擔輕。重預習,少作業。課餘時間、暑假、寒假中學生大部分時間用於預習,而還是上用於做題。

學習洋思看自己,在地理教學中,我的教學方法仍然比較陳舊,思想仍束縛在舊教學模式之中。課堂上教師講的多,學生練的少,生怕學生聽不懂,結果是教師動的多,學生動的少,沒有把學生的主觀能性調動起來。長期使學生形成了以教師為主,以我為輔的思想觀念。老師讓做什麼,就做什麼。這樣被動式的學習,已表現出了不利於學生髮展的弊端,學生不能主動的發展,不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潛在能力,學生不能作為學生的主人,主動地去探索學習的道路。由此看到,目前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在於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打破課堂教學的沉悶空氣,改變一言堂、滿堂灌的狀況。

向洋思人學習,就是要學習洋思人忠於教育事業,勇於開拓、樂於奉獻的精神;就是要學習洋思人嚴格按照教育方針、教育法規、教育規律去辦教育的教育觀念、教育思想,真正為提高中華民族的文化素質服務;就是要學習洋思優質高效的管理和優質高效課堂教學的方法。

學習洋思教學氛圍中的自學精神,學生不預習就似乎聽不了課。教師教學生學、要學生學轉變成了學生自學、自己要學。學生有差異,自學就會呈現千姿百態,這就有了真正積極性,真正的積極性是絕不可能整齊劃一的。

學習洋思人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發展好。要相信學生願學、能學、有潛力去學。舊理念認為,大部分學生能基本掌握教學內容,只有少部分學的好一些,這就必然會有一部分學生學的很差。這樣的心理定勢會使教師自覺或不自覺地把注意力集中於少數尖子生,而放棄學得差的部分學生。因此,教師要樹立一個信念:教好每一個學生。教師要以極端認真和審慎的態度去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和做課後輔導。

洋思人堅信:適當的方法能讓每一個學生學好。他們説,“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沒有差生,只有差異”、“只要下功夫,每一個學生都能教好”。他們不放棄每一個基礎差的學生,紮紮實實地做好每一個學生的教育工作。排座位時讓基礎差的學生與優秀學生同桌,以便於“兵”教“兵”。課堂上督促鼓勵第一個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教師講課的起點是基礎差的學生,提問重點也是基礎差的學生,課後輔導的主要對象也是基礎差的學生。力求做到“日日清,週週清、月月清”防止學生將學習中的問題逐漸積累,以致積重難返。

培養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精神的過程中,充滿學生活動是教學過程是關鍵。

在洋思的課堂上,學生的學是教師教的基礎。課的開始,教師用一、二分鐘簡要陳述教學目標與自學注意事項之後,就是學生長達10-15分鐘的自學。教師接下來的講解是根據學生的自學情況靈活進行的。學生聽講由以往的“教師要我聽”孌成了“我自已要聽”,聽講指導思想發生了質的變化。

在教學時間安排上,變以往的“教為主、學為輔”為“學為主。教為輔”。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講解不能超過10分鐘,其餘的時間必須全部用在學生的自學、研討和獨立完成作上。

個別同學遇到的問題,教師就針對個別同學的特點進行個別輔導;全班同學遇到的問題,教師就而面向全班同學講解。總之,教學對象的指向是始終清楚的,真正做到有的放失,因材施教。

課堂教學改革。衝破傳統教育思想的束縛,“先學後教,以教導學,以學促教”,真正擺正了教師為主導和學生主體的關係,使課堂教學成為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作用、創造性地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學生在課堂上獲得的知識,不是由教師“灌進去的,而是通過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動口主動獲得的。教師的主導作用只在於組織引導,質疑解難。這樣的課堂教學能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真正面向全體學生,特別是教師能有更多時間去關心學有困難的學生,不僅能使學生打好基礎,提高能力,發展智力,而且能使學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豐富的發展。

洋思中學摒棄了“以教為本”的思想,就是在學生需要的時侯,也啟發學生動一番腦筋,把教師講的時間壓縮到最低限度。教師講得時間少,學生學得時間必然會多。

現代教學論認為,所謂教學,就是教師有效地合理地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課堂教學的過程,應當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探索、獲取知識的過程,在探索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會形成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課堂上要把學生的學放在課堂教學的首位,通過教師的組織、指導和點撥,使學生真正能夠認真地學、有效地學,學生不僅學會了知識,同時學會了學習。

洋思的的經驗就是我們今後教育改革的方向,我要以洋思人為榜樣,紮紮實實搞教學,實實在在搞改革,將洋思的經驗和我的教學實際情況結合起來,改新教育觀念,改革教育方法,改革課堂教學模式,真正放手讓學生主動學習。讓洋思的教育教學改革經驗在我的地理課堂中生根開花結果。

地理區培學結 [篇3]

為期十天(xx-xx年7月21日~xx-xx年7月30日)的新課程遠程培訓結束了,通過這十天看視頻與文字文本的學習,通過網上交流和做作業,通過專家的點評和交流,使我對新課程有了較全面的認識。新課程的培訓和實施是一項巨大而艱鉅的工程,需要眾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需要各方面的共同配合和共同努力,現對新課程培訓總結如下:

首先,必須要堅決落實新課程的實施,國家領導和省領導必須依然要有明確的指導方針,有計劃的落實各項工作;依然要組建專家團隊解決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的問題;要對可能發生或出現的問題提前做好準備準備。

其次,各省各市縣(區)領導團隊,要做好新課程實施的各項工作。如教材版本的選用,課時如何安排,選修課課時與教師的安排等。做好新課程的實施計劃與落實工作,提前為新學期新教材的實施做好準備。

第三,作為新課程教學的教師,必須先做好一切準備工作。(1)熟悉新課程的教材,對課本內容、教學教法有全面深刻的瞭解和認識。對新課程教學做到胸有成竹。(2)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要注重學生的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要注意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方法和能力的培養。(3)教師間依然要堅持交流學習,可以借鑑已使用新課程地區的方法與經驗。(4)學校可以組織年級任課老師提前集體備課,準備新課程所需要教學工具,準備野外學習基地等。

總之,新課程的實施,需要領導,教師和配套機構緊密配合起來,馬上行動起來,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打有準備的仗”,才有利於對新課程的落實與實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