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培訓學結

來源:文萃谷 2.12W

伴着酷暑,滿懷激情,我參加了20xx年高中地理新課程遠程教育培訓學習。短短的十五天時間很快過去了,現在回過頭來,對培訓學習做一個比較全面的總結很有必要。

地理培訓學結

在這次培訓中,我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和前所未有的熱情,完成了所有的培訓任務。共完成作業10篇,其中5篇被輔導老師評為優秀,1篇發表在林培英教授發佈的地理簡報上,一篇得到了朱雪梅專家的點評;發表了7篇文章,其中1篇被輔導老師評為精華文章,發佈在慶陽地理簡報上;作業被評數達到21次,作業評論數13次;文章評論數41次,文章被評數28次;學習簡報評論21次;發貼2次,回帖數81次。

這些數據並不能説明什麼實質性的問題,但可以折射出我的學習收穫。 專家通過十個專題介紹了高中地理新課程課程標準及內容要求,介紹了必修三冊書各自的特點及相應的教學方法,對選修課的編寫意圖和案例教學法做了詳盡介紹,特別令人興奮的是還介紹了新課程下如何更好地對學生的地理學習成就進行評價。後面三天又進行了教材教法培訓,專家分析得很到位,使我對新課程地理教材的編寫體例和思路有了更明晰的認識。

具體地説,通過培訓學習,我有以下幾點收穫:

1、通過學習,使我認識到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的“教學規定”之間有了質的區別。教學大綱規定學生要了解、識記、掌握那些知識,而課程標準要求培養學生達成“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在大綱背景下,學生的角色就是學習者,學習方式是被動地接受,由老師主宰整個課堂,至於怎麼學,老師説了算。而在課程標準指導下,學生成了學習的真正主人,可以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開展學習,老師的角色轉換成了課堂的管理者、組織者、促進者、引導者和參與者,不再成為課堂的絕對權威。

2、通過學習,使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理念。從事地理教學工作二十多年來,可謂兢兢業業,克已奉公,優秀評了,先進當了,職稱升了,真的是志得意滿了。可是在培訓過程中,越來越感到自己過去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太老套了,只注重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與素質教育要求相去甚遠。通過學習,使我認識到,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必須更新觀念,轉換角色,要指導學生動眼看、動腦思、動口説、動手畫、動筆寫,凡是學生能做的,老師絕不包辦代替,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中,要學會統籌整合教材,學會用教材教而不再是教教材,明確教材只是課程的一部分,要積極挖掘身邊的地理素材,及時補充到課堂學習中,從學生身邊的素材出發,讓學生學到“有用的地理”;要重視教學設計,特別要發揮案例教學在新課程中的作用,培養學生學習方法和能力;重視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的結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開展探究性活動課程,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認真進行教學反思,切實落實課程標準,等等。當然理念的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努力踐行、體會,才能達到目的。

3、通過學習,使我對案例教學法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高中地理新課程(特別是區域地理)極其重視案例教學,這是與大綱相比又一重大變化,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教學模式。案例教學雖然有很好的優勢,但對老師的素質要求很高。不論是利用課本提供的現成案例還是老師自已編寫的案例,要必須遵循一些基本原則:一是案例要有針對性,要貼近課程目標。二是案例要有典型性,能夠在所討論的範圍之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就是説,典型的案例能夠反映出問題的一般規律,而一般規律又可以解決個別案例問題。三是編寫案例時提供的圖像、圖片、文字、視頻、動畫等都要有可讀性,很容易引起學生興趣,使學生想去讀、想研討。四是案例教學中問題的設計不要太多,但必須明確,具有引導性、啟發性、思辨性和開放性。只有做到這些,才能真正做到“授人以漁”、“授人以欲”,使學生獲得真正有用的地理知識,並掌握學習地理的方法和技巧,並使其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很好的培養。

4、通過學習,使我認識到建立新型學習評價機制是非常必要的。在《如何評價高中學生的地理學習成就》專題中指出:“既要關注學習結果,也要關注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行為的變化,創設一種發現閃光點、鼓勵自信心的激勵性評價機制。”因此,為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我們就以人為本全方位的評價學生,特別重視對學生的發展性評價,使學生能在有效和積極的評價中求進步、求發展。

5、通過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教材的'基本體系、編排體例、教材特點等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教材教法培訓中,老師們對高中地理必修和選修教材依據課程標準做了詳盡的分析説明,使我認識到高中地理教材的主要特點有:重視地理觀念和地理視角;緊密聯繫社會實際和學生體驗;因循研究性學習的思想和方法;重視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再現和總結應用;為教學改革留下廣闊的空間。地理1的主要特點是:注重基礎,精選材但不求全;突出自然地理基本思維;概念過程和實際應用相結合。地理2的主要課程理念是:基礎性和時代性;綜合性和地域性;過程性和探究性。在編排體例上突出了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係;幫助學生理解和建立基本的地理觀念;採用典型案例分析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學習方式的轉變等。

全國高中地理新課程遠程培訓結束了,在即將來臨的高一新課程實施中,我應該怎麼做才能落實這次培訓的成果呢?

首先要自覺轉變教學觀念,在教學中要不斷體現新理念,達到知行合一。在課堂教學中,要重建角色意識,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個體發展,注重學生“三維目標”的培養。

其次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在長期的應該教育桎梏下,地理教師的專業素養存在嚴重的不足。這樣的背景下,教師對課標的理解、把握難免會出現偏頗。我要注意從知識、能力、情感等方面來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從而更好地實施高中地理新課程。

第三要繼續深入學習把握課標,認真制定教學目標。高中地理的總體目標是要求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獲得地理基本技能,發展地理思維能力,初步掌握學習和探究地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術手段;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觀念。所以只有從“三維目標”出發制定教學目標,才能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才能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

第四要注重對學生“過程與方法”的培養。這實質上是對學生能力培養的最重要的途徑,缺此能力培養就是“空中樓閣”。學生能力包括對地理空間格局的敏鋭覺察能力,主動探究地理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地理表述能力,地理思維能力,地理探究能力,對地理過程的分析、想象與基本預測能力,地圖和地理信息加工能力,運用地理知識、方法、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地理判斷、解釋、預測與評價能力等。這些能力要求不是一句簡單的話説培養就能培養出來的,而是要通過每一節課堂學習、每一次探究活動才能逐漸得以形成的。

第五要注重評價方式的轉變。高中地理新課程理念中對課程評價的要求發生了根本性轉變,評價不再是為了選拔和甄別,而是如何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關注學生成長與進步的狀況,並通過分析與指導,提出改進計劃來促進學生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要改變過去只是關注成績的終結性評價,而是應該關注過程性評價,及時發現學生髮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激發其內在的發展動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地理培訓學結 [篇2]

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我有幸參加為期三個星期的07年省級地理骨幹教師培訓班學習。三星期的學習時間雖短,卻讓我們迅速的習慣了路上的奔波,習慣了班主任的聲聲叮囑,更習慣了專家們對我思想上的衝擊。每一天都要面對不同風格的教授,每一天都能聽到不同類型的講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衝擊。對教育教學工作有獨到見解的專家以鮮活的案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給了我具體的操作指導,讓我們從理論到實踐上認識什麼是新課程改革,什麼是有效的地理教學。使我的教育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下面是我通過培訓獲得的點滴體會:

做成功的教育者 我從教的是普通中學,雖然十幾年的教書經驗和責任感讓我對工作不敢懈怠,但我卻少有成就感。

這次培訓讓我認識到做一個成功的教育者,首先是一個善於自我更新知識的學習者。教師的知識更新包含了兩個層面的內容,一是打破,二是重建。即打破傳統的、陳舊的甚至是落後的教育理念、理論和教學的方式、方法,建立起一整套全新的、科學的、先進的、合乎時代潮流的教育思想體系。

作為教師,實踐經驗是財富,同時也可能是羈絆。因為過多的實踐經驗有時會阻礙教師對新知識的接受,也能一時地掩蓋教師新知識的不足,久而久之,勢必造成教師知識的缺乏。缺乏知識的教師,僅靠那點舊有的教學經驗,自然會導致各種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這時舊有的教學經驗就成了阻礙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和提高的障礙。在充分尊重教育者的基礎上,強調打破教育霸權,用全新的、科學的、與時代相吻合的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來武裝教育者的頭腦,使之打破其堅冰一樣的由陳舊的知識和經驗累積起來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那麼,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新的知識結構和教學理念必然充滿生機和活力。

構建新的課程觀 新的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師課堂實施和教學評價的綱領性文件,教師的課程觀不能停留在“課程即教材”這一層面上,同時也不能忽視課程標準的學習。

新的課程觀建立需要對課程進行重新的解構。課程也是師生共同構建學習經驗的過程。課程不再是由專家編制、教師執行的,物化的、靜止的、僵化的文本形態,課程也是師生在教學中共同創制的、鮮活的、過程性的、發展着的活動形態。課程不是一種結果,而是一種過程,更是一種意識。正如著名課程專家斯騰豪斯所説,課程本質上是一種藝術,藝術的本質是一種探究。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具有探究、創新的精神。課程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建構的一個藝術品。

地理培訓學結 [篇3]

這次培訓讓我們聆聽各位專家教授的講座和授課,每次都能從中吸取到豐富的“營養”和信息,促使對地理教學進行更深的理解,對地理教學研究更加深化,在這裏我把我的感受和感想分享給大家。

一、充分認識地圖在地理教學中的作用。

地理學是以地球表面的環境和人地關係為研究對象的,而地圖採用特殊的表現方法,把廣闊的地理空間,編縮成人們可視的二維平面,把豐富多彩的地理環境,濃縮成人們某種需要的精美地理作品,使地理課堂教學中觀察、認識與分析地理事物成為可能,地圖是研究地理環境的有效工具。

地圖是學生獲取地理知識的源泉之一,是建立空間概念、空間思維、空間想象的基礎。地圖有助於學生進行形象思維,是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載體。地圖是協調師生活動的途徑。

二、充分利用地理圖表進行教學。

地圖是地理學的重要工具。在國中地理教材中,有各種各樣的地理照片和地理圖表,教師要充分運用圖表,培養和發展學生愛地理、想學地理的願望、情感,全面提高學生的

地理素質。一是要引導學生掌握讀圖方法。國中地理教材中的圖表多種多樣,在每節課上都要用到不同的圖表,尤其是在國中的第一堂地理課上,教師可以多帶幾幅地圖或充分利用地圖冊,從學生最感興趣的圖表入手,並請他們談談喜歡的原因,説説從圖上能看出哪些內容,這樣,學生就會對自己喜歡的圖表進行“分析講解”、“發表看法”。然後,教師還要對他們的發言進行恰當的評價,並告訴他們:地圖是許多地理知識的載體,只要學會了讀圖,就可以擴大我們的視野,瞭解世界各地的情況。這樣,在教他們讀圖的方法和步驟時,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在學生掌握讀圖方法後還要不斷鞏固,在課堂上,教師要養成無圖不上課的習慣,並鼓勵學生經常讀圖、用圖。開始時,先鼓勵學生從感興趣的圖中查找教學中所述的各種地理事物,並藉助地圖掌握地理事物的位置、分佈等內容,慢慢養成凡是能從地圖上獲取的知識,都儘量用“讀圖”的方法來完成的習慣。

三、講課中要突破教材重點、難點 教材中的教學重點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理解消化、不易掌握,又成了教學難點。備課的重點就是要抓住教材的重點內容,而學習這些內容的意義不僅僅就是獲取這些知識和技能本身,而是在這些知識和技能理解透徹、牢固掌握後有助於學習其它知識技能、提高綜合運用的能力。教師在確

定難點時要考慮學習的可接受程度和什麼樣的內容對於學生而言是難以掌握的。一般來説,難點具備複雜性和抽象性且對學生來説比較生疏和帶有技巧性。如在進行“影響氣候的因素——洋流”教學時,提出思考題:撒哈拉沙漠為何延伸到非洲西部沿海?北冰洋沿岸摩爾曼斯克為什麼成為不凍港?然後引導學生看世界洋流分佈圖,找出上述兩地分別受寒流、暖流影響,寒流對沿岸氣候有降温減濕作用,暖流對沿岸氣候有增温加濕作用,非洲西北部沿海有加那利寒流流經,所以較乾旱,而摩爾曼斯克雖然在北冰洋沿岸,緯度較高,但深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所以成為不凍港。

四、運用地理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

地理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因此,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問題能力是地理教學的核心組成部分。一是從建構地理知識結構着手,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二是從地理事物的整體性着手,培養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整合能力。例如:在講述土壤形成時,通過對氣候、植被、水文、地形等要素的整合,可概括出土壤的形成過程和空間分佈規律。三是從剖析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入手,培養學生分析能力。地理的基本概念藴含着豐富的內涵和深刻的道理。在地理教學中讓學生把握概念的本質內涵是培養學生分析能力的重要方法。四是從所解讀的地理信息要素着手,培養學生

分析能力。題目:分析右圖此時的天氣形勢,推測在不同氣壓形勢下的天氣狀況。五是從分析影響地理問題的各種因素着手,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要貫穿於地理教學的始終。

五、地理教學中要重視地理實驗。

地理實驗集多種教育功能於一體,其中技能與能力教育功能是核心,知識教育功能是基礎,兼顧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功能。因此,應該高度重視中學地理實驗教學活動,大力推行地理實驗教學方法。通過地理實驗教學,可以讓學生認識環境和環境問題,對他們進行環境和可持續發展教育。地理實驗教學在對學生進行環境、資源和生態方面教育有着獨特的優勢。通過各種形式的地理實驗,使學生了解環境、資源、人口、經濟等方面的問題,樹立憂患意識、參與意識和發展意識。通過實地調查、動手實驗和製作,初步感受、認識、評價和體會環境,指導學生運用地理知識認識和解決環境問題。因此,以地理實驗等實踐方式進行環境和發展教育是一種重要途徑。

熱門標籤